翁旗全寧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
A. 創意產業園區的介紹
創意產業園區是中工招商網產業集聚的載體,其主要構成應有相關文化創意設計方回面的企答業,有提供高科技技術支持(如數字網路技術)的企業,有國際化的策劃推廣和信息咨詢等中介機構;還有從事文化創意產品生產的企業和在文化經營方面富有經驗的經紀公司等。這種相互接駁的企業集群,構成立體的多重交織的產業鏈環,對提高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都具有實際意義。
B.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如何進行規劃與設計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有哪些案例
桂林接力數碼動漫中心是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實際操作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規劃設計案例之一。
綠維創景在《動漫產業專題研究》的基礎上,對動漫產業園區慢熱模式的症結分析,結合桂林項目地塊的環境條件,提出了以旅遊為杠桿,撬動動漫與泛旅遊產業整合的「快熱」發展模式。這一模式盈利的突破,在於「體驗式動漫旅遊」的項目設計,以此為整個產業園區的「先期盈利終端、先期品牌終端」,使得整個項目的一期市場引爆、人氣聚集難題得以求解,形成了以旅遊產業帶動文化產業開發的跨產業運營創新。
我們認為,動漫產業和旅遊及泛旅遊產業在市場受眾、內容表現、產業鏈接上有一定的重疊,規劃設計動漫產業園區,不應只在動漫產業的高度,而應在產業和產業鏈整合的高度,在此視角下,進行動漫與體驗式旅遊、泛旅遊產業、房地產業等跨行業的整合,即:以體驗式互動、參與、銷售、游樂等為切入;以節慶、會議會展、特色觀光等泛旅遊產品為帶動,在園區的基礎上,可以拓展建立多功能,特色化的動漫社區、動漫小鎮,及動漫之城,並以此作為動漫研發、教學及生產的重要配套和互動基礎,解決了動漫產業園區,產品生產周期長,研發成本高,收益期無法預估等多方面問題。
因此,在桂林接力數碼動漫中心項目的規劃中,產業園區的建立,首先是以動漫為核心,結合每年 300 萬過境遊客的市場優勢,利用整合體驗式游樂項目、體驗式銷售、動漫節慶和泛旅遊產品(會議、會展)。這不但滿足桂林旅遊升級的要求,也可以為桂林提供更加豐富和更加多元化的旅遊產品體系,能夠對整個桂林旅遊形象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因而對項目以體驗式旅遊為切入的實施帶來了便利。
我們認為,動漫產業園區的發展,應當整合旅遊,特別是結合本地的旅遊資源,實現前期動漫旅遊客源的基礎,並結合產業發展要求,進行會議、會展、節慶等泛旅遊產品的開發,實現動漫產業園區的動態均衡發展,降低投資回收風險。
C. 「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園」、 「創意文化產業園」要份詳細的概述、是什麼!等等之類的!
從不同的角度,文化創意產業園有不同的劃分方法。Hans. Mommaas在分析荷蘭個文化創意產業園時提出,文化創意產業園類型的區分有7個核心尺度可以參考:園區內活動的橫向組合及其協作和一體化水平;園區內文化功能的垂直組合—設計、生產、交換和消費活動具體的混合,以及與此相關的園區內融合水平;涉及到園區管理的不同參與者的園區組織框架;金融制度和相關的公私部門的參與種類;空間和文化節目開放或封閉的程度;園區具體的發展途徑;園區的位置.。Walter Santngata根據功能將文化創意產業園分為四種類型:產業型、機構型、博物館型、都市型 。[4]
1、產業型。這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主要是以積極的外形、地方文化、藝術和工藝傳統為基礎而建立的。此類園區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工作室效應」和「創意產品的差異 」。
2、機構型。這種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主要是以產權轉讓和象徵價值為基礎而建立。其基本特徵是有正規機構,並將產權和商標分配給受限制的生產地區。
3、博物館型。這種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主要是以網路外形和最佳尺寸搜尋為基礎而建立。園區通常是圍繞博物館網路而建,位於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市區。其本身的密度能造成系統性效應,吸引旅遊觀光者。
4、都市型。這種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主要是以信息技術、表演藝術、休閑產業和電子商務為基礎而建立。通過使用藝術和文化服務,賦予社區新生命以吸引市民,抵抗工業經濟的衰落,並為城市塑造新的形象。
D. 西拉木倫河的流域概況
西拉木倫河流域屬中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區農牧交錯帶。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方面的原因,長期以來,這里生態環境失調,沙化嚴重,人地關系處於十分緊張的狀況。但是,大量的考古發現表明,在8000~3000年前期間的全新世大暖期,該流域曾是我國史前人類的重要活動地區之一。 西拉木倫河流域地處蒙古高原向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西北是大興安嶺南麓,西南被七老圖山脈環繞,東南由努魯爾虎山脈形成天然屏障,東北緊靠遼河平原,腹地多丘陵台地。赤峰地跨華北地台與天山--興蒙地槽,處於陰山東西向構造帶和大興安嶺構造帶交匯處。大約7000萬年以前發生的劇烈地殼運動--燕山造山運動後,近代山系雛形基本形成。特定的大地構造環境、復雜的發展演化過程及氣候變遷造就了赤峰雄奇俊美、千姿百態的地理奇觀。
西拉木倫河流域地處中緯度,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區,晝夜溫差大,雨量適中,在溫暖濕潤的華北平原的北端,又在乾燥草原地帶的南端,形成了有過渡性質的中間地帶。四季分明,年均降水量390毫米。
流域內的草原是內蒙古大草原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面積8700多萬畝,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騰旗和翁牛特旗境內。著名的草原有烏蘭布統草原、貢格爾草原、巴林草原等,其中克什克騰旗境內的烏蘭布統草原是距北京最近最美的草原。
流域沙地面積較大。兼有科爾沁和渾善達克兩大沙地,總面積2850萬畝,分布在克什克騰旗、阿魯科爾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縣、翁牛特旗、松山區、元寶山區8個旗縣區境內,其中翁牛特旗東部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稱。 西拉木倫河流域是塞外古代文明的濫觴聖土,沿岸分別有紅山文化遺存、白岔河岩畫、砧子山岩畫、烏蘭布統古戰場、普渡橋、潢水石橋等勝跡,無論是在地理上還是在人文上都舉足輕重。據科考成果顯示,以玉龍為標志的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巔峰,它使中華文明史向前提了近千年,從而證實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體」,而非僅有「黃河一籃」。
赫赫有名的契丹族就發祥於這一流域,他們建立的大遼國的國都臨潢府就在西拉木倫河河畔,臨潢府就是因為城市臨近當時的「潢河」而得名。 契丹祖庭,位於翁牛特旗的海拉蘇鎮一帶海金山。《赤峰市地名志》記載:哈拉金山,此山頂不長植物,故名哈拉金山,系蒙古語,意為禿頂山,別稱海金山。根據《遼史》記載的地理位置,木葉山應該在永州城附近,距兩河交匯處不遠,20世紀七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海金山南坡曾採集到許多典型的遼代文物,證明契丹人確實曾在這一代活動過。地理位置史料記載再加上考古的搜集到的遼代文物,可以確定,這里就是契丹祖庭所在木葉山。
西拉木倫河流域歷史上也是溝通中國南北的重要通道,軍事意義十分顯著。在河源地曾發生過烏蘭布通之戰。蘇軍1945年出兵中國東北、打擊日軍時,曾有渡河的坦克陷入西拉沐淪巴林石橋附近的河道。 西拉木倫河流域,絕大部分屬於內蒙古赤峰市,在秦、漢時期分屬燕、東胡、鮮卑,隋唐時設饒樂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明朝時先後屬大寧衛、全寧衛、應昌衛和兀良哈三衛,清代赤峰大部分地區屬昭烏達盟,民國時屬熱河特別區。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先後隸屬於熱河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969年劃歸遼寧省,1979年劃回內蒙古自治區。1983年撤銷昭烏達盟設赤峰市。
其中:
克什克騰旗歷史悠久,出土文物多屬「紅山文化」與「夏家店文化」;「克什克騰」系蒙古語,漢譯為「親兵」、「衛隊」,這里曾是元朝皇帝遴選護衛之地和蒙古黃金家族弘吉剌部的屬地,是中國歷史上北方著名的游牧經濟文化中心,歷史遺存應昌路是元末和北元的首都。克什克騰旗於清順治九年(1652年)正式建置,迄今已有363年的歷史。克什克騰旗是農牧業資源富集區。全旗耕地總面積135萬畝,糧豆總產量連續3年突破5.5億斤;天然草牧場面積2656萬畝,森林面積954萬畝,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49.43%和34.18%。是礦產資源富集區。擁有長江以北最大的鐵錫多金屬共生礦——黃崗鐵礦和國內已探明的第二大銀多金屬礦——拜仁達壩銀礦,黃崗礦業、銀都礦業被列入國家級綠色礦山建設試點單位。克什克騰旗能源資源富集。是西遼河、灤河、錫林河的發源地,已建成水電站11座,裝機容量2.42萬千瓦;可利用風場總面積4425平方公里,可開發裝機規模788萬千瓦,風電開發規模已達206.2萬千瓦,是全國風電裝機規模較大的縣級地區,其中賽罕壩風場是全國6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之一;年日照2600—2900小時,屬光伏發電三類地區,光伏發電規模達到2萬千瓦。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是自治區首個世界地質公園,由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等9個園區組成;境內擁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個旗級自然保護區,是全區自然保護區最多的旗縣;是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中國旅遊強縣、全國攝影創作基地、國家旅遊服務標准化示範區、中國溫泉之鄉、全國國土資源科普基地、國土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基地、中國飛行大會永久舉辦地,被譽為「內蒙古縮影」和「北京御花園」。
林西縣,有文字記載和文物佐證的歷史有5000餘年,鍋撐子山保存有中國古代著名的細石器文化遺址,大井古銅礦遺址是草原青銅文化的重要標志。形成了以冶金化工、食品加工、小微企業創業示範基地、輕工製造為主的「一園四區」工業園區發展模式,初步構建了銅、錫、鉬采選冶關聯配套的工業發展體系;形成了以肉牛肉羊養殖、甜菜、林果業等農畜產品深加工和產業基地建設為重點的農牧業產業化體系。
翁牛特旗,自然資源豐富。全旗現有在冊耕地314萬畝,草牧場755萬畝,林地522萬畝。水資源總量6.8億立方米。糧食總產達到21.2億斤,六月末家畜存欄256萬頭只。境內已發現礦種35個,礦點、礦化點337處,初步探明有開采價值的鉛鋅銅等金屬礦產儲量9500多萬噸,金銀等貴金屬礦產儲量196萬噸,螢石、石灰石等非金屬礦產儲量550萬噸,泥炭儲量1.9億噸,陶土儲量7億立方米。風電裝機總量達到85萬千瓦,位居赤峰市首位。是紅山文化、遼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因境內出土了 「碧玉龍」和「黃玉龍」,被譽為「玉龍之鄉」。全旗現有上窯古人類穴居遺址、遼代永州城遺址、元代薊國公張英瑞墓地、蒙東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梵宗寺等各類各時期文物遺址413處。境內集草原、沙漠、湖泊、奇山、怪石、松林、響沙於一體,素有「瀚海明珠」、「塞外水鄉」之稱,是距北京、天津、沈陽、大連等地區最近的草原、沙湖、響沙觀光旅遊區。以馬鈴薯、甜菜、育肥牛、肉羊、生豬為主的農牧業主導產業,基本形成完整產業鏈條,全旗有8萬農牧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領域。蒙都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翁牛特牛肉、羊肉、大米地理標識商標獲得國家工商總局受理並公示。玉龍沙湖景區晉升為國家4A級景區,啟動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區規劃工作。翁旗獲得「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榮譽稱號。
阿魯科爾沁旗,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有文字記載和文物佐證的就有5000餘年。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游牧於額爾古納河、海拉爾河和呼倫貝爾湖一帶的阿魯科爾沁部昆都岱青率部遷居至此,始名阿魯科爾沁,意為「北方弓箭手」。清代開始設旗,用「阿魯科爾沁旗」蒙古族部落名稱。全旗境內現存察罕浩特古城等400餘處古遺址,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自治區級5處、市級10處,其中耶律羽之家族墓地、寶山壁畫墓群,分別於1992年、1994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境內廟宇眾多,根培廟、罕廟、巴拉奇如德廟香火鼎盛。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個、自治區級10個、市級24個,1984年在阿旗發現的「蒙古族汗廷音樂」被譽為「文化活化石」,成功復原傳承,並於2014年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高格斯台罕烏拉、阿魯科爾沁濕地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植被茂盛,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巴彥花水庫、根培廟、達拉哈湖等多處旅遊區,旅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是全國優質綠豆三大主產區之一,自治區重要的肉牛羊生產加工基地。優質牧草種植面積100萬畝,年產紫花苜蓿50萬噸以上,是全國集中連片種植紫花苜蓿面積最大的地區。
巴林右旗,歷史文化悠久。遠在七八千年以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這里是遼代的故土,契丹族的發祥地,是紅山文化和遼文化的重要發源地。1634年巴林部落定居於此,清朝順治五年(1648年)建巴林右翼旗。先後有康熙的姑姑固倫淑慧公主、康熙的女兒固倫榮憲公主下嫁巴林,康熙帝也曾親自巡獵於此。近幾年巴林右旗先後被國家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格斯爾文化之鄉」和「中國好來寶之鄉」。巴林右旗資源豐富。現已發現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藏27種,礦點、礦化點110餘處。全旗有色金屬礦石日采選能力達到3100噸。巴林石已經成為巴林右旗名牌,有「物華天寶」之稱。巴林石中以雞血石最為名貴,有「世界雞血石在中國,中國雞血石在巴林」的美譽。全旗共有水庫13座,其中中型水庫4座,小型水庫9座,總庫容19417萬立方米。大小河流26條,其中主要河流4條,即西拉沐淪河、查干沐淪河、古日古勒台河和嘎拉達斯台河。巴林草原是科爾沁草原組成部分。全旗林地面積7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5.59%。有西拉沐淪河流域百萬畝楊樹防護用材林基地66萬畝,規劃建設面積100萬畝。旅遊資源有巴彥塔拉草原、麻斯塔拉草原旅遊景區、海日其格溝(榮生)十八景旅遊景區,以遼代慶陵、慶州白塔為中心的人文旅遊景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生物圈保護的賽罕罕烏拉為中心的遼代黑山、黑河(今查干沐淪河)自然旅遊景區,以薈福寺、康熙行宮和巴林郡王府為代表的清代古建築景區。以巴林石礦山公園、巴林石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為主的巴林石文化旅遊景區。規劃了德日蘇寶冷水庫旅遊度假區。現有國家2A級旅遊景點3處,國家3A級旅遊景點2處。有文物保護單位21處,其中:國家級4處、自治區級9處、市級4處、旗級4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