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杭甬運河旅遊業情況

杭甬運河旅遊業情況

發布時間: 2021-02-20 20:50:37

A. 杭州新變化 調查報告

直接去網路裡面搜索「杭州新變化」,有整篇的文章,也有段落的,可自己拼湊。沒必要懸賞,畢竟個人角度不同

文章:拼湊
行政上:老底子市區一點點大,加個西湖景區,其他是郊縣。
後來發展城西為文教區和高新開發區(今為高新區江北取塊),造文一二三路和教工,學院路。
96年割餘杭九堡鎮入江干區,下沙鎮為杭州經濟開發區,三墩鎮和蔣村鄉入西湖區;割蕭山西興,長河,浦沿三鎮為濱江區兼高新開發區(江南區塊)。
01年撤原餘杭市設杭州市餘杭區;撤原蕭山市設杭州市蕭山區。自此市轄區面積及人口從全國倒數小的省會城市一躍超過成為長三角第二大城市
經濟上,調整政區後的杭州的GDP等多項經濟指標都擠身全國前列,05年城市綜合競爭力全國排第八,近幾年更是得到了中國最佳旅遊城市,生活品質之城等金名片。
城市建設上杭州開展了三口五路,五縱六路,背街小巷,繞城高速,杭新景高速,杭浦高速,杭徽高速,杭甬運河等項目建設。接下來主要圍繞城區東擴的指導思想開展城建,計劃和正在建設的交通大動脈有:地鐵一期工程,三縱五橫城市快速主幹道,第二繞城高速公路,京杭運河二通道,錢江隧道(蕭山通道)。
旅遊方面以旅遊西進為指導思想,著重打造「三江一河一山四湖三遺址」,另外保護和開發了全國首個城市濕地,西溪濕地,到目前三期保護開發工程也已經啟動。
未來的杭州將總體秉持「東動,西靜,南新,北秀」的基本原則建設長三角南翼核心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杭州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到處一派新氣象。
杭州越來越大了,這個變化太明顯了。20年前,杭州的市中心在解放路一帶,武林門地區算是偏僻的地方了。現在呢,武林門成了杭州市的中心地區。杭州市區向東、南、西、北四面擴展,蕭山、餘杭劃入市區以後,杭州市區的佔地面積在全國大城市中已排在第四。
杭州越來越美了,這是隨處可見的變化。著名風景區西湖被重新打扮了一番。西湖南線重新改造以後,遊人可以悠然自得地漫步西子湖畔。雷鋒塔的重建,再現了杭州悠久的文化底蘊。西湖西擴,使景區的游覽范圍更大。西湖的山更青,水更秀,西湖更美了。
杭州越來越富了,體現在老百姓的口袋滿了。杭州的經濟發展很快,經濟結構的變化也很大。杭州原來是以輕工紡織為特色的城市,現在發展到電子、通信等高科技產業和輕紡工業、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城市。杭州的GDP在全國的位置逐年上升。杭州人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用電器早已普及,家用轎車已不再是新鮮了
杭州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美了。杭州市區人口原來只有70多萬,現在已發展到200多萬。隨著一座座小區的建成,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杭州人的居住條件得到大大的改善。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杭州的人也越來越美了。穿著時尚新裝的青年男女,穿戴入時的老人們都在向人們展示著杭州的魅力。
杭州的變化實在太大了。用再好的詞句,再美的語言也無法把你的巨大變化描繪出來。啊,杭州!我們的家園,你越來越好了,越來越美了!

B. 杭州蕭山區義橋鎮的詳細情況

義橋鎮位於杭州市蕭山區錢塘江與浦陽江、富春江三江匯合處,是一個聞名回遐邇的歷史古鎮。北瀕答富春江與杭州市西湖區隔江相望,東與聞堰鎮、蜀山街道、臨浦鎮接壤,南與戴村鎮為鄰,西依雲峰山與富陽區相連,為三市區交界之地。

截止到2019年10月鎮域面積約58平方公里,下轄21個村、3個社區,47398人,黨員3077人,規上企業81家。



(2)杭甬運河旅遊業情況擴展閱讀

義橋鎮風景名勝:

1,杭州東方文化園

杭州東方文化園位於錢塘江、富春江、浦陽江三江匯合處的蕭山義橋楊岐山南麓。景區佔地2700畝,總投資5億元,是杭州市的重點旅遊項目。

2,浙江湘湖旅遊度假

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系首批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度假區位於杭州市蕭山區城西,距杭州市中心約20公里,隔錢塘江與西湖風景名勝區相對,與西湖、錢塘江構成杭州旅遊風景的金三角。

C. 京杭大運河有什麼作用

京杭大運河貫通之後以其特有的溝通功能將全國的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連接在一起,將不同江河流域的生產區域聯系在一起。封建王朝當權者以它為基礎建立了將各地物資輸往都城的歷時千年的漕運體系,維持著王朝的生命。

漕運之中圍繞運河的水運,相關的漕糧調配、收繳、發送、押運、下卸、進倉儲備等方面,在實際的過程中從實際出發不斷因地制宜更新發展,使得漕運體系發展起來,幾經變化。每一變化都是總結實踐中的經驗教訓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發展而來。

如唐朝宰相裴耀卿改「直達運輸法」為「分段運輸法」,即水通則漕運,水淺則儲倉,設糧倉於運河沿岸。這樣,漕船既不停滯,漕糧也無損耗,極大提高漕運量。

唐後期在「分段運輸法」的基礎上創「轉搬法」分段接運,改民運為官運,改散運為標准麻袋盛裝,船隻編組等等,集裝化系統化運輸。

建立漕運獎勵制度,以鹽利為漕佣,解決漕運經費問題。這些創新切實促進漕運的發展。宋、元、明、清在漕運方面根據運河的實際狀況也不斷革新方法,以便更好地發揮運河的作用。

(3)杭甬運河旅遊業情況擴展閱讀:

一、流域

京杭運河自北而南流經京、津2市和冀、魯、蘇、浙4省,貫通中國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和一系列湖泊;從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織,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國主要糧、棉、油、蠶桑、麻產區。

人口稠密,農業集約化程度高,生產潛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滬寧和滬杭鐵路及公路網相繼修建,與運河息息相通;沿線各地工業先後興起,城鎮密集,是中國經濟精華薈萃之地。

二、意義

在社會領域,隨著制度的完善和規模的擴大,漕運逐漸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為主體的窠臼,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功能,成為維護王朝穩定和制衡社會的重要手段。

尤其是古代社會中後期,統治者熟練而頻繁地利用漕運進行社會制衡與調控,消弭諸如重賦、災禍以及物價波動等造成的社會不安定因素。其突出的社會功能有二:一是糴與糶,一是賑濟災荒。唐宋時期,和糴已發展成為一種完善的制度,主要用以調節各地區由於豐歉等造成的收入、上供及糧食市場價格的不平衡。

其中,宋代和糴完全是通過漕糧來實施的。明清兩代王朝,著力於漕糧在平糶方面的運用,成效突出。

與唐宋不同的是,明清時期的平糶,主要是為了緩解糧食生產、災害等因素對市場造成的沖擊,完全是從調節市場、平抑物價出發。運用漕糧賑濟災荒,自秦漢始就已不乏成功案例。迄至明清,已成為朝廷的一項慣常舉措。

D. 浙西運河在古代有什麼用

曾稱江南河、浙西運河,為京杭運河的南段。江南運河和隋代修建的通濟渠和回永濟渠,溝通了錢答塘江和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的聯系,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成扇形展布的大運河。發揮航運、灌溉、防洪排澇、居民用水、水產養殖和旅遊資源的綜合功能。

E. 哪位請介紹一下紹興縣的情況

紹興縣是全國商貿市場大縣之一, 已經從一個農業大縣、資源小縣,迅速發展成為全國經濟強縣和第一紡織大縣。柯橋中國輕紡城已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輕紡專業市場,輕紡產品總銷售額佔全國的1/3。 在2004年全國民營企業五百強中,紹興縣佔有20席。 經濟以輕紡為主,所有制結構以民營為主,工業銷售的85%來自民營企業,具有濃厚的浙江色彩。如果說崑山是打工經濟,順德是老闆經濟,紹興縣就是民營經濟。紹興縣的發展需要在外資上下工夫。

紹興縣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接寧波,西鄰杭州,下轄4個街道、15個鎮,人口71萬縣域面積1130平方公里。縣人民政府駐地柯橋。 紹興縣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原始部落定居時代,屬於河姆渡文化圈的紹興就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區域。從秦漢(公元前221年)到明清(公元1911年),紹興一直是中國南方區域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歷代名人薈萃,代有人傑。素有「江南明珠」、「絲綢之府」、「文化之邦」、「名士之鄉」之美譽。 「改革開放以來,紹興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浙江省首批命名的小康縣之一。1991年起,均為「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多次名列前10位。1988年起,連續三屆名列全國財政收入「十大財政縣」行列。2002年,再次躋身全國經濟十強縣。紹興縣還是全國村鎮建設先進縣、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全國體育工作先進縣、全國村民自治模範縣、全國農村衛生保健工作先進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紹興縣是全國商貿市場大縣之一,柯橋中國輕紡城已成為目前亞洲最大的輕紡專業市場,輕紡產品總銷售額佔全國的1/3。名列全國10大專業批發市場第2位。依託中國輕紡城建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紹興柯橋經濟開發區已初具規模,是紹興縣對外開放的重要區域。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縣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都得到長足的進步。全縣涌現出一批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環境優 美、城鄉一體的現代化新農村、新城鎮。

紹興縣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紹興縣統計局(2006年2月21日)

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面對宏觀調控持續、國際貿易磨擦加劇、要素制約嚴重等新情況,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扣「保強爭優、統籌發展」工作主題,扎實開展「五個年」①活動,攻堅越坎,負重奮進,國民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社會事業進一步發展,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全面完成了「十五」計劃和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一、綜 合

國民經濟較快增長。初步測算,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億元,增長 %;第二產業增加值 億元,增長 %;第三產業增加值 億元,增長 %。三次產業結構由2000年的6.5:64.5:29.0調整為 : : 。人均生產總值 元,比上年增長 %。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國縣(市)社會經濟綜合發展指數(簡稱百強縣)排名由上年的第十位晉升為第九位。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結構升級取得較大突破,三產比重明顯提高,體制創新不斷深化,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要素制約突出,部分企業贏利能力下降明顯,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影響社會穩定因素仍然不少,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仍需進一步協調。

二、農 業

全縣完成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37億元,比上年增長10.1%。
糧食生產穩定增長。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6.51萬畝,總產量16.34萬噸,分別比上年增長5.6%和0.3%,糧經面積比由上年的53:47調整為55:45。蔬菜、花卉等經濟作物播種面積30.07萬畝,比上年下降3.2%。其中:蔬菜播種面積20.10萬畝,比上年下降5.0%;花卉播種面積4.47萬畝,比上年下降3.9%。
林、牧、漁業生產穩步發展。林特基地不斷鞏固擴大,全年新發展林特基地1.22萬畝,現有國家級、省級重點生態公益林22.95萬畝,茶葉產量9223噸。農庄經濟蓬勃發展,全縣已建和在建的休閑農庄37家,其中已建成20家。牧、漁業生產繼續保持穩定,全縣有效控制了禽流感沖擊,全年生豬飼養量56.25萬頭,比上年增長3.2%,肉類總產量3.29萬噸,比上年增長6.9%,家禽飼養量603.38萬羽,比上年減少11.0%,淡水產品產量2.44萬噸,比上年增長4.2%。
科技興農進一步深入。大豆蛋白纖維等一批高科技新品種、新技術進入規模化生產,全縣新增省級農業科技企業4家。生態農業建設全面啟動推廣,創新一批生態農業模式,「稻鴨生態共育標准」成為我縣首隻省級地方標准,新增國家綠色食品4隻,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20隻,省級無公害農產品12隻。農業產業化不斷推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33.23億元,比上年增長21.3%,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家。
外向型農業持續發展。全年新建外拓基地10.50萬畝,累計達到84.80萬畝,擁有外建加工企業18家,其中2家被當地認定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外設市場及農產品直銷點205個,境外貿易公司7家, 境外農貿市場1家。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清水河道」建設全面展開,全年完成水利總投入2.65億元,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23.95千公頃,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4.54萬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2.67萬噸。

三、工業和建築業

經濟總量進一步擴大。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403.48億元,工業產品銷售收入1363.25億元,利潤總額52.6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4.5%、23.8%、0.6%,其中國有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60.56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127.02億元,利潤總額40.8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9%、23.7%、9.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保持較快增長,布及絲織品35.92億米,比上年增長14.4%;印染布113.51億米,比上年增長17.3%;化學纖維127.77萬噸,比上年增長20.2%。
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大紡織業升級勢頭良好,印染後整理技術加速推廣應用。規模以上非紡與大紡織業比重由上年的22.4:77.6調整為28.7:71.3。
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得到增強,循環經濟深入推進,省級以上新產品產值率達到7.1%。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項經濟效益指數綜合得分196.34分,萬元產值電耗497.53千瓦時/萬元,比上年下降4.4%,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13.1%。
規模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99家,比上年增加121家,其中產品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達193家,比上年增加28家,其中超1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22家,超20億元的企業5家,超60億元的企業1家。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全縣上市企業累計達到8家,企業管理創新在全縣面上不斷推廣。
建築業發展迅速。完成建築業增加值76.40億元,比上年增長32.2%,實現利潤9.54億元,比上年增長37.5%,稅金總額11.28億元,比上年增長43.9%。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425萬平方米。年末擁有特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家,一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0家,二級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18家。2005年,共創建省級及以上優質工程36項,其中「魯班獎」(含參建)3項、「國優工程」2項、「鋼結構金獎」8項、「白玉蘭獎」5項、「錢江杯獎」10項。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投資總量繼續增加。全年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5.52億元,比上年增長2.7%,其中工業性投資12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城市建設及非工業投資55.44億元。
投資結構明顯優化。非紡與大紡織業的比重由上年的38.2:61.8調整為60.9:39.1,其中大紡織業完成投資46.90億元,比上年下降29.1%,非紡行業完成投資73.18億元,比上年增長78.9%。
投資強度不斷提高。全縣土地投資強度達到149萬元/畝,比上年提高20.6%。
房地產投資保持穩定。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7.88億元,比上年增長0.3%,開發面積328.1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9%,新開工面積109.98萬平方米,竣工面積75.42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53.1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48.8%。2005年,房地產企業新增二級資質企業1家。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銷售增長加快。全年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06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50.34億元,比上年增長16.6%;餐飲業4.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7%。
商貿設施不斷完善。輕紡城市場改造升級一期、國際貿易區一期基本完成,錢清原料市場改造一期進展順利,富麗華大酒店等一批商貿服務設施投入運行。農村現代流通網加快建設,全縣已開設農村放心店318家,學校放心店86家,在全國率先達到「鎮鎮有連鎖超市、村村有放心店」目標。成功舉辦了2005年中國(紹興)國際紡織品博覽會,實現商品成交總額16.78億元。
商品交易市場穩步發展。年末擁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74個,實現商品市場成交額471.91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中國輕紡城紡織面料市場成交額276.27億元,比上年增長7.0%;化纖布成交量27.34億米,比上年增長6.8%;錢清輕紡原料市場成交額173.14億元,比上年增長15.0%。

六、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穩步增長。全年自營進出口總額達45.3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自營出口33.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8%;加工貿易出口額2.83億美元,同比增長33.5%;進口總額11.70億美元,增長11.1%。出口呈現產品、市場、主體、貿易方式四個多元化趨勢,非紡產品出口增長15.9%,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42.1%,出口的國家和地區達173個,出口額列前三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為阿聯酋3.76億美元、美國2.63億美元、伊朗2.29億美元。全年有自營出口業績的企業由上年的726家增加到993家。加工貿易出口比重由上年的6.6%上升到8.4%。
利用外資難中求進。全年新批三資企業83家,增資調整43家,合同利用外資5.0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1%,實際利用外資2.35億美元,比上年下降6.5%。濱海工業區和柯橋經濟開發區合同外資、實際利用外資分別佔全縣80.0%和82.0%。利用外資呈現出跨國合作意識增強、結構調整型、資源集約型項目增多等特點。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315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3.3%,全年新設境外窗口16家。

七、交通、旅遊業

交通設施不斷完善。全年完成全社會客運周轉量97885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2.9%,貨運周轉量69213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3.9%。2005年交通建設總投資6.4億元,城鄉公交候車亭建設全面啟動,新建候車亭1119隻,公交線路布局進一步完善。杭金衢高速公路紹興連接線提前通車,縣道公路砂改油工程全面完工,杭甬運河紹興縣段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年末,全縣公路通車里程807.93公里③。
旅遊業快速發展。出台鼓勵旅遊業發展經濟政策,通過舉辦「鑒湖金秋旅遊節」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打響了「稽山鑒水」旅遊品牌。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93.4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3%,境外遊客6.4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7.0%,其中外國人5.6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7.3%。實現旅遊總收入23.50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國際旅遊收入234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1%。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入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42.32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0.13億元,比上年增長17.7%。財政在確保預算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時,積極優化支出結構,保障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全年財政支出18.90億元,比上年增長29.2%,其中: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支出0.49億元;城市維護費支出1.11億元;科教文衛支出5.38億元;撫恤和社會救濟事業經費以及社會保障補助支出1.28億元。
金融機構存貸款平穩增長。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本外幣)455.52億元,比年初增加78.60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21.22億元,比年初增加28.82億元;各項貸款余額(本外幣)323.81億元,比年初增加41.76億元。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事業明顯進步。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考核,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浙江省科技強縣」稱號。全年新建縣級以上技術研發中心14家,其中省級以上6家、市級7家,累計擁有廠辦科研機構142家。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2892人,其中高、中級職稱人員11661人。全年新實施省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38項,其中國家級21項,獲得省科學技術獎5項,市級科學技術獎18項。全年專利申請數500件,獲國家授權專利229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全年共開發省級以上新產品69項,其中16隻產品被認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品。新增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8家,其中國家級2家,累計擁有縣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94家,其中國家級20家、省級22家。
創牌工作成效顯著。新增中國名牌產品4隻,國家免檢產品6隻,省名牌產品6隻,市名牌產品11隻;中國馳名商標3件,省著名商標14件,市著名商標40件,累計擁有中國名牌產品6隻,國家免檢產品10隻,浙江名牌產品32隻,紹興名牌產品56隻;中國馳名商標4件,省著名商標54件,市著名商標106件。
質量檢驗工作進一步加強。參與紡織品國標制定實現零突破,全市首隻紡織品國家標准—《阻燃織物》順利通過國家審定。對719家企業質量檔案實行動態登記,全年共完成省級定期監督檢查145批次,合格率為88.3%,對9596台計量器具實施強制檢定和周期檢定。
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歷時兩年的高中段布局調整基本完成,提前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高中段普及率提高到96.5%。年末擁有普通中學32所,在校學生5.21萬人,專任教師3022人;小學145所,在校學生7.17萬人,專任教師2707人;中等職業學校5所,在校學生1.18萬人,專任教師476人。其中各類民工子女學校12所,中小學外來民工子女在校學生2.40萬人。素質教育進一步深化,全年新增省市重點、示範、文明學校和示範專業94個,2005年,普通高考上線率94.5%,連續5年居全市第一,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省級以上獎項136個。全省首創村完小教師「三單制」免費培訓模式,全面培訓村完小教師近1200名,「三大培訓工程」扎實推進,共培訓農民2.45萬人,其中被征地農民1.50萬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大縣建設步伐加快。全縣共有縣級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圖書館1個,鎮(街)文化站19個,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41個,全年書刊發行量491萬冊,公共圖書館圖書藏書量13萬冊。整合資源組建成立了紹興小百花藝術中心和紹興縣文化發展中心。新創建81個文化村、2個省級東海文化明珠鎮、2個市級文化示範鎮。實施「文化五進」工程,全年舉辦各類廣場文化活動37場,組織演出205餘場次,送電影下鄉1895餘場次,新編越劇大戲《越王句踐》。情景歌舞劇《在那紫薇盛開的地方》、蓮花落小戲《一隻紅木箱》等作品先後在國家、省評比中獲獎,陳飛榮獲第2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廣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面完成廣播「村村響」工程,積極推進「村村閱報欄」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發展工作加強。紹興蓮花落、王星記扇被列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安昌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衛生事業邁上新台階。年末擁有衛生機構30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3個,實有床位2556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2526張,衛生技術人員3673人,其中醫生1458人。社區衛生服務不斷深化,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六位一體」功能得到強化。疾病預防控製得到加強,傳染病發病率控制在300/10萬以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穩步推進,參保人數達58.59萬人,覆蓋率達90.3%。愛國衛生工作成效明顯,國家衛生縣城創建成功並通過全國愛衛會考核驗收,新創建省級衛生村16個、社區1個、單位1個,市級衛生鎮2個、村13個、社區5個、單位1個。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擁有各類體育場館數23個,全年共獲亞洲級金牌2枚、全國級金牌6枚、省級金牌14枚、市級金牌100枚,體育成績躍居全市第一位,我縣籍運動員徐東香在第十屆全運會上獲得2枚金牌,成為全市唯一在全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大學生賽艇公開賽,精心組織全民健身宣傳月活動,舉辦了第三屆「柯橋杯」橋牌邀請賽、縣龍舟賽和中老年文體大展示等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動,共開展體育活動2296場次。柯橋街道湖濱社區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優秀全民健身活動站」,齊賢鎮獲得浙江省首批「體育強鎮」稱號。

十一、環境保護

生態縣建設全面推進。順利通過「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復查,齊賢鎮成為我縣第三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年末,已建成省級生態鎮6個,市級生態示範鎮3個,市級生態示範村(場)23個,省、市、縣級綠色學校41所,省、市級綠色社區10個。其中百福園社區成為全市唯一一家首批全國綠色社區創建活動先進社區,夏履鎮中心校成為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先進學校。綠色認證取得重大進展,ISO14001認證企業突破100家。

十二、城市建設

城鄉面貌明顯改善。《紹興縣城鄉一體化規劃》、《縣城2006-2010年近期建設規劃》等各種規劃編制工作進展順利。建成區面積達到3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由上年46.7%提高到54.1%,城市道路、市政環衛設施、環境景觀、河道整治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等「五大」工程全面實施。新農村建設穩步實施,全縣已有18個村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全面小康建設示範村」,26個村成為市級示範村。2005年,全縣各級投入資金2.6億元,新建小康住宅13.93萬平方米,新增村莊道路面積79.24萬平方米,新增通村公路10.62公里,新增綠化面積61.82萬平方米,新建公廁145隻。累計建成移民安置房3.46萬平方米,安置落實下山移民191戶。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城市接待能力進一步提高,成功舉辦2005中國最發達縣域經濟論壇、中國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論壇等各類活動和展會。城市設施不斷完善,全年新增城市道路路燈198盞,燈箱廣告457隻,建成區范圍內實有鋪裝道路長度89.06公里,鋪裝道路面積235萬平方米, 排水管道長度183公里,日供水綜合生產能力達51萬立方米。城市衛生治理能力日益加強,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60萬噸,垃圾無害化年處理量10.95萬噸,道路清掃面積已覆蓋250萬平方米。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長。據公安年報統計,年末戶籍人口為70.47萬人,其中男性人口34.90萬人,女性人口35.57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9.5%和50.5%。出生人口6446人,出生率為9.15‰,死亡人口4884 人,死亡率為6.93‰,全年凈增人口1562人,自然增長率為2.22‰,比上年下降0.74個千分點。
計劃生育工作取得新進展。計劃生育率達99.6%,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機制不斷創新,榮獲「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縣」稱號。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28元,比上年增長13.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241元,比上年增長14.4%。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6.8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3.1平方米。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5.7%和36.2%,分別比上年降低0.5、3.4個百分點,年未每百戶居民民用汽車擁有量14輛。
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全年新增就業9653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6695人次,幫助385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年末城鎮職工登記失業率為3.8%。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能鑒定,全年共組織各類職業技術培訓21732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訓828人,參加技能鑒定10022人,核發各類職業資格證書8262本。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年末18.15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9358名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每月享受952元的養老待遇。有13.67萬名被征地農民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其中12.11萬人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為3.24萬人發放養老金或生活補助費7339萬元。有12.80萬名職工參加工傷保險,為334名工傷職工支付工傷保險金519萬元;0.91萬名職工參加生育保險,為166名女職工支付生育保險金106萬元;5.71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為69.60萬人次支付醫療費用8619萬元;6.16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享受失業保險待遇5989人次;19.61萬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不含被征地農民),為7461名參保對象發放養老金442萬元。
新型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年末列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數9680人,比上年減少345人,723人得到國家撫恤、補助,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153萬元。
社會福利事業成績顯著。年末擁有各類福利院20個,床位1348張,收養751人。社區服務設施184個,全年接收社會捐贈款390萬元。

註:①「五個年」是指「結構升級攻堅年」、「外貿轉型強化年」「城市功能建設年」「全面改革推進年」、「基層黨建深化年」。
②全縣公路通車里程807.93公里不包含村級道路、城市道路及兩個開發區內道路,為縣公路管理段統計數據。
③本公報所列各項數據為年度初步統計數據,部分數據未經紹興市統計局核定,今後均以《紹興縣統計年鑒》數據為准;
④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是按現價計算的初步核算數,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人均生產總值按戶籍人口計算。

2006年一季度全縣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作者:徐建江 發布日期:2006-04-21 15:50 瀏覽次數:93
【文章來源】:

一季度,全縣經濟繼續保持持續較快發展態勢,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同時應清醒地看到,全縣外貿、外資、投資回落態勢尚未扭轉,橫向比較壓力進一步加大,影響經濟運行的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
一、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表
指標名稱 計量
單位 一季度 同比增長% 去年同期增長% 計劃完成進度%
生產總值 億元 - - 14.0 -
財政收入 億元 13.53 26.9 22.5 27.3
#地方財政收入 億元 7.32 31.8 25.4 30.8
自營出口 億美元 7.29 -4.9 27.7 19.2
實際利用外資 億美元 0.20 -27.0 -55.5 7.1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 29.72 -18.4 1.3 16.9
#工業性投資 億元 23.37 -12.5 5.5 18.8
城市建設及非工業投資 億元 6.35 -34.5 -9.3 12.7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億元 14.59 16.6 16.5 23.0
全部工業現價產值 億元 319.64 21.1 20.2 -
工業產品銷售收入 億元 306.14 20.5 21.5 18.3
利潤總額 億元 8.83 10.2 -26.5 -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6454 12.1 16.6 -
農村居民現金收入 元 4611 11.1 14.9 -

1、工業產銷銜接良好,運行質量明顯提高。
產銷銜接良好。全縣1-3月實現工業現價產值319.64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7.72億元,同比增長20.5%。實現產品銷售收入306.14億元,同比增長20.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47.56億元,同比增長20.6%,產銷率達95.2%。非紡行業成為拉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力。1-3月份,全縣非紡實現工業總產值85.40億元,同比增長58.0%,增幅高出大紡織業(7.7%)50.3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71.6%。非紡行業增長點主要集中在PTA製造、銅鋁材加工、金屬製品業、水泥及水泥製品、客車製造等五類企業,除PTA製造(三鑫石化同比增長1263.8%)外,其他行業增長均在32%-78%之間。大紡織業由於受化纖行業增長緩慢的影響,全縣規模以上大紡織業增速為7.7%,增速比全縣平均低13.4個百分點。
效益回升明顯。工業經濟效益自去年5月份止跌回升以來,一季度繼續呈現加速回升的勢頭。1-3月實現利潤總額8.83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利潤6.31億元,同比增長16.0%,增速為2003年9月份以來最高。紡織業和非紡業實現同步增長,分別實現利潤3.06億元、3.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0%、17.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得分181.06分,同比增加0.61分。主要原因是工業品出廠價格與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剪刀差進一步縮小,一季度相差2.3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縮小7.61個百分點。主要原材料價格同比有所下降,如滌綸樹脂(切片)平均每噸由去年同期的10425萬元下降到9580元,同比下降8.1%,煤價同比平均下降4.6%,而同期工業品出廠價格上升1.9%,其中紡織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揚2.1%。
運行質量提高。1-3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實現新產品產值28.65億元,同比增長34.2%,新產品產值率達11.1%,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萬元產值電耗492千瓦時/萬元,同比下降8.4%。
2、農業生產開局良好,農作物面積穩中有增。
一季度全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0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春耕生產開局良好,全縣春季農作物播種面積繼續穩定在25萬畝左右,春糧面積達到2.85萬畝,比上年同期增長6.8%,其中:小麥2.20萬畝,比上年同期增長13.8%。經濟作物受果用瓜、花卉苗木面積增長影響,雖然蔬菜面積有所減少, 但經濟作物面積仍增長1.8%,達15.61萬畝,其中:果用瓜、花卉苗木、蔬菜播種面積分別為0.50萬畝、4.15萬畝、7.40萬畝,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77.6%、5.1%、-3.3%。畜牧業生產形勢較為低迷。受畜產品價格走低、家禽飼養連續滑坡影響,一季度生豬飼養量27.42萬頭,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生豬存欄頭數15.69萬頭,比上年同期減少3.1%;出欄頭數11.73萬頭,比上年同期增長4.2%;家禽飼養量263.16萬只,比上年同期減少10.2%。
3、投資增速繼續回落,新開工項目有所增加。
一季度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9.72億元,同比下降18.4%,其中:工業性投資23.37億元,同比下降12.5%,非工業性投資6.4億元,同比下降34.5%。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0.05億元,同比增

F. 從寧波到杭州的水運貨物為何不走錢塘江,而要開挖杭甬運河

浙江省迄今投資最大的單體水運項目——杭甬運河改造工程眼下進入沖刺階段,將在今年底全線貫通。這不僅意味著京杭大運河向東延伸有了出海口,使杭州內河水運首次實現河海溝通,同時也給一體化效應日益顯著的寧波—舟山港提供了一條疏港貨運大通道,將進一步帶動浙江省港口、物流、海運的發展。

運輸能力大幅提升

杭甬運河早在1983年就已建成,但是航道等級低,只能通行40噸級以下的船隻。這條運河雖然在那個時代對沿線的經濟和航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如此小的運能根本無法體現運河航運的比較優勢。
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趨勢也證實了杭甬運河的原始狀態。在上世紀80年代處於經濟起飛的浙江地區,開始發展高速公路。只能通航區區40噸級船的運河在高速公路的迅猛發展中,原有的競爭優勢全無,大量的貨物只能通過公路運輸。物流的發展呈現出此消彼長的現狀本來是競爭正常的反映,但是一些適合走水運的貨物都去走公路,導致公路運輸的超負荷運轉,進而造成整個公路交通系統的效率下降。
好在決策者看到了問題的所在,近年來,杭甬運河改造工程建設不斷提速。作為國家規劃建設的長三角高等級航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國家主幹航道建設重點工程和省重點工程,杭甬運河改造工程起自杭州錢塘江北岸的三堡,途經蕭山、紹興、上虞、餘姚,終於寧波甬江口。西與京杭大運河相連,東達寧波港,全長約239公里,全線按四級航道標准改造。工程總投資超過70億元,是浙江省迄今投資最大的單體水運項目。截至目前,該工程累計已完成投資39.2億元,占工程總投資的52.8%。
杭甬運河改造二期工程完工後,300噸級的船可從杭州直達鎮海口,而三期工程結束後,通航船舶將從300噸級提高到500噸級。

經濟效益明顯

據杭甬運河寧波段建設指揮部有關人士介紹,2007年年底運河全線貫通後,杭紹甬地區公路、鐵路運輸壓力將大大減輕,同樣距離,走水路要比走公路便宜20%左右,杭甬運河全線貫通後,紹興、杭州會有更多集裝箱從寧波—舟山港出發。
據測算,水運運輸成本僅為公路運輸的1/3,以運輸2000噸貨物為例,載重5噸的卡車需要400輛,而330噸的單船隻需6艘就夠了,十分利於金屬礦石、石油、煤炭等大宗散貨的運送,運河沿線涉及煤炭、鐵礦、集裝箱的企業將因此從中直接受惠。同時,杭甬運河增強了對杭州、紹興、湖州等省內經濟腹地的貨運輻射,能滿足寧波—舟山港龐大的吞吐量需求。
「這條運河甚至可以把江蘇南部直至長江沿線各省的集裝箱也吸引到寧波—舟山港。」寧波市港航管理局有關人士估算,改造後的杭甬運河將京杭大運河的干線航道東延出海,使杭州和寧波的內河航道暢通相接,通航後僅杭州一地每年的貨物出口運輸成本就可節約30億元以上。

寧波—舟山港將受益

杭甬運河貫通後,將大大減輕杭紹甬地區的公路、鐵路運輸壓力,還將以運量大、成本低、投資省、佔地少、能耗小、污染輕等優點,成為浙東地區的水運主幹線。待到三期工程完成後,不僅可實現河海溝通,而且由於水運的低成本,運河沿線涉及煤炭、鐵礦、集裝箱的企業將得到很大的實惠,競爭力也將因此而增強。另一方面,運河對杭州、紹興、湖州等地的輻射力,將進一步完善寧波—舟山港後方集疏運體系,為寧波—舟山港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創造條件。
目前,有關部門已經設計好了兩條線路:其一,運輸集裝箱的江河海聯運船可經過杭甬運河,出甬江口後走海路到北侖港;其二,普通船舶可通過杭甬運河到達北侖小港的王家洋內河港區,由集卡車轉運到北侖港。

京杭大運河向東延伸243公里

現在,杭甬運河寧波段和紹興段都已基本完工,杭州段也進入了最後的掃尾階段。到今年年底,京杭大運河將再度向東延伸200多公里,一舉改變從北京到杭州延續了千年的線路圖。

杭甬運河改造工程,該運河西連京杭大運河,途經蕭山、紹興、上虞、餘姚,東至寧波北侖港,全長243公里,溝通了長江、京杭大運河以及錢塘江、甬江、曹娥江三大水系。

「改造成的通航能力足足提升了10倍,」據有關負責人介紹,杭甬運河目前全線僅能通航40噸級的船舶,而在今年年底杭甬運河全線改造完工後,噸位500噸的航船可以從杭州暢通無阻地到達寧波姚江大閘,姚江大閘到三江口兩公里左右的航道條件稍差一些,但也能通行300噸的船舶。到2010年杭甬運河三期完成後,將開辟姚江溝通甬江的四級航道。屆時,全線都可通行500噸級船隻。

正是因為通航能力這一先天不足,我省大量適水運輸貨物一直來只能「棄水走陸」,大大增加了企業經營成本。但到2010年可通行500噸級的船隻後,杭甬運河的年通過能力相當於蕭甬鐵路的實際運力。

杭州每年可節約運費3億元

杭州市蕭山區有著10多家熱電廠,年需煤炭就在500萬噸以上,佔到蕭山區所有港口貨物的一半左右。沈陽飛是其中一家熱電廠的物流經理,今年以來,他一有空就會到杭甬運河蕭山段的工地上去看看。他說,去年鐵路運力緊張,大量電煤都走水路,他們企業的煤炭是通過海運到寧波後再汽車駁運過來。杭甬運河通航後,海運到寧波的煤炭可以不必駁貨,一路直運蕭山了,降低成本不說,還減少了裝卸環節等麻煩。

據了解,杭州航區的貨物主要以原材料、能源等為主,如蕭山轄區內山西和東北的煤礦主要從天津、秦皇島等地走海運到寧波,然後再走公路到蕭山,綜合運價在140至160元/噸左右,煤炭總量佔30%左右。如果寧波至蕭山改走水路,則運價每噸可省5元左右。

據預測,浙江省腹地2010年全社會貨運量將達到14億噸,其中水運量3.9億噸,僅杭甬運河的貨運量就將達4030萬噸。通航後,將著重發展500噸級船舶,尤其是集裝箱運輸,一條500噸級的船舶可裝載16個標准箱。1個標准箱從杭州送到寧波,水路比陸路便宜300元,到上海則要便宜400元,如果通過水路出關,以此計算,僅杭州一地每年的貨物出口運輸成本就可節約3億元以上。

東方大港將更有吸引力

杭甬運河通航後的影響將是深遠的。省港航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年底運河全線貫通後,將大大減輕杭紹甬地區的公路、鐵路運輸壓力。工程完成後不僅可實現河海溝通,而且由於水運的低成本,運河沿線涉及煤炭、鐵礦、集裝箱的企業將得到很大的實惠,我省企業的競爭力也將因此而增強。

另一方面,運河對杭州、紹興、湖州等地的輻射力,將進一步完善寧波—舟山港後方集疏運體系,為寧波—舟山港參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創造條件。

「杭甬運河全線通航,將為寧波—舟山港吸引大量集裝箱箱源。」寧波市集裝箱協會的一位專業人士說。據分析,像杭州、紹興離上海港和寧波—舟山港都比較近,目前我省許多地區的集裝箱有的通過寧波—舟山港,有的通過上海港出發,杭甬運河全線通航後,像紹興到寧波水路要比公路集裝箱卡車運送便宜20%左右,到寧波—舟山港要比去上海合算得多,因此可以為寧波—舟山港吸引大量箱源;同理,由於杭甬運河連接京杭大運河以及長江,水路相通,運河改造後甚至可以把江蘇南部以及沿長江省份如湖北、江西的集裝箱箱源也吸引過來。

杭甬運河沿線的水質將得到改善,百姓可以喝到更優質的水。有關人士表示,杭甬運河上與京杭運河相連,開通後,連通錢塘江水域,姚江、甬江的水質將有望得到改善。與百姓生活相關的水泥、鋼材等建材運輸成本將會降低。對喜歡旅遊的百姓來說,則是多了一條全新的運河觀光線。

G. 京杭大運河和長城的資料

京杭大運河基本信息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縱貫南北,是中國重要的一條南北水上干線。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不僅便利了南北大量物資的運輸交換,也有助於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由於年久失修,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運河沿線是中國最富庶的農業區之一,工業生產很發達。在兗州、濟寧、棗庄、滕縣、豐縣、沛縣、徐州及兩淮等有大中型煤礦,連接上海、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杭州等工業城市。為了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沿線的魯、蘇、浙三省對大運河各段進行了整治、擴建和渠化,使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了青春,成為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運河沿線的主要港口有濟寧、徐州、邳縣、淮陰、淮安、寶應、高郵、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吳江和杭州等。濟寧段(山東濟寧—江蘇徐州藺家壩),全長約130多千米,濟寧段主航道將由六級航道標准提高到三級標准,底寬由目前的16米拓寬到50米,水深達到3米。屆時,千噸級船舶可由長江直達濟寧,年通過能力將達到2500萬噸,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350萬噸,抵得上新建一條「京滬鐵路」。
江蘇境內的京杭大運河,全長628千米。對蘇北、蘇南運河進行了整治擴建。擴建了京杭運河上的諫壁、解台兩座二線船閘和淮陰、淮安、宿遷三座三線船閘,消除了京杭運河江蘇段的「瓶頸」制約,實現了京杭運河蘇南、蘇北全線暢通,為江蘇及華東地區提供了一條南北水上快速交通大動脈。蘇北運河(徐州藺家壩—淮陰—揚州六圩口),全長404千米,縱跨徐州、宿遷、淮陰、揚州等11個縣市,溝通了微山湖、駱馬湖、洪澤湖、高郵湖等水系,是京杭運河上運輸最繁忙的河段。基本建成二級航道,成為京杭運河上等級最高的航道,常年可行駛2000噸級的船舶。目前有蘇、魯、滬、浙、湘、豫等十多個省市的船舶航行其中,年貨運量可達3億多噸。徐州段最大通過量已達5500萬噸船舶噸位,其中貨物通過量達3500萬噸。蘇南運河(鎮江諫壁—常州—南潯),全長224千米,貫穿江蘇經濟最發達的常州、鎮江、無錫、蘇州等縣市,溝通了長江、太湖水系,與上海、浙江等周邊地區的省際河流相連。目前有蘇、魯、皖、滬、湘、鄂、川等13個省市的船舶在該段運河上航行。航道全部達到四級標准,可通航500噸級船隊,目前,年貨運量已超過1億噸,超過江蘇境內長江航道的運量,相當於滬寧鐵路單線貨運量的3倍。航行船舶的密度超過了德國的萊茵河,是京杭運河上運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剛建成的諫壁船閘日均船舶通過量已達10萬噸以上。浙江段(南潯—杭州),全長120多千米,溝通了太湖水系和錢塘江水系,分為東、中、西三條路線,一般以東線代表運河的位置,河道狹窄、彎曲,終年可通機動船舶。目前可通行300噸級的船舶。將京杭大運河拓伸至浙江省東部的寧波港,將為中國內河集裝箱運輸發展乃至內河航運的繁榮帶來契機。規劃中的杭甬運河長240餘千米。位於杭州灣南岸,縱貫錢塘江,曹娥江、甬江水系,全線按四至五級航道標准設計,年通過能力將達4000萬噸。使其成為國家北煤南運的黃金水道,南水北調的大動脈,還極大改善和推動了沿河的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對確保農業的穩產高產也起了十分重要的保證作用,綜合利用效益明顯。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785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滄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東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濟寧市、棗庄市,江蘇省徐州市、宿遷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杭州市20個市區。

民族的脊樑在消亡!長城急需保護!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與埃及金字塔齊名的建築,還是人類的奇跡。在遙遠的兩千多年前,是勞動人民以血肉之軀修築了萬里長城。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台,並用城牆連接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幾乎都加固增修長城。它因長達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總佔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由人力完成,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十分艱難。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鴨綠江。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00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4239.662米,塹壕和天然形成長度為25942342.265米。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32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偉大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長城在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 (I) (II) (I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編號:200-001 )。

H. 杭州蕭山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誰給我簡單介紹一下

你網路一下就有了~~~蕭山是經濟強區~~~啊,美麗、富裕~~~我愛我的家鄉

I. 杭州的旅遊業怎麼樣

歷時3年,凝聚中西方專家觀點的《杭州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2020年)》經過多方磨合,昨天,《總規》亮相,杭州未來「一心一軸七區五翼」的旅遊空間格局基本確定。

未來,杭州旅遊發展的目標定位是:東方休閑之都,品質生活之城。所謂「一心」,是指「旅遊增長與創新中心」,即杭州的中心都市區,特別是以西湖為核心的城市建成區;「一軸」,以「三江一湖」(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為旅遊發展軸;「七區」,是七大「優先發展區」,包括西湖風景旅遊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京杭運河杭州旅遊帶、湘湖旅遊度假區、錢江觀潮旅遊區、千島湖風景旅遊度假區、天目山自然旅遊區;而「五翼」是指杭滬、杭寧、杭甬、杭徽和杭金衢旅遊合作翼。

此次《總規》明確將旅遊基礎與服務設施納入旅遊產品序列中,並提出作為杭州「軟旅遊(服務)」戰略的重要組成,這在國內尚屬首次。這里的「服務設施」,主要包括旅遊交通、旅遊信息服務、旅遊接待服務、人才培訓以及重要細節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在會上,總規二次創作組表示,在「二次創作」過程中,他們發現由中國課題組和西班牙課題組提交的兩個方案,在一些方面存在理念或觀念上的碰撞或沖突。比如,對公共衛生間、標識、衛生設施、餐飲服務技巧等的具體措施。「在我們一般的思維中視為『小主意』,卻被西班牙課題組一再強調並給予特別重視」,這些使得二次創作組開始反思,並且特別強調服務的戰略地位,提出「軟旅遊(服務)」戰略。

對此,《規劃》特辟出兩節的篇幅,對旅遊服務設施的改善以及一些重要細節的管理給予說明,比如——

公共衛生間:在衛生間里安放紙巾和肥皂能避免令人尷尬而不舒服的場面;

餐飲:在每個旅遊景點應該至少要有1-2個餐飲設施,使遊客能24小時得到滿意的服務;

指示牌設置:需要在每個景點內部交叉路口的地方設立指示牌,其指示牌的設置也要服從周圍的環境,最好在整個區域內安置定位地圖;

計程車:在景點內提供一個計程車呼叫服務;

噪音管制:在有控制的基礎上使用擴音器,在生態旅遊景區如西溪濕地等要設置噪音的控制標准和檢測站點。 (記者 章晴)

J. 上海市每年入境旅遊人數(1978年-2009年)

第八章 浙江旅遊業
第二節 浙江海外客源市場
一、浙江旅遊業概述 (一)產業水平不斷提高,奠定了浙江作為中國重要旅遊省份和重要旅遊創匯基地的地位。 (二)產業規模迅速擴張,產業體系逐步健全。 (三)產品種類日益豐富,產品結構不斷完善。 (四)行業管理日趨規范,企業實力明顯增強。 (五)綜合功能全面發揮,拉動效應日益明顯。
2003年,由於受突如其來的「非典」的影響,浙江省旅遊業受到了重創,但浙江省旅遊業變危機為機遇,變困難為動力,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通過抓要素整合,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通過抓區域聯合,積極拓展旅遊業發展空間;通過抓宣傳促銷,重建旅遊者消費信心;通過抓管理整頓,促進旅遊產業整體素質的提高,通過抓隊伍建設,展現了良好的行業風采。
二、旅遊區域開發布局 浙江各旅遊區的發展和建設將以交通發展和資源配置為導向,以旅遊城市為軸心,沿杭甬、上三、杭金衢、甬台溫、金麗溫等高速公路交通線發展,實現梯度推進,沿線開發,最終形成全省旅遊大網路。
(一)杭紹旅遊區(含杭州、紹興地區) 杭州 三大重點是: 一是加快城市現代化、國際化建設; 二是做好西湖文章,深挖內涵,推陳出新; 三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紹興 要抓住機場通航、公路交通改善的有利時機,將旅遊體系納入杭州大旅遊圈,以創建經濟強市、文化名市、旅遊大市為目標,挖掘江南水鄉、越地風情內涵,做好越文化文章,深層次開發名人書法、水鄉、橋鄉、酒鄉、佛教等專項旅遊,搞好以「祭禹」、「國際書法節」、「黃酒節」和「水鄉風情」等龍頭項目的配套建設,加緊會稽山旅遊度假區和水鄉文化旅遊設施建設,挖掘江南水鄉、越地風情的內涵,
(二)寧舟台旅遊區(含寧波、舟山和台州地區) 寧波 作為全省的旅遊第二中心,率先完成旅遊強市的發展布局,利用海港、空港、鐵路和高速公路等交通樞紐的優勢,以歷史文化名城和濱海港口城市為依託,發揮浙東旅遊的組織中心和集散中心作用,以東方大港、河姆文化、名人故里、儒商搖籃、佛教勝地為基本特色,形成全市一圈四帶的旅遊業發展戰略布局,建設以現代化城市形象為核心的,輻射浙東各市地旅遊區的多層次旅遊網路,盡快使寧波發展成為全國重要濱海旅遊中心城市和海內外聞名的國際性港口旅遊強市。
舟山 充分發揮海島、海洋的旅遊資源優勢,積極加入上海及長江流域旅遊網路,利用機場將客源市場拓寬至全國,突出海天佛國和海洋休閑度假旅遊兩大主題,以中國沙雕節為基礎,開發以海洋文化為內涵的系列旅遊產品,開拓朝拜尋根旅遊、玩海休閑旅遊、國際海員旅遊等,使舟山盡快成為中國重要的國際旅遊勝地。
台州 以建設「中國東海岸神往的台州」市場形象為中心,創建「看儒、道、佛三教合一的中國到台州」和「山神、海韻、山海經」等旅遊特色,完善天台山佛教、濟公故里游、茶道、名品果園觀光等四大旅遊專項產品,開發大陳島、千年陽光名鎮、大鹿島岩雕、蛇蟠島等海洋黃金旅遊線,形成以臨海古城、長嶼硐天、仙居漂流、皤灘古鎮為主體等旅遊名品,把台州建設成具有鮮明山海風光特色、在全國和國際有影響的綜合性人文山水旅遊區
(三)溫麗旅遊區(含溫州、麗水地區) 溫州 要以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為契機,抓住鐵路、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的改善,突出「甌越風情」的地方特色,合理布局,優化結構,繼續旅遊產業的「溫州模式」,以雁盪山和楠溪江為重點,加速以溫州為全省旅遊副中心的輻射型旅遊網路建設。在發展國內旅遊的同時,發展國際旅遊;在推出名山大川游的同時,積極開發商務投資、社會經濟等專項旅遊,使溫州的國際和國內旅遊同步提高,別具山海特色和經濟格局的海內外著名旅遊地。
麗水 要以浙江高原、秀山麗水、全國生態示範區、畲鄉和名品(寶劍、青瓷、石雕)之鄉、中國攝影之鄉、黃帝文化為重點,抓住金溫鐵路、金麗溫高速公路等交通發展契機,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加快甌江旅遊經濟帶的開發建設,形成以甌江為紐帶,以麗縉青、龍泉為重點、以中國休閑養生基地為長期賣點。抓好縉雲仙都、龍泉山(又稱風陽山)、百山祖、東西岩——南明山、石門洞、畲鄉旅遊和青田石雕城、雲和仙宮湖的規劃建設,通過十年的建設發展,把麗水建設成為「中國一流的休閑養生基地」。
(四)金衢旅遊區(含金華、衢州地區) 金華 要發揮浙江中部旅遊副中心的地位,搞好浙中南與浙西旅遊線的吸引與集散。充分挖掘四省九地市的客源市場。重點抓好北山雙龍風景旅遊區建設,加強「黃大仙」旅遊線和金華國際黃大仙文化旅遊節的市場開拓與促銷,爭取金華成為港澳台、東南亞黃大仙信徒的重要旅遊目的地。做好橫店影視文化的建設與包裝,使中國農民旅遊節成為我省高規格的旅遊節慶活動之一。搞好蘭溪諸葛文化、義烏小商品之旅等特色旅遊線路建設。加快六洞山、仙華山、方岩、武義俞源、郭洞等景區建設。啟動蘭溪旅遊度假區建設,加快武義溫泉度假區開發,使金華成為我省旅遊在中西部的有力支撐點。
衢州 充分利用交通要道、浙閩贛皖四省旅遊線結合點的有利區位,逐步建成以衢州為旅遊集散中心,以城區孔廟與爛柯山相組合的名城文化旅遊區,並以東部的龍游石窟為龍頭,西部江郎山為代表的兩翼進行建設布局。以及構建衢南紫微山、九龍湖組成的山水文化旅遊區,衢北太真洞、白塔洞、兩頭洞等組成的溶洞景觀旅遊區和常山、開化錢江源森林公園、三衢石林旅遊區所組成的旅遊發展區域布局。並延伸拓展開發至千島湖、杭州、溫州、金華等省內旅遊線及福建武夷山,安徽黃山、歙縣、江西三清山、龍虎山、廬山等國際旅遊線。
(五)嘉湖旅遊區(含嘉興、湖州地區) 嘉興 發揮區位優勢,突出潮、湖、河、海、古鎮等地方特色,發展歷史文化和水鄉度假等專項旅遊。抓好「錢江觀潮」、「南湖第一船」、「東海西湖」、「水鄉古鎮」等精品開發。完成九龍山旅遊度假區海水變藍工程、西塘古鎮和烏鎮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程;完善鹽官、南北湖等景區的配套建設;利用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客源市場優勢,開發休閑度假娛樂產品,使嘉興成為蘇浙滬旅遊網路中的重要旅遊目的地和休閑度假會議基地。
湖州 以太湖和吳越歷史文化為依託,充分發揮區域和資源優勢推出「南潯古鎮」、「中國竹鄉」、「莫干名勝」「太湖風光」四大品牌,突出蠶絲文化、茶文化、竹文化和湖筆文化特色,加快旅遊景區建設,重點抓緊太湖水上運動中心、南潯古鎮區、安吉黃浦江源景區、德清吳越風情景區和長興古生態景區等項目建設。開通太湖水上通道,連接蘇州、無錫構築環太湖風情旅遊圈;開通莫干山至安吉綠色通道,連接臨安、餘杭構築浙西北生態旅遊圈。使湖州成為太湖南端重要旅遊樞紐陽華東旅遊線上新興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三、旅遊線路開發 旅遊產品開發的重點是旅遊線路的組織,「十五」期間,全省將重點進社五條旅遊干線,以干線為基礎,形成多條環形旅遊線,從而帶動全省旅遊的整體開發。
(一)浙東風情旅遊線 杭州——紹興——(餘姚)新昌——天台——臨海——奉化——寧波——普陀——嵊泗——上海。 (二)浙西山水旅遊線 A、杭州——富陽——桐廬——建德——千島湖——黃山 B、杭州——建德——蘭溪——衢州——武夷山(三清山) (三)浙北運河古鎮旅遊線 A、杭州——嘉興——或上海或蘇州 B、杭州——湖州——蘇南(蘇州、無錫、南京) C、上海——湖州——皖南
(四)浙中南生態文化旅遊線 浙中南主線為杭州(衢州)——浦江——東陽——金華——武義——永康——縉雲——麗水——青田——溫州;溫州——楠溪江——雁盪山——玉環——溫嶺——台州;溫州——瑞安——文成——平陽——蒼南——泰順——南麂。 (五)濱海海洋旅遊線 上海市——嘉興或寧波——台州——溫州——福建
四、浙江旅遊業的發展目標 (一)旅遊總收入相當國內產總值比重 2005年10.2%,2010年11.5%,2020年13%。 (二)接待海外旅遊者總人次 2005年,接待201萬人次,年均增12.3%,2010年,接待300萬人次,年均增8.4%,2020年,接待480萬人次,年均增5%。
(三)旅遊創匯 2005年,創10.3億美元,平均年增15%,2010年,創21億美元,平均年增15%,2020年,創43億美元,平均年增7.5%. (四)國內旅遊接待人次 2005年,9100萬人次,平均年增9%,2010年,14000萬人次,平均年增9%,2020年,27500萬人次,平均年增7% (五)國內旅遊收入 2005年,855億元,平均年增14.8%,2010年,1720億元,平均年增15%,2020年,3500億元,平均年增7.5%。
第三節 浙江旅遊客源市場 一、入境旅遊 (一)入境旅遊人數
1、旅遊者構成
2、區域分布
3、國別 2002、2003年,浙江入境旅遊主要客源國(按接待量排序),位居前十名的是: 2002年: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泰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 2003年: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美國、新加坡、泰國、德國、義大利、印尼、法國
4、城市接待量 在浙江的11地市中,接待入境旅遊者最多的杭州市,基本上要佔到47-50%的比重,寧波市次之,嘉興市近幾年發展較快,超過了溫州市、紹興市,金華市也後來居上,2003年已位列全省第四。
1995—2003年,浙江省各市入境旅遊者接待量情況
(二)入境旅遊者特徵 1、性別 2003年,來浙江的人境旅遊者中,男性佔66.7%,比上年增加了3個百分點,女性佔33.3%。
2、年齡
3、職業
4、旅遊目的
(三)旅遊外匯收入 1、總量 列全國第六位。
2、各城市旅遊外匯收入 1995—2003年,我省各市旅遊外匯收人情況如下表:
(四)入境旅遊者花費 1、人均天花費 2003年,入境旅遊者在我省人均天花費188.3美元。
2、主要市場過夜旅遊者人均天花費 2003年,浙江省入境旅遊者主要市場在浙江的人均天花費見下圖:
3、人均天花費 2003年,入境旅遊者在浙江的人均天花費構成見下圖:
(五)停留時間 2002年,入境旅遊者在浙江的平均停留時間為2.48天,與上年基本持平。2003年,入境旅遊者在浙江的平均停留時間為2.6天,與上年延長0.12天。
二、國內旅遊 (一)國內旅遊者人數 2003年,全省共接待國內旅遊者8429萬人次,同比增長5.1%,列全國第六位。 1、按是否過夜劃分 2003年,來我省的國內旅遊者中過夜旅遊者佔64.6%,外地一日游佔23.7%,本地一日游佔11.7%。 2、按居民類型 2003年,來我省的國內旅遊者中城鎮居民佔87.6%,非城鎮居民佔12.4%。 3、按旅遊方式分 2003年,來我省的國內旅遊者中通過單位組織佔21.5%,旅行社組織佔11.3%.個人或與親朋結伴佔67.2%。
4、按來源地分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本省遊客佔42.5%,上海14.8%,江蘇11.3%,安徽2.9%,廣東4.3%,北京4.2%,山東3.9%,福建2.5%,江西2.0%,四川2.0%,其他9.6%。 5、按停留時間分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在我省停留1夜的佔39.3%;停留2—3夜的佔35.4%,停留4-7夜的佔23.1%,停留8在以上的佔2.2%。 6、按旅遊次數分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平均旅遊一次的佔45.9%,2-3次的佔36.8%,4次以上的佔17.3%。
7、按城市接待量分 1995—2003年我省各市接待國內旅遊者情況
(二)國內旅遊者特徵 1、性別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男性佔62.4%,女性佔37.6%。 2、年齡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65歲以上的佔4.2%,45—64歲佔17.5%,25—44歲佔62.6%,15-24歲佔14.3%,14歲以下佔1.4%。
3、職業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 公務員佔10.3%,專業文教科技人員佔10.9%,工人佔9.3%,企事業管理人員佔28.7%,服務銷售人員佔14.2%,離退休人員佔3.4%,農民佔3.6%,軍人佔1.2%,學生佔5.1%,其他人員佔14.3%. 4、旅遊目的 2003年,來浙江的國內旅遊者中,觀光游覽佔38.3%,休閑度假19.8%,探親訪友佔8.9%,商務活動佔16.7%,會議佔5.3%,健康、療養佔1.1%,宗教朝拜佔0.9%,文化體育科技交流佔3.2%,其他目的佔5.8%。
(三)國內旅遊者花費 2003年,全省國內旅遊者人均花費為824.9元,同比增長4.4%。主要用於住宿、購物、餐飲、長途交通。停留時間,國內過夜旅遊者在浙江平均停留時間為2.5天。
三、入境旅遊市場 (一)亞洲市場 1、日本
2、韓國
3、東南亞 (1) 馬來西亞 2002年,馬來西亞來浙遊客9.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3.6%,是增幅最大的客源國。 2003年,由於受「非典」的影響,馬來西亞來浙遊客8.14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7.8%。
(2) 新加坡 2002年,新加坡來浙遊客6.9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5.3%,增幅僅次於馬來西亞,在所有客源國中名列第二。 2003年,新加坡來浙遊客5.7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18.0%。
(3) 泰國 2002年,泰國來浙遊客4.8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81.9%,增幅創歷史新高。 2003年,泰國來浙遊客3.29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2.5%,跌幅創歷史新高。 單位:人次
(4) 菲律賓、印尼 2002年,菲律賓、印尼來浙遊客達到1.98萬和2.23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26.4%、23.8%。 2003年,菲律賓來浙遊客達1.43萬,比上年下降27.6%;印尼來浙遊客達2.40萬人次,是東南亞唯一增長的國家。
(二)歐洲市場 1、德國 近些年歐洲市場在浙江發展比較平穩,波動不大。德國是西歐市場中來浙旅遊人數最多的國家。2002年來浙德國旅遊者達到3.00萬人次,增長8.5%。2003年來浙德國旅遊者達2.76萬人次,下降8.2%。
2、法國 法國近年來浙旅遊人數增長較快,2002年2.85萬人次 ,增幅高達28.9%。2003年來浙人數2.24萬人次,下降21.5%,在歐洲國家中跌幅最大。
3、英國 近幾年來浙旅遊人數呈穩步增長態勢。2001年來浙人數1.63萬人次,增長15.5%,2002年來浙人數2.09萬人次,增長27.7%。2003年來浙人數1.99萬人次,下降4.5%。
4、義大利 義大利市場基本與英國相似,來浙的義大利旅遊者以商務散客為主,2002來浙人數2.58萬人次,增長18.6%。2003來浙人數2.69萬人次,增長4.4%。
5、西班牙、俄羅斯 西班牙、俄羅斯是浙江省歐洲市場中新興的市場。2002年,西班牙來浙旅遊1.54人次,比上一年增長12.2%;俄羅斯9767人次,下降13.4%。2003年,西班牙來浙旅遊1.18人次,比上一年下降23.3%;俄羅斯9686人次,下降0.9%。
6、瑞士、瑞典、荷蘭 2002年,瑞士、瑞典、荷蘭來浙旅遊人數分別達到3750人次、5862人次、11618人次,其中瑞士、瑞典分別比上一年下降了10%、1.7%,荷蘭增長17.1%。 2003年,瑞士、瑞典、荷蘭來浙旅遊人數分別達到4378人次、5785人次、11371人次,其中瑞士增長16.8%,瑞典、荷蘭分別比上一年下降了1.3%、2.1% 。
(三)美洲市場 1、美國 美國是浙江省最重要的外國人市場之一。2002年,來浙遊客達到9.07萬人次,在所有客源國中排名第四位, 增長24.3%。2003年,來浙遊客達7.51萬人次,下降17.3%。 2、加拿大 加拿大近幾年來浙人數呈現穩步上升的態勢。2002年,來浙遊客達到2.29萬人次,增長11.2%。2003年,來浙遊客達1.97萬人次,下降13.9%。
(四)大洋州市場 1、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作為浙江省新興的客源市場,近年來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2002年來浙遊客1.96萬人次,增長17.3%。2003年來浙遊客2.02萬人次,增長2.9%。
(五)港澳台市場 港澳台市場是浙江省入境旅遊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來浙的港澳同胞30.29萬人次,比去年增長20.6%,台灣同胞52.42萬人次,增長31.3%。2003年來浙的港澳同胞31.18萬人次,比去年增長2.9%,台灣同胞42.71萬人次,下降18.5%。 1、港澳市場 2、台灣市場
四、國內市場 浙江省國內旅遊的最大客源市場是本省居民,省外市場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華東六省一市每年為我省輸送79%左右的國內旅遊客源。
(一)一級市場 1、浙江市場 浙江本省居民是我省國內旅遊最大客源市場,2003年,本省遊客達到3582萬人次,佔全部國內旅遊者的42.5%。 2、上海市場 上海市是我省省外首位國內旅遊客源市場,每年的市場份額在13—17%之間,2003年來我省的上海遊客達到1247萬人次,佔全部國內旅遊者的14.8%。 3、江蘇市場 江蘇為我省第三大國內旅遊客源市場。近年來,江蘇來浙旅遊人數一直占我省接待全部國內旅遊者的10%左右,是一個潛力比較大的市場。2003年來我省江蘇遊客達到952萬人次,佔全部國內旅遊者的11.3%。
(二)二級市場 廣東、北京、山東是我省發展較快的幾個市場,近幾年來我省的國內遊客基本呈穩步增長態勢,市場份額在4—5%之間,是值得繼續大力開拓的市場。2003年三地來我省的國內旅遊者分別達到了362萬、354萬和329萬。
(三)三級市場 福建、安徽、江西、四川來我省的國內遊客所佔份額在2%-3%之間,這幾個省是近幾年穩居我省國內旅遊前十位的客源市場。2003年四省來我省的國內旅遊者分別達到了211萬、244萬、169萬和169萬。
五、浙江海外旅遊客源市場拓展 拓寬客源市場是旅遊產業一切要素運行的核心。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加強市場研究,制定市場開發策略,研製適銷產品,加大市場促銷力度,是實現「十五」目標,加快旅遊發展的重要措施。
(一)旅遊市場總體形象策劃 浙江旅遊資源豐富,旅遊產品眾多,然而我省缺乏鮮明主題的旅遊形象。通過全國范圍內徵集旅遊整體形象口號,根據浙江省旅遊資源特色 浙江旅遊整體形象口號:詩畫江南、山水浙江。 構成浙江旅遊總體形象的理念基礎是:江南水鄉、文化之邦、名山名湖、休閑勝地、錢潮奇觀、海天佛國。浙江旅遊資源的豐富性和突出性,展示出「憶江南,最憶是浙江」的風采。
(二)旅遊市場分析 1、入境旅遊市場 基本特點:發展平穩,分布集中,以洲內市場為主體,有競爭緊迫感。 時空分布: 浙江入境旅遊時段主要集中於春秋二季。 在區域分布上主要集中於杭州
客源構成:「十五」期間,入境旅遊市場方面,通過產品結構調整,推出「新華東線」、「新江南遊」等產品後,浙江入境客源有了較大幅度增長。全省推行了入境倍增計劃,加大了對台灣市場、東南亞市場促銷,台灣市場和東南亞市場入境旅遊水平有了較大增長。
國內市場基本特點:快速增長、網路化發展、江浙滬市場為主、觀光休閑兼容。 時空分布:浙江國內旅遊主要分布於春夏秋三季,春節前後出現一個小黃金周。從1999年以後,除了12月、2月出現旅遊人次稍有下降外,全年基本無淡季。
市場客源結構:浙江國內旅遊市場客源構成以江浙滬為主流。市場競爭力:浙江國內旅遊產品以觀光為主,九十年代後期以來,休閑旅遊與生態旅遊產品大量涌現。 「十五」期間,國內旅遊市場保持較高的增長率,消費結構中商務和會展旅遊比重將繼續上升。 隨著浙江人居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改善,生態旅遊和休閑旅遊將與文化觀光旅遊成為浙江國內旅遊產品的三大主流。
2、出境旅遊市場 基本特點:增長快、幅度大、效益顯著、時段集中、洲內市場為主。 發展速度:按照「加強管理、適當控制、搞好服務、穩步發展」的總方針,形成浙江第三大出境旅遊熱潮。此外,浙江為著名僑鄉,以探親訪友形式的出境旅遊在浙江也很活躍。 時空分布:浙江出境游多集中於杭、紹、溫、台、甬等地區。出遊時段多集中於春節、暑假和五一、十一等黃金周時節。
3、國際旅遊市場開拓 浙江省海外旅遊市場特點:東南亞市場是浙江重點市場。日本、韓國是浙江省主要海外客源國,位居浙江外國旅遊者第一、第二位。新、馬、泰、菲是浙江重要客源市場。歐美市場平穩增長。海外旅遊市場競爭加劇。
「十五」期間海外旅遊市場的開發總方針是:重點吸引,推陳出新,以洲內市場為主,全面拓展。加強民族歷史、佛教、道教、書法、茶文化等專項產品研究,擴大日、韓市場,主攻新、馬、澳市場,拓寬歐美市場。推出投資商務等專項旅遊,鞏固台灣、香港、澳門市場,延長逗留時間。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