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西發展旅遊業
A. 粵西的旅遊景點
茂名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山水與人文古跡相輝映,粵西風情濃郁,地方特色鮮明,一些資源在省內甚至國內有比較優勢,發展旅遊業的條件得天獨厚。
茂名在距今4500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就有土著民族在繁衍生息。夏商時期始稱百越族。茂名大地歷經千年的風雨剝蝕,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高州的冼太廟、觀山寺、寶光塔、長坡舊城、信宜的鎮隆古書院群、化州的孔廟、電白的鍾鼓樓、冼太故里、茂南的恐龍蛋化石等人文景觀引人入勝,文化底蘊豐厚。
茂名,在歷史上還出過不少名人,如冼太夫人、唐代重臣高力士、嶺南著名才子陳鑒等都是茂名人。今天,大部分古跡都被開發成景點,供遊人參觀游覽。
茂名旅遊景點介紹如下:
茂南景點·鰲頭古鎮·茂名山閣溫泉度假村·茂名森林公園 ·茂名人民廣場·新湖公園 ·茂石化工業觀光旅遊區·青年湖旅遊區·山閣瓦嶺福德境
電白景點·放雞島·霞洞浮山嶺·電城庄山·熱水溫泉·羅坑水庫 ·龍頭山海灣樂園·鍾鼓樓·石柱·冼太文化宮園 ·錦蓋山風景區·水東西湖公園·海濱公園·博賀港·虎頭山旅遊渡假區·珍稀植物園 ·菠蘿山森林公園 ·第一灘旅遊度假區
化州景點·清風樓·琉璃泉·化州鼓樓·麗山·化州孔廟 ·集善山居·南國名山中火嶂·扶蔭地風景區·寶山公園·龍王山 ·化州溫泉康樂園·倒流灣自然風景·長岐古塔·名教村·新時代溫泉
信宜景點·大仁山·玉都公園·西江溫泉·石印·葉氏故居·中宮旅遊度假區·天馬山生態旅遊區 ·余錫三武顯公祠·鎮隆竇州古城·廖氏祖居·敕書樓·佛子嶺·天然寶庫—白雞嶺·虎跳峽風景旅遊區 ·半月岩·梅崗公園·文湖晴波·太華山·大霧嶺·一河兩岸 ·甲門峽漂流·龍玄峽漂流·信宜奇景九寨溝·白馬坪戶外高山穿越·貴子戶外高山穿越
高州景點·高州三塔·緬茄樹園·太史第遺址·根子農業生態旅遊區·長坡舊城·益壽庵·潘仙祠·基督教堂 ·南皋學舍·天主教堂·高州水庫·潘州公園·高涼嶺·南宮庵群·仙人洞自然風景區·思前井·平雲山旅遊風景區 ·興文石橋·中山紀念堂·觀山寺群·高力士衣冠墓·高州革命烈士陵園·昇平壽井·高州冼太廟·三官山
茂名全市共有星級飯店33家;旅行社15家,其中國際旅行社2家;旅遊景點17個,其中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AAA級旅遊區3個,國家AAAA級旅遊區旅遊區1個,購物商場10家;大小計程車1000多輛,全行業從業人員30000多人,旅遊接待體系初步形成,可滿足遊客「行、住、吃、游、購、娛」等方面的需要。 藍色濱海游
海濱風光:中國大陸最南端極點---徐聞燈樓角,湛江港灣,湛江軍民堤與金沙灣,赤坎金沙灣海濱浴場,湛江海灣大橋,海上城市(船), 湛江海濱公園,觀海長廊(霞山觀海長廊,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霞山漁人碼頭(打造中)等。
海島傾情:湛江沿海島嶼30多個(不含沙洲、礁石),海島岸線總長780公里。有中國第五大海島,廣東第一大島-----東海島,廣東第二大島---南三島,火山島---硇洲島(盛產龍蝦,鮑魚),海上漁村----特呈島,調順島,新寮島,北莉島,羅斗沙(新沙島)三墩島等。
濱海度假區:東海島龍海天沙灘,東海島旅遊度假區,南三島伊甸園度假區,特呈島度假村,吳川吉兆灣海濱度假區,徐聞白沙灣·雷州烏石天成度假村 ·徐聞大漢三墩旅遊區等。
漁港公園港灣鍾樓附近經常有新人流連忘返。
綠色生態游
湖光岩,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萬象鷺鳥家園,湛江三嶺山省級森林公園,南亞熱帶作物植物園,徐聞神州木蘭園,·湛江金鹿園 ,湛江紅葉--法國枇杷,
藍月灣溫泉,鶴地水庫 ·赤坎水庫.赤坎南橋河.赤坎北橋河,雷州龍門瀑布,徐聞響水潭瀑布等 。
大型主題熱帶風情園林公園:南橋公園 ,北橋公園, 海田公園,南國熱帶花園,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中澳友誼花園,綠塘河濕地公園,湛江海濱公園,漁港公園 ,霞湖公園,霞山綠苑,(規劃建設中的)-銀帆公園,濱湖公園等 。
紅土文化風情游
雷州西湖公園 ,雷州三元塔公園 ,雷祖祠,神秘雷州石狗·徐聞貴生書院,吳川狀元故里吳陽鎮,徐聞廣州會館,湛江靖海宮,湛江福壽山玉佛寺,湛江市博物館,雷州市博物館,徐聞博物館,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等 夕陽下的硇洲燈塔-舉世聞名。
燈塔:硇洲燈塔(世界僅有的二座水晶磨鏡燈塔之一,與倫敦燈塔和好望角燈塔並稱世界著名的三大燈塔),中國大陸最南端的燈塔--滘尾角燈塔。 陽江凌霄岩
凌霄岩是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南國第一洞府」。洞內童乳石千姿百態,神奇變幻,加上旅遊部門用彩燈裝點後,更顯得七彩繽紛,維妙維肖。
陽江玉溪三洞
玉溪三洞原名三洞天,古名甘婪水,離凌霄岩約2公里,由漠陽江上游——甘婪水穿破三個大石山溶洞而成,總長3公里。洞內泛舟,清泉叮咚,溪水清瑩如玉,故又名玉溪三洞。玉溪三洞內石鍾乳琳琅滿目。
陽江十里銀灘
十里銀灘位於海陵島中部,佔地總面積6000畝,三面環山,海岸線長達16.5公里,金色長灘,一望無際,流雪涌翠十分壯觀,十里銀灘現已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陽江閘坡大角灣
陽江市閘坡大角灣位於海陵島閘坡鎮東南,三面群峰環抱,面向浩瀚南海,灘長2.5公里,寬100米,因狀似牛角,故名「大角灣」,是海陵島最知名的景點。
陽春石林
陽春石林因山之巍峨,峰之險峻令很多遊客流連忘返。
陽江馬尾島
馬尾島沙灘平緩潔凈,沙質柔細。大洲上的古燈塔是遠航漁船的夜海明燈;小洲上靈日靈廟里的偶像是漁民的保護神。這里水質清澈,水靜如鏡,水底平坦,是國內罕有的靜浪區。
陽江通天蠟燭
通天蠟燭位於春灣鎮的後側,是立於湖水中的一根石柱,因形如巨燭,故得名。
保護單位。
B. 明明位於粵西的雲浮為什麼卻被劃分為粵北城市
雲浮明明位於粵西,你卻說它是粵北城市,沒有一點地理常識!從區域上來劃分,廣東主要分為珠三角,粵東,粵北和粵西四大區域,那麼雲浮到底屬於粵西還是粵北呢?
不過,近些年雲浮抓住了生態機遇,大力發展旅遊業,擁有蟠六祖故里、金水台溫泉、天露山、蟠龍洞、大雲霧山等一大批旅遊景點,其中新興縣獲中國最具魅力文化旅遊名縣、中國最美鄉村休閑旅遊勝地稱號,是廣東重點生態旅遊目的地!
C. 廣東未來的粵東與粵西粵北這三個地區哪個發展前景較好。
我看好粵西
D. 廣東的旅遊業水平怎麼樣
廣東省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城鄉居民比較富裕,出遊能力很強。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使其成為我國入境、出境旅遊的門戶,以致廣東在全國旅遊業中具有特殊地位,旅遊業發展水平較高,旅遊人數、旅遊收入和星級酒店數等統計指標均居全國首位,多項指標佔全國總量的20%以上,是我國名副其實的旅遊大省(詳見表8-1)。
表8-1廣東省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廣東旅遊配套條件好,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購、娛配套服務。以生猛海鮮、原汁原味為特色的粵菜,獲得「食在廣州」的美譽。廣州花園酒店等一大批高檔酒店為旅遊者提供了舒適的住宿環境;新白雲機場、京廣鐵路、京九鐵路、武廣高鐵及蛛網式的高速公路為旅遊業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以人造景觀、溫泉度假為突出特色的A級景區讓遊客流連忘返;北京路步行街、天河城廣場等商場內琳琅滿目的商品令各方旅遊者競相選購;豪華影劇院、夜總會內的粵劇、粵曲等娛樂節目更為旅遊業增添了色彩
到2020年,廣東將建設成為輻射華南、服務全國、影響亞太、面向世界的具有較高國際水準的旅遊目的地,將把珠三角、粵北、粵東和粵西,培育成各具特色、互相呼應的四大旅遊區。其中,珠三角將被打造成亞太旅遊勝地,與國際旅遊業全面接軌,強化粵港澳旅遊協作,重點發展商務游、會展游、美食游、高爾夫游、主題公園游、古城新韻游等六大旅遊精品;粵北將建成廣東山水大觀園,以韶關、清遠為中心,以「青山、溫泉、風情、佛韻」為主題,重點發展以丹霞山、民族風情、溫泉為代表的生態旅遊、「民風游」及民俗文化旅遊;粵東將突出「兩圈一帶」,即潮汕文化圈、客家文化圈與山海旅遊帶,突出文化旅遊優勢,增強客家、潮汕文化的旅遊吸引力;粵西將開發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是海濱和溫泉旅遊,並加強與海南、越南和廣西的聯合。
E. 粵西經濟在廣東發展一般,比起其它地方湖南、廣西那裡怎麼樣
差遠了
湖南我就不說了,GDP至少是我國省份的前10強(說得保守了些)
廣西近來得內意於東盟的優勢,發展容十分的迅猛,廣西北部灣經濟大開發這可是國家重點工程哦~
情況我就說這些了,更加詳細的你可以去他們兩個省份的網站去看看
不過所說的數據和政績,你要打個折扣才行
F. 粵西為何如此落後(對比珠三角)
粵西相對珠三角的確經濟欠發達一些
其實,全國能用幾個珠三角?
信宜遠不止水稻一樣,她的經濟最大障礙是遠離省城不受關注,另一方面因山地多交通欠發達,沒有高速,沒有鐵路,沒有政策帶動,不成規模的農產品出不去,工業引不進來,過去信宜人大多數主要經濟來源是小規模的農業自耕自足和外務勞工收入。
近幾年來信宜依然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她的變化還是相當可人的,首先交通方面已得到大大改善,村村通公路已基本實現,如無意外洛湛鐵路信宜段今年底將通車,而包茂高速前期工作已開始啟動,信宜無高速無鐵路將會成為歷史;工業方面,從東莞轉移過來毛織在信宜已小成規模,其他產業已有一定起色,信宜現在外來工越來越多;農業方面典型例子有三黃雞和三華李。
這是信宜網路:http://ke..com/view/352458.html?wtp=tt,是眾網友收集編寫,較為客觀詳盡,也許能讓你對信宜有產生一些不同的看法。另外有一點想說的,信宜是著外的僑鄉,大多數遠在海外華僑,哪怕只為祭拜祖先,也盡願盡能回歸再見一下家鄉,即使信宜再窮再落後,信宜依然深深烙在信宜人的心裡,子不嫌母醜!
G. 如何推動粵東粵西發展 發展經濟學
城鎮化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近30多年來,粵東西北地區城鎮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然落後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與珠三角地區相比差距更大。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並將城鄉發展一體化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面對新形勢新機遇,粵東西北地區如何立足自身實際,因地制宜,不斷提升城鎮化水平,這是值得分析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就此試談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當前粵東西北地區城鎮化發展特點
(一)城鎮化率不斷上升,正處在中期發展階段
近幾年來,隨著廣東「雙轉移」戰略的逐步推進,粵東西北地區城鎮化發展步伐有所加快。2014年粵東西北地區城鎮化率為49.3%,比2010年上升2.4個百分點。按照城鎮化率低於30%為初始階段,城鎮化率在30%~70%為中期階段,城鎮化率超過70%為後期階段的劃分標准評判,當前粵東西北地區正處在城鎮化發展中期階段。2014年全省城鎮化率為68%,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化高達84%,意味著廣東已進入城鎮化中後期發展階段,珠三角地區正處在成熟發展階段。可見,盡管粵東西北城鎮化水平步伐加快,但還是遠遠落後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也沒有完成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確定的任務目標。
(二)區域發展不平衡,中心鎮區人口規模偏小
2014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城鎮化率分別為59.6%、41.0%和46.4%,粵西和粵北城鎮化率較低為落後。粵東四市中,汕頭城鎮化率為69.8%,潮州為63.4%,汕尾為54.7%,揭陽為50.5%,汕頭與揭陽相差19個百分點;粵西三市中,陽江城鎮化率為49.1%,湛江和茂名39.8%和39%。粵北五市中,韶關城鎮化率為53.8%,清遠為48.3%,梅州為46.9%,河源為41.3%,雲浮為39.5%,韶關與雲浮相差14.3個百分點。粵東西北12個地級市中,除汕頭市外,其它11個市城鎮化率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此外,中心鎮區人口規模偏小,大多數鎮鎮區人口只有幾千人,山區鎮只有1、2千人,甚至不足千人。鎮區人口不足5萬的比例高達70%,建成區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下的比例高達60%。中心城區和鎮區作為一個地方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主要聚散地,城鎮化發展水平過低且差距過大,難於發揮中心城區的聚集和擴散作用。
(三)經濟發展較為滯後,主導產業帶著作用不強
2014年,粵東西北地區實現生產總值15470.76億元,佔全省的22.8%;人均GDP為31288元,不到全省的一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全省的19.9%,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省的18.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全省的27.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佔全省的11.8%,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佔全省的21.3%。粵東西北地區國土面積佔全省近七成,常住人口約佔全省的四成多,主要經濟指標只佔全省兩成左右。顯然,粵東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與國土面積及人口數量不甚相稱。
2014年粵東西北主要經濟指標佔全省比重
H. 廣東的粵東粵西粵北分別指的是哪些市
廣東的粵東粵西粵北分別指:
1、粵東:是廣東省東部地區,包括汕頭、潮州、揭陽版、汕尾。
2、粵西:是廣東權省西部地區,包括湛江、茂名、陽江。
3、粵北:是廣東省北部地區,包括粵北:韶關、清遠、雲浮、梅州、河源。
廣東省轄市分121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
(8)粵西發展旅遊業擴展閱讀:
1、粵東地區流行潮州話(又稱潮汕話)和客家話。其中,汕頭、潮州、揭陽三個地級市為潮州話主流文化區,統稱潮汕地區。
2、粵西集廣東粵、閩、客三大族群於一身,因此方言甚多,有粵語、黎話、客家語等。如今的粵西各方言族群則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居住形態,一些方言區交接帶和商品經濟發達地區形成了二言區或多言區--居民可通用多種方言。
3、粵北地區的客家話主要分為兩類語腔,即粵北片和粵台片(韶南小片)。粵北片客家話分布在南雄、仁化、始興、乳源、樂昌,屬於客家民系中的江汀民系。韶南小片客家話分布在曲江區、英德、翁源、新豐,屬於客家民系中的循衍民系。
I. 粵西的經濟規劃
——全國重化工業基地。依託粵西沿海岸線和深水良港等資源,大力發展石化、鋼鐵、電力、造船等重化工業,積極延伸產業鏈條,構建現代重化產業體系,打造世界級重化產業集群,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化產業基地。
——全省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依託濱海城市和陸域經濟,加快建設粵西沿海港口群,深度開發和集約利用海洋資源,優化海洋產業結構和布局,積極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推進粵桂瓊海洋經濟合作圈建設,成為全省海洋經濟示範區。
——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區。充分發揮獨特的農業資源優勢,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特做優熱帶、南亞熱帶農業,做大做強遠洋捕撈、水產養殖和加工等海洋漁業,全力打造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和海洋漁業基地,建設成為全省現代農業示範區。
——全省重要的經濟增長極。依託有利的區位和資源環境條件,充分發揮後發優勢,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升地區經濟實力和影響力,成為重要產業承接地,努力打造充滿生機活力的沿海經濟帶和特色城鎮群,形成我省新的經濟增長極。
——我省參與東盟等區域合作的重要門戶和橋頭堡。充分發揮地處我省與北部灣、大西南和東盟地區聯結點的地緣優勢,加強與環北部灣經濟區和大西南的對接和合作,打造成為大西南的出海主通道;積極參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建設成為我省參與東盟合作的橋頭堡。 到2015年,粵西地區振興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在2012年實現「三年大變化」的基礎上,大闊步邁向「十年大跨越」的目標,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平穩發展,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極。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增長速度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到2015年,粵西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340億元,年均增長12.5%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9160元。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3∶47∶40,輕重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1∶69,以鋼鐵石化為龍頭的臨港重化工業形成規模。城市集聚和輻射功能明顯增強,城鎮化水平達50%以上。
——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支撐經濟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基本消除區域內省道以上公路「斷頭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30公里,新增鐵路通車里程482公里,港口貨物吞吐能力超過3億噸。能源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電源、電網、成品油管道、天然氣管網等能源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初步建立現代化水利支撐保障體系,地級市市區防洪防潮標准達到100年一遇,縣城防洪防潮能力達到50年一遇。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實現與經濟發展同步,年均增長達到11%.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5‰以內。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達到均衡發展,職業教育有較大的發展。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毛入學率均達到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超過87%.就業形勢保持穩定,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8.4萬人。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鄉三項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完成省下達的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下降等約束性指標。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下達的指標內,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0%,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7.2%.營商環境、政務環境和治安環境進一步改善,地區形象顯著提升。 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以「東融西聯、南拓北優」的開發策略,科學規劃發展布局,合理開發利用國土空間,構建「三核、四軸、兩屏」的國土開發格局和「三區、四帶」的產業空間布局,形成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互協調的發展格局。
(一)總體開發策略。
「東融西聯」——充分發揮東接珠三角、西臨環北部灣經濟區的區位優勢,積極推動與環北部灣經濟區和大西南地區的對接和合作,主動融入珠三角。
「南拓北優」——依託沿海岸線港口和海洋資源等優勢,充分利用海洋空間,進一步向南拓展發展空間,打造「海上粵西」,促進陸海協調發展;優化北部地區的自然環境,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度推進適宜開發地區的建設。
(二)國土開發格局。
統籌考慮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以三市中心城區為核心,以高速公路、鐵路等通道為區域開發主軸,以各類自然保護區為生態屏障,加快「湛茂陽」經濟圈發展,全力構建「三核、四軸、兩屏」的國土開發戰略格局。(圖:粵西三市國土開發戰略格局示意圖)
「三核」——以湛江、茂名、陽江市的中心城區為核心區,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充分發揮輻射帶動效應,引領周邊地區加快發展。湛江市發展為全國重要的沿海開放城市、現代化港口城市、生態型海灣城市、粵西地區的中心城市和環北部灣重要城市;茂名市發展為世界級石化基地、全省重要能源物流基地和特色現代農業基地;陽江市發展為全省新能源產業基地、重要產業承接地和現代濱海旅遊目的地。
「四軸」——即以「徐聞—遂溪—湛江市城區—吳川—茂南—水東灣新城—陽西—陽江城南新區—陽東」為國土開發橫軸,「東海島—廉江」、「信宜—高州—茂南」、「陽春—陽江高新區—海陵島」等為國土開發縱軸,沿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要道,以縣(市)城區為核心節點,輻射帶動周邊村鎮發展,形成「一橫三縱」的國土開發格局。
「兩屏」——即以大霧嶺自然保護區、雲霧山系、雲開大山及鶴地水庫水源涵養區等為重點的北部森林生態屏障和南部海洋生態屏障,以保護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為重點,利用生態優勢適度發展符合生態功能的適宜產業,實現經濟與自然協調發展。
以國土開發戰略格局為依據,以各類開發區和重點產業園區為依託,「點、塊、帶」有機結合,構建「三區、四帶」產業空間布局,實現產業合理布局,推進產業協調發展。
(三)產業空間布局。
「三區」——即湛江臨港重化工業基地、茂名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和陽江能源產業基地。以湛江東海島為核心,以湛江灣、雷州灣沿岸地區的產業園區為重要的產業配套基地,加快發展鋼鐵石化產業,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重化產業基地;以茂名石化工業區、博賀臨港工業區和河西工業城為載體,以水東港區、博賀新港區等為支撐,促進石化產業集聚發展,把茂名打造為世界級的石化生產基地;以陽江核電等重大能源項目為依託,以陽江港等港口建設和岸線資源為支撐,積極穩妥發展核電產業鏈及其配套設備,把陽江建設成為新能源產業基地。
「四帶」——即現代港口物流產業帶、熱帶及南亞熱帶農產品產業帶、沿海海洋水產養殖加工產業帶和濱海休閑旅遊產業帶。以湛江港為中心樞紐,以茂名港和陽江港為支線港,充分利用深水良港優勢,積極發展港口物流項目,構建現代港口物流產業帶;沿「徐聞—遂溪—電白」、「化州—高州—信宜」、「陽西—陽春—陽東」等地區,建設糧食、甘蔗、水果、蔬菜、花卉、南葯等生產基地,構建熱帶及南亞熱帶農產品產業帶;沿粵西沿海岸線,打造國家級海洋漁業基地,構建沿海海洋水產養殖加工產業帶;沿海陵島至湛江徐聞的海岸線,打造國家級濱海休閑旅遊基地,構建濱海休閑旅遊產業帶。 專欄1粵西三市重點發展地區
湛江市:(1)經國家或省批准設立的各類園區。(2)三大物流基地:以湛江港區和東海島為中心的化肥、煤炭、油品、礦石物流基地,以湛江雲廣物流區為中心的糖料物流基地,以湛江港區和新港糧油物流區為中心的糧食物流基地。(3)東海島新城及其南岸新港區。(4)遂溪、吳川、廉江、雷州和徐聞城區及近郊城鎮。
茂名市:(1)經國家或省批准設立的各類園區。(2)建設水東灣新城,打造茂名新城區。(3)逐步東拓,建設電城、博賀,打造臨港工業區;以博賀新港區為中心,建設華南油氣產品、化工產品、煤炭為主的交易、儲備、物流中心。(4)電白、高州、化州、信宜城區及近郊城鎮。(5)以高州、電白、化州、茂南為主打造世界級的荔枝、龍眼、羅非魚生產、加工基地。(6)建設化州楊梅物流園,依靠接近粵西國際機場的地域優勢發展成粵西最大的物流園,帶動化州GDP。
陽江市:(1)經國家或省批准設立的各類園區。(2)南部沿海的陽西、陽東和高新區。(3)海陵島大力發展海洋旅遊、生態旅遊休閑業。(4)陽春重點發展春城區及周邊地區,產業發展必須滿足環保要求,保證漠陽江水體不受污染。 專欄2粵西三市重點保護地區
湛江市:(1)鑒江、九洲江、南渡河、袂花江、青年運河等生態廊道。(2)三嶺山森林公園、徐聞珊瑚礁省級自然保護區、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雷州珍稀水生動物自然保護區和湖光岩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3)鶴地水庫、長青水庫、白水溝水庫、龍門水庫、大水橋水庫及其水源涵養區。(4)連片分布的農田。(5)重要山體:東海島龍水嶺、雷州半島石卯嶺。
茂名市:(1)大霧嶺、雲開大山、雲霧山、浮山嶺等重要的區域綠地。(2)茂名森林公園、大霧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等。(3)鑒江、高州水庫、共青河、羅坑水庫及其水源涵養區。(4)連片分布的農田。(5)近岸海域紅樹林濕地。
陽江市:(1)漠陽江及其沿江區域,織篢河、洋邊河、大隆洞河、西山河、潭水河、那龍河等生態廊道。(2)天露山、雲霧山等區域綠地以及陽春國家地質公園、凌霄岩風景名勝區、花灘森林公園、陽春百涌省級自然保護區、陽春鵝凰嶂省級自然保護區、海陵島風景名勝區等,陽西程村鎮大面積天然紅樹林群落。(3)北河水庫、東湖水庫、江河水庫及其水源涵養區。(4)連片分布的農田。
J. 粵西地區---茂名、湛江、陽江產業轉移的優勢和劣勢!
電白縣人民政府
(2009年3月18日)
江高(電白)產業轉移園位於電白縣水東鎮北部,總規劃面積6000畝,於2005年12月動工建設,2006年6月獲得省政府認定。近年來,電白縣與廣州市江高鎮兩地聯手合作,以爭創省優秀產業轉移示範工業園為目標,積極創新發展思路,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努力爭取和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推動了園區科學發展。目前園區已吸引了58家企業落戶建設,總投資6億元(其中年產值超億元企業5家),園區企業年生產總值約20億元,初步形成了以水海產品加工、紡織制衣、香精香料三大支柱產業體系;可提供就業崗位1.2萬個,現從業人員6300多個;2008年園區稅收達8000萬元,累計創稅近3億元。隨著園區不斷發展,為實現電白、江高兩地「互利共贏」、承接「雙轉移」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創新發展模式,促進合作共贏
1、創新合作管理理念。我們創新「政府搭台,公司化運作」的合作模式,即是由江高、電白雙方政府搭台,簽訂合作共建產業轉移工業園協議,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合成立產業轉移工業園管理辦公室,制定工業園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實行不定期會議機制。在園區落戶投產的企業繳納的流轉稅、所得稅按財政體制屬當地的留成部分,實行按投資比例利益分成。待產業轉移工業園建成後,預計承接產業的年均工業總產值達200億元以上,實現稅收7億元以上,解決就業5萬人以上,雙方都有巨大的預期收益。為做好協調服務工作,明確了以電白縣投資服務中心為主,協調理順部門之間的關系,通過聯席會議制度等機制密切合作雙方的聯系。同時,引入多家社會民間資本注冊成立聯合開發公司,按照統一策劃、統一規劃、統一標准、統一設計、統一開發、統一建設、統一管理運作「七統一」標准,在政府的協調下負責產業轉移工業園的公共配套設施建設,逐步走出了一條「政府搭台,公司化運作」的工業園區發展模式。
2、創新園區建設投入主體。堅持政府為投入主體,在電白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先後共投入了1.1億元建設園區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上,為解決政府投入資金不足問題,通過多元化投資的方式進一步完善園區建設。如園區的第一期開發建設,引進了廣州鼎威公司投資開發,建起廠房出租,為一些資金周轉一時困難的轉移企業及時創造了落戶條件。又如第二期1700多畝工業用地開發建設,採取堅持走市場化路子,成功引入香港貴聯集團投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該公司計劃投入5000萬元進行平整土地、完善園區配套設施等。通過吸引社會力量積極投入,拓寬資金建設渠道,緩解園區建設過程中資金不足問題。
二、強化產業規模,夯實園區發展基礎
電白縣是海洋大縣,具有全國十大漁港之一的博賀漁港,縣內有海水、淡水養殖場20多萬畝,且香精香料行業,佔有全國香精香料市場份額的70%以上,這些是電白的傳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對此,我們立足資源優勢,加強招商引資,先後引入了佳輝、長興、海寶等水海產品加工企業;發揮電白香精企業家多、規模大的優勢,引導了一部分在外或本地的香精香料企業入園。同時,立足於園區的功能分區,逐步引進了健展、新永明等外向型項目。特別是近年來,我們通過扶持園區企業聯合、兼並等方式,促進園區企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以華旭升等企業為主的香精香料產業,以健展花式紗公司為龍頭的紡織制衣產業,以長興、佳輝為龍頭的水海產品加工產業三大支柱產業體系。去年,園區創稅收8000多萬元,占電白縣工業稅收的21%,園區產出密度達到41萬元/畝。
三、加強規劃管理,保持園區科學發展
在園區的規劃建設中,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嚴格規劃產業布局,科學安排建設進度,有序推進園區開發建設。
1、嚴謹推進建設進度。為科學利用園區有限的用地,我們把工業園劃分為農副產品加工區、香精香料加工區、服裝制衣加工區、電子電器加工區、石化乙烯深加工區、高新科技發展區及其它加工區等小區。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主要是分「三步走」:首期,我們依託原電白縣工業區1300畝用地的良好基礎,政府投入近1.1億元,以及省支持的一千多萬元,建成水泥路6公里、地下排水管道10公里、排污管道10公里,電力供電線路全園貫通,自來水管網到達每一個企業用地邊,縣城公交車在園區設有上落點,路燈、通信、電視、綠化等公共設施基本完善,實現了園區的「七通一平」,並已逐步增設倉儲、物流、商檢、工商、銀行、稅務等公共服務系統,為園區未來20年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第二期,開發1300多畝工業用地於去年底獲得了省政府批准,環評、規劃、清理地面附著物等工作已經基本完成,並有20家轉移企業簽約意向落戶,總投資5.5億元;第三期,規劃面積3700畝,到2010年全國土地規劃調整後,才逐步進行征地及具體規劃,並計劃在2011年內全面建成。
2、嚴謹謀劃產業布局。我們堅持從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出發,園區產業布局重點突出發展「四型」(資源加工型、環保型、低能耗型、高效益型)企業。在引進園區項目上,我們將發展環保型放在突出位置,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做到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2005年10月,我們委託廣州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承擔產業轉移工業園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並把環境評價書交由環保專家和廣東省環境技術中心評審,2006年3月21日,工業園區環境影響評價通過了省環保局審批(粵環函〔2006〕386號)。為了確保園區完全符合環境特徵和承載能力,我們規劃了80畝土地建設工業污水處理廠,計劃投入資金7000萬元,項目建設規模為日處理工業污水2萬噸,配套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同時,嚴把招商引資人員初步把好項目環保關、縣環保局從技術上把好企業准入關、分管領導把好入園企業環保審批關、縣長把好入園企業審定關等入園「四關」,從源頭上切斷污染。近二年來,我們為了保持園區的優質環境,做到忍痛割愛,先後把四批建設規模大、創稅大,但污染、能耗也大的企業拒之門外,切斷了污染源頭。目前,園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100%,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率達100%。
3、嚴謹科學利用土地。我們注重嚴把土地「閘門」,在園區土地相對緊缺的情況下,積極推進節約、集約用地。一方面對引進的項目都進行了效益評估,按需提供土地,避免出現企業「圈地」和造成土地資源閑置的現象;另一方面放寬入園企業廠房容積率和建築高度的准入制度,鼓勵建設項目興建多層廠房,向空中發展,向天要地,著力提升工業用地的集約利用水平。例如電白縣永合利漁網纜繩實業有限公司,我們只提供了用地8畝,但通過鼓勵企業通過加層建設廠房,既解決了企業的用地困難,又有年產值800萬元的良好效益。目前,產業轉移園區的建築容積率達0.7%。
四、加強勞務培訓和招工工作,大力推進勞動力轉移
電白是人口大縣,戶籍人口136萬多人,其中農村富餘勞動力達40多萬人,轉移工作難度相對較大。為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雙轉移」政策,我們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專項資金納入了財政預算,嚴格按規定把各項補貼經費落到實處,並將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年度目標任務逐級分解下達到各鎮和有關部門。在培訓農村勞動力上,我們一方面推行訂單式培訓,利用縣內的技工學校,根據企業需要用工的類型,進行分期分批培訓,向企業輸送工人;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引導企業對農村勞動力進行崗前培訓,後進廠務工,逐步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去年,電白縣培訓並轉移了農村勞動力2000多人。同時,我們根據企業用招工困難的實際,縣政府統一組織開展招工工作,發動各鎮各村富餘勞動力到園區應招。近年來,通過4次的大規模招工活動,共為企業解決了4500多名勞動用工問題。此外,在項目引進過程中,我們有選擇性地引進勞動密集型項目,為消化農村富餘勞動力提供載體。如近年來引進的長興、佳輝、健展、新永明等企業,每一個企業都可提供的就業崗位都達1000多人。目前,本地就業人數占園區總就業人數的82%。
五、優化服務環境,營造園區發展良好氛圍
我們把江高(電白)產業轉移工業園作為招商引資項目的「窗口」來建設,不斷優化發展軟環境,營造一流的發展平台。2007年,我們制定了《廣州白雲江高(電白)產業轉移工業園招商引資的若干規定》,給予投資企業「五項優惠、四不準、三個有作為、二便利、一兌現」。五優惠:地價按國家規定實行最低限價出讓、實行工業用地「七通一平」、用水按現行價70%收取、在權力范圍內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服務性收費按最低標準的30%以下收取。四不準:不準隨意進園檢查,不準隨意斷電、斷水、封賬,不準亂收費,不準為企業辦理手續時「索、拿、卡、要、拖」。三個有作為:一是政府組織縣、鎮、村聯動抓招工,破解企業用工難有上作為;二是政府出面協調企業與銀行簽訂合作協議,破解企業融資難上有作為;三是工業園辦公室與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把社會保障和投資風險推向社會和市場,破解工業園管理和社會穩定難上有作為。二便利:對入園辦企業給予一個窗口綜合服務便利,對進園投資者及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給予辦理入城戶口和免收子女擇校費便利。一兌現:政府承諾的優惠政策,做到「說一不二」,及時兌現。為了確保《規定》落到實處,縣政府與相關職能部門簽訂了《關於落實若干規定》的責任書,明確部門職責,對企業實行「一站辦理、並聯審批、一口收費、限時辦結」的「保姆式」服務。去年起,我們又在園區服務中心推行「白+黑」(白天和黑夜)、「5+2」(五個工作日和雙休日)的全天候服務,不斷優化投資軟環境。近期,為幫扶企業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們又制訂出台了《應對金融危機幫扶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措施,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
近年來,雖然我們在聯手創辦產業轉移工業園、承接「雙轉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如資金緊缺造成的園區建設不快、產業轉移規模不大、引入大企業不多,金融危機帶來的招商艱難,企業面臨國際市場需求萎縮、產品價格下滑、資金周轉短缺等實際問題。今後我們將進一步樹立信心,把握好「雙轉移」的機遇,積極應對當前的金融形勢,加強合作雙方的溝通,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切實落實優惠政策,不斷做大做強園區經濟,致力推進「雙轉移」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