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旅遊對旅遊地發展啟示
Ⅰ 你對旅遊「綠色」一詞的看法
綠色旅遊的定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綠色旅遊是指具有親近環境或環保特徵的各類旅遊產品及服務。狹義的綠色旅遊是指以保護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為前提的遠離喧囂與污染親近大自然,並能獲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種時尚旅遊,通常指農村旅遊,即發生在農村、山區和漁村等的活動。
保障機制:
觀念層次
要轉變傳統的兩種觀念:一是「旅遊業是無煙工業」; 二是「環境投資是旅遊企業的負擔」。應該認識到旅遊發展會對環境產生消極影響,環境投資是旅遊業重要的競爭手段。如瑞士流森湖度假村強調的是「享受自然比享受舒適更重要」;奧地利維也納黑天鵝集團則提出「提供循環與再生物品,減少浪費」;美國的旅遊業也形成了「安全、無公害」的共識。
社會經濟體制層次
①建立旅遊者道德准則:讓遊客認識到高質量的旅遊經歷有賴於對自然資源的保護。樹立只購買對環境負責的公司的產品的准則。
②產業道德准則:旅遊企業採用對環境敏感的方式開發與經營,並保護自然環境,決不經營動物皮毛旅遊商品。
③產業指導方針:政府管理上重視多種目標平衡,多種利益協調。
科學技術層次
①實施垃圾冰凍與回收。
②建設綠色旅遊設施:建設依賴於自然的旅遊住宿設施,保存典型建築風格,少建鋼筋水泥高建築,採用與周圍環境協調的建築風格,利用當地的建築材料,應盡量採用可回收建築材料。
③節約能源,使用綠色能源;節約資源,使用可再生資源(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不用煤、不用電、不用油;使用太陽能、地熱能等,以減少石油能耗的增長,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護自然資源。在日常經營中節約用水;減少使用洗滌劑,避免造成水污染;紙張回收利用。
④開發綠色食品。
⑤構造綠色交通。
Ⅱ 綠色旅遊的概述
21世紀,「綠色」被視為一種文明的標志,受到全球人類的崇敬、愛戴和保護,也是在這樣一種普遍的「綠色崇拜」氛圍下,綠色經濟、綠色消費、綠色營銷、綠色GDP等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股「綠色革命風暴」,綠色旅遊也在其中。旅遊業以其巨大的發展潛力被譽為「永遠的朝陽產業」,21世紀的旅遊業,「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已成旅遊新潮。
綠色往往用來比喻「環境保護」、「回歸自然」、「生命」等內涵,而綠色旅遊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是用來指導旅遊業在環境管理方面的發展方向。它可以理解為與可持續開發旅遊、生態旅遊類似的概念,即指在為社會提供舒適、安全、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產品的同時,以一種對社會、對環境負責的態度,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綠色旅遊中融入了可持續發展理念,貫穿了人地和諧相處的思想。因此,綠色旅遊是指包括旅遊者、飯店、景點管理者、旅行社和導游在內的旅遊參與者在整個旅遊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必須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綠色旅遊是以認識自然、保護自然、不破壞自然生態平衡為前提的,是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它需要經營者和旅遊者共同提高環保意識。
綠色旅遊作為一種新的旅遊形態,具有觀光、度假、休養、科學考察、探險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對旅遊者來說不僅是享樂體驗,而且也是一種學習體驗,不是單純地利用自然環境,而是依靠自然和旅遊的並行關系在對自然帶有敬畏感和環保意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旅遊,它增加了旅遊者與自然親近的機會,深化了人們對生活的理解。
Ⅲ 綠色旅遊的標准及發展現狀
綠色旅遊 英文名稱: tourism 定義:是可選擇旅遊的一種,與鄉村旅遊有一定聯系,具有自然旅遊的環境兼容性,對目的地有很小或沒有生態影響。
旅遊市場營銷發展現狀
我國作為世界旅遊資源第一國,擁有著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並且202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目的地國。在這種供需雙向互動下,促進了我國旅遊業市場的消費需求量不斷增加,國民出境旅遊又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帶薪假期的延長使人們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長使人們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這些都為我國國民創造更多出遊的條件和機會。同時,隨著我國旅遊業的逐步發展,人們外出旅遊次數的增加,人們在旅遊方面的消費變得理性化、個性化、多樣化。然而,在此蓬勃發展的旅遊市場下,我國的旅遊市場營銷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營銷中盲目進行削價競爭,營銷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後服務、不能形成良好客戶關系,以及法制意識淡薄等問題。因此我國的旅遊業要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必須靈活運用目的地整合營銷(IMC)理念,改變營銷的思考重心,由4PS(產品、價格、促銷、渠道)轉向4CS(顧客、成本、方便、溝通),建立一種由外向內的營銷策劃模式,做好市場營銷。尤其在奧運的到來為我國旅遊業和旅遊市場營銷到來了更大的機遇,至此良機時,我國旅遊市場營銷將更加科學、健康、快速、持續的發展。
Ⅳ 綠色旅遊指的是什麼
綠色產業指的是零污染、零排放的產業,旅遊本身有一定的污染和排放,比如遊客內大小便,餐容飲企業水體和空氣污染,旅遊交通中的汽車尾氣等。
比較理想化的綠色旅遊應該是利用旅遊接待賓館的自動降解設備和技術,通過遊客的自律(不亂丟果皮、食品包裝袋等),來達到減少污染的目的。
但是目前中國大部分地區是無法實現的,一是國人的素質問題,二是科技發展水平的問題。
因此,從本質來說:綠色旅遊在中國的提出,和綠色食品一樣屬於商業策劃和運作,是通過討好消費者來實現盈利目的的途徑。
Ⅳ 2. 為什麼會出現「生態旅遊」這一旅遊發展的理念
一般說來,建立在可持續基礎上的旅遊都可被視為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一詞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生態旅遊特別顧問 H•Ceballos Lascurain 於1983年首先提出來的,它的含義不僅是指所有觀光旅遊自然景物的旅遊,而且強調被觀光旅遊的景物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
世界銀行環境部和生態旅遊學會給生態旅遊下的定義是:「有目的的前往自然地區去了解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它不會破壞自然,而且會使當地社區從保護自然資源中得到經濟收益。」
在地球面臨環境危機的背景下,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和綠色消費席捲全球。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旅遊,已迅速普及到全球眾多國家,特別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很多歐洲國家非常流行,已成為近年新興的熱點旅遊項目。世界各國都根據各自的國情,開展了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以認識自然,欣賞自然,保護自然,不破壞其生態平衡為基礎的生態旅遊,具有觀光、度假、休閑、科學考察、探險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
生態旅遊是一種層次很高的旅遊活動。我國由於引入生態旅遊的概念較晚,推廣和相應的服務設施建設不足,加之國內大多數人尚不了解生態旅遊的真正意義,可以說大眾化的生態旅遊活動在中國還沒有大規模開展。
目前國內有一些熱愛環保的民間組織如「自然之友」、「綠網」等每年都會有一些自發組織的生態旅遊活動,可以說他們是我國生態旅遊的試驗者和推行者。另外,每年都會有一些國外的環保主義者來中國進行生態旅遊,比如:觀鳥、攀岩、野生動物考察等,英國有個觀鳥會每年都來我國觀鳥。
可以說生態旅遊的產生是人類認識自然、重新審視自我行為的必然結果,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生態旅遊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是以良好生態環境為基礎、保護環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會經濟活動。生態旅遊是最值得推廣的旅遊方式,與傳統的旅遊活動相比,生態旅遊的重要意義在於游覽地區的生態環境、民族風俗和傳統文化能得以完整保存。對於遊客而言,參與生態旅遊不僅可以領略各地的原始風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風俗和民族文化,而且還能使當地的經濟得以發展。
如果還有興趣了解它的其他知識,請打開網頁:http://www.blogcn.com/user79/lt198424/index.html
可參考!!!
Ⅵ 白色旅遊,紅色旅遊,綠色生態旅遊的資源特點,及發展趨勢
紅色旅遊,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
「紅色旅遊」資源,是指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新中國成立以前,包括紅軍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從地域范圍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區和紅軍長征線,但以長征沿線為重點。
紅色旅遊是依託紅色資源而存在的,這些資源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反映這些精神的遺跡、文物、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烈士陵園等。將紅色和旅遊結合起來,既是觀念的創新,也是產業的創新,它不僅在旅遊行業上實現了創新,而且對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有著深刻的意義。紅色和旅遊的結合將為旅遊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實現社會效益同經濟效益的有機結合、把精神財富轉化為物質財富,探索一條良性循環之路。
根據紅色旅遊資源的空間集中程度,在我國的政區圖上可劃分出 12 大紅色旅遊區,可分為東、西、南、北、中 5 個資源地帶。
(一)我國紅色旅遊發展歷程
我國紅色旅遊由萌發到市場化的進程。作為以紅色資源為主要吸引物的旅遊產品,紅色旅遊的發展與有組織的革命傳統教育密不可分,其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萌芽階段
即公費學習和政治接待階段,接待單位不是按照旅遊的概念去經營,而是當作政治任務進行事業接待,甚至不計投入產出。
2、起步階段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革命聖地和紀念地為主要旅遊資源的地方,開始起步發展旅遊業,並佔得一定先機。
3、快速發展階段
90年代中後期,以抗戰勝利50周年、建國50周年、建黨80周年等紀念活動為契機的重大活動給紅色旅遊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4、四是市場化階段
進入21世紀,受「假日經濟」等因素影響,大眾旅遊和假日旅遊蓬勃發展,紅色旅遊也明顯受益。各地加大了對市場化條件下紅色旅遊發展問題的實踐與探討力度,紅色旅遊正逐步按照旅遊發展的規律走向縱深。但從總體來看「紅色旅遊的發展仍滯後於國內整體旅遊業的發展」。
(二)我國紅色旅遊發展現狀
1、紅色旅遊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在中央政府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驅動下,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加快了發展紅色旅遊的步伐。紅色旅遊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並逐漸得到國外遊客的關注。
2、紅色旅遊市場增長勢頭強勁
隨著我國旅遊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廣大群眾對旅遊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廣泛,紅色旅遊一經推出並受到普遍歡迎,市場發展勢頭強勁。每逢重大節慶日、旅遊黃金周和學生寒暑假,到教育基地參觀游覽人數明顯增長。
3、紅色旅遊發展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活力
目前全國各地紅色旅遊景區每年旅遊綜合效益約為200 億元,並帶動建築、商貿、交通、電信、加工業和農業等關聯產業發展,形成「一業興而百業旺」的良好局面。
三、紅色旅遊發展趨勢
紅色旅遊發展面臨大好機遇,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各級政府規劃到位,幹部群眾積極參與,紅色旅遊正在成為旅遊業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新的起點和新的模式。
1、紅色旅遊將成為旅遊業的主題內容和主要形式之一
近年來,旅遊業的發展在自然風景生態旅遊、歷史文化名勝古跡旅遊等方面已取得顯著效益,比較成熟的旅遊線路、旅遊產品、旅遊宣傳、旅遊服務基本形成,紅色旅遊將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紅色品牌的樹立,將促進旅遊業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紅色旅遊將成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戰略舉措
紅色旅遊的資源分布,為革命老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通過發展紅色旅遊,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增加人民的收入,是紅色旅遊的重要目標。一方面,通過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的調節作用,相對貧困地區的旅遊業會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當地居民從事旅遊開發服務也可以提高收入。紅色旅遊的發展,有利於拉動貧困地區經濟,減小城鄉差距。
3、紅色旅遊發展逐步成熟,形成特色化產品和綜合性發展趨勢
紅色旅遊的發展,將會出現一批特有的、不可替代的產品,成為特色化持續性紅色旅遊發展項目。另有一部分產品將與自然生態旅遊、歷史文化旅遊等產品融為一體,在綜合性旅遊發展過程中,不斷產生效益。
紅色旅遊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高效發展態勢,其發展趨勢前景廣闊。通過科學規劃、科學管理和有效措施,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紅色旅遊發展將會對社會經濟的協調和諧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Ⅶ 怎樣回歸大自然的綠色旅遊
生態旅遊(Ecotourism)是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當時就生態旅遊給出了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遊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態旅遊的物件不應受到損害。在全球人類面臨生存的環境危機的背景下,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及綠色消費席捲全球,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旅遊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生態旅遊的概念迅速普及全球,其內涵也得到了不斷的充實。
針對目前生存環境不斷惡化的狀況,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一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回歸大自然旅遊」和「綠色旅遊」;針對現在旅遊業發展中出現的種種環境問題,旅遊業從生態旅遊要點之二出發,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保護旅遊」和「可持續發展旅遊」。同時,世界各國根據各自的國情,開展生態旅遊,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
傳統旅遊所表現出的問題促使人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思考,是堅持還是摒棄?十幾年來,生態旅遊的發展無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長率為20%,是旅遊產品中增長最快的部分。但到目前為止,生態旅遊尚無明確定義,但是人們的看法是相當一致的:一是生態旅遊首先要保護旅遊資源,生態旅遊是一種可持續的旅遊;二是在生態旅遊過程中身心得以解脫,並促進生態意識的提高。
與傳統旅遊相比,生態旅遊的特徵有:
(一)生態旅遊的目的地是一些保護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態系統,參與者能夠獲得與眾不同的經歷,這種經歷具有原始性、獨特性的特點。
(二)生態旅遊強調旅遊規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圍之內,這樣有利於遊人的觀光質量,又不會對旅遊造成大的破壞。
(三)生態旅遊可以讓旅遊者親自參與其中,在實際體驗中領會生態旅遊的奧秘,從而更加熱愛自然,這也有利於自然與文化資源的保護。
(四)生態旅遊是一種負責任的旅遊,這些責任包括對旅遊資源的保護責任,對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責任等。由於生態旅遊自身的這些特徵能滿足旅遊需求和旅遊供給的需要,從而使生態旅遊興起成為可能。
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過程中,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
(一)立法保護生態環境。例如1916年,美國通過了關於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法案,將國家公園的管理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在英國,1993年就通過了新的《國家公園保護法》,旨在加強對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的保護。自1992年裡約會議以後,日本就制定了《環境基本法》。1923年芬蘭頒布了《自然保護法》。
(二)制定發展計劃和戰略。美國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態旅遊發展規劃,以適應遊客對生態旅遊日益增長的需求。澳大利亞斥資1000萬澳元,實施國家生態發展戰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遊面向21世紀規劃」,生態旅遊是該規劃的重點推介項目。肯亞政府就制定了許多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其中特別將生態旅遊視為重點項目。
(三)進行旅遊環保宣傳。在發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很多國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號和倡議,例如英國發起了「綠色旅遊業」運動,日本旅遊業協會召開多次旨在保護生態的研討會,並發表了「遊客保護地球宣言」。
(四)重視當地人利益。生態旅遊發展較早的國家肯亞,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過程就提出了「野生動物發展與利益分享計劃」。菲律賓通過改變傳統的捕魚方式,不僅發展了生態旅遊業,同時也為當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來源。
(五)多種技術手段加強管理。在進行生態旅遊開發的許多國家都通過對進入生態旅遊區的遊客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並不斷監測人類行為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利用專業技術對廢棄物做最小化處理,對水資源節約利用等等手段以達到加強生態旅遊區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亞聯合旅遊部、澳大利亞旅遊協會等機構還出台了一系列有關生態旅遊的指導手冊。此外,很多國家都實行經營管理的分離制度,實施許可證制度以加強管理。
Ⅷ 旅遊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在線旅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專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屬 前瞻》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網上預訂過機票、酒店、火車票或旅行行程的網民規模達到1.81億人,年增長6910萬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
近年來,資本市場對於在線旅遊企業的投資熱情高漲,足以反映出在線旅遊作為服務類電商在中國的巨大發展潛力。
從投資方向來看,近年投資的重點集中在兩個:一個是針對休閑度假等產品,另一個是旅遊信息媒體類網站。前者體現出繼機票、酒店等產品之後,度假產品將成為在線旅遊下一個支柱型產品;後一類公司「輕」(信息媒體類網站僅做相關的信息聚合和流量轉移工作,發揮媒體價值,並不直接持有庫存和銷售產品)的特點決定了其在資本推動下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時效性更強,而信息媒體的快速發展也預示著是在線旅遊行業必將持續景氣。
Ⅸ 文化旅遊對經濟的有怎樣的認識
民俗作為一種特殊文化資源,其價值在現代旅遊中正日益展現出來。可以說民俗旅遊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項目之一。民俗旅遊能將自然與社會、文化與生活、觀覽與體驗、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因葆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多彩的生活情趣而顯示著特殊的魅力。在當今世界旅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開發能反映民族性格、帶便民族特徵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已成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隨著人們生態意識的覺醒,綠色運動席捲全球,生態旅遊作為綠色消費,一經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響。在我國,旅遊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目前正處於成長期。加入WTO後,旅遊業會成為較長時期的投資和消費的熱點,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日益引起重視。
一、生態旅遊的本質
生態旅遊是針對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它倡導用生態觀點發展旅遊業。生態旅遊的概念由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特別顧問謝貝洛斯·拉斯喀瑞於1983年首先提出,當時他就生態旅遊給出兩個要點:其一是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態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我們現在談到生態旅遊,一般指1995年中國生態旅遊研討會給生態旅遊下的定義:生態旅遊是在生態學的觀點、理論指導下,享受、認識、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帶有生態科教和科普色彩的一種專項旅遊活動。它強調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要處理好人和自然的關系,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從本質上來講,應把握:
(1)生態旅遊是一種特色旅遊產品。生態旅遊是各級旅遊經營者向遊客經銷的一種無形產品,這種無形產品是由經營者向遊客提供的一種能滿足遊客回歸自然心理的優質服務。
(2)生態旅遊是一種教育手段。生態旅遊是一種學習自然、保護自然的高層次的旅遊活動和教育活動的結合。在生態旅遊的全過程中,旅遊經營者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宣傳和影響使遊客受到生動具體的教育,使生態旅遊區成為提高人們環境意識的天然大課堂。
(3)生態旅遊的核心是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正值人們對旅遊的作用和影響進行全面評價之時,因而很快被人們所接受,並成為對旅遊發展進行重新評價的中心議題。「可持續旅遊」的概念也因此而產生。可持續旅遊是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它要求人們以長遠的眼光從事旅遊經濟開發活動,確保旅遊活動的開展不會超越旅遊接待地區未來亦有條件吸引和接待旅遊來訪者的能力。可持續旅遊要求各級政府和旅遊規劃者從戰略高度上認識旅遊地的生態問題,用生態學的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來開發和規劃旅遊地,做到旅遊區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結合,使旅遊業真正成為一種「無污染產業」。
(4)生態旅遊延伸和發展為綠色旅遊。生態旅遊主要講人和自然的關系,即達到人和自然的和諧。綠色旅遊不僅主張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且還強調要同時追求人與人自身的和諧以及主客兩個世界的美化。綠色旅遊的實現會使旅遊業達到最高境界,而這種最高境界必須通過對生態旅遊的發展和逐步完善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