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旅遊發展
『壹』 中西方旅遊文化的差異
西方人注重享受,喜歡深入當地社會,了解風土人情。
中國人愛走馬觀花,花錢買罪受
『貳』 中外旅遊發展史
世界旅遊發展史:
18世紀中葉發生在英國的工業革命,使整個世界經濟和社會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也改變了世界范圍內旅行和旅遊方向。英國發生的工業革命對旅遊業的發展方向的影響重要因為以下四個方面:一,隨著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財富的急劇增加,有產階級規模日趨擴大,他們具備了旅遊的經濟條件;二,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交通運輸的大力發展,提高了運輸能力,縮短了運輸時間,使大規模的人員流動成為可能;三,工業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並且使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重心轉移到工業化城市。這一變化最終導致了人們適時逃避城市生活緊張節奏、擁擠嘈雜的環境壓力的需要和對回歸自由、寧靜的自然的追求;四,工業革命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性質。隨著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原先那種隨農村變化而忙現有致的多樣性農業勞動,開始為枯燥、重復的單一性大機器工業勞動所代替,致使人們產生了強烈的度假要求。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Thomas Cook)作為世界上第一位專職的旅行代理商登上了歷史舞台。1841年他創造性地包租了一列火車,載運540人從萊斯特到拉夫伯勒參加禁酒大會,全程11英里,每人收費1先令。從此,他又多次組織類似的鐵路旅行,並逐步認識到其中潛力巨大的商業機會。1845年,,開始專門從事旅行代理業務,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專職的旅行代理商。
中國旅遊的發展
我國的旅行社最早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1923年,愛國人士陳光浦先生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設立旅行部,1927年該部獨立並更名為中國旅行社,現為香港中國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於1949年12月在廈門成立華僑旅行社,這便是中國旅行社的前身。此後,我國又先後在北京成立中國國際旅行社,於1979年在北京創辦中國青年旅行社。但是,我國旅行社的大發展卻是1978年國家實現對外開放政策之後的事情。
以上我僅是簡單概括地做以介紹,你若想了解這方面更詳細的內容,建議你閱讀一下國家旅遊局人事勞動教育司編寫,旅遊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遊基礎》和《旅行社經營管理》等書籍,敘述的會更詳細一些。
『叄』 中西方度假旅遊有何不同
1、歷史背景不同
旅遊度假村最早起源於歐洲,歐洲人很早就有外出度假的傳統和歷史。 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公元前500年,第一個度假地在希臘的溫泉和礦泉地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旅遊度假村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像美國的夏威夷、佛羅里達、拉斯維加斯,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區,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等都是世界著名的度假勝地,那裡的旅遊度假村產業已十分發達。
從歷史上看,中國的旅遊度假村分為三種類型,分別處於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
帝王別墅型「旅遊度假村」。典型如北京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只供帝王避暑享樂之用。
現代療養型「旅遊度假村」。典型如中央有關部委及地方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在國內一些風景、溫泉勝地(如北戴河、黃山、廬山、臨潼等)修建的具有旅遊度假村性質的療養院。
當代康樂型「旅遊度假村」。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康體休閑、娛樂為主要特點的新型'旅遊度假村'產生。這類旅遊度假村大量增添了現代娛樂設施和項目。
2、度假需求與度假行為不同
西方的休閑度假,客人選定度假村之後往往只在一地停留,包括吃喝玩樂在內的所有活動皆在度假村內解決。反觀國內遊客,往往只是將度假村作為旅遊觀光的一個歇腳地,其真正的目的地在於游覽度假村附近的名山大川或人文歷史遺跡。國外遊客往往是白天參加度假村組織的各種活動,晚上參與度假村組織的各種主題晚會;國內遊客白天流連於度假村周邊的名勝古跡,晚上則回到度假村休息娛樂。
3、產品定位存在差異
在客群定位方面,西方度假村旨在為休閑度假遊客提供一站式度假解決方案,而國內的度假村大多數將自己定位於度假區內的酒店,客戶也多以會議型、團體遊客為主,未能脫離高星級商務酒店的運營風格。
在產品打造方面,西方度假村針對度假遊客設計特定的健康度假餐食、度假地主題住宿、日間深度運動體驗活動或當地文化體驗活動、晚間娛樂活動等系列產品。而國內度假村提供的產品與都市商務酒店雷同。近年來,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度假旅遊散客日益增多,國人才開始體驗娛樂度假產品、主題化的餐飲、住宿設施等產品和服務。
4、運營管理方式不同
西方度假村偏重遊客的綜合感受,即高品質的基礎服務與本土化、主題化的深度文化體驗活動。因此,其運營者一方面按照高標准進行硬體建設和提供標准化服務;另一方面,集中優勢資源打造能夠為遊客提供深度文化體驗服務的團隊。高品質基礎服務與高層次文化體驗活動的結合,讓客人既享受到高品質的度假服務,又能獲得更多的文化感悟、習得新技能,對人生產生持續和積極的影響。國內度假村往往過於重視硬體,卻缺乏適合度假主題的管理方式,其管理人員、管理手段等與城市高星級商務酒店差異不大,也較少涉及與當地文化結合的深度體驗活動。
自2015年開始,國內的度假村從觀光、遊玩型向主題體驗型轉變。隨著復興集團收購了地中海俱樂部,並在國內復制地中海俱樂部度假村模式;中景旅遊集團仿照地中海俱樂部建設了烏村度假村以及青浦旅遊的福建土樓度假村等,第三代以主題體驗為主的度假村開始起步。這一類型的度假村服務群體為都市中產階層,他們需要逃避都市的壓力,感悟異地文化。而在主題體驗型度假村中,他們能夠在高品質的餐飲、住宿及娛樂服務環境下,通過參與各種主題活動,深度體驗各種主題文化、挖掘自我潛能、提升文化感悟。由於主題體驗型度假村在國內剛剛起步,因此,遊客的接受程度、旅遊消費行為成熟度、產品的本地化結果、產品的盈利能力等仍需時間檢驗。
『肆』 中外旅遊文化對比分析的論文怎麼寫啊
收到了您的 求助,
我真的會寫, 但需要5個小時完成這個文章, 這的沒有時間呀回
中西方的旅遊文化對比,答你需要從這幾個方面進行
1,發達國家的旅遊發展史,美洲已經有160年的旅遊發展進程,而中國的旅遊發展史還是處於初級。
2, 遊客心理:發達國家(西方國家)的遊客的旅遊是有思想性的和有目的性,計劃周密的旅遊,而中國人的旅遊遊客的旅遊心理是從眾性的,計劃盲目導的。
3,旅行社的工作能力,西方已經經過了100多年的錘煉,有著很豐富的接待、設計、組織經驗,中國很多的旅行社還在根據中國的遊客摸索適合中國特色的旅行社管理、經營的方法
『伍』 中西文化差異對旅遊文化的影響
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僅做簡答.
東方人旅遊為了增長見識,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回;
西方人是為了好奇心;
進入現代答,人類的認識空前發展,好奇就轉化就可解釋成:對眼前的人事厭倦而想暫時離開放鬆,而東方人在崇洋媚外和拉去內需的誘騙和壓迫下也跟西方人差不多了,畢竟時代變了.
對了,你是不要寫畢業論文了.
『陸』 中西方文化在旅遊和出行方面的差異!
隨著國際上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國際間交往日益增多,中西方文化交流達到前所未有的繁榮程度,相應的,國際旅遊業也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國際旅遊交往中,國家與地區間的巨大文化差異是吸引國際遊客的重要無形旅遊資源。由於東西方思維方式、生活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社會制度等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差異,東西方旅遊者對旅遊接待國或地區的自然山水、人文建築甚至於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形態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與反應。隨著客主文化間的交流溝通和相互影響,跨文化旅遊活動中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各種文化敏感、文化沖突與文化障礙。研究跨文化旅遊行為,對淡化文化敏感、消除文化沖突、加強文化交流,更好的促進國際間旅遊交流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跨文化旅遊中的文化同化和文化異化是國際跨文化旅遊研究的研究重點和難點,尤其是中西文化的差異性較大,國際遊客常常因為語言差異、風俗習慣差異,在旅遊活動中產生文化交流障礙和文化沖突。本文在通過對上海外籍人士跨文化旅遊行為的實證調查和數據分析,基於跨文化行為研究的理論基礎,確定影響旅遊行為的跨文化因素,從跨文化因素的角度對上海市外籍人士的跨文化旅遊活動提出建議與措施,以期消除或減弱文化敏感和文化障礙,加強文化交...
『柒』 中西方旅遊文化差異
西方起步早,現已較成熟;中國起步晚,發展迅速,但旅遊消費結構很不合理。就拿購物來說,國際上購物占旅遊總消費低於30%就算不合理,到中國的旅遊者購物消費只有30%多一點點,很快就到警戒線。而中國人到外國旅遊卻是大把大把的購物。如果繼續這樣下去,中國在國際旅遊業方面將會形成逆差,並且持續擴大。我回答了之後才看到那個2000字的論文,你認為有人會為10分寫2000字嗎?還是建議你多查點這方面的資料自己動手寫吧。
『捌』 中西方現代旅遊發展的規律是什麼
中西方現代旅遊發展的規律是可持續發展。
中西方現代旅遊可持續發展是指:在維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態環境的同時,滿足人們對經濟,社會和審美的要求.它能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們提供生計,又能保護和增進後代人的利益並為其提供同樣的機會.
1990年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的全球可持續發展大會(Globe'90)上,對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提出五項指標:
(1)增進人們對旅遊所產生的環境效應和經濟效應的理解,強化其生態意識;
(2)促進旅遊的公平發展;
(3)改善旅遊接待地的生活質量;
(4)向旅遊者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經歷;
(5)保護未來旅遊開發賴以生存的環境質量.
核心目標: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目標是在為旅遊者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環境的同時,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並在發展過程中保持和增強環境,社會和經濟未來的發展機會.旅遊業的可持持續發展要使四方受益,即旅遊者,當地百姓,未來的旅遊者以及未來的當地居民,涉及到同代人不同利益群體之間,同一利益群體代際之間和不同利益群體代際之間的公平問題.
旅遊資源作為旅遊經濟活動中的一個生產要素,我們必須認識到它的有限性和脆弱性.自然旅遊資源無論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還是內含人類勞動和智慧的半自然景觀,都不再是可以任意無償使用的資源,對它們的利用一定要考慮到它的再生能力;人文旅遊資源具有壟斷性,不可復制性,對它同樣要採取"只取利息,不動底本"的消費方式,以保證後人對這些歷史文化遺產的繼承和使用不受侵害.對這類文化性很強的旅遊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和使用,帶來的成本支出將是無窮的,也必將是永遠的負效益.因此,開發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時,必須本著"保護第一"的原則,杜絕過度開發和掠奪性的破壞開發,適度開發旅遊產品,保持資源的文化特性.
『玖』 如何看待中西方旅遊文化的差異
中西方產生旅遊文化差異這是必然的結果。這本身就是兩種不同的文化,不管在日常生活方面、歷史發展方面還是其他諸如教育、國民素質、經濟發展等等方面,所以要正確看待這些差異的存在,但是也要從中誠懇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並加以改正。
『拾』 19世紀中期為何西方國家旅遊業發展迅速,而中國卻沒有
旅遊業來是要靠很多東西源的,歐美工業革命有了輪船,汽車迅速普及,人們有了工作拿了錢溫飽解決可以休息。這才有了旅遊的條件(有閑錢 有交通工具 國家繁榮 有鐵軌 等)
1850,中國還是清朝道光前後,國家被入侵,鴉片戰爭1840樣子。人民水深火熱。國家小農經濟,而且大量人吸食鴉片,無法自給自足了何談旅遊,溫飽都無法解決。山河破碎被瓜分。以上是我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