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旅遊大運河文化帶

文化旅遊大運河文化帶

發布時間: 2021-02-19 14:41:15

A. 北京三大文化帶旅遊規劃什麼時候完成

北京市旅遊委主任宋某3月7日在北京旅遊工作會上透露,2018年北京將實現旅遊總收入增長7%以上,旅遊購物和餐飲消費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4%以上。今年,北京將完成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和老城保護過程的旅遊規劃、項目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而且,北京今年將制定促進「一日游」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本市將加大市場秩序整治力度,嚴厲懲治非法「一日游」亂象。按照「綜合監管、部門聯動、屬地落實」思路,持續開展市場治理專項行動,圍繞虛假網上信息、非法「一日游」攬客、強迫購物等問題,重拳出擊斬斷非法利益鏈條。

此外,北京市將完善旅遊投訴信訪接待受理機制,規范旅遊投訴處理,推進旅遊投訴屬地化管理,做好市區兩級旅遊案件處理對接工作,打擊旅行社及其他旅遊企業違法違規活動,守住旅行社不發生連鎖性經營風險的底線。

B. 大運河文化的大運河文化地位

大運河文化是一部囊括了中國社會古代內容的最主要的發展史,其文化地位顯然比長城重要:
a.公元前486年(周敬王三十四年),吳王夫差開鑿;
b.公元1293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完成-杭京南北人工大運河;
c.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二市;
d.通: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水系;
e.比「巴、蘇」運河開鑿早二千多年;
f.大運河全長1782公里(東西向浙東運河及局部小運河未計);
g.巴拿馬運河(1914年竣工,全長81.3公里)長度的21倍;
h.蘇伊士運河(1869年竣工,全長172.5公里)長度的10倍。
大運河文化,是「運河城市群域性文化」,是綜合性質的,中國古代農業創造出來的城市群文化。大運河的開鑿出了一個新的大環境,把若干小的割據的自然環境貫通成為一個體系,轉化成人文環境。其中包括:新自然環境、新生態環境、新生產環境、新文化、新物流環境等等,形成了著名的發達的「運河社會區域經濟」。如:古代「南糧北運」、「鹽運」通道、現在的「北煤南運」干線、當代防洪灌溉幹流。 具體原因如下:(1)隋唐後,運河導致南北方農業技術交流、作物品種改良,農業經濟的「商品化流通」覆蓋了運河流域和流域之外的最廣大的中國村莊。(2)明中後期,商品經濟發達的江南運河區域,蘇杭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萌芽---直接刺激「運河商業城市群」興起:北京、天津、滄州、德州、臨清、聊城、濟寧、徐州、淮安、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嘉興、杭州、紹興、寧波---工商、客商、貨商、易商,集散著商品---在這個線形的城市帶上。隋唐:長安、洛陽;北宋:開封;南宋:杭州;元明清:北京---乃國之樞紐也。運河經濟是「形」,運河文化是「神」,形神並備,相互交融,推進運河的魂。
大運河文化,「是民族融合的產物(潘承祥語)」。大運河文化,可分為三個層次:高級文化,包括建築、文學等;大眾文化,指沿途習俗、儀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深層文化,指價值觀取向,即黃河文化延伸出來的那種民族精神,早已滲透在大運河文化深處。那麼,大運河文化作為一種活化石文化,其精必然把大運河精神回歸成一種活化石。因為她與中華民族精神同根同脈。運河高級文化,是沒落的封建時代的產物,而運河大眾文化卻植根於運河深層文化里。運河深層文化概念,則以一種習俗或生活方式,依舊存活運河民間、運河文化遺址、理想地理位置、優越的經濟條件、人文環境之中:
(1)大運河為歷代皇朝最重要的區域---大一統局面的政治紐帶。駕馭南北,政局總攬全國,維系中央集權。隋唐政權北移,到元明清,大分裂始終未出現,證明了大運河文化的同化作用,是存在的。大運河文化,作為歷代各個地域相互關系的整體而呈現出一體化的趨勢。
(2)大運河文化、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相互推動作用。大運河文化具有包容性、統一性、擴散性、開放性、凝聚性、向心性。大運河在溝通物質交換的同時,大大削去了地域文化的不平衡,以黃河文明為中心,同化融合了多民族文化差別。由此,把東南文化、嶺南文化、江南文化、齊魯文化、中土文化、江淮文化、黃河文化、燕北文化、西部文化等等幾乎全部,錯綜融會在中國傳統思想悠久的時空里。同時,也形成了獨特的大運河文化。大運河文化,與其周遍文化,始終以:長安、洛陽、開封、杭州、北京為文化中。換言之,大運河文化脫離不開其母體---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大一統文化。
(3)大運河文化,是「中國漕運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張友茂語)」。封建社會的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經濟制度和漕運機構,使大運河文化成為意識形態的文化,在古代政治和經濟是有深刻反映的。運河生產力促進了運河文化的繁榮,但運河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並與那個時代的民族矛盾與其相適應。比如:元代,是蒙古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權,其不善農耕,便漕運江南之米以運河。再如,北宋滅亡,金進攻南宋,就以運河漕渡糧草南來。無論怎樣?大運河文化,總隨著封建社會物質生產的發展而發展,大運河文化始終保持了發展的連續性、歷史繼承性。因為運河生產力發展的連續性,決定了其上層建築發展的連續性。
(4)大運河文化,各個時代與中華各民族是共有的概念、價值觀體系。大運河文化與哪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是密切相關的,沒有那個時代的社會就不會有大運河文化。在大運河文化所包容的同一社會內部,文化呈現多元,具有不一致性,「也存在著『亞文化差異』,才是大運河文化發生的原動力之一(金學孟語)」。例如:京杭大運河兩岸上的宗教文化景觀,是元朝修建的,因為元朝以藏傳佛教為國教。運河文化,就成為一個龐大復雜的文化象徵體系。運河文化的象徵基礎---最重要的是共同的漢族語言文字,包含圖像圖騰、生活習慣、禮儀風尚等象徵符號體系。所以,大運河文化的實質意義,是國學和漢學等社會學科重要的研究領域。大運河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向外傳播的窗口,擴大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例如:
a.大運河開通,東南沿海與全國各地的聯系更為直接而緊密;
b.運河區域經濟文化的繁榮,為對外交往和中外交流的前沿地區;
c.中國鄰近國家和地區以及西亞、歐洲、東非各國遣使團、商隊來中國;
d.在各沿海港口泊岸,沿運河達京師各地,頻繁經濟文化交流;
e.直接遷居運河區,成為內遷各民族、外國使者、商人、學問僧、留學生、各方人士集中地;
f.國外文化傳播到中國,豐富了運河區域文化的內容;
g.新中國成立,國家將京杭大運河列為重點內河航運主幹線之一;
h.改革開放,運河建設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運輸繁忙,防洪灌溉供水旅遊等多種綜合效益。
大運河文化,屬於獨一無二的「活」的文化遺產,跳出「點」的概念,以層絡劃分之---包括大運河物質文化和大運河非物質文化(文學、地理學、水利學、藝術學、歷史學、制度學、政治學,民俗學、民族學、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行為規范等等)。物質文化是指在開鑿大運河過程之中創造的種種物質文明,是一種可見的顯性文化;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屬於不可見的隱性文化。大運河文化,蘊藏著豐富的古代信息,對研究古代中國社會、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外交、民族等等領域,是一部《大運河網路全書》;對研究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文化態度、審美價值等傳統文化概念,是一部「運河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最新版《行動指南》把大運河文化特點歸結「它代表了人類的遷徙和流動,代表了多維度的商品、思想、知識和價值的互惠和持續不斷的交流,並代表了因此產生的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交流與相互滋養。」。總之,大運河文化,是大運河遺址文化蓄藏著的活化石文化。大運河文化內部結構包括下列幾個層次:物態文化層、制度文化層、行為文化層、心態文化層:
a.物態文化層:物質生產活動在大運河存留的財富總和,可觸知的大運河文化物質實體;
b.制度文化層:因為運河經濟實踐約定俗成的社會行為規范,有可持續性,例如-當代運河還在通航;
c.行為文化層:大運河是在人際交往,以禮俗、民俗、風俗等形態表現出來的文化區域模型;
d.心態文化層:大運河文化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精神文化、社會意識等概念,是大運河文化靈魂。

C. 大運河文化帶將北京副中心的建立中承載多元文化

據報道,7月24日北京市規劃國土委主任魏成林在接受訪問時表示,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版規劃進展——副中心總體權城市設計已經基本完成,在北京副中心發展過程中,大運河文化帶將承載多元文化。

據悉副中心的建立提高通勤能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中心城區人口隨功能轉移,實現宜居宜業、職住平衡,規劃中通州將有60萬至80萬就業人口,所以大運河文化的建立就顯得尤為重要。

D. 如:馬陵山風景名勝區、駱馬湖自然風光帶、古鎮窯灣明清文化街區及大運河文化旅遊區、沭河至塔山風光帶。

都在新沂啊

E. 圍繞京杭大運河的旅遊開發項目有什麼

這個應該資料還滿多的 你先看 不夠了我在添加

運河文化旅遊帶是指京杭大運河經過濟寧市域的河段,以南旺分水龍王廟至南陽鎮為重點區段,其中三個重要節點分別是城區古運河、汶上南旺鎮古運河和南陽鎮古運河。濟寧市區為核心地段。濟寧城區作為「運河之都」,是調控中國南北大動脈的中央樞紐。開發目標是綜合保護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走廊,完善並豐富濱水遊憩功能,打造融運河旅遊、都市旅遊、古鎮旅遊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的運河旅遊帶,形成世界級文化旅遊產品,以重組濟寧市旅遊空間結構,提升其整體競爭力。
產品空間結構為一廊、兩段、三區。一廊為大運河遺產走廊,兩段為郊野運河段和湖上運河段,三區為南旺水利工程旅遊區、運河之都旅遊區和南陽古鎮旅遊區。其中,運河之都旅遊區細分為懷舊河都主題旅遊區、時尚河都主題旅遊區、夢想河都主題旅遊區和城郊濱水遊憩區。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河都之門、太白樓改建工程、河道總督衙門恢復工程、濱水休閑步道系統。

項目前景預測 濟寧作為「運河之都」其內涵是「運河文化之都」,運河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這里得到集中體現,同時作為最高管理衙門的所在地,又能具備其它城市的運河段所沒有的獨特氣質。因此,濟寧運河文化旅遊帶的開發,將不僅僅是單純的旅遊開發,而是把握時代機遇,通過運河文的復興,促進濟寧和其它地區的交流合作,從而實現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京杭運河申報世界遺產、運河旅遊的興起以及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工,為濟寧運河文化旅遊帶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項目投資回收期約8年。

徐州11.5億元打造大運河旅遊風光帶

「徐州古運河旅遊綜合開發項目今年全線啟動,總投資達到11.5億元。」日前,來自江蘇省徐州市旅遊局的這則消息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徐州市旅遊局綜合規劃處季華副處長介紹說,徐州市郊大運河風光帶規劃面積為3萬畝,主要建設大運河博物館、乾隆行宮、水上度假村、清明上河園、水上運動區及遊船碼頭等,項目以大運河兩岸優美的自然風光為基礎,挖掘徐州的文化內涵,增強景區的可游性、文化性,努力打造成沿岸風光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大運河風光帶。
「徐州作為中原要沖,自古就是京杭運河中段重要的中轉樞紐,一直以來徐州都享有'第一要津,兩水匯通,連通三溝,四方都會,五省通衢'的美譽,可以說古城徐州的歷史就是運河航運的歷史,古城徐州的歷史文化構成了中國運河文化的一部分。」徐州市旅遊局在此前的一次交流會上這樣介紹。
徐州為什麼要進行大運河旅遊開發?據了解,京杭運河徐州段全長210公里,沿途各類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古跡眾多,有北洞山漢墓、土山古鎮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徐州市挖掘運河文化,開發運河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F. 求幾個關於大運河歷史文化為主題的故事

賣魚橋:「明夏季爵廷慰時,正登三元商輅榜,成化間官大理寺卿,致政歸里。藩司寧良等,於湖上孤山建書院以居之,湖墅之歸錦橋及夏罷弄、罷歸弄皆以廷尉而得名。生平風骨高騫,不隨流俗,大司馬徐忠襄公贈以詩雲:身如五柳先生懶,心比孤山處士清。」另據民間相傳,此橋及附近是漁民集中賣魚之地,故把橋就叫賣魚橋了。
大關橋:話說說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距武林門北十餘里有一座危橋叫「永安橋」。它始建於北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是杭城北部北關鎮上最大的一座橋梁,對往來商旅和兩岸百姓的生活有著至關重大的意義。然而歷經36載的風吹雨雪侵,日曬人車壓,橋身已經嚴重受損。往來通行的人們面對這座危橋都很害怕,能繞行就繞行,繞不了的,便只好練飛毛腿,無人敢在橋上多停留半秒,唯恐橋會突然垮塌,頃刻間奪去卿卿性命。
那時,北關鎮上有一位叫陳德誠的長者,面對危橋,寢食難安。他不顧年邁,一次又一次對橋進行勘察,思考修復方案。同時,他也很清楚單憑其一己之力斷然無法完成修橋福民的心願,於是聯合同輩余慶施、宗宥等人,又找到一位叫梵海的和尚,相約四方募化。在他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知曉此事者亦皆相助。陳德誠為修復永安橋可謂是嘔心瀝血,他不僅充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還親自監造。紹興八年(1138年)初春,從開工到竣工一年不到,新橋造成,並改名為:中興永安橋。
中興永安橋何時何因更名為北新橋,史無詳實。不過,淳熙十四年(1187年),北新橋的叫法已經出現在有關文獻中。最確切的是《淳祐臨安志》卷七中的記載:「北新橋,元名中興永安橋(元,意即原來)。」此後,北新橋之稱,一直沿用到清代。後改名大關橋。
拱宸橋:在杭州拱墅區北部,以橋得名。拱宸橋橫跨運河,東連麗水路、台州路;西接橋弄街,連小河路,是石結構三孔橋。杭州市地名辦的工作人員說,相傳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兩手相合表示敬意。每當帝王南巡,這座高高的拱形石橋,象徵對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橋之名由此而來。該橋始建於明崇禎四年,當時的舉人祝華封,募集資金造橋。清朝順治八年,橋坍塌。在康熙五十三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導並率先捐款,林雲寺的慧輅和尚竭力捐募款項相助,歷時四年,建成現在的這座拱宸橋。1895年,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後,杭州列為通商口岸。1896年在此地建立洋關,抗戰勝利後,洋關廢除。現在的拱宸橋,名字已演變為方向性區片名。

G. 我國為什麼要建設「大運河文化帶」

中國大運河特指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運河,是三段運河的合稱。中國大運河與萬里長城一直被視為中華文明的偉大標志性工程。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至今仍在延續使用的活態遺產,中國大運河曾被列入《國際運河古跡名錄》,被視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里程碑。


淮揚運河揚州段遺產區共有6段河道和10個遺產點,覆蓋了運河遺產的主要類型,分布於運河沿線,需要根據線性活態遺產廊道建設的內在需要,實現運河文化點線面的全面對接,以進一步提升文化運河的品位和效益。對於北方運河來說,大多以遺址的形態出現,同樣需要以廊道的形式,將運河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起來,以釋放功能,發揮效益。所以建設運河文化帶,既契合運河線性遺產特徵,也便於整合運河遺產建設要素,形成整體發展態勢,以發揮運河遺產的先發優勢和集成優勢,發展壯大運河文化生產力。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