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業發展存在的生態問題及對策

旅遊業發展存在的生態問題及對策

發布時間: 2021-02-19 13:40:52

Ⅰ 如何解決旅遊業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

總的來講是人的綜合素質問題,其實旅遊時間好事,但是近年來出現的情況表明:專

  1. 對環境的衛生、保屬護等造成影響和破壞

  2. 對人文的軟環境造成不和諧的負面影響

動不動就聽到*****景區的塑料袋滿地、***景區的自然人文景觀被刻畫、更有甚者還去國外丟中國人的臉、在景區、在飛機上,近來報道的很多。就連拍攝電影也有類似的問題,拍攝完事後,對環境留下一片狼藉。。。。。。。所以說不光是旅遊,就是其他方面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要治理就從跟上治理,解決人的素質問題,關鍵是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千秋偉業人才第一!

Ⅱ 生態旅遊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
大眾旅遊不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利於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不利於公平分配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生態旅遊是實現可持續旅遊的一種發展模式,比大眾旅遊更注重對當地自然和文化的保護、更注重對旅遊者的教育,消費高於國內大眾旅遊的消費水平,是高層次的旅遊活動。所以從目前我國的形勢來看,生態旅遊應該是特殊專項化的,但特殊專項化能帶來保護資源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嗎?我國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都不成熟,開展還受到諸多限制,其接待人數、經濟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標,恐怕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難以擔此重任。所以這就造成了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在這方面的案例依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張家界武陵源,為了經濟利益進行無節制、超容量的開發。
(二)生態旅遊地差別迥異,認證標准難以統一
在生態旅遊泛化現象日益嚴重的推動下,不少專家學者投身於生態旅遊的認證和標準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通行,通過此認證標準的就是生態旅遊景區,打造生態旅遊的示範基地,統一規范「混亂」的生態旅遊市場。但隨著生態旅遊的發展,生態旅遊標準的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特徵,認證項目數量急劇增加,但只有少數的國際性標准正在形成和推廣。還有很多認證體系是建立在國外經典的認證體系基礎上的,但盲目採用舶來發達國家的標准,不利於我國對生態旅遊的發展和引導規范。各個生態旅遊地的資源特色不同,所認證的重點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標准。
(三)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缺失
目前我國的生態旅遊已經發展到了臨界點,僅依靠旅遊法規只是奢望,總有旅遊者對此置之不理。現今所謂的「生態旅遊者」較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者而言,大多數幾乎沒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態意識,具有淺顯的環境責任感,旅遊行為類似於大眾旅遊者,這足以證明我國在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我國無論是生態旅遊實踐還是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踐均晚於並落後於國外,國內迅速大眾化的生態旅遊多年來日益泛化並不斷走向異化,生態旅遊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功能,而被陷於「破壞生態」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社區居民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處理不好社區參與的問題,不利於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旅遊的開展。而在生態旅遊景區的規劃上面,缺少關於環境教育的導游和標志,致使大部分生態旅遊者的行為和大眾旅遊者無異。
(四)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政府、企業、社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者,構成生態旅遊的利益相關者。由於我國的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國政府關於生態旅遊開發、建設、保障、檢測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尚未建立;企業無論是對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還是對生態旅遊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都沒有優化的模式;社區是被動的承受對象,教育培訓和參與旅遊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自然保護區的設 施設備、環境評價、容量控制等問題尚未解決;我國公民的生態意識還有待提高,對其行為的引導和約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還不成熟,都還處在初始培育階段。

Ⅲ 旅遊業中出現的環境問題以及改善的措施。

說白了就是旅遊業監管部門腐化嚴重,又想開放發展另一方面表面監管措施諸多都只是擺設,消費者利益缺乏有力的保障。

旅遊發展生態的難點是什麼

如何將生態旅遊的理念落實到具體的旅遊開發實踐中,促進我國生態旅遊的健康有序發展,是國內旅遊研究的熱點和難點之一,本文分析目前國內生態旅遊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在此基礎上從旅遊規劃和經營管理的角度提出若干規范對策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qxyxb200501009

Ⅳ 西藏生態旅遊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

西藏,一個對許多人都充滿誘惑力的地方。壯美的雪域風光,危聳的皚皚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曠廖的高原牧場,迷人的名山明湖明水,眾多的古剎古跡古風,獨特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文化。面對這么多的旅遊資源,我們應該將旅遊業作為西藏發展的支柱產業,從而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開通運行,格爾木、昆侖山口、不凍泉、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最後到達拉薩。北京、成都、上海和廣州等城市都開通了至西藏的列車,入藏旅遊的遊客也急劇上升,並且發展出了6條著名的旅遊路線。有以拉薩為主的南線,雅礱江-聖湖景區-加查-米林-林芝線的東南線,拉薩-日喀則-珠峰-樟木口岸的西南線,日喀則-拉孜-普蘭-札達-獅泉河-日土的西線,那曲-尼瑪-獅泉河的北線,達孜-墨竹工卡-工布江達-林芝-波密-邦達-昌都-芒康的東線,這6條路線已經成為來藏遊客的主要旅遊線路。這幾條線路集河谷、森林、山地、雪峰冰川與高山草地於一身,名勝古跡眾多,擴大了旅遊者的活動范圍。
目前,西藏業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拉薩、藏西、藏西南、藏南四個旅遊區,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日喀則、山南相結合,輻射那曲、阿里、林芝的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格局,可供旅遊者為觀光游覽的參觀點已達60多餘處。拉薩的大昭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西藏博物館和林芝地區巴松錯湖共5個旅遊區也已經被評委西藏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單位。
在自治區各級政府 和國家旅遊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旅遊組織的幫助下,西藏旅遊部門立足當地實際,突出西藏旅遊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不斷開發新的旅遊項目。除觀光旅遊、文化旅遊、民俗風情旅遊、生態旅遊外,登山、滑雪、探險、汽車、自行車、徒步、騎馬、劃船、狩獵、釣魚、熱氣球、日光浴、溫泉浴等特種旅遊項目日益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包括宗教、歷史、考古、文化、藝術、醫葯、民族、藏學、氣象、地質、水利、地理、貿易、建築、高原疾病、高原生物等研究領域的可靠旅遊業接連不斷,商務旅遊、度假旅遊也已經出現良好勢頭。
但是,畢竟西藏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多數沿途路段食宿及給養不甚理想,住宿和飲食條件簡陋,同時,個人的安全問題也不得得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具有探索精神的旅遊者不妨考慮自駕車方式前往西藏區旅遊。
現在,西藏的旅遊業呈現出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而他的發展的前景也會是一片光明。未來,我們還必須大力發展西藏的交通運輸業,也別是發展公交系統和鐵路運輸系統;其次,提高安全衛生格局,打造良好的旅遊環境和旅遊氛圍。最後,醫療這方面也是及其重要的,畢竟西藏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氣候與中國內陸其他地方差別比較大,缺氧情況也比較嚴重,因此,更加必須把好醫療衛生這一關,才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可以前來觀光游覽。

Ⅵ 目前,國內的生態旅遊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
大眾旅遊不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利於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不利於公平分配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遠景設計院談到生態旅遊是實現可持續旅遊的一種發展模式,比大眾旅遊更注重對當地自然和文化的保護、更注重對旅遊者的教育,消費高於國內大眾旅遊的消費水平,是高層次的旅遊活動。所以從目前我國的形勢來看,生態旅遊應該是特殊專項化的,但特殊專項化能帶來保護資源所需要的大量資金嗎?我國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都不成熟,開展還受到諸多限制,其接待人數、經濟收入是主要的考核指標,恐怕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難以擔此重任。所以這就造成了生態旅遊特殊專項化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在這方面的案例依據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張家界武陵源,為了經濟利益進行無節制、超容量的開發。
(二)生態旅遊地差別迥異,認證標准難以統一
在生態旅遊泛化現象日益嚴重的推動下,不少專家學者投身於生態旅遊的認證和標準的建立,以期能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通行,通過此認證標準的就是生態旅遊景區,打造生態旅遊的示範基地,統一規范「混亂」的生態旅遊市場。但隨著生態旅遊的發展,生態旅遊標準的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特徵,認證項目數量急劇增加,但只有少數的國際性標准正在形成和推廣。還有很多認證體系是建立在國外經典的認證體系基礎上的,但盲目採用舶來發達國家的標准,不利於我國對生態旅遊的發展和引導規范。各個生態旅遊地的資源特色不同,所認證的重點和核心要素不一,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標准。
(三)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缺失
目前我國的生態旅遊已經發展到了臨界點,僅依靠旅遊法規只是奢望,總有旅遊者對此置之不理。現今所謂的「生態旅遊者」較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者而言,大多數幾乎沒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態意識,具有淺顯的環境責任感,旅遊行為類似於大眾旅遊者,這足以證明我國在對旅遊者的環境倫理教育方面的缺失。在我國無論是生態旅遊實踐還是生態旅遊環境教育實踐均晚於並落後於國外,國內迅速大眾化的生態旅遊多年來日益泛化並不斷走向異化,生態旅遊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環境保護和環境教育功能,而被陷於「破壞生態」的尷尬境地。另一方面,社區居民也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處理不好社區參與的問題,不利於環境的保護和生態旅遊的開展。而在生態旅遊景區的規劃上面,缺少關於環境教育的導游和標志,致使大部分生態旅遊者的行為和大眾旅遊者無異。
(四)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不成熟
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的主要對象是政府、企業、社區、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者,構成生態旅遊的利益相關者。由於我國的生態旅遊正處於初級發展階段,各個方面的發展都受到很多的限制:我國政府關於生態旅遊開發、建設、保障、檢測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尚未建立;企業無論是對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的理論與實踐,還是對生態旅遊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都沒有優化的模式;社區是被動的承受對象,教育培訓和參與旅遊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自然保護區的設[5] 施設備、環境評價、容量控制等問題尚未解決;我國公民的生態意識還有待提高,對其行為的引導和約束、教育方面不完善。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生態旅遊的經營管理模式還不成熟,都還處在初始培育階段。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