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民生需求和旅遊發展同步推進

民生需求和旅遊發展同步推進

發布時間: 2021-02-19 12:35:16

⑴ 今年國家對景區特別關注那全域旅遊的概念是什麼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遊理念指導旅遊業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遊可以加快城鄉之間的互動融合和統籌發展,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用「全域旅遊」的理念來指導一個區域內的旅遊業發展,在布局上將更為合理。
(一)戰略規劃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國有184處5A級旅遊景區;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旅遊業仍存在散、小、發展不均衡、亮點不多的問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旅遊缺乏一個統攬全局的總體規劃,對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要借用專家和群眾的智力,通過編制規劃,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實施路徑,避免在發展道路上走彎路。因此,把「全域旅遊「提升到戰略定位的層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業轉型升級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已到了一個層面,只有第三產業的空間還未全面發揮出來。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 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是我國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穩增長保運行拉動投資消費的需要。
(三)旅遊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遊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全域旅遊發展要適應城市群發展的需要、適應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達到道路建設風景化、交通體驗休閑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聯網+」把智慧旅遊項目包裝成大項目,從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遊客,從而帶動投資。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更能發揮旅遊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工作的重點仍然局限在景區景點,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觀效果都會受限。要用全域旅遊的概念,布局旅遊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只有通過全域旅遊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旅遊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水平,對資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景區景點。
三、以「全域旅遊」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
(一)「游」
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的居民進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遊超過5次,全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遊將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性消費。
(二)「住」
我國現有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此之還有眾多的民宿,為我國旅遊出行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三)「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旅遊市場實現平穩增長,國內旅遊36.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7%;中國出境游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費國。預計2015年,出境遊人次同比增長16%以上,客源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延伸。
(四)「旅遊+」
「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⑵ 四川省遂寧的旅遊發展對經濟的推動及對城市的規劃

遂寧蝶變川中奇葩——「無中生有」的旅遊發展模式
文章來源:四川旅遊政務網

「遂寧,讓心靈度假!」
「為了您,這座城市等待了1660年!」

這兩句話,是四川遂寧旅遊形象宣傳語。

這兩句話,感動了許多已經到過遂寧的遊客,也讓未曾到過遂寧的人怦然心動,嚮往之情和疑惑之心油然而生———

什麼樣的遂寧能讓心靈度假?讓我們走進遂寧……

遂寧建制距今1600多年,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神秘北緯30度」地理位置更賦予了遂寧眾多名勝古跡和稀世珍寶,境內自然歷史景觀星羅棋布。

轄區內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死海旅遊度假區是國家級旅遊名片和中國十大特色休閑基地,也是我國內陸地區極具特色的漂浮旅遊項目。

除漂浮以外,這里還結合了保健、療養、休閑、現代水上運動等要素,是一個集健康性、時尚性、趣味性為一體的療養型旅遊度假勝地,是一個四季宜游的漂浮休閑運動樂園。

中國觀音故里廣德寺、靈泉寺是遂寧另一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古樹參天、廟宇重疊的寺院顯示著遂寧觀音文化的獨特魅力。整個景區集山、林、寺、泉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其中廣德寺曾受唐、宋、明三朝9位皇帝11次敕封,被尊為「西來第一禪林」;靈泉寺是中國民間最早的觀音道場,因絕頂有聖泉,色碧味甘,千百年來不溢不涸,故而得名。

市內宋瓷博物館陳列有全國最多的窖藏宋瓷985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9件,件件都是孤品,只只都是國寶,鎮館之寶「荷葉蓋罐」被譽為「世界文化瑰寶」。

此外,中華侏羅紀公園、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鑽井采礦術卓筒井、古老的東方仙畫———寶梵寺壁畫等都極具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此外,隨著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遂寧已形成了黃峨故里博覽園、天宮堂農業觀光園等眾多的鄉村旅遊休閑旅遊區。

動與靜的結合,古與今的交織,時尚與休閑的搭配,使遂寧成為能「讓心靈度假」的旅遊勝地。

「旅遊產業現代化、旅遊城市品牌化、旅遊市場國際化」是近年來遂寧市發展旅遊的思路。通過不斷提升旅遊規劃,改革發展機制,創新營銷方式和塑造城市品牌,遂寧探索出了一條旅遊業快速發展的成功之路,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完成了一次華麗轉身,成為川中「黑馬」,正向著有特色、高品位、生態化、景觀化的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沖刺。

2009年7月23日,四川省加快旅遊業發展工作會議在遂寧召開。遂寧市取得的驕人成績,逐步引起了旅遊業界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

從「蟄伏期」逐漸步入「高飛期」建市之初,遂寧是一個依靠精耕細作、豬糧安身的傳統農業丘陵大市,經濟基礎薄弱。一路摸索,幾番創新,20餘年艱辛之路迎來輝煌成就,千年古城抖落歷史風塵,遂州紅土煥發蓬勃生機。遂寧旅遊業在遂寧市發展經濟、致富百姓的偉大歷程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旅遊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已成為遂寧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2008年,遂寧市接待旅遊總人數達73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2.03億元,相當於全市GDP的11.28%,在四川21個市、州中排名第7位。遂寧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市有2個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6個國家A級旅遊景區(其中2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16家星級酒店(其中2家四星級),13家旅行社(其中1家國際旅行社),規模以上農家樂340家(其中A級農家樂136家),全市旅遊直接從業人員近4萬人。

回顧遂寧市旅遊發展歷程,大體經歷了蟄伏、破繭和高飛3個時期。在一個經濟基礎薄弱的丘陵農業市,發展旅遊還不是黨委政府的主要任務。因此,在遂寧建市兩年之後,1987年11月才設立了遂寧市旅遊辦公室。到2001年8月遂寧市旅遊局建局,十多年來,因交通不便,資金缺乏等因素,加之發展旅遊意識不夠,遂寧旅遊發展局面一直未能打開,長時間處於蟄伏期。2002年成都———南充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打破了遂寧旅遊可進入性較差的瓶頸問題,遂寧旅遊發展迎來「破繭」之機。2002年7月,成都天友集團投資10億元,利用大英豐富的鹽鹵資源,開發「中國死海」漂浮旅遊度假區,並於2003年的「十一」黃金周開始試營業。盡管有「非典」的影響,但是7天長假仍涌進2萬遊客。3個月後正式營業,2004年「五一」長假,創造了單日遊客量超過1萬人次,7天共接待遊客8.4萬人次,門票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奇跡。

「中國死海」項目的成功,標志著「蟄伏」多年的遂寧旅遊終於「破繭」而出,讓遂寧看到了希望。但「獨木難成林」,遂寧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連施「三招」———「培育精品」、「經營城市」、「塑造形象」,強力推進全市旅遊業發展。培育精品,是景區精品化,旨在提升品質、培育競爭力,著力點是提升中國死海度假區,打造廣德寺、靈泉寺、宋瓷博物館等一批新景區。經營城市,是城市景區化,旨在完善功能、擴大消費面,著力點是「五創聯動」,即實施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而首要目標是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塑造形象,是地域特色化,旨在改變氣質、提高美譽度,著力點是把觀音文化中的大慈大愛引申到建設和諧社會的人文關懷。三招出手,招招有效。短短兩年半內,遂寧市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觀音文化之鄉」、廣德—靈泉國家4A級旅遊景區以及2個全國工業、農業旅遊示範點,2個全省骨幹旅遊企業。2009年上半年,全市旅遊總收入達到24億元,比同期增長61%,創歷史新高。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在歷經漫長的積蓄和等待之後,遂寧旅遊真正「飛」起來了,飛得又高又穩。

遂寧旅遊產業發展的五大成功經驗有人說,遂寧旅遊能發展起來,最主要原因是遂寧人膽子大,全是「無中生有」的結果。其實,深入分析遂寧「無中生有」的成功,有5個重要條件,也是5條重要經驗。科學發展是前提遂寧市主要領導認為,治理與調控一個地方,經濟、行政、科技和法律等手段的實施必須突出人文關懷,而旅遊最能體現人文關懷。旅遊發展就是將行政、經濟、法律發展轉變為人文關懷發展,增進心靈的收獲,這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遂寧市沒有單純走工業化發展道路,而是將旅遊業作為三大產業的交互平台,提高工業產品知名度,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推動第三產業的蓬勃興旺,實現三大產業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通過旅遊開放大門,聚集人氣,帶旺商氣,改變風氣,進而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遂寧旅遊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內實現發展突變,其原因在於能夠准確把握規律並嚴格遵循規律。2002年,當四川省內大多數旅遊城市還在以觀光旅遊產品吸引遊客之時,遂寧旅遊就以「中國死海」這一休閑旅遊產品引爆全川旅遊市場,由此掀開了遂寧旅遊產業突飛猛進的序曲。2008年,當省內其他旅遊城市還在向觀光、休閑度假產品並重轉變努力之時,遂寧旅遊又以「讓心靈度假」的口號,吹響了推進都市休閑產業的新一輪跨越前進號角。遂寧人常說:「沒有資源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市場。」因此,遂寧十分注重對市場的研究和分析,按照市場規律發展旅遊。如:在旅遊資源開發中,重視競爭因素調查,以建立差異化的開發策略;在旅遊產品開發中,注重消費特徵分析,以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競爭優勢。政府主導是核心在遂寧,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放到促進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全面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從建立旅遊推進機制著手,真正把旅遊業作為全面發展的「一號工程」。近年來連續組織召開市、縣(區)黨政主要領導參加的全市旅遊發展大會,對旅遊工作進行重點研究和精心部署;每年都出台1個旅遊業發展的有關文件;每月由市委書記、市長主持召開市委、市政府旅遊專題會議和旅遊規劃評審會議;每年安排上百萬旅遊宣傳促銷專項基金;建立完善旅遊項目領導、旅遊項目跟進、旅遊項目督查、旅遊工作考核、旅遊市場培育等5大工作機制,營造了良好的旅遊發展環境,形成了黨委重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社會聯動的工作新局面,創造了全市上下重旅遊、抓旅遊、興旅遊的濃厚氛圍。遂寧在發展旅遊的過程中,政府各部門牢固樹立「大旅遊大產業」的理念,形成抓旅遊就是「擴投資促消費」、抓旅遊就是「調結構促升級」、抓旅遊就是「樹形象促開放」、抓旅遊就是「惠民生促和諧」的共識,跳出旅遊看旅遊,跳出旅遊抓旅遊,調動各方積極性,形成競爭合力。正是由於多方協作,形成了遂寧旅遊發展的合力,推動了遂寧旅遊的大發展。遂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身先士卒,親歷親為,成為遂寧市旅遊業發展中最讓老百姓稱道的一點。在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過程中,每位主要領導親自抓一個項目,極大地推動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為了宣傳遂寧美好形象,市委、市政府領導積極思考、用心鑽研,親自擬定旅遊宣傳促銷口號,給市歌《人間遂寧》撰寫了絕美歌詞。項目帶動是關鍵項目是各種生產要素的聚合體,是經濟發展的平台和載體,抓項目才能實現以項目聚集資金、推動科學發展。因此,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成為遂寧旅遊發展的重點。一是圍繞特色產品策劃包裝項目,深度挖掘文化內涵,精心包裝了觀音湖、龍鳳峽、卓筒井、蓬萊仙山等25個旅遊項目。二是宣傳推介項目,組團參加各類投資洽談會,宣傳推介重點旅遊項目。僅2009年1月至6月,就新簽訂旅遊項目16個,投資總額達21.3億元。三是大力實施項目,先後推出中國死海、「觀音故里」、廣德、靈泉風景區、玫瑰愛都、東方布蘭桑鹽華壽鄉、中華侏羅紀公園等項目。僅2009年上半年,就新開工7個旅遊項目,總投資16億元。城市創建是抓手

「五創聯動」是遂寧「環境立市」戰略的重要舉措。把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環保模範城市」和「省級文明城市」做為城市上檔升級的整體工作推進,聯動各相關部門,通過統一部署、統一指揮、統一實施,實現力量的整合、資源的整合、優勢的整合。其中「一創優先」,優先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充分發揮旅遊的先導作用,全方位帶動遂寧市旅遊和經濟的大發展。「五創聯動」的實施,使遂寧市以較短時間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人居環境,打造了城市品牌,增強了城市競爭力,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城市面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為全面迅速推進「五創」聯動,遂寧市委、市政府堅持建設資金從觀念中來、從運作中來、從開發中來的原則,探索市場運作、企業參與、各方配合、全民受益的具體運行機制,探索政府與企業共創共鑄品牌,實現「多贏」的投資模式。遂寧市在創建工作中,針對「軟體」指標建設,建立了整體聯動管理機制,整合各方力量,提高行政效率,集中完成創建目標。首先是建立了強有力的決策指揮系統,成立了指揮有力、運轉高效的創建領導班子,市委書記、市長親任總指揮,相關市委常委、副市長任副總指揮。其次是建立了一套長效的監督管理機制,針對「創優」工作中出現的系列問題,市政府堅持每天1小時的晨會制度,將創建工作任務分解到上百個主要責任單位和一般責任單位,細化分解落實目標責任,做到了目標、任務、標准、期限、責任「五明確」。按照「失分就失職、丟分就丟帽」的考核要求,建立督察考核獎懲機制,嚴格獎懲。大膽創新是動力地處川中腹地的遂寧市旅遊資源優勢並不明顯,但是遂寧人大膽運用創新思維,敢於「無中生有」,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之路。一個鹽廠「點化」成了一片「中國死海」。2002年,遂寧人將默默無聞的鹽鹵資源「點化」為旅遊資源,將工業鹽鹵池轉換成體驗式的「海水漂浮」,並創造了連續兩年「黃金周」門票收入居全省之冠的奇跡。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死海」的「健康旅遊」、互動參與特性對於四川的旅遊資源來說,是一次豐富的補充。「中國死海」所引爆的休閑式娛樂對於四川的旅遊產品來說,是一次對空白的填補。「中國死海」是四川省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4A級大型漂浮休閑度假景區。兩座廟宇「演化」成了全國僅有的「觀音故里」。遂寧觀音民俗文化豐富,千百年來,散落在廣大民眾和民俗活動中,在遂寧及周邊地區廣泛流傳。在長期以來沒有將其作為旅遊資源對外宣傳和開發的情況下,遂寧人以創新的思維,提煉出「觀音故里」旅遊品牌,迴避了千篇一律的寺廟旅遊資源的競爭,引起無數專家學者的研究論證,產生了極大的市場效應,並取得了招商引資的巨大成功。一段江面「變化」成了一個「西部水都」。觀音湖實為涪江過軍渡水利工程下閘蓄水後形成的面積14平方公里的水域,兼有防洪、發電、航運等多種功能。遂寧人「突發奇想」,全面整合觀音文化和水文化資源,創造了一個集城市公共遊憩、觀音慈善文化體驗、高端養生度假、商務休閑、特色運動體驗五大功能於一體的文化性、生態性、體驗型的綜合湖泊旅遊休閑度假勝地,並以此為主要載體,叫響「西部水都」名號。一塊硅化木幻化成了「中華侏羅紀公園」。遂寧射洪縣的一個原本並不知名的峽谷,因為發現峽谷內原本被老百姓用來碼豬圈的「方子木」(棺材)是來自恐龍時代侏羅紀的樹木變成的化石,於是,遂寧請來地質專家論證研究,找來各方旅遊專家策劃,其結果是成功申報了「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爭取到了2010年第八屆國際侏羅紀大會的主辦權,正在建設融合科普和游樂項目的「中華侏羅紀公園」。與此同時,遂寧旅遊在市場營銷中始終圍繞品牌建設進行宣傳促銷,通過分層次、多形式、高密度的市場促銷,採取了城市整體營銷、節慶品牌營銷、聯姻媒體強勢營銷、文旅結合助推營銷、區域合作聯手營銷等形式多樣,別具一格的營銷手段,形成遂寧各個部門、企業及個人積極參與的營銷的合力,遂寧旅遊的品牌形象迅速樹立,並不斷強化。在充分把握現代旅遊市場規律、遊客心理需求和旅遊特色的基礎上,遂寧創造性地提出「讓心靈度假」旅遊主題形象和「為了您,這座城市等待了1660年」的城市個性化宣傳語,贏得廣大遊客的好評;遂寧市選擇與央視等高端媒體合作,高起點宣傳自身旅遊形象,還邀請中央電視台拍攝了著名青年歌唱家譚晶演唱的「人間遂寧」MTV,邀請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當紅主講錢文忠講觀音文化等,迅速提升遂寧旅遊的知名度。圍繞打造「讓心靈度假」的城市旅遊品牌,遂寧市堅持旅遊發展與城市建設一體規劃、同步推進,打造生態化、高品位、有特色的景區化城市,在城市建設中,突出山水文化個性和觀音文化內涵,全力打造「觀音故里」、「愛心之都」旅遊品牌,彰顯城市新的精神內涵和建設理念。他們還與川東北四市簽訂區域旅遊合作協議,實現與周邊旅遊城市的客源互動;與三亞締結為友好城市並簽訂旅遊合作協議,實現重要客源市場的相互合作;與浙江舟山市普陀山、新疆昌吉簽訂旅遊文化交流合作協議,共同打造旅遊精品線路。此外,公私聯合,創新投融資機制也是遂寧在發展旅遊業過程中的一大亮點。2008年9月,遂寧市組建了政府直屬的四川天遂文化旅遊集團,實現了文化旅遊資源、宣傳資源與人力資源的有機結合,為旅遊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而且,遂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大型旅遊項目招商洽談過程中,親自參與談判,關鍵時刻善於科學決策,敢於迅速拍板,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堅定了他們投資的決心。到2009年,遂寧市已累計獲得銀行貸款5000萬元,並成功引進6家大型民營企業投資40億元開發建設旅遊景區和星級酒店。眾多民營資本大單匯聚遂寧資金「窪地」,創造了四川旅遊業融資的奇跡。

遂寧旅遊產業發展帶來的啟示遂寧旅遊發展的方法,其特點是「政府、資源、資本、智力、制度」有機結合,其實質是新形勢下政府主導發展旅遊模式的一種深化和創新,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它帶給我們很多啟示。突出民生———讓旅遊業道路更長無論是四川省內的九寨溝、三聖花鄉,還是省外著名的「欒川模式」、「焦作現象」等,這些地方的旅遊業發展之所以引起全國關注,其實最核心的就是把發展旅遊作為幫助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遂寧是一個財政並不富裕的地級市,遂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認為,改善民生是黨的十七大強調的重點。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也強調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切實體現到「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上來。因此,遂寧一開始抓旅遊,始終想的就是「近者悅、遠者來」,要讓老百姓富起來、安居樂業,還要讓外地遊客願意在遂寧停下來。抓「五創」改善城市環境,設立幫助殘疾人就業的「愛心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等措施,得到當地百姓的真心擁護,形成了「民眾大動員」。當前,對於四川和四川所在的西部地區而言,消除貧困、保護生態、民族團結是三大核心而緊迫的任務。2008年,遂寧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060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287元。遂寧旅遊產業發展體現出了「富民、穩民、安民」等功能。融合三產———讓旅遊業天地更寬從區域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只有實現三大產業互動,才能注入產業發展的持續動力。當前,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旅遊的概念拓寬,旅遊經濟覆蓋面急劇擴張,旅遊的「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就像催化劑,正催化著一、二、三產業的互相滲透合作,共同和諧發展。在遂寧,旅遊已經廣泛滲透到一、二、三產業的許多門類,促進了三大產業的快速發展。結合農業現代化,遂寧開發旅遊商品推動農產品深加工,申報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促進特色農業綜合開發園區建設,發展鄉村旅遊帶動返鄉民工就業,從而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2008年,遂寧市已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省級11家,市級51家;建成157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

通過抓旅遊,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遂寧城市更具魅力。良好的投資環境、更加開放的意識,吸引了更多投資者。2008年,遂寧市的工業已形成產業集群、企業集團、園區集聚和6個上市公司、5個百億園區、6個百億企業競相發展的格局,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42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2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31.7%。旅遊對遂寧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更突出。遂寧旅遊業的發展,不僅擴大了服務業的規模,而且改造、提升了傳統服務業。酒店業、房地產業、商業、娛樂業等相關產業獲得快速發展。如遂寧在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時,為延長旅遊消費鏈,啟動「現代不夜城」項目,打造夜遊景點觀音湖,設立火鍋、啤酒廣場等餐飲點,商場延長夜間營業時間,增加停車位、計程車等。遂寧濱江路兩邊的火鍋店、魚庄、咖啡屋、KTV、茶樓、保健房等鱗次櫛比,成為夜消費帶,每年創造的稅收達1200萬元。遂寧河東新區五彩繽紛路規劃完成後,第一批景觀建設用地公開拍賣,台灣、深圳等地的50多家房地產開發商以每畝350萬元的高價刷新紀錄。而3年前同樣的河東新區,同樣地段的地價還不到30萬元。2008年度四川省21個市州房地產投資排名中,遂寧位居第2。遂寧中心商業區每年產生的銷售額超過6億元,占城區總量的40%左右。2008年,遂寧市住宿餐飲業收入達20.95億元,增長21.9%;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2.4億元,位居全省第12名。大膽創新———讓旅遊業魅力更強遂寧旅遊的成功,是以大膽創新謀求發展的成功。大膽創新,主要集中在創新觀念和創新做法。遂寧旅遊的創新觀念就是「大旅遊」———「抓旅遊就是惠民生促和諧」、「抓旅遊就是擴投資促消費」、「抓旅遊就是調結構促升級」、「抓旅遊就是樹形象促開放」,旅遊不是旅遊部門自己忙裡忙外,而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努力且共享成果。在這個觀念指導下,遂寧創新了許多做法,如以優秀規劃提升城市土地價值,以「五創」提升城市宜居功能,「無中生有」開發產品,藉助名人擴大影響等,效果突出。遂寧旅遊的創新貫穿始終,產生了無窮的活力。如「觀音文化」這個主題,遂寧可以說充分運用各種手段,把「觀音文化」做到了極致。除了觀音寺廟、觀音湖等硬體建設,遂寧還把「觀音文化」的核心價值「慈悲」提煉出來,率先在城市設立幫助殘疾人就業的愛心亭;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常年開設「創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園」專題欄目;散發《文明市民讀本》、《五創聯動·文明市民必讀》、「文明市民公約」等宣傳資料;邀請國內演藝、文化名人到「觀音故里」演觀音、講觀音、唱觀音等,大幅提升了遂寧市精神文明水平,增強了遂寧市民的自豪感、認同感和榮譽感,遂寧「愛心之都」的氣質凸顯,成為心靈度假的嚮往之地。

⑶ 全域旅遊背景下如何發揮康樂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遊理念指導旅遊業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遊可以加快城鄉之間的互動融合和統籌發展,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用「全域旅遊」的理念來指導一個區域內的旅遊業發展,在布局上將更為合理。
(一)戰略規劃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國有184處5A級旅遊景區;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旅遊業仍存在散、小、發展不均衡、亮點不多的問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旅遊缺乏一個統攬全局的總體規劃,對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要借用專家和群眾的智力,通過編制規劃,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實施路徑,避免在發展道路上走彎路。因此,把「全域旅遊「提升到戰略定位的層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業轉型升級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已到了一個層面,只有第三產業的空間還未全面發揮出來。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 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是我國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穩增長保運行拉動投資消費的需要。
(三)旅遊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遊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全域旅遊發展要適應城市群發展的需要、適應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達到道路建設風景化、交通體驗休閑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聯網+」把智慧旅遊項目包裝成大項目,從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遊客,從而帶動投資。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更能發揮旅遊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工作的重點仍然局限在景區景點,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觀效果都會受限。要用全域旅遊的概念,布局旅遊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只有通過全域旅遊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旅遊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水平,對資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景區景點。
三、以「全域旅遊」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
(一)「游」
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的居民進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遊超過5次,全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遊將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性消費。
(二)「住」
我國現有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此之還有眾多的民宿,為我國旅遊出行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三)「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旅遊市場實現平穩增長,國內旅遊36.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7%;中國出境游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費國。預計2015年,出境遊人次同比增長16%以上,客源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延伸。
(四)「旅遊+」
「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⑷ 如何發展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遊理念指導旅遊業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遊可以加快城鄉之間的互動融合和統籌發展,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用「全域旅遊」的理念來指導一個區域內的旅遊業發展,在布局上將更為合理。
(一)戰略規劃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國有184處5A級旅遊景區;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旅遊業仍存在散、小、發展不均衡、亮點不多的問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旅遊缺乏一個統攬全局的總體規劃,對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要借用專家和群眾的智力,通過編制規劃,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實施路徑,避免在發展道路上走彎路。因此,把「全域旅遊「提升到戰略定位的層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業轉型升級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已到了一個層面,只有第三產業的空間還未全面發揮出來。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 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是我國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穩增長保運行拉動投資消費的需要。
(三)旅遊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遊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全域旅遊發展要適應城市群發展的需要、適應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達到道路建設風景化、交通體驗休閑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聯網+」把智慧旅遊項目包裝成大項目,從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遊客,從而帶動投資。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更能發揮旅遊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工作的重點仍然局限在景區景點,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觀效果都會受限。要用全域旅遊的概念,布局旅遊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只有通過全域旅遊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旅遊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水平,對資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景區景點。
三、以「全域旅遊」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
(一)「游」
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的居民進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遊超過5次,全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遊將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性消費。
(二)「住」
我國現有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此之還有眾多的民宿,為我國旅遊出行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三)「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旅遊市場實現平穩增長,國內旅遊36.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7%;中國出境游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費國。預計2015年,出境遊人次同比增長16%以上,客源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延伸。
(四)「旅遊+」
「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⑸ 旅遊的發展為什麼要做到「旅遊利民生,利為民所謀」

旅遊景點要做到裡面生。對呀,為real的人提交好的素質。提前好的方便提交好的。謝謝好的交流。好好對待又可什麼都為又嗑著香。韋敏說,木。

⑹ 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

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兩個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尤其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是進一步強化融合即是發展的理念。一方面,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通過對文化資源、文化遺產和文化傳統進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開發利用,融入到旅遊產品和服務當中,讓遊客在不斷體驗、感受和認知不同文化的過程中傳播文化,有利於推動旅遊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價值的實現,擴大文化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另一方面,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遊產業的融合,是實現旅遊產業提質升級的必然選擇,只有將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遊發展的全過程,實現景點外觀和文化內涵的統一,才能使旅遊產業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競爭力。

⑺ 簡要說明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的意義。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推動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對於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實現文化傳承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旅遊是綜合性的社會文化活動,其實質是體驗文化、尋找文化差異,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文化密不可分。據亞太旅遊組織「遊客願意支付的額外項目」調查結果,有60%的人願意為「有機會獲得更多的文化體驗」買單。文化和旅遊融合是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

其次,文化資源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最深厚、最持久、最具魅力的元素。世界旅遊組織將文化旅遊定義為:「人們想了解彼此的生活和思想所發生的旅行。」濃郁的文化性、民族性、地方性、區域性最符合旅遊的本質特徵,成為旅遊發展的生命和靈魂所在。

再者,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都具有強關聯性、高滲透性、邊界模糊等特點。兩個產業互有交叉,文化產業為旅遊產業提供豐富的內容產品,旅遊則為文化消費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為文化保護傳承提供有力支撐。

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在全球所有旅遊活動中,由文化旅遊拉動的佔40%,在歐洲超過50%。這說明,兩大產業融合發展具有堅實的市場基礎。

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就是要藉助現代技術手段,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的旅遊價值,用文化元素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品質和內涵,形成新的文化旅遊發展業態,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拓展文化市場空間,促進文化消費和文化傳播。

(7)民生需求和旅遊發展同步推進擴展閱讀:

構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

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已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構建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大格局。

第一,完善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文化與旅遊部門的機構整合,有利於形成協同發力、合作共推、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體制機制。

要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台產業集群打造、龍頭企業培育、品牌項目開發、復合型人才培養、投融資體制改革等政策措施,積極推進旅遊區域合作,形成資源共享、市場共建、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把文化旅遊產業真正打造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二,整合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資源,規劃發展空間布局。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五大中心建設,《自治區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16—2020年)》已編制;

規劃設置了「兩核、三帶、三區、多點」的文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形成「兩核引領、三帶同進、區域聯通、特色鮮明、資源互補」的文化產業發展新局面。

第三,合理利用文化和旅遊資源創新發展模式。發揮新疆旅遊資源富集優勢,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推動數字傳媒、數字娛樂、動漫遊戲、數字音樂、互聯網服務等相關產業與旅遊產業相結合。

通過虛擬旅遊、場景再現等數字化體驗服務、互動服務,提升旅遊參與感。通過文化創意改造轉型升級現有的各類文化旅遊項目,加快智慧旅遊發展,延伸文化旅遊產業鏈,增強文化旅遊產品供給和營銷能力。

⑻ 旅遊和民生怎麼聯系在一起

我國歷來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9月下旬,我參加了「千名老人下江南」旅遊團的活動,親身感受了蘇州、杭州的繁榮興旺發達,人民生活的幸福安樂,對「清明上河圖」描繪的情景有了切身感受,特別是對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感受,使我對祖國的雄偉建設項目終身難忘。返回武漢後,又值東沙連通竣工,楚河漢街、中央文化區的美麗景色,展現出漢版的「清明上河圖」,使我驚嘆不已,頓生遐想。
人類經濟的發展,首先是從第一產業(農業)開始,然後是第二產業(工業),最後必然是第三產業(包括旅遊業)的興起。反過來第三產業的發展又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繁榮和人民生活的進一步改善,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我們認識了這一規律,抓住機遇,加快第三產業的發展,正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從被譽為天堂的蘇州、杭州來說,如果沒有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安樂為堅實的基礎,那所謂的「天堂」就是空中樓閣,徒有虛名。就我們武漢來說,如果沒有這些年來的經濟飛速發展 ,塗陽斌的三湖連江的夢想(見「湖北日報」2011年10月4日)再做夢也夢不出來。只是有了塗陽斌的三湖連江的夢想,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的支持,爭取到了萬達集團、投資500億元建設武漢中央文化區,才有今天的「中國第一、世界第一流、不可復制的」世界級水岸休閑景觀帶。
但是旅遊業的興起又將是推動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強有力的抓手。我們可以看到,武漢在不久的將來 ,將成為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旅遊勝地。只要我們抓住機遇,把武漢的旅遊業發展好,就會出現又一個「人間天堂」。
這個「天堂」既包括現已建成的東沙連通、楚河漢街,還包括將要建得更美好的東湖。正如朱德元帥在參觀了東湖後說的「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還有黃鶴樓、省博物館、歸元寺、辛亥革命文化遺址、古琴台,還可以發揮的優勢,如光谷、名校,名醫院、名企業(武鋼、二汽)、名街(戶部巷)等等。
我們還可以把眼光放寬些,看到整個湖北省,包括三峽大壩、長陽清江畫廊、葛洲壩、南水北調源頭——丹江口大壩、神農架、武當山、鍾祥的明顯陵、黃仙洞。隨州炎帝神農故里,三國文化(襄陽古隆中、荊州古城、赤壁古戰場、當陽古戰場、關陵、鄂州吳王古都等),恩施大峽谷——利川騰龍洞,九宮山——隱水洞,大別山紅色旅遊區,咸寧溫泉,等等。
我們還可以暢想,利用武漢光谷的優勢,建設物聯網,甚至是全國的經濟社會信息管理中心等。
發展武漢乃至全省旅遊,首先要抓好資金的落實,要爭取更多的企業集團來漢、鄂投資,要動員全市、全省的機關單位、企業投入更多的資金、物力發展旅遊業。其次要抓好交通運輸的建設,使武漢、湖北的景點連成網路。與此同時要抓好土地利用規劃,以旅遊業為抓手,把資金、財力、人力統一安排,統一規劃,有步驟地開展。第三,要大力發展旅遊景點的住宿服務業,包括硬體建設、軟體(人才)的培訓,既要提高服務意識,更要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包括景點歷史知識的介紹),使旅遊者玩得安心、順心、安全、增智,使他們對武漢、湖北留下良好的印象,擴大武漢、湖北的影響。第四,抓好景點的生態環保建設,使旅遊景點個個山清水秀,林蔭蔽日,鳥語花香,遊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只要我們抓好了這些項目的建設,不愁武漢、湖北不發展,不愁企業不賺錢,不愁人民不增加收入,生活水平不提高。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