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化旅遊政策
❶ 文化旅遊行業如何穩控工作
現在非常時期,穩控只能是隔離人群、取消旅遊和文化節。
❷ 實施四大戰略發展昌化石文化產業
臨安市人民政府
臨安市人民廣場
昌化石,位列中國四大名石。而且與田黃、芙蓉並稱中國「印石三寶」。她的「國寶」之譽馳名中外。
在珠寶玉石界獨領風騷的昌化石,是大自然對臨安這方古老和神秘土地的分外青睞,也是大自然對人類博大胸懷的無私饋贈。
昌化石因產地而得名,歷史上曾設置有昌化縣,後歸入臨安市。臨安地處華東腹地的浙江西北部,東接杭州,與上海相融,西連黃山,與安徽毗鄰,南望富春,北枕湖州,是國家森林城市,全國生態市,市域面積3126.8平方千米。臨安不僅是五代十國時稱雄江浙一方的錢武肅王錢鏐的故里,更是錢塘江和太湖兩大水系的源頭。壯觀的天目山脈與瑰麗的黃山山脈在這里交匯,賦予了特殊的地質條件和豐富的生態資源,在全國所有縣市區中,獨一無二地擁有「清涼峰」、「天目山」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雄奇景觀,真可謂「龍飛鳳舞控吳越,獅蹲象立威鎮東南」。深厚的吳越文化的歷史積淀,眾多的佛家道教的發展遺存,讓人們在享受綠色生態,置身靈山秀水的同時,又能欣賞到蘊藏於千姿百態的昌化石的歷史文化和經久不衰的印石文化。
雞血石印章組圖
昌化石產區,距離臨安市區錦城鎮街道西北100千米的龍崗鎮玉岩山。這里山路崎嶇,兩面青山靜靜聳峙,中間一溜狹長的田野,阡陌縱橫,流水潺潺,常年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年降水量達到1700毫米。海拔1230多米。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據《昌化縣志》記載:南宋昌化縣置玉山鄉,管十一里。經科學探測和開采實踐,昌化石產區礦脈縱橫50平方千米。
昌化石是個大家族,其中的代表為色澤艷麗的雞血石,還有品味獨特的昌化彩凍石。21世紀以來,又發現開采了昌化田黃石、昌化田黃雞血石。昌化石多達100多個品種。
據迄今為止的史料和考古發現,昌化石的開采利用始於戰國,至今已有2300多年歷史。昌化石(雞血石)作為上等印石則始於宋代,明清盛於世。昌化石(雞血石)雕刻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臨安有中國玉石雕刻大師2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2名和省級雕刻大師6名,從事石雕藝術加工的專業人員200餘名。在產地龍崗鎮玉山村、國石村就有200餘個加工銷售點,在臨安錦城街道、昌化鎮和杭州、上海等地還有昌化石加工銷售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2000餘人,年增加值可達2億元以上。
昌化石作為臨安市特有的珍貴資源和獨特的文化載體,市委、市政府給予高度重視,緊緊抓住中央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戰略決策和浙江省杭州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時機,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提升臨安市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整體實力,優先發展優勢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充分發揮昌化石獨特的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昌化石國石文化內涵,依託現有產業基礎,完善市場體系,優化產業環境,推進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打造國石產業集群,推動國石文化創意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努力打造臨安第一文化創意產業。
一、實施市場帶動戰略,推進昌化石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步伐
臨安市政府制定出台了《臨安市「十二五」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和《臨安市人民政府關於扶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正在制訂《臨安市國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對昌化石文創產業進行整體布局,形成了新的發展格局。
1.建設昌化國石文化城
昌化國石文化城是浙江省重點現代服務業建設項目及杭州市十大特色潛力行業重點扶持項目,以建設成為浙西第一國石貿易專業市場為目標。項目總投資1.6億元,已完成規劃用地45畝的一期工程並於2011年建成開業。2012年啟動二期建設項目。目前國石文化城專業市場入駐商家130餘家,近一年來銷售額已達1億多元。同時,在國石文化城內又開設了「周日淘寶市場」,匯聚人氣,產生了顯著的市場效應。
2.打造雞血石文化街
在臨安市中心城區,按規劃2010年新建了雞血石文化一條街。現有專業石經營公司、經營戶、店鋪等80多家入駐。開街以來連續舉辦了臨安市賞石文化節、臨安市國石文化節和昌化石精品名品展等一系列影響大的國石文化活動,已經成為臨安城市旅遊、文化交流的一道獨特風景線和對外窗口。
3.培育昌化石原產地特色區
位於龍崗鎮上溪的玉山、國石村是昌化石的原產地,為了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低、散、亂」的問題,市文創辦聯合當地鎮、村和市級有關部門,統籌協調,分期實施「整合、提升、擴充」原產地建設工程。目前,最具人氣的集昌化石開采、觀賞、拍賣、雕刻、交易為一體的較大規模的原產地特色區正不斷完善,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實施產業延伸戰略,提高昌化石產業核心競爭力
1.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
以昌化國石文化城建設項目的實施為契機,吸引其他珠寶、玉石、文化工藝品企業入園,擴大市場,做大規模。組織人才,重點突破,專項研發昌化石新的產品,其中有印石文化系列、雕件篆刻系列、專題組合系列、首飾掛件系列,不斷完善優化昌化石文化產品研發、加工、外包、銷售的產業鏈,努力提升昌化石雕刻加工藝術水平和附加值,在產業導向上實行新思路,並加快向商貿服務業、旅遊業、文化產業等領域融合拓展。
作品《金鱗瑞獸》
2.培育發展龍頭企業
重點培育一批雕刻加工開發水平高、市場開拓能力強、在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的龍頭品牌企業,每年組織開展昌化石「五星名店」評選活動,打響一批「精品名店」,培養一批「文化商人」,培育一批「名齋名店」。
3.提高人才隊伍素質
重視「石文化」的研究與傳播,主動加強與市內外社會各界的溝通聯系,與有關大專院校建立人才基地,設置課題。通過舉辦學術研討、出版刊物等文化交流活動,發揮更大的社會影響力。邀請國內雕刻大師,組織開展「雕刻技藝」培訓、營銷培訓,並積極開展從業人員相關職稱評定。同時,在昌化職業高中設立石雕專業班,校企聯合培養工藝美術人才。制定標准,激勵有實力的企業和杭州市級以上雕刻大師開設石雕創作室、工作室等,以師帶徒,加快本土工藝美術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石雕技術人才的工藝水平。
三、實施品牌推廣戰略,提升昌化石「國石」品牌知名度
昌化石出版物
1.設立行業標准
積極開展昌化石原產地相關地理標志商標認證工作,加強與國家、省、杭州市等業務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加快推進雞血石國家分類標准昌化石地方標准制定工作,通過制定落實產品技術指標、質量標准等,規范昌化石產業管理,奪取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2.開展品牌推廣活動
組織策劃中央電視台一套《尋寶》和中央電視台十套《地理中國》欄目走進臨安,雞血石雕件《百子鬧春》被評為臨安民間國寶,協助製作《國寶檔案》,並拍攝和播出了雞血石科教專題片;同時,舉行「紅色文化·昌化石精品名品」大型展評活動,選拔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昌化石原石與雕刻作品,提升昌化石品位和文化。
3.擴大對外交流
通過組織參加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深圳文化產品交易博覽會、中國名石雕刻藝術展、杭州西博會、杭州「良渚杯」玉石雕刻精品展和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舉辦的「天工獎」、「中國印·金石獎」評展等各類展評與展銷活動,整合優勢資源,進一步提升昌化石的整體知名度和美譽度,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
作品《凍封戰爭》
作品《紫氣東來》
四、實施政策推動戰略,激發昌化石產業發展活力
1.完善政府職能
強化政府服務支持,加強規劃引導,制定激勵政策,優惠稅收措施,打造產業基地平台。加強環境保護,千方百計消解不利於發展的原始、落後、分散的市場模式,優化昌化石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進一步增強企業加快發展的信心與決心。
2.規范行業發展
建立昌化石行業協會,發揮其密切政府與業主的聯系溝通,服務引導行業,強化行業自律等積極作用,改變以往行業內單打獨斗、無序競爭的現狀,擴大服務領域,延伸服務范圍,提升服務功能;同時建立行業工作機制,切實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和市場監管,創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促進昌化石產業的戰略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3.出台扶持政策
每年設立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500萬元。在原有政策扶持昌化石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專門出台昌化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專項扶持政策,對昌化石產業文化的挖掘研究、宣傳、交流、產品開發、活動開展、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為昌化石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激發昌化石產業發展活力。
五、發展目標
通過三年時間,到2015年,努力建設一個以昌化石為主的集各類珠寶玉石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專業市場體系。培育15家有實力、有影響力的昌化石加工銷售龍頭企業;新增國家、省、杭州市級石雕藝術大師10名;全市石雕工藝專業人才400名,珠寶玉石營銷人才500名,國石產業經營商戶達800家,從業人員達3000人,以昌化石產業為主的藝術品業年增加值達到3億元以上。以國石文化產業為紐帶,帶動商貿、旅遊、金融、服務業發展,將臨安打造成華東地區最具特色的珠寶玉石加工銷售集散基地,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昌化石文化研究傳播基地和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使昌化石產業成為全市文創產業最具影響力的第一品牌,最具特色的第一產業,最具人氣的第一市場;使昌化石產業成為文化、經濟、旅遊效益兼具,傳統文化與現代氣息兼容,自身實力強,帶動性強、競爭力強的特色文化產業。
印章《田黃薄意四連章》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❸ 如何拓展文化旅遊資源
26日上午,首屆中國新疆觀賞石博覽會暨阿勒泰額河奇石彩玉節開幕式在阿勒泰舉行,阿勒泰市委書記王仕斌出席開幕式並致歡迎詞。他首先表達了對到場的領導、來賓和觀賞石專家、愛好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阿勒泰自然風光獨特,礦產資源豐富,哈薩克草原文化底蘊深厚,冰雪文化源遠流長,"中國滑雪之都""人類最早滑雪起源地""中國休閑避暑之都""哈薩克民俗文化集中表現地"等品牌響譽國內外。王仕斌介紹說,近年來,阿勒泰市委、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加快市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圍繞精品高端戰略,在全面推進完善現有旅遊景點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大力開發新的旅遊文化景點,實現了阿勒泰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阿勒泰觀賞石作為額河特有產物,渾然天成、品質獨特,是文藝苑裡的奇葩,蘊含著無限的商機,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首屆中國新疆觀賞石博覽會暨阿勒泰額河奇石彩玉節是對阿勒泰特有奇石的一次集中展示。阿勒泰今後將以石博會為契機,以繁榮民間藝術、促進文化產業、提升旅遊檔次為主題,深入挖掘觀賞石資源,延伸觀賞石採集、加工、銷售鏈,拓展旅遊文化資源。最後,王仕斌說:"我們將以積極的姿態和務實的作風,熱忱歡迎各位朋友、各位奇石收藏家到阿勒泰來旅遊賞石,到阿勒泰來投資奇石、開發奇石,共同推進阿勒泰奇石彩玉等旅遊文化產業的跨越發展
❹ 好像全中國所有城市都在搞什麼文化旅遊城!這到底是什麼運動啊應該是建「四舊」運動吧!
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並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遊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因此,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那些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還有說法認為文化旅遊屬於專項旅遊的一種,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於一體的大旅遊活動。文化旅遊城就是各地開展的滿足文化旅遊需求的建設。
一、文化旅遊開發的基本路徑
首先,必須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要分門別類,以圖片、錄音、錄影、書籍、雜志等多種形式對於各種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進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資源庫。
其次,必須對文化旅遊資源的旅遊價值進行評估。文化資源不等於旅遊資源。中國是文化大國,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員往往引以為自豪,號稱自己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們有的是遺跡(如古田會議會址),有的是遺址(如赤壁之戰),有的是傳說(如「黃粱美夢」),有的是風情(如開漁、民歌),往往具有「小、散、虛」的弱點。
哪些文化資源可以做旅遊,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遊吸引力為標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重點素材是:
1.地方建築,民居、橋梁、城池、寺廟等,展現地方民居的風格、材料特點,讓遊客體驗其功能;
2.地方曲藝,如山歌、地方劇。對於外地的旅遊者,由於存在語言差異,宜以技術手段加上內容解說以能理解和欣賞。
3.地方飲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應盡量向遊客展現其魅力。
4.民俗節慶,例如元宵舉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燒龍燈,還有客家山歌節、擂茶文化節、客家藝術節等。
5.歷史淵源,重大歷史事件(如戰爭戰役)、名人事跡。
6.民間工藝,如刺綉、年畫、剪紙等等。工藝品的用材,宜盡量使用當地的獨特材料,例如韓國濟州島用火山灰石頭雕刻的民間宗教人像。
第三,選擇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方式。文化旅遊的開發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種:
1.博物館,這是最傳統的一種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一些專題博物館(如雷州石狗博物館、濰坊風箏博物館)。
2.主題園、風情村(鎮)和街區,如鳳凰、周庄、陽朔西街(從開發手段上屬於「原生自然式」)、西安大唐芙蓉園和不夜城(「復古再現式」)、台灣九族文化村和雲南民族文化村(「集錦薈萃式」)、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原地濃縮式」)。
3.表演,如麗江《納西古樂》、鄭州《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各地《印象》系列。
4.嫁接,主題化——主題酒店、主題餐廳、主題度假村,如蘇州網師園的「古典夜園」、北京「傣家村」餐廳、台灣的大唐溫泉物語(唐文化)、廣東河源的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巴厘島民俗文化)、北海的海景桃源酒店(木雕文化)。
5.節慶,如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回族的「古爾邦節」、白族和彝族的「火把節」等,本意並非為了發展旅遊業,不會長年存在,但在節慶期間會吸引大量的旅遊者。
一些地方的文化載體分布比較分散,如典型民居、展覽館、表演場地、名牌小吃餐館等各在一處,由於客觀條件的制約,短期內不能集中到一個旅遊景點內,只能採取「串點連線式」開發方式,組合包裝為一個精品線路產品,供遊客整體購買。在形式上它與「北京一日游」、「廣州一日游」是一類的,只不過後者內容不一定是文化旅遊。它對於散客主要通過旅行社和散客接待中心組織,需要更大的宣傳力度。
第四,巧妙營銷、強力營銷。要有文化營銷意識,例如製造媒體熱點事件,努力爭取國家和世界有關榮譽,爭取進入課本教材,爭取列入影視場景。寶雞法門寺通過佛指舍利巡展港澳台大型活動以及中央電視台系列片的演播成功地擴大了影響力。對於經費有限的文化旅遊景區,低成本的網路手段要積極運用。德慶龍母廟採用了簡訊營銷策略,對於宗教文化旅遊景點是一個創新。要細分市場,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
二、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四大原則
1.存真:尊重歷史,不戲說,可以再現,但是不一定全盤恢復。例如柏林牆,保留一段即可。要修舊如舊,盡量用傳統材料和工藝。
2.做深:挖掘其內涵,豐富其內容。文化旅遊要像講課一樣讓遊客通過游覽完全了解那段歷史——前因後果、大小人物、喜怒哀樂,要注意用細節打動遊客。
3.活化:不但要把虛的文化做「實」,讓遊客能夠直接看到,而且要做「活」。不能夠簡單地放幾個雕塑、擺幾個玻璃櫃子和凳子椅子。中國的博物館之所以不受遊客歡迎,原因主要就是沒有活化文化,要通過演出、互動、聲音、影像等讓人感受文化。
4.延展:要把文化旅遊資源以多樣化的形式開發利用,不能搞純粹的「門票經濟」,不能局限在靜態觀光層面,要積極發展文化旅遊商品、參與性娛樂。
三、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四大手法
從國際國內的發展實踐看,文化旅遊產品應當有一定的規模,盡量集中布局,「小弱散差」的狀態是難以吸引遊客的。在區位市場有潛力的情況下,要創造條件,做出規模。如何「借題發揮」、做大做強?可以採用四大手法:
1.歸「類」:從點做到類,抽象化。如胡雪岩的題材,他屬於徽商,可以做徽商的文章;黃埔軍校,可以做出世界軍事的文章,結合介紹世界著名軍校。
2.擴「面」:從點做到面,如廣西壯族一些地方的銅鼓文化,可以做出全國或者世界鼓文化的文章。
3.延「線」:把點拉長出它的發展歷史鏈,如寧波東錢湖的宰相石碑遺存做出南宋石刻公園,介紹中國石刻發展歷史。一個古海港,可以做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風情、航海貿易發展史的文章。
4.拓「鏈」:形成產業鏈,如梁祝故里,可以利用其民間故事,做出婚慶文化產業,做出愛情文化產業園區。
如果按照這四大原則、四大手法,完全可以化資源為產品,化無形為有形,化虛為實,化小為大,打開市場。
最後要提的一點是,發展文化旅遊不必拘泥於本地文化,關鍵是在於客源市場定位。企業投資旅遊項目,應當以市場需求、投入產出為判斷准則。在旅遊開發過程中,政府要引導投資商提高文化水平和市場經營水平,現在的問題是,很多投資商懂文化不懂經營,搞成博物館自己孤芳自賞;或者就有經營意識不懂文化,沒有做出精品。做旅遊必須懂旅遊,懂旅遊必須多旅遊。
❺ 石家莊旅遊發展現狀
關於石家莊旅遊文化發展的思考 石家莊旅遊業伴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而迅速發展,但面臨著缺乏旅遊精品缺乏特色、產業政策支持不足、運營機制缺乏活力、人才短缺等許多問題。今後應該突出省會旅遊城市的地位、建設精品和特色旅遊產品、推行開放和積極的產業發展政策、強化營銷宣傳等,使石家莊市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旅遊業是石家莊市的窗口產業、形象產業和先導產業,早在1998年3月,市委、市政府在石家莊全市旅遊工作會議上就將旅遊業定位為「在國民經濟中起先導作用的新興支柱產業」。盡管石家莊2000年被評為第二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但旅遊發展仍處於較低水平,要提高石家莊市旅遊開發水平,加強市區作為中心旅遊城市的地位,並在此基礎上大力開發城市旅遊,優化城市旅遊產品組合將成為選擇的必然。
一、石家莊市旅遊業的基礎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石家莊市確立發展旅遊業的產業目標。石家莊是河北省省會,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緊鄰北京和天津的特大交通樞紐城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捷。現全市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924萬(其中市區面積307平方公里,人口200.8萬)。石家莊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既有秀美的自然風光,也有珍貴的文物古跡,其中,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嶂石岩、蒼岩山、西柏坡、天桂山;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正定;有世界橋梁鼻祖趙州橋為代表的18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新中國的搖籃西柏坡;有國家級森林公園五嶽寨;全國十大集貿市場之一的南三條、新華商貿城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和景點。目前已形成了紅色旅遊、綠色旅遊、古文化旅遊、新都市旅遊四大系列旅遊特色產品,全市現有對外開放且具規模的景區(點)50餘處,其中國家4A級景區6處,國家3A級景區3處,國家2A級景區2處。全市現有星級飯店40家(其中三星級以上17家),各酒店、餐館匯集了全國各地的風味菜系,娛樂、健身設施遍布市區。民航石家莊機場已開通國內外近30條航線;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有12條旅遊專線通往各主要旅遊景區。全市現有旅行社133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2家。
二、石家莊市旅遊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
經過培育,石家莊市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缺乏精品
雖然旅遊產品很多,但拳頭產品少,尚未形成強大的旅遊吸引力。總的來說缺少如北京故宮等具有較高的中外影響力的景點,甚至沒有像位於省內的承德避暑山莊、秦皇島北戴河等具有較強旅遊吸引功能的旅遊景點。由於石家莊市沒有形成真正的旅遊中心城市,外地遊客往往不把石家莊市作為首選的旅遊目的地,也不會選擇這里作為第一站,因此,造成了石家莊市絕大部分景區一直處於溫冷線范圍,成為旅遊業發展的劣勢,從市區到周邊地區都缺乏穩定的旅遊熱線,只有西柏坡、動物園、植物園擁有較穩定的客源,即使在這幾個遊客較多的景點也存在著旅遊內容單調和旅遊項目設置不當的問題。
2.開發缺乏特色
目前石家莊市旅遊資源缺乏深層次的開發,尤其是旅遊資源的利用流於表面化和隨大流,缺乏獨特的文化底蘊。石家莊市既有山林、湖泊、溫泉等自然資源,又有歷史文化名城、現代革命聖地等人文資源,而且數量多,開發價值很高。然而,石家莊缺乏在同類景觀中獨樹一幟的品牌,很難吸引更多遠方的遊客。
3.產業政策支持不足
石家莊市旅遊業起步晚,產業政策不夠配套和完善,對旅遊資源、旅遊生態環境、旅遊服務企業等等的管理比較滯後。此外旅遊業是綜合性很強的產業,與交通、賓館、飲食、商業、保險等部門關系非常密切,因而需要有大政策的觀念,即制定政策時要考慮與其他產業的協調,目前這方面政策的制定工作也很緩慢。產業政策的不完善、不配套、不協調造成了旅遊業的發展呆滯,不利於旅遊業發展的合力形成。
4.運營機制缺乏活力
從國內外的旅遊業發展歷史來看,隨著旅遊業從興起到成熟,其運營機制也逐漸從政府為主轉向市場為主,即投資渠道以市場為主,經營主體以企業為主。石家莊市的旅遊業投資渠道單一,旅遊景點的建設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景點的經營權也大多在政府。尤其是區、市兩級對旅遊景區的雙重管理,阻礙了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旅遊的產業化進程。石家莊旅遊業之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徘徊不前,發展較緩慢,就是因為把目標、過程、主體混淆在一起。
三、石家莊市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
旅遊業是石家莊市經濟的新興產業,對優化石家莊市經濟結構、改善河北旅遊業格局、提升石家莊市城市形象、促進石家莊市的對外開放、促進石家莊市的城市建設和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近幾年來看,石家莊市旅遊業應著重做好下面幾方面的工作:
1.突出省會旅遊城市的地位
作為河北的省會,石家莊市比周邊城市具有更多的旅遊優勢,這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等諸多方面,因此石家莊市應該朝綜合型旅遊城市發展。旅遊業尤其要突出石家莊歷史文化,石家莊雖然建市時間較短,但是她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仰韶文化時期。作為一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東垣古城到常山郡治,從石邑古城到真定府城,百代古城,千年興廢,一直是環石家莊近郊而變遷。石家莊市旅遊業的發展應以發掘文化內涵為主,除此以外要利用省會具有強大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功能重視開展會議、展覽、商務、學習、購物、探親訪友等旅遊活動,在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的建設當中要注入旅遊意識,營造出良好的旅遊空間環境。
2.建設精品景點和精品路線
在市區、郊區和周邊地區選取若干個景點或景區作為精品景點景區來重點建設。在市區可選擇動物園、水上公園、世紀公園,在郊區可選擇蟠龍湖、隆興寺、趙州橋、柏林寺,在周邊地區可選擇西柏坡、駝梁、天桂山、嶂石岩、蒼岩山。它們受季節的影響比較小,遊客可以隨時去。以它們為節點形成精品路線。通過精品景點和精品路線的建設來形成特色明顯的旅遊景點,帶動整體旅遊景點和路線的發展,為石家莊市旅遊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整合大區域資源、形成區域競爭優勢,構建石家莊中心旅遊城市
石家莊市本身雖然擁有眾多的旅遊資源,但客觀地說它們存在著規模小、分布散等先天不足的問題,發展中心旅遊城市地位是當務之急。鑒於此,試擬定石家莊市旅遊業三個較大的項目發展旅遊業,從而形成「三大旅遊增長極」和「四環旅遊輻射區域開發」,以點帶線,以線帶面,並發展成為我國東部、東北、東南部的遊客進入西部遠程旅遊的中轉站,形成具有特色的石家莊市大旅遊圈。
(1)構建中心旅遊城市,形成「三大旅遊增長極」
三大旅遊增長極為「中華葯都」、「購物天堂」、「會展中心」。
打造新的「葯都」城市旅遊形象,以產業發展帶動旅遊業發展。石家莊市打造新的「葯都」城市旅遊形象具有較好的歷史基礎。全國最大的華北制葯廠為「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目前,全市已有醫葯生產企業250家,醫療器械、葯用包裝、醫葯商業企業近800家。根據目前的發展,石家莊市規劃在2005年建成「葯都」雛形,2010年建成中國最大的「葯都」,成為醫葯生產基地及流通、科研、信息、培訓的中心。建立全國最大的「醫葯工業園區」、「醫葯葯品流通中心」、「中葯材種植基地」。中華葯都的興建可以大大加強和全國乃至世界的聯系,隨著大量人員湧入,再加上旅遊的宣傳,可以大力開發葯業旅遊、葯膳旅遊、到制葯工廠參觀旅遊、親自製葯旅遊等知識性和參與性較強的項目。
建造旅遊購物中心,以商業發展促進旅遊業發展。石家莊正在向國際大都市發展,其商業地位十分重要。關鍵是如何利用現有各類批發市場、各類商廈、超市,以及專業市場資源,進行重新界定整合後開發旅遊業。
同時大力發展會展經濟,以商務發展促進旅遊業發展。目前,石家莊市四通八達、立體便捷的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完善的會展基礎設施,都為其開辦博覽會,以會促市,以展興市及吸引大量商務旅遊者進行旅遊提供了大量契機。石家莊市會展旅遊發展主要包含兩大部分,一是以目前條件較好的市內中央商務區為主,主要包含河北會議中心、河北國際展覽中心等。二是開辟新的會展中心,可定為石家莊市東部高新技術開發區。
(2)重新整合旅遊資源,形成「四環旅遊輻射區域開發」
石家莊作為省會及中心旅遊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增強,應充分發揮出輻射、集聚、帶動的龍頭作用,建設以石家莊市市域旅遊區為中心向外輻射的跨區域大旅遊開發模式,形成「四環旅遊輻射區域開發」的構想。
一環:市內旅遊區以購物、會展、商務休閑、城市新風貌為主。范圍在石家莊市建成區內。主要功能為集聚、帶動,進而向外輻射,形成冀中南旅遊圈的節點、中心旅遊城市。
二環:近距離旅遊區范圍在1日游可往返的距離之內。旅遊者以石家莊市為核心,向外作輻散。主要包含正定隆興寺、趙縣趙州橋、平山溫塘溫泉、毗盧寺等。這些景點距市區較近,交通方便,人們在購物、會議、參觀工廠等活動結束後,去這些景區進行旅遊較易實現。
三環:遠距離的旅遊區范圍在2日游可往返的距離之內。景區主要包含五嶽寨、嶂石岩、蒼岩山、邢台臨城崆山白雲洞等。這部分旅遊景點因距離石家莊市較遠,旅遊者到達的機率偏小,因此在加強景區建設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宣傳,擴大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環:跨省區乃至國外的輻射旅遊區。石家莊市大力開發中心城市旅遊之後,在購物、參觀、商務的基礎上,必然會成為較遠省份和國外的大量遊客的中轉地,因此,以石家莊作為基點,一是可以繼續推出河北省其他著名旅遊地,如秦皇島北戴河、山海關、承德避暑山莊、張家口壩上草原、邯鄲趙王城等;二是聯合周邊的省份,向西可到山西省、向北可至北京、天津、內蒙,向東到達山東,向南為河南省,形成跨省區的旅遊輻射區,為大量遊客長途出遊提供多樣的選擇和便利。
4.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
我國加入WTO後,旅遊業面臨的第一個沖擊波是政府包辦旅遊資源開發和經營的局面將被打破,大部分景點的經營權可以進入市場轉讓和拍賣,景點經營市場化和企業化,投資渠道也更多地來自民間和企業。因此石家莊市應及早制定適應WTO規則的產業發展政策,目前應主要制定企業經營規范、吸引投資、旅遊糾紛、旅遊資源及其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行政規章和實施辦法,引導旅遊業健康地發展,早日與國際接軌。在投資方面應制定優惠政策,如達到一定規模投資的旅遊企業,應實行五年全免企業所得稅,或按15%徵收,然後返還企業再投入旅遊基礎設施;對投資重點旅遊項目的私營企業,提供貸款貼息,擴大融資渠道。可以西柏坡風景區為試點,進行投資、管理和經營等方面的改革。
5.加強旅遊營銷
旅遊營銷一直是石家莊市旅遊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這幾年通過舉辦「吳橋雜技藝術節」和「旅遊大篷車」活動,石家莊市的旅遊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專業性質的營銷活動仍然十分缺乏。為改變這種被動和消極的局面,應該強化營銷活動的意識和行為;要以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進行旅遊促銷;要充分利用傳播媒體和網際網路定期和分批地宣傳石家莊市的旅遊資源及其優勢;可以通過電視、報刊、廣播、編制風景名勝區簡介、導游圖以及商品廣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提高石家莊市及其各風景名勝區的知名度,擴大客源市場范圍;要盡早建立石家莊市旅遊信息系統,它不但為管理部門和相關企業提供信息服務,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要為旅遊者提供游、行、住、購等多方面的信息,利於旅遊者做出旅遊決策。
總之,石家莊的旅遊開發和發展任重道遠,旅遊從業者要在以往的實踐中不斷探索,求新求變,尋找更為切實合理的方式,滿足日益發展的旅遊市場需要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相信文化內涵的不斷開掘會給石家莊市的旅遊注入更多的活力,石家莊的旅遊一定能夠更上一層樓!
❻ 保護與開發並重市場與文化同行
晉安區人民政府
壽山古街
壽山石是福建「省石」,是「國石」的第一候選石,素有「天遣瑰寶」、「石中之王」的美譽,獨產於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北峰壽山鄉、宦溪鎮、日溪鄉綿延200多平方千米的山巒中,是晉安區、也是福州市和福建省獨有的寶貴資源。
近年來,壽山石產地被命名為首批「國家礦山公園」,壽山石雕刻藝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晉安區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壽山石)之鄉」、「首批國家珠寶玉石特色產業基地」等稱號,顯示出壽山石文化的神奇魅力,也預示著壽山石產業的美好前景。
福州市、晉安區十分注重壽山石資源保護工作,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努力實現壽山石資源的有序開發,確保壽山石的永續利用和自然生態環境不被破壞。
壽山石作品《米顛拜石》
故宮院長頒獎給壽山石精品捐贈者鄭幼林
一、管理保護情況
1.完善立法,編制規劃,有計劃保護壽山石資源
福州市和晉安區相繼出台了《福州市壽山石資源保護管理辦法》、《晉安區人民政府關於壽山石資源保護開采暫行管理辦法》等管理辦法和規定,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的《福州市壽山石資源保護辦法》於2003年3月1日正式施行,使壽山石成為我國第一個由人大立法保護的石種,壽山石資源開發利用走上有法可依的軌道。
晉安區政府頒布實施了《福州市晉安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壽山國家礦山公園核心景區詳細規劃》、《福州市北峰建設發展總體規劃》等,對130平方千米之內的壽山石分布區域,劃定禁采區、限采區與可采區,堅持「有所采,有所少採,有所不採」原則,對壽山石資源進行限量開采,杜絕濫采濫挖。出台了《田黃石自然保護區》政策,劃定了2畝的田黃石保護區。
2.成立領導小組,強化組織領導
為貫徹落實《福州市壽山石資源保護辦法》,切實加強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領導,晉安區成立了以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區政府分管領導為常務副組長,區政府辦、紀檢監察、財政、國土、公安、安監、農林水、環保、工商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統一組織實施和指導全區壽山石資源開發秩序。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領導小組,並制定整規方案,負責本轄區的整頓和規范壽山石資源開發秩序各項工作的開展和落實。
3.加強宣傳教育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區國土、安監、環保、農林水等部門和各有關鄉鎮深入礦山、礦點,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認真做好《福州市壽山石資源保護辦法》、《礦產資源法》、《安全生產法》、《礦山安全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秩序工作的宣傳,向村民及礦主發放相關宣傳材料,在礦區交通要道刷寫、張貼標語,在每一個礦點設置警示牌,使采礦者普遍樹立「依法辦礦、合理開發、珍惜資源、有償開采」觀念,為加強礦產資源監督管理、實現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和法制環境。
4.健全管理監督網路,杜絕違規開採行為
建立健全了無證非法采礦查處機制,鞏固、健全、完善了巡查、舉報和查處制度。組建了區礦產資源監察隊,區國土、公安、安監、環保、農林水、工商等部門和各鄉鎮密切配合,各司其職,及時糾正違規開採行為,取締無證濫采礦點,管理和監督壽山石資源的開采和保護工作。建立了市、區、鄉(鎮)、村「四級」審批管理制度,對新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和從事壽山石資源開采業主,進行嚴格的審查把關,從開采量上進行宏觀調控。
二、開發利用情況
1.以壽山石資源為依託,發展壽山石文化旅遊
作為壽山石的獨產地,晉安區以壽山石文化旅遊為切入點,在產地建設融自然、人文、鄉土風情和石文化藝術為一體的壽山石大觀園,相繼建成中國壽山石館、壽山古街、壽山石觀光洞、田黃探寶溪、善伯洞風景區、壽山瀑谷、壽山溪漂流及壽山石原石交易市場等景區景點,構築了晉安區第一個具有區域特色的旅遊功能區——壽山石文化旅遊區。2003年,壽山石文化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為福建省六大文化品牌之一,壽山石文化旅遊躋身福州四大旅遊品牌行列。近年來,壽山石觀光洞建成並對外開放,建築面積3032平方米的中國壽山石館和佔地40多畝的壽山石文化中心廣場順利落成,壽山真正成了海內外壽山石收藏愛好者的「朝聖聖地」。憑借壽山石文化品牌的獨特魅力,帶動了北峰旅遊業的發展,每年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30萬人,旅遊總收入逾3000萬元。晉安區還通過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中國壽山石精品展」、舉辦兩屆中國壽山石文化博覽會和海峽兩岸壽山石文化書法精品展、壽山石雕刻藝術「十大新秀」評選、中國(福州)壽山石文化旅遊節等活動,為壽山石文化旅遊推波助瀾。
2.以市場培育為重點,打造壽山石產業鏈
隨著壽山石的大量開采、雕刻工藝的日臻成熟以及市場需求的急劇擴大,福州市和晉安區專門投資建設了特藝城、藏天園、壽山石文化城、漢唐文化城、壽山村壽山石商貿旅遊街、宦溪鎮壠頭村壽山石原石交易市場等一批壽山石專業銷售市場,使壽山石交易從零散無序狀態向集中規范方向發展,一個涵蓋開采、加工、銷售、收藏、研究等環節於一體的、完整的壽山石產業體系已經逐步形成。鼓山鎮樟林村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就一直是全國彩石的重要集散地,全村從事石雕業的達3000多人,建有5000多平方米的「樟林石雕城」。鼓山鎮政府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的中國壽山石交易中心,經營面積17500平方米,成為集壽山石學術研究、雕技培訓、精品展覽、雕刻創作、經營銷售、原石交易等功能於一體的壽山石文化藝術中心。據統計,僅晉安區目前從事壽山石雕產業的人員達5萬人,年產值達數十億元,晉安區壽山石特色產業基地已經全面形成。
3.以文化研究為途徑,弘揚壽山石文化
晉安區成立了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聘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郭功森、馮久和、林亨雲等20多名雕刻藝術家和理論家擔任研究員。組織專家學者對壽山石資源及文化現狀進行考察論證,開展大量的壽山石文化研討和交流活動。近年來,台灣印石藝術收藏協會等團體多次來晉安區,與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壽山印社等壽山石文化機構進行有關壽山石文化藝術的學術交流。《中國壽山石文化大觀》、《壽山石學術論文集》、《中國壽山石論文集》、《中華瑰寶壽山石》等專著和畫冊先後面世;第一首壽山石主題歌《人見人愛壽山石》廣為傳唱;第一部全面介紹壽山石文化的六集紀錄片《中國壽山石》在中央電視台連續播放,進一步加大了壽山石文化的宣傳和推廣。
三、發展思路
1.鞏固成果,繼續抓好壽山石資源保護工作
進一步落實「政府統一領導、全面負責,國土部門積極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形成下級政府對上級政府負責,工作部門對政府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目標責任制,區安監、國土、紀檢監察、工商、公安、農林水、環保等部門和鄉鎮各盡其職,各負其責,進一步加強配合,形成合力,繼續做好持證和無證開采礦點停產整頓自查工作。抓緊做好礦硐封堵工作,從源頭上遏制偷盜采現象的發生。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對無證采礦進行嚴厲打擊,在鞏固已取得成果的同時,繼續抓好壽山石資源保護以及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各項工作。
雕刻技藝
2.壯大產業鏈,進一步發展壽山石文化經濟
(1)積極培育壽山石交易市場,推動壽山石產業發展。通過培育並做大壽山石交易市場,促進壽山石交易市場的繁榮。一要壯大壽山石專業市場。積極引導福州雕刻總廠、福州市石雕廠、藏天園、福壽田工藝品公司等入駐中國壽山石文化博覽館(中國壽山石文化交易中心),使之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最大的集銷售、展示、拍賣、鑒賞、旅遊、交流、研究、鑒定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壽山石展銷基地。同時,結合重點項目征遷,加強鼓山樟林壽山石工藝街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擴建「樟林石雕城」,再現昔日全國彩石重要集散地的風采,將樟林村建設成為壽山石雕工藝品生產示範村,與中國壽山石文化博覽館共同組成福州市壽山石產業聚集帶。此外,結合壽山國家礦山公園建設,對壽山村壽山石商貿一條街和芙蓉石產地宦溪鎮的壽山石交易市場進行擴建。二要規范壽山石交易市場的管理。加大法規宣傳和執法力度,打擊制假售假和欺詐等不法行為,組建行業協會,開展誠信經營承諾等活動,培養並評定壽山石鑒定師,持證上崗,開展等級評定、品質鑒定等工作,維護市場秩序,維護壽山石的良好聲譽。
(2)以壽山石文化旅遊為龍頭,加快北峰旅遊開發步伐。充分依託福州「後花園」好山、好水、好石頭的天賦資質,以壽山石文化旅遊為龍頭,以壽山國家礦山公園建設為載體,對北峰旅遊資源進行深入挖掘,深度開發,完善道路、交通及賓館、酒店等基礎設施和旅遊配套設施建設,突出發展國石觀賞、避暑度假、登山健身、生態休閑、農業觀光、溫泉養生等「六大服務產業」,打響壽山石文化旅遊和「福州後花園」特色服務品牌,進一步營造「出門旅遊看特色,福建特色壽山石」的氛圍,提升壽山石文化特色旅遊在全省乃至全國的知名度,實現壽山石文化旅遊突破福州、跨出福建、融入全國、走向世界的目標。
作品《四靈神獸》
3.完善機制,扎實推進壽山石文化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1)科學規劃,完善機制。精心研究編制科學的《壽山石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與現有規劃相配套,努力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大藍圖、大構架中凸顯壽山石文化的獨特地位和作用。盡快建立起保持壽山石文化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包括做好資源保護、市場培育、人才培養、宣傳推介、企業扶持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完善的相關規章制度,保證各項工作科學有效地運作。建立政府引導、多元化投資、市場運作的壽山石文化產業發展機制,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對壽山石文化發展的投入,破解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的「瓶頸」。
(2)積極扶持,吸引投資。保障政府對展館、交易市場、配套設施等重點項目的投入,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個人投資壽山石文化事業和產業,並積極爭取省市在政策、資金、基礎設施等方面的支持。要本著「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加大壽山石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吸引海內外投資者。
(3)繼承創新,培養新人。對大師們的工藝、流派、作品進行整理、研究、保護。要加快人才培養,通過高等院校輸送、開辦學習培訓班、工藝大師授徒及舉辦「風華杯」青年藝術家壽山石雕刻作品大獎賽、壽山石雕刻藝術「十大新秀」評選、文藝百花獎評選等途徑,培養新人、評選新秀,推動壽山石雕刻藝術的繼承與創新,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隊伍,力求多出藝術精品、少留平庸之作,用好壽山石這一寶貴的資源。
(4)保護與開發並重。不斷健全完善壽山石資源保護法規,進一步加強對開采、加工及銷售三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嚴格執法。調高採石洞的管理費,增闢壽山石原石交易市場,採取措施鼓勵原石交易,提高原石交易比重,使壽山石資源特別是珍稀石種能各得其所,物盡其用,減少加工過程中的破壞和浪費。
4.加大推介力度,擴大壽山石文化影響力
(1)多形式宣傳和推介,使壽山石文化廣為人知。要精心組織壽山石文化藝術展、珍品展、博覽會、交易會、拍賣會等活動,通過精彩的展示,擴大對外宣傳;要運用報紙、電視、廣播、雜志、網路、戶外廣告等媒體,通過講座、拍攝專題宣傳片、製作宣傳欄、創作文藝作品等鮮活形式,全方位立體地宣傳壽山石文化,普及有關知識,及時報道壽山石文化最新動態,完善「壽山石文化網站」,辦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專業性網站;抓好《中國壽山石大觀》的修訂再版工作,扶持創作一批研究專著、畫冊、書畫攝影作品等壽山石文藝精品。
(2)不斷擴大對外對台交流,使壽山石文化聲名遠播。壽山石文化迷人的魅力和廣泛的影響力,使之在對外交流交往中能夠成功扮演「文化使者」、「外交使者」、「招商使者」、「和平使者」等多重身份,成為聯結海內外的有效紐帶,溝通海峽兩岸的重要橋梁。我們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壽山石這一特性,全方位地開展對外交流。特別是福州市與台灣隔海相望,台灣同胞中有80%的人祖籍在福建,港澳地區也有80多萬福建籍同胞,這使福州擁有了對台港澳開展經貿、文化、人員交往的巨大優勢,通過打壽山石文化牌,能夠廣交四海賓朋,對福州市的對外開放和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對促進祖國統一大業也將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