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車縣旅遊產品
『壹』 新疆喀什莎車具有代表性的東西。
喀群鄉撿石頭,各個鄉鎮水庫釣魚&
沙漠景點。
『貳』 莎車縣的地方特產
英吉沙色買提杏干
英吉沙色買提杏干就是把鮮杏曬製成杏干進行貯藏。制干辦版法一種是經過權薰硫脫色處理後曬干,一種是直接曬干,前者杏干較易貯藏,後者貯藏過程中易遭蟲害,農民常用礦鹽粉碎拌入杏干裝袋,放置在經過滅鼠、滅蟲的倉庫里,貯藏期可達6-12個月。若採用紅外線烘乾或將曬制杏干採用高溫滅菌滅蟲處理,再將倉庫嚴格定期消毒,除蟲,滅鼠,杏干貯藏期還可延長。
葉城核桃
莎車縣地處塔克拉瑪干大沙漠的南部,是目前新疆縣域中核桃種植面積最大的縣,被稱為中國的「核桃之鄉」。
英吉沙色買提杏
英吉沙色買提杏是「中國色買提杏之鄉」,「色買提杏」以育杏人色買提而取名,傳說從西亞引進,在英吉沙縣種植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品質優良,營養豐富,有「冰山玉珠」之美稱,被譽為「中國第一杏」,2007年批准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莎車巴旦姆
莎車巴旦姆是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莎車縣及周邊地區的巴旦姆,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稱巴旦木、扁桃、巴旦杏,莎車巴旦姆產品以其味美、質優而遠近聞名。
『叄』 莎車縣阿里木商貿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莎車縣阿里木商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3月14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化肥、農用薄膜銷售等版。
法定代表人:阿里權木·阿布都賽麥提
成立時間:2014-03-14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653125057204727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卡拉庫木工業園區
『肆』 莎車縣有哪些旅行元素和文化歷史
縣名因漢莎車國得名。清光緒九年(1883年)置直隸州時,使用莎車古名,稱莎車直隸州。為莎車縣名沿用之始。莎車一詞的語源和含義尚待研究。與莎車這一漢文地名相應的當地民族語文地名,是突厥語地名葉爾羌,葉爾是土地之意,羌為寬廣、廣闊之意。葉爾羌這一地名應該是因水(葉爾羌河)而得名。
漢代時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莎車國。三國、北魏時稱渠莎,屬疏勒。隋、唐、北宋時屬於闐,南宋屬西遼。元代為察合台後王封地,稱作押爾牽、雅爾堪、也里虔、鴉兒看等。明朝時期屬東察合台汗國,明史作牙兒干。清稱葉爾羌(葉爾羌最早出現在11世紀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語大詞典》,據考葉爾羌為突厥語,意為「崖城」,又《西域同文志》釋為:「回語,葉爾,謂地;羌,寬廣之意。地寬廣,故名。」)。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設葉爾羌辦事大臣。
光緒九年(1883年)置莎車直隸州,州治莎車,轄葉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直隸州升為莎車府,隸喀什噶爾道,轄蒲犁分防廳、巴楚州、葉城縣、皮山縣。莎車本府即今莎車縣前身。民國元年(1912年)莎車本府改為莎車縣。1929年莎車縣分成莎車、葉爾羌兩縣,1943年復並。同年增設莎車(第十)督察專區,轄莎車、澤普、葉城、麥蓋提等4縣。1949年後為莎車專區駐地,仍轄4縣。1956年撤莎車專區,歸喀什專區。1978年後屬喀什地區。
1999年,莎車縣轄7個區公所、7鎮、22鄉、7個國營農林場:莎車鎮、恰熱克鎮、艾力西湖鎮、荒地鎮、阿瓦提鎮、白什坎特鎮、依蓋爾其鎮、古勒巴格鄉、米夏鄉、阿熱勒鄉、恰爾巴格鄉、托木吾斯塘鄉、英吾斯塘鄉、烏達力克鄉、阿爾斯蘭巴格鄉、孜熱甫夏提塔吉克族鄉、亞克艾日克鄉、伊什庫力鄉、塔尕爾其鄉、拍克其鄉、闊什艾日克鄉、墩巴格鄉、喀群鄉、霍什拉甫鄉、達木斯鄉、阿拉買提鄉、阿扎提巴格鄉、喀拉蘇鄉、巴格阿瓦提鄉。年末總人口613671人,其中民族592563人,城市人口91093人。
2000年,莎車縣轄7個鎮、22個鄉:莎車鎮、恰熱克鎮、艾里西湖鎮、荒地鎮、阿瓦提鎮、白什坎特鎮、依蓋爾其鎮、古勒巴格鄉、阿熱勒鄉、恰熱巴格鄉、托木吾斯塘鄉、英吾斯塘鄉、烏達力克鄉、阿熱斯蘭巴格鄉、孜熱甫夏提塔吉克族鄉、亞喀艾日克鄉、喀群鄉、藿什拉甫鄉、達木斯鄉、米夏鄉、伊什庫力鄉、拍克其鄉、塔尕爾其鄉、闊什艾日克鄉、墩巴格鄉、阿拉買提鄉、阿扎特巴格鄉、巴格阿瓦提鄉、喀拉蘇鄉。
折疊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行政區域南北長190公里,東西寬56公里。平均海拔1231.2米,山地佔39.18%,平原佔60.82%,耕地面積126萬畝。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資源,四季分明,氣候乾燥,日照長,水份蒸發量大。年無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氣溫12.3℃,年日照時數2965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無霜期192天,晝夜溫差大,能滿足農作物一年兩至三熟的熱量要求。有種植棉花、小麥、玉米、巴旦木、玫瑰花、甜瓜、石榴、葡萄、杏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區位優勢。
農副土特產豐富,主要有棉花、巴旦木、核桃、畜禽等,是中國最大的巴旦木生產基地。水資源較為豐富,葉爾羌河、提孜拉甫河流經縣境,水資源總量18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徑流量15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儲量2.9億立方米,可供開發利用。南部山區有較為豐富的煤、沙金、鋼、鐵、鉛、鋅、石膏、硫、雲母、石灰石、水晶石、青玉等,還有葯用價值較高的甘草、黨參、麻黃等15種植物,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境內野生動物品種較多,有雪雞、狐狸、野豬、大頭魚、葉河鱘、黃羊、狼、雲豹、野兔等。
旅遊景點
疆莎車喀爾蘇塔克拉瑪干沙漠旅遊風景區
「不到新疆,不知祖國之遼闊,不到莎車喀爾蘇旅遊區,不知西部之壯美」 國家A級景區,新疆莎車喀爾蘇塔克拉瑪干旅遊風景區位於莎車縣東部28公里處,歸喀爾蘇鄉所轄,東接塔克拉瑪干沙漠,與葉城縣、麥蓋提縣交界,南與葉城縣的江格勒斯鄉相鄰,西與依蓋爾其鎮交界,北與巴格阿瓦提鄉接壤,東西長67公里,南北寬40公里,總面積508.3公里。
該景區是大自然幾千年的產物,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沙漠風景奇特,無邊的沙漠成波浪型無限延伸,沙丘像梯形的山地一樣,十分美麗壯觀,非常適宜騎上駱駝進入沙漠腹地探珍旅遊,特別是日出日落的朝霞、夕陽之景更美,此景不同大海日出,但勝似大海,是浩瀚的沙海之日出;此景不同高山落日,但勝似高山,是起伏流動的沙山之落日,十分吸引人。如果盡興來到炙熱的大漠深處,無意中可以欣賞到由光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樓」,這時如把身子埋在沙子里還可以做「沙療」,能醫治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白殿風、頸椎病等。
新疆莎車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祈富台
國家A級景區,自治區級保護文物,當地人稱巴依都瓦衣,位於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距縣城中心4公里,公元前65年為西漢莎車王萬年所建,高12丈(合40米),佔地24畝,上有亭台、牌樓。清乾隆年間重修一次,牌坊上書「共尊漢室,同拒匈奴」。相傳西漢衛候馮奉世在平定莎車王及匈奴童僕都尉勾結發動的叛亂之後,與龜茲、溫宿、姑墨、於闐、皮山諸國踐盟於此地,故又稱踐盟台。當時莎車王老死無後,上書皇帝乾隆,要求派解憂公主的兒子萬年到莎車來做王,徵得乾隆皇帝的同意後萬年到了莎車做王,因思念父母和希望葉爾羌汗國人民能夠富裕,所以在巴依都瓦村修建了此祈富台,祈禱葉爾羌汗人民富裕、家人平安。
新疆莎車亞克艾日克鄉哈爾加什炮台旅遊景區
國家A級景區,位於縣城西南35公里處。該炮台於清光緒三年(1877)清軍為追擊阿古柏侵略者而修建的,是清兵大戰阿古柏的歷史見證,也是古驛站的嘹望塔,現今遺址保存完好。
亞克艾日克闊如勒(烽火台)位於亞克艾日克鄉闊如勒村35公里處的山頂上,離敲提也炮台(山頂)24.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高七米,寬五米的土塊修建的碉堡。據當地人流傳,這個碉堡在這個地方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碉堡座落在亞克艾日克鄉東部(內有50間房子,後已損壞)從遠處看非常醒目,給人一種神秘感,1945年以前一直有士兵看守,這是通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通要道,古絲綢之路關口,山路也從這里開始通往縣城。
新疆莎車葉爾羌河喀群引水樞紐
國家A級景區,位於莎車縣喀群鄉距縣城50公里處。此引水樞紐上有「望江亭」,工程效益顯著,質量優良,規模宏大,雄偉壯觀,深得灌區人民贊譽和國內外專家好評,喀群引水樞紐長一公里多,樞紐的南北兩頭各豎一座又高又大的牌樓,北頭的牌樓寫著「北育綠洲」,南頭的牌樓寫著「南觸昆侖」。八個漢文大字,字跡遒勁。據當地人講,這字是清未一個綽號叫「龍王爺」的一位姓龍的小吏寫的,現經後人移至引水樞紐的牌樓上,字雖然不多,但是卻一語道盡了這條大河和這座水利樞紐的重要地位和磅礴的氣勢,素有「新疆的都江堰」之稱的喀群引水樞紐,將是旅遊愛好者觀光、遊玩、避暑的好去處,同時也將永遠造福於葉爾羌河兩岸人民。
『伍』 在莎車縣做什麼生意好
莎車縣現在的經濟狀況都還挺不錯的,可以從事的行業也不少了,你可以先調研一下莎車縣內的市場情況,去看一容下市場上面現在對什麼樣的產品比較有需求,能接受什麼樣的產品,那就可以去做什麼產品,建議去找那種競爭小的,沒什麼人做的,大家又接受的特色的項目來做,做那種項目會比較容易成功。
『陸』 莎車縣的旅遊景點
喀爾蘇塔克拉瑪干沙漠
喀爾蘇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國家A級景區,新疆莎車喀爾蘇塔克拉瑪干旅遊風景區位於莎車縣東部28公里處,歸喀爾蘇鄉所轄,東接塔克拉瑪干沙漠,與葉城縣、麥蓋提縣交界,南與葉城縣的江格勒斯鄉相鄰,西與依蓋爾其鎮交界,北與巴格阿瓦提鄉接壤,東西長67公里,南北寬40公里,總面積508.3公里。
莎車王陵墓
莎車王陵墓是王陵墓佔地1050平方米,雖歷經數百年,其壁飾圖案、建築用料及結構布局,仍清晰如新。當地政府和群眾,又專門為阿曼尼薩汗王妃另外修建了陵墓,其高大、精美,均超出了原王陵。它位於縣城中漢城、回城之間,至今瞻仰者不絕於途。
莎車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祈富台
莎車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祈富台是國家A級景區,自治區級保護文物,當地人稱巴依都瓦衣,位於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距縣城中心4公里,公元前65年為西漢莎車王萬年所建,高12丈(合40米),佔地24畝,上有亭台、牌樓。清乾隆年間重修一次,牌坊-「共尊漢室,同拒匈奴」。相傳西漢衛候馮奉世在平定莎車王及匈奴童僕都尉勾結發動的叛亂之後,與龜茲、溫宿、姑墨、於闐、皮山諸國踐盟於此地,故又稱踐盟台。當時莎車王老死無後,皇帝乾隆,要求派解憂公主的兒子萬年到莎車來做王,徵得乾隆皇帝的同意後萬年到了莎車做王,因思念父母和希望葉爾羌汗國人民能夠富裕,所以在巴依都瓦村修建了此祈富台,祈禱葉爾羌汗人民富裕、家人平安。
莎車亞克艾日克鄉哈爾加什炮台
莎車亞克艾日克鄉哈爾加什炮台是國家A級景區,位於縣城西南35公里處。炮台於清光緒三年(1877)清軍為追擊阿古柏侵略者而修建的,是清兵大戰阿古柏的歷史見證,也是古驛站的嘹望塔,現今遺址保存完好。亞克艾日克闊如勒(烽火台)位於亞克艾日克鄉闊如勒村35公里處的山頂上,離敲提也炮台24.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高七米,寬五米的土塊修建的碉堡。據當地人流傳,這個碉堡在這個地方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碉堡座落在亞克艾日克鄉東部,1945年以前一直有士兵看守,這是通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的交通要道,古絲綢之路關口,山路也從這里開始通往縣城。
『柒』 莎車縣有什麼旅遊景點
喀爾蘇塔克拉瑪干沙漠
喀爾蘇塔克拉瑪干沙漠是國家A級景區,新疆莎車喀爾蘇塔克拉瑪干旅遊風景區位於莎車縣東部28公里處,歸喀爾蘇鄉所轄,東接塔克拉瑪干沙漠,與葉城縣、麥蓋提縣交界,南與葉城縣的江格勒斯鄉相鄰,西與依蓋爾其鎮交界,北與巴格阿瓦提鄉接壤,東西長67公里,南北寬40公里,總面積508.3公里。
莎車王陵墓
莎車王陵墓是王陵墓佔地1050平方米,雖歷經數百年,其壁飾圖案、建築用料及結構布局,仍清晰如新。當地政府和群眾,又專門為阿曼尼薩汗王妃另外修建了陵墓,其高大、精美,均超出了原王陵。它位於縣城中漢城、回城之間,至今瞻仰者不絕於途。
莎車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祈富台
莎車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祈富台是國家A級景區,自治區級保護文物,當地人稱巴依都瓦衣,位於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距縣城中心4公里,公元前65年為西漢莎車王萬年所建,高12丈(合40米),佔地24畝,上有亭台、牌樓。清乾隆年間重修一次,牌坊-「共尊漢室,同拒匈奴」。相傳西漢衛候馮奉世在平定莎車王及匈奴童僕都尉勾結發動的叛亂之後,與龜茲、溫宿、姑墨、於闐、皮山諸國踐盟於此地,故又稱踐盟台。當時莎車王老死無後,皇帝乾隆,要求派解憂公主的兒子萬年到莎車來做王,徵得乾隆皇帝的同意後萬年到了莎車做王,因思念父母和希望葉爾羌汗國人民能夠富裕,所以在巴依都瓦村修建了此祈富台,祈禱葉爾羌汗人民富裕、家人平安。
莎車亞克艾日克鄉哈爾加什炮台
莎車亞克艾日克鄉哈爾加什炮台是國家A級景區,位於縣城西南35公里處。炮台於清光緒三年(1877)清軍為追擊阿古柏侵略者而修建的,是清兵大戰阿古柏的歷史見證,也是古驛站的嘹望塔,現今遺址保存完好。亞克艾日克闊如勒(烽火台)位於亞克艾日克鄉闊如勒村35公里處的山頂上,離敲提也炮台24.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高七米,寬五米的土塊修建的碉堡。據當地人流傳,這個碉堡在這個地方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碉堡座落在亞克艾日克鄉東部,1945年以前一直有士兵看守,這是通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的交通要道,古絲綢之路關口,山路也從這里開始通往縣城。
『捌』 莎車的民俗與景區
民俗風情
莎車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民俗風情特色突出。旅遊景點有喀爾蘇的沙漠景觀,達木斯的原始森林,依干其水庫、維吾爾音樂經典《十二木卡姆》的創作者阿曼尼沙汗陵墓等。有阿勒屯麻扎、阿孜勒清真寺等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處。
莎車縣在古代就是多民族相繼聚居的區域,漢唐之世,莎車屬於塞語流行區。19世紀末出土的莎車文書證實喀喇汗王朝的主體民族是樣磨、葛邏祿和回鶻。此外還有漢、塔吉克、竭叉、猶太、傑特人等。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以維吾爾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地方。除維吾爾族外,居住在現今莎車的還有漢、塔吉克、哈薩克、柯爾克孜、回、蒙古等21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人約占總人口的95%。
維吾爾族
「維吾爾」是民族自稱,意為「團結」、「聯合」。維吾爾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其族源可追溯到漢代的「丁零」。隋唐之時建立了回紇汗國,公元788年改稱回鶻。公元810年,回鶻汗國解體,維吾爾人大部分遷居高昌、焉耆、龜茲、於闐及其以西廣大地區,並與當地居民相互融合、發展,從而逐步形成了現代維吾爾族。維吾爾族有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其語言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葛邏祿語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拼寫的維吾爾文。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家庭、婚姻、飲食、服飾、喪葬等均受宗教影響。
維吾爾族的服飾多樣而美觀,具有獨特的風格。男子多在襯衣外面穿有衽斜領、無鈕扣、長及膝蓋的「袷袢」(長袍),腰系方形長帶,帶中可存放零星物件,隨用隨取。婦女喜穿色彩鮮艷、有領無衽、從頭上套著穿的衣裙,裡面穿襯裙,外套西服背心或西服上裝。男女老幼都喜戴綉工精緻的四楞小花帽,愛穿長統皮靴,有時靴外加套鞋。現在城市居民一般均穿時裝,女子穿連衣裙和西式短上裝。婦女喜戴耳環、手鐲、項鏈、戒指等裝飾品,圍花色頭巾,講究畫眉、染指。未婚少女梳有七八條或十多條小辮,以長為美。宗教職業者多用長的白布纏頭。
飲食
飲食方面,以麵食為主。日常食品有烤饢、拉麵、抓飯、包子、湯面、曲曲等。喜食牛羊肉及馬、駝、雞、鴨、魚肉。瓜果是維吾爾族群眾生活中的必須品。還喜歡喝奶茶和茯茶。
居住
維吾爾人居住的房屋,一般為土木結構的平頂方形平房,上開天窗,房頂可做曬台或乘涼。維吾爾人喜族居,單門獨戶極少。村落中,溝渠縱橫、果木成蔭。住宅多自成院落,院內宅旁遍植花草,栽培桃、杏、梨、葡萄、無花果等。室內砌土炕,牆上掛壁毯,還開有大小不等的壁櫥,飾以各種花紋圖案。維吾爾人喜愛清潔,室內外經常打掃得乾乾凈凈。維吾爾族是一個熱情好客、崇尚禮儀的民族。家裡來了客人,即使過去素不相識,也能熱情接待。親友相見,握手問候,互道「撒拉木」或「亞克西木賽斯」(您好)。鄰居間注意和睦相處,互相幫助。誰家有了紅白喜事,鄰里們爭相協助。
禁忌
維吾爾族對於禁忌非常嚴格。飲食方面禁食豬肉、驢肉、狗肉及自死的牲畜,禁食一切動物的血。住宅大門忌朝西開。在吃飯和交談時,禁忌吐痰、擤鼻涕、打哈欠、打嗝、放屁。坐下時,要求跪坐,禁忌雙腿直伸、腳底朝天。接受物品或奉茶請喝時,要用雙手,禁忌單手。還忌背後議論別人短處。未經主人同意不得擅自動用他人物品,禁止攜帶污濁之物進入墓地和清真寺。
在維吾爾人家做客,飯前飯後要洗手,只限三下,洗後用毛巾擦乾,不能亂甩。吃饢時,應將饢掰成碎塊,不要囫圇啃。進餐時,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要隨便到鍋灶前面去,不要剩食物於碗中,不要讓飯屑落地。共盤吃飯時,不要將已抓起的飯菜再放入盤中。餐畢,等主人收拾餐具後方可離席。如有長者作「都瓦」時,不要東張西望或站起來。
維吾爾族的家庭一般為小家庭,成員包括祖孫三代以內的直系親屬。獨子不分家。多子女的家庭,子女長大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另立門戶。父母常把幼子留在身邊,作為養老送終的依靠。維吾爾族的親屬范圍比較狹窄,親屬稱謂只在祖孫三代直系血親之間才有,三代以上或以下及旁系親屬雖也有專門的稱謂,但一般均不使用。同輩間,比自己年長的男性稱「阿喀」(哥哥),女性稱「阿恰」(姐姐);比自己年幼的男性稱「吾喀」(弟弟),女性稱「森額爾」(妹妹)。維吾爾人的名字一般由本名加父名組成,簡稱時可以省略父名。習慣上,有些男子多在本名後加「阿洪」,女子多在本名後加「汗」。
維吾爾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過去男女結婚多由父母包辦,現在多為自由戀愛。在生育方面,過去以多子女為榮,現已實行計劃生育。維吾爾人家中生了男孩特別高興,但對女孩也不歧視。小孩40天後在家中舉行起名儀式,第二天進行剃頭和洗禮。男孩滿7歲時要行割禮(割去陰莖前的包皮),這被視為家中一大喜事,張羅得十分熱鬧,親朋好友都前來慶賀。過去維吾爾族中離婚比較隨便,現在有很大轉變。
維吾爾人的婚配過程,一般要經過說媒、訂婚、結婚等程序。結婚一般選在天高氣爽、牛羊肥壯、瓜果豐盛的秋季,通常男女雙方都要大宴賓客,席間有歌舞、音樂、祝酒歌等。婚禮分兩天舉行。第一天在女家,盛裝的新娘坐在室內,新郎由伴郎和一夥男青年簇擁,打著手鼓,吹著嗩吶,呼喊著戲語,載歌載舞,前來新娘家舉行娶親儀式。儀私由阿訇主持,念經畢,將兩塊干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到了傍晚,新郎及同伴們動身返回,新娘依依不捨地告別父母,由女性平輩親友陪伴來到婆家。第二天,在男家舉行「揭蓋頭」儀式,男女雙方客人集中一起,大家一起作「都瓦」(祈禱),由男方一位客人出其不意地將新娘的「蓋頭」揭去,然後親友們便高歌漫舞以表祝賀。
維吾爾族實行土葬、快葬,一般晨亡午葬,晚亡次日晨葬,停屍不超過一天。喪葬儀式按伊斯蘭教規進行。入殮前,請阿訇為死者凈身,然後纏以白布,將屍體移入「吉那孜」(抬屍木架),由親友抬到清真寺舉行殯禮,旋即抬往墳地,葬入墓穴,地面用土堆成魚脊形墳堆。
民族文化
維吾爾族有著古老而燦爛的民族文化。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 《突厥語大詞典》、長詩《福樂智慧》、膾炙入口的「阿凡提的故事」,以及舞蹈、建築、醫學等,都以獨特的民族風格聞名遐邇。
維吾爾民族樂器有「都塔爾」、「彈撥爾」、「熱瓦甫」和手鼓等數十種。舞蹈以熱情奔放、輕巧優美、旋轉多變著稱。傳統的文體活動主要有「麥西萊甫」、「刁羊」、「達瓦孜」及「打朵朵」、「頓巴采」、「摔跤」、「滑冰」等。「麥西萊甫」是維吾爾人民最喜愛的一種群眾性的民間娛樂性歌舞,以麥蓋提縣一帶的「刀郎麥西萊甫」最負盛名,它融舞、樂、歌三藝為一體。「刁羊」是傳統體育活動,多在節日或喜慶時舉行,有分隊和不分隊兩種形式。刁羊比賽時,由主持人拿出一隻去掉頭和內臟的山羊,由參加刁羊的人飛馬爭奪,以奪得羊並送達指定地點者為勝。「達瓦孜」即高空走繩,近似雜技表演。
維吾爾族的節日主要有「肉孜節」、「古爾邦節」及「聖紀節」、「都瓦節」、「諾若孜節」等。肉孜節,也叫開齋節。成年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封齋一個月,時間為伊斯蘭教歷9月1日至10月1日。在此期間,人們只能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後進食,白天禁止吃喝。封齋期滿之日,即10月1日為開齋節。這一天,穆斯林們都要沐浴更衣,身著節日盛裝,聚集到清真寺做禮拜,然後開始熱鬧的節日活動。古爾邦節,也叫宰牲節,在肉孜節後70天(即12月10日)舉行。節日期間,有經濟能力的都要宰羊或宰牛、宰駝,大家互相拜年,載歌載舞,熱鬧非凡,這是維吾爾族最為盛大的節日。
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在喀什主要聚居在帕米爾高原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其餘分布在莎車、澤普、葉城等地。
「塔吉克」為民族自稱,意為「王冠」。其族源可追溯到古代在帕米爾高原東部操東伊朗語的諸民族。他們和以後陸續從帕米爾西部東遷到塔什庫爾干一帶的塔吉克人構成現在的塔吉克族。塔吉克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東部語支。許多塔吉克人兼通維吾爾語和柯爾克孜語,普遍使用維吾爾文。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清真寺很少,教徒不封齋,不朝覲。服飾方面,男裝多為青、白、藍色,男子常在襯衣外面穿無領對襟的黑色長「袷袢」,腰間多系長而寬的花布腰帶,腰的右側掛一小刀,寒冷時外加光面羊皮大襖和皮褲。成年男子一般戴黑絨面、羔皮里的圓形高統帽,上綉花紋和花邊。
婦女崇尚鮮艷的色彩,常穿紅色帶花連衣裙,喜戴圓頂綉花棉帽,帽後綴有一塊後簾,外出時帽子上披方形大頭巾。盛裝時帽沿上加綴一排小銀鏈,戴耳環,頸繞數道串珠項鏈,胸前佩戴紅色圓珠及圓形銀飾。男女都穿長筒氈襪或毛線襪,外套紅色長筒尖頭野羊皮製的軟底皮靴。
塔吉克牧民以奶類、肉類、麵食為主,農民以麵食為主,吃蔬菜較少。飯食主要有抓飯、清湯羊肉、奶子面、奶米飯、油饢等。喜食酥油、酸奶子、奶疙瘩、奶皮子等乳製品,愛飲奶茶。
塔吉克人的房屋,一般為土木結構的正方形平頂房屋,牆壁用石塊、草扦和泥土砌成,厚而結實。房門向東。房頂正中開一天窗,用以通風透光。房屋一般不分間,室內四周築有土炕,炕上鋪毛毯或羊皮以供坐卧。
塔吉克人民十分注重禮節。凡來的客人不論過去相識與否,都熱情歡迎,並拿出家中最好的飲食招待。平時熟人相遇都要互致問候,即使遇到不相識的人也要問候。男子相見,一般都親切握手,親密者互吻對方手背,最親密者互相擁抱。女子相見,長者吻幼者之眼並撫摸頭頂,幼者吻長者手背。平輩互吻面頰,親密者則吻嘴唇。男女相見,長者吻幼者的手心,青年男女相見多行握手禮,有親戚關系的則多由女方吻男方面頰。如集體相遇,將雙手拇指並在一起道一聲「更艾力麥古卓」(支持幫助之意),男子行禮時右手撫胸躬身,女子行禮時雙手捫胸躬身。
塔吉克族禁食豬、狗、驢、馬、騾、熊、狼、狐、兔等肉和未經宰殺而死亡的動物,也不吃魚。忌把剩茶、剩飯倒在地上。最忌用腳踢羊、用腳踏食鹽和其他食物。禁忌騎馬穿過羊群,或接近羊群、羊圈。忌交談時脫帽。每星期三和星期四,忌出售牲畜、償還債務。塔吉克族特別譴責那些不尊敬長者、不扶持幼小以及不忠誠的人。
塔吉克族實行大家庭制,祖輩在世,子孫很少分家,一般三四代同堂。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基本上實行本民族內通婚。親戚之間締結姻緣的較多,堂親、表親聯姻較為普遍。過去盛行早婚,婚姻帶有買賣性,現已大大改變。離婚極少。在塔吉克人家裡,嬰兒出世是件大喜事。凡生男孩,父親要鳴槍三響或大喊三聲,若生女孩,則在孩子頭下放一把掃帚。塔吉克兒童滿周歲時要行「剪發禮」,男孩長到七歲舉行「割禮」。
塔吉克人的婚禮隆重而有趣。婚期多選在高原風和日麗、水草豐美的夏季。婚禮由迎親、進門、慶新房、揭蓋頭等幾個儀式組成。還要舉行賽馬、刁羊、歌舞等盛大娛樂活動。
塔吉克人實行土葬。人死在外,不論遠近,都要運回家鄉安葬。人死後首先請人「凈體」,請宗教人士誦經、祈禱,然後白布裹屍,並將死者的衣服蓋在屍體上,全家圍在一起哭泣、守靈。殯葬時,親友和全村的人都要前來弔唁。屍體用木匣送往墓地埋葬。葬後3、7、40天和周年,要舉行哀悼儀式。
塔吉克族有著獨特而生動的民間故事、傳說、諺語等口頭文學。在古老的民間傳說中,鷹是英雄的形象,牧民最愛吹的是用鷹翅骨製作的短笛即「鷹笛」,最喜愛的舞蹈動作是模擬雄鷹迴旋、飛翔的動作。文娛活動活潑而熱烈,除賽馬、刁羊外,喜愛跳「大圈舞」。即大家圍成一個圓圈,誰都可以上場大顯身手,一般用手鼓和鷹笛伴奏,時而插入口哨、擊掌和歡呼聲。
塔吉克族的傳統節日,除古爾邦節、肉孜節外,還有「乞脫乞迪爾愛脫節」(相當於春節)、「巴羅堤節」、「台合木茲瓦司脫節」(播種節」)和「茲完爾節」(引水節)等。
莎車喀爾蘇塔克拉瑪干沙漠旅遊風景區
「不到新疆,不知祖國之遼闊,不到莎車喀爾蘇旅遊區,不知西部之壯美」 國家A級景區,新疆莎車喀爾蘇塔克拉瑪干旅遊風景區位於莎車縣東部28公里處,歸喀爾蘇鄉所轄,東接塔克拉瑪干沙漠,與葉城縣、麥蓋提縣交界,南與葉城縣的江格勒斯鄉相鄰,西與依蓋爾其鎮交界,北與巴格阿瓦提鄉接壤,東西長67公里,南北寬40公里,總面積508.3公里。
該景區是大自然幾千年的產物,是一望無際的大沙漠。沙漠風景奇特,無邊的沙漠成波浪型無限延伸,沙丘像梯形的山地一樣,十分美麗壯觀,非常適宜騎上駱駝進入沙漠腹地探珍旅遊,特別是日出日落的朝霞、夕陽之景更美,此景不同大海日出,但勝似大海,是浩瀚的沙海之日出;此景不同高山落日,但勝似高山,是起伏流動的沙山之落日,十分吸引人。如果盡興來到炙熱的大漠深處,無意中可以欣賞到由光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樓」,這時如把身子埋在沙子里還可以做「沙療」,能醫治皮膚病、風濕性關節炎、白殿風、頸椎病等。
新疆莎車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祈富台
國家A級景區,自治區級保護文物,當地人稱巴依都瓦衣,位於阿熱勒鄉巴依都瓦村,距縣城中心4公里,公元前65年為西漢莎車王萬年所建,高12丈(合40米),佔地24畝,上有亭台、牌樓。清乾隆年間重修一次,牌坊上書「共尊漢室,同拒匈奴」。相傳西漢衛候馮奉世在平定莎車王及匈奴童僕都尉勾結發動的叛亂之後,與龜茲、溫宿、姑墨、於闐、皮山諸國踐盟於此地,故又稱踐盟台。當時莎車王老死無後,上書漢宣帝,要求派解憂公主的兒子萬年到莎車來做王,徵得漢宣帝的同意後萬年到了莎車做王,因思念父母和希望葉爾羌汗國人民能夠富裕,所以在巴依都瓦村修建了此祈富台,祈禱葉爾羌汗人民富裕、家人平安。
新疆莎車亞克艾日克鄉哈爾加什炮台旅遊景區
國家A級景區,位於縣城西南35公里處。該炮台於清光緒三年(1877)清軍為追擊阿古柏侵略者而修建的,是清兵大戰阿古柏的歷史見證,也是古驛站的瞭望塔,現今遺址保存完好。
亞克艾日克闊如勒(烽火台)位於亞克艾日克鄉闊如勒村35公里處的山頂上,離敲提也炮台(山頂)24.5公里的地方有一座高七米,寬五米的土塊修建的碉堡。據當地人流傳,這個碉堡在這個地方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碉堡坐落在亞克艾日克鄉東部(內有50間房子,後已損壞)從遠處看非常醒目,給人一種神秘感,1945年以前一直有士兵看守,這是通往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通要道,古絲綢之路關口,山路也從這里開始通往縣城。
新疆莎車葉爾羌河喀群引水樞紐
國家A級景區,位於莎車縣喀群鄉距縣城50公里處。此引水樞紐上有「望江亭」,工程效益顯著,質量優良,規模宏大,雄偉壯觀,深得灌區人民贊譽和國內外專家好評,喀群引水樞紐長一公里多,樞紐的南北兩頭各豎一座又高又大的牌樓,北頭的牌樓寫著「北育綠洲」,南頭的牌樓寫著「南觸昆侖」。八個漢文大字,字跡遒勁。據當地人講,這字是清未一個綽號叫「龍王爺」的一位姓龍的小吏寫的,現經後人移至引水樞紐的牌樓上,字雖然不多,但是卻一語道盡了這條大河和這座水利樞紐的重要地位和磅礴的氣勢,素有「新疆的都江堰」之稱的喀群引水樞紐,將是旅遊愛好者觀光、遊玩、避暑的好去處,同時也將永遠造福於葉爾羌河兩岸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