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學對現代旅遊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⑴ 游記散文對旅遊文化的影響
要重新寫一個出來是個比較難的問題 相當於論文了 但這個文章里有很多點都可以用 稍微改一下就成了 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近二十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旅遊事業也呈現出強勁發展的勢頭,伴隨而來的是旅遊文化、包括旅遊文學創作的勃興。以游記散文為主體的旅遊文學,作為文學大系的一個分支,正在傳統的肥沃土壤上蓬勃生長,迎來一處繁花似錦的春天。
一
我國是一個旅遊文學傳統深厚的國家。早在公元五六世紀的南北朝時期,就產生了以大自然為描摹對象的山水詩文,標志著我國旅遊文學的破土出苗。從當時流傳下來的屈指可數的游記作品中,以謝靈運的《游名山志》最為著名,而謝靈運的山水詩更是當時文壇的奇葩。因此,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謝靈運被公認為是旅遊文學的鼻祖。與謝靈運同時代的著名文人鮑照、吳均、陶宏景、哪道元等也寫出了多篇記述山水的佳作,其中以哪道元的《水經注》較為著名,雖然這部作品是《水經》一書做注的古代地理科學著作,嚴格說來不能稱其為游記文學,但是由於它是以文學的語言、形象表現自然風貌的,因此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定位置,並對以後旅遊文學的產生起了催動、促進的作用。
唐代是中國文學鼎盛的時期之一,詩歌、散文創作空前繁榮,其中游記散文也在吸取前代經驗的基礎上,進入一個創新的時期,出現了元結、柳宗元這樣的文學巨擎,創作了《右溪記》、《鑽豐溺罩記》、刎、石潭記》等等多篇出色的游記珍品。他們揚棄了謝靈運
等單純勾勒山水景色的模式,開創了游記中以景帶情、托景抒情、情景交融,敢於表露作者思想、個性的創作方法,使自然景物同思想感情契合無間,其藝術手法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唐代在全盛的詩壇中,也涌現了一批倘祥山水、描摹自然、恣情風物的山水詩篇,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等,都創作了許多這樣的佳作,成為唐代旅遊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了宋代,寫作游記和以詩詞紀游之風趨盛,著名文學家中多有游記作品問世。由於受到宋代官宦文人崇尚理學思想的影響,不少游記作品出現了議論化的傾向,在寫景抒情中滲進作者對社會對人生的一番說理。游記樣式也有所創新,像日記體的游記就是由南宋愛國詩人陸游以其著名專著《入蜀記》首開先河的。這由故鄉山陰前往巴蜀赴任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想,以日記形式記錄下來,文中描繪山
水勝跡,記述民憾風俗;作考證,籽胸臆,評世事,內容豐富,筆法自如,是宋代游記文學的扛鼎之作。這部名著為後世的日記體游記、特別是對明代的《徐霞客游記》的寫作產生了深刻影響。
元代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由外國人寫作的記述中國的長篇游記,它就是馳名中外、流傳古今的《馬可波羅游記》。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奇書。它對我國旅遊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
由唐宋發展起來的旅遊文學,到了明清更臻成熟,藝術成就也更加突出。明末興起的山水小品別具一格,成為游記文學的新品種,在當時文壇中獨領風騷。它既繼承唐宋游記的風骨,又承襲漢魏小品文的傳統。寫景抒情不刻意雕琢,借題發揮不故作張揚,行筆洗煉,言簡意賅。這種創作手法和風格對後來的清代山水小品也有很大影響。明代還產生了我國第一部以地理考察為內容的長篇游記——《徐霞客游記》。作者徐宏祖以一個地理學家的身份,隻身跋涉、游歷近半個中國,歷時三十多年,沿途考察情況都在日記中精詳記載,內容豐富,文筆生動,極富藝術感染力,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和科學價值,被後人譽為「古今紀游第一」的大書。
明末清初,一些散文作家多因迴避政治,而寄情於山水之間,其游記之作多傾注於自然美景的描繪,有洗塵脫俗、清新流利的特色,其中以錢謙益的游記較為突出。乾隆、嘉慶以後,清王朝己趨鞏固,思想統治加強,文學領域中與之相適應的重義理、考據的「桐城派」散文風格,在游記作品中也有所反映,出現了不少滲入地理、古跡考證和儒家正統思想議論的作品,如方苞、姚誦的一些游記可為代表。整個看來,清代朝野顯貴、士大夫階層大多崇尚出行游樂(連皇帝都喜歡駕游江南、北國),紀游文章之多更勝於前代,且不乏像錢謙益《游黃山記》、朱彝尊《游晉飼記》、袁枚《游黃龍山記》、渾敬《游廬山記》、龔自珍《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那樣的雋逸清新之佳作。此外,在清代,因朝廷重視邊疆問題與邊情的需要,不少受派或被遣戍到西北、西南邊疆省區的博才之上,在探究邊疆史地中,也寫出不少文學色彩濃郁的長篇紀游作品。其中如祁韻士的《萬里行程記》、朱占科的《滇游記程》、陳鼎的《滇黔紀游》、洪亮吉的譴使伊犁日記痔,都很有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
20世紀初葉的五四運動,點燃了我國新文學運動的烈火,以白話文為主體的各種文學創作呈現勃勃生機,旅遊文學同樣在革新求進。一大批代表著新時代新思潮的文學大師、青年作家,都曾結合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游蹤履跡,創作了散文體、日記體的游記,並取得了
突出的成就。其中的著名作品,至今仍然受到文學界的推崇。例如朱自清的《歐游雜記》、徐志摩的《巴黎的鱗爪》、冰心的《寄小讀者》和蕭乾的《人生采訪》等游記專著,都是記述祖國山水景物、風土人情和介紹域外風物的上乘之作。
新中國成立後,神州大地舊貌換新顏,許許多多的名山大川、古跡名勝,作為國家保護的旅遊資源,逐步對外開放,不斷吸引了國內夕嘴客。新中國的旅遊事業也由初創、開拓而趨於逐步發展,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到破壞以致蕭條停滯,直至改革開放才得以恢復,隨後便出現了迅猛發展的勢頭,與旅遊事業有著不解之緣的旅遊文學也呈現了欣欣向榮的嶄新面貌。游記、山水小品、紀游詩等作品如雨後春筍,出現在全國各種媒體中。中央、地方辦的旅遊文學刊物,全國每年出版的旅遊文學書籍更是不勝枚舉。幾乎所有的知名作家以及許多來自海外的各國學者、作家、翻譯家和新聞工作者,都發表過旅遊散記或旅遊觀感文章。過去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神奇俊美的天然景物,包括域外山水、異國風情,都歷歷展現在讀者面前。尤其是近些年,電視散文、電視藝術專題片等旅遊文學的姻親形式大為興盛,與旅遊文學互為映照,互為促進。
我們完全可以期望,21世紀將是我國旅遊事業大發展的世紀,也將是我國旅遊文學更加繁榮的世紀。
二
我國旅遊文學經歷了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它的社會作用和藝術特色己受到人們的普遍注意。
首先,旅遊文學能直接地、形象地給予億萬人民以熱愛祖國的教育。祖國,這個無比崇高的詞語,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而最基本的莫過於她的神聖領土、美好河山,她的風景名勝:一山一水都與祖國血脈相連。因此,我們的文學、美學對祖國大自然的描繪、贊頌,都是對人民進行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的教育。旅遊文學描寫的主要的對象就是大自然,是萬里江山、風景名勝,特別是游記,最便於充分運用文學的語言、形象,栩栩如生、渾灑自如地去描繪大自然,描繪祖國錦綉河山的美和生命。只要我們對琳琅滿目的我國歷代游記文學的珍品作一個簡略的回顧,眼前就會展現一座千姿百態、色彩繽紛的畫廊,那奇峰出峋的黃山,碧波做湘的西湖,績麗靈秀的桂林,雄偉壯麗的長城,無一不被細膩盡情地描繪,令我們目迷神馳,為之心醉。我們從這許許多多的游記名作中既暢覽祖國山河,又從中增加了對各地歷史掌故、風土人情、博物特產等等的了解,由此而聯想在歷史長河中多少炎黃兒女為愛護、建設、繁榮祖國河山而做出的貢獻!這正如毛澤東所說的:「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廣由此可見,旅遊文學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
其次,旅遊文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反映時代歷史真實面貌的作用。我們從很多古代旅遊文學作品中看到,作者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時間描畫山水景物,記述旅途見聞中,往往會反映出當時當地的社會現實;不少作者借景抒情,寓物言志,常常會觸及其所處時代的歷史背景,流露出作者對當日柑會問題的思考和品評;還有不少作者藉助游記講義理、發議論,闡述他們的政治立場和人生觀。所有這些,都為後人認識和研究古代不同時期的社會歷史提供了借鑒。
再次,旅遊文學中有相當數量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對人類探索自然,研究科學起著傳導的作用。因為這一類作品大都是自然科學工作者、人文科學工作者,特別是那些必須深入山林湖海進行野外考察的地理學家、考古學家、生物學家、探險家以及求法高僧們的傑作。他們負疫遠行,攀山越嶺,涉水穿林,並不是單純為了遊山玩水,恣情名勝,而是借旅行觀察,去探究自然之奧秘,實現自身科學研究的計劃、目標。他們以科學家的繽密、執著,深入常人所不去的野地,精詳記錄其行蹤履跡、所見所聞,以及沿途考察實況和科學發現。由於這些特殊的旅遊者擁有高學識、高素質及其專業知識的優勢,他們寫出的游記就更加思想深逢、內容豐富、翔實生動,既是引人入勝的旅遊文學大作,又是很有學術價值的科學專著。晉法顯的《佛國記)、唐玄類的《大唐西域記》、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記》就是這一類古代旅遊文學的伎伎者。近代以來,由於科學發達,多學科多門類的科學考察活動日趨普遍,由科學家、考古家、探險家、作家、記者撰著的游記一類的著作就更多了,我們從中也更加認識到旅遊文學在促進科學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貢獻。
旅遊文學同所有文學品種一樣,都是語言文學藝術,都需要有思想性、藝術性。回顧我國歷代旅遊文學的卓越成就,探索它們的藝術特色,我認為有兩點值得我們研究。
首先,任何旅遊文學作品都應該真實反映作者的旅遊生活,敘述、描繪作者在遊程中見聞、接觸的自然現象與社會現實,不容虛構,無需矯飾。不到黃山,就寫不出黃山游記;雖然你可以根據參考林料為黃山寫知識性、注釋性的文章,但不能看做游記。從這個意義來講,旅遊文學的真實性也是它的藝術性,是它的藝術生命。
其次,旅遊文學作品不同於單純為旅遊業服務的導游材料和旅遊手冊(當然有些旅遊手冊也有一定的文學色彩)。它從屬於文學,遵循文學的創作規律,體現它自身的藝術特色。它的藝術特色鮮明地表現在:一是高度注意語言藝術。凡是胎炙人口的歷代謝己、旅遊小品,文字大多不長,但語言洗煉流暢、生動活潑、富有文采,寫得栩栩傳神,真切感人;而一些平庸之作,往往是語言枯澀呆滯,令人讀之味同嚼蠟,再一個是注意突出藝術形象。作者首先要對所見所遇的景象事物做一番「消化」「辨析」「篩選」的功夫,剪去雜枝,剔除瑣碎,突出表現飽滿而富有情趣的形象。還有一個是作品應具有個性。作者在敘事寫景中要敢於袒露思想,抒發真情。任何作者對所見所遇之景物人事,都不可能沒有思想情感的反應,高明的作者還會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正如《文心雕龍》所言:「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情滿於海。」歷代出色的紀游作品,大多是托景抒情,寓情於景或借景談理,寓理於景,做到情景契合或達到景、情、理水乳交融的。
三
在追溯我國旅遊文學發展史時,新疆的讀者也許會留意到在法顯《佛國記》、玄類《大唐西域記》、耶律楚材《西遊錄》、李志常《長春真人西遊記》等古代游記巨孽中,有不少內容是描述新疆景況的。確切他說,在張騖出使西域以及古代絲綢之路開通之後,新疆就不斷出現了大量記載當地歷史地理、社會生活的著作,這些著作己成為今天人們研究新疆史地、絲路文化、中外交通以及宗教等方面的文獻資料。其中有不少還是游記作品,可以歸入我國古代旅遊文學的范疇,它們的作者多是新疆歷史上的知名人物,包括出使西域的使臣、將官,遣戍邊塞的滴吏,隨軍而來的幕僚,求經西行的高僧,開發邊疆的博學有識之士以及騷人遷客,他們多屬學識廣博、筆墨雋永的文臣武將,時代精英。在往來絲路、跋涉征途中,他們對新疆迷人的山川景色,奇特的歷史風貌,絢麗多姿的民族風情流連贊嘆,並勤加采錄,賦予文學之筆諭燃燒游皂作:這類著述除了上列作品之外,還有唐杜環的《經行記》,宋高居海的《使於閻記》、王延德的《猴高昌記》,元劉郁的《西使記》,明陳誠的〈灑域行程記》,清洪亮吉的〈譴使伊犁日記》、祁韻士的《萬里行程記》、方上塗的《東歸日記》、景廉的《冰嶺紀程》、林則徐的《荷戈紀程》和陶保廉的《辛卯侍行記》等等,都是古代新疆出色的紀游作品,此外,唐代詩人岑參、高適的邊塞詩中的寫景抒情詩篇以及清代紀曉嵐的《游覽〉等詩,則是新疆紀游詩的珍品。這些絲路文化的珍貴遺產,我們應予以繼承、研究和保護。
始發自19世紀末、迄今己一百多年的「絲綢之路熱」與「西域探險考察熱」,一直是國際學界的關注熱點。19世紀20世紀交替的一段時間,先後有一批批外國探險家,在新疆土地上頻繁交替地進行考察旅行,其中不乏才學淵博的學者,但也有一些借考古之名掠奪我
國文物的文化盜賊。外國探險家的足跡遍及天山南北的荒漠、綠洲,甚至深入到『冗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腹地。他們運走了我國甘肅、新疆等地的大量珍貴文物,也帶走了大量的考察記錄,隨後陸續寫出了一部部考察報告和探險游記,其中一些己在我國先後翻譯成中文出版。例如瑞典學者斯文·赫定的《亞洲腹地旅行記》、英國學者斯但因的《西域考古記》,皆洋洋灑灑,幾十萬言,以「中亞二記」著稱於世,數十年前我國就有中文版印行。雖然它們是外國學者所著,但對我國考古學術研究仍有重要參考價值,其科學性、文學性對我國學者撰寫絲路探游一類的著作,也有一定影響和借鑒作用。20世紀初葉至硼年代,我國先後也有謝彬的《新疆游記》、吳藹寢的《新疆紀游》及沈雁冰(茅盾)的《新疆風土雜憶》痔著作間世,成為新疆現代游記文學中具有代表性的力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五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新疆同全國一樣,作為經濟建設新項目的旅遊事業很快發展,加之文化藝術全面繁榮,這也為旅遊文學的興起提供了適宜氣候和豐沃土壤。在重振絲路雄風的號角聲中,我區的許多作家、記者、科學工作者結合
本身工作,紛紛踏上絲綢古道,闖盪天山南北,以極大的創作熱情撰寫並發表了大量的反映社會主義時代的游記散文、旅遊小品或游記專著。新疆許多出版社陸續出版了一些旅遊文學作品,新疆文學刊物《中國西部文學》(現改名為《西部》)、《綠洲》和1986創刊的《絲路游》雜志、2000年創刊的《探險》雜志都為紀游類文學作品提供了出版與發表的園地,促進了旅遊文學創作的繁榮。
外,本文前面提到的以絲路探險為主題的一批外國著作,近年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編入《西域探險考察大系》叢書(己出版十多本),此外還陸續出版了(探險與發現)叢書(己出版十本)、《亞洲探險之旅》叢書(已出版十本)等。這些圖書中都有一些可以列入旅遊文學范疇的作品。
如今,21世紀的帷幕已經拉開,在我們面前,祖國正輝映著燦爛朝霞,萬里江山更顯壯麗,名山勝水格外嬌艷,秘境奇跡不斷發現,文化景點遍地開花。緊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現代化交通工具的迅速應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一個遍及全國的大眾化的旅遊黃金時代已經到來。面對著新的社會發展景象和人民大眾對於新文化的迫切要求,旅遊文學也應該有更大的作為。就我們新疆而言,憑借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和我區的魁力,近幾年從沿海、從內地、從港澳台、從世界各地滾滾而來的旅遊熱、探險考察熱、文化交流熱、投資經商熱,給古絲路、新歐亞大陸及其沿線的城鎮、鄉村、草原、綠洲以至湮沒沙海的故城古驛帶來了蓬勃生機。成千上萬的「背包人」川流不息地在這里來去,其中就有許多博才飽學的作家、藝術家、記者、地理學家、歷史學家以及多門類的科學工作者,他們的行囊裝滿了世人大感興趣的旅行紀錄材料,他們是富有寫作潛力的人群,要鼓勵和充分發揮他們撰寫旅遊文學作品的積極性。我們的作家更要為旅遊文學的發展故出努力,首先從時代的要求出發,去除以往對旅遊文學在認識上的拘泥。過去有些同志把旅遊文學看成單純的玩娛之作而不屑了頃,有的同志一提到寫旅遊文學,就以為有涉「高級導游廣告」之嫌。類似的有礙旅遊文學發展的陳舊觀念,是不是應該改變一下呢!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社會在演變,文學的內容、形式以至於體裁等方面也會隨之相應地調整而不斷發展、前進。今天,我們對旅遊文學的歷史作些回顧,對其發展的現實意義作點探討,這對旅遊文學在新世紀的勃興將不無裨血。
⑵ 旅遊文學在旅遊發展當中的作用
文學作品在旅遊景區開發中起著很好的宣傳作用,許多景區正是依靠文學作品版而名揚四海,吸引權了各方遊客前來參觀。文學作品在旅遊景區規劃設計中也發揮著作用,重建古建時可以借鑒相關文學作品,模擬文學作品的景觀也成為旅遊開發的一大熱點。優秀的文學作品影響深遠,對旅遊產品有著很好的定位作用,有助於提高其文化內涵。如何有效地利用文學作品,是景區開發的一項重大任務。
⑶ 旅遊社在現代旅遊業發展中有什麼作用
人對生存環境的未知的探索及經濟發展拉動的需要推動著現代旅遊業的發展,旅遊社即旅行社是串起這條珍珠的紅線,缺一不可,有它的存在也搭建了物、利用物的人、欣賞物的人的有機溝通平台。
一、現代旅遊業發展需要有序的利用資源、可持續的開發旅遊資源,旅行社往往能夠構築不同空間和地點的各種旅遊元素與人之間的互動平台,能夠有效的幫助不同人群去做最符合自身的旅遊需求選擇,也能有效的幫助不同人群去定製個性化的旅遊產品;
二、旅行社能夠做好各種資源和人的有機搭配,能夠最便捷的統籌和調配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有效使用,從而更好的滿足了人類發展的需求導向。
⑷ 說一說,現代旅遊業對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
有以下幾點:(一)增加資金積累和外匯收入發展國內旅遊業,有助於拓寬貨幣回籠渠道,加快貨幣回龍速度,擴大貨幣回籠量,因此能夠加快資金周轉,增加資金積累和國民收入,為國際旅遊業發展創造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提供了難得的經營管理經驗。發展國際旅遊業能夠增加外匯收入,旅遊者必須要來旅遊產品生產地進行消費,節省了商品外貿過程中的運輸、倉儲、保險等費用,降低了換匯成本;旅遊出口不受客源國或地區貿易保護的限制,不受關稅影響;旅遊業創匯方便,無須產品包裝、儲運和其他繁雜的進出口手續。(二)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在我國,鞏固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發展第三產業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總體部署和思路。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具有十分突出的關聯帶動作用,發揮著帶動其他產業發展的核心作用,不僅直接給航空、交通、飯店、餐飲服務、商業網點、景區、經典等帶來了客源和市場,而且間接地帶動和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建設、加工製造、文化體育等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將增加旅遊業在第三產業中的比重,有利於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同時還增加了第三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產業之間結構的調整,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新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成功有賴於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三)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許多外國投資者都是通過旅遊來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投資環境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潛在的旅遊市場。旅遊的宣傳效應率為1比8,即一個旅遊者對當地的印象可影響8個人。旅遊業一般不受貿易壁壘干擾和出口配額的限制。因此,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大量的企業家、專家和學者通過旅遊帶來了最新的技術、信息和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有利於我們低成本地學習和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加快觀念更新,促進本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及與國際接軌。
⑸ 旅遊業在現代旅遊活動中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現代的抄旅遊業主要還是為了掙錢千方百計的想辦法招徠遊客服務不到位遊客不滿意的現象時有發生旅遊業在現代社會當中應該是加強管理用旅行社為旅遊者服好務他們將來旅遊業的發展應該是很該很有前途的現在人們生活都提高了有了了剩餘的錢都想出去玩兒玩兒那麼就一定要做好旅遊者的工作讓他們高高興興的把錢拿出來
⑹ 如何發揮旅遊對文化消費的促進作用
擴大文化消費,應當將文化旅遊作為重要的增長點,積極推動文化與旅.116 .游的融合,發展文化旅遊事業,實現文化消費的倍增。旅遊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文化活動,是一種文化消費。對一個地域來說, 遊客帶來了增量消費,遊客的消費又對本地居民消費產生示範,催發帶動了 本地居民的文化消費。將文化融人旅遊,推動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既拉 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也為旅遊注入了原動力。目前,文化和旅遊相結合而大 發展也正面臨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國務院先後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和《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 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把分屬不同領域的產業聯繫到 了一起。文化部和國家旅遊局對文化與旅遊結合發展也都高度重視,文化部 去年出台了《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將文化旅遊業列人文化產 業的十大發展重點,還聯合國家旅遊局發布了《關於促進文化與旅遊結合發 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推進文化與旅遊結合發展的一系列舉措。發展文化旅遊,就是要將文化看作旅遊發展中的關鍵要素、旅遊活動的 主要內容。只有將文化介入到旅遊之中,才能擺脫單純的旅行活動而成為真 正意義上的旅遊。當地居民對文化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到旅遊地的可持續發展, 他們以合作的態度參與文化旅遊發展能夠有效地保護當地特色文化,促進當 地旅遊經濟的發展。文物是一個時代文化特徵的典型代表,是文化旅遊的核 心之一。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等主要機構必須積極融入文化旅遊開 發之中,與國內外的旅遊部門聯合,利用文物資源開發促進旅遊發展,通過 發展旅遊促進文物保護,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旅遊的文化內涵,獲取廣泛的社 會效益和良好的經濟效益。要從旅遊的市場需求出發,開發出真正具有區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 要與現代新興旅遊市場結合,深化和拓展旅遊,通過發展會議、商務會展、 自駕車、企業團隊文化建設等旅遊項目,推動旅遊發展,使教育與休閑有機 地結合起來。發展旅遊消費,不能單純依靠門票收人,更主要的是要開發其 他相關消費。市場創新與開發,要重點處理好「旅遊市場」與「公益教育」 之間的關系。既要控制門票價格,保證公益性質,又要留有餘地和空間。除 此之外,更要注重從文化聯系的角度詮釋文物資源與文化旅遊線路中其他文 化資源的關系,提升旅遊線路的文化內涵,提高文化旅遊中文化的連貫性,滿足旅遊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⑺ 文化對旅遊發展的積極意義
文化旅來游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遊源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撬動地方經濟騰飛的重要發展方向。
相關介紹:
文化旅遊產業是一個跨行業的朝陽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對經濟結構調整、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7)旅遊文學對現代旅遊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擴展閱讀
文化旅遊的過程就是旅遊者對旅遊資源文化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這也是文化旅遊產業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給人一種超然的文化感受,這種文化感受以飽含文化內涵的旅遊景點為載體,體現了審美情趣激發功能、教育啟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託功能。
旅遊文學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歷數千年發展,成就斐然。古代旅遊文學深受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產生了一些相對穩定並不斷延續的特徵,我們稱之為古代旅遊文學創作的重要傳統。
⑻ 請闡述旅遊交通如何促進現代旅遊業的發展
如果一片美麗的景區被開發出來了,大家都想去這里,但是沒有可以去的公交,或者說是旅遊大巴的話,我覺得應該也沒有人去。
⑼ 旅遊動機對發展旅遊業的意義
可迎合現代旅遊發展的潮流,促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從國內外旅遊需求的發展趨勢和前景來看,隨著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閑暇時間的增多、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文化品位的提升,旅遊者外出的旅遊動機將逐步從純自然的觀光旅遊向更富有知識性、文化性和娛樂性的文化旅遊轉變,將對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旅遊活動抱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旅遊的開發,將迎合這一潮流和趨勢,成為受歡迎的一種高層次的旅遊活動。
———可豐富旅遊產品的內涵、結構與類型。每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與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其文化都是有特色的文化。出自歷史文化名城的各種旅遊產品,或多或少都帶有某一特定城市的文化氣息,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旅遊賣點。因此,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可鑄造旅遊產品特色,擴大旅遊產品文化內涵,同時可完善旅遊產品的結構、增添旅遊產品的類型。
———可樹立城市旅遊形象,提升旅遊業的地位。歷史文化名城是城市的一道光環,與其歷史文化相結合,城市的旅遊形象會更加高大與輝煌;與此同時,歷史文化名城文化積淀豐厚,文化程度高。文明城市意味著經濟繁榮、社會安定、民風淳樸,無論投資、旅遊、文化交流,人們都樂意前來,具有巨大的客源市場。而現代旅遊又是以城市為中心向四周擴展,眾多歷史文化名城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成為本地區或全國的旅遊目的地和集散地,成為旅遊業發展的增長極,並給所在區域帶來一定的向心作用和擴散作用。可見隨著旅遊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必定能夠帶動城市旅遊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從而提升旅遊業在當地地區的地位並完全能夠成為本區域的核心和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