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化旅遊區
A. 對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生態文化旅遊協同發展有何具體思路和建議
你好,
對環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生態文化旅遊協同發展有何具體思路和建議如下:
1、《規劃》是指導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和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規劃期為2014-2020年。
2、《規劃》涉及水利工程、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城鄉統籌、基礎支撐和民生改善等各類綜合和單體項目超過600個。
3、
《規劃》提出了5大戰略定位:
建設全國大湖流域生態文明建設試驗區,突出長江流域和湖泊生態特色,加快構建綠色生態產業與和諧人水新關系,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為全國大湖地區綜合保護、治理和開發探索道路;
保障糧食安全的現代農業基地,率先建成中部地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
「兩型」引領的「四化」同步發展示範區,為全國「兩型」建設和大湖地區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同步發展探索新路徑、積累新經驗;
水陸聯運的現代物流集散區,簡稱覆蓋全區域、聯接中西部、對接長三角、面向海內外的現代物流集散區;
全國血吸蟲病綜合防治區,打造血吸蟲病感染零風險區。
B.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規劃思路
根據湖北省政府下發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一是在後現代理論指導下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跨越式發展的整體戰略。強化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保證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既展示出後現代的核心理念,又藉助於後現代視野來揚棄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傳統現代化的局限,借鑒並超越世界上先發國家的歷史經驗,避免現代化進程對資源環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壞性影響,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是創新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投融資體制和利益機制。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欠發達而生態文化資源賦存的初始條件,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產力形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完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經濟空間布局,打造「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產品集成—產業集聚—綜合效益」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形成支撐內生增長方式的原動力。在實施步驟上突出「交通先行」戰略和「一江兩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重點,整合提升利用資源,形成新的發展機遇,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呼應互動的「兩圈一帶」區域發展新格局。 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基本原則為:
1、統籌規劃,有序發展;
2、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3、改革體制,創新機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資源共享,開放合作;
6、保護優先,和諧發展。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來召開了多次高規格現場會和工作會,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做了重要講話,主要精神如下: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在宜昌召開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羅清泉指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要培育品牌、發展主體、強化基礎、創新機制。他強調,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定要加強領導。各市州(林區)及省直相關部門的領導要拿在手上,親自動手,下重手抓。要有專門的班子抓,要加強工作協調和聯動。
常務副省長、省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憲生大會發言,要求正確處理好5個方面的關系,即規劃與落實的關系、省與市州(林區)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突出旅遊特色與促進全面發展的關系。他部署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頒布「一總三專」規劃,全面推進規劃實施;強化目標責任,著力推進12大工程建設;盡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優化圈域發展環境;擴大改革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融資平台,完善投融資運營體系;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農架林區、十堰市沿線,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現場會」。會上,羅清泉說,一年多時間以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各項工作開展井然有序,各項建設和發展取得突出成績,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2009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實現生產總值4980億元,同比增長14.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2010年前5個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工業增長31.2%,城鎮以上的投資增長41.5%,高於全省5-6個百分點。
省長李鴻忠因為防汛工作,在現場會上做了書面發言,他說,當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建設和發展面臨一系列重要戰略機遇。全省要更新發展理念,從省級層面規劃統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交通、生態環保、文化旅遊,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由單純的旅遊圈建設成經濟、社會、生態全面發展的示範區。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旅遊市場主體現場會」,常務副省長李憲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市場主體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進一步推進規劃實施引導市場主體有序參與,創造拓展市場主體發展的招商引資平台和融資渠道;策劃打造十大核心景區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建立完善項目庫並推進項目與市場主體對接。同時,要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的關系,鄂西生態文化旅遊業的發展與當地群眾切身利益的關系,總體規劃與具體實施的關系,解放思想與統一思想的關系;做強做大旅遊龍頭企業與培育中小企業的關系。對於中小企業,他要求體現「專、精、特、新」這四個字。 概括起來說,規劃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進措施穩步實施,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市場主體培育發展迅速。
關於規劃,在宏觀層面,形成了省「一總三專」 + 市州林區「一總三案」規劃體系。
在中觀層面,編制了《湖北省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總體規劃》,該規劃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開的專題會議審定並下發實施。對武漢-武當山-神農架-宜昌-武漢沿線1139公里打造景觀廊道,讓遊客實現邊旅邊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態景觀工程」核心內容是「兩段兩區十村落」:
「兩段」:武神生態公路(G209)房縣城關至房縣銀坪鄉龍洞溝,路段全長64.3公里;宜神生態公路(S312)夷陵區姜家灣(K11)至霧渡河集鎮橋頭(K58),路段全長47公里。
「兩區」:改造漢十公路孝感服務區、武當山服務區。
「十村落」:打造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10個景觀段各1個特色村落,分別為丘陵田園風格的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辦車站村,重丘山林風光的隨州市隨縣均川鎮松樹埡村,崗地田園風光的襄陽市襄城區張灣鎮張家灣村,山林水庫風光的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元和觀村,低山林地風光的房縣土城鎮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風光的神農架林區木魚鎮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風光的興山縣水月寺鎮杉樹坪,重丘風光的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趙家灣村,水鄉田園風光的荊州市沙市區觀音檔鎮丫角村,平原田園風光的仙桃市沙嘴街辦葉家河村。
已實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萬余畝,改造特色民居4411戶,豎立旅遊交通標牌227塊,還有山體水體和村莊環境整治及相應的環保工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建設項目,這是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決策的具體措施。2008年首戰全長225.1公里武神生態公路改造,經過兩年多的奮斗,從武當山到神農架由原來的6小時車程縮短到4小時,又將沿途打造為植樹造景生機盎然,旅遊標識標牌清晰明麗,特色民居改造鱗次櫛比古色古香。全長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開工,將一線穿珠串起三峽畫廊,昭君故里和神農雄峰,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隨岳、十房、武荊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區道路、三峽翻壩公路、宜昌—十堰等鐵路工程、神農架機場、王昭君碼頭等「鐵水公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建設,如火如荼,有的已經建成投運。據統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公路總里程已達123685公里,佔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達1662公里,佔全省的50.6%。根據審議通過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規劃》,交通規劃布局為六大綜合運輸通道、八大綜合交通樞紐和一大綜合交通信息系統。到2020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綜合交通將形成「一線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適」的特色旅遊交通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交通圈;「內暢外聯、輻射全國、換乘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集約高效、安全優質、文明規范」的現代交通服務網路,交通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據統計,圈域2009年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幅高於全省0.9個百分點,佔全省的比重達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旅遊產業高位增長。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5841萬人(次),同比增長20.5%;實現旅遊總收入338.7億元,同比增長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間,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主要景區景點接待旅遊人數成爆發式增長。武當山、神農架、宜昌三峽人家及白果樹瀑布、恩施騰龍洞等景點景區接待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長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先期啟動的12大重點工程,總投資達1222億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專項投資3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8.5億元,撬動倍數達6倍多。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武神生態公路等「鐵公機」交通項目、十堰武當山太極湖景區項目、隨州炎帝神農故里景區項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區及清江北緯30度島之世外桃源項目、神農架整合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一體化運作的神旅集團公司重大項目、襄陽古隆中景區、習家池漢代私家園林等項目、恩施大峽谷等項目,洪湖岸邊是家鄉、烏林高端溫泉等項目、荊門長壽之鄉旅居項目、圈域7個旅遊名鎮、62個旅遊名村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打造了《荊州風》、《三峽風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藝作品,成功舉辦了兩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十堰國際武當武術節、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文化論壇、襄陽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會活動,尤其是由湖北省牽頭申報的「中國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已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靚麗的文化名片。(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戰略組織機構保障和政策措施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辦公室,鄂西圈辦機構編制和人員已於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
湖北省鄂西圈建設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決定>的責任分工方案》。湖北省政府已經頒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政府投資項目實施辦法》。《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產業優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後續政策已經起草完成,正在廣泛徵求意見,擬經過省政府常務會議陸續審定出台。
C.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建設情況
(2011年8月8日)
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兩圈一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兩年多來,通過啟動實施以交通圈、生態圈、文化旅遊圈為主體的十二大工程,通過十大旅遊區的策劃規劃,通過政策扶持、示範引導加強市場主體培育等,鄂西圈建設在實現湖北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作用更加明顯。
1、圈域經濟發展速度加快,經濟總量加快擴大。自實施鄂西圈戰略,「十一五」後兩年,圈域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5.08%,高於前三年平均增速2.8個百分點,與全省平均發展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2009年圈域生產總值4980.44億元,同比增長14.4%;2010年,圈域生產總值6154.63億元,同比增長15.7%,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8.9%,比2008年高出1.1個百分點;2011年上半年,圈域生產總值3453.06億元,同比增長14.8%。
2、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後勁足,優化升級快。2010年旅遊人數達到8108.7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82.22億元,分別增長38.82%和42.34%。2011年上半年鄂西圈旅遊人數為5033.5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為316.67億元,分別增長20%和25%以上。2011年「五一」假期,鄂西圈「一江兩山」核心板塊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均比2009年同期大幅度增長。宜昌市主要景區共接待遊客58.67萬人次,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22.8%,旅遊總收入達1.75億元,同比增長21.2%。2009年全省新增的3個國家5A級景區即宜昌市三峽人家風景區、十堰武當山風景區、恩施州神農溪纖夫文化旅遊區,加上原授的三峽大壩旅遊區,全部在鄂西圈內,至此圈內共有4個國家5A級景區,「一江兩山」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旅遊品牌,恩施山水風情勢頭強勁。由我省牽頭申報的「中國端午節」成為我省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屈原故里端午節暨海峽屈原文化論壇、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世界傳統武術節、諸葛亮文化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會活動成功舉辦,《夷水麗川》、《盛世峽江》、《洪湖赤衛隊》、《山楂樹之戀》等文藝作品深受群眾喜愛,鄂西圈文化與旅遊加速融合,發展後勢喜人。
3、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通達性進一步改善。鄂西圈已經形成12萬多公里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不含空中航線、城市道路),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741公里;貨物周轉量和旅客周轉量分別達到890.35億噸公里和332.53億人公里。此外,鐵路、水運和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加快完善建設。圈域內先後建成隨岳北、滬蓉西、隨岳南、武漢至荊門高速、荊岳橋、三峽翻壩高速、麻竹高速大隨段等高速公路共計380.3公里。正在加快建設的高速公路里程達1434公里,包括恩施到來鳳,恩施到黔江、宜昌到巴東、谷城至竹溪、十堰至陝西白河高速公路。圈域內港航建設也順利推進,2010年就有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宜昌雲池港區一期工程、荊州港鹽卡(二期)多用碼頭工程、宜昌石牌旅遊碼頭工程等28個港航在建項目,清江畫廊旅遊碼頭、香溪河昭君碼頭、崔家營航電樞紐工程當年已正式建成投入運營。同時,2010年2月啟動恩施機場二期擴建項目,宜昌三峽機場、襄陽機場等改擴建,神農架機場新建等工程,十堰市武當山機場前期工作,將為打造鄂西圈立體交通、加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發揮重要作用。
4、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建設成效明顯。生態景觀工程一、二期累計完成投資46027萬元,改造特色民居8300多戶,造景植樹1001.2萬株,設置旅遊交通標識標牌近500塊,開工建設28個旅遊節點,其中已建成神農驛站、蕭氏茗茶品游中心、觀音堂旅遊服務點等3個,野人谷等服務點有望2011年年底前高標准建成,打造宜昌山楂樹及襄陽牡丹花兩個特色文化景觀帶,特別是省交通廳投資7790萬元的漢十、漢宜兩條高速公路沿線道路邊坡綠化、服務區和站所改造等項目,已完成投資2764萬元,取得顯著成效。宜昌市夷陵區還為村莊環境整治配置了環衛人員。景觀工程建設為打造環「一江兩山」風景廊道奠定了良好基礎。此外,新增荊襄、滬蓉西段高速公路沿線旅遊標識標牌及亮點工程打造。恩施州、遠安、長陽、竹山等地還整合政策性資金改造特色民居數千戶。
5、十大旅遊區策劃規劃取得階段性成果。按照省領導批示,省鄂西圈辦從去2009年下半年開始籌備鄂西圈十大旅遊區策劃規劃工作。為確保十大旅遊區規劃的質量和效果,將十大旅遊區規劃分作概念策劃、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規劃三個階段進行分步推進。規劃編制評審完畢,總規及控規工作已全面啟動。各中標單位爭氣互比,力爭做出高水平、高質量、可實現、能落地的十個好規劃,嚴格鄂西圈生態環境保護與文化保護,力爭策劃規劃一批精品項目,在鄂西圈創品牌和聲譽,為鄂西圈「十二五」起步打下堅實的基礎貢獻聰明才智。
D. 鄂爾多斯市大沙頭生態文化區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鎮西側,處於蒙陝寧能源金三角地區文化旅遊經濟圈中心,交通區位優勢明顯。距旗中心2公里,距鄂爾多斯市320公里,離銀川市110公里,距榆林230公里,距西安632公里。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按照國家5A及標准進行規劃建設的,現已被評為4A級景區。是鄂爾多斯13家國家4A級以上景區之一。
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是以沙漠溫泉為主體,以民俗風情文化為依託,以沙漠生態農牧業觀光為載體著力打造蒙陝寧旅遊集散中心。大沙頭生態文化旅遊區以「一個核心-六個基地-五大俱樂部-一個中心」組成。一個核心為沙漠生態文化旅遊區。六個基地為鄂爾多斯市馬文化基地、中國西部攝影家創作基地、中國鄂爾多斯婚禮文化傳承基地、中國內蒙古沙漠賽車基地、汽車自駕游基地、音樂創作基地。五大俱樂部為沙漠之州俱樂部、沙漠越野車俱樂部、沙漠摩托車俱樂部、沙漠狂野俱樂部、馬文化俱樂部。一個中心是國際沙漠溫泉理療中心。除此之外還有沙海娛樂、休閑度假、商務會議、文化體驗、農業採摘、生態旅遊於一體的西部沙漠運動大本營;旅遊區配套特色民族商業、美食文化街,蒙醫理療、洗浴娛樂的五星級沙漠溫泉酒店;擁有生態有機農牧業、種養殖採摘園;沙漠競技、沙漠探險、沙漠狂野、沙漠野營等20多項沙漠休閑娛樂項目;沙漠溫泉養生庄園、沙漠生態庄園等特色高端休閑區;演藝廣場篝火晚會,馬術表演,成吉思汗神駿、八驃黃馬祭拜,文藝演出等豐富而集聚鄉土特色的文化活動;是鄂托克前旗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的經典景區,也是鄂托克前旗旅遊形象的重要名片之一。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大沙頭生態文化區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E. 如何構建休閑生態文化旅遊區策劃
休閑生態文化旅遊核心為休閑旅遊,「生態」、「文化」可以說的休閑旅遊的兩個主題。遠景設計研究院旅遊規劃專家道:休閑旅遊與其他旅遊方式的區別在於注重旅遊時對身心的放鬆,通常在旅遊地有了一定服務設施條件下而逐漸形成,是旅遊得以豐富發展的產物。其以旅遊資源為依託,以休閑為主要目的,以旅遊設施為條件,以特定的文化或生態景觀為內容,為遊客提供別具一格的獨特旅遊休閑方式。
F. 武當山太極湖生態文化旅遊區的項目規劃
武當山太復極湖生態文化旅遊制區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養生度假於一體,整個生態文化旅遊區規劃面積57平方公里,投資總額180億人民幣,建設工期五年(2008-2013年),由武當山特區和太極湖集團共同打造。其總體結構分為一環、二軸、兩區、四大板塊、17個功能分區,共建設9大項目群、180多個子項目,其中重點項目30個。
G. 武當山太極湖生態文化旅遊區的地理環境
該項目由太極湖新區和太極湖旅遊區組成。太極湖新區即武當新城板塊,由商業版娛樂區、旅遊服務區、養權生度假區組成,重點建設旅遊發展中心、武當國際武術交流中心、五星級太極湖國際大酒店、武當藝術館、太極劇場、太極湖學校、太極湖醫院、商業步行街和高檔居住區等項目。太極湖旅遊區由旅遊度假板塊、水上游覽板塊和戶外休閑板塊組成,包括國際創意區、運動公園區、度假酒店區、管理中心區、文化體驗區、旅遊碼頭區、主題公園區、集散中心區、水上游覽區、戶外營地區、森林公園區、戶外大本營區、後勤服務區和新農村示範區組成,重點建設太極小鎮、武當山功夫城、老子學院、太極養生谷、山地運動公園、武當國際會議中心、超五星級文化主題酒店、藍灣、武當山旅遊碼頭、遊艇俱樂部、汽車營地、自行車營地、戶外小鎮、戶外學校等項目。
H. 鄂西北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的目標和措施是什麼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將投資1664億元,著力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激活鄂西地區生態、文化、民俗等資源優勢,破解交通、通訊、體制、機制等瓶頸障礙,使其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以推進鄂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湖北東西部相對均衡發展。這也是湖北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包括位於湖北西部的襄樊、荊州、宜昌、十堰、荊門、隨州、恩施、神農架等8個市州(區),其人口總量、版圖面積分別佔全省50%和70%,是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最大的水電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農產品基地和製造業基地。 鄂西地區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鄂西地區擁有2個世界文化遺產、9個國家自然保護區、35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及3個國家級地質公園。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及旅遊景區等佔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態、歷史文化、工程建設奇觀、地域民俗、區位等五大資源優勢:森林面積佔全省54%,神農架是全球中緯度地區唯一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國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體系中的4大文化;擁有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數民族風情和武當山地區民間故事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入川陝湘渝的重要通道,與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風景名勝旅遊區道路相連。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區又聚老、少、山、窮、庫區為一體,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其貧困縣佔全省67%,貧困人口佔全省70%。 鄂西8個市州(區)能否克服各種困難,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快速發展,對湖北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十分重要,尤其是對當前湖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鄂西地區旅遊發展總體水平不高,資源優勢發揮有限。從省內來看,鄂西雖佔有全省60%以上的旅遊資源,但接待遊客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佔全省比重偏低,2007兩項指標分別佔全省43%和36%。 從全國來看,鄂西旅遊業與發達地區及周邊地區也有很大差距。以景區來比較,2007年,武當山接待遊客僅102萬人次,與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級風景區的地位極不相稱,大大低於同類景區:峨眉山256.8萬人次、樂山大佛276.7萬人次、少林寺突破400萬人次;神農架接待遊客約90萬人次,而同為生態旅遊景區的四川九寨溝為252人次、湖南張家界各景點為1780人次;三峽大壩接待遊客125萬人次,而同為水利工程樞紐的都江堰為219.6萬人次。
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需要破解五大瓶頸因素:
一是交通瓶頸制約嚴重。鄂西的旅遊資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窮、庫」等山區,交通、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共服務設體系不健全,導致旅遊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過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現象突出。 景區公路等級低。鄂西地區到核心景區的高等級公路少,不少景區景點之間是「斷頭路」「回頭路」,路況較差。武當山-神農架-宜昌之間距離不足400公里,由於道路等級較低,通達時間達8小時以上,導致景區分立、市場分割,三地旅遊資源難以集成規模效應。據對神農架、武當山兩地遊客行程調查統計,80%遊客因交通不夠快捷,游完一個景區就原路返回。 連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暢。如宜昌、恩施與重慶、張家界和湘西等地區之間缺少快速通道對接,鄰省國際級風景區的客源因交通障礙難以流入鄂西。鄂西地區雖有機場,但缺乏起降大型客機的條件,不僅無直飛國際航班,飛國內各省會城市、旅遊城市的航班也少,區域外遊客進出難仍比較嚴重,一些高端遊客望而卻步。
二是配套設施建設滯後。鄂西地區大部分是山區,一直以來各地對旅遊的財政投入非常有限,許多景區的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落後,食、住、娛、行、購、游的配套水平較低。眾多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更是落後,可進入性很差。
三是資源開發水平不高。鄂西旅遊資源豐富,但旅遊業規模不大,吸引遊客較少,而且遊客的消費度低。去年鄂西80%的遊客是「一日游」,遊客平均消費500元,消費額僅達全國平均水平的70%。 旅遊資源整合不夠,存在行業分割、地方分割問題,缺乏統一規劃和有效合作,各自為政、分散經營,旅遊市場無序競爭嚴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現惡性競爭;各地仍習慣於孤立地發展旅遊,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缺乏有效銜接,大旅遊產業體系尚未建立;資源深度開發不夠,還停留在簡單的觀光旅遊和淺層次休閑度假功能上,對文化內涵和地域文化價值的挖掘與創新不夠,有特色的旅遊產品少,附加值低。如武當山道教文化旅遊缺乏深度開發和包裝,遊客尚停留在看山、看廟的觀光游層面,無法滿足遊客體驗道教文化的深層次需求,仍未形成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品牌和產品。對旅遊資源的保護也不夠。如,清江闖灘曾是國內品質最高的水上漂流項目,恩施過去有很多瀑布、峽谷和溶洞景觀,都因為開發水電站而不復存在。
四是市場運作能力較低。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市場化包裝和營銷。各地在對外宣傳和旅遊策劃上往往各自為政、手段落後,旅遊知名度較低。多年來,鄂西旅遊業依舊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門」的粗放型經營階段。另一方面,缺乏規模大、實力強的旅遊業市場主體。目前湖北大型旅遊企業不多,省內尚無一家本土上市旅遊企業。由於旅遊開發項目普遍投入小、運作能力低,一些景區因自身無力開發,又找不到有實力的開發企業,只好允許小業主、小商人低水平開發,或出讓土地給某些部門、單位建招待所。
五是存在體制、機制性障礙。一些景點、景區管理體制不順。旅遊部門和文化、環保、建設、林業、國土等許多部門職能存在交叉,同一個景點多頭管理;跨區域景區往往因行政障礙影響資源整合、協同發展。如,大洪山地跨荊門、隨州三個縣市區,旅遊發展規劃由誰牽頭至今難以確定。同屬神農架林區的不同景點,由於條塊分割的景點管理體制,分屬於不同部門各自發展,協調管理難度非常大。 投入、經營機制也不夠靈活。大部分地區在旅遊開發投入機制上仍是政府主導型模式,市場化、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不高,吸引社會資本能力不強,投入能力不足。有的景點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產權不清,不利於市場化運作;有的景區思想不夠解放,缺乏資源整合、市場合作理念,開發經營方式單一,直接影響旅遊產業的發展活力。
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期已明確發展目標:要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力爭用五至十年的時間,改變鄂西地區的現狀,使其成為集生態觀光、民俗體驗、康體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圈、生態文明圈、科學發展圈,並以此促進這一區域乃至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9年,湖北省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開工建設十堰至宜昌鐵路工程、神農架機場、武當山旅遊擴復建工程、清江畫廊整體開發項目、神農架生態保護與利用景觀建設工程等12個重點工程,總投資1222億元[1]。
I. 生態化規劃在旅遊景區的開發中有什麼意義
生態危機是現代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它實質上是現代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的危機。旅遊景區作為人類親近自然的主要場所,也正在逐步陷入開發與保護的兩難境地。旅遊景區是人類的自然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生態、文化、經濟價值,旅遊景區的開發利用有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但是不恰當的開發建設和人類活動的過度干擾往往會帶來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土地退化沙化、森林破壞、水土流失、環境污染、水資源緊缺等等。這些問題威脅景區的生態安全,制約著旅遊景區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華漢旅專家認為,藉助生態學原理對旅遊區進行生態化規劃應該成為旅遊區規劃的重要內容。
一、旅遊景區生態化規劃的意義
1、保護景區的生態安全
生態化規劃是以生態學原理為指導,應用系統科學、環境科學等多學科手段辨識、模擬和設計生態系統內部各種生態關系,確定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生態適宜性,探討改善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生態對策,促進人與環境系統協調、持續發展的規劃方法。
景區生態化規劃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是促進和保持旅遊景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保護人類健康,提供人類生活居住的良好環境;景區內的土地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進行合理利用,提高其經濟價值;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完整性。
2、形成生態旅遊環境,打造旅遊吸引力
生態環境景觀是旅遊景區的重要旅遊資源,好的生態環境,景觀賞心悅目,使人有回歸大自然的感受。既使是人文景觀也是人類對自然景觀的適應的結果。江南古鎮以水為靈魂,閬中古城因山水而成為風水寶地。基於良好的生態環境,旅遊景區才會有吸引力。一旦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必然影響到景區的景觀品質,旅遊吸引力也會降低。浙江雁盪山風景區以溪景著名,但是因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多數溪流乾涸,潺潺小溪流水的美麗景觀不復存在。旅遊吸引力減弱,影響了旅遊活動。
3、避免盲目建設,減少景區經營成本
有些地方在核心景區和近核心景區大量建造賓館或增加床位,還有的地方放任占景建房,這種行為破壞景區的生態環境,等到意識到時又要拆除建築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如我國著名佛教聖地山西五台山風景名勝區,多年形成的亂拉亂建和商鋪林立的現象,讓景區應該有的最原始、最珍貴的東西逐漸喪失,成為申遺路上的一塊絆腳石。為申遺,五台山斥資5億清理違章建築。
旅遊景區生態化規劃將通過生態適宜性分析,對旅遊活動進行科學布局,避免在生態敏感地帶進行盲目建設。例如運用生態學中「集聚間有離析」的方法可以形成較優的景區生態格局,即將土地分類集聚,並在開發區和建成區內保留小的自然斑塊,同時沿主要的自然邊界分布一些人類活動的「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