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發展旅遊業的經濟分析

發展旅遊業的經濟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2-17 10:26:24

1. 旅遊業的發展對經濟、環境、社會和文化影響

1、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實現國內旅遊經濟收入。

2、旅遊業的發展可以提高城市形象,保護弘揚當地文化特色。

3、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旅遊業是集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的行業關聯性很強的綜合產業,旅遊業的發展對其它行業有明顯的直接和間接帶動作用,如,旅遊業對能夠帶動地方旅館業、餐飲業、交通業、娛樂業、商貿業、零售業等相關產業發展,從而提升當地經濟水平。

4、增加居民就業機會。旅遊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旅遊業的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因此,發展旅遊業能為社會提供和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解決當下居民就業問題。

5、協調環境和社會發展關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被寫入了新黨章,綠色城市、生態城市所訴求的也是城市環境的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已成為黨中央密切關注的重大問題。

(1)發展旅遊業的經濟分析擴展閱讀

各地在發展旅遊業時,為實現環保,城市需要限制對環境造成破壞的產業和生活習慣,比如對高標准污水處理、大氣質量的控制以及噪音控制、土地改善等,是與旅遊業的特徵相符的,也是調整城市經濟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旅遊業從業務種類劃分看,主要有3種類型 :①組織國內旅客在本國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②組織國內旅客到國外進行旅行游覽活動。③接待或招徠外國人到自己國家進行旅行游覽活動。後兩種類型的旅遊業務活動,都是涉外性質的業務。

旅遊業包括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兩個部分。兩者由於接待對象不同而有所區別,但其性質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經濟發達國家的旅遊業,一般是從國內旅遊業開始,逐步向國際旅遊業發展。

一些發展中國家,由於經濟落後,經濟建設需要外匯,大多是從國際旅遊業開始發展的。國內旅遊業和國際旅遊業是密切相聯的統一體,統籌規劃、合理安排,能夠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共同發展。

2.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模仿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兆絕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族碼姿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3. 旅遊業的發展給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1、旅遊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旅遊業是一個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可以有效帶動建築工程及相關行業、航空運輸業、輕工業、商業、工藝美術和農副業等行業的發展。

2、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它所具有的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的導向性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3、增加就業機會

旅遊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遊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4、增進國際交流,拓寬世界視野

在一定意義上,一次旅遊活動是一種廣義上的文化交流,通過發展旅遊業,各國人民之間的彼此了解,並有力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通過旅遊業的發展,這種軟環境效應可以克服各國意識形態間的障礙,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有利於協調各國之間的關系,以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的集團化。

5、促進招商引資,利於國際接軌

與貿易創匯相比,旅遊創匯不需要直接輸出物質產品,不需要進行多環節的長距離運輸。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利於低成本地學習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更新觀念,促進本地區擴大開放及與國際的接軌。

(3)發展旅遊業的經濟分析擴展閱讀

旅遊業組成要素:

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遊業的吸引能力;

旅遊設施,包括旅遊交通設施、旅遊住宿設施、旅遊餐飲設施、旅遊游樂設施等;

旅遊服務,是包括各種勞務和管理行為相結合是經營旅遊業的接待能力。

4. 旅遊行業的經濟特徵分析

我國的經濟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三大產業迅速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第三產業服務業迸發出了空前的活力,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的重要指標。旅遊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驅動力,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旅遊經濟的計量分析,更好的發揮旅遊經濟的作用,帶來經濟的新增長。本文利用計量經濟學知識,通過模型的建立與調整,研究影響我國旅遊支出的各種因素,揭示我國旅遊經濟的結構特徵,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計量經濟學;國內旅遊支出;旅遊經濟;旅遊電子商務;建議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tourism economy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our country's economy presents explosive growth,the three main instrise rapidly develop.Along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bursting out the unprecedented energy of the third instry servic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tertiary ins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dex to measure a country's economy.Tourism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the third instr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tourism economy, better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tourism economy, bring new economic growth.This paper uses econometric knowledge,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justment of the model,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ourism expenditure in our country, reveals the structure of the tourism economy in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China. [Key words] econometric;domestric tourism spending;tourist economy;tourism electronic commerce;suggestion 一、 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 在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據資料顯示:2011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90年的14.5倍,農村居民的人均純收入也增加了近9倍,人均儲蓄存款余額增加了近40倍。人們收入的提高,大大的增強了消費需求。伴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成為了人們的首選。旅遊消費需求的增加,也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全面發展國內旅遊,積極發展入境旅遊,

有序發展出境旅遊。堅持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並重,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重點旅遊區、旅遊線路建設。推動旅遊業特色化發展和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全面推動生態旅遊,深度開發文化旅遊,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完善旅遊服務體系,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提高旅遊服務質量。 據預計到2020 年,國內的旅遊人次數將達到19.82 億人次,大致相當於每個國民一年出遊1.5 次,國內旅遊收入將達到30436.6 億元,相當於2020 年國內生產總值的8.7%左右,僅國內旅遊的貢獻就足以確立旅遊業的支柱產業地位。 同時,「十二五」規劃綱要也指出,要使國民的非工作時間更長。閑暇時間的增多勢必為國民創造更多的出遊機會。中國作為世界旅遊資源第一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旅遊資源供給充足。在這樣供需雙向互動下,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前景也是無限的,當前旅遊業的良好態勢也證明了我國旅遊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 二、 計量經濟學模型 在曹開軍、高登營(成都理工大學管理科學學院)的《我國旅遊收入主要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中從國內旅遊收入 、國內旅遊人數 、城鎮居民人均旅遊支出 、農村居民人均旅遊支出 、公路里程、鐵路里程出發,檢驗得出影響國內旅遊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國內旅遊人數、城鎮居民人均旅遊支出和農村居民人均旅遊支出,且國內旅遊收入與這些影響因素都是正向的變動關系。在成希祥(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學院助教)、肇丹丹(內蒙古財經大學旅遊學院講師)的《國內旅遊發展效益的計量分析》中從國內旅遊收入、國內生產總值、旅遊人數、城鄉居民人民幣年底存款余額、旅遊人均花費(分為城鎮和農村)、鐵路里程和公路里程、以及虛擬變數(公共假日),得出國內旅遊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旅遊人數呈正相關,與城鄉居民人民幣年底存款余額呈負相關,節假日的變更對國內旅遊收入影響不大。 從現有模型看,從計量經濟學角度對旅遊經濟進行計量分析都是從收入水平、消費傾向、交通設施、閑暇時間方面為切入口。但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迅速崛起,給中國的旅遊業也注入了新的活力,旅遊電子商務的興起,無疑給旅遊業帶來重大的革命性影響。因此,本文選取的變數有國內旅遊收入、國內生產總值、人口、鐵路里程、公路里程、人均可支配收入、旅行社數量以及網民數量。以此來探究各個因素對旅遊收入的影響,從而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三、 影響旅遊經濟的計量分析

5. 旅遊業的行業分析

首先,經濟的大發展,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增加了社會財富,大家有時間也有金錢可以追求更加層次的精神享受,對旅遊的需求增加。
其次,它作為全球十大熱門行業之首,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大力支持旅遊業的發展。
然後,旅遊業本身不斷發展,延伸,旅遊產品的廣泛退出,紅色旅遊,購物旅遊,商務和鼓勵旅遊的大力推進,加速了旅遊業的發展。
接著,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大大縮短了個地區之間的差距,節約了路途上的時間,方面與人們出行。

6. 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旅遊業上述發展變化的原因

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享受的方面要求也高了起來,而旅遊無疑是放鬆精神增長知識的最好途徑與消遣,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旅遊,從而促使了旅遊行業的興盛.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因素:
(1)居民旅遊觀念的變化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
(三)居民可支配時間增多

7. 旅遊業對經濟的正面影響是什麼

1、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內間接地容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園林等的發展.

2、旅遊業能促使公共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3、旅遊業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7)發展旅遊業的經濟分析擴展閱讀

旅遊業的弊端:

1、物價上漲: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大量的外來旅遊者湧入當地,由於湧入大量的外來遊客,雖在一定程度上為當地居民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大量遊客的湧入勢必引起當地的物價上漲,而損傷了當地居民利益。

2、破壞產業結構:農業產業現仍是我國的第一大產業,發展旅遊業的發展使得個人收入遠遠高於務農收入,因此大量農業人員紛紛湧入旅遊行業,從事服務業時田地荒蕪。從而破壞了原有的產業結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旅遊業

8. 理論分析旅遊業對經濟的影響有什麼問題

在當今社會,旅遊業已成為重要的第三產業,在有些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甚至成為經濟收入最大的支柱產業 近年來開放政策和經濟的高速發展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旅遊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並由此產生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旅遊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產生的一種社會經濟現象,是以滿足人們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暫時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在旅遊活動及旅遊業給人類帶來許多有利影響時,同時也帶來了對環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壞性.旅遊是經濟、社會、文化等現象的綜合反映,這一特性決定了旅遊的發展必然給旅遊地帶來經濟.環境、社會等一系列積極的與消極的影響.在發展旅遊的道路上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在其初期階段,人們往往只注重旅遊事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對綜合效益的研究;雖然認識到旅遊與環境的密切關系,卻忽視旅遊的發展給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其結果便是人類在發展旅遊的同時也在破壞著旅遊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環境,並且影響到人類發展的長遠利益.為使旅遊業持續、協調發展,有必要分析旅遊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影響方式和所造成的結果,為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管理、決策提供服務,對旅遊環境影響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將對我國旅遊事業的管理以及充實旅遊學有關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一、旅遊環境與旅遊業的關系
一般意義上的旅遊環境,指對於具體的旅遊客體——旅遊區,影響旅遊活動的主體——遊客的旅遊行為的各種外部因素,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生態環境、旅遊氣氛環境和旅遊資源等.這里僅指旅遊區的旅遊資源、自然生態及相應的旅遊氣氛.與之相聯系,旅遊環境問題也就指由於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響和破壞,使遊客旅遊活動的滿足程度受到影響.旅遊區的旅遊資源是遊客觀賞的對象.對於遊客而言,旅遊資源本身蘊含的各種美學特徵及其歷史、文化、科學價值是旅遊行為的直接激發者,資源的破壞將直接影響旅遊者的滿足程度.
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是旅遊區地貌、空氣、水和動植物等生態因子的總稱,這些生態的有機結合形成了旅遊區環境的優美與愉悅.從人類審美的心理需求來看,自然景觀美是基礎,在一個空氣污濁、水體污染、四周嘈雜的環境中,遊客是無法去領略、欣賞、體會具體游覽對象的各種美學特徵的.特別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們的閑暇時間逐步增加,城市居民進行旅遊、回歸自然,借自然環境的潔凈達到鍛煉和療養身心的願望正日益高漲.由此看來,旅遊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從某種意議上來說也是一種旅遊資源.
旅遊氣氛環境指旅遊區所特有的地方特色、歷史、民族風情及與之相適應的外部氛圍.旅遊環境美是形象與意境的雙重美,而每一具體的游覽對象,其對遊客旅遊行為的激發,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歷史、地方、民族特點或一種異國、異地的特殊情調.所以,旅遊區環境狀況的好壞對旅遊者旅遊效果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遊客旅遊的滿足程度與旅遊區環境條件息息相關,直接影響旅遊業持續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到保護旅遊區環境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二、旅遊對環境的有利影響
1. 旅遊對經濟環境的有利影響是最為顯著的,旅遊業和其他產業相比,是一個投資少,見效快,無污染的產業,同時,旅遊業還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這就使旅遊業對於該地區國民經濟收入具有重大的意義.
2. 發展旅遊業,還能增長當地的就業機會,使更多的人有業可從,解決了社會中就業的一大難題,降低社會制安事件的發生頻率.同時,各地遊客的進入,增長了當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觸和交往,促進了相互間的文化交流,擴大了視野,提高了文化素養.
3. 旅遊業對生態環境也有明顯的有利影響.隨著旅遊業的日益發展,不斷地開發旅遊資源,其中有不少旅遊資源原來就存在一些生態問題,在旅遊資源開發中,便可採取旅遊生態建設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開發出來的旅遊資源比原來的生態環境質量更高,即旅遊開發美化了生態環境.旅遊業還能保持生態環境.旅遊資源開發出來進入利用階段,若能科學地管理,能使當地生態環境進入良性循環.
三、旅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旅遊對環境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大氣的影響、對水體環境的影響、噪音污染、對動植物的破壞和干擾、對景觀環境的破壞等方面.大量事實表明,旅遊已成為環境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對於旅遊污染環境的主要途徑及其特殊性做一總結,歸納出旅遊影響環境的基本規律,從而為從旅遊管理角度加強環境保護提供依據.
旅遊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時刻都離不開環境的影響,同時旅遊文化也在時刻影響環境.旅遊文化的發展對環境的負面作用和消極影響,日益顯現出來,已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旅遊文化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是近年來頗受重視的研究課題,國內外有不少學者對此作了相關研究.我們這里介紹的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歸納的八個方面的負面影響,具體如下:
(一)對地表和土壤的影響
隨著各自然區域內旅遊活動的開展,旅遊設施開發與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態地區被逐漸分割,形成島嶼化,使生態環境面臨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鋪面、植被更新、外來物種引入等.無論是陸地還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遊活動的影響,岩岸、沙灘、濕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蓋都可能承受不同類型的旅遊沖擊,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賴以生存的土壤有機層往往受到最嚴重的沖擊.如露營、野餐、步行等都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的人為干擾.土壤一旦受到沖擊,物理結構、化學成分、生物因子等都會隨之發生變化,並最終影響土壤上植物的種類與生長,昆蟲、動物也會隨之遷徙或減少.
(二)對植物的影響
人類的旅遊活動對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大類.直接影響行為包括移除、踩踏、火災、作為營火材料採集和對水生植物的危害.間接影響財包括外來物種引入、營養鹽污染、車輛廢氣、土壤流失等問題,這些都會間接地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健康.
1.大面積移除
這是人類旅遊活動對植物的最直接傷害.比如,為興建賓館、停車場或其他旅遊設施,大面積的地表植被剔除,甚至還從外地搬來其他土壤進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這無疑是對植物族群抄家滅族的行為.
2.遊客踐踏
旅遊活動對植物的影響中,遊客踐踏是最普遍的形式.只要遊客一踏上公園或綠地,他的雙腳就可能施壓於植物身上.遊客觀賞自然風景區後,勢必產生植物種群的改變,即使是輕度的使用,有時也會造成重大的變化.遊客對植物踐踏行為會引起一系列的相關反應.如會影響到植物種子發芽,因土壤被踩實而導致幼苗無法順利成長;對於已成長的植物,則可能因踩踏而導致其生理、形態等發生改變;步行道規劃設計不合理,也可能影響到瀕危植物物種生長;遊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會留下車痕,造成植物組成的改變.
3.採集
採集也是對植物的一種傷害行為.遊客最常見的採集動機是想摘下某朵漂亮的花,或想嘗嘗果實的滋味,或是想帶一部分植物回家種植.此外,許多遊客迷戀植物的神奇療效,一到野外看見葯用植物就摘,使許多葯用植物的天然族群愈來愈少.此外,由於旅遊者不慎或管理不善可能導致的森林火災,致使植被覆蓋率下降;任意砍伐樹、竹作木屋、竹屋和燒柴等,毀壞了一些幼木,改變了森林樹齡結構;大量垃圾堆積,導致土壤營養狀態改變,還會造成空氣和光線堵塞致使生態系統受到破壞等.
(三)對動物的影響
旅遊區的開發可能會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或庇護所.遊客到達旅遊區後,無論是旅遊活動本身或是遊客所製造的噪音都會干擾野生動物的生活和繁衍.而且一般遊客總喜歡「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種山珍海味,又偏愛收集各類野生動物製品,以顯示自己的霸氣,這樣野生動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脅.
1.干擾
遊客從事戶外旅遊活動時,不可避免地會對生存其中的動物尤其是較為敏感的鳥類和哺乳動物造成干擾.如西雙版納的象谷,由於大規模遊客的進入,影響了野象的生活規律,使經常出沒於原始森林溪水旁的野象,現在只是偶爾有一兩頭到此活動;遊客從事水上活動也可能對水鳥族群造成威脅,使水鳥不能好好孵蛋、導致失溫,天鵝或水禽還可能對被釣客的釣鉤挫傷,或食入釣魚用的小鉛塊而喪命.遊客使用各種旅遊設施時所產生的噪音也是其中的一大影響因素,如手提音響、水上摩托車、汽艇均產生極大的噪音,這對動物的影響相當大;同時,水上各種船舶還可能產生油污污染,從而影響水中生物的生存.此外,遊客在沙灘上的活動也會影響動物的生長,如影響海龜產卵行為等.
2.對野生動物的消費
旅遊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其中遊客對野生動物的消費行為最為嚴重.我國的遊客不僅吃海鮮,更愛吃山珍,各種珍禽異獸只要沒有毒,都有可能成為遊客獵食的目標,造成這些族群數量的下降甚至絕跡.除了吃之外,遊客還喜歡購買野生動物的相關製品,如動物毛皮、象牙等;許多海域原本有各式各類的貝類,但大量供人食用以及被製成各式紀念品後,貝類的數量銳減.
(四)對水體環境的影響
水體環境在旅遊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因而旅遊活動對水體環境的影響也是相當廣泛而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船舶油污、垃圾污染
旅遊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遊船隻所排放的垃圾、油污的污染.如桂林灕江,每逢旅遊高峰季節,旅遊船隻幾乎是首尾相接,組成浩浩盪盪的「船隊」,不僅破壞了游江意境,而且船舶排放的污物大大超過灕江的自凈能力,造成江水污染.很多水邊地區,如海濱、泉點、河邊等地為發展旅遊業而修建度假村、休閑中心,其餐廳、賓館等排放的污水和垃圾也是水體的污染源.
2.水上運動
隨著度假旅遊活動的日益興盛,湖畔、河邊、泉點等地水上運動項目,如水上摩托艇、劃船、踩水、游泳、垂釣、跳水、潛水、駕駛帆船等,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度假生活內容,同時也給水體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水上摩托車活動不僅對沙灘及海岸線產生侵蝕作用,而且其產生的渦流也會影響海域生態如珊瑚礁內的浮游生物和魚類,漏出的油污還會污染水體,甚至會散布化學物質威脅水體生物的健康. 後面還有,字太多粘不下,請上網看吧: http://www.studa.net/Travels/100210/10403850.html

9. 中國旅遊發展現狀分析

實踐表明,發展旅遊業是推動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領域,是統籌經濟社會以及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滿足人們生活需求、落實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因為旅遊直接就是為人服務的,大家也知道,從中國的旅遊業,過去不知旅遊為何物,到現在認為旅遊是高端消費,旅遊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國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這個也說明了旅遊業的發展是深深植根於民眾之中的一種需求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點,是入境旅遊,持續穩定增長。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持續上升、國際影響不斷的擴大、市場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遊持續穩定增長。
第二個表現是國內旅遊,國內旅遊持續全面增長,國內旅遊是旅遊量最大、潛力最深、基礎性最強的,國內旅遊良好的成長性能和強勁的帶動功能繼續蓬勃發展,居民出遊人數持續增長,國內旅遊首先是把入境旅遊放在首位,應該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國內旅遊越來越顯得重要。
第三個表現是出境旅遊,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公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以及出國旅遊目的地不斷的增多,我國國民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速度,出遊范圍更加寬廣、出遊方式更加靈活、出遊規模日益擴大。
從國內旅遊來說,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中國擁有13億人口,這里把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做了簡單的介紹。
中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第一個,從政治上看,當前國家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國內立足改革與發展,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際立足和平發展,整體塑造文明大國形象,而作為旅遊業,從本質上來說是符合構建以人為本、循環經濟、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的國策取向,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地位也不斷的得到提升,從1985年,中央首次明確旅遊產業的地位,到1992進一步明確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再到1998年將旅遊業列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直到十一五期間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加大培育,從這個發展的歷程來看,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環境全面優化,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
第二個,從經濟環境分析,經濟環境表現為強力支撐和轉型躍升,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合作進一步加強,這就為中國發展旅遊提供了穩定的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環境越來越寬松,對於入境旅遊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中國經濟正在實現向全面小康經濟發展轉變,按照預測,未來10年將保持7%的穩健增長的態勢,國民人均GDP也將大幅度提升,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總體上得到滿足以後,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旅遊人口、出遊率、旅遊花費及結構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拐點。而且剛才講了,旅遊從目前來說已經成為國民生活的必要內容之一,這些經濟環境將呈現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鎮居民休閑游、農村居民觀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這樣我們說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經濟環境是強力支撐著轉型升級。
第三個,從社會環境來講,因為大家知道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中國大力創造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人居環境、民生經濟、和諧社會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中國作為全球最安全的旅遊地國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遊的雙向互動效應,能為發展旅遊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在提高國民收入增加閑暇時間和提供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匯集全民的基礎上,旅遊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動力之一,理應也肯定應當成為人類共享、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休閑旅遊消費也正在逐步進入國民生活領域,休閑權、旅遊權,如同勞動權和受教育權一樣,是人類全面發展應該享受的權利。這是從中國的旅遊發展來看,從傳統的觀光游正在向休閑、度假發展,所以這樣中國發展的社會環境是以人為本、共享成果。
第四從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文化環境,表現為文明大國、文化旅遊共融大國,大家知道中國文化正在實現偉大的復興崛起,中國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加上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中國旅遊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豐富旅遊產品文化內涵,提升中國旅遊產業的形象。也就是說中國的旅遊業經過30年的發展越來越注重文化內涵,越來越注重文化與旅遊的關系,因為文化因旅遊而傳承,旅遊因文化而繁榮,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所以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文化環境是文明大國,文化旅遊共同繁榮。
第五個,科教環境,科教興國創新發展,隨著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信息科技化、裝備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遊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運用,這些科教興國方略實施,科技的增強是促使了旅遊業開發的手段、經營方式、發展空間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也有利於中國旅遊業直接面向世界,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與此同時,國民教育的普及化、國民教育旅遊的教育功能,更加有利於提升國民素質、旅遊環境和旅遊意識,也可以極大的增強遊客的旅遊品質和旅遊創新,因為科教的興起,旅遊業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素質,包括產權酒店和分時度假,這里涉及到國民的素質問題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這幾個因素的影響,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發展,中國旅遊業從事業型,過去中國旅遊業是事業型或者外事接待型,到產業型的轉變,也實現了從資源經濟到要素經濟,再到產業經濟兩次質的飛躍,未來的10年將是中國旅遊業戰略轉型期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旅遊業將進入強國旅遊時代、全民旅遊時代、休閑旅遊時代、品質旅遊時代,而中國經過研究判斷,經過這次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後,中國的旅遊業因為有改革開放30年發展的基礎,又由於旅遊是深深植根於民眾之中的需求。所以風雨過後,中國旅遊業必將迎來發展的拐點,實現新一輪質的飛躍,

10. 發展旅遊業對經濟的影響(以山西為例)

旅遊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旅遊業包含行、游、住、食、購、娛六大要素,旅遊消費不僅與交通、住宿、餐飲、商業、景區景點

業、農業以及信息、金融、保險、醫療、咨詢、環保等產業關聯,其直接和間接影響的細分行業多達100餘個
前景分析
1.旅遊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國,有著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無與倫比的最大的國內旅遊客源市場。2002年,相當於13個中國人裡面就有8人進行了一次旅遊。我國從1995年5月1日起實施每周40小時工作雙休制,1999年開始實施「五一」、「十一」、春節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國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總量是114天,居民閑暇時間越來越充足。同時,消費結構正從溫飽型轉向小康型,消費由生存型消費向享受型和發展型的方向轉變。2020年國內旅遊人數可高達30億人次左右。
2.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中國國土遼闊、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眾多,漫長的歷史和遼闊的國土形成了無比豐厚的旅遊資源。據研究表明,我國自然類和人文類的旅遊資源類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數目超過美國、西班牙、法國等旅遊強國。目前,全國已擁有15000多處旅遊景區(點),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風光,雄偉壯觀的建設工程等等,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