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淺析文化旅遊建設論文

淺析文化旅遊建設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17 05:11:14

旅遊文化論文怎麼寫

個人覺得從文化的延續、保護與傳承下手比較好
旅遊景點的開發總的來說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當然對現在的人來說 或許經濟性更重要 但這是一個發展方向

㈡ 論文:文化旅遊與生態旅遊興起的原因的探討

濱V旅遊網一直在關注環保

㈢ 菏澤牡丹文化旅遊旅遊發展的論文

文化旅遊方面的資料是嗎?我找了幾篇,給你看下
重慶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研究版
晉中市飲食文化旅遊資源的權開發研究
四川眉山發展文化旅遊存在問題探討
河南省佛教文化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探討http://www.txlunwenw.com/article_show.asp?pageid=14883等等非常多類似的資料,其實都差不多,你看下別人的思路,然後結合牡丹文化來做就可以了,望採納

㈣ 談文化旅遊的特徵及其影響(200滿分 急)

出門長學問,旅遊本身就是文化產業。所有旅遊者出行,的動機都是暫時離開所在的熟悉環境,但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環境去尋找一種新的體驗,以豐富自己的閱歷。但旅遊的項目和目的決定了其文化含量,於是除了常規旅遊項目外,還有許多為滿足專門目的開展的旅遊活動,如:漢詩旅遊、歷史探秘旅遊、書法學習旅遊、圍棋交流旅遊、名人足跡尋訪旅遊、民族風俗旅遊-----,可謂種類眾多,文化深厚,這類旅遊活動酒杯冠名為文化旅遊,其實這種稱謂並不科學,應當稱**專項文化旅遊。其特徵是有明確的求知目的,通過旅遊有目的地學習某種專業, 研究發現對這一專業的現狀,發展和運用價值等方面的認識,使得參加這種旅遊活動的人,在這一專項領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資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幹,提高技能,有所作為。
文化旅遊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蹤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遊。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遊者的一種風尚。素稱「音樂之都」的維也納,憑借眾多著名音樂家的遺跡成為歐洲著名的文化旅遊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盧浮宮、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別以音樂會、電影節或藝術寶庫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旅遊中,以親身體驗雖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某些生活方式為主題的懷古文化旅遊,是當今頗為風行的專題游覽項目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與約克河間的美國古城威廉斯堡,由於完整地保存了18世紀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城鎮風貌,使參觀者彷彿時間倒流了200多年,從而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歷史名勝之一:亞洲的泰國故城、香港宋城和北京大觀園也都以模擬古代生活方式而成為門庭若市的文化旅遊勝地。
文化旅遊既不是一種產品,又與旅遊文化大不相同,所謂文化旅遊,關鍵在文化,旅遊只是形式。文化旅遊之「文化」應解釋為對旅遊之效用及旅遊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故
文化旅遊定義:通過旅遊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具體內容之目的的行為過程。
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並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遊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因此,其目前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那些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還有說法認為文化旅遊屬於專項旅遊的一種,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於一體的大旅遊活動。
綜上所述,文化旅遊就是以旅遊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遊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遊體驗的旅遊活動的集合。
中國文化旅遊可分為以下四個層面,即以文物、史記、遺址、古建築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層;以現代文化、藝術、技術成果為代表的現代文化層;以居民日常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祭祀、婚喪、體育活動和衣著服飾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層;以人際交流為表象的道德倫理文化層。在我國,發展旅遊業,開展文化旅遊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增強產品吸引力,提高經濟效益,還可大力弘揚中國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同時也可改變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懂中國文化這一狀況。
文化旅遊的核心:創意
文化旅遊的概念明晰之後,「創意」是文化旅遊的核心便順理成章了。創意的本質在於尋求特色和差異,與旅遊的本質一致。
一般旅遊主要是從資源的角度出發尋找差異和特色,不管其挖掘過程是否考慮了市場需求和競爭關系,著眼點仍不能脫離資源。文化旅遊則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資源的束縛,它能夠綜合各種因素,包括資源、環境、市場、社會背景等諸多方面進行創造,亦即創意。離開了創意,文化旅遊亦將會失去生命力。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意產業在世界各地已經興起。其中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較為典型,由政府親自出面來推動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包括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印刷、建築設計等眾多方面。與文化旅遊較為密切的創意產業如演藝娛樂、民間工藝品生產銷售、會議展覽、文化節慶等。這樣,文化旅遊其實也在創意產業范疇之內。
創意產業也叫文化創意產業或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籠統地談論二者的區別和聯系。但文化旅遊業可以劃入文化產業范疇,原因一在於它們同以創意為核心;二在於它們的概念同是從經營者的角度出發界定的。文化產業源自創意,並以創意、創新為動力,文化旅遊業亦是如此。

㈤ 旅遊文化論文

旅遊文化新解
摘要:旅遊文化因旅遊活動而產生,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文化應重新劃分為原生性旅遊文化和次生性旅遊文
化,二者是旅遊文化的組成部分。原生性旅遊文化使次生性旅遊文化得以實現、次生性旅遊文化提高原生性旅遊文化層
次,二者在性質、構成、研究重點等方面有區別。
關鍵詞:旅遊文化;原生性旅遊文化;次生性旅遊文化
一、問題的提出
旅遊文化是旅遊的核心內容,是吸引旅遊者的重要因素,
卻一直沒有成為研究熱點。目前研究的重點是旅遊文化的各
種分支概念的界定和辨析,比如:旅遊主體文化與旅遊客體文
化[1]、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2]、旅遊文化與歷史文化[3]、旅遊文化
與旅遊資源文化等。筆者認為,旅遊文化研究的基礎應是旅遊
文化概念的確定。
二、旅遊文化概念的研究
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在《旅遊
學———要素·實踐·基本原理》一書中,指出旅遊文化是「在吸
引和接待遊客與來訪者的過程中,遊客、旅遊設施、東道國政
府和接待團體的相互影響所產生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受這
種學說的影響,有的學者認為,旅遊文化是以旅遊活動為核心
而形成的文化現象和文化關系的總和[4];有的學者認為,旅遊
文化是旅遊與文化的一種深層次的結合[5];有的學者認為,旅
游文化是旅遊者這一旅遊主體藉助旅遊媒介等外部條件,通
過對旅遊客體的能動的活動,碰撞產生的各種旅遊文化現象
的總和[6]。學者們對於旅遊文化概念的界定,把握到了旅遊文
化的外延,但對旅遊文化內涵的闡述卻稍嫌不足。
三、旅遊文化的再認識
(一)旅遊文化概念界定
謝春山從「整合」的角度,認為旅遊文化是因旅遊活動而
產生,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這一概念不僅明確了旅遊文化
的外延,即因旅遊而產生的文化和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那
些不被旅遊業所利用的一般文化不可以統稱為旅遊文化,從
而彌補了「總和說」的不足;而且揭示了旅遊文化的特點,即旅
游文化是一種動態的文化,是隨著旅遊活動和旅遊業發展而
變化的文化。本文在此觀點的基礎之上,將旅遊文化劃分為原
生性旅遊文化和次生性旅遊文化,從而打破「碰撞說」中的三
體文化和六要素文化的傳統界定。
(二)原生性旅遊文化
原生性旅遊文化是指因旅遊活動所產生的文化,它不僅
是旅遊活動的直接產物,也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內容。具體包
括:旅遊者文化(即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表現出的消費文化、
審美文化和休閑文化等內容);旅遊產品文化(即因旅遊活動
而生產的旅遊產品所具有的娛樂文化、愉悅文化等內容,其中
主題公園文化最為突出);旅行社文化(旅行社在為旅遊者組
織旅遊活動時所體現的服務文化、審美文化等)。
因旅遊活動而產生的原生性旅遊文化,其文化內涵註定
是由旅遊活動所賦予的。雖然原生性旅遊文化的形成原因唯
一,但其內涵可以通過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影響以及旅遊者的
不斷學習而得到提升。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層次的
旅遊者所承載的旅遊動機、審美需求不同,所生產的旅遊產品
的文化內涵便有所不同,並形成了多樣的原生性旅遊文化。由
於旅遊活動在追求愉悅的同時也要遵從一般的行為規范,如
道德、法律規范等,所以原生性旅遊文化具有一定的規范性,
即要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社會規范、以及旅遊地習俗、旅遊地
居民的行為模式。
(三)次生性旅遊文化
次生性旅遊文化指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業的生
存要依靠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而這六要素是先於旅遊
業而產生的,所以不能將其文化內涵籠統地歸為旅遊文化,因
而稱其為次生性旅遊文化。其具體內容包括:旅遊資源文化、
旅遊企業文化、旅遊目的地文化。
次生性旅遊文化在與原生性旅遊文化不斷的碰撞與整合
中,逐漸遠離自身文化,增添旅遊文化色彩。次生性旅遊文化
的形成是由旅遊地居民、旅遊者、旅遊業共同創造的。不管是
自然資源還是人文資源,一旦成為旅遊者的造訪對象,有旅遊
業介入,便被賦予了一定的文化。如果是名人來游,可能會留
下墨寶、遺跡與客體共存,當地居民也會由此演繹出種種傳說
附會其上;如果發展成風景名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還要為其
規劃、定級,旅遊企業則忙著設計開發。這些文化現象固然是
旅遊者和旅遊業創造的,但一經附著而成為吸引後來旅遊者
親臨其境的旅遊對象,它們也就轉化成次生性旅遊文化。
四、原生性旅遊文化與次生性旅遊文化的關系
(一)二者的聯系
1.二者是旅遊文化的組成部分
原生性旅遊文化與次生性旅遊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子文化。
本文所界定的旅遊文化是指由旅遊活動所引起,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原生性文化強調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所顯示出
來的特殊的欣賞取向、審美情緒、心理狀態和旅遊產品、旅行社
的愉悅、娛樂文化等,其主要是由旅遊活動所引起的文化。次生
性旅文化包括那些先於旅遊活動而產生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以
及旅遊業所依賴的六要素中為旅遊產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活
動的發生是由旅遊者、旅遊資源和旅遊媒介共同構成的,同樣
旅遊文化也是由原生性旅遊文化、次生性旅遊文化共同構成
的,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不可能獨自構成旅遊文化。
2.原生性旅遊文化使次生性旅遊文化得以實現
在旅遊活動中,原生性旅遊文化負載著主要的旅遊文化
因子,通過旅遊媒介、在相異的文化區域和景觀空間中出現,
與次生性旅遊文化發生碰撞,原生性旅遊文化傳播到旅遊地,
對旅遊景觀和旅遊地的原有文化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
逐漸背離原有文化。就次生性旅遊文化而言,自然和人文資源
是先天的。如果沒有原生性旅遊文化人的參與及傳播,次生性
旅遊文化便不會實現並廣泛傳播。
3.次生性旅遊文化提高原生性旅遊文化層次
次生性旅遊文化本身是社會文化產物,是文化的載體,並
在社會文明進步中逐步形成的。賦有文化內涵的次生性旅遊
文化在原生性旅遊文化追求愉悅的過程中,提高了原生性旅
游文化的層次。在旅遊活動中,次生性旅遊文化所呈現的景觀
特徵、風土人情,能激發原生性旅遊文化的審美文化、愉悅文
化,使旅遊者的文化層次和旅遊產品的文化層次得到提升。只
有在原生性旅遊文化和次生性旅遊文化相互交融時,旅遊文
化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與認可。
(二)二者的區別
1.構成不同
原生性旅遊文化以旅遊者文化和旅遊產品文化、旅行社
為核心,包括旅遊者的文化素質、興趣愛好、性格心理和旅遊
產品的象徵意義、文化內涵等。次生性旅遊文化以旅遊資源文
化和旅遊企業文化、旅遊目的地文化為核心,包括自然旅遊資
源文化和人文旅遊資源文化以及旅遊企業文化等內容。
2.性質不同
原生性旅遊文化中以旅遊者文化為核心,主要屬於精神
文化性質。次生性旅遊文化中以旅遊資源文化為核心,吸引旅
游主體的是它自身的物質形態,所以說次生性旅遊文化以物
質文化為主。
3.研究重點不同
原生性旅遊主體文化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旅遊者的
文化修養,提高旅遊者其審美能力,以求獲得更多的精神愉
悅,同時也為旅遊企業生產高質量的旅遊產品提供思路和理
論依據。次生性旅遊文化的研究側重是旅遊規劃和旅遊資源
開發。旅遊資源本身的文化內涵是其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合理
利用旅遊資源的文化,使它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
五、旅遊文化建設
(一)原生性旅遊文化建設
原生性旅遊文化的建設,主要在於旅遊者自我意識的覺
醒和旅遊產品的文化層次的提升。原生性旅遊主文化層次的
提高,有利於加深對旅遊的理解,獲得更高的愉悅滿足。提高
原生性旅遊主文化的層次包括豐富旅遊者的自然知識、人文
知識、社會知識和完善旅遊產品質量。它一方面有待於基礎教
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有賴於旅遊業的幫助、引導。
在基礎教育方面,政府應繼續加大基礎教育包括旅遊教
育的普及力度,為潛在旅遊者提供旅遊所必需的文化知識和
審美需求。在旅遊業方面,旅遊業者應把提高旅遊產品質量和
旅行社服務水準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不失時機地為旅
游者提供文化含量較高的產品和服務。首先,美化景觀的外在
形式,使其滿足旅遊者的審美感知力。旅遊者通過感知的自動
篩選,與自己的某種情感結構聯系起來,在以物抒情或寄情於
物的心理活動中得到特殊的審美體驗。其次,增添旅遊產品的
意境,豐富旅遊者審美想像力。再次,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內
涵。這有助於提高旅遊者審美理解力。同時,要加強思想道德
建設,提高全民素質,從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質。這是發展原生
性旅遊文化的必然要求。
(二)次生性旅遊文化建設
次生性旅遊文化指旅遊資源文化、旅遊地文化和旅遊企
業文化。其建設應由旅遊者、旅遊業、旅遊地居民共同參與,賦
予自然旅遊資源和旅遊企業以文化意味。作為旅遊對象,旅遊
資源的吸引力程度又不完全取決於本身,還要受到人們審美
情趣的影響。旅遊資源自然越符合人的審美情趣,它對於旅遊
者吸引力也就越強。想要保持旅遊資源的本身魅力,關鍵要挖
掘旅遊資源中的獨特性,給旅遊者創造文化沖擊。
旅遊資源是人類文明的載體,它的文化內涵與生俱來。首
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已決定開發的旅遊資源進行有選
擇的挖掘,留精華去糟粕。其次,對於選擇挖掘的文化內涵,要
尊重歷史、忠於事實,盡量恢復其本來面目,不可隨意改變。最
後,要堅持整理保護。
旅遊活動改變了旅遊地文化,但如果旅遊地為了吸引旅
游者,使自身文化特色消失、提供世俗化和庸俗化的旅遊產
品,便失去了本地的原有文化,喪失了吸引旅遊者的根本動
力。在旅遊目的地文化建設中,政府的作用最為重要。其不僅
要制定有關旅遊地文化保護的法律、法規,使旅遊地的文化保
護有法律依據,還要向旅遊地居民宣傳保護當地文化的重要
性,提高其保護當地文化的積極性。
旅遊企業是為旅遊者服務的,其文化建設越符合旅遊者的
實際需要,就越會得到豐厚的利益回報。所以,旅遊企業的經營
者要在對客服務中,了解旅遊者的審美、飲食、消費、娛樂、交通
習慣,尊重旅遊者的民族習俗、宗教觀念、政治理念等,為旅遊
者提供方便但不失莊重,熱烈但不失理性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楊俊皎,楊鶴寧.旅遊文化的詮釋[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
2006(3).
[2]徐菊鳳.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旅
游學刊,2005(4).
[3]謝春山.歷史與旅遊的交匯:旅遊文化淵源探析[N].光明日
報,2007-07-7(A06).
[4]王德剛.試論旅遊文化的概念和內涵[J].桂林旅遊高等專科
學校學報,1999(4).
[5]陽國亮.多維視角旅遊文化研究簡論[J].桂林旅遊高等專科
學校學報,2004(2).
[6]沈祖祥.旅遊文化概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6.
[7]周其樓,等.淺談旅遊審美主體的心理積淀對旅遊審美的影
響[J].經濟師,2005(8).
[8]張繼濤.論旅遊主體文化的成因[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2005(4).
[9]鄒本濤.旅遊文化建設論綱[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04(2).
[10]謝元魯.旅遊文化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㈥ 有關成都旅遊文化的論文3000字左右

旅遊文化相關的論文算是簡單的,如果是專業的論文還是需要專業的合作夥伴,可以搜一下「春泥期刊庫」,會給你更多的幫助

㈦ 急求關於《旅遊文化淺議》的論文

談旅遊文化營銷運作模式創新
內容摘要:旅遊文化營銷是發展我國旅遊事業,獲得旅遊經濟效益的重要環節。本文通過解析旅遊市場的文化需求、旅遊產品的文化特徵與旅遊營銷的關系,分析了旅遊文化的營銷運作基礎;然後從文化包裝與產品設計、文化傳播與廣告促銷、文化體驗與旅遊品牌等方面探討了旅遊文化營銷的運作模式。
關鍵詞:旅遊文化營銷 運作模式

旅遊文化營銷的運作基礎

旅遊市場的文化需求與旅遊營銷。旅遊購買是一種精神消費,是對旅遊產品中文化含量的認同。文化消費對消費主體也有一定的要求,不同的消費者由於內在的素質差異,必然會導致對文化需求的不同層次,這就要求旅遊文化營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呈現出層次性,階梯狀展示不同文化消費者的價值觀念。
旅遊文化營銷要考慮到消費者的文化消費能力:消費者的認識能力可通過自我的文化修養、知識和經驗識別旅遊產品所傳遞的文化價值取向,如果旅遊消費者「看不懂」、「聽不明」、「瞧不慣」、「賞不了」旅遊產品的內涵文化,則旅遊文化營銷行為無異於起不到營銷的效果;消費者的購買能力,即文化消費者必須能夠有更高的可支配收入來支付文化對旅遊產品的增值部分,畢竟旅遊產品的價值實現需要資金的回收來完成。
旅遊產品的文化特徵與旅遊營銷。旅遊產品是滿足旅遊者需求的提供物,從營銷角度對旅遊產品進行劃分,其可以分為核心產品、實際產品和外延產品。文化作為旅遊產品的核心部分,對於實現消費者的滿意度起到重要作用,旅遊產品中精神性享受成分越高,越是能提升消費者對旅遊產品質量的感知度。而旅遊產品各要素中的物質形式,則是消費者滿足的重要基礎。如果說人們的自然需要為開發新旅遊產品提供了自然基礎的話,那麼滿足社會文化需要的要求則為新旅遊產品的開發提供了社會基礎。與自然基礎相比,旅遊產品開發的社會基礎領域更為廣闊。旅遊產品中的文化內涵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生活方式、生活理想、生活個性、名人名物、民族習俗、宗教信仰、文化懷舊、文化嚮往和文化缺陷等方面。

旅遊文化營銷的運作

(一)文化包裝與產品設計
文化包裝策略是指在旅遊產品原有功能的基礎上,以文化為主導,使旅遊目的地的包裝具有較強的文化感染力,蘊涵豐富的文化觀念,以滿足旅遊者的某種心理需求。在包裝時,要把文化融入其中,使產品本身注入一種民族的、現代的、健康的文化意識,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突出其附加價值,讓旅遊目的地成為文化的載體。
旅遊產品文化營銷是文化營銷的核心,具體表現為設計、造型、生產、包裝、使用等方面。旅遊景點的文化包裝是文化營銷的基礎,從命名、設計到設施的選擇、空間的布局等方面都應充分考慮營銷文化滲透。要根據目標旅遊者的文化背景和企業營銷策略,使旅遊產品的文化包裝體現出自身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或是異國他鄉文化風采。既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又要創新發展融合時代文化風貌,巧妙地利用文化差異增添旅遊產品的魅力。
(二)文化傳播與廣告促銷
營銷傳播作為傳播的一種,在經濟領域有不同層次的多種表現。文化營銷傳播是營銷傳播在方式上的現代化體現,它是以系統整合的文化行為為手段達到營銷目的的營銷傳播。文化營銷傳播是傳播文化的系統行為,其評估標準是遊客滿意度。文化營銷傳播要通過文化廣告和文化促銷的方式來實現。
文化廣告製作的第一步是確定文化廣告的目標,這些目標必須符合先前指定的有關目標市場、市場定位和營銷組合決策。文化廣告關鍵是令人振奮、明確、直截了當,它應該強調對客戶的重要旅遊產品特徵,語氣統一,強調旅遊產品或服務及公司的名稱,清楚地指出目標市場,並且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文化促銷包括各種短期性的刺激工具,用以刺激客戶較迅速和大量地購買某一特定的旅遊產品或服務。文化促銷主要是吸引那些品牌忠誠度不高的客戶,因為他們尋找的是低價或贈獎。在運用文化促銷時,必須確定目標、選擇工具、制定方案、實施和控制方案,並對結果進行評估。
(三)文化體驗與旅遊品牌
體驗旅遊是以體驗為主要訴求目標的旅遊活動,是旅遊者通過活動和感受產生比較大、比較深、比較強烈的心理印象。不同地區、國家、民族、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及閱歷的旅遊者,其心理追求差異較大,需要選擇不同的角度和切入點,採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在不同層面和水準上,向不同的旅遊者提供體驗旅遊項目。
體驗旅遊是旅遊品牌的重要建設部分。在建設旅遊品牌時,文化必然滲透和充盈其中並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創建旅遊品牌就是一個將文化精緻而充分的展示過程;在旅遊品牌的塑造過程中,文化起著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旅遊品牌更有內涵;旅遊品牌的文化內涵是提升旅遊品牌附加值、產品競爭力的源動力。因此,當旅遊產品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時,旅遊品牌文化正好提供了一種解決之道。未來的企業競爭是旅遊品牌的競爭,更是旅遊品牌文化之間的競爭。

參考文獻:
1.馬波.現代旅遊文化學.青島:青島出版社,2001
2.程艷.旅遊文化營銷運作模式研究.華東師范大學

㈧ 求一篇旅遊文化的論文.

游文化的歷史本真性
(一) 旅遊文化蘊含真實的歷史文化。歷(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樹林。漢代徐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藝術、宗教、神話、法律、風俗以及其它社會現象。」(英國.IB.泰勒)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文化,應該「真實」,這種真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拉幾個「洋專家」,「土權威」捏造、篡改的歷史。在這場「絲路起點」爭論中。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易學考古研究所所長蔡運章在古籍《穆天子傳》找到了佐證:西周時期穆天子從洛陽出發,西遊到昆侖山會見西王母。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佐證」,只能是傳說而已,筆者認為並不能構成歷史文化的真實場景。獲取歷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別是「絲綢之路」作為涉及氣象、宗教、貿易、藝術等方面的特質「旅遊產品(旅遊資源)」,更應運用現代的考古方法進行科學斷定,通過多方面尋找史料,多方論證,才能還原其本真性。
(二) 旅遊文化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要絕對復原「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時,我們應盡可能的在現階段考慮周全。在張騫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絲綢資料可走。蔡運章先生認為,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商代時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條「玉石之路」,安陽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陽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實上,商州時期,直至張騫出使,長安以西是蠻荒之地,漢朝對此冷淡,甚至有放棄掉「涼州」的打算。我們研究問題,要用哲學的觀點,應該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研究「絲綢之路」要首先確定其歷史概念上的內涵和外延。唯有張騫是代表大漢政府主權國家出使西域的,這是其一;學術界認可研究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和起止路線已有定論,就應在這個范疇內深入研究,這是其二。絲綢之路陸路有三條,在歷史中有過演變,但應有一個公認的界定。當然,我們不應反對歷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種顛覆是要有根據的。所以,旅遊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對的,應考慮旅遊、歷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結合。這樣才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一些考古的東西僅限於歷史的范疇,對旅遊文化的作用應有所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中國專家目前側重於主張以張騫出使西域時間為起點,清中期為時間終點,這一主張在「新疆會議」上基本被中亞沿線國家接受。
(三)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還表現在它的「真實性」不受政府及其媒體的歪曲。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經濟意識或者為了迎合某種觀點、理論,主導宣傳、媒體轟炸,造成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在體驗、傳播中褪色或者變味。西安、洛陽媒體報道時各有偏頗,缺乏「中立」立場,這也許是為了製造新聞「賣點」。但有點「禍國殃民,貽誤子孫」。洛陽媒體在對「新疆會議」上的《初步行動計劃》表述有意篡改,這種「黑色幽默」有悖於職業良知。
旅遊文化主體從心理上需要真實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學術探討,不應將民間調查上升到學術依據。旅遊客體應反映客觀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實、准確、最新的歷史文化。我們應尊重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賦於客觀真實歷史意義上的旅遊文化,才能發展本地、本區域、本民族的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的市場商品性
(一)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旅遊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遊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遊產品。一旦形成旅遊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說白了是一種旅遊資源、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之爭,西安、洛陽兩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絲綢之路起點」這種旅遊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撐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城市在整體競爭中獲勝。
(二) 旅遊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西安、洛陽之爭,不僅僅看到聯合國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援助,還在於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在今天,各個旅遊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遊城市進程中,應尊重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
(三) 旅遊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遊文化更是「名片」的「晶元」。西安、洛陽兩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遊文化品牌,應該按照旅遊、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並要分析、研究旅遊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遷,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設。筆者看到西安、洛陽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遊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遊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遊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遺址,長安古樂等等旅遊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七、結尾
西安、洛陽兩城市爭奪「絲綢之路起點」這一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兩個城市對旅遊文化的重視,旅遊文化已成為旅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走向共贏」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是打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旗幟,漠視旅遊文化歷史本真性的選擇。也不是為了保住洛陽加入申遺名單,在「不影響西安」的前提下,將始點由西安東移至洛陽。絲綢之路在世界的商貿、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當前,商貿交易有「回潮」趨勢,備受沿線各國關注。其申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國無法單獨申報,申遺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這個政府關於絲綢之路申遺的准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西安作為起點城市,在重新設立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漢長安城、唐大明宮、西安碑林等將作為絲綢之路的捆綁項目出現;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全長1600公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組對天水麥積山、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張掖大佛寺,以及嘉峪關和魏晉墓等文物點進行了重點考察,包括10處石窟、6處古建、7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在內的物質遺存,被列入了申遺保護方案;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經啟動了近兩年的對沿線遺址的調查、研究、保護工作
除了陝西,甘肅和新疆三省,將河南(洛陽)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單位,但並不是以「絲綢之路起點」的名義納入的,主要還是考慮了其絲綢之路的遺跡。筆者考慮,可能是為了全面展示絲綢之路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甘肅在打「絲綢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辦《絲綢之路》雜志,新疆,陝西也不例外。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旅遊品牌,例如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模特大賽」等等,影響甚廣。
關於旅遊文化及其歷史所謂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問題,筆者只是泛泛而談,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師長們加入到研究旅遊文化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發展探究等等問題的隊伍中來,不斷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盡自己一點心意。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