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旅遊發展前景
① 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的戰略構想
1.河南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戰略的內涵
(1)國際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
A.旅遊的區域重心向東方轉移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國際間合作與交流的擴大,旅遊市場的重心開始從歐洲、北美東移,亞太地區已經成為國際旅遊的「熱點」。亞洲是近十年來國際旅遊比重上升最快的地區,增長勢頭仍在繼續。預計未來幾年全球旅遊人數將達到30億人次,國際旅遊達10億人次,旅遊業收入將達2萬億美元。亞太及非洲、拉美地區可能以擁有廣闊的市場潛力而成為國際旅遊的主體市場。
B.旅遊方式趨於多樣化
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旅遊內涵的追求開始發生一種質的跨越。遊客更加重視在清心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文化氛圍中陶冶情操、增加知識、清除疲勞,那些單純的休閑觀光旅遊逐漸轉變,被集文化、娛樂、觀光、療養為一體的旅遊方式和項目所代替。旅遊觀念的轉變,為具有獨特旅遊資源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發展旅遊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C.旅遊客源趨於分散化
「旅遊無限化」是國際旅遊界最近提出的一種新理念。無限化理念的可貴之處,是打破了傳統旅遊項目、旅遊景點獨霸市場的局面,標志了旅遊多元化時代的到來。「旅遊無限化」理念提出的社會背景是人類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精神負擔的加重,特別是城鎮市民中的年輕一代,為逃避喧嘯、尋求刺激,在回歸自然中獲得解脫的心態日趨增長。獵奇、探險、攀岩、登山、蹦極及科學考察等參與性項目,已經成為新的時尚。「旅遊無限化」的提出是對傳統旅遊業的挑戰,同時也給旅遊業尋求新的發展提供了一次新的機遇。
(2)河南省旅遊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A.河南「十·五」計劃中的旅遊產業導向
不斷拓寬消費領域、擴大消費規模,是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環節。旅遊業作為消費品生產的重要部門,具有資源豐富、前景廣闊、產業關聯度高、就業容量大、創匯能力強、投資見效快的特點。河南省屬於欠發達地區,在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應順應國際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實施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的發展戰略,帶動全省經濟的快速增長,勢在必行。因此,河南省第九屆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的《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指出:要樹立大旅遊、大產業觀念,大力開拓旅遊市場。「充分發揮我省旅遊資源優勢,實施精品名牌戰略,盡快把河南建成文化旅遊大省,把旅遊業培育成新的支柱產業」。「預期『十五』期間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12%,2005年達到630億元,相當於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8%以上」。
為此,我省旅遊產業政策可以理解為:實施政府主導、適度超前、集約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的大旅遊戰略,在規模和效益上推進旅遊經濟的全面增長,使之盡快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
B.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戰略的追求
把旅遊作為經濟騰飛的突破口,全面帶動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實施這一戰略必須具備自然資源豐富、文化積淀豐厚、吸納力強的客觀條件。依據旅遊業開放性的特點,利用加大投入來實現超前於當地生產力水平的跨越式發展,是適應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旅遊消費的需求,達到促進當地旅遊經濟、拉動相關產業經濟增長目標的惟一選擇。
C.面向未來,實現與國際旅遊業的全面接軌
WTO使中國經濟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河南旅遊業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勇敢地走向國際大市場。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就是要面向未來,實現與國際旅遊業的全面接軌。旅遊經濟發展的超前性,就是要在發展的初期階段建立有序的科學規劃、營銷和經營管理體系;引用借鑒旅遊業國際標准和國際慣例,研究掌握市場營運規律和發展趨勢,在世界經濟文化一體化的大格局內拓展旅遊業發展空間,取得駕馭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的主動權。
D.旅遊開發成功經驗的借鑒意義
河南省旅遊資源的文化蘊涵之深厚,在國內外都是罕見的。這就為實現省委省政府適度超前發展的戰略意圖,為創造國際名牌、國內精品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焦作、西峽、登封、林州、濟源等縣市,是近幾年涌現出的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的成功典範。典範的成功,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文化旅遊資源和實施「旅遊立市」的結果。它們把旅遊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和主導產業,走出了一條以文化興旅遊、以旅遊促開放、促建設的發展軌跡。在很短的時間內,把一個貧窮落後的山區縣建成全國聞名的旅遊城市。他們的成功經驗對實施我省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戰略有借鑒意義。
總之,河南旅遊業應以現代化的面貌展示古老黃河文化的風采,為中國乃至世界旅遊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較大的貢獻。
2.河南省旅遊經濟適度超前發展戰略的展開
(1)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氣概來塑造河南旅遊產業整體形象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化遺存中,「金字塔」是古埃及的象徵;《漢謨拉比法典》《哈拉巴文化》是幼發拉底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的代表;《黃河文化》是中國華夏文明的體現。發育在中原大地上的《河洛文化》,是中國華夏文明的核心和精華所在。因此,就展現中國華夏文明而言,中原《河洛文化》代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河南旅遊產業整體形象應該以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氣慨來塑造。
特別應該提及的是,新近推出的「黃河之旅」是一部頌揚中華民族奮斗歷程的史詩,是河南旅遊開創國際名牌線路的開始。在產業形象塑造方面,首先應揭示「河圖·洛書」、「周易·八卦」的文化內涵,弘揚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博大精深,使之與「金字塔」、《漢謨拉比法典》、《摩訶婆多》和《羅摩衍娜》齊名。線路規劃應力爭保持黃河文化的完整性,可適當向西延伸至西安,向北延伸至安陽。景區建設要充分理解江澤民總書記關於「河南是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縮影」論斷的現實意義,向世人展示華夏文明從三皇五帝至夏、商、周,從春秋戰國到新中國成立等不同歷史階段內的歷史演進過程。
(2)勘查規劃旅遊項目的建議
建議在河洛地區勘查規劃的旅遊項目有:
a.以伏羲氏、燧人氏、女媧氏及堯、舜、禹為代表的遠古文化旅遊項目;
b.以陽城、黃台、稍柴為代表的夏文化旅遊項目;
c.以商丘、鄭州、安陽為代表的商文化旅遊項目;
d.以洛陽、三門峽為代表的東周及春秋文化旅遊項目;
e.以趙長城、魏長城、楚長城為代表的春秋戰國文化旅遊項目;
f.以禹貢河、漢志河、明清河為代表的古代水利工程旅遊項目。
建議在河洛地區強化開發的項目有:
a.商丘商祖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b.開封宋都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c.鄭州商城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d.安陽殷商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e.新鄭黃帝故里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f.靈寶黃帝築鼎原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g.鞏義宋陵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h.孟津漢陵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i.洛河河圖洛書及伏羲台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j.陝縣虢國貴族墓地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k.邙山黃河游覽區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3)以「國家公園」「開放實驗室」的標准來鍛造河南旅遊精品
在當今世界,許多旅遊勝地的形成(如南美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西非撒哈拉大沙漠、南亞喜馬拉雅高山雪域等)都是利用獨居特色的自然資源,開展具有較高科學水準的旅遊項目而著稱於世的。橫貫於我國中部的秦嶺山脈是世界范圍內最典型的陸內碰撞造山帶,地質學界將其命名為「中國中央造山系」。河南境內的伏牛山是中央造山系的東延部分。她的靚麗之處在於構成我國南、北及東、西四方氣候區帶、生物區系、地質地貌單元和人文地理環境的天然過渡邊界。其自然資源具備了組建世界級「國家公園」、「開放實驗室」、「生態旅遊示範區」的客觀條件。「伏牛之旅」可集休閑觀光、科學考察、獵奇探險為一體,並與「黃河之旅」南北呼應,展示出河南旅遊文化的博大和深邃。
建議在伏牛山地區勘查規劃的旅遊項目有:
a.以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為代表的地質旅遊項目;
b.以寶天曼高山植物園為代表的生態旅遊項目;
c.以丹江口水上運動場為代表的體育旅遊項目;
d.以欒川鉬礦山為代表的工業旅遊項目;
e.以楚長城遺址考查為代表的探險旅遊項目;
f.以黃花墁、五垛山花崗岩峰叢景觀區為代表的旅遊度假項目;
g.以玉皇頂、龍池墁、樺樹盤變質岩峰嶺景觀區為代表的旅遊度假項目。
建議在伏牛山地區強化開發的旅遊項目有:
a.白堊紀恐龍蛋化石遺跡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b.淅川楚祖文化遺跡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c.南陽東漢文化旅遊項目建設工程;
d.伏牛山自然保護區鏈接工程;
e.伏牛山旅遊景區鏈接工程。
(4)實現區域資源優勢互補與經濟利益互動
目前,我國的旅遊業是政府主導型產業,在政府產業政策的指導下強化區域聯動、提高感知質量,是行業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的決定因素。旅遊是一種社會性的經濟文化現象,有其自身發展規律,打破行政區劃限界,實現區域資源優勢互補與經濟利益互動,組建有鮮明地域特徵的規模型旅遊精品熱線,乃是重中之重。
建議創建國際品牌旅遊產品地域合作范圍:
a.黃河之旅 包括鄭州、洛陽、開封、商丘、三門峽、安陽等地區;
b.伏牛山之旅 包括南陽、洛陽、平頂山等地區。
建議國內品牌旅遊項目地域合作范圍:
a.天中山之旅 包括駐馬店、漯河、周口等地區;
b.太行之旅 包括濟源、焦作、新鄉、安陽等地區;
c.紅色之旅 包括信陽、駐馬店等地區。
(5)實現旅遊開發與基礎建設一體化
鑒於河南各級政府已確定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龍頭和支柱」,把旅遊業的發展作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區域基礎建設應為旅遊開發提供有利的環境和精神文化氛圍。因此,在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規劃上應強化旅遊意識、園林意識和環境意識,把城鎮基礎建設作為旅遊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賦予建設項目以特定的旅遊功能,實現旅遊開發與基礎建設一體化。同時,應加強「旅遊企業文化」、「旅遊城市文化」的培育,實現社會環境的安全有序、經濟環境的合理公平、人文環境的熱情友好,達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建議作為旅遊城市重點發展的地區有:
a.鄭州市,登封市、鞏義市、新鄭市;
b.洛陽市,洛寧縣、嵩縣、欒川縣、新安縣、孟津縣;
c.開封市,蘭考縣;
d.商丘市,民權縣、永城市;
e.三門峽市,陝縣、靈寶市;
f.安陽市,林州市、湯陰縣;
g.鶴壁市,浚縣、淇縣;
h.新鄉市,輝縣、衛輝市;
i.濮陽市;
j.焦作市,博愛縣、沁陽市、溫縣;
k.濟源市;
l.平頂山市,魯山縣;
m.南陽市,內鄉縣、西峽縣、淅川縣、南召縣、桐柏縣;
n.信陽市,新縣;
o.駐馬店市,遂平縣;
p.周口市,淮陽縣。
建議作為旅遊基礎設施重點建設的項目:
a.寧西高速公路,信陽—南陽—西峽段;
b.許南高速公路,平頂山—魯山—欒川旅遊線、雲陽—南召—寶天曼旅遊線;
c.洛平高速公路,嵩縣—車村旅遊線;
d.鄭少高速公路,登封—嵩縣旅遊線;
e.伏牛山旅遊環線高等級公路;
f.伏牛山地質剖面高等級旅遊公路;
g.鄭州—桃花峪水庫。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② 山東旅遊資源優勢及其發展前景
《論山東民俗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
李東成
(山東師范大學 齊魯文化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250014)
摘要:山東民俗文化因其傳承性強、地域特點鮮明、影響廣泛而成為山東民俗旅遊的重要資源。憑藉此資源優勢,山東的民俗旅遊享譽國內外,成為山東旅遊業一個富有潛力的增長點。但在當前的民俗旅遊開發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山東民俗旅遊的特點、類型和山東民俗旅遊開發現狀的基礎上,就目前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開發原則和解決對策。
關鍵詞:民俗;民俗文化;民俗旅遊;山東
一、民俗文化、民俗旅遊的界定
(一)民俗文化的定義
民俗文化,是世間廣泛流傳的各種風俗習尚的總稱,包括存在於民間的物質文化、社會組織、意識形態和口頭語言等各種社會習慣、風尚事物。[1] 它是民俗旅遊最重要的資源。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文化,因此,也有些學者提出用「生活文化」指代民俗文化。
與精英文化或宮廷文化相比,民俗文化更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獨特性、生動性和大眾性等特點,這些特點與當代大眾旅遊的諸多特點相吻合,使得民俗文化成為民俗旅遊的主體資源,這也是推動民俗旅遊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
(二)民俗旅遊的界定
(三)民俗旅遊的分類
對應民俗的分類,陶思炎依據民俗范疇,表現空間、產品性質、服務功能等為標准對民俗旅遊的類型作了細致的劃分。他以民俗旅遊涉及的民俗旅遊范疇為標准,將民俗旅遊產品劃分為物態、動態、心態、語態等民俗旅遊類型;以民俗生活空間角度為標准,將民俗旅遊劃分為市井民俗游、水鄉民俗游、山村民俗游、漁村民俗游等環境類型;以產品性質角度為標准,將民俗旅遊劃分為觀覽型、參與型、休閑型、運動型等類型。[5]但現實中的民俗旅遊活動與理論上的探討稍有差異,比如心態、語態等民俗很難成為一個獨立的民俗旅遊類型。王德剛把民俗旅遊的開發模式分為品牌經營模式、社區-歷史(傳統)街區模式、鄉村模式、「生態博物館」模式、主題公園模式和節慶活動模式。[6]這6種模式在山東均有分布,且比較切合中國民俗旅遊的實踐。筆者依據山東民俗旅遊開發的歷史及其現狀,把山東的民俗旅遊產品主要分為以下6種:民俗博物館旅遊、節慶民俗旅遊、婚俗旅遊、漁家樂、農家樂、民俗村(民俗主題園)旅遊,下文將結合山東民俗旅遊開發現狀對此分別詳述。
二、山東民俗旅遊的特徵
山東民俗旅遊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傳承性強
2、地域特點鮮明
3、影響廣泛
4、開發較早
三、山東民俗旅遊開發現狀
山東的民俗文化資源豐富,以此為基礎的民俗旅遊活動也類型多樣,豐富多彩,而且各地的民俗旅遊內容、形式不一,因此,很難全面、確切地描述山東民俗旅遊開發現狀。參照山東民俗旅遊產品的分類,筆者只是粗線條地勾勒出山東民俗旅遊的概貌。
(一)民俗博物館旅遊
(二)節慶民俗旅遊
這是山東民俗旅遊的主體,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效益最好。其下又可分為傳統節慶旅遊,現代節慶旅遊、新興節慶旅遊、假日旅遊(如雙休日、黃金周等)。山東主要的旅遊節慶有濰坊國際風箏節、濟南千佛山廟會、趵突泉燈會、大明湖荷花節、青島國際啤酒節、泰山國際登山節、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淄博陶瓷琉璃藝術節、煙台國際葡萄酒節、菏澤國際牡丹花會、青島海雲庵糖球會、天後宮民俗文化廟會、榮成國際漁民節等。
(三)婚俗旅遊
(四)漁家樂
(五)農家樂
(六)民俗村、民俗主題園旅遊
四、山東民俗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山東民俗旅遊發展到今天,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不僅類型豐富多樣,在開發內容上也逐步深入,形成了一批知名度和美譽度都比較高的民俗旅遊品牌,成為山東旅遊又一個較有活力和發展前景的專項旅遊產品,但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山東建立了許多民俗旅遊村、數條民俗旅遊線及民俗旅遊區,但目前山東民俗旅遊業也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節就當前山東民俗旅遊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和下一步的開發思路。
有些問題在整個旅遊業中是普遍性的,如對民俗旅遊資源重開發不重保護,重經濟效益輕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有些景點(景區)的管理體制還沒有完全理順等;也有一些具體問題,如景點(景區)各自為政,重個體得失輕共同發展等。就目前山東民俗旅遊實踐來講,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管理體制的分割所帶來的矛盾
(1)「三孔」管理體制變更所帶來的旅遊開發與文物保護問題。
(2)蒲松齡故居與聊齋園的管理體制分割
2、企業化運作帶來的弊端
3、「內訌」式的不規范競爭
(1)膠南、龍口的徐福節
(2)中國民俗旅遊第一村之爭
4、開發滯後,對外競爭不力
(1)運河民俗旅遊必須迎頭趕上
(2)梁祝婚俗旅遊有待大力開發
(3)水滸旅遊:牆內開花牆外香
(4)菏澤牡丹要做大做強
5、民俗旅遊節慶的相似性和庸俗化
五、山東民俗旅遊開發原則和對策
(一)、山東民俗旅遊開發原則
1、文化原則
「文化是明天的經濟」,民俗旅遊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旅遊,它的魅力在於民俗旅遊景觀所承載和體現的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隨著山東旅遊業的深度發展,以文化為內涵的旅遊將會超越以觀光為內涵的旅遊,對山東民俗旅遊而言,齊魯文化和山東民俗文化是其開發的靈魂,因此,開發山東民俗旅遊必須遵循文化原則。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開發和經營者應具有較強的文化意識,對民俗文化有較全面的理解,對民俗文化在民俗旅遊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能從多學科的角度研究各類民俗事象,發掘民俗旅遊資源。其次,民俗旅遊項目應創造和實現民俗文化氛圍,以便讓旅遊者得到深刻的文化體驗和感受。最後,民俗旅遊項目開發不僅要具有民俗的「神」,還要具有民俗的「形」,做到「神」、「形」合一,把民俗文化的精華完整地表現出來。[9]
2、本土化原則
民俗旅遊利用民俗文化吸引游者,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因此,在開發過程中必須以民俗文化為根基,避免過於商業化的運作和不切實際的模仿與開發。本土化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因地制宜,挖掘當地的民俗文化資源,突出「原汁原味」,不要輕易仿製。當然,這並不排除以此為目的的適當提煉和加工,在實際的開發和經營中,這樣做往往是必要的;二是對於移植的外來民俗文化,則要充分考慮當地的接受能力和接受程度,某些與當地民俗文化背景有沖突的民俗文化資源,在強調新奇性的同時,必須經過本土化的改造,否則不宜移植。
3、特色性原則
特色性是旅遊資源的基本屬性,民俗旅遊資源尤其如此。失去特色,民俗旅遊資源也就不復存在。在民俗旅遊開發實踐中應以特色為依據,突出各地區的民俗旅遊特點,設計和推出與眾不同的旅遊產品、旅遊線路和旅遊購物品。突出特色性原則也是提升旅遊區的品位,提高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
4、遊客中心原則
遊客是民俗旅遊的主體,因此,民俗旅遊應以遊客為中心,按照遊客的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民俗旅遊產品。遊客的旅遊心理復雜多樣,但最基本的還是求新、求異、愉悅身心,針對遊客的這些基本旅遊心理,我們要開發新奇、參與性和體驗性強的民俗旅遊產品。
5、多樣性與專題性結合原則
多樣性與專題性既對立又統一,二者充分結合會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多樣性不僅不會沖淡專題性,而且還能襯托、突出專題性;多種專題也能豐富多樣性,使多樣性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6、可進入原則
各地區民俗文化不同,表現為各個旅遊景區(點)是一種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且民俗活動多在農村開展。因此開發時要考慮距離遠近、可進入程度、交通狀況等問題,以便作到各旅遊片、區內各景區(點)相對集中、聯系較緊密,各片、區間交通順暢,可進入性好。這樣有利於設計旅遊線路,方便遊客進行各種民俗旅遊活動。
7、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民俗旅遊規劃和開發中,更要注重對民俗旅遊資源的挖掘、搶救和保護,不要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要有長遠眼光,保持民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因為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城市化進程呈加速度增長的勢頭,民俗文化賴以存在的風俗習慣和古民居、古建築遭到建設性破壞,因此,對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迫在眉睫,旅遊開發是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但要注意避免重蹈城市化的覆轍。
8、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統一原則
旅遊規劃與開發要充分考慮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有機結合,充分協調經濟發展、資源保護和社會進步的關系,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的統一,促進山東省民俗旅遊健康、高效持續的發展。
(二)、山東民俗旅遊開發對策
1、挖掘、突出山東民俗旅遊的齊魯文化內涵
旅遊具有文化性和經濟性雙重屬性,而齊魯文化自其產生之日起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主幹和核心,它也是山東民俗旅遊的立身之本。在目前大多數民俗旅遊景點日益走向庸俗化、企業化的時候,挖掘、突出文化內涵是提升民俗旅遊景點品味的良好手段。山東的民俗文化包羅萬象,除了其以民間建築、民間技藝、民間游戲為代表的物質層面和以婚喪嫁娶為代表的制度層面外,以民間傳統、宗教信仰、人文素質為代表的精神層面也同樣不容忽視,在民俗旅遊的開發實踐中,後者尤其要引起民俗旅遊開發者和經營者的重視。
2、理順管理體制,加強文物保護
文物作為物質民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民俗旅遊開發的重要載體,「皮之不存,毛之焉附」?破壞文物就毀滅了民俗旅遊的基礎,失去了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從理論上來講,旅遊開發與文物保護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保護文物是為了更好地進行開發,有了旅遊開發的收益才能更好地保護文物。在處理二者的關繫上,應當把相關文物的保護工作置於主導地位。然而,在實踐中,二者的關系不是如此。某些單位和個人把旅遊開發的收益中飽私囊,不願對文物保護投資。對此,必須加強旅遊管理方面的分工負責,統一協調,理順管理體制,同時,正確貫徹《文物保護法》,加大對文物的保護力度。
3、樹立鮮明的形象,打造民俗旅遊品牌
獨特性是民俗旅遊資源的重要特徵,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賣點,不致被替代。青島在民俗旅遊方面即有多個賣點,不能互相替代,形成了多贏。
關於石家莊、王家皂中國民俗旅遊第一村之爭,其實,二者在民俗旅遊內容和開發歷史有很大不同,石家莊以「農家樂」著名,王家皂以「漁家樂」為主;石家莊因其開發較早,影響較大,王家皂卻是新開發的民俗旅遊村。稱石家莊為「中國民俗旅遊第一村」是合適的,王家皂可定位在「中國海洋民俗旅遊第一村」,從筆者目前掌握的材料看,國內還沒有如此定位的。這樣既可避免石家莊帶給王家皂的「陰影效應」,還可突出王家皂的海洋民俗特色。最好的競爭是避免競爭,在這方面,楊家埠做得比較好,它定位為以特色民俗為主題的「中國民間藝術遺產村莊」,突出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4、對內聯合,對外競爭
面對來自江蘇等其他省份以徐福東渡為主題的民俗旅遊,膠南、龍口的徐福節慶首要的是在協調的基礎上聯合起來,一致對外競爭。因為二者的資源特點類似,地理位置較近,內部競爭只能導致兩敗俱傷。在實際操作中可採取兩地每年輪流舉辦徐福節慶,或以一地為主,一地為輔的方式;也可把每年的徐福節時間分開,兩地分別舉行,從而避免同一時段舉辦徐福節慶。
這種方法也適用於「濟南三勝」的春節黃金周。「濟南三勝」在春節黃金周均舉辦大同小異的民俗旅遊活動,與其拼內耗,不如聯手一致對外。如果把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三大名勝分開來看,都不及泰山、西湖等著名旅遊景點有影響力,但如果「山、泉、湖」強強聯手,進行資源優勢互補,讓遊客以優惠的價格一票通游,將對遊客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形成泉城民俗旅遊的拳頭產品,會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濟南。
5、整合旅遊資源,做大做強
以菏澤為例。菏澤作為全國最大的牡丹生產基地,完全可以在每年冬季舉辦一次全國牡丹催花展。既可以讓人們在寒冬觀賞到牡丹的芳姿,又可以進行花木交易,可謂一舉兩得。此外,菏澤是著名的「戲曲之鄉」和「武術之鄉」,棗梆、柳子戲、山東梆子等十幾個地方戲種同時並存,這在全國同級地市中尚不多見。菏澤的麵塑、魯錦等獨特民俗,也可以重點開發為「民俗博物館」和民俗生態保護區,和牡丹一起構築菏澤旅遊的四季文章。
菏澤市目前正在選聘有關專家編制旅遊發展規劃,以牡丹、水滸、黃河旅遊為主線,涵蓋全市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觀,以期構造全年有景的格局,做活四季文章。如果菏澤牡丹與黃河、水滸結親成功,將從根本上擺脫當地旅遊業多年來單靠牡丹一條腿走路的尷尬。
6、加大旅遊開發力度
在這方面,運河民俗旅遊、水滸民俗旅遊和黃河三角洲民俗旅遊比較迫切需要加大旅遊開發力度。為加強對梁祝文化的研究,可成立梁祝文化研究學會,在對梁祝文化的開發利用上,可將梁祝讀書處——嶧山建成愛情搖籃之山;將微山縣馬坡梁祝墓所在地恢復明代梁祝祠,建梁祝愛情文化園。通過對梁祝文化的研究和開發利用,為濟寧文化大市建設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梁山雖然沒有以前的「八百里梁山水泊」,但有水滸民俗文化,可從民俗旅遊入手,吸引魯西南、魯西北和全國的遊客。
7、編制全省民俗旅遊規劃
截至目前,全省還沒有專門的民俗旅遊規劃,這與山東的民俗旅遊資源大省、民俗旅遊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稱。國外旅遊專家在為山東做全省的旅遊規劃時曾說,濰坊是山東民俗旅遊的中心,可在「千里民俗旅遊線」的基礎上把山東全省的民俗旅遊進行統一規劃,東引山東的海洋民俗旅遊,西聯魯西南的運河民俗旅遊、水滸民俗旅遊和菏澤的民間藝術旅遊,形成橫貫山東全省的民俗旅遊線。如此以來,勢必盤活山東全省的民俗旅遊活動,擴大山東民俗旅遊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促進山東民俗旅遊的跨越式發展。
③ 甘肅旅遊業的前景是否可以
馬拉沃里克博士,城市發展,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項目在甘肅的識別代表團的負責人的世界銀行17銀行貸款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甘肅省項目協調領導小組副組奔赴6個項目城市(蘭州,白銀,天水,酒泉,嘉峪關,張掖),旅遊局,甘肅省,鄧指套及相關部門的項目總監的陪同三個省項目辦初選項目11天的檢查,以確定的工作。考察結束後,孫小系在甘肅省蘭州市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項目協調領導小組組長銀行貸款,代表團會見了世界銀行項目鑒定。
世界銀行提供貸款4000萬美元,將成為甘肅文化自然遺產保護項目。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旅遊景點,旅遊和文化保險計劃,完善旅遊市場分析,人才培養,旅遊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改善,世界銀行的專家參觀的藍色的准備工作的項目,以了解和甘肅省的社會,經濟,旅遊資源,旅遊業的發展。
孫小系出席了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工程世行貸款甘肅,甘肅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但是,由於甘肅經濟發展在中國是相對靜止的相對落後,那裡有很多旅遊資源的開發困難,保護,管理和發展的自然和文化遺產,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將推動全省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以及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在世界銀行的貸款不是無償援助,甘肅預選項目,項目的實施和未來的貸款償還問題已經做了精心安排。總體來看,甘肅要學會從以前的銀行,圓滿完成這一階段的項目實施經驗。
馬拉沃里克說,世界銀行的頭是一個非常高的關注度,世界銀行的機會能夠參與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第一個項目,在這個項目上也能參加省內外的發展戰略。該項目的世界銀行,有機會參與在國家一級,甚至在世界上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同一個項目的一部分,世界銀行做出高質量的工作對旅遊業和甘肅的發展水平,所以發展可以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正如我們所關心的,這個項目的目的是保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可持續發展。馬拉華威頭在甘肅旅遊業的發展前景十分看好。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甘肅省旅遊具有的潛力,以開發旅遊產品的市場,通過政府投資,通過對旅遊市場的了解,在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將是能夠得到的最大影響的旅遊,她說。由高品質的旅遊戰略規劃,通過項目,讓他們可以帶來一定的強制性規定的其他可以帶來旅遊業私營部門的參與。甘肅省的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圍繞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同時,能夠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者。
在會議結束時,世界銀行項目鑒定團甘肅旅遊資源和旅遊產業的發展,文化和自然遺產的價值,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對社會,對世界的影響,表達一個強大的投資意向,並在項目參觀的初步意見是:該項目充分准備,以工作認真,在准備工作的省級項目辦和項目市和項目單位富有成效的;甘肅建議項目與世界銀行的投資方向和要求基本一致個別項目的規劃和設計建設的需要做必要的調整,仍然是一個缺乏。在同一時間,銀行通知下一個項目的預評估,正式評估和項目談判,並提交世界銀行董事會董事的時間表和工作計劃。中科院專家甘肅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把戲政策
寒冷地區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12月9日,甘肅省旅遊局組織中國社科院科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蘭州分院研究所,西北民族大學,蘭州大學,甘肅省林業調查規劃院,中國社科院,浙江旅遊職業技術學院等單位的專家擔任主席,由蘭州大學學院地理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甘南藏族自治州設計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項目評審。負責該項目由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哲院長,副院長。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肅省西南部,甘肅,青海,四川三省的交界處,屬於東北緣的青藏高原,在秦嶺交界處的兩個主要的地槽褶皺系的地質結構,昆侖。它是在古絲綢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是已知的,以歷史為「河南道」,全國30民族少數民族自治的自治州,10 1藏族自治州之一。的平均海拔為3000米。山主峰高海拔在3500-4500米之間。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長江上游,黃河,境內江河縱橫,黃河,洮河,夏河,白龍江。山原眾多的湖泊之上,濕地,峽谷,瀑布,多個大洞,被稱為「天池」,視為「神湖。由藏,漢,回,蒙古,土,撒拉,安全居住,東鄉24個國家。全州范圍內的寺廟建築,濃厚的宗教氣氛,藏傳佛教的主要教派傳承,原始苯教,伊斯蘭教。它的領土拉卜楞寺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東方梵蒂岡說。
」設計,以吸引潛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旅遊發展的總體規劃,甘南藏族自治州設計旅遊從背景的自然和文化旅遊的發展歷史,現狀的評價,綜合評價的旅遊資源,旅遊資源,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旅遊市場和潛在需求分析,定位和發展戰略,旅遊業,旅遊業的發展PEST分析,旅遊業發展的SWOT分析系統的分析,旅遊商品開發規劃,旅遊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旅遊經濟的系統規劃,支持旅遊業的發展,旅遊形象系統規劃,規劃的旅遊產品,旅遊市場營銷規劃,旅遊發展政策和戰略建議,在規劃一個全面的分析。專家組通過了獎計劃突破的傳統模式,旅遊策劃,創意集群的旅遊資源和旅遊資源的在線分析,旅遊市場研究,市場趨勢,贛南旅遊市場結構和產品與市場之間的對應關系的規劃思路,分析甘南旅遊目標市場准確定位與空間布局三個部門,帶來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9個主要旅遊區的空間框架甘南旅遊實際很強的指導意義;旅遊形象策劃,准確把握甘南州脈沖,上下文。本集團認為,規劃的深入,科學性和有效性,分類指導和有效的措施,有利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④ 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⑤ 大家是如何看待寧夏黃河文化金馬河濕地旅遊這個產業的認為它的前景怎麼樣可以投資嗎
前景很好,原因:1、面積大,2、西部的氣候特色;3、政府支持,目前干擾少!
⑥ 惠濟區現在有哪些產業,未來會有大的發展前景嗎
【惠濟區】區域分析
摘要:環境優越,宜居
【區位】鄭州北部生活宜居區
【功能定位】環境優美,宜居區域
【樓市特點】大開發商雲集,房價差異不明顯
【交通概述】四通八達,輕軌高速雲集
【生活配套】依託惠濟萬達,還有北大學城等教育資源
【產業概述】惠濟區以生活居住為主,環境優美,無大型產業
【區位】
惠濟區位於鄭州北邊,西鄰高新區,東臨金水區,是鄭州市北部生活區域,區域生活配套齊全,環境優美,交通發達。
【功能定位】環境優美,宜居區域
鄭州工作向東,生活向北,北邊惠濟區是市政府規劃的生活區域。居住人群以金水區以及鄭東新區外溢人群為主,經濟發展除了受金水區以及東區影響,北部還有邙山以及黃河風景游覽區,環境優美。
【樓市特點】大開發商雲集,房價差異不明顯
惠濟區的發展主要依託於惠濟萬達以及地鐵二號線沿線,再其周邊新房均價為1.4W—1.5w,購房客群以在本地生活老住戶以及金水區以及東區外溢人群為主。
【交通概述】四通八達,輕軌高速雲集
惠濟區軌道交通有地鐵二號線延,地鐵二號線是南北走向的鄭州軌道主幹道,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緩解了路面交通的壓力。
在道路交通方面,有東西走向的連霍高速,北三環,北四環,貫穿東西;還有南北走向的中州大道,花園路,京廣快速路,都是鄭州主幹道,交通十分便利。
【生活配套】依託惠濟萬達,還有北大學城等教育資源
惠濟區商業主要依靠惠濟萬達,以及今年投入使用的宜家商場,形成一個萬達商圈以及宜家商圈。
教育方面有北大學城,河南財經學院等知名學府。
在醫療方面,有惠濟區人民醫院,鄭州大學第四附屬醫院等等
【產業概述】惠濟區以生活居住為主,環境優美,無大型產業
惠濟區產業主要依託於黃河旅遊文化產業。
⑦ 黃河金三角運城是華夏文明發源地!好好重點開發下旅遊資源!
運城:黃河金三角正在崛起的新興城市
運城,古稱河東,位於山西省西南端,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全市轄1區2市10縣3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人口500萬人。2000年10月撤地設市。
運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這里有4000萬年前的中華曙猿化石和183萬年前人類最早用火遺址;這里流傳著女媧補天、黃帝戰蚩尤、舜耕歷山、禹鑿龍門、嫘祖養蠶、後稷教民稼穡等優美傳說;這里曾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夏王朝初期的都城;三國名將關羽,思想家荀況,史學家司馬光,建築學家傅說,水利學家李冰,教育家王通,戲劇家關漢卿,文學家柳宗元、王勃、王維、王績、王之渙,以及開中華民族商貿先河的春秋商人猗頓等傑出人物都是這里人;史稱「將相接武、公侯一門」的聞喜裴氏家庭,曾出現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全市文物古跡星羅棋布,景點1600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省級112處。有馳名中外的中華祭祀聖地後土祠、中國死海運城鹽湖、武廟之祖關帝廟、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鸛雀樓、元代壁畫藝術宮殿永樂宮、《西廂記》故事發生地普救寺以及舜帝陵、司馬光墓、黃河大鐵牛……
運城大地,人傑地靈。
優越的投資環境
交通運輸便利。運城,承東啟西,貫通南北,輻射中原,是連接中西部的「橋頭堡」,在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十分突出的戰略地位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關公機場已經通航,辟有直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國內各大城市航線。全市公路里程達到8753公里,公路網密度每平方公里62.5公里,一小時公路圈初步形成。境內已建成和正在建設的運三(運城-三門峽)、運風(運城-風陵渡)、大運(大同-運城)等4條高速公路,里程312公里,形成了通西北、達中原、到華北的交通骨架。候西鐵路橫亘東西,南同蒲鐵路縱貫南北,客運通往全國各地,貨運可達全國各樞紐。
自然條件適宜。運城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山西省乃至全國的麥棉、果業基地,有「山西的烏克蘭」之稱。小麥、棉花產量和商品量分別佔全省的50%和70%以上;蘋果面積300萬畝,產量32億公斤,分別佔全省產量和商品量的60%和70%,是全國地級市中最大的蘋果生產基地。
礦產資源豐富。具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約54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鐵礦1139.3萬噸,銅388.1萬噸,鋁9868萬噸。芒硝儲量居全國第二。鉛、鎂、石灰石、大理石、硅石等儲量在全省名列前茅。金銀等貴重金屬在全國佔有重要位置。鹽湖面積132平方公里,在新石器之前就已被開采利用,唐宋時期每年的鹽稅占國庫收入的1/8到1/6。
基礎設施完善。全市現有電力裝機149萬千瓦,在建電源裝機280萬千瓦,50萬伏和22萬伏電網主架相連,電力供應充足。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發展迅速,已建成現代化的移動通信和數據通信網路,實現了100%的行政村通油路、通客車。商業、現代服務業等基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
科技教育發達。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長足發展。基本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現有各級各類學校4242所(其中本科學院1所,專科8所),教師5.4萬人。全市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1萬人。國家級企業研發中心1個,省級以上企業研發中心15個,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4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6家,技術力量較為雄厚。醫療衛生機構490個。康中和運中成為新的亮點,2005年高考全省文理狀元均出現在運城。
投資環境優良。近年來,運城市委、市政府一直著力打造誠信運城,全力建設一個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健全透明的法制環境、文明誠信的人文環境,創造「親商、富商、安商、樂商」的投資軟環境。全面推行「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便捷辦事程序,並開通了網上審批窗口,實行審批內容、審批條件、審批程序、審批時限四公開。對引進項目實行全程跟蹤,提供保姆式服務。設立招商引資投訴辦公室,開通投訴熱線,認真處理客商投訴,切實保障所有投資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喜人的建設成就
運城經濟總量連續9年位居全省前3位。2005年:全市生產總值470.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180美元。財政總收入55.6億元。河津市於2003年跨入全國經濟百強縣市行列。12個縣(市、區)財政收入超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8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6.8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806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8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6.5億美元。「十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1%,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進出口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長54.6%。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二、三產業比例調整為11.8:56.8:31.4。
農業產業化格局初具規模。形成了果、菜、畜、麥、棉五大主導產業和紅棗、蘆筍、中葯材、煙葉等特色產業,糧經比例調整為5:5。設施農業達59.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達112萬畝。龍頭企業304家,帶動25萬戶農民從事產業化經營。新絳蔬菜批發市場、粟海、忠民、豐潤4家企業跨入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行列。全市糧食總產15.9億公斤,果品總產27.5億公斤,棉花總產0.9億公斤,肉、蛋、奶產量分別比上年增長5.6%、2.5%、22.9%。農產品營銷體系和專業市場建設力度加大,市農業會展中心和農產品質檢大樓投入使用。農村公路建設取得了新成績,實現了村村通油路、通客車。小康林業工程進展順利,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6.8萬畝,退耕還林工程7.4萬畝,三北防護林0.8萬畝。
工業成為全市經濟的主導。為把運城建設成「山西省新型加工製造業基地」,運城市大力發展「七大產業」,培育「八大基地」,抓好「三個開發區」,做大做強「十八大旗艦企業」,工業成為全市經濟的支撐,工業經濟連續8年位居全省前三強。這里有全國最大的無機鹽化工基地南風集團、裝備規模居世界第一的運城製版集團、亞洲最大的鋁工業基地山西鋁廠、全國第二大銅冶煉基地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鐵道部的龍頭企業永濟電機廠等大型企業。有南風、亞寶、關鋁3家上市企業。鋼鐵產量達到480萬噸;金屬鎂產量達到16萬噸;化工產品元明粉、硫酸鉀、洗衣粉的產量分別佔到國內市場的60%、50%、25%以上;電解鋁生產能力達到100萬噸、氧化鋁突破200萬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19個,規模以上民營企業420家,海鑫、通達、振興、陽光等4家民企跨入全國民企500強,海鑫集團成為全省最大的民營企業,在全國民營企業中上繳稅金排名第一。
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突出「五千年文明看運城」這一主題,著力打造了華夏覽勝(中國運城)、中華祭地聖境(萬榮後土祠)、關公故里(運城解州)、中國死海(運城鹽湖)、中華名樓(永濟鸛雀樓)、回歸自然(黃河歷山)等旅遊品牌,努力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經濟已成為運城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2005年,全市旅遊業總收入達到28.2億元。
城鎮化進程加快。圍繞建設「秦晉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具有河東文化特色的工貿旅遊中心城市」的目標,以提升中心城市綜合競爭力為切入點,全面推進城鎮化進程,走出了一條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道路。2005年,全面啟動了東部新區、空港新區、鹽湖新區等十大城建工程。努力創建省級園林城市,新增公共綠地74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達到4.17平方米。成功改造老區,實現了綠化、美化、亮化。新建東部新區38平方公里、空港新區60平方公里、鹽湖新區37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正在向100多平方公里擴張。科技館、博物館、體育館、圖書館、婦兒中心和水、電、路、氣、熱、通訊、公交、環衛等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日益完善,城市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12個縣城和一批重點小城鎮建設正扎實推進。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2005年,全市民營科技企業總數達到141家,高新企業總數達到24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的農民參合率達到84.3%。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與失業保險並軌工作穩步推進。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率達100%。城鄉低保人數14萬人。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美好的發展前景
2006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開局年、起步年。運城市委、市政府將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重點培育裝備製造業、新型化工產業、新型材料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中醫葯產業、旅遊文化產業等六大支柱產業。繼續實施大企業戰略,優化企業結構。全力打造四個方陣: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10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6家,完成銷售收入600億元以上;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50-100億元的企業8家,完成銷售收入400億元以上;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30-50億元的企業10家,完成銷售收入300億元以上;到2010年銷售收入達10-30億元的企業27家,完成銷售收入400億元以上。以上四個方陣共51家企業,將作為全市「十一五」重點培育的骨幹企業,組成運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艦隊,力爭這些企業到2010年的銷售收入達到1800億元左右。同時,要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服務業,力爭到2010年第三產業佔全市生產總值超過40%。
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2006年在全市農村免收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擴大到6個縣(市),力爭明年13個縣(市)全覆蓋,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市,大力建設高效生態農業基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水泥(油)路通組達戶、村村循環工程。發展農村通信、遠程教育,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大力推廣農村沼氣使用,力爭2010年50%的農戶用上沼氣。
三、大力推進特色城鎮化,提高城市綜合競爭能力。按照建設黃河金三角地區具有河東文化特色的工貿旅遊中心城市的定位,全面實施十大工程建設。力爭到「十一五」末,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1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0-80萬人,建設3個衛星城市和一批經濟強縣、強鎮,力爭全市3-5個縣(市、區)躋身全省20強,20個鄉鎮躋身全省百強鄉鎮,全市發電裝機容量達500萬千瓦以上,電網容量達到400萬千瓦。
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增添發展後勁和動力。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市屬國有企業產權股權多元化。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力爭到「十一五」末,非公有制經濟佔全市經濟的比重達到90%以上。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增強縣級財政自我平衡能力。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6年全市招商引資總量力爭突破100億元大關。
五、大力實施「綠色運城」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加快節約型社會建設步伐。大力實施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工程,力爭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城市建成區綠地覆蓋率平均每年提高2個百分點。2006年中心城市二級以上天數要達到240天。
六、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繼續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加大中小學布局調整力度,徹底取消「單人校」和「復式校」;加快建設運城大學和各類高等專科學校,力爭「十一五」期間在全市創辦2-3所綜合性大學。大力實施文化強市戰略。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⑧ 黃河開發體育旅遊項目的前景
體育旅遊的發展前景- 綠維創景 -認為是很可觀的,體育休閑旅遊是現代旅遊體系回中的一個重要答分支,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體育休閑旅遊產品都已有日益豐富和成熟,吸引大量體育旅遊愛好者。而隨著休閑泛化逐漸延伸到體育領域,休閑旅遊、體育運動和時尚、文化以及當地特色物質文化資源逐漸融合,營造出運動性、趣味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交融的休閑氛圍。體育休閑正受到來自國內外、各階層的歡迎。自行車旅遊、騎馬或騎駱駝游、登山、攀岩、徒步沙漠探險、野外生存訓練、峽谷漂流、乘熱氣球或滑翔傘、滑冰、滑雪、滑草等時尚運動休閑項目方興未艾;各類體育賽事、體育文化節慶活動牽動億萬人的關注。旅遊景區主體場地不同,適合開發的體育休閑項目也有所區別,為使得體育休閑項目歸類清晰,我們按照草原、森林、沙漠戈壁、海灘、湖泊、河流、峽谷、岩洞、山川、濕地、公園、田野、室內、鄉村、城市等多種不同主體場地進行研究分析。
⑨ 黃河三角洲發展趨勢
黃河三角洲被國家確定為「高效生態經濟區」,「生態」和「高效」是對黃河三角洲未來發展方向和經濟屬性的根本性定位。旅遊開發的方向也同樣要堅持這一基本定位,而且,也只有這樣的定位才符合黃河三角洲的實際。
低開發,在這里是作為一種旅遊開發的模式。充分尊重自然生態過程和生物多樣性,人類最少干預,本身也是現代可持續旅遊的一種模式;需要說明的是,「低開發」、少干預,並不意味著開發低端的、粗放型的旅遊產品,恰恰相反,現代旅遊理念中,真正高端的、具有生態意義的旅遊產品,往往都是充分尊重原生態的資源型產品,其高端主要體現在服務過程,而不是在對資源的干預程度。這是一個需要我們進行根本性轉變的觀念。
低污染,在這里是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作為自然保護區,作為生態經濟區,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環境優化和生態文明應該是基本的發展原則,在這種前提下,任何的開發建設和生活、生產活動,都不能產生污染。只有這樣,才能夠進一步使這里的生態價值、環境價值增值。
高效益,在這里是作為一個追求的目標。追求效益,既是保護的宗旨,也是開發的宗旨,但我們講的效益不是單純的經濟效益,而是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並重。希望能夠借鑒國外國家公園建設的理念和方法,在不久的將來,通過進一步的培育,使黃河三角洲這一稀缺的資源區具有更高的生態價值和科學價值,爭取早日建成符合國際水準的國家公園。
上述的「兩低一高」原則,完全符合國家公園的建設理念。而黃河三角洲本身也完全符合建設國家公園的基本條件。所以,堅持「兩低一高」原則,建設國家公園,應該是黃河三角洲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