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近年來武當山旅遊發展特點
⑴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武當山位於湖北十堰丹江口市境內,主峰天柱峰海拔1 612米,屬亞熱帶
(1)春、秋季節氣溫抄適宜、天氣晴襲好;暴雨、洪澇等影響旅遊行程的自然災害少;春季的廟會和秋季的國際旅遊文化節都是具有特色的人文旅遊資源。 (2)河南比陝西人口多,客源市場大;河南比陝西經濟發達;雖然都是鄰省但陝西由於秦嶺的阻隔,距離稍遠,交通不便。 ⑵ 武當山旅遊景點及路線介紹 1、紫禁城 建於永樂十七年(1419年),延天柱峰環繞,周長345米,牆基厚2.4米,牆厚1.8米,城牆最高處達10米,用條石依岩砌築,每塊條石重達500多千克,按中國天堂的模式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徵天門。 2、凈樂宮 位居武當山八宮之首,始建於明代永樂十一年的武當山凈樂宮,因1958年興修丹江口水庫時淹沒在水庫之中,宮中的牌樓、龜馱碑等一批文物搬遷至丹江口。 2002年,丹江口市引資7000萬元,全面實施凈樂宮復原工作,經過2年多的施工,一期工程廣場、山門、御碑亭、三大殿及配殿等已初現雛形,再現了當年凈樂宮的宏偉氣勢,成為丹江口南水北調工程地上文物搬遷復原的範例。 3、玄岳門 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稱,為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建築。「治世玄岳」牌坊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位於武當山鎮東4000米處,為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又名玄岳門。 武當山上可以坐滑竿,從南岩到金殿十多千米的石級山路收費80元。另外還有索道,一點設在瓊台中觀,另一點設在距金殿下100米處的綉球峰和獅子峰之間,單向運行時間不到半小時,往返票價70元。 (2)簡述近年來武當山旅遊發展特點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唐太宗詔武當節度使姚簡到武當山祈雨而應。敕建「五龍祠」。乾寧年間(896—897年),武當山列為「七十二福地」第九位。 自唐代後,武當山就得到歷代封建皇帝的重視,封號武當,使其地位崇高、名聲顯赫。 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師張留孫向世祖忽必烈奏報武當山後,忽必烈大信其道。大德八年(1304年),元成宗封「武當福地」。 2012年08月01日,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遇真宮頂升工程正式啟動。 2012年09月27日,武當山玉虛宮修繕落成。 ⑶ 北武當山風景區的特點 為了開發旅遊資源,發展旅遊事業。2001年11月重新修建了「南岩宮」。該宮佔地面積5畝,建築專設計屬規模宏偉,造型古樸典雅,香火十分旺盛。 另外北武當山景區內的自然生態環境很好。野生動物很多。有刺蝟、獾、松鼠、狐、狼、野豬、穿山甲、喜鵲、山雞、斑鳩、貓頭鷹、布穀鳥、黃鸝、山雀、畫眉等數十種禽獸。中草葯分布也十分廣泛,象當歸、黨參、何道烏、柴胡等,遍地皆是。 景區內的土特產品有:蘋果、梨、桃、杏、山楂、柿子、李子、檳子、核桃、板栗、黑棗等40多個品種。柿餅、核桃、板栗不僅在全國享有盛名,而且已經銷售到國外市場。 ⑷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的發展情況 武當山以其獨特的風韻與情趣吸引著國內外遊客,今日香火依然。那歷經千百年滄桑的道教宮觀、悠揚的道家音樂、神奇的武當武功、豐富的神話傳說,連同那些虔誠的香客,傳遞著中國的古老的文化氣息。 ⑸ 武當山的現狀是什麼樣的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在湖北均縣境內,是我國道教第一名山。方圓400千米,有72峰、24澗、11洞、3潭、9泉、10池、9井、9台等風景名勝。據傳從周漢以來,就有著名道家和道士在此居住和修煉,如周代的尹喜,漢代的陰長生,唐代的呂洞賓,五代的陳摶等等。唐太宗貞觀年間,均州刺史姚簡在靈應峰創建五龍祠。此後歷代都在這里興建道教寺觀。元代全真道興盛,武當山的神仙宮觀也隨之增多。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還在天柱峰頂建造了武當最早的金殿。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再加擴建,形成了五里一庵、十里一宮的宏偉規模。現在武當山基本上還保持著明代初年形成的建築體系。 武當山供奉的神仙主要是真武帝君。道教經籍上說,他本是古代凈樂國王的太子,在武當山上修煉成仙,是威鎮北方的大神。山上的許多建築和神像都是為附會他成仙的經歷而造的。例如磨針井,在進入武當山神道的第一重大門玄岳門內約10千米處,是一座小巧玲瓏的道院。傳說凈樂國太子入山學道時,心志不堅,想下山還俗,走到這里,看見一個老母在井邊磨鐵杵,便問磨杵作什麼用?老婦回答說: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太子感悟,又入山苦修,歷42年最後得成正果。南岩是武當山三十六岩中風景最美的,岩南有一座孤峰,像飛鳥的翅膀,上有梳妝台、飛升台等遺跡,據說就是真武飛升成仙的山峰。 武當山上最著名的古跡是天柱峰上的金殿。元代所造的金殿,在永樂時被移到天柱峰側的小蓮峰上。永樂十四年,在天柱峰頂另造了一座更加精美壯麗的金殿,一直保存至今。這座金殿坐西朝東,高5.54米、寬5.8米,進深4.2米。共3間,全為銅鑄鎏金,屋瓦、斗拱、檐柱、門窗等均以銅鑄構件卯榫拼焊而成,連接精密,看不出分件鑄鑿的痕跡。外面鎏赤金,玲瓏剔透。屋頂為重檐廡殿式,垂脊上各立一組六件銅鑄鎏金仙人神獸。金殿西南角柱上方外側還嵌有一塊黃澄澄的金塊,傳說是當年修造此殿時剩下的一塊黃金,已被遊人摸得晶亮。 ⑹ 武當山的風景怎麼樣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參上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勝地,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 名勝區,又是世界文化遺產。 武當山,綿亘800里,其自然風光 ,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元代以來, 就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蒼穹,屹立於群峰之巔。環繞其周圍的群山,從四面八方向主峰傾斜,形成獨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天然奇觀。被譽為「自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築規模著稱於世。其古建築始建於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達到鼎盛。共建有三十三個建築群,100餘萬平方米;歷經數百年滄桑,現仍存有近5萬平方米。其整個建築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採取皇家建築法式,統一設計布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因山就勢,錯落有致,前呼後應,巧妙布局。或建於高山險峰之巔,或隱於懸崖絕壁之內,深山叢林之中,體現了建築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被譽為「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武當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東漢以來,即有道人在武當山結茅為庵,潛心修煉。隨後逐步成為中原道教活動的聖地。武當山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始自唐朝初期,唐貞觀年間(627-649)遇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吏姚簡到武當山祈雨靈驗,後在靈應峰敕建"五龍祠"。自宋迄清,歷代皇帝極力推崇武當山真武神,奉為「社稷家神」。在元朝時期道教墾田數百頃,養眾萬人,有9宮8觀等,100多處廟宇及壇、亭、台、橋。到明朝達到鼎盛時期。在永樂十年(1412)遣要員率20多萬軍民夫匠,以12年功夫,建成9宮9觀等33處道教廟宇,全山各宮觀有道士少則300─400人,多則500─600人。使武當道教宮觀空前宏大,成為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當道場,因此,武當山被稱為「皇室家廟」。武當山道教文物聲名遐邇。除古建築群外,歷代統治者及四方信士,特別在明朝鼎盛時期,曾製造數以萬計的金、銀、銅、鐵、錫、玉、珠、石、泥、絲、木等質地的神像法器安放在武當山,使武當山各宮觀陳設富麗堂皇,被譽為「黃金白玉世界」。雖然大多珍品已流失,但全山至今仍存注冊文物總計7000多件。具有極高的科研和藝術觀賞價值。武當道教音樂,素負盛名,是武當道教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唐太宗始建「五龍祠」以後,武當山一直是帝王將相、芸芸眾生祈福禳災的重要道場,別具神韻的道教音樂,融宮廷、民間、宗教音樂於一體,具有庄嚴肅穆,神秘飄逸的獨特風格。武當武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元末明初武當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被尊為武當武術的開山祖師。後經歷代武術家不斷創新、充實、積累,形成中華武術一大流派,素有「北宗少林,南尊武當」之稱。武當拳,亦名內家拳,這種拳法以養身煉功、防身保健為宗旨。具有尚意不尚力,四兩撥千斤,以柔克剛,後發制人,延年益壽,祛病御疾,增長智慧等多種特點和功能。目前,武當武術已流傳到海內外,並成為人們養身保健、祛病延年的體育活動。武當山主要風景名勝有:玄岳門:是「治世玄岳」牌坊的俗稱,為三間四柱五樓式的石建築。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高12米,寬12.8米,石鑿榫卯而成。正中坊額上刻著嘉靖皇帝親書「治世玄岳」4個大字,筆勢雋永剛健。玉虛宮:全稱「玄天玉虛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建造宮觀廟宇2200間,嘉靖三十一年又經修葺,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最大的單元。後來大部分毀於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現存部分建築和遺址,還建有重達百噸的「龜馱碑」亭四座。磨針井:又名純陽宮。坐落在老營以南12公里處,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現存磨針井為清咸豐二年(公元1852年)重建,1984年修葺如初,有廂房50餘間,面積1700平方米。 ⑺ 關於自助游武當山
武當山簡介 ⑻ 武當山為了如此受歡迎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旅遊資源豐富,景點更是數不勝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生活,欣賞美景,外出旅遊成為了他們生活的必需品。很多人在選擇去哪裡旅遊的時候,通常都會選擇人氣旺的景點,因為很多中國人就是喜歡熱鬧,像長城,故宮,西湖等等,去旅遊的人那可是絡繹不絕啊! 小編認為,武當山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文化,都具有獨特的魅力,不愧是天下第一仙山,小編雖然已經去過一次了,但是仍然想再去,想再次感受如仙境般的武當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武當山呢?對武當山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評論留言! ⑼ 武當山具有什麼歷史意義 武當山古建築中的宮闕廟宇集中體現了中國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築的建築學和藝術成就。古建築群坐落在溝壑縱橫、風景如畫的湖北省武當山麓,在明代期間逐漸形成規模,其中的道教建築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這些建築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國藝術和建築的最高水平。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位於中國中部湖北省丹江口市的西南部。相傳為道教玄武大帝(北方神)修仙得道飛升之勝地,歷代道教名流曾在此修煉。據記載,唐太宗貞觀年間即在靈應峰創建五龍祠。宋、元以來,代有開拓擴建。明成祖於永樂十年(1412)曾動用軍夫30多萬人在此大興土木。現存的36處宮觀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國現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道教古建築群。宮觀內保存的各類神像、法器、經籍等都有較高的文物和藝術價值。明代(公元1368~1644年)時,武當山被皇帝敕封為「大岳」、「玄岳」,地位在「五嶽」諸山之上。武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周圍又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等勝景環繞,風光旖旎,氣勢宏偉,被世人贊為「萬山來朝」。 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明代是其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在武當山興建了大批建築,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從而形成了9宮、9觀、72岩廟、36庵堂的大型建築群,總面積達160萬平方米的規模。武當山的道教音樂也是中華音樂的活化石。 現在武當山古建築群主要包括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遇真宮四座宮殿,玉虛宮、五龍宮兩座宮殿遺址,以及各類庵堂祠廟等共200餘處。建築面積達5萬平方米,佔地總面積達100餘萬平方米,規模極其龐大。被列入的主要文化遺產包括:太和宮、紫霄宮、南岩宮、復真觀、「治世玄岳」牌坊等。 太和宮位於武當山主峰天柱峰的南側,包括古建築20餘棟,建築面積1600多平方米。太和宮主要由紫禁城、古銅殿、金殿等建築組成。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是一組建築在懸崖峭壁上城牆,環繞於主峰天柱峰的峰頂。古銅殿始建於元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位於主峰前的小蓮峰上,殿體全部由銅鑄構件拼裝而成,是中國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築。金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位於天柱峰頂端,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銅鑄鎏金大殿。 南岩宮位於武當山獨陽岩下,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現保留有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龍虎殿等建築共21棟。 紫霄宮是武當山古建築群中規模最為宏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處道教建築,位於武當山東南的展旗峰下,始建於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1125年),明嘉清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主體建築紫霄殿是武當山最具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築,殿內有金柱36根,供奉玉皇大帝塑像,其建築式樣和裝飾具有明顯的明代特色。 「治世玄岳」牌坊又名「玄岳門」,位於武當山鎮東4公里處,是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牌坊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坊身全部以榫鉚拼合,造型肅穆大方,裝飾華麗,雕刻有多種人物、花卉的圖案,堪稱明代石雕藝術的佳作。 此外,武當山各宮觀中還保存有各類造像1486尊,碑刻、摩岩題刻409通,法器、供器682件,還有大量圖書經籍等,也是十分珍貴的文化遺存。 武當山古建築群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裝飾藝術的精華。在這里還衍生出武當道教、武當道樂和武當武術等文化范疇的精髓,為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增添了新內容。 武當山古建築群歷經滄桑,現存4座道教宮殿、2座宮殿遺址、2座道觀及大量神詞、岩廟。在布局、規制、風格、材料和工藝等方面都保存了原狀。建築主體以宮觀為核心,主要宮觀建築在內聚型盆地或山助台地之上,庵堂神祠分布於宮觀附近地帶,自成體系,岩廟則占峰踞險,形成「五里一底十里宮,丹牆翠瓦望玲瓏」的巨大景觀。在建築藝術、建築美學上達到了極為完美的境界,有著豐富的中國古代文化和科技內涵,是研究明初政治和中國宗教歷史以及古建築的實物見證。武當山古建築群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規劃嚴密,建築傑出 武當山古建築群分布在以天柱峰為中心的群山之中,總體規劃嚴密,主次分明,大小有序,布局合理。建築位置選擇,注重環境,講究山形水脈布疏密有致。建築設計的規劃或宏偉壯觀,或小巧精緻,或深藏山坳,或瀕臨險崖,達到了建築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具有濃郁的建築韻律和天才的創造力。 高超的技術與藝術成就 武當山古建築群類型多樣,用材廣泛,各項設計、構造、裝飾、陳設,不論木構宮觀、銅鑄殿堂、石作岩廟,以及銅鑄、木雕、石雕、泥塑等各類神像都達到了高度的技術與藝術成就。 道教建築之瑰寶 武當山道教建築群始終由皇帝親自策劃營建,皇室派員管理。現存建築其規模之大,規劃之高,構造之嚴謹,裝飾之精美,神像、供器之多,在中國現存道教建築中是絕無僅有的。 反映出我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 武當山金殿及殿內神像、供桌等全為銅鑄餾金,鑄件體量巨大,採用失蠟法(蠟模)翻鑄,代表了中國明代初年(15世紀)科學技術和鑄造工業的重大發展。 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武當山建築群的興建,是明代皇帝朱橡在擴展外交的同時,對內大力推崇道教,灌輸「皇權神授」思想,以鞏固其內部統治,具有重大的歷史和思想信仰等意義。 主要遺產: 武當山古建築群中的主要遺產有太和宮、南岩宮、紫雲宮、復真觀和「治世玄岳」石坊等。 太和宮:位於天柱峰南側,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20餘棟,建築面積l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築有: 金殿:明代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位於天柱峰頂端的石築平台正中,面積約160平方米,朝向為東偏南8°。殿面寬與進深均為三間,闊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斗拱,分別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底殿式屋頂。正脊兩端鑄龍對峙。四壁於立柱之間裝四抹頭格扇門。殿內頂部作平棋天花,鑄淺雕流雲紋樣,線條柔和流暢。地面以紫色石紋墁地,洗磨光潔。屋頂採用「推山」做法為特點。殿內於後壁屏風前設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壇下玄武一尊,為金婉合體。壇前設香案,置供器。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際,懸盤龍斗邊餾金牌額,上豎鑄「金殿」二字。殿體各部分件採用失蠟法鑄造,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雖經五百多年的嚴寒酷暑,至今仍輝煌如初,顯示我國鑄造工業發展的高度水平,堪稱現存古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古銅殿:位於天柱峰前小蓮峰上。元代大地十一年(公元1307年)鑄,高3米,闊2.8米,深2.4米,懸山式屋頂,全部構件為分件鑄造,卯榫拼裝,各鑄件均有文字標明安裝部位,格扇裙板上鑄有「此殿於元大德十一年鑄於武昌梅亭萬氏作坊」,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銅鑄木結構建築。 紫禁城:建於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延天柱峰環繞,周長345米,牆基厚2.4米,牆厚1.8米,城牆最高處達10米,用條石依岩砌築,每塊條石重達500多千克,按中國天堂的模式建有東、南、西、北四座石雕仿木結構的城樓象徵天門。該石雕建築在懸崖徒壁之上,設計巧妙,施工難度大,是明代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 紫霄宮:位於武當山東南的展旗峰下,始建於北宋宣和年間(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擴建,清嘉慶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1803―1820年)大修,是武當山八大宮觀中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築之一。現存有建築29棟,建築面積6854平方米。中軸線上為五級階地,由上而下遞建龍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聖文母殿,兩側以配房等建築分隔為三進院落,構成一組殿堂樓宇、鱗次櫛比、主次分明的建築群。宮的中部兩翼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宮內主體建築紫霄殿,是武當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築,建在三層石台基之上,台基前正中及左右側均有踏道通向大殿的月台。大殿面闊進深各五間,高18.3米,闊29.9米,深12米,面積358.8平方米。共有檐柱、金柱36根,排列有序。大殿為重檐歇山頂式大木結構,由三層崇台襯托,比例適度,外觀協調。上下檐保持明初以前的做法。柱頭和斗栱顯示明代斗杠的特徵。梁架結構用九檀,高寬比為5:2.5,保持宋遼以來的用材比例。殿內金柱斗栱,施井口天花,明間內槽有斗八藻井。明間後部建有刻工精緻的石須彌座神龕,其中供玉皇大帝,左右肋侍神像,均出自明人之手。 紫霄殿的屋頂全部蓋孔雀藍琉璃瓦,正脊、垂脊和戧脊等以黃、綠兩色為主樓空雕花,裝飾豐富多采華麗,為其他宗教建築所少見。 南岩宮: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公元1285―1310年),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擴建。位於獨陽岩下,山勢飛翥,狀如垂天之翼,以峰巒秀美而著名。現存建築2l棟,建築面積3505平方米,佔地9萬平方米。有議案天乙真慶宮石殿、兩儀殿、皇經堂、八封亭、龍虎殿、大碑亭和南天門建築物。主體建築天乙真慶宮石殿,建於元至大三年(公元13lO年)以前,面闊11米,進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門、窗等均以青石雕鑿而成。頂部前坡為單檐歇山式,後坡依岩,作成懸山式,檐下斗栱均作兩跳,為遼金建築斗栱的做法。龍頭香,長3米,寬僅o.33米,橫空挑出,下臨深谷,龍頭上置一小香爐,狀極峻險,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科學性。 復真觀:建於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重修。位於獅子峰前,現存建築20棟,建築面積3505平方米,佔地6萬平方米。觀門側開9Jr匝山勢建夾牆復道,狀如游龍。中軸線上有照壁、梵帛爐、龍虎殿、大殿、太子殿。左側道院建皇經堂、芷經閣、廟亭、齋房,隨山勢重疊錯落。前有五雲樓,五層樓翼角立柱上架設12根梁枋,交叉疊閣,為大木建築中少見的結構,有一柱十二梁之稱。 「治世玄岳」牌坊:建於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l552年)。位於武當山鎮東4000米處,為進入武當山的第一道門戶,又名玄岳門。系石鑿仿大木建築結構,三間四柱五樓牌坊,高11.9米,闊14.5米。明間與次間之比為5:3。坊柱高6.4米,柱周設夾桿石以鐵箍加固。柱頂架龍門枋,枋下明間為浮雕大小額枋上部出卷草花牙子雀替,承托浮雕上訪和下枋,枋間嵌夾堂花板,構成明間高敞、兩側稍低的三個門道。正樓架於龍門枋上,明間左右立枋柱,中嵌矩形橫式牌匾。次間各分兩層架設邊樓、雲板與次樓,構成寬闊高聳的正樓、邊樓,由上而下,逐層外展的三滴水歇山式的坊樓,中嵌橫式牌匠刻嘉靖皇帝賜額「治世玄岳」。此坊結構簡練,構件富於變化,全用卯榫拼合,裝配均衡嚴謹,坊身裝飾華麗,雕刻精工,運用線刻、圓雕、浮雕等方法,雕刻了人物、動物和花齊圖案等,是南方石作牌樓之佳作,也是明代石雕藝術珍品。 此外,在全山各宮觀中還保存著銅、鐵、木、石各類造像1486件,其中明代以前製品近干件,宋、元、明、清碑刻、摩岩409通,法器、供器682件以及圖書經籍等,均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⑽ 武當山的旅遊信息 常規線路 武當山一日游 乘觀光車至瓊台(索道上下)游金頂(求福求升遷),回轉乘車游太子坡(求學業),轉乘車游南岩宮(求子求平安)、紫霄宮(求財運佑父母),返程下山游覽論劍武當購物廣場。 武當山二日游 A線:D1:參觀武當竹博士健康生活館,乘觀光車至瓊台(索道單上)游金頂(求福求升遷),徒步下山游朝天宮、黃龍洞、榔梅祠、南岩宮(求子求平安),宿烏鴉嶺。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