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旅遊業發展
A. 武夷山的旅遊價值
武夷山的旅遊價值在於:1、武夷山水賽桂林——美不勝收。2、武夷岩茶大紅袍——被炒十萬。3、武夷氣候清涼爽——避暑勝地。4、武夷小伙劃竹排——能吹會說。5、武夷小姐端水來——爽心悅目。
B. 如何合理規劃武夷山茶文化旅遊
1、加強觀光茶園建設。 觀光茶園與一般茶葉生產園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明顯的區別。觀光茶園是供旅遊者參觀游覽、休閑度假的茶園,應有風景可觀,有茶可品,有茶的紀念品可購。這樣,既要考慮茶葉生產的要求,又要考慮觀光休閑度假的要求;既要符合茶樹生物學特性的栽培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園林的美學要求。因此,必須以茶園為主體,充分體現茶的特色。觀光茶園必須以生態學、經濟學原理為指導,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路設計,實現茶葉生態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對茶業資源進行深層次、多方面的開發,改變傳統的低效益單一的茶葉生產模式。同時茶園管理本身又是一門藝術工程,所以要把觀光茶園建設和茶藝園建設結合起來。觀光茶園的總體規劃要合理,做到茶樹樹冠造型、建築物設計、布局與環境協調一致。因此,要在茶園布局設計、樹冠造型、建築物配套實用性的基礎上加強藝術性,由傳統農事上升為一種藝術活動,增強觀賞、娛樂價值。日本有名的岡山後樂園茶園是日本的三大名園之一,園內茶行修剪成浪狀,與瀨戶內海的景觀十分協調,每年吸引了無數遊客,大大促進了茶葉消費和弘揚了日本茶道。在惜土如金的新加坡,也十分重視開辟觀光旅遊茶園,年收益超百萬美元,不到兩年就收回投資,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武夷山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產之奇而奇」在天心岩附近的九龍窠上生長著武夷山最著名的茶樹「大紅袍」,它被譽為「茶中之王」,是極品佳茗,現今大多數遊人都可在武夷山一睹「大紅袍」的芳容了。在宣傳武夷山茶文化方面,「大紅袍」的功勞也非同一般,但武夷山並不是只有「大紅袍」一個茶景點,著名的還有茶洞、龐公吃茶處、御茶園遺址和水簾茶館,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足跡,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
開發茶文化旅遊線路,樹立旅遊品牌,通過茶之旅遊,使茶文化「活靈活現」,深入人心,使遊客增長了知識,也起到了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2、重視茶文化紀念品的設計推出。 茶文化旅遊紀念品與一般紀念品相比,更有實用價值、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茶文化旅遊購物必須以高檔茶為主,同時生產適應時代要求的綠色食品茶葉、有機茶葉、保健茶,開發更多裝璜精美的茶葉禮品、茶葉食品和與茶文化有關的各種茶具、用品。應該指出,在研究茶葉之外,茶具也是旅遊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各式精巧的古今茶具,精美包裝的高檔名茶以及茶的詩畫,都是很有價值的旅遊紀念品,又是饋贈親友的理想禮品。今後還將運用各種現代新技術、新工藝開發食品行業、醫葯行業、保健功能產品,文化行業中的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旅遊者的不同需求,提高茶葉附價值,促進山民增收
3、把茶園建設成為青少年科教實踐基地。 茶葉科教基地作為中小學生學習茶葉科學技術,認識我國的茶文化和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思想品德極好的實踐和教育基地。目前,華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與廣州市教育部門合作,把華南農業大學實驗茶園、茶廠作為廣州市部分中小學學農科教基地,每年高峰期每周可接待中小學師生200—300人。活動內容包括:學生到茶園採茶,自己動手參加制茶,安排茶學專業研究生給學生講解茶葉生產、加工的基本知識。並通過VCD、幻燈、錄像片展示茶文化有關內容,如茶的起源、發展歷史、泡茶藝術和品飲。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們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把茶葉生產、科技示範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中小學生思想素質河科技素質的提高。這一點觀光茶園及茶園在規劃設計、生態布局、園林建築的協調,在品種搭配、間種作物、水利設施及栽培管理都必須是先進的、規范的;茶廠加工機械配套、手工制茶示範以及遊客自製茶葉都必須有嚴格的、科學的技術指導。以便於旅遊者及中小學生在參觀、實踐過程中把採摘、炒制、品茗、泡茶、茶藝表演作為普及和提高人們的茶葉科學知識的過程。
4、積極興建茶文化休閑村。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所擇之具,所掏之水,所取之茗,都是十分講究的。提到茶,人們眼前彷彿就是:青山白水間,閑亭雅閣上,沉沉的古案,橫卧的瑤琴,焚香的石爐上,裊裊幾縷清煙,藍白相間的瓷器里,淡淡的一盞琥珀……。所以茶文化村的興建,可選在清靜、優雅的環境,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地方。內設茶史館、茶樓、品茗室、茶具茶詩書畫欣賞室及各類茶葉專賣點,有條件的還可開設茶葉批發集散地等。定期舉辦茶文化講座和茶文化學術交流,評茶會、鬥茶會,觀賞我國各民族的以至世界各地的飲茶風俗,使之成為茶的「世界大觀」。
要通過茶文化促進會、研究會、茶葉學會等組織與旅遊公司合作,開辟茶文化專線旅遊,組織旅遊者到國內茶鄉、茶葉生產基地、茶公園進行綠色漫遊,參加採茶、制茶活動,與村民一道唱茶歌、跳茶舞,體驗茶人之樂。還可在國內主要旅遊線途中設茶藝館、茶文化展示廳、名茶展銷點,使遊客在游覽名勝古跡後到這些地方小憩,欣賞茶藝表演,品賞國內各種名茶。
5、加強武夷岩茶的市場管理 。武夷山是全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每年都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旅遊購物,武夷茶葉在旅遊六要素的「購」中佔主導地位,這是一塊潛在的資源優勢,一方面是遊客在武夷山購買的主要商品,促進茶葉銷售,另一方面通過遊客又能擴大武夷岩茶宣傳面,如今大量的旅遊宣傳促銷中把茶文化傳播、茶葉營銷作為重要內容,為旅遊業與茶產業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實現雙贏打下了基礎。目前,武夷山共有各類茶葉經銷店400多家、茶室等飲茶場所100多處,各賓館也設立「茶座」,供客人選用,這都是宣傳促銷武夷岩茶很好的平台。
武夷山旅遊業發展,促進了武夷岩茶當地銷售市場的繁榮,同時也給武夷岩茶經營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景區、度假區岩茶銷售店星羅棋布,比比皆是。然而,在岩茶市場興旺繁榮的背後,卻有一些不法商販利用遊客對武夷岩茶的無知,蒙騙消費者,銷售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茶葉。這種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武夷岩茶的形象,更踐踏了武夷岩茶的聲譽。
(1)加強茶葉經營者的物價管理及導遊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如規范岩茶解說詞、誠信導購等),使武夷岩茶的銷售價與質量成正比。
(2)具備一支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對其進行武夷岩茶宣傳指導,以便今後規范茶葉市場工作的順利進行
6、加大宣傳力度。在內容上,從茶文化、茶產業角度,製作一套精美的武夷岩茶專題片,邀請中央電視台參予策劃製作。同時要製作一批高檔次、有特色,包涵武夷岩茶歷史、文化、風光、品牌、標准、品種、工藝及簡易感觀質量鑒別、防偽技術使用等內容的宣傳畫冊、VCD光碟、掛圖等擴大宣傳面。組織策劃武夷岩茶包裝設計大賽,提高包裝設計檔次;對導游在茶文化、推銷茶時的解說予以統一規范。在形式上,要開展形式豐富、不同層面的宣傳。運用「數字武夷」網路平台,開設茶產業網頁、鏈接全國知名網站,開展網上宣傳;建立武夷山茶業信息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利用黃金周或節假日做大做強武夷山茶王賽、民間鬥茶賽等茶事活動,吸引遊客。今年4月份武夷山第七屆大紅袍茶文化節,武夷山旅遊局免費開放旅遊景點、景區,吸引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茶人,擴大武夷岩茶的知曉率、美譽度和忠誠度。建立武夷茶葉博物館,茶文化公園免費讓遊客參觀,加深遊客對武夷茶的了解;利用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等各種媒介宣傳,共同營造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
C. 武夷山的發展變化和遠景規劃。各都60字以上。
1.武夷山的變化:武夷山的山體構造與岩性特徵均不同於武夷山脈的其他部分,後者由花崗岩和火成岩構成,而武夷山的山體則為紅色砂礫岩,屬於丹霞地貌形態,以其「奇秀甲東南」的丹山碧水而著稱於世。相傳唐堯時彭祖率領族人來到崇安居住,當時洪水泛濫,到處汪洋一片,民不聊生。彭祖的兩個兒子彭武和彭夷帶領大家挖河堆山,疏浚洪水,他倆所挖的河道就是九曲溪。人們為了紀念武、夷兩兄弟,就把此山稱為「武夷山」 ,並在九曲溪匯入崇陽溪的地方建造了武夷宮。變化之一是景色:武夷山可稱得上是山依舊水依舊,武夷山變化的是城市風貌,不變的是武夷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記得二十三年前來武夷山,景區門前一片泥土地,現在是度假區的地方以前都是莊稼地,而現在已經成為武夷山遊客集中住宿吃飯,是武夷山最繁華的地方了,入夜,度假區絲毫沒有山區那種昏暗、萬般寂靜的感覺,反而是燈火輝煌不夜天,二十三年前怎麼敢想像這等繁華景象會在閩西山區一個小鎮出現?度假區將莊稼地變成商業化的城鎮,而武夷山景區里卻根本沒商業化,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雙遺產保護的相當好,在天游峰和九曲溪,根本見不到小販小攤,也不見商鋪林立,更見不到看到遊客一窩蜂地湧上來強拉強買的現象,九曲溪管理更到位,在九曲溪里,見不到一個礦泉水瓶,見不到一次性飯盒,漂流一個半小時,那麼多竹筏上也沒見哪個遊客望水裡扔垃圾,因此九曲水還是象23年前來的時候那麼清。
變化之二是范圍:景區范圍在不斷增大,說明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強,90年代前的武夷山景區就是現在的武夷山核心景區俗稱兩山(天游峰、大王峰)夾一溪(九曲溪),而現在的武夷山分成武夷山核心景區、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三大區域,遊客到武夷山現在都住在度假區,不象我以前可以住在九曲開始的九曲賓館,度假區真象一座山城,店連著店,鋪挨著鋪,飯店賓館數不清。
同樣武夷山核心景區也在不斷擴大,遊客到武夷山不但可以玩兩山夾一溪(俗稱武夷老景游),現在還出來很多武夷山新景游,有著名的青龍大瀑布和下梅古村,還有閩越王城等新景,也是我這次武夷游的重點。
因為三天的時間關系,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這次還是沒到,成為武夷游的遺憾,自然保護區有華東第一山龍崗山海拔2300米,有著原始植被和各種原始風景,如果到武夷山還要到自然保護區,那麼安排四天時間是必須要的。
變化之三是交通:武夷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交通,記得二十三年前來武夷山,火車半夜到上饒,然後大家集體在上饒火車站迷糊到天亮,然後在上饒市去找了個當時算豪華大麵包車的日野車,當時同去的50個人大多數是土包子,坐慣了平時那種顛簸不已的破車,哪裡坐過這種全封閉的豪華空調車,日野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開時,還沒出浙江省界,就不斷有人暈車嘔吐了,從早上八點上饒開車到下午三點到武夷山景區門口,人累的暈過去,暈車的人一路暈過來,等到車門打開,個個臉色蒼白,在武夷山門口癱坐一地。哪象現在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從上海到武夷山一路高速據說最長也就七小時,曾有人開車技術高六個小時趕到武夷山了。
變化最大的還是武夷山有了自己的民航機場,當同程接待人員告訴我可以乘飛機直達武夷山時,我還用我老婆93年來武夷山是乘飛機到南平機場再轉車二小時到武夷山的老經驗來問機場出來二個小時路程是自己乘車進去還是有接機的車?聽得同程接待人員一楞一楞,說機場出來15分鍾就到賓館了,沒二小時的呀?我才知道武夷山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大。
現在在武夷山不象從前全靠兩條腿走路爬山,現在景區環保車可以將你送到任何一個開放的景點,回想起那時我們從天游峰爬到大王峰真叫可怕!
變化之四是沒纜車:武夷山和其他遺產地不同的是武夷山絕對不修索道纜車,記得黃山、張家界和三清山修纜車,張家界還修了個百步雲梯引起了公眾議論紛紛,現在在浙江等地很小的一座山,爬爬只有300多米的都搞了個纜車上山,我驚訝於武夷山為什麼不在天游峰、大王峰乃至自然保護區內的龍崗山搞個纜車上山,也曾問過景區領導和景區其他人,他們的回答就是纜車在方便遊客的同時也對生態、景色帶來了破壞,他們不想讓天游峰等景色被一條纜繩破壞了看點。更妙得是他們在維修景區道路時能不用水泥盡量不用水泥,哪怕這樣做成本更高一些,因此足可以解釋武夷山雙遺產為什麼保護的這么好!
變化之五是遊客:二十三年前在武夷山很少見國內遊客,那時上海人也就蘇州杭州玩玩算旅遊了,那時在山裡面到處可見港澳同胞,到處可聽到港澳同胞港式的普通話,哪象現在滿山都是國內遊客,間或有一二個外國遊客,可見我們國家現在真是「發」了!
武夷山的其他對比在我以後的武夷山故事中會一一寫出,但以上五大對比說明了武夷山景區的變與不變中存在著哲理性,該變的是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變的應該是大自然,武夷山環保做得好,管理到位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劃定功能區、實施總體規劃設計、進行法規建設與保護管理,主要工作是實施建設、發展規劃、編制《經營方案》、建立資源連續清查體系,開展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研究,實施GEF項目,開發生態旅遊,大力發展區內鄉村經濟及進行機構改革工作。1、總體規劃的修編。總體規劃是切實保護、合理開發建設、科學管理風景名勝資源的綜合部署,是指導各項工作的依據。《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1986年即經國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批准實施。由於世界旅遊業的發展重點正在轉向亞太地區,中國是這個地區旅遊大市場之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聲名已鵲噪世界,旅遊市場日益擴大和迅速發展。為適應當前形勢要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需重新審視,予以修訂,以便更好指導景區的建設、管理和保護工作。1996年,由福建省城鄉規劃設計院著手進行《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於1996年8月6~9日,在武夷山風景區武夷山莊召開「總體規劃」修訂研討會,1998年5月23~24日,在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舉行「總體規劃」修訂技術鑒定會。這次規劃在原規劃范圍的基礎上,向北發展,增加2.5平方公里;溪東旅遊服務區向東擴大,增加0.5平方公里;新劃入城村景區,增加4.5平方公里;風景區周邊調整,增加1.5平方公里,合計增加用地9平方公里。修訂後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范圍達79平方公里,其中武夷山風景區64平方公里、溪東旅遊服務區10.5平方公里、城村景區4.5平方公里。景區內設置保護地帶為景區外圍保護地帶(70平方公里),九曲溪上游保護地帶,即沿九曲溪上游水源保護地帶(363平方公里),合計保護地帶面積433平方公里,其中一面坡34.05平方公里(50180畝)。《總體規劃》將武夷山定性為丹霞地貌為特色,自然山水為主景,歷史文化為內涵,觀光旅遊和休閑旅遊相結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武夷宮小區詳規修編。「武夷宮小區詳細規劃」完成於1994年6月,同年7月審定,11月上報,1995年1月,福建省建設委員會批復並付諸實施。由於旅遊形勢的發展,小區原規劃有局部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故需在原基礎上,按現有布局,再作一些調整充實,使之形成重要旅遊窗口。修編重點放在尚未規劃的范圍,如:玉皇閣、幔亭山房3號房、彭祖山房原辦公用房改建、職工食堂空地、幔亭山房與武夷山莊之間的空地等。旅遊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主要工程項目有古街標本館、桂香村、翠煙小肆南部、月滿空山彩月軒等,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投資500萬元;完成聚會風雲廣場(面積400平方米),南武路停車場(面積3000平方米),投資12萬;完成區標,面積400平方米,投資55萬元。1996年10月23日,管委會在武夷宮召開規劃會,確定:武夷宮景區主入口為萬年宮與南武路的結合點,並設置宮門,突出武夷宮在景區的地位和作用。宋街飛雲樓通道為次入口,通過主入口管理,形成武夷宮整體性、統一性,提高綜合效果。1997年,完成了武夷宮門、宮門道路、朱熹紀念館廣場鋪設、仙足池、龍井亭、三清殿翻修和票房、道路、幔亭山房大門等項目,同時拆除幔亭山房前的桑拿夜總會、大王峰下的聚珍閣及朱熹迷宮等三處違章建築。3、景區各景點詳規編制。天心永樂禪寺及大雄寶殿規劃,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南方分院編制,管委會於1996年5月23日審定上報,規劃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總造價3000萬元。天心茶村小區規劃,在東南大學指導下,由景區建築設計室編制,用地11.56公頃,功能分居住、景區入口服務、茶文化綜合服務三個區,建築密度為11%,容積率0.25,綠地率為75%,規劃由管委會於1997年底逐級上報,1998年5月福建省建委批復實施。武夷宮萬春園、多類植物園規劃,武夷宮開心島規劃、武夷山止止庵規劃分別於1994年、1997年、1998年編制完成,因世遺申報,均暫緩實施。高蘇坂至星村環景公路,由南平市交通規劃設計院提出,1998年6月上報,1998年9月省建委批復實施。公路全長14.33公里,等級按山嶺重點三級,路基寬7.5米,路面6米,東起武夷大道武夷山機場路口,經茶場六區、壢屯、官莊、太廟、遇林亭,與星村公路相銜接。城村詳細規劃,由管委會編制《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城村景區規劃提綱》,再由上海同濟大學提出,於2000年底完成,規劃用地總面積14.3平方公里,保護地帶21.9平方公里。九曲溪夜遊規劃,由北京市政設計研究院正式提出,管委會於1999年9月19日已請示論證。百鳥園規劃,由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1999年6月,由管委會建設局上報,省建委於1999年7月已批復。大峽谷生態公園旅遊規劃,由武夷山風景區管委會組織編制,建設部專家林源祥教授指導,2000年已完成。4、景區規劃管理。1995年,重新完善九曲溪仙凡界碼頭規劃中的候筏室、曲廊工程設計。1996年,共完成天游景點改造規劃中遨遊霄漢、茶室、工藝品商店工程改造設計;完成一線天停車場及攤位設計;完成武夷宮中北區建設規劃幔亭山房專用道、宮門、仙足池、龍井亭、觀景台、廁所等方案及水電設施設計。1997年,完成天游小區、天游景區入口小區、一線天景點、大紅袍文化旅遊景點、桂林茶村小區等規劃。1998年,依據「總體規劃」及申報世遺要求,制定了高星公路、一線天、雲窩、天游、天心茶村等景點建設規劃和桂林、天心、山前、南源嶺村民搬遷及景區電力、通訊、廣播三線下地規劃。1999年,完成山北景區總體布局規劃方案和蓮花峰、遇林亭窯址、小竹林景點詳規,並予以實施。2000年,協同有關部門完成四新、程墩、城村古漢城等小區規劃,同時在實施中進行管理和監督。
武夷山市現有生態公益林92.6萬畝,佔全市林地面積的29.1%,其中國家級51.2萬畝,省級40.3萬畝,縣級1.1萬畝。為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規模,構築較為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計劃將主要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重點治理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及生物多樣性豐富典型地區范圍內的商品林重新劃定為縣級生態林,以建立20萬畝的縣級生態公益林,屆時全市生態林面積占林地面積比例提高至35%。建設重點是水庫主要匯水區域、縣級公路、旅遊線路兩側、溪流兩側、野生動植物分布豐富地區以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地區、重點保護地帶,以及現有的大部分天然商品闊葉林。縣級生態林規劃建設計劃用五年時間完成,建設期限為2008年至2012年,投資概算700萬元。具體時間安排為2008年完成5萬畝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以後四年逐年完成5、4、3、3萬畝的生態公益林保護建設。截至6月,已完成2.2293萬畝林地的小班調查、權屬認定等前期區劃界定的各項准備工作,現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書簽訂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9月份將完成4.7321萬畝的生態林區劃界定,年底可全面完成界定書簽訂工作。從土房子、矮教室、破桌椅到綜合樓、電腦室、多媒體再到閩北最高學府——武夷學院在武夷大地上崛起。改革開放30年間,武夷山市教育事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一個個令人驚喜的變化,也見證了武夷山市教育發展的輝煌歷程。
林必松是南平師專學校81屆的一位老校友。2003年,南平師專遷入武夷山高教園區,更名為武夷學院後,他就經常會到學校走走看看。而讓林必松沒有想到的是,20多年後,他的女兒也考上了這所大學,成了自己的「校友」。
位於武夷學院圖書館一樓的「南平師專校史展示廳」是這對父女最喜歡去的地方,這里不僅留下了父親難忘的青春記憶,還承載著女兒的夢想。
在女兒林怡然的陪伴下,看展廳,逛校園,武夷學院此行,讓林必松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南平師專校友林必松說,當時,我們去南平讀書很不方便,坐4、5個小時的車,現在大學辦在我們自己家門口,感到確實非常方便。學校建設的這么好,辦得有聲有色……。我覺得,這個大學非常好,也是我們武夷山人的福氣。
的確,就像林必松說的那樣。從坐車到外面去讀大學到擁有一所家門口的本科院校,是武夷山人的福氣。而且,這所本科院校還如此的美麗且富有魅力。僅佔地面積3千多畝的校園,就已經相當於清華大學的規模了。也正是這種變化,讓林必松的女兒發出了和自己父親一樣的感慨。
武夷學院學生林怡然告訴我們,如果以後有人想讀大學,我會建議他來武夷學院,武夷學院真的很棒。作為一個武夷山人我覺得很自豪,也很驕傲。
當然,回首過去30年,讓武夷山人感到自豪和驕傲的不僅僅是這所大學。據我們所知,30年前的武夷山連一所像樣的小學都沒有。
楊彩玉,一位從教30多年的老教師。談起當年的教育往事,她拿出一些黑白老照片和去年剛剛照的彩色畢業照。
武夷山市二中教師楊彩玉說,30年前,教育就比較差了,環境比較差,教室都是泥巴地,校園里一棵樹都沒有。現在教室都非常漂亮,還有多媒體,學生很辛福。30年教育歷程,變化最大的就是整個教學設施改善了非常多,教學環境也改善了很多。
這是楊彩玉對武夷山市教育30年變化最直觀的感受。她的感受,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武夷山市教育事業這30年來的發展歷程。
盤點改革開放30年來,武夷山市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學前教育蒸蒸日上、義務教育均衡推進、高中教育不斷壯大、職業教育迅速發展、高等教育方興未艾的良好辦學格局。現在,不論是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教師隊伍素質建設,都遠遠超過了30年前。
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力地推動了武夷山市科教興市的步伐。據統計,1978年,武夷山市中等教育升入中專的僅98人,大專66人。30後的今天,升入本科院校的達476人,專科598人。這些大學人才,有30%回到了武夷山市,投身於家鄉的建設中。
事實說明,改革開放30年來,武夷山市的教育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相信,在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興國方針的指引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教育的教育事業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D. 武夷山的旅遊業怎樣發展起來的
振興茶產業讓大紅袍「紅」起來將山水風光和茶產業捆綁營銷,以茶促旅,以旅帶茶,武夷山茶產業紅紅火火!從傳統的茶葉到茶飲料、茶食品、茶枕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一個綠色、環保的茶產業集群正在形成采訪前,先坐下泡上一壺茶,聊什麼話題都伴著淡淡茶香……在茶文化藝術之鄉武夷山,采訪顯得另有一番韻味。大紅袍是武夷山一張響當當的金名片,也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然而3年多前,武夷山的茶產業並不那麼紅火。2006年春茶上市時,茶青一公斤只賣1.2元,一畝茶園只能采一二百公斤茶青。「當時武夷山的茶產業是分散式家庭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後,茶農不了解市場信息。」武夷山市發改局局長林明生說。怎麼讓大紅袍真正「紅」起來,讓武夷山特有的茶葉資源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引擎?2006年,武夷山市下決心把茶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成立茶葉產業領導小組,設立茶業局,制定《茶產業發展三年規劃》,全面分析了全市茶產業發展的優勢和薄弱環節,從增加面積、擴大規模、提升質量、提高附加值等13個環節提出了未來3年茶產業的發展規劃。一套壯大茶產業的組合拳開始出擊———首先抓品牌,改變武夷岩茶「有名茶無名牌」的現狀。武夷山確立了主打大紅袍的品牌戰略。2007年10月8日,最後一次採制的母樹大紅袍茶葉送藏國家博物館,成為該館收藏的惟一現代茶葉,使大紅袍名氣大振。其次抓品質,建立質量監管體系。要求企業嚴格按照標准生產,建立原材料可追溯台賬,設立茶企質量檔案,產品茶上市前強制送質量監督部門檢驗合格後,才允許貼上武夷岩茶地理標志保護專用標志,同時制定扶持政策,鼓勵茶企創建綠色食品茶、有機茶基地。第三抓營銷。將武夷山的山水之美和茶韻之香有機結合起來,以茶促旅,以旅帶茶,在全國打響大紅袍品牌。今年,茶產業3年規劃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很多農戶式小作坊已經成長為正規企業,武夷山獲得國家QS認證的茶企業136家,擁有「武夷星」、「戲球」、「元正」等6個茶葉類省著名商標,「武夷山大紅袍」正在申報中國馳名商標。2008年,武夷山已建立4.8萬畝綠色食品岩茶基地,已有10萬余畝無公害茶園基地,涉茶產業總產值達8.05億元,茶企(農)的直接經濟效益提高了30%。現在,武夷茶更跳出大山闖入國際市場。在武夷山最大的茶葉出口企業凱捷公司,幾乎每天都有來自國外的茶商。「以前,茶農是挑著擔子來送茶,慢慢地變成開著摩托車來,後來開起了『皮卡』,現在很多坐上了小轎車。」武夷星茶葉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劉益寧笑著說。持續升溫的茶產業不僅富了茶農,還招來了金鳳凰,越來越多看好武夷山茶產業的企業前來投資。武夷星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當年到閩北山區投資設廠,大家都不看好。但是我們有信心,這么好的茶葉不可能賣不出好價錢。經過10年的發展,2008年武夷星公司銷售額達到2億元。」劉益寧說。和一般茶飲料不同的是,大紅袍罐裝茶水是不添加任何輔料的純茶飲料。武夷山友青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善明告訴記者,「這個產品成功解決了罐裝茶水保質期短的技術難題,計劃投入1.5億元建廠生產,初期規模預計年產4000萬瓶。」如今,武夷山的茶產業鏈條已經延伸至茶飲料、茶食品、茶枕等保健用品、茶味牙膏、茶工藝品、茶酒、醒酒茶等一系列高附加值產品。在仙店工業園區內,形成了一個綠色、生態、環保的茶產業集群。「下一步,我們將通過茶葉深加工企業對周邊縣市的茶葉企業發揮吸納作用,將這里打造成為高附加值茶的窪地,並進一步帶動茶機械、包裝等相關產業集群的發展。」林明生說。岩茶村裡話「鬥茶」武夷山大紅袍如雷貫耳,但是知道武夷山岩茶的人卻不多。走進種植正宗岩茶的岩茶村,處處飄盪著濃濃的茶韻。一進余盛良的家,偌大客廳里只見一張巨大的根雕茶案,案上茶壺、茶杯、茶勺、各色茶葉和茶食等一應俱全。「我給你們泡點陳年的岩茶嘗一嘗。岩茶越陳越好,去掉茶葉的火氣,更潤澤。」余盛良邊說邊煮上了水。落地玻璃窗外,一側是竿竿翠竹,一側是鬱郁蔥蔥的茶山。什麼是岩茶?「因為武夷山的茶樹是長在岩石上。」身為高級評茶師的余盛良說,「你看,那邊茶樹根部泥巴下面沒多深就是岩石,是武夷山特有的丹霞地貌,石頭經過漫長風化形成的土壤,它的PH值等特性和別處不一樣。在這樣土壤里的茶樹是長不大的,茶葉有一種特別的味道,我們稱之為『岩韻』,也就是『岩骨花香』!」余盛良家做茶的歷史相當悠久,「到我已經是第六代了。岩茶村做茶歷史更長,有800多年。宋代范仲淹寫過一首鬥茶的詩,說的就是這里鬥茶的故事。」范仲淹在《和章岷從事鬥茶歌》對武夷山岩茶的品質贊譽頗高,「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近幾年,這一民間鬥茶的習俗搞得更熱鬧了,已經成了標准化的賽事、技術交流的平台和品牌推廣的渠道。今年8月18日至22日,150多戶岩茶村的茶農帶著327個優質岩茶茶樣參賽,比去年增加了近65%。岩茶村裡,樹蔭下,數十張長條木桌擺放起來,品茶杯一字排開,分為大紅袍、肉桂、水仙和品種4個系列,評委由特邀茶葉專家評審和送樣者、市外茶商等組成。北京、上海、福州等地的茶商紛紛慕名而來。連續舉辦5屆的鬥茶賽「斗」出了經濟效益,昔日「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岩茶不僅打開了銷路,價格更是一路走高。以前茶葉積壓賣不出去的大有人在,現在是供不應求,8月份今年的茶葉已經基本售完。現在岩茶村有一半以上茶農辦起自己的茶廠,年收入最多的茶農達到幾百萬元。今年4個系列的鬥茶狀元被福州君越茶葉有限公司以72萬元的高價收購。多次獲獎的余盛良辦起了擎天岩茶廠,也從簡單的人力勞作升級到機械化製作,現在有綜合搖青機6台、大型烘乾機1台、小型烘乾機1台、提香機2台,每年採茶季節還要聘請40多名工人。「我覺得鬥茶賽最重要的效益體現在生態上。」余盛良說,「環境對茶葉品質的影響非常大。通過麻雀、茶毛蟲等生物鏈治蟲,茶葉就能達到有機食品的標准;山上植被增加了,過強的日照就可以被樹木遮擋,保證茶樹生長的潮濕度,負氧離子含量也高了。」「為了賣出好價錢,村民們保護環境的意識越來越強了,對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少了,自覺施用有機肥,採取人工除草和生物殺蟲。武夷山的山更綠、水更清、動植物更多了。」余盛良望著「種」在屋裡、三棵碗口粗的竹子笑著說,「我蓋房子時,特意把這幾棵竹子包了進來,捨不得砍掉它們嘛。」
E. 武夷山在旅遊開發中值得借鑒的做法有哪些
武夷山在旅遊開發中值得借鑒的做法有以下這些:
1、武夷精神 (筆者有幸在2016年期間為武內夷山市安全監管委員會容審評專家與武夷山市旅遊局老一輩旅遊人一起監察武夷山旅遊行業安全監管),開拓的武夷山市場開辟精神,當然現在的旅遊從業者很少有這種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精神了
2、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從徐春暉市場到林市長從武夷山風景區、休閑度假區、別墅養生區、民宿住宿區等開辟出別具一格的武夷山一景。
3、拔出1998年之前的茶苗退茶還林的決心從武夷山市委書記馬畢剛書記開始新官上任三個月拔出近萬畝的茶山進行整理整治。
等等這些都是其他地區可以分享學習 整理這么多和您分享。
F. 武夷山旅遊市場前景及細分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3億,約佔全國總人口的%,到21世紀中葉,我國老齡人口的數量預計將增加到4億左右。全國老齡委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每年老年人旅遊人數已經佔到全國旅遊總人數20%以上。獨自或結伴出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填充了旅遊淡季市場的空當。 面對潛力巨大的老年旅遊市場,武夷山各旅行社又是如何做的呢?近日,記者就此走訪了武夷山相關旅遊企業。 老年旅遊市場蘊藏巨大潛力 春暖花開,又是各地旅遊旺季到來的時節,許多老人紛紛走出家門,為旅遊市場增添了一抹「夕陽紅」, 武夷山各旅行社也瞅准了「銀發族」旅遊蘊藏的巨大商機。 「老年旅遊人數正呈逐年遞增的態勢,去年我們社接待的老年遊客近萬人,今年肯定會突破這個人數。」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總經理徐曉萍介紹,「 1998年剛剛進入旅遊市場,我就瞄準了老年人這個消費群體,2004年開始轉入專門做老年旅遊。」 據了解,百齡華裔科學家顧毓秀、著名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百齡老人蔡尚思、百齡茶界泰斗張天福等,都與武夷山有著不解之緣。 徐曉萍認為:「武夷山是個特別適合老年人旅遊的地方。自古就有彭祖養生之說,這里山清水秀,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對老年人的身體很有益處。」她說,當初選擇專做老年旅遊市場,就是看中了武夷山這里得天獨厚的條件。 高風險限制了市場發展 蘊含巨大潛力是否就意味著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旅遊市場商機無限?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許多旅行社一方面不甘心把老年旅遊這塊大蛋糕拱手讓給他人,另一方面又顧慮重重,無心把老年旅遊做深、做大。 老年人團向來被認為是旅行社業務「雞肋」——價格低、利潤低、品種少、風險多、要求多,這一客戶群只有在淡季時才受到旅行社重視,很多旅行社對這塊市場躑躅不前。 據徐曉萍分析,現在的老年旅遊市場雖然廣闊,但起步晚,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市場。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團隊有特殊性,行程設置與安排上還不到位。大部分旅行社都認為老年旅行團雖然有潛力,但風險太大。「我們老年旅行社就是希望通過針對性地推出差別化、專業化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推動武夷山市老年旅遊市場的發展,相信未來的老年旅遊市場將大有作為。」 業內人士認為,老人旅遊市場還是大有潛力可挖。老年人旅遊除了自身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參加團隊旅遊外,孩子們為孝敬父母,也捨得花錢讓父母外出旅遊,一些單位還專門組織老年人旅遊,這些都將激活老年旅遊市場。現在很多旅行社在老年旅遊旺季,都為老人量身定做了一些路線,如桂林、武夷山、九寨溝等沒有高原反應適合老年人旅遊的路線。但要求老人必須能夠保障自己的身體。 有關專家指出,老年旅遊市場雖已起步,但還不完善,進一步細分市場,有針對性地推出差別化、專業化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成為旅遊企業下一步的「必修課」。 據了解,目前武夷山市場上真正打出老年人旅遊市場這個品牌的旅行社只有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 武夷山老年旅遊市場現狀 武夷山屬丹霞地貌,具有獨特、稀有、絕妙的自然景觀。在中國已發現的263處丹霞地貌中,福建武夷山與廣東仁化的丹霞地貌最負盛名,觀賞價值最高。1982年1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武夷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總面積79平方公里。景區內有九曲溪、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個景點,每一景點均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神韻而贏得久遠的生命。原世界旅遊組織執委會主席巴爾科夫人在游武夷山後欣然題詞:「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風景區是世界環境保護的典範。」武夷山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旅遊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現已成為全國熱點旅遊城市之一。旅遊業不僅成為武夷山市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而且極大地帶動和促進了相關行業的發展。武夷山旅遊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武夷山市老年旅遊旅遊市場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水平還不高,主要表現在:老年旅遊產品單一、旅遊產品特色不鮮明等方面,且沒有得到相關旅遊企業和行業的重視和認同。 發展武夷山老年旅遊市場是順應時代潮流,不但可以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旅遊資源;開發老年旅遊市場還可以促進武夷山旅遊市場的結構調整,擴大旅遊業對外開放的范圍,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條件;武夷山城市居民緩和協調的生活節奏,適宜老年群體的旅遊資源,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來武夷山觀光度假;武夷山的老年旅遊市場將會逐漸成熟起來,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老年旅遊市場也將會成為武夷山旅遊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充分利用武夷山的旅遊資源,開發潛在的老年旅遊市場,銀發旅遊必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專業牌」做活老年旅遊市場 2007年9月16日,武夷山火車站,600多位老人正在和前來送站的兒女、親友依依惜別,他們將踏上「九九重陽號」專列的旅途,去感受中原大地秋日的秀麗風光。這是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組織的「九九重陽號」開往中原大地老年人專列活動的歡送現場。 從2004年開啟老年游市場,貴州、雲南、湖南縱橫5省專列游,浙江橫店穿越時空之旅……武夷山老年旅行社的老年旅遊品牌已在武夷山的老年人心中紮根,並塑造成良好的社會形象。近年來,武夷山老年旅行社在接納遊客數量、營建服務質量、獲得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走在全省同類旅行社的前列。 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在全省旅遊界率先推出老年旅遊市場概念。徐曉萍介紹,武夷山老年旅行社考慮到老年人的特點,從時間、價格、項目等方面設計游線。針對老年人對目的地選擇性強,對出遊活動安排慎重等特點,在針對老年人作促銷宣傳時,盡量內容豐富詳盡,並且簡單明了,一目瞭然。針對老年人旅遊受身體狀況及經濟能力的限制,在制定旅遊線路時本著「短而精」的原則,行程路線要短,旅遊景點精煉而特色鮮明,內涵豐富。 在做好老年人旅遊系列活動的同時,武夷山老年旅行社還時刻關注全國老年旅遊的發展趨勢,將「中華不老城」這一老年文化旅遊品牌引進武夷山。2006年10月,獨家承接舉辦第十屆中華不老城暨(中國·武夷山)海峽兩岸中老年文化藝術節,來自全國二十五個省、市、自治區5000多名海峽兩岸的中老年朋友相聚在武夷山,表演民間秧歌、健身操舞、鑼鼓、時裝舞蹈、太極拳劍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老年朋友還游覽武夷風光、參觀朱熹紀念館,深入了解朱子的理學文化和武夷山茶文化。第十屆中華不老城暨(中國·武夷山)海峽兩岸中老年文化藝術節在武夷山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示了武夷山的魅力,也體現了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組織大規模活動的能力。 旅遊行業相關環節甚多,交通、住宿、景區等各個環節都以獨立的企業形態出現,遊客對遊程中的某一環節表示不滿的情形時有發生。因此旅行社掌控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市場的拓展和企業的發展。 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創新服務內容。將旅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當地風土人情等編輯成冊,發放到每位遊客手中,盡量做到「一冊在手,萬事俱備」。旅行社還編印了旅遊工作簡訊,對導游員進行強化培訓;成立武夷山市老年人旅遊協會,擁有會員近千人,持續舉行「我愛武夷萬人游,構建和諧家鄉」活動。 徐曉萍說:「老年人也渴望得到快樂,渴望健康的生活。外地的老年人希望能來武夷山看看,武夷山當地的老年人也認為不應該只是看著面前的大山,要出去走走看看。」 在拓展產品廣度的同時,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不忘發掘產品文化深度,打磨旅遊產品的亮度。武夷山老年旅行社在旅遊產品中寄寓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設計的線路除了觀光,還推出了更多賦予文化元素的線路。從閩、浙、贛聯合體專列、九九重陽號專列、華東五市游到2008金婚、銀婚走進武夷山大型活動,武夷山老年旅行社的活動越來越豐富。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專家指出,開發老年旅遊市場一定要真正做到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這既是旅遊從業者的一次機遇,又是一項考驗。在老年旅遊更趨理性和體現個性的今天,老年旅遊市場細分勢在必行。為老年遊客量身定做「點菜式」服務肯定會受到歡迎。
採納哦
G. 武夷山經濟狀況
個人感覺。復武夷山的經濟支制柱是靠旅遊業和茶業。旅遊業感覺已經是到達頂峰了。沒有什麼特別大的能進步的了(非常穩定)。但是武夷山的茶葉最近幾年在興起。武夷山經濟其實很窮不會。很富沒有。要看和什麼地方比較了。
H. 大武夷旅遊圈構建現代旅遊產業體系是怎麼回事
打造大武夷旅遊圈,要在增進共同價值和共同訴求的基礎上,緊緊抓住文化與生態這兩個核心要素和關鍵賣點,精心設計文化與生態相融合的大武夷旅遊圈發展路徑,增強融合發展的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
大武夷旅遊產業要著力向傳統業態和新興業態兩端發力:一方面,圍繞食宿行游購娛六大消費完善旅遊產業布局,著力提高游購娛三大非基本消費比例;另一方面,按照旅遊發展由觀光游覽向休閑度假階段轉換的發展要求,積極培育養生養老、戶外運動等新業態,構建與文化、生態相協調的現代旅遊產業體系。
突出市場主體地位必須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准確界定各類旅遊國有企業的功能,推動旅遊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為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大武夷旅遊開發創造條件,促進「省內福建人、省外福建人、海外福建人」積極投身大武夷發展旅遊。同時,應完善要素市場,充分利用省內省外、境內境外、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完善旅遊建設用地市場、旅遊金融市場和旅遊人力資源市場。
應完善政府推進機制。政府是打造大武夷旅遊圈的主導力量,為大武夷旅遊圈的治理提供體制機制,為大武夷旅遊圈的開發提供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發展政策,為旅遊企業開展投資運營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為旅遊消費者觀光游覽、休閑度假提供自 由選擇、自主消費的市場環境。要重點發揮省直部門、市政府、縣政府打造大武夷旅遊圈的積極性,打破區域分割、部門分割的利益藩籬,推進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著力抓好八項工作:
一是規劃。高起點、高水平、高標准編制大武夷旅遊圈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項目規劃。二是投資。抓緊設立「大武夷旅遊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參與大武夷旅遊開發。三是基礎設施。實現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提升旅遊互聯網基礎設施。四是公共服務。完善大武夷旅遊集散體系,重點建設旅遊廁所革命工程、旅遊集散體系工程、旅遊直通車工程、旅遊營地工程和旅遊安全工程。五是市場監管。創新旅遊市場監管機制,維護旅遊消費者合法權益。六是部門協作。成立大武夷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維護大武夷旅遊圈的共同價值觀,落實大武夷旅遊圈的共同發展訴求。七是區域協作。建立大武夷旅遊圈區域協作聯席會議機制,推進區域旅遊經濟一體化。八是能力建設。打造大武夷旅遊圈,需要各級政府的系統集成,需要省、市、縣、鄉四級政府和相關行政村提供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服務,特別是縣、鄉兩級政府的服務。
I. 武夷山景區規劃與開發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
成果組成: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說明書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文本·圖集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專題報告
完成時間:2002年5月
項目組成員: 項目負責人: 周建明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博士
牛亞菲 教授
項目組成員: 尹澤生 教授
羅 希 高級城市規劃師
王守春 教授
王立軍 教授
岳鳳珍 高級園林工程師
湯銘潭 高級工程師
王瑋華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成 青 助理規劃師
王 偉 助理規劃師
規劃重點與思路:結合南平市建設具有閩北特色旅遊生態經濟區和重點發展「綠、旅、新」產業的戰略,南平旅遊業將形成以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為龍頭的大武夷旅遊經濟體系,開發以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為主體,文化旅遊和生態旅遊等專項旅遊為輔助的旅遊產品,規劃形成兩個中心(武夷山市區、南平市區)、一條核心線路(南平-武夷山南武路)、東西兩條旅遊環線、四大優先旅遊開發區、九個重點旅遊項目、四條重點旅遊進出通道的空間結構框架。
評審意見:
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成果於2002年4月24日在福州市武夷大酒店評審。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旅遊協會、北京旅遊學院、廈門大學、福建師大、華僑大學、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的專家、領導參加了此次評審。評審專家們經過認真閱讀規劃材料、聽取規劃組的匯報,形成以下評審意見:
1. 本規劃通過大量調查研究和多次聽取各方面意見,形成的成果具有資源調查翔實、指導思想明確、規劃原則得當、發展思路清晰、空間結構合理等優點,內容全面、體例規范、文字簡潔、圖件豐富,符合編制旅遊發展規劃的要求。
2. 本規劃從南平市旅遊資源和環境的特點著手,以資源和環境保護為前提,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間的關系。策劃的旅遊項目突出南平特色,確定的旅遊產品分析透徹。為南平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明晰的思想、具體的內容和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操作性。
3. 規劃針對南平實際提出的「雙向驅動極核型鏈式擴張模式」和通過形成「兩個發展極核,一條核心線路兩條旅遊環線」帶動南平整體發展的新思想,在旅遊發展模式和發展機制的選擇方面具有前瞻性。
專家組認為,《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處於國內同類規劃的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通過本規劃,並經進一步修改,報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專家評審組
二00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J. 武夷山除了旅遊經濟來源,茶業經濟來源,還有什麼呢
武夷山的旅遊 旅行社, 酒店,各類餐館,茶葉,茶葉包裝,蛇產品。根雕,農特產(菇 筍 等。)還有很多細的東西。注意 這些都是旅遊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