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濕地旅遊發展現狀
Ⅰ 我國濕地生態旅遊的現狀、問題與發展對策
開發中的問題
1、濕地生態旅遊資源退化、污染嚴重,動植物種類和數量銳減。
由於諸多人為原因,我國的濕地面積銳減。近年來,青海湖的湖面面積減少了301.6km2,昔日的鳥島變成了半島。目前,鄱陽湖的天然水域面積從1954年的5100平方公里縮小到了3900平方公里;洞庭湖區面積1949-1975年30年間減少了1659平方公里。三江平原直到現在仍然在被大量的開墾為農田。
同時,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城市建設的不斷擴大,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化肥、農葯被排入濕地,濕地水質遭到極大破壞,污染的加重也使得濕地的生態功能日益下降。
2、管理者、旅遊者及社區居民的環境保護意識薄弱,導致旅遊開發中生態破壞嚴重。在現實的開發利用中,旅遊者往往認識和享受了濕地,卻忽視了對濕地的保護。一些所謂的生態旅遊者並不具備進行生態旅遊的資格,他們中甚至有人不知生態倫理道德為何物。由於旅遊是一種季節性很強的產業,一些管理者和社區居民為謀得短時暴利,不惜對濕地旅遊資源過度開發,甚至進行毀滅性的開發。參與者與開發者的生態意識的薄弱是導致濕地生態旅遊資源嚴重受損甚至退化、生態功能受到極大損害的重要原因。
3、濕地保護、社區扶貧經費投入不足,旅遊收入分配不合理。
投資者和管理者在實現資金回籠的同時,應投入一定比例的資金對濕地資源進行維護,必要時應對受損濕地進行建設性恢復。但是,由於受經濟利益的趨勢,開發者往往重開發輕保護,很少或幾乎不拿出資金進行資源的保護與建設,這給濕地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社區扶貧是濕地生態旅遊的又一重要功能,而有些社區,當地居民得不到應有的利益,日益增多的遊客又擾亂了他們的正常生活,這使得他們原本薄弱的生態意識更加淡薄。
開發的對策
1、加強對現有濕地的保護,對已破壞濕地進行建設性恢復。
實踐證明,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現有濕地資源的最有效的途徑。但我國的自然保護區數量仍然太少,面積也太小,現有的濕地自然保護區不能有效的保護濕地資源。我們應在對已建立的自然保護區加強管理的同時,增加濕地保護區的數量,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對濕地及濕地生態系統的研究和監測工作,為濕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可利用提供科學的依據。
對已破壞濕地進行建設和恢復的方法主要有休牧、休漁、建設生態工程等。生態工程是恢復已破壞濕地的一個根本性辦法,它是指通過人為的培育替代生境來代替以污染了的生態環境。建設生態工程時,應注意替代生境與原生境的功能相等性。
2、著力塑造旅遊形象,全面開發旅遊產品。
濕地生態旅遊的開發也需要特色鮮明的旅遊形象。在濕地生態旅遊區的形象設計上,要著重突出濕地的生態功能及其生物多樣性。
在設計旅遊形象還應設計出相應的載體,如旅遊紀念品、景區吉祥物、宣傳口號等。我國濕地生態旅遊產品的主要類型有: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科學考察、科普教育及生態美食。其中生態觀光中的觀鳥活動是濕地最具特色的旅遊產品,也是當今世界上最熱門的旅遊活動之一。
3、與原有產業相結合,開發新的濕地生態旅遊項目。
在開發式地生態旅遊的過程中,不應將原有的濕地產業全部廢除,而應將旅遊業與當地的傳統產業相結合,開發出濕地旅遊與濕地農業、漁業相結合的旅遊項目。
4、將濕地生態旅遊納入到地區旅遊發展規劃之中,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我國的濕地生態旅遊資源基本上都與一定類型的其他旅遊資源並存。我們應綜合考慮地區的資源狀況,在地域分工理論的指導下,將其與周邊資源共同開發,形成整體協調的大旅遊區。
5、加強法律和法規建設,將濕地生態旅遊納入法制化軌道。
我國開發濕地生態旅遊中的很多問題都與缺乏明確的法規、條例有關。政府應制定適宜的濕地保護、利用和管理條例,並加強監督和檢查。(
Ⅱ 國外全域旅遊發展現狀
旅遊發展新趨勢
1、旅遊消費趨勢:由門票消費走向體驗性消費
所謂旅遊體驗,指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受到外部景觀、環境和其他活動(人為的或動物的等)對自身的心理作用,引起自我心理感受發生獨特變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旅遊者心理受到外界刺激,而產生愉悅、痛快、暢爽、升華和忘我的心路歷程
Ⅲ 最近2016年國外的旅遊發展的現狀是怎樣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2004年我國旅遊業全面恢復振興並有突破性發展,入境游、國內游、出境游三大市場全面振興,旅遊總收入達到6840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5.01%,2004年我國出境旅遊增勢強勁,公民出境旅遊超過2800萬人。2004年全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10903.82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8.96%,比2002年增長11.37%。 2005年1—10月份,入境旅遊人數10018.07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57%。2004年中國內地旅遊出遊人數達到11.02億人次,首次突破10億人次大關。國內旅遊收入達到4711億元。2004年底全國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國際社增加108家,國內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總資產424.38億元,同比增長9.42%;直接從業人員為24.62萬人。 作為國民經濟的新興行業,中國旅遊業在發展初期就明確了開發建設的基本方針。一方面堅持對外開放,廣泛吸引海內外各界資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鼓勵國家、集體、個人跡山投資建設旅遊項目。這種開放的投資方針推動了中國旅遊投資市場的活躍和旅遊接待能力的提高,為旅遊業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條件。盡管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特別是旅遊業管理體制和投資機制的市場化程度較低,但總體上看,中國旅遊業的投資環境呈不銀御斷優化的趨勢。 西部地區依靠其天然的自然資源獲得了旅遊業快速發展的機會,國內外投資者開始關注西部旅遊業。但是,由於西部交通等基礎設施的相對落後,發展西部旅遊業相對海南、深圳等沿海地區而言難度要大得多。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後,西部旅遊業迎來新的機遇,也給了垂涎西部旅遊業的投資者們出手的良機。 未來10 年間,我國旅遊業將保持年均10.4%的增長速度,其中個人旅遊消費將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企業/政府旅遊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0.9%,到2020 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到2010 我國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例將從2002年的5.44%達到8%。因此,作為六大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的旅遊行業,在今後幾年內將存在重大的投資機會。您若想對旅遊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旅遊業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報告共有十八章,首先介紹了旅遊業的定義與投資特性,接著對相關行業、國際旅遊業的現狀、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概況進行了闡述。然後對的入境旅遊、生態旅遊、黃金周旅遊、紅色旅遊、溫泉旅遊、旅遊小城鎮、主題公園、鋒州岩其他等進行了細致透析。隨後對旅遊業市場細分與消費者、旅遊電子商務、旅遊業的競爭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對旅遊業上市公司、我國的重點旅遊資源進行了概述。最後對旅遊業的前景趨勢做出了科學的預測。
Ⅳ 求高手介紹一下我國生態旅遊的發展現狀,開展生態旅遊資源評價的意義,以及國內外在此領域中的研究現狀…
一、風景名勝觀光旅遊
風景名勝資源,系指富集著以獨特自然景物和悠久歷史文物古跡取勝,以景物環境為載體,人類實踐創造的,有普遍社會價值的優秀財富。我國山河壯麗,景觀奇特,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具有豐富的風景名勝資源。
依託豐富的風景名勝旅遊資源,以下幾種主要模式適合風景名勝旅遊資源的開發:(1)科學考察為主導的風景名勝旅遊。可以開展此類旅遊的有黃龍寺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五大連池等。(2)歷史古跡類風景名勝旅遊,如古長城、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名勝區等。(3)文化類風景名勝旅遊,如我國的四大佛教聖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等風景名勝區。屬古石窟藝術文化的,如我國的麥積山、龍門、雲岡、敦煌等風景名勝區。(4)自然類風景名勝旅遊,如桂林灕江山水、廬山、秦皇島北戴河、承德避暑山莊、海南三亞等。(5)民族風情觀賞類風景名勝旅遊,如內蒙古草原風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現代工程觀賞類風景名勝旅遊,如長江三峽大壩、南京長江大橋等。
二、紅色旅遊
「紅色旅遊」是指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實現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紅色旅遊資源」指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新中國成立以前,包括紅軍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等重要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從地域范圍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區和紅軍長征線,但以長征沿線為重點,這就形成了井岡山、瑞金、韶山、遵義、延安、西柏坡一條「紅色」主線。國家大力培育的重點紅色旅遊區包括:以上海為中心的「滬浙紅色旅遊區」;以韶山、井岡山和瑞金為中心的「湘贛閩紅色旅遊區」;以百色地區為中心的「左右江紅色旅遊區」等。圍繞著 「紅色旅遊」線路開發與挖掘沿線的旅遊資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線的旅遊鏈條,形成當地旅遊資源的整體聯動,進而促進本地旅遊經濟上檔次、上水平,促進本地經濟快速健康地發展。
三、民俗旅遊
民族旅遊以觀賞、理解以及參與地域性風土人情為目的,特別適合於較短時段、較短路途的鄉村旅遊。它主要是將旅遊區納入文化之中,進而展示區域文化特徵。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傳統的民族文化,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性,各地區、各民族的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建築文化、交通、宗教、節慶、婚喪、禮儀、集市等都具有特色,並富有極為強烈的可視性和獨有的觀光魅力。
根據資源的特點,民俗旅遊開發方式應該採取多種模式:(1)集錦薈萃式,如深圳的中國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華民族園等;(2)復古再現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無錫的唐城、吳文化公園均屬於此類;(3)原地濃縮式,如當地政府或投資商在當地覓取合適地段,建以當地民俗文化為主題的主題公園,集中呈現民俗精華,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風情園均屬此類;(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個民俗文化相對豐富的地域中選擇一個最典型、交通也比較便利的村落對旅遊者展開宣傳。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產和村落的自然形態為旅遊內容,除了必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外幾乎沒有加工改造,如廣東連南三排瑤寨。(5)主題附會式,如蘇州名園」網師」園傳統上僅白天對外開放,讓遊人欣賞江南園林的造園藝術和文化內涵,夜間不對外開放。(6)短期表現式,指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於很短的時間,激發短暫的旅遊人流,如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回族的「古爾邦節」、白族和彝族的「火把節」,以及松桃苗族花鼓、灘堂戲、下火海等。
四、體育旅遊
近年來,體育旅遊已逐漸成為一種時尚。體育旅遊在發達國家開展得十分普遍,尤其是歐美地區,那裡的人們己不滿足於周末逛公園了,而是通過旅遊參與一些體育活動,比如騎自行車郊遊、上山滑雪、山間旅遊,周末的時候到海濱沖浪、游泳、乘遊艇出海等,既達到健身目的,又實現了對大自然的回歸,使身心徹底放鬆。
體育旅遊在我國的開展僅有十幾年的歷史。1986年成立了中國國際體育旅遊公司,先後進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動,例如:絲綢之路國際汽車拉力賽、老式汽車遠征旅遊、國際馬拉松賽馬、熱氣球邀請賽等大型體育旅遊。此外,還在一些適合各項體育旅遊的地區開發了許多項目,例如:珠峰探險、大渡河漂流、黑龍江狩豬、桂林一雲南自行車游、絲綢古道汽車游、篙山少林寺武術游、沙漠一草原騎馬駱駝游、阿壩地區徒步旅行等。最近,遼闊的內蒙古草原成為體育旅遊的新熱點,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源源不斷地涌到內蒙古自治區風景名勝地,在響沙灣滑沙;在呼倫貝爾盟舉辦的」冰雕雪橇節」上人們在天然滑雪場上一展風采;夏天,遊客在海拉爾舉行全國橡皮艇漂流賽。包頭、呼和浩特先後成立射擊、攀岩俱樂部,開辟黃河漂流一爬響沙灣一登山等活動。海南則是開展帆板、海上摩托艇、海上跳傘,潛水等多種運動項目的好去處。
五、考察/探險旅遊
指旅遊者從未見過、聽過或者經歷過,既標新立異,又使人特別興奮或驚心動魄的旅遊活動。許多旅遊者把獲得各種刺激性的探險看作是一種享受。因此,探險旅遊也屬於一種享受旅遊。我國的探險旅遊資源比較豐富,碧綠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巍峨的雪山,茫茫的荒漠,奔騰的江河,洶涌的大海,由於偏遠與艱險,許多美景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廣闊人跡罕至的區域,被外界稱之為「凈土」。依託豐富的探險旅遊資源,能夠開發的旅遊項目繁多,主要有秘境旅遊、海底旅遊探險、沙漠旅遊、斗獸娛樂旅遊、狩獵旅遊、體育觀戰旅遊、激流探險、洞穴探險、礦井探險、高山探險、森林探險等。我國開設此項目較成功的是海南,人們在此可潛入海底欣賞五彩斑斕的珊瑚礁和各種各樣的熱帶魚,還可觀賞海底村莊、海底森林等,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
六、觀光農業旅遊
觀光農業旅遊是旅遊市場中的一種新產品,游為主題,巧妙利用城鄉各種差異來規劃、設計是以農業資源為基礎,以生態旅、組合旅遊產品,以引起旅遊消費慾望,滿足旅遊者食、住、行、游、購、娛的需求以及參與新型農業技術與生態農業活動、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種旅遊形式,簡稱觀光農業。
作為一種新型的旅遊開發項目,觀光農園這一旅遊新產品不僅日趨活躍,而且日漸顯示出良好的旅遊開發前景。在我國發達地區的一些大中城市周邊交通便利的農業地帶開展的」當一天農民」、」插隊落戶」等觀光農業旅遊(或鄉村旅遊)已搞得紅紅火火。游歷了名山大川的都市旅遊者,在農業旅遊中找到了一種真正接近自我、回歸自然的鄉土感覺。觀光農園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滿山,魚躍禽鳴,荷塘萬里,涼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農耕景觀,從另一方面圓了許多都市人的綠色夢,亦以農業生態的獨特魅力豐富了我國生態旅遊的內容。
七、湖泊濕地旅遊
濕地生態系統的景觀單一,景觀結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進行濕地生態旅遊開發時,要注意開發項目的特色性。開發項目包括觀鳥、水上體育運動、垂釣、捕魚等活動。重點開發項目為觀賞鳥類。青海湖鳥島是我國最著名的觀鳥勝地,新疆巴音布魯克、山東榮成、鄱陽湖、洞庭湖、崇明島、扎龍保護區,等均是觀鳥的理想之地。
但我國的觀鳥活動近年來才開始活躍起來,市場的全面發展需要培育。進行觀鳥旅遊活動的開發,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地點和掌握鳥類的生活習性,尤其是遷徙的季節,同時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導游。編制觀鳥旅遊指南也非常重要,內容主要包括觀鳥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除專業觀鳥外,還可以舉辦鳥類鑒賞和知識講座、觀鳥夏令營、築巢引鳥、觀鳥比賽等生動活潑的參與性活動。
八、山(岳)地旅遊
山地是綜合型的極具生態價值的生態旅遊資源。山地系統本身是地球內、外應力錯綜共同作用的結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地質、地貌景觀的多樣性。山地系統由於土壤、植被、生物、氣候系統的垂直帶譜分布明顯,特別是我國地貌的區域的界山往往具有東西或南北自然環境的過度性質,不僅出現生態的、物種的多樣性和特殊性,而且造就了生物景觀、水文景觀、氣溫景象的多樣性與特殊性。山地的綠色植被、豐富的動植物、鮮明的垂直帶譜、新鮮的空氣等對生態旅遊者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山地生態旅遊內容十分豐富,登山、健行、森林探秘、動植物觀賞、溫泉療養、洞穴與瀑布探奇、宗教活動等,都是山地旅遊的代表項目。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發展山地生態旅遊的潛力極大。目前開發比較成功的有黃山、廬山、張家界、九寨溝、長白山、五指山、武夷山等。西安市秦嶺山地生態旅遊的開發也很有新意。中國山地生態旅遊未來應重點開發的地區,療養類有廬山、黃山、莫干山、雞公山、峨眉山等;宗教探訪類有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洞穴探奇類有貴州織金縣織金洞、重慶武隆芙蓉洞、湖南張家界黃龍洞、鄂西騰龍洞、四川豐都雪玉洞、遼寧本溪水洞。
九、草原旅遊
草原旅遊是以草原生態系統為旅遊對象的旅遊活動。我國有60億畝草地,約占國土面積的40%,其中83%的面積分布在我國西部。我國不僅有大面積遼闊的溫帶草原,更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分布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還有熱帶、亞熱帶草地。比較著名的大草原、草地有十處:錫林郭勒大草原、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鄂爾多斯荒漠草地、青藏高原高寒草原、新疆山地草原、甘肅祁連山地草地、雲南香格里拉山地草地、雲南元江河谷的熱帶草地、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溫帶疏林草地以及四川紅原草甸等。
十、森林旅遊
所謂森林旅遊是指人們在林區依託森林風景資源開展的以旅遊為主要目的的多種形式的野遊活動。這種旅遊無論是直接利用森林還是間接利用森林,都屬於生態旅遊的范疇。森林具有吸碳吐氧、阻風吸塵、降低雜訊、凈化水質、調節氣溫等多種生態功能,環境質量一流,特別是森林中空氣負離子濃度高,森林植物又能產生一種精氣,也叫植特芳香氣(外國稱「芬多精」)可以殺滅有害細菌,消除病菌,具有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神經官能症、哮喘、氣管炎等多種疾病的功效。所以,在世界性的旅遊熱浪中,以「回歸自然」為主題的森林旅遊業前景十分看好。我國被海內外遊客評選出的「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中就有35處與森林有關。我國森林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從森林面積的絕對數量來講,居世界第五位。特別是我國地跨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等眾多氣候帶,林區自然景觀多姿多彩。大小興安嶺壯美的大森林;川滇雪域高原的古老原始林;東南沿海的「海底」森林(紅樹林);大漠深處的胡楊林;喀斯特地貌的石山森林;還有整齊壯觀的人工林海、竹海。
Ⅳ 歐洲景觀的特點及其旅遊業的開發現狀(1500以上)
簡析歐洲、亞洲旅遊景觀的特點及其旅遊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內容提要:作為世界的兩個主要大洲,歐洲和亞洲總是以『亞歐』這樣的方式出現在世人的視眼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歐洲和亞洲不僅在經濟、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上受世人的矚目,其旖旎綺麗,讓人流連忘返的優美景觀也是一大制勝法寶。每年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客,同時也推動著兩個大洲各方面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來一一領略它們的美、發展的現狀以及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好。關鍵字:歐洲 亞洲 旅遊 發展現狀 問題 應對措施 正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需要的同時,精內容提要:作為世界的兩個主要大洲,歐洲和亞洲總是以『亞歐』這樣的方式出現在世人的視眼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歐洲和亞洲不僅在經濟、科技、文化的巨大成就上受世人的矚目,其旖旎綺麗,讓人流連忘返的優美景觀也是一大制勝法寶。每年都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遊客,同時也推動著兩個大洲各方面的發展。下面我們就來一一領略它們的美、發展的現狀以及怎樣才能發展得更好。關鍵字:歐洲 亞洲 旅遊 發展現狀 問題 應對措施 正文: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需要的同時,精神文明也成為大家日益追求的主流。談到精神文明,就不得不說說旅遊了。試想一下,當我們在燈紅酒綠、物慾橫流的世界裡每天為了生活而時刻把精神弄得像一根拉緊了的弦,該是多麽痛苦的事。那不妨再發揮想像力想像一下,卸下所有壓力與包袱,和家人朋友愛人甚至只有你自己一個人,靜靜地行走在西歐、北歐的小城市、小鎮。一切都那麼清靜、那麼與世無爭,一定是一件很愜意的事。當然,如果在浪漫之都法國,你還可以享受到紅酒,香檳,薰衣草。沖浪,踏青,垂釣。此外水上城市威尼斯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浪漫與輝煌的結合。佛羅倫薩 聖母之花大教堂,文藝復興的發源地,更是一種不可言語的精神沖擊吧!更喜歡自然景觀的就去費森,走浪漫之路,看看睡美人和白雪公主的故居——新天鵝堡。走浪漫之路,奔薩爾斯堡,拜訪一下莫扎特住的糧食街。喜歡汽車的男士就繞道去趟慕尼黑看看寶馬是怎麼造的。和歐洲的奔放相比,亞洲景觀的典雅也是你釋放壓力的一大聖地。位於約旦的死海,海水可是有美容效果的哦,有什麼葯物會比這天然的產品更滋養呢?日本富士也會給你不一樣的視覺享受。中國的桂林山水、安徽黃山『四絕』、壯觀的黃果樹大瀑布、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相信他們其中的每一個都足夠讓你驚嘆自然就是最偉大的造物者和藝術家。 歐洲:全稱為"歐 羅巴洲"。現代的閃米特人將西方日落處叫"歐羅巴"。此後在傳播過程中略有成 長,他們漸漸把居住地的東部地區叫"亞細亞"、西部地區叫"歐羅巴"。歐、亞兩 洲緊緊連在一路,兩洲的區分是依照兩地分歧的天然條件來決定的。兩洲以烏拉 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 作為其分邊界。歐洲是成本主義經濟成長最早的一個洲。十九世紀中葉,歐洲不 少國度已進入成本主義高度發財的帝國主階段。 帝國主義之間的抵觸和斗爭一向 表示得很狠惡,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歐洲產生的。 居平易近:歐洲是人丁密度最大的一洲。鄉村人丁約佔全洲人丁的 64%,在各洲 中次於大洋洲和北美洲,居第三位。歐洲的人丁散布以西部最密,萊茵河中游谷 地、巴黎盆地、比利時東部和泰晤士河下流每平方千米均在 200 人以上,歐洲絕 大部分家平易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居平易近分屬下列語系:印歐語系,屬 此語系的居平易近佔全洲總人丁的 95%,包含斯拉夫、日爾曼、拉丁、阿爾巴尼 亞、希臘、凱爾特語族的平易近族;烏拉爾語系,包含芬蘭、烏戈爾、薩莫耶語 族的平易近族。居平易近多信上帝教、基督教新教和東正教等。位於義大利首都 羅馬市西北角的城中之國梵蒂岡,是世界上帝教中間。 歐洲大部分地區地處北溫帶,天氣和緩濕潤。西部大東洋沿岸夏季風涼,夏季和 緩,多雨霧,是典範的海洋性溫帶闊葉林天氣。東部因遠離海洋,屬海洋性溫帶 闊葉林天氣。東歐平原北部下溫帶針葉林天氣。北冰洋沿岸地區夏季冰冷,夏季 風涼而短促,屬熱帶苔原天氣。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區冬暖多雨,夏熱死板,屬 亞熱帶地中海式天氣。 天然資本:歐洲的礦物質源以煤、石油、鐵比較豐富。煤首要散布在烏克蘭的頓 巴斯、波蘭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英國的英格蘭 中部等地,這些處所均有世界聞名的大煤田。石油首要散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 地區、北海及其沿岸地區。其它比較首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 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聞名。歐洲的森林面積約佔全 洲總面積的 39%(包含俄羅斯全數)。佔世界總面積的 23%。西部邊疆為世界聞名 漁場。 亞洲位於東半球的東北部、亞歐大陸的東部,東、南、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亞西北部瀕臨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面積約4400萬平方公里,是地球上面積最大的一洲。它北近北極,南過赤道, 跨緯度90°左右,在各大洲中跨緯度最多,因而由南向北具有從熱帶到寒帶 的各種氣候生物帶。東西跨經度達164°,東西時差達10小時之多。同時與其他因素相結合,造成了東西巨大的差異。顯然,巨大的面積形成了廣闊的旅遊空間,景觀多樣性形成了多種自然旅遊資源的基礎。亞洲地形具有許多特點,最明顯的特點是地勢高峻,高差很大,既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又擁有世界陸地最低的窪地—— 死海(其水面為—392米)。高差懸殊是自然旅遊景觀多樣性的基礎之一。亞洲地形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地形復雜,但以山地、高原為主。山地、高原 面積廣大雖然給交通帶來了不便,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也受到嚴重影響,但在有條件的地方如喜馬拉雅山珠穆朗瑪峰一帶,登山旅遊和探險活動十分盛行。亞洲雖然山地、高原很多,但在東部和南部、北部也有許多地勢低平的大平原,包括中國的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湄公河平原、湄南河平原、印度河-恆河平原,以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等。由於這些地方一般水系發育良好,交通發達,植被豐茂,水熱條件優越,自古以來即為發達的農耕區,在古代都曾經是人類文化的搖籃。如黃河流域、兩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都是人類歷史上重要的古文化發源地。而現今也都是著名的旅遊區。亞洲海岸線很長,約為69900公里,南部多大半島,如中南半島,印度半島和阿拉伯半島;東緣多島弧群,如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和馬來群島,等等。由於處於較溫和或炎熱氣候條件下的海岸線和島嶼比例較大, 因而具有較為豐富的海灘旅遊資源。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的島嶼上多火山地震,為開展火山探險旅遊活動創造了條件。
亞洲的大河由於源遠流長,常常有較長河段穿過崇山峻嶺,其巨大的落差不但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而且也在兩岸形成壯麗、險峻的自然景觀,河道本身也形成急流險灘。在這些急流險灘河段,既可乘船沿河欣賞自然風光,也可以開展漂流探險活動。而中下遊河道,由於水流較為平靜,河道寬廣,一般可開展沿江、沿河的巡遊活動。亞洲湖泊眾多,不僅有航運或滯洪之利,而且是主要的旅遊資源。亞洲的湖泊類型很多,有由於地質內力作用形成的構造湖如貝加爾湖和死海,原來為海的一部分的海跡湖如裏海和鹹海,冰川作用形成的冰川湖,火山作用 形成的火山湖如白頭山天池和風蝕作用形成的風蝕湖。它們各有不同的特點,但它們都具有風景美麗、水面平靜的特徵。其中不少湖泊如天池和死海,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風景游覽勝地。 歐洲和亞洲的旅遊發展現也各有千秋。19世紀中期,英國人托馬斯·庫克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馬斯·庫克旅行社,標志著近代旅遊業的誕生。旅遊業的出現和蓬勃發展充分顯示了其強大的經濟功能,特別是旅遊業的高度關聯性和顯著的經濟效益對國民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推動作用。國際旅遊業的發展已經由快速發展階段步入了緩慢增長階段,但世界旅遊市場仍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歐洲旅遊業發展迅速,歐洲的旅遊設施、旅遊軟體服務、電子旅遊等新旅遊業態蓬勃發展,入境游和出境游遊客規模和數量上升迅速。目前,歐洲旅遊業發展迅速,歐洲的旅遊設施、旅遊軟體服務、電子旅遊等新旅遊業態蓬勃發展,入境游和出境游遊客規模和數量上升迅速。目前,亞洲旅遊市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亞洲市場的旅館以及旅遊設施在質量方面大有凌駕於歐洲之上的態勢,因此歐洲各國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亞洲地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擁有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旅遊資源。但由於近代史上大多數國家都遭受過殖民主義的侵略,經濟社會發展曾長期落後,旅遊業發展也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的60年代,旅遊業才逐步在一些國家興起。因此,亞洲曾被國際旅遊業界稱為新開發的旅遊區。 作為世界上後起的旅遊目的地和客源發生地,亞洲旅遊業的增長情況,這些年更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且後勁越來越足。 雖然現在歐洲和亞洲兩個大洲旅遊業的發展現狀還算樂觀,但是還是面臨這一些問題。一是政策效應還未完全顯現。社會對旅遊業的認識仍然不足,關於如何建設「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還未得到有效破解,局部出現旅遊投資過熱、盲目攀比國際化等新問題。二是市場主體發育滯後。一方面缺少龍頭企業特別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另一方面中小企業活力嚴重不足、創新乏力,旅遊企業距離市場化、產業化、現代化、國際化尚有差距。三是產業結構待優化。旅遊產業鏈較短,一些地方旅遊業發展中門票經濟占較**重,旅遊業產業融合需進一步深化,地區間旅遊業發展存在不平衡現象。。四是目前我國散客服務體系滯後,針對散客市場的服務質量有待提升。五是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頻發,為旅遊安全敲響警鍾,需更加重視旅遊安全問題。 針對以上問題,各國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應對措施。國、西班牙和義大利等歐洲旅遊大國吸引的外國遊客數量大幅減少,國際金融危機為歐洲旅遊業蒙上了一層陰影。 據法新社報道,今年7月和8月,旅遊業居全球之首的法國吸引的外國遊客數量同比下降了近三分之一,而今年前五個月,法國吸引的外國遊客數量同比下降了15.5%。同時,今年夏季,西班牙吸引的外國遊客數量同比也下降了10%,而今年上半年西班牙吸引的外國遊客總量同比下降了11.4%。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到西班牙旅遊的外國遊客減少了在吃喝方面的花費。據西班牙釀酒商估計,今年8月,西班牙啤酒銷量同比將下降13.5%。為支持本國旅遊業發展,西班牙政府已決定撥款10億歐元。 另一歐洲旅遊大國義大利也未能倖免。今年6月和7月,義大利海灘遊客數量同比減少了150萬人次,而今年5月至10月義大利吸引的外國遊客人數預計同比將減少8.3%。 由於旅遊市場需求銳減,義大利的酒店紛紛開始降價。今年第二季度,義大利酒店的房費平均下降了8.3%,其中三星和四星級酒店降價近30%。這一系列都旨在給遊客營造出一個最好的旅遊環境和旅遊氛圍。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旅遊景觀和人們的不懈努力,歐亞洲一定會成為全世界人們的旅遊聖地,成為最美麗的人間天堂。
Ⅵ 濕地旅遊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威脅主要包括哪些
干擾因素威脅主要有生產性人為干擾、生活性人為干擾及其它類人為干擾。
一、生產性人為干擾
生產性人為干擾包括工農業生產和濕地旅遊開發的非生態性等,也可稱之為產業性干擾,其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危害,是由於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注重產業結構調整,粗放發展,忽視生態環境保護所致。目前,這類干擾是影響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主導因素。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旅遊業開始從觀光旅遊向休閑度假旅遊轉型,旅遊消費者的大自然情懷不斷提升,濕地生態旅遊迅速發展,各地都興起了濕地生態旅遊開發熱,將其作為旅遊產業的重點加以發展,相關主體大力開發濕地經濟價值,對濕地保護帶來了嚴峻挑戰。地方政府為解決濕地保護經費,加快地區經濟發展,解決財政困難,大量引入非政府資本,出讓經營權,鼓勵決策者和經營者充分利用廉價的自然資源,盡快盡多的將其轉化為經濟指標的增長,淡化了濕地生態系統、生態環境的保護,而濕地經營企業作為經濟人,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更多地注重濕地生態旅遊開發,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濕地生態旅遊開發缺乏規劃,急功近利,導致開發過度,建設強度過高,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火。
(一)農業生產的非生態性
農業生產的非生態性主要表現為大量使用化肥、農葯等導致的農業面源污染及高密度養殖等導致的濕地有毒物質增加,富營養化加重,水質下降,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自凈能力降低。杭嘉湖地區是我國水稻重要產區之一,為增加產量,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氮肥、磷肥等,施入農田的化肥實際利用率僅為30%-50%,氮肥為30%-50%,磷肥為7%-15%,大部分隨農田排水進入附近水體,導致濕地水體富營養化,其後果就是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並使水禽的食物來源受到極大影響,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養殖業、種植業不科學合理發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如地處湖州市德清縣的下渚湖濕地,湖區沿岸有三家養豬場,除部分豬糞用作肥料外,其餘豬尿、部分豬糞和豬舍沖洗廢水一起直接排入湖中。該類廢水有機物濃度高、懸浮物多、氨氮含量高、臭味大,對湖水污染嚴重。為獲得更大的魚類養殖密度和經濟效益,直接向湖泊中投放魚類餌料。此外,湖區種植大量菱角,農民直接向水體撒化肥和農葯,也嚴重惡化了水質。可見,養殖業、種植業非生態化發展,加速了濕地富營養化進程,造成濕地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和濕地自凈能力和生態服務功能的下降。
(二)工業生產的擴張及其非生態性
杭嘉湖地區是鄉鎮工業和民營經濟的發達地區,除農業污染物增加造成濕地生態環境惡化之外,工業化發展所帶來的濕地面積的減少和濕地生態的惡化是生產性人為干擾又一重要誘因。一方面,工業化發展帶來了土地資源需求的不斷擴張,導致大量濕地面積縮小或消失。如2005年杭州灣產業帶濕地面積約為1.78×105hm2,其中海寧市濕地資源豐富,其次是杭州、嘉善,而當年濕地面積的7%左右因工業發展佔用而喪失,其中平湖市濕地資源年均減少1%以上,變化顯著,嘉興市區和杭州市區也在區域平均水平上下。預計到2020年期間,由於建設用地持續擴張,環杭州灣產業帶濕地將發生大面積退縮,約1.2×104hm2的濕地將轉變為建設用地。目前,環杭州灣產業帶濕地受建設用地侵佔的威脅較大,其中「一級風險等級的濕地面積約8000多hm2,約占濕地退縮總面積的69%;二級風險的濕地面積約2000多hm2,約占濕地退縮總面積的19%;三、四級風險的濕地各有700多hm2,占濕地退縮總面積的6%左右。隨著建設用地的擴展,對濕地的侵佔趨勢沒有減弱。」另一方面,杭嘉湖地區是我國工業尤其是鄉鎮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工業產業的層次低,經營粗放,大量含有多種有污染物和過量養分的工業廢水大多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河流、湖泊、近海海域。工業污染已嚴重破壞了區域內類濕地的生態環境,目前,除錢塘江幹流的水質保持良好外,其餘中小河流和平原水網水質污染均較嚴重,大多數城市河流有機物污染問題突出,並出現季節性的或終年的水體黑臭現象。近海海域水體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嘉興所處近海海域在整個浙江省中水質最差,100%為四類海水,杭州灣水質全部為劣四類,導致了近海海域生物生存質量差、生物完整性、豐富度已受到很大影響。
二、生活性污染
生活污染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糞尿等,始終是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主要危害源之一。生活污染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影響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引起關注。隨著農村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城鎮居民的比例不斷增加,人糞尿的利用率卻不斷降低,加之村鎮生活污水的處理設施缺乏,這就使得生活污染對濕地的潛在和實際危害性日益增大。可見,生活性污染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危害不可小視(表1)。
三、其它人為干擾因素
除生產性人為干擾、生活性人為干擾因素外,對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人為干擾因素還很多,主要包括不謹慎地引進外來生物物種、不合理的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不科學的濕地管理制度安排及其運行機制缺失等。
(一)外來物種的引進
不謹慎地引進外來生物物種,容易導致原生物種消失,並影響到濕地的水質,導致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水平的退化。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受外來物種侵害最典型的是20世紀60年代引自南美洲、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首批16個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水葫蘆,學名鳳眼蓮,俗稱布袋蓮、水荷花、假水仙。近年來,由於大量生活垃圾和工農業污水向江河湖排放,水體富營養化程度不斷提高,導致水葫蘆瘋長。水葫蘆在生長期間能大量吸取水中的營養物質,但到冬末春初腐爛後使水色變深,濁度變大,並釋放出大量的氮和磷。腐敗後的水葫蘆不但劣化水質,而且嚴重影響景觀,對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構成了嚴重危害。(二)不合理的基礎設施建設
不合理的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僅直接造成了濕地面積的縮小,而且極易改變濕地水狀況,增加濕地沉積物的負載量,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影響濕地生態系統的存續,干擾濕地生物生境的連續性。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杭嘉湖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公路建設方面,全區域以高速公路、國道為主幹,連接鄉村公路,形成了公路全覆蓋。公路建設一項對自然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開發行為,其中就包括對濕地資源的影響,因為「公路建設是一項點多線長的帶狀開發行為,與濕地資源廣泛分布的特點相結合,從而使得公路修建對各類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成為不可避免。」
(三)不科學的濕地管理制度
不科學的濕地管理制度安排及其運行機制缺失等也會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濕地退化和喪失既因人們對濕地的價值缺乏公共和政策性知識,缺乏對濕地保護政策的了解,也與保護機構的不健全,組織決策的分散有著直接的關聯。如行政區域是人為的地理區域劃分,但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內或之間物質、能量交換和信息交流沒有行政區域的限制,它們通過水循環或者生物信息交流而彼此關聯,但行政區切割及對自身經濟利益的追求,必須導致流域上游對濕地的破壞或污染通過水循環在下游富集,而目前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尚處於探索階段。制度安排的不完善及運行機制的缺失,必然導致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管理缺位」,並最終影響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因此,「濕地保護除了著力緩解或消除行政區域內圍墾、污染、過度利用等對濕地的威脅因素,加強各相對獨立的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外,還必須突破行政區劃概念,加強行政區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四)旅遊者過度的旅遊活動
旅遊業因其低污染,素有「無煙產業」之稱,在發展過程中,人們往往更多地傾向於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其環境保護重視不夠。其實低污染,並不等於無污染。事實上,旅遊活動過程是與旅遊資源環境的一種零接觸過程,它對環境仍具有內在的、隱性的破壞力。就濕地生態旅遊區而言,旅遊者的行為和旅遊交通工具會帶來大氣污染、雜訊污染和視覺污染。客流量過大,會突破景區承載容量,導致濕地生態旅遊區環境以及生物圈的正常循環受到了嚴重的干擾、破壞。可見,旅遊活動過程中所帶來的破壞是直接的、近距離的,它與環境保護的沖突同樣顯而易見,且難以避免。
特別是在每年的旅遊黃金周期間,杭嘉湖濕地遊客數量就會過多,遊客密度就會過大。雖然黃金周的旅遊實現了驚人的經濟效益,但是遊客人數短期的大量集聚對濕地生態承載力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遊客密度過大不僅增加了濕地生態環境受破壞的幾率,而且擁擠的旅遊空間不利於遊客真切享受到旅遊旅程的愉悅,會減少人均旅遊生態足跡,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同時遊客人數過多,也增加了遊客因素質較低而做出破壞濕地生態環境行為的幾率。在游覽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有意或無意地破壞了濕地,而真正注意濕地游覽途中不破壞濕地環境的遊客還是少數。
Ⅶ 國外旅遊景區發展現狀
問題太籠統,歐美亞非大洋洲的景區沒有太多可比性,即使一個國家中如美國,景區的發展各州政府也有不同的政策。問題不是不能回答,要分國別,分地區,分景區自然條件和特性,寫它個百八十本書大概可以回答。
Ⅷ 國內外森林探險旅遊發展現狀如何
人類進行探險活動的歷史,非常的久遠,甚至可以說自人類出現起就從未停止過。隨著個性化的呼聲和要求越來越多,探險等極限運動已經開始成為都市人群,尤其是年輕人所熱衷的時尚。森林探險也隨之迅速走紅,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遊客,使遊客在探險中不僅可以領略自然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神秘,而且能夠體驗生活,挑戰自身極限。 所謂森林探險旅遊是藉助專業工具的幫助、專業只是和技能的積累、以及專業人士的指導,以探索森林中的神秘景色、原始景觀、生物植被為目的森林旅遊形式,它不僅是一種旅遊形式,更是遊客生態方式和態度的體現,是對遊客挑戰自我、戰勝自我的信念,是對耐力、信心、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驗。 目前,在我國開展和開發森林探險旅遊,存在大量的機會,這主要表現在: 1、我國森林資源豐富,且往往地勢奇特,物種景觀豐富,開發較為落後,基本處於原始狀態,這就為森林探險旅遊提供了好的客觀條件。 2、隨著旅遊產業的升級,旅遊的主要形式也出現了多樣化,人們越來越追求各種各樣的個性化旅遊,這就為森林探險旅遊的興起帶來廣泛的客源。 3、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水平,為森林探險旅遊提供了物質和智力支持――一些昂貴的戶外用品被人們接受,再加上現代化的信息傳播和知識的增長,人們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願望更加強烈,在此基礎上,森林探險游更容易健康發展。 4、森林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森林探險游也因此具有獨特的魅力,主要表現在: (1)原始性強:森林因其自身的特點充滿了神秘性,大多保持了原始的狀態,因此吸引遊客去追究、去探索。 (2)體驗性強:森林探險項目都是依靠自身的實踐,自己去感受,有很強的體驗性。 (3)自然景觀獨特:在森林探險旅遊的地區,一般景色優美獨特,物種豐富特別,溪流、山洞幽深,原始狀態保存得好,這就能夠使遊客產生一探究竟的願望。 (4)地勢險要:森林探險旅遊的目的地一般地勢險要,需要藉助專業戶外運動工具和需要專業人員的指導才能進行。 http://focus.lwcj.com/focus_37/focus_xl2.asp
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