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旅遊網站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❶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
❷ 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 以及存在的問題急需求..越詳細越好!麻煩了`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回顧
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提出到現在,經歷了50多年的發展,逐漸走向成熟,大體可分三個階段: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提出及初步探索
1956年一屆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奮斗目標,該章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法規(參見《人民日報》1956年6月24日第5版)。這是中央領導人中最早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概念。
1960年4月,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關於為提前實現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而奮斗的決議。決議指出:「中共中央制訂的1956年到1967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是高速度發展我國社會主義農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綱領。」
1963年12月,中央下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動員和組織城市知識青年參加農村社會主義建設的決定(草案)》提出,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要動員和組織大批城市知識青年下鄉參加農業生產,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農村。
這一時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目的是要求農業支持工業、農村支持城市,城鄉差別越來越大。
(2)改革開放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探索
1981年11月,國務院領導人在《當前的經濟形勢和今後經濟建設的方針》的報告中,號召全黨帶領和團結億萬農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奮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應運而生,為新農村建設鋪開了新的篇章。
1982年-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關注「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以促進農村改革和新農村的建設。
1996年10月,胡錦濤在全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對新農村幹部隊伍的培育提出了要求,並先後開展了「三講」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提出:「要以提高農民素質、奔小康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開展創建文明村鎮活動」(《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62—2063頁)。中央提出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
開始實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並規定了到2010年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多予少取,讓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接著又提出改革農村管理體制,搞活農村經濟。2003年初,把農村改革列入四項改革之首,並把農村稅費改革工作列入第一項。
新時期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沒能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其症結仍在於工農關系、城鄉關系沒有得到根本調整。
(3)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探索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城鄉發展水平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卻不斷拉大,我黨針對農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探索。
2003年10月,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概念,並把「統籌城鄉發展」放在了「五個統籌」的首要位置。
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代命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了「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2005年12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免除農業稅,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農業稅正式走入歷史。
2006年1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要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局出發,深刻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增強做好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項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積極、全面、扎實地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落到實處,使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參見《人民日報》2006年1月27日第1版)。 2007年黨的十七大對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出全面部署。
2004-2008年,中共中央連續出台5個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分別以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為主題,共同形成了新時期加強「三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體系,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制度框架,掀開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篇章。
2008年10月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戰略任務,把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作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根本要求。
❸ 我國旅遊電子商務建設方面還存在哪些問題
3.1 網民及旅遊企業、旅遊網站方面的問題
(1) 網民絕對數不斷提高,但購買力不足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2010年1月15日所做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國網民總數為3.84億,普及率達到28.9%,但10歲以下網民群體增至1.1.%,10-19歲網民群體為31.8%,20-29歲網民群體為28.6%,綜合上面的數據,61.5%的用戶年齡在30歲以下,這說明中國目前的網民整體消費能力不強,中低收入者佔大多數,這些就決定了網民的購買力不足。
(2)國內旅遊企業涉足旅遊電子商務程度低
旅遊企業的信息化主要是指全國8993家旅行社,10481家旅遊飯店,2726個旅遊景點的信息化。目前,擁有獨立網站的旅行社還不到總數的2%,擁有獨立網站的旅遊酒店及旅遊景點還不是各自總數的1%。並且多數旅遊飯店、旅行社、旅遊景點還只是通過建立自己的網頁進行促銷,由於省一級的旅遊電子商務網路基本沒有建立,所以在飯店、旅行社、景點和客戶之間開展電子商務變無從談起。
(3)國內具有完善功能的旅遊企業服務的旅遊網站數量少
目前全國有旅遊網站近3700家,但真正能為企業提供全面電子商務服務的不多。
首先,目前國內互聯網上專注做旅遊電子商務的站點十分有限。雖然旅遊企業紛紛湧向互聯網,並求發展的新契機,但是多數旅遊網站還只是簡單地把網路視作介紹企業、景點和旅遊線路的工具,沒有認識到可以將企業的核心業務流程、CRM等延伸到互聯網上,使產品和服務更貼近用戶需求,以體現網路的巨大價值。特別是在線預訂方面和個性化定製方面、問題 表現等尤為突出。
其次,目前中國旅遊市場信息不對稱、透明度低、旅遊產品價格混亂,大多數旅遊網所發布的旅遊信息業只是一兩家旅行社的線路信息,沒能最大程度地發揮網路的作用。即無法鎖定網民(顧客),也加大了搜索成本。由於網路經濟的正反饋效應、需求方規模的不經濟會加速互聯網企業的衰弱。
3.2 旅遊電子商務的配套設施不完善
(1) 中國信用消費和遠程購物還很不發達,信用消費與中國傳統的消費心理格格不入,持卡消費的人群比例較低。而遠程購物也與我們習慣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銀貨兩訖的交易方式大相庭徑。在有關法律不健全的情形下,在線交易對雙方都存在較大的道德風險。
(2)在旅遊網站中,除了旅行社自建的旅遊網站作為旅行社業務平台外,大多數旅遊網站經營旅行社業務都是未經批準的。這其中的合法性存在問題。
(3)中國旅遊產業鏈不暢,影響旅遊行程和質量的因素較為復雜,旅遊網站很難掌握旅遊的相關部門。因此,目前旅遊網站在線銷售的旅遊產品如果出現質量問題,一般都不比照傳統旅行社進行賠償,這些會令許多遊客對網上的旅遊產品「敬而遠之」。
(4)電子支付手段不健全。缺乏網路銀行提供的有效、安全的網上支付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則難以得到順利的發展。
3.3 旅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不足
旅遊電子商務在不斷的發展,且其發展勢頭相當的強勁,但是相關方面的復合型人才存在相當大的缺口。
4. 基於我國旅遊電子商務存在問題的對策
4.1 政府主導,完善宏觀環境
政府主管部門應從多方面對旅電子商務的發展予以支持,完善旅遊電子商務的軟、 硬體環境和法律環境。
(1)中國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有賴於通信技術的進步和上網成本的大幅度降低。
目前,中國大眾旅遊、全民旅遊的出遊率與居民電腦普及率的反差不斷降低,但通信費用過高,帶寬過窄也是制約旅遊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調低電信資費,真正的寬頻高速接入,才可能有更多的人成為互聯網的用戶。
(2)國家應通過立法形式使旅遊網站合法化。
國家可以通過立法要求旅遊網站繳納和旅行社一樣多的保證金,對它們的業務進行必要的、規范化的行業監督,使旅遊網站在此監督下合法化。
(3)各地應由當地政府旅遊管理部門負責建成、完善當地權威性旅遊綜合信息網,從而有目的為營銷提供良好平台。
4.2 引導和培養大眾網上消費觀念
電子商務離不了消費者的參與,消費者對它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它的進程。美國的電子商務之所以發展較快,與它們現有的社會條件和消費方式有很大的關系,美國郵購和電話訂購比較成熟,消費者習慣使用信用卡交易。中國恰恰缺乏這種環境,消費者習慣銀貨兩訖的交易方式。因此, 政府和企業應當運用輿論工具,引導和培養人們的新觀念,調動消費者廣泛參與的積極性。
4.3 整合企業、旅行社、客服,共享信息資源
(1)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最終受益者是旅遊企業,所以旅遊企業應該在電子商務中發揮主要推動作用。旅遊企業應積極商務,建立自己內部的業務處理和管理信息系統,並與互聯網高度融合,建設面向代理商的電子分銷系統和面向旅遊者的在線銷售系統,創建、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品牌,從而實現規模化、網路化經營。
(2)注重個性化產品的開發。個性化服務最大的好處在與當公眾的喜好都暴露無遺時,商家可以進行針對性促銷,而客戶也可以得到最滿意的方案。這就需要全面地收集、提煉和整合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特點,然後將這些信息加以細分,並提供相應的產品和服務,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旅遊目的地、飯店、腳踏工具等等。
(3) 上網旅遊者往往希望和其他旅遊者加強信息交流。獲得更多的信息。如果旅遊網站能給網上顧客一個機會,使他們能夠在網上交談,互訴旅遊的心得體會,網站就有可能獲得寶貴的顧客資源。
4.4 與銀行合作,解決網上支付及安全問題,重視人才培養
(1)目前,由於我國消費者傳統的消費心理和當心網上支付的安全問題,網上支付問題仍然制約著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國內各大銀行應盡早介入旅遊電子商務,為旅遊企業的網上營銷提供信用擔保。旅遊企業也應積極與銀行合作,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普及信用卡、電子現金、電子支票等電子支付方式,使網上付款變得安全、方便、快捷、高效。使在線交易和在線支付統一,改變上網查詢和預訂、下網進行交易和結算的現狀,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旅遊電子商務。
(2) 培養復合型人才。由於旅遊電子商務是旅遊和電子商務的整合,所以,應加快具有電子商務和旅遊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將電子商務的技術、功能和模式密切地與旅遊行業的組織、管理、業務方式及其特點相聯系,優化旅遊電子商務的整體功能。旅遊部門與旅遊院校應順應時代要求,著力培養商務型、技術型、戰略型人才。
❹ 論文求助 淺析我國旅遊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市旅遊業自「九五」以來,我市的旅遊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距離市委、市政府建設旅遊支柱產業,建成極具活力的區域性旅遊中心的要求來衡量,還有較大差距;與周邊地區旅遊業發展相比較,信用仍然比較滯後,豐富的旅遊資源還未能真正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認識上不到位,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還沒有真正形成
雖然市委、市政府把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產業之一來定位,也成立了全市人文生態旅遊產業協調領導小組,但是還沒有引起各縣(區)和各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旅遊產業的發展還未列入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議事日程,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缺乏認真的調查研究,還沒有形成具體有效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措施。旅遊業具有涉及面寬、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特點,必須實施政府主導性發展戰略,才能夠突破體制局限,取得持續快速發展。實踐證明,凡是政府主導有力,各級各部門配合緊密的地區,旅遊業發展就快、效益就好。例如,寧夏、銀川市的旅遊業發展就是典型的例子,由於銀川市政府主導有力,成立了跨區域、跨行業的「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打出了大聯合、大開發、大市場的路子,近年來在西部地區異軍突起,收益頗豐。從我市的現狀看,有的縣對旅遊產業定位不明確,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辦公場所,個別景區(點)連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從保障,出現「抱著金飯碗到處討飯吃」的現象。大旅遊、大產業、大市場的觀念在各級領導層還沒有真正樹立,建立政府主導型旅遊業發展機制多是喊在嘴上,寫在文件上,卻沒有落實在行動上。
(二)、規劃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缺乏科學性
旅遊發展規劃是實現旅遊業「六大」要素開發建設、協調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而目前我市還沒有統一的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這樣勢必在指導旅遊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配套服務功能完善方面缺乏指導性和科學性。造成盲目建設、重復建設,既浪費了資金又破壞了景區(點)整體形象,甚至造成生態破壞、資源浪費的現象。就我市目前而言,七縣(區)均沒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有的龍頭景區在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上也不完善,缺乏科學的論證。縣(區)之間,各自為戰,沒有把資源的整合開發納入全市、全省乃至周邊地區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制定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縣域發展規劃刻不容緩。
(三)、宣傳不到位,旅遊產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場開拓緩慢
在整合市內旅遊資源,推介旅遊精品線路,進行整體聯動,宣傳促銷上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認真研究。僅靠參加外省區舉辦的推介會、交易會等進行簡單的散發材料式的宣傳是很多不夠的,各縣(區)景點在宣傳上各自為戰、形不成合力,宣傳手段簡單、科技含量代低,使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最佳的效益,形不成握昆拳頭、突出特色、一舉成名的效果。加之旅遊宣傳促銷相對投入資金大,我市財政有比較困難,僅靠政府主導出資開展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只是杯水車薪。「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宣傳機制在我市還未形成,造成在宣傳促銷上資金短缺乏、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手段單一,覆蓋面不廣,市場開拓緩慢。以致很具有競爭力的特色旅遊產品市場佔有率低、形不成買點、知名度不高。
二、發展措施:
(一)、精心編制全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指導區域旅遊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綱領性文獻,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才能實現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使旅遊「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合理配置、協調發展,以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於推進民族文化傳播為出發點,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在設施配套上,體現人性化特色和細微服務,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二是要突出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的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規劃要體現的重要一環,要處理好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文化文物與生態環境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的關系。堅持「合理開發與保護利用」並重的原則,在開發中保持、在保護中開發、在利用中提升社會經濟效益。三是要體現特色、發揮比較優勢。通過對旅遊資源的普查,要重點突出我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壟斷性資源,以全力建設道源聖地崆峒山、西王母降生回中山、伏羲誕生地古成紀、神州祭祀古靈台、帝王祭天上下田寺和百萬畝農業生態梯田以及皇甫謐陵園為重點,發揮資金的集約性作用,整合資源,塊帶結合,塊帶結合,打造精品產品,力爭在較短的時期內,實現「一條龍」布局的騰飛。
(二)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全力培育精品產品
要把跑項目、爭項目、立項目作為提升旅遊景(區)點檔次,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推動建設精品旅遊產品的重要途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狠抓項目建設。一是要加快旅遊項目庫建設。按照區域旅遊業發展規劃,緊緊抓住國家投資導向,篩選一批具有帶動性強、關聯度大,具有開發前景和一定基礎條件的大項目,調研論證搞好前期工作,建立起市縣(區)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庫。積極向省、國家有關部門推介。目前我市要緊緊抓住國家旅遊局實施紅色旅遊的投資導向,加快論證申報紅色旅遊項目,抓住省政府實施「隴東交通會戰」的機遇,加快申報旅遊景區(點)斷頭路的項目,提高景區(點)的可進入性。二是大加招商引資力度,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僅靠政府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范管理」的籌資機制,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採取出讓所有權、出上經營權、實行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引外資和民營經濟參與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目前,首先制定全市統一的政策導向,其次要篩選擬定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開發建設項目庫,再次要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建設。三是要提高文化內涵,培育精品產品。旅遊景點的建設和產品的開發,要注重文化內涵,彰顯地域特色,要樹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的觀念,融文化寓景點、產品之中,增強景點和旅遊產品的生命力。如我市崆峒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謐文化、積淀深厚、源遠流長,可成立崆峒文化研究會、崆峒武術學校、西王母文化研究會、皇甫謐文化研究會等形式,加強對區域文化的挖掘整理,提高旅遊景區(點)的文化含量,以文化的提升與傳播推動產品上檔次、上水平。
(三)、多方協作,強化宣傳,努力提高平涼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宣傳推介是提高旅遊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重要手段,是推動旅遊經濟產業實現文化傳播和經濟繁榮的重要載體。在對外宣傳上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大力發展入境旅遊,規范發展出境旅遊,全面提升國內旅遊」的方針,按照「穩近拓遠,細分市場,整體聯動,重點突破」的營銷理念,努力開拓三大旅遊市場。
一是要細分市場,有的放矢,集中資金,重點突破。要認真研究分析主流客源市場,瞄準目的,有的放矢,集中有限的資金全力突破主流客源市場,力求發揮較大的效果。可以採取在我市主要旅遊景點、賓館(飯店)和旅行社,對來平遊客進行綜合問卷調查,分析主流客源市場,了解接待服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做到掌握客源市場,瞄準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量,全力開拓主流客源市場。二是要創新理念,提高手段,多方聯合,整體推進。要採取跨行業聯合,跨區域聯合等多種形式,創新宣傳促銷理念;製作裝幀精美、文化涵量豐富、科技含量高的宣傳畫冊、光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世品、紀念品。目前重點要藉助全省旅遊重點宣傳規劃和「西北風情」旅遊聯合會提供的宣傳平台,採取電視、媒體、節會網路等多種形式,整合市內旅遊產品,瞄準市場,提高手段,集中資金重點突破,力求在主流客源市場取得轟動效應。三是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旅遊市場和宣傳推介要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這樣既作到了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也達到了資源區享、效果顯著的目的。要能夠把有限的資金集中起來使用,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實施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遊綜合素質
旅遊業是關聯度高的新型經濟產業,要實現健康有序快速發展,必須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營良好的旅遊環境,努力實現經營有序,市場良好的格局。
一是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傳播祖國優秀文化,提高民國素質,要通過旅遊這個載體,全面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文明服務,優質服務,人性化服務和細微服務,提升全行業的文明程度。通過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滿足遊客的根本利益。二是樹立環境意識。旅遊就是環境,旅遊就是服務,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正確處理好營造環境與保護發展的關系,通過保護環境推動發展,通過發展更好的保護旅遊環境,促使建立優美環境、優質服務、優良秩序的行業風尚。三是要誠信經營,依法規范市場秩序。通過大力開展市場整頓、大力宣傳行業法規,在全行業推動「守法誠信經營」活動,倡導誠信經營、遊客明白消費、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達到「秩序、質量、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四是要加快人才培訓,提高旅遊隊伍整體素質。旅遊人才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石,而高級旅遊管理人才就更是旅遊業發展的中流抵柱。要通過參加舉辦各類形式的培訓班,加大對旅遊服務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現有旅遊隊伍人員素質,並通過多種方式引進人才,提高旅遊業管理水平,以適應大旅遊、大市場、大開發、大發展的需要。
❺ 我國旅遊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2008年,我國旅遊業連續遭受金融危機和各種突發事件、不利因素的沖擊,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我國旅遊行業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發展。全年共接待入境遊客1.30億人次,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08.43億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1.4%和2.6%;國內旅遊人數17.12億人次,收入8749.30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年增長6.3%和12.6%;中國公民出境人數達到4584.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1.9%;旅遊業總收入1.16萬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5.8%。
2009年1-3季度我國旅遊業頂住了國際金融危機和甲型H1N1流感的巨大沖擊,旅遊經濟運行中的有利因素明顯增多,總體增長勢頭良好,三大市場保持「兩升一降」的格局。國內市場方面,2009年1-3季度國內旅遊人數14.5億人次,同比增長11%,國內旅遊收入7400億元,同比增長10%。入境市場方面,2009年1-3季度入境旅遊人數9400萬人次,同比下降3%,入境旅遊外匯收入280億元,同比下降7%。出境市場方面,初步統計2009年1-3季度出境旅遊人數3500萬人次,同比增長2.4%。從產業基本面來看,我國旅遊產業處於全面回升狀態,經營狀況有較大改善,旅遊就業保持穩定,旅遊投資持續活躍。旅遊產業的景氣是處於全面、大幅回升狀態。
盡管2008年的金融危機帶來了全球總需求的疲軟,對我國旅遊業帶來不利影響,但我國旅遊業面臨的重大機遇和基本環境沒有改變,旅遊業總體發展趨勢也不可能改變或逆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旅遊業發展的動力依然強勁。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居民旅遊消費需求潛力依然巨大。改革開放30年奠定的堅實基礎,將有力地支撐我國旅遊業發展。
同時,2009年12月1日,《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正式發布,首次提出了「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提出的5大措施指明了旅遊產業升級方向。這將為我國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預計2010年我國旅遊行業復甦趨勢明顯,行業增速將提高到16.5%,行業重新回歸快速增長。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旅遊業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二十二章。首先介紹了旅遊的定義、類型、產業特徵及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等,接著分析了相關產業及因素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和國際國內旅遊業的現狀,並對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做了細致分析。然後具體介紹了生態旅遊、黃金周旅遊、紅色旅遊、溫泉旅遊、旅遊小城鎮、主題公園、獎勵旅遊、工業旅遊、農業旅遊、科技旅遊、自駕車旅遊的發展。隨後,報告對旅遊業做了市場細分與消費者分析、電子商務運用及構建分析、旅遊資源分析、行業競爭分析、產業鏈構成及價值分析、商業模式分析、信息化發展分析和投資分析。市場營銷是指一個企業為適應和滿足消費者需求,從產品開發、定價、宣傳推廣到將產品從生產者送達消費者,再將消費者的意見反饋回企業的整體企業活動。企業的經營導向經歷了生產觀念導向、產品觀念導向、推銷觀念導向、營銷觀念導向、社會營銷觀念導向五個階段漸次遞進的演變過程。 旅遊市場營銷是通過分析、計劃、執行、反饋和控制這樣一個過程來以旅遊消費需求為導向,協調各種旅遊經濟活動,從而實現提供有效產品和服務,使遊客滿意,使企業獲利的經濟和社會目標。旅遊市場營銷研究的出發點是旅遊市場需要,研究的目的是獲取效益。可見,旅遊市場營銷是獲得效益的重要環節,對發展旅遊事業起到重大作用。 二、旅遊市場營銷發展現狀 我國作為世界旅遊資源第一國,擁有著世界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並且2020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目的地國。在這種供需雙向互動下,促進了我國旅遊業市場的消費需求量不斷增加,國民出境旅遊又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帶薪假期的延長使人們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長使人們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這些都為我國國民創造更多出遊的條件和機會。同時,隨著我國旅遊業的逐步發展,人們外出旅遊次數的增加,人們在旅遊方面的消費變得理性化、個性化、多樣化。然而,在此蓬勃發展的旅遊市場下,我國的旅遊市場營銷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營銷中盲目進行削價競爭,營銷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後服務、不能形成良好客戶關系,以及法制意識淡薄等問題。因此我國的旅遊業要形成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必須靈活運用目的地整合營銷(IMC)理念,改變營銷的思考重心,由4PS(產品、價格、促銷、渠道)轉向4CS(顧客、成本、方便、溝通),建立一種由外向內的營銷策劃模式,做好市場營銷。尤其在奧運的到來為我國旅遊業和旅遊市場營銷到來了更大的機遇,至此良機時,我國旅遊市場營銷將更加科學、健康、快速、持續的發展。 三、未來旅遊市場營銷發展趨勢 (一)加快發展旅遊網路營銷 1.大力發展網路營銷。隨著網路與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旅遊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和營銷策略的多樣化,旅遊業也積極改變陳舊觀念,擠身於網路營銷的大潮之中。旅遊業網路營銷是利用電子網路這一載體的營銷活動,是利用互聯網,對旅遊市場進行更有效的細分和目標定位,對分銷、渠道、產品的定價、服務、產品理念進行更為有效的規劃和實施,創造滿足旅遊者與旅遊產品銷售者之間的交易。 旅遊業發展網路營銷具有產品和網路兩大優勢:一是旅遊產品是一種特殊的服務產品,具有生產消費同步、遠距離異地消費、消費者無法對產品預先感知等特性,成為最宜於網上查詢、瀏覽、購買的產品類型之一;二是網路擁有豐富信息源和傳遞速遞快、覆蓋面廣、自主性強、反應及時、營運方式更合理等優勢,可以有效地降低產品生產、營銷、銷售成本,節約顧客精力、時間、資金成本。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大力發展網路營銷是旅遊市場營銷模式的必然趨勢之一,尤其是在我國申奧成功後,奧運帶來的巨大市場為旅遊網路營銷帶來一個難得的機遇。 2.網路營銷和傳統營銷需要緊密結合。從發展趨勢來看,網路營銷的實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我國網路營銷仍處於較低階段,存在著信息源真實性和更新速度、網路安全等諸多問題,致使旅遊網路營銷還不能完全發揮其優勢,成為制約我國旅遊市場營銷發展的瓶頸。在此轉變時期,只有把網路營銷和傳統營銷緊密結合,揚長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滿足顧客需要,更好地發展旅遊市場營銷,從而促進旅遊市場的繁榮興旺。 (二)加強綠色營銷促進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隨著全球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世界各國都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強調經濟發展應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人們都開始追求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消費和綠色營銷。所謂綠色營銷是指企業以環境保護為經營指導思想,以綠色文化為價值觀念,以消費者的綠色消費為中心和出發點的營銷觀念、營銷方式和營銷策略。它要求企業在經營中貫徹自身利益、消費者利益和環境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旅遊業「它是個資源型產業,有賴於自然的饋贈和社會遺產」,但在現實發展中,旅遊業是「無煙產業」已受到質疑,「旅遊者帶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腳印」,隨著旅遊業的推進,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畫但很敏感的環境受到破壞,而且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這些有損環境資源現象,直接影響到旅遊業本身的發展。因此我國旅遊業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必須加強綠色營銷。首先,樹立以資源價值觀為中心的綠色營銷觀念。其次,確定綠色營銷目標。再次,樹立綠色營銷組合戰略。旅遊業在確立綠色營銷觀念和目標的基礎上,在旅遊產品的設計、價格、包裝、分銷、促銷和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上始終貫徹綠色原則,並科學地予以組合運用。最後,開展綠色認證。從1993 年起,國際標准化組織制定了一系列環境管理國際標准(ISO14000),極大地推動旅遊業綠色營銷的發展。比如我國浙江省、山東省開展的創建「綠色飯店 」活動以及武夷山景區實施的ISO14000認證,為旅遊業的綠色營銷注入了新的內容。 加強開展綠色旅遊營銷,是使旅遊業真正成為與環境友好、和諧的產業,是符合旅遊者回歸大自然、愛護旅遊生態環境的潮流,是走旅遊業
可持續發展道路,是一條極富生命力的營銷策略。 (三)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開展旅遊品牌營銷 現代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的建設,以品牌為核心進行營銷也成為現代企業競爭的核心。品牌營銷是指企業通過利用消費者的品牌需求,創造品牌價值,最終形成品牌效益的營銷策略和過程。 我國旅遊業品牌建設的的精髓應在於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國旅遊業的品牌營銷對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挖掘還遠遠不夠,致使旅遊產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長。因此,必須首先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才能使旅遊產品利於不敗之地。比如,河南開封的清明上河園主題公園,是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再現,這個主題公園正是因為很好地挖掘了歷史文化的內涵,在全國主題公園旅遊處於低谷的情況下,它卻能以年均效益1,500萬元以上的規模發展。同時,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又是一個需要不斷融入創新因素的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原有基礎的延續。其次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開發設計的旅遊產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傳播品牌形象,這是品牌營銷的主要任務。依據我國旅遊文化,策劃具有中國特色的品牌形象,賦予旅遊產品品牌強大的生命力,然後根據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標形象的要求、目標市場狀況以及自身的綜合條件等各種因素,科學、合理地選擇和組合傳播的方式,所選擇和組合的傳播方式要能夠全面、准確、直觀地表現出品牌的目標形象特點來,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企業自身經濟條件,要注意對投入與產出效益的研究,盡量花最少的錢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另外,旅遊公共部門(政府及各旅遊行政部門)也要發揮一定的作用,在營銷方面主要集中於對地區、省和全國的整體性促銷上,從而帶動旅遊業有序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