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旅遊發展規劃
㈠ 去呼倫貝爾旅遊攻略
關於吃飯,呼倫貝爾地區的食宿價格夏季為最高點,住宿價格標准版為每人100元左右,吃飯人權均價格為正餐每頓50元,特色美食為羊肉。
關於景區,不能錯過的是:金帳汗蒙古大營、莫日格勒河、黑山頭日落山、敖魯古雅使鹿部落、186綵帶河、呼倫湖景區,呼倫貝爾最美景永遠在路上。
關於路線,呼倫貝爾旅遊線路共分為兩條,一條是南線一條是北線,最具有代表性的為呼倫貝爾北線。
注意事項,原上早晚溫差較大如行程中有老人與小朋友需要注意衣物的加減,還需要注意草原上的一些基本風俗習慣,敖包山不能踩踏、蒙族騎馬不能用手指、不可從馬匹身後經過、出入蒙古包時注意碰頭,做好以上注意事項您的草原之旅將全程無憂,山水行旅行網為你解答。
㈡ 呼倫貝爾市新區的呼倫貝爾市中心城新區分區規劃-規劃范圍
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89年。
2、建設部《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6年4月1日。內
3、《容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實施細則》1995年。
4、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規劃工作的通知》
5、國務院關於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
6、以呼倫貝爾市《總體規劃》為依據。 根據《呼倫貝爾市總體規劃》呼倫貝爾市中心城區的功能定位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東北經濟圈西部重要的對外開放城市
東北經濟圈區域商貿中心、交通樞紐
呼倫貝爾市的綜合管理中心、產業中心和旅遊服務中心
本次規劃的城市新區,主要承擔了呼倫貝爾市的綜合管理中心和旅遊服務中心的職能。將在未來的呼倫貝爾的城市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市級行政辦公中心、市級旅遊度假服務中心、中心城市南部綜合副中心
㈢ 高分求一篇以「呼倫貝爾市經濟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文章
「天下最美的草原在呼倫貝爾。草原青青在夏季。一場新雨,跟著一陣微風,青草婆娑起來,忽擺忽動,忽俯忽仰,歌態輕柔,舞姿曼妙,巡巡碧浪卷向天邊,整個世界變得芬芳。」「草原的林,特別珍貴。草原告訴我,草原有森林,如同沙漠中有了水,在他們心中,是一種倚靠,是一種力量,每當壓力陡升時,他們就會想起身後的林。」長期關注環境保護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副局長潘岳在《托起草原》中這樣描述呼倫貝爾。
自古以來,呼倫貝爾就以水草豐美的草原,松濤激盪的林海,縱橫交錯的河流,星羅棋布的湖泊而聞名於世。
覆蓋著浩瀚森林的大興安嶺,由北向南把呼倫貝爾分東西兩部分,嶺東是著名的北國糧倉——松嫩平原,嶺西是馳名中外的呼倫貝爾草原。大興安嶺森林還是黑龍江、額爾古納河、松花江、嫩江等3000多條河流的主要發源地。千百年來,正因為有大興安嶺森林涵養水分,調節空氣,增加降雨,形成天然保護屏障,呼倫貝爾草原才得以水肥草美,繁茂蔥郁,松嫩平原才能成為北方糧倉。
大自然是多麼寬厚地善待呼倫貝爾人民。
幾千年來,無論是呼倫貝爾先民還是現代人,徜徉在這幅天然的水墨畫中,即使是喧囂的都市生活也不曾打破她的安詳與寧靜。
於是,畫卷之中與畫卷之外的人們將她看做是造化神奇的一方凈土,上蒼賜給人類的童話仙境。
「記得小時候,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在樹林中奔跑玩耍,穿梭在樹里行間,累了就躺在又松又軟、鋪滿金黃色落葉的林間土地上,深深吸著飽含負離子的空氣,還有樹木花草的清香,就像血液被過濾了一樣,元氣倍增,全身舒服。森林是一座天然的氧吧,它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氣加濕器。」市委常委孟松林在他的文章里這樣說。
然而,要想保住這樣的人間仙境可不是那麼容易。
呼倫貝爾曾有個說法,叫「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其生態環境之優可見一斑。可老一輩說,這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建國初期,數萬林業大軍開進了大興安嶺原始森林,隨著一聲聲「順山倒」,一棵棵參天大樹在電鋸的轟鳴聲中悲壯地倒下,為了新中國建設的需要,呼倫貝爾的木材被裝上火車一列列運往內地;一支支墾荒隊伍也陸續進入了呼倫貝爾草原腹地,茫茫草原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良田,呼倫貝爾生產的糧食成為全國「四萬萬五千萬」人民的盤中餐;還有煤炭、皮革、牛羊肉、乳製品……呼倫貝爾就像共和國母親的「長子」一樣竭盡所能、慷慨無私地為新中國奉獻著自己的一切。
本來,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泉水、豐美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是大自然向人類伸出的「橄欖枝」。但是,如果我們不注意與自然和諧相處,一味地索取,「橄欖枝」就會變成毒刺,最終受到傷害的將是人類自己。
而當時的呼倫貝爾只顧滿懷激情地投身到新中國建設的熱潮中,卻絲毫沒有察覺到砍伐森林、開墾草原、過度放牧會給生態環境帶來怎樣的惡果。
直到有一天,當人們從不同角度審視這片富饒土地的時候,才驚恐地發現,在計劃經濟的指揮棒下,大面積採伐原始森林,無節制地開墾草原等人為的不合理利用,加之多年氣候乾旱,人口較快增長,帶來的是草原沙化退化和嚴重的水土流失。
草原腹地,一條綿延萬里沙地,步步緊逼,吞噬草原,埋沒村莊,大片草原靜靜地消失在沙化中。
號稱擁有內蒙古70%水資源的呼倫貝爾,水資源危機已悄悄走來,市內7條河流一度斷流。
境內兩大水系旱澇災害頻發,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席捲了嶺東三旗市,肥沃的土壤被洪水捲走,留下無數傷痕累累的侵蝕溝……
這一切,無不向呼倫貝爾敲響了生態安全的警鍾。
嚴酷的現實告訴人們,並不是所有的草原都是田園牧歌的風光。當人類的意志打碎了自然的韻律,當生態環境被落後的生產力和愚昧的思想觀念所扭曲,我們失去的將是自己的生存空間。
退耕退牧,保住大自然賜予的生態遺產
呼倫貝爾的決策層及時調整方向,一系列保護措施陸續開始實施——
1984年,打破「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舊體制,實行「草場公有,承包經營,牲畜作價,戶有戶養」的草畜雙承包責任制;
1989年,實施 「落實草原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到戶責任制」的草場「雙權一制」改革,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
從1997年開始,呼倫貝爾不再批准新開荒,已批准未實施的也不準繼續開發;
1999年,全面啟動生態環境保護「十大工程」。呼倫貝爾盟被國家正式批准為全國生態示範建設試點地區。
進入新世紀,特別是撤盟建市以後,歷屆領導者都把保護好美麗的家園放在呼倫貝爾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首位。
全力破解生態難題的呼倫貝爾,如同掌握了阿里巴巴「芝麻開門」的秘訣一樣,全面啟動了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並制訂了《呼倫貝爾生態示範區建設規劃》和《呼倫貝爾草原保護與生態型綠色產業發展規劃》,把保護生態環境、治理污染、發展綠色經濟納入全市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中。
這是一個在25萬平方公里大地上實施的宏偉工程,這是一個在古老草原上以千萬畝、百萬畝為計量單位的偉大生態創舉。
大力實施退耕:水肥條件差,坡度大於15度,產量低而不穩的耕地,要退;水土流失嚴重的,風蝕沙化和存在潛在沙化危險的耕地,要退;江河源頭和河流兩岸引起面源污染的,也要退!
3年裡,呼倫貝爾共退掉不適合耕種的土地300餘萬畝。
為了鼓勵退耕,各地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阿榮旗對退耕戶種草給予種子補貼,並協調龍頭企業、養殖基地、養殖大戶與種草農戶簽訂單,保證收購草產品。
莫旗組織退耕大戶到遼寧鐵嶺學習榛子種植技術,大力推廣經濟林栽植技術,還通過林草、林葯兼作,引導退耕戶栽植桑樹、果樹、多年生中草葯和牧草,確保退耕地增加收益。
鄂溫克旗通過推廣糧草混播,第二年便可打草或放牧,既恢復了植被,又獲得了效益。
令人欣喜的是,退耕不但沒有減產,反而實現了「退中有進」,全市農業連續3年豐收,增產糧食25億公斤,今年糧食產量有望突破50億公斤,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呼倫貝爾還把休牧禁牧作為保護草原的最有效手段。在草原退化嚴重、生態十分脆弱的區域定期發布休牧禁牧令:對重度退化沙化的草場實行常年禁牧,對中度退化的草場實行季節休牧,對輕度退化的草場實行劃區輪牧。
著力提高牧民的生態意識,鼓勵牧民發展飼草料生產,控制草原牲畜放養數量,在乾旱草原區和草場沙化退化嚴重區域進行圍欄封育,以戶為單位,以嘎查為基本單元,進行集中連片建設。在沙化嚴重區域人工補播牧草種子,加快草原植被的恢復。
到目前,已圍欄3000萬畝,補播牧草200萬畝。近3年每年完成季節休牧4000萬畝以上,年度禁牧500萬畝,逐步解決了草原超載過牧問題,實現了草畜動態平衡。
牧區還實施了生態移民工程,新右旗政府投資在旗所在地建起「蒙古大營」,上百戶牧民被遷到城裡集中居住。
如今,草原植被得以恢復,草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天然草原退牧還草項目區的植被高度平均提高10-15公分,產草量每畝平均提高20-30公斤,草群中優良牧草的比例明顯增加。
呼倫貝爾在推行草畜平衡、開展禁牧休牧和劃區輪牧以及基本草牧場保護等方面,已走在全國前列。
鄂溫克旗巴彥托海鎮牧民達來是退牧還草的實踐者,也是受益者。「你看,這『草庫倫』里的草長得就是高,也比外面綠。」他指著網圍欄里禁牧休牧的草場高興地說。
由於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千百年來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如今成了草原的守護神。
為了改變超載過牧現象,呼倫貝爾不再盲目追求牲畜頭數「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而是實施牧區牲畜壓縮戰略,對牛羊實行「計劃生育」,提高良種率和產出率,形成少養、精養的生產模式,草原自然載畜量由過去的600萬頭只減少到400萬頭只。
畜牧業也不再是牧區的特權。呼倫貝爾從實際出發調整畜牧業發展方向——牧區,發展生態型畜牧業;農區,發展轉糧型畜牧業;城林區,發展高效型畜牧業,使畜牧業實現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在政府的倡導下,許多農民蓋起了棚圈,養起了牛羊,搞活了農家小院的庭院經濟。
阿榮旗向陽峪鎮解放屯的退耕還林戶姜濤,2002年把10多畝地退下來後,在政府引導下種苜蓿草養羊。「以前種大豆是廣種薄收,一畝地收入300元就不錯了。現在10畝草、100多隻羊,每年能賺二三萬元,還有退耕還林補貼。你說這日子美不美!」
隨著農區畜牧業的發展,呼倫貝爾農區牲畜頭數連續4年超過牧區,占總量的64%。2008牧業年度,全市牲畜存欄1447萬頭只,牧業四旗只有491萬頭只。
以糧食換生態,本是退耕還林工程的初衷。而在農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這一政策不僅綠了山水,還富了農民。
莫旗在登特科鄉北石場村、西瓦爾圖鎮永安村等地建起了13個生態示範園區,通過林果糧間作,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增加了農民收入。他們還抓住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的機遇,對中低產田進行改造,耕地面積減少了60萬畝,3年當中卻增產糧食5億多公斤,農民人均增收500多元。
阿榮旗霍爾奇鎮有986戶農民在1.2萬畝退耕地里種植了黃芪、防風和黃芩等中葯材,由河北華祈、呼倫貝爾哈慈等制葯企業,提供籽種和技術服務,收益頗豐。
退耕後的日子火了,在「退」中得到真正實惠的農民笑了。
1996年,鄂倫春旗政府鄭重宣布:禁獵。世世代代以狩獵為生的鄂倫春人,為了保護生態,造福子孫,以博大寬厚的情懷,主動放棄世代相傳的原始狩獵方式,放下手中的獵槍,成為大森林真正的守護神。
今年4月,幾百隻白天鵝棲息在二卡濕地生態自然保護區里,時而振翅高翔,時而掠水嬉戲,時而尋窩覓食,時而交頸情語,神態高貴安詳又從容不迫,好一幅自然天成的美麗圖畫。可忙壞了拿著長焦相機的兩位攝影愛好者。
經過十幾年的禁獵和休養生息,呼倫貝爾重新成了野生動物的樂園。
狍子鑽進羊圈,與羊共同起居生活;野豬領走家養的母豬,生出一窩野豬崽;剛出生不久的小犴和森林調查隊「玩」熟了,竟在森調隊宿營的地帳篷里住了好幾天,直到母犴找來,才戀戀不舍地離去……這樣的故事,在今天的呼倫貝爾已不是奇聞。
就連一度銷聲匿跡的馬鹿、獐子、水獺、猞猁等珍稀野生動物也開始頻頻露面。
植樹造林,構建祖國北疆生態屏障
1978年,我國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將在橫跨北部13個省區市,全長7000公里,面積占國土42%的版圖上,建設「綠色萬里長城」——三北防護林體系。這項工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態工程。
在這場植樹運動中,呼倫貝爾數十萬林業職工在25萬平方公里大地上擺開了戰場,豎立起一座座「綠色豐碑」。
1998年,免渡河、烏奴耳、巴林、南木、柴河、紅花爾基6個地方林業局被列入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范圍。
此後的10年裡,天保工程、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在呼倫貝爾第次拉開帷幕。
穩定減少森林採伐量,把森林採伐量從每年600萬立方米降到200萬,而生長量每年大於1000萬立方米,實現了采育平衡,永續利用。
10年間,呼倫貝爾地方林業天保工程區森林面積增加了26.97萬畝,活立木蓄積量增加了2114餘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增加了0.75%,森林面積和蓄積實現了雙增長。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森林蓄積量增長了6468.27萬立方米,構築起我國北方的綠色生態屏障。
推行林業分類經營改革,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利用市場機制和利益機制,吸引各種社會主體投資發展林業,全民義務植樹常規化運作,各種社會造林模式層出不窮,「誰造誰有,合造共有」、「誰治理、誰投資、誰開發、誰受益」,促進了資金、技術、勞力等生產要素向林業建設流動和聚集。
2007年,滿洲里啟動了「多元投資,億元綠化」方案,動員全社會力量實施邊防林更新改造、城郊林建設和城市綠化工程,累計投入1億元,植樹63.25萬株。
說到植樹造林,不能不提到莫旗塔溫敖寶鎮的一位普通農民——李振海。
1984年,當「環保」對很多人來說還有些陌生的時候,40歲的李振海卻帶著一家人搬進深山,搞起了荒山綠化。25年裡,他為15000畝荒山披上了綠裝,還帶動起村裡十幾戶村民加入到造林隊伍中,他還無償為學校、部隊、機關提供了價值20多萬元綠化苗木。為此,國家林業部、農業部、全國綠化委員會給他頒發了「全國綠色獎章」。
已經66歲的李振海依然雄心不減,他要在有生之年用樹木營造起一座「綠色萬里長城」。
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胡錦濤總書記在我區視察時強調:「要切實保護好內蒙古這塊遼闊草原,保護好大興安嶺這片綠色林海,為建設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做出貢獻。」
「呼倫貝爾是中國最美的草原,大興安嶺的主體在呼倫貝爾,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精神,是270萬呼倫貝爾人的責任和使命。」市委書記曹征海庄嚴表態。
5月的呼倫貝爾,春意盎然,月牙形沙丘上長出了一行行整齊的楊柴,去年干插的黃柳尖也鑽出了嫩綠的新葉,遠處一叢叢「中葉錦雞兒」散開的黃色小花在沙海中搖曳。
在新左旗甘珠爾沙地,「飛播牧草示範區」、「保護草原青年促進會治沙區」、「圍欄封育區」的牌子一塊連著一塊,千餘名林業工人聚集在沙海中,邊緣地帶已經被他們用「Z」字形沙障固定住了,中間是人工播種機進行混播草籽作業後留下的一行行印跡。
市林業局造林科科長金維林告訴記者,由於地質、氣候和歷史原因形成呼倫貝爾沙地,由三條沙帶和一些零星沙地組成,沙化面積達1957.8萬畝。這無疑是呼倫貝爾所有綠色守望者最大的一塊心病。
市一次黨代會上,市委明確提出「生態立市和構建山川秀美呼倫貝爾」的發展戰略。
2002年,在沒有納入國家投資范圍的情況下,呼倫貝爾毅然啟動實施了「沙地樟子松行動」,共栽植樟子松大苗近百萬株,面積達1萬多畝。
市二次黨代會又進一步提出「有進有退、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的發展戰略。
為此,市委、市政府重新編制了《呼倫貝爾市防沙治沙10年規劃》。
近幾年,呼倫貝爾每年都要召開全市防治草原沙化現場會和工作會議,市長羅志虎反復強調:「有效治理好沙地,徹底改變我市沙化地區面貌,應該作為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和首要工程來抓。要利用幾年乃至更長時間,打一場徹底的沙地治理殲滅戰」。
市委、市政府還與沙區各旗市區簽訂了防沙治沙「軍令狀」,從上到下統一認識,從下到上凝聚力量。
沙區各旗市在草場嚴重退化沙化區域實行項目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打殲滅戰,做到了治理一塊,保存一塊,見效一塊。
一項又一項治沙工程在呼倫貝爾展開,一批又一批治沙青年熬成了老專家。
善待大自然,它會給人們豐厚的饋贈;
破壞大自然,它會給人們百倍的報復。
由於呼倫貝爾把生態建設作為又好又快發展的切入點和基礎建設來抓,生態惡化的趨勢得到「整體遏制,局部好轉」,荒漠化和沙化首次實現逆轉。
在這場人與沙的較量中,呼倫貝爾已累計投入防沙治沙資金7000多萬元,治理流沙面積40多萬畝,封育沙地樟子松240多萬畝,保護草場500多萬畝。
許多昔日的荒灘、荒漠,重現草木蔥蘢、繁花鋪地、流水潺潺的景象,沙丘穿上了「綠裙」,昔日沙進人退的地方出現了人工綠洲……
地區發展就像做人,人品做到極處,無有它異,只有本然。改革開放30年來,呼倫貝爾始終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每一個細節。沒有向資源索取,沒有向環境索取,沒有向國家索取。
參加全國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的羅志虎市長在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呼倫貝爾已把建設生態環境作為全市工作的頭等大事,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大興安嶺林海,爭取多向北京輸送「綠色」。為保證北京的藍天能多一些,呼倫貝爾正在下大力氣進行「生態支持」。
守望綠色,實現「美麗與發展」雙贏
2008,註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萬眾矚目的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之後,我們又迎來了改革開放30周年。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30年的變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烙印。
回眸呼倫貝爾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尋訪呼倫貝爾守望綠色的足跡,它的真正意蘊是什麼?
透過記者的眼睛,我們看到了退還政策給呼倫貝爾人民帶來的喜悅和實惠,也切實感受到了發展生態經濟的巨大潛力和光明前景。這不由得使人想起老子曾經說過的一段話,「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說明在天地之間,只有遵循大自然的發展規律才是真正的和諧之道。
難怪許多人來到呼倫貝爾,都會情不自禁的跪倒在這至尊至美的大草原大森林面前。我想,面對這亘古的草原和林海,你不由得不被震撼、被感動、被凈化,被再次喚起對於自然的無限敬仰和熱愛。
當生命中最本質的追求,在極其特殊的環境中凸現出來時,就有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氣勢和無與倫比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成為超越時空的精神圭臬。
生態文明,體現的是人們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形態。循環經濟、生態產業在呼倫貝爾備受推崇,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也被呼倫貝爾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
「GDP不是惟一的衡量指標,生態環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保護不了生態環境,我們就是歷史罪人!」市委書記曹征海的話擲地有聲。
10年來,呼倫貝爾累計關閉小煤礦458座。
「十一五」期間,圓滿完成列入自治區淘汰落後產能的鋼鐵、水泥、煤炭行業的關停項目。
2007年,淘汰落後產能鋼鐵10萬噸、水泥15萬噸、煤炭10萬噸。
今年7月, 華能呼倫貝爾公司分別爆破拆除兩座冷卻塔,並計劃到2010年,關停29.65萬千瓦火電小機組。
呼倫貝爾在「擇商選資」上也越來越挑剔——無論上什麼項目,首先要過環保關,缺乏技術含量、投入產出比不高、高能耗高污染的外資,投資再大也絕不動心。
一擇一選之際,金鳳凰銜枝南來。淘汰掉了落後產能,騰出了環境容量,為可持續發展創造出環境空間。3家世界500強企業和50餘家國內知名大企業先後入駐呼倫貝爾,為呼倫貝爾更好更快發展創造了先決條件。
「稍稍改變一下我們的生活方式,不食野生動物,拒絕使用一次性衛生筷子,不亂挖亂墾草原,處處講環保,形成一種社會氛圍,讓人們聽到呼倫貝爾就想起綠色,看到呼倫貝爾就想起純凈,吃在呼倫貝爾就想起健康。」這是市委常委孟松林的期待,也是全體呼倫貝爾人的追求。
人人參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率先在呼倫貝爾各級黨政機關開始。節約,從一張紙、一度電、一滴水做起,機關辦公用紙雙面化,下班前電腦提前關閉,勤儉辦會,勤儉辦事,勤儉辦文,勤儉辦活動……
生態意識日益深入人心,普通市民也懂得了隨手關燈拔插頭,接受了「禁塑」,學會了垃圾分類……
上半年,全市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總量控制指標呈下降趨勢,主要城鎮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達95%以上。嫩江流域呼倫貝爾段、額爾古納河流域水體水質基本保持穩定並有所改善。
2007年底,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發起的「圈點新天府」評選中,呼倫貝爾以第8的位次入選中國十大「新天府」。
前不久,華能伊敏煤電公司成為全區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國家環境友好企業」。
走進呼倫貝爾,撞入視野的是一望無際的水墨畫似的綠色。你不必刻意去尋找,隨時都有一種生命的悸動讓你心跳。
在看似荒涼的沙地里,你會發現許多生命的奇跡。即使在嚴冬,路邊一蓬蓬的沙生植物,任憑雪壓風摧,始終倔強地站立著,既不昂首張揚,也不低眉自慚,只要你用心感受,就可以領略到她骨子裡的那份對生命的追求和摯愛。有了她,再大的草原也不寂寞。走過草原,總覺得有伴相隨,有另一種生命在草原上呼應。
據此,我們可以找到人類與自然對話的許多語言,她會無聲地告訴我許多關於生命的秘密,有關草原的命題會在用心感受中折射出許多新的亮點。
綠色,寄寓更多的也許是一種生命的渴望。
今天,生命的綠色依然在呼倫貝爾蔓延,讓每一個呼倫貝爾人由衷地欣慰。
因為有了這樣的綠色,我們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唱,可以看到天光在流水中盪漾,可以呼吸帶著草木清香的空氣,可以感受歲月四時的輪轉和變化。
在這蔓延的綠色中,有呼倫貝爾人的氣魄,有呼倫貝爾人的智慧,也有呼倫貝爾人對夢想的追求。
生態文明不斷刷新著人們的呼倫貝爾印象,因為呼倫貝爾留住了綠色的基脈。
「在歐亞大草原中,內蒙古東部仍是最好的草原」國際草地大會專家說。
「它是我國品質最優的天然草原,也是世界上保存較完整的頂級草原群落。可以建成我國最好的現代草原畜牧業生產基地。」這是中科院院士劉興士的呼倫貝爾印象。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希望,生活在這片草原上的人們能夠形成一種共識,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我們的命根子,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她。
曾經在呼倫貝爾插隊的北京知青、著名詞作家克明這樣推薦呼倫貝爾:「我不知道哪一座城市能夠擁有8萬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場。站在高處你的目力所及之處都是一望無際的青草,綠到天邊,綠到極至,成了藍。這是中國最寧靜的城市。
我不知道哪一座城市能擁有11萬平方公里原始森林。山嶺之巔,你極目遠眺,讓你感受到無邊無際的沉靜和安寧。這是我們這個越來越乾渴的星球上最富足的城市。
我不知道哪一座城市竟能擁有3000多條河流,500多座湖泊,它們密匝匝地綴滿在聖潔的大地上。
在這座城市裡,天鵝為什麼竟如此大膽,見到騎馬的牧人從不驚慌,也不躲避?兒童為什麼從小就不傷害一朵野花?老人為什麼要向天鵝祭灑乳汁?蒙古包搬遷後,大地上為什麼不留一絲痕跡?這是因為,這里每個人都對大自然懷有深深的敬意。
朋友,別以為呼倫貝爾是個天堂,其實她是魔鏡。在你沒想好之前,千萬不要踏上這片大地,因為,你一旦走進這座城市,你的一生中,將再也無法把這片綠色抹去。就像長調,永遠刻在你的靈魂里……」
「呼倫貝爾的發展來勢很好,發展前景廣闊。特別是『美麗與發展雙贏』體現了科學發展的要求,體現了科學發展的內涵。」這是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對呼倫貝爾的最高褒獎。
這是一首改天換地的史詩。
這是一曲動人心魄的樂章。
呼倫貝爾生態示範區建設藍圖已經鋪開——到2010年,50%以上的旗市區要達到全國生態縣創建標准,其餘旗市達到80%以上的創建指標。到2015年,努力把呼倫貝爾建成國家級生態市,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區前列。
㈣ 巔峰智業在《呼倫貝爾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獲得了什麼樣的成績
《呼倫貝爾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全國公開招標中,巔峰智業在激烈競爭內中拔得頭籌,榮獲全國競標第容一名。
本次項目開標會議受到了呼倫貝爾市高度重視,呼倫貝爾市長張利平、副市長牛振聲,眾多國內資深旅遊專家學者、以及呼倫貝爾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領導小組成員出席了評標會
㈤ 去呼倫貝爾旅遊,消費者該注意有哪些陷阱
在呼倫貝爾旅行時,我們應該觀察哪些陷阱?呼倫貝爾草原可能是內蒙古最漂亮和最完美的地方。只要很多人有足夠的假期,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選擇在這里旅遊。去呼倫貝爾旅行時,我們應該注意都哪些陷阱?
這里有許多私人的草原、山丘或湖泊。從遠處看過去真是太好了,會有一些旅客進去拍照。一般來說,如果寫著私人牧場是禁止進入的,但許多客人看不到附近有人看管或把守。如果你私自進去,你將受到懲罰。每個草原都會有一些篝火晚會,他賣給你一些燒烤,一些飲料,這是正常的價格,所以你所要做的就是遵循市場規則去買它。
㈥ 呼倫貝爾大草原旅遊攻略
在祖國的最北方,有一片中國最大的草原——美麗的呼倫貝爾大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這里地域遼闊,風光旖旎,水草豐美,3000多條縱橫交錯的河流,500多個星羅棋布的湖泊,組成了一幅絢麗的畫卷,一直延伸至松濤激盪的大興安嶺。 31個少數民族,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珍貴的歷史文物古跡,回味無窮的地方風味,又為美麗富饒的呼倫貝爾增添了色彩。 這里夏季氣候宜人,空氣凈透,是避暑度假的勝地;冬季銀裝素裹,白雪皚皚,一派北國風光,是滑雪、打獵和冰上運動的好去處。額爾古納河流域是蒙古族的發祥地,也是成吉思汗叱吒風雲過的古戰場。 在被譽為「中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畔,有一個「金帳汗蒙古部落」,是呼盟惟一以游牧部落為景觀的著名旅遊景點。這里是中外馳名的天然牧場,歷史上許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此游牧,成長壯大,繁衍生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曾在這里秣馬厲兵,經過與各部落的爭雄,最終占據了呼倫貝爾草原,他利用這里的資源和無數驍勇的騎士,完成了統一大業。金帳汗部落的布局,就是當年成吉思汗行帳的縮影和再現。 每逢夏季牧民們便在這水草豐美的地方放牧,這里形成了以游牧部落為主體的美麗圖畫。 藍天白雲、彎彎河水、茵茵綠草、群群牛羊、點點氈房、裊裊炊煙,呼倫貝爾是世界少有的綠色凈土和生靈的樂園。茫茫無際的天然牧場,清新寧靜,置身在美麗的大草原之中,令人心胸豁然開朗。圍著紅彤彤的篝火跳起安帶舞,那嘹亮悠揚的蒙古長調伴你直至夜深……7月正是去呼倫貝爾的好時候。 在草原深處,有最原始、最淳樸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鄂溫克、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族兄弟姐妹將以特有的豪爽、奔放與深情厚意迎接你的到來。穿越吉布胡朗圖,你將能品味飛鳥成群、水天一色、氣勢磅礴的呼倫湖和新開湖;住進自己搭建的蒙古包,品嘗親手宰殺的牛羊,喝一杯醇香的奶茶和美酒,吃一頓鮮嫩的手扒肉,讓朝霞般的篝火點燃你無限的熱情和美好的希望;體會草原牧民賽馬、套馬、馴馬表演、蒙古博克、角力擂台賽、祭敖包……當一回蒙古人,做一天牧民! 線路規劃 建議行程:全國各地--哈爾濱--滿洲里--呼倫湖--海拉爾--金帳汗--呼和諾爾--莫爾格勒河--北山遺址--萬人坑--鳳凰山莊--蘭屯--哈爾濱--全國各地 D1:從其他地方到達哈爾濱。空調快車N91次,晚19:50自哈爾濱站出發(19:12自哈爾濱東站始發,終到站滿洲里),到滿洲里硬座120元,硬卧216元(中鋪)。(若決定先到海拉爾,硬座103元,硬卧185元。) D2:歷時14時38分後(到海拉爾則為11個小時),上午10:05到達滿洲里,途經大慶、扎蘭屯、牙克石、海拉爾等,全程954公里。找好住處,吃飯,之後在市內登國門一覽俄羅斯村莊景緻,參觀中俄互市貿易區,購物,夜宿滿洲里。 D3:早起後退房,從邊貿市場門口乘車到呼倫湖,車費約20元。到呼倫湖可以在湖上泛舟,愜意十足。中午在湖畔的飯店裡品嘗「全魚宴」,下午乘車去海拉爾,這樣不用再返回滿洲里。夜宿海拉爾。(或前一日找好車輛,租車前往,這樣比較自由,但回程時可能要返回滿洲里。可視情況決定是否租車。) D4:早起後乘車去金帳汗或者去呼和諾爾(可自己決定去哪裡,去其中一個地方即可),觀賞草原風光,品嘗地道的手把肉,欣賞熱烈奔放的蒙古族歌舞。晚上參加篝火晚會,夜裡住在蒙古包中。 D5:早上起來看草原日出、敖包、中國第一曲水——莫爾格勒河畔、牛群、羊群,在清晨的薄霧下,遠遠近近的牛群、羊群,在廣闊的草原上,很漂亮。有機會的話可以到牧民家中去做客,切實體會一下異族風情。之後可在草原上縱馬馳騁,有興致的話,可以乘坐內蒙古特有的交通工具——勒勒車在草原玩耍。下午返回海拉爾,在海拉爾城中轉轉,沿伊敏河走走,有時間可去西山公園。夜宿海拉爾。 D6:早起後去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和萬人坑)。之後返回,可坐汽車或火車去牙克石,兩地相距約80公里,車次較多,約1到1個半小時可到。到達後去鳳凰山莊,其地靠大興安嶺。夜宿鳳凰山莊。 D7:坐車去扎蘭屯,歷時4小時左右,中午前後到達。下午選擇吊橋公園、秀水、斷橋風景區中的一到兩個,體驗塞外蘇杭的意境。夜宿扎蘭屯。(也可乘當晚2:07的N92次車,次日早上7:05到哈爾濱,歷時5時02分,這樣可以節約時間在哈爾濱多呆一天,但是會比較累;或者乘坐當晚20:46的1302次車,凌晨1:50到哈爾濱,歷時5時07分。這些車全都是從滿洲里過來的,硬座票價均為62元。) D8:上午在扎蘭屯市內,中午吃完飯後略為休息,乘從滿洲里過來的4192/3次車,下午15:56從扎蘭屯出發,晚21:42到哈爾濱,歷時5時49分,硬座票價31元。夜宿哈爾濱。 (以上行程中,若時間不足,可放棄牙克石或扎蘭屯其中的一處,可以至少減少一天時間。) 另附:呼倫貝爾草原民俗五日游 第一天:蒙古族牧民家庭 早餐後,乘車前往呼倫貝爾草原牧民家庭(距海拉爾市區38公里,車程40分鍾), 感受隆重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歡迎儀式——下馬酒,由牧民教客人學習騎馬,牧羊等知識。客人親自參與蒙古族傳統的殺羊、煮手扒肉等家務勞動。體驗蒙古族牧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情。席間有蒙古族姑娘敬酒獻歌獻哈達,晚餐後觀草原星空,真正的感受到純正的蒙古牧民的生活,熱情好客、淳樸善良的主人,一望無際的呼倫貝爾草原會讓你留戀往返不虛此行。晚餐後入住酒店。 晚宿海拉爾 第二天:海拉爾—滿洲里 早餐後,乘車前往我國最大的陸路口岸——邊城滿洲里(距海拉爾198公里,車程3小時),途中游覽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呼倫湖,午餐品嘗風味餐——全魚宴,午餐後游覽呼倫貝爾最大的室內滑雪場——滿洲里滑雪場,讓您在金秋的季節就能感受到北國冰雪的柔情。晚餐後入住酒店。 晚宿滿洲里 第三天:滿洲里—阿爾山 早餐後,參觀國門,中俄第41號界碑合影留念,登國門,俯瞰俄羅斯後貝加爾斯克小鎮, 後乘車前往神泉雪城阿爾山市(距滿洲里520公里,車程6小時左右),途中參觀呼倫貝爾地區最大的喇嘛廟——甘珠爾廟,甘珠爾廟建於清乾隆年間,建成後乾隆皇帝賜名「壽寧寺」。當年佔地面積200餘畝,香火最旺時有喇3000多名,是我國唯一一處大型的建立在草原上的藏傳佛教寺廟,可與五當昭、席力圖昭、拉仆楞寺齊名。此外還有草原盛會那達慕會場,沿烏爾遜河邊至烏蘭泡濕地旅遊區,成群的候鳥(這里有幾十種鳥類)、輕輕的蘆葦盪、靜靜的湖水,這里是人間仙境,鳥的樂園,午餐後參觀玫瑰峰旅遊景區,品嘗五里泉水,晚餐後入住酒店。 晚宿阿爾山 第四天:阿爾山 早餐後,參觀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距阿爾山市區110公里,車程1小時30分鍾),山堰塞湖泊——杜鵑湖, 亞洲最大的火山岩溶地貌——石塘林,中午國家森林公園用午餐,午餐後參觀中國第三大天池——阿爾山天池, 水流湍急、景觀壯麗的三潭峽觀光。晚餐後療養溫泉洗浴(自費)。 晚宿阿爾山 第五天:阿爾山—海拉爾 早餐後,乘車赴草原之都——海拉爾,途經呼倫貝爾草原最重要的牧業四旗之一的鄂溫克草原,這里是《吉祥三 寶》的小演唱者英格瑪的家鄉,途中參觀反映我國三少民族之一的鄂溫克族發展演變史及民俗生活的鄂溫克博物 館。晚餐後返回溫暖的家園,結束愉快的行程!
麻煩採納,謝謝!
㈦ 我有一個旅遊業項目,急需資金20萬元,
我覺得你這樣還不如找家旅行社掛靠自己搞,別人投資的可能性不大
自己掛靠的話 費用相對比較低
第一:20萬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了 投資者也會去衡量這個風險
第一個10萬雖說是沒風險 但是畢竟放太久 你開多久就得放多久 人家未必肯
第二:我個人認為在呼倫貝爾旅遊的人雖然越來越多 但是也有一定的季節局限性。而且那麼多的開發商以及旅行社,你是否已經找到了可開發的優勢
那麼需要做一個商業計劃出來
第三:開發旅遊點 費用不小 不是兒戲更何況是否開發出來後有市場賣點 也未知
我建議你還是找一家社掛靠 做一個分社 差不多10萬自己就可以搞起來了 如果來人進來做風險大是一回事 而且還有個太長的回成本周期。
㈧ 呼倫貝爾經濟開發區的發展現狀
依據市域資源、區位、市場等綜合條件,開發區產業發展定位為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在市政府扶持資金的有力推動下,開發區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截止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已累計投資15億元,開發區26平方公里規劃區域內已初步具備電力、道路、通訊、給水、供熱、排水、鐵路專用線「七通一平」基礎設施條件,基礎設施平台優勢已經凸顯。
截至目前,開發區共入駐項目40項,產值規模達到150億元,初步形成有色金屬工業,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和現代物流業五大主導產業發展基礎,產業聚集態勢逐步顯現。
有色金屬產業,馳宏鉛鋅冶煉項目一期工程正在建設中,總投資33.98億元,一期年產6萬噸鉛、14萬鋅;中金10萬噸銅冶煉項目,投資21.79億元,已經自治區發改委備案,項目正推進中。
裝備製造業,河北隆生隆金屬製品集團有限公司壓縮空氣動力汽車項目正在推進中,投資30億元,年產年產壓縮動力汽車21萬輛。還有重型載重汽車項目、工程機械項目正在推進,已有樂佳暖氣片、蒙天鋼構、強力水泥等機械加工製造企業形成產業基礎。
高新技術產業,同聯葯業集團生物制葯基地項目正在推進中,項目投資67億元,建設可利黴素生產線2條,硫氰酸紅黴素生產線5條,利福黴素S—Na鹽生產線、螺旋黴素鹼生產線、洛伐他丁生產線、吉它黴素生產線各1條。
新能源產業,金驕公司一期工程已投產運行,年產菜籽油11萬噸,菜籽粕18萬噸,產值11億元,二期年產6萬噸生物潤滑油項目正在推進中。
現代物流業,公路物流,海拉爾貨物轉運站建成,運能300萬噸;鐵路物流,開發區鐵路專用線、金驕支線已開通運營,鐵路物流基礎已經形成。
2009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5.9億元,增長64%,;完成工業增加值22.3億元,增長74%;完成財政收入13053萬元,增長35.9%。
主導產業
呼倫貝爾經濟開發區重點推進有色金屬工業、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能源產業、現代物流業等五大主導產業發展,突出發展有色金屬工業,打造呼倫貝爾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基地,最終發展成自治區最大的有色金屬產業發展基地。同時,結合市域資源能源條件和市場因素,抓住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機遇,按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條件,具有一定投資規模和產業附加值的較高要求,選擇性發展新型建材業、化工產業、生物制葯業、旅遊業等適宜發展的產業,努力把開發區打造成呼倫貝爾新的經濟增長極。
㈨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發展怎麼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農業、林業、工業、交通、郵電、商業、採煤和社會各項服務業,以及機關事業單位,漢族都是主要從業者。家庭副業生產,嶺東嶺西一樣,耕種園田,種植瓜果蔬菜,飼養奶牛、豬、雞、鵝、鴨等。80年代以前主要為自用,80年代以後,已有相當一部分到城鎮或集市上出售,以改善自家生活。90年代以後至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繼續實行,出現了一些大型的個體農場,農業機械化水平已經全面普及,如噴灌技術、大型的農業機械(收割機、播種機、插秧機),一些地區以農家樂為特色開設旅遊點。工業上,快速的發展以輕工業為主要發展方向,成為了呼倫貝爾的財稅主要收入,如海拉爾啤酒集團、呼倫貝爾巴特罕啤酒集團、三元乳業呼倫貝爾分公司、扎蘭屯淳江油脂公司等。由於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信息業也已經為社會各方面的發展提供了便利,遍及了交通、郵電、通訊事業。行動電話的普及率迅速提高達到了65%,網路已經進入了居民家中。網路已經成為了千家萬戶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這里有水草豐美的草原,松濤激盪的大興安嶺林海,縱橫交錯的河流,星羅棋布的湖泊。這里的草原被譽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這里是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是多民族聚居區。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珍貴的歷史文物古跡,回味無窮的地方風味,為美麗富饒的呼倫貝爾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在由中央電視台舉辦的「CCTV2006年度中國魅力城市展示」活動中,榮獲「CCTV2006年度中國最佳民族風情魅力城市」獎。這里還是一塊資源豐富、具有極大開發價值和發展潛力的寶地。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糧食、林業、畜牧業生產基地。這個昔日「幽靜的歷史後院」,已成為祖國北疆改革的前沿。呼倫貝爾人崇拜歷史的輝煌,更注重創造明天的輝煌。呼倫貝爾人站在歷史的新台階上,重新尋找著向前發展的歷史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