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與政府發展
1. 地方政府為何熱衷發展旅遊業
當前,很多地方政府都熱衷於「小財政、大投入,小地方、大旅遊」,動不動就宣布投資上百億元發展旅遊業。年年都修路、年年都修同一條路,重復投入、重復報賬,年年投入、年年虧損,不惜讓財政負債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其做法實在無法苟同。他們這么做到底是為了什麼?其根源又是什麼?這些貸款是不是該貸?是都用出去了還是進了某些人的腰包? 個人認為,旅遊就如打麻將,景區是桌子、遊客是輸家、旅遊服務提供方是贏家,相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都沒有創造價值。如果一個地區盲目的發展旅遊,就猶如鼓勵大家都去賭博。在大力提倡發展實體經濟的今天,要科學認識旅遊業的發展,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生產性服務業、居民服務業、城市服務業發展上,只有這樣的「321」產業結構調整才是科學的、可持續的!!! 當然,地方政府發展旅遊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黨政一把手的短期賭博行為,只是他們賭的不是金錢,而是他們的仕途。在這場賭博中,輸掉的是一個地區和數十萬甚至是數百萬人民的幸福和長期利益,贏得的是個別人、少數人,他們秉承「投入數億元、辛苦一兩年,開個慶功會、謀個好職位」的信念,把發展旅遊業作為他們陞官發財的「短平快」項目。殊不知,他們倒是實現了「短平快」,這一方百姓卻「世世代代在還債」。 從深層次考量,這也是中國當前的用人機制所造成的。現在的組織部門選人用人呈現出「不看實質、看錶象,不看成績、看形象」的錯誤傾向。
2. 談談旅遊業的發展對當地的影響
旅遊業對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貢獻
改革開放20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旅遊業也得到快速發展,並且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中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經濟的拉動性、對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正在實現著旅遊業的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互相促進的局面。1999年10月西峽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提出了建設「經濟強縣、生態大縣、旅遊名縣」的戰略目標,把旅遊業作為全縣新的支柱產業來發展。經過五年來的不懈努力,西峽旅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逐步形成產業規模,成為拉動西峽經濟快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2006年全縣各景區共接待遊客130萬人次,綜合收入2.6億元,成為全省旅遊開發重點縣、旅遊體制改革試點縣,西峽旅遊已經成為豫鄂陝毗鄰地區一個響當當的品牌。縱觀五年來的發展,西峽縣不僅旅遊業突飛猛進,勢頭強勁,並且在旅遊業的帶動下,西峽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概括近年來旅遊業對全縣經濟社會的貢獻有以下幾點:
一、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西峽縣對外開放的步伐。迄今為止,我縣已推出了恐龍遺跡園、鸛河漂流、寺山國家森林公園、老界嶺、龍潭溝、石門湖、蝙蝠洞等一批精品景區,其中國家4A級景區1個(鸛河漂流),3A級景區2個(龍潭溝、蝙蝠洞),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個(石門湖)。老界嶺景區獲「中國最佳休閑度假勝地」稱號,鸛河漂流獲「中國北方最佳漂流勝地」稱號,龍潭溝景區獲河南省首批「標准化示範景區」稱號。2004年,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通過國家審批,2006年,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在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上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讓西峽旅遊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旅遊景區品質的全面升級不僅直接刺激了全縣旅遊業綜合收入的高速增長,而且擴大與提高了西峽縣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推動了投資軟環境的改善,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如僅2005年,全縣全年就達成合作項目137個,引資16.6億元。爭取政策性投資項目194個,到位無償資金2.59億元,新建中外合資企業2家,合同引資520萬美元,實際到位300萬美元。外貿出口2729萬美元,創歷史新高,被評為全省對外開放重點縣。
二、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增值增效。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西峽縣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住宿接待能力上,全縣星級飯店已達9家,其中四星級的鸛河飯店已成功加盟國際金鑰匙飯店聯盟,星級農家旅館400餘家,全縣日接待能力達到萬人以上。龍鄉菇業公司(民營企業)與省國際旅行社合資興建的集購物、餐飲、住宿於一體的縣遊客接待中心已建成並對外營業,龍港商貿城等購物中心也即將開工。旅行社行業不斷壯大,僅2006年就新成立5家旅行社。2006年西峽縣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12.5億元,年均增長15.5%。
通過發展旅遊,更加有效的帶動種植業、養殖業、特色農業、特色工業的發展。農民通過參與旅遊,迅速的提高了市場經濟意識,為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奠定思想基礎,實現了一、二產業資源的再利用。西峽憑借特色農業、工業經濟發達的優勢和特點,建成了宛葯工業旅遊項目和英灣、袁店獼猴桃觀光園等工農業旅遊項目,在保證特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取得了特色旅遊項目的發展,充分發揮了旅遊業將一、二產業生產過程整合成旅遊資源而獲得產業增值的職能優勢。
三、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設。在西峽,農民成為發展旅遊業最大的受益者。2006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40元,比2001年增長了76.8%。以雙龍鎮化山村為例:化山村227戶,人口861人,人均耕地不足3分,沒開發旅遊前是市級貧困村。近幾年依託龍潭溝風景區發展旅遊配套產業後,新農村建設成績卓著。首先,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僅2005年該村旅遊業總收入達到40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600元,接近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兩倍。其次,產業結構得到調整。農副產品、旅遊紀念品生產迅速發展,從事一、三產業的勞動力比例達到42:58。再次,人居環境、醫療衛生條件等得到明顯改善,全村實現了電視入戶率、自來水入戶率、村民醫療保險參保率、兒童意外傷害保險參保率和計劃生育率的五個100%。化山村已成為我縣「三產服務型新村」的代表。化山村的巨變引得附近村子都紛紛效仿,使這一帶農村面貌煥然一新,雙龍鎮也因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
社會主義鄉村旅遊成為思想觀念的「催化劑」,不僅給當地經濟注入活力,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更重要的是給農民帶來了全新的觀念和思想,收入的增加讓農民兄弟嘗到了發展旅遊業的甜頭,使他們樹立了很強的環保意識,也促進了當地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農村實現現代化的「加速器」。
四、促進了城市化建設和環境美化。旅遊業發展得越是深入,越是呼喚城市的支撐。城市化建設與旅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旅遊能夠擴大城市的知名度,例如日內瓦、威尼斯等幾個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就是靠旅遊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而旅遊活動的發展也會增加城市的收入。城市化的發展使城市的功能更加齊全從而保證了旅遊活動的正常進行。大型的酒店和度假村的建立不僅滿足了城市旅遊發展的需求,同時也美化了城市。
如今走在西峽縣城,時代廣場上的彩色音樂噴泉,揮灑著都市的魅力;鸛河大道上的巨帆,憧憬著勝似神話的飛天;入夜的鸛河兩岸燦若星河,映照出一派祥和、平安……一路一樹,一街一景,春花、夏蔭、秋色、冬青,西峽美,惹人醉,不思歸。
五、旅遊為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載體。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的生命源和動力,旅遊又是文化外在價值的體現,這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西峽山青水秀,物華天寶,歷史文化一枝獨秀。從仰韶遺址到西周故城,從憑吊三閭大夫的屈原崗到被台灣同胞奉若神明的哪吒廟,從武則天的觀花園到李自成的演兵場,從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的馬鞍橋到宛西民團司令別廷芳的別公堰遺址……古跡遍布境內,傳說令人神往。發展旅遊業使這些濃厚的文化得以彰顯,迥異的文化又吸引著八方遊客。龍潭溝的地方戲表演、老界嶺的迎賓館模仿秀、恐龍遺跡園的地質文化展示等精品旅遊文化項目已逐步成為景區招徠遊客的重頭戲。通過旅遊工作的實踐證明,運用相對成熟的旅遊業已經搭建起來的巨大市場平台,高度重視文化的巨大促進作用,不斷豐富旅遊文化產業的形式和內容,就能強力拉動旅遊業不斷走上新台階,就能形成共享資源、共享市場、互為支撐、互為促進、共同提升、共同發展的雙贏格局。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上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它不僅具有經濟發展功能,而且還具有強大的社會功能。它能夠推動中西部和農村的脫貧致富,縮小區域經濟差距;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增加就業和再就業;改善居民的生活,更新思想觀念;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保護和傳承文化,融洽社會關系;樹立新的資源觀、發展觀,形成保護與發展的良性互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等。可見,旅遊業的發展與構建和諧社會有著內在的同一性。它能促進社會個體的和諧發展、社會結構和諧、經濟發展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等,從而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因而,大力發展旅遊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必然要求。
(一)樹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觀,繼續推進旅遊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科學發展觀具體表述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建立新的旅遊發展觀。科學的旅遊發展觀要求以人為本,在旅遊開發、經營、管理方面,注重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並舉,通過特色化的產品、人性化的服務、柔性化的管理、多元化的經營,充分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推動旅遊業從流量增長型向質量增長型轉化,使旅遊業走上城鄉旅遊良性互動、區域特色旅遊協調發展、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並重、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並舉、旅遊與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旅遊產業發展新道路,真正凸現旅遊業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二)提升旅遊業的旅遊經濟功能,實現經濟的和諧發展
由於強大的輻射效應與乘數效應,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和當地經濟發展。我們應當在旅遊業實現脫貧致富和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上,進一步提升它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經濟功能。一是通過「農家樂」、「漁家樂」等形式的鄉村旅遊開發,加速農村地區的旅遊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緩解「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二是加速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的旅遊業發展,通過國內旅遊,增加旅遊收入,實現國民收入的再分配;通過國際旅遊,注入外匯收入;通過提升旅遊區域知名度,吸引國內外經貿投資,縮小中西部和東部地區的經濟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三是加強旅遊業的關聯帶動功能,刺激區域內會展產業、文化產業、信息產業等服務產業的發展,調整和優化區域經濟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系統的升級;帶動區域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環境,實現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挖掘和擴展旅遊業的社會功能,實現個體和社會結構的和諧發展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挖掘和擴展旅遊業強大的社會功能。一是充分挖掘旅遊業的就業功能,增加旅遊業與相關產業的就業機會和職位,促使人們能夠各有所職,各盡其能,緩解個體間以及與社會的利益矛盾,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二是擴展旅遊業的社會交流功能,促進當地居民與遊客直接和間接交流,實現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信任;促進區域間文化的交流,實現先進理念和知識的區域間流動,促使社會關系能夠和諧發展。三是提升人們生活質量。旅遊需求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需求。1980年的《馬尼拉宣言》已經將旅遊看作人類的一種社會生活方式。旅遊已成為我國居民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目前,我國旅遊主體多為城鎮居民,農民旅遊者甚少。一個占國家居民人口絕對多數的農民旅遊需求缺位的旅遊產業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要求相比,顯然存在著較大差距。因此,建設和諧社會,還必須啟動農民旅遊市場,真正實現城鄉社會生活的全面發展。
(三)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旅遊開發理念。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從資源利用的方式和特點看,與工業發展相比,旅遊業發展本身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尤其是以自然旅遊資源為基礎,以可持續發展為理念的新型旅遊方式——生態旅遊,非常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保護,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同時,旅遊環境是旅遊生存之本,其本身就是一種旅遊資源,因而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建設、保護和美化生態環境,提高人們對自然環境科學利用和保護的認識,促進自然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同時,生態旅遊的發展,培育了旅遊者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意識,促進了生態觀念的擴散和生態行為的產生。正因為旅遊業具有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性特徵,被稱為「環境產業」、「綠色產業」、「無煙產業」。因此,在加快發展旅遊業這一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撐點的同時,更加重視堅持以人為本,以遊客滿意為中心,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樹立可持續旅遊的理念,加強對旅遊者和旅遊地居民的管理,加強旅遊的規劃管理,促進人的發展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3. 為什麼各地政府重視旅遊業發展
旅遊業是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的龍頭。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趨增長,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鄉村旅遊正在悄然興起並迅猛發展。
4. 如何定位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作用
(一)「政府主導型」旅遊管理體制中政府與市場的分工是明確的
(二)「政府版主導」權型模式中政府的主要作用 現階段政府在旅遊發展中應發揮的作用,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政府的旅遊發展戰略、整體形象促銷、危機應對措施。二是由於經濟還不發達而需由政府組織實施的公共和公益性建設。三是由於市場經濟秩序尚不完備而由政府出面解決的問題。
5. 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應該行使何種職能
例如,如何在國際競爭中處於較為有利的位置、獲得較多的市場份額,如何實現和保持我國旅遊業的國際核心競爭力等等問題,是應該認真思考和研究的系列重大課題。全球化時代的一個特點是時空距離的大大縮減,從倫敦到北京也只不過十幾個小時的航空距離。旅遊業的競爭,就是旅遊目的地間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講,旅遊目的地的競爭趨於全球化,且態勢日趨激烈。 我國旅遊業發展初期,採取了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但在旅遊產業市場全球化進程加快的今天,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究竟應居於什麼樣的地位、該行使何種職能、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起何種作用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值得作深層次的探析。政府對旅遊行業的全面管理工作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中後期進入比較系統和完整的階段,到目前管理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擴展。近20年來,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作用經歷了由開拓者向規制者的演進。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特別是在中國已是WTO成員國的情況下,旅遊行業管理手段應該更多地轉向間接引導和宏觀調控,政府部門的作用也應逐步由規制者向協調者過渡。中國各級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必須從管理旅遊經濟微觀環節中抽身出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把行政管理的職能集中指向宏觀調控、社會服務和公共管理,把一些屬於企業自治權內的事情交還企業,把一些政府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交由社會管理,真正實現「小政府、大市場」。 二、政府在發展旅遊業中應該發揮的基本職能 在旅遊市場競爭全球化條件下,政府的職能主要是在遵守市場規律的前提下,通過創建一系列制度安排來規范市場、穩定市場和引導市場發展,並通過提供必要公共產品的形式來彌補市場供應的不足,政府不一定要自己來生產某種產品。可見,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不比市場小,而是具體的分工不同。政府的職能不是要去做大事,而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即政府和市場要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行其權、各得其利、各擔其險,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1.制定一系列發展旅遊業的政策。政府政策的推行會引起社會成員對其切身利益關系的考慮,從而引發其意識和行為的改革。當這種考慮和改變形成群眾意識時,就可能影響社會發展的趨勢,體現政府的政策目的。所以,科學的、經過嚴密論證的法制化政策過程,可以在廣泛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穩定的促進作用,有利於宏觀調控的規范化運行。政府執行政策具有強制性、直接性、權威性等特點,政府主導推行的過程,也是旅遊業方面的政策地位不斷提升的過程。旅遊業在政府政策推動下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從長遠看,旅遊業發展需要一個高水平、全方位的集目標、組織、規劃開發、促銷等要素於一體的政策支持體系,從而形成旅遊業發展的最佳環境。 2.制定旅遊總體規劃。旅遊業是由核心旅遊業和輔助旅遊業構成的綜合性產業,其持續發展必須有賴於一個具有權威的管理部門對其進行必要的規劃、規范、指導和調控。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是旅遊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旅遊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政府不僅需要制定科學的規劃,更重要的是應按照總體規劃的目標與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旅遊業,宏觀調控仍是政府管理旅遊業的重要職能。 3.制定旅遊市場法規、條例和規定。對旅遊業的規制旨在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這是宏觀調控的一種根本手段。世界旅遊組織認為,政府旅遊部門在旅遊業中所起的作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開拓者階段、規制者階段和協調者階段。我國目前正處於第二階段,即政府主管部門對旅遊業的管理正由直接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 4.提供公共性服務,收集和發布旅遊信息。目前旅遊市場中介服務體系還很不完善。因此,旅遊產業的許多公共性服務還需要由政府來承擔,這些服務主要包括旅遊市場的宣傳與促銷、旅遊資源的規劃和開發、旅遊服務的評定與檢查、旅遊人才的培訓與考核等。 中國旅遊市場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對稱性,導致經營者和旅遊者的某些非理性甚至非法行為的存在。政府可以通過建立旅遊信息系統、強化旅遊服務供應商披露真實信息的義務等途徑來改善這種情況。 5.合理開發與保護當地的旅遊資源,走可持續發展旅遊的道路。旅遊資源的開發必須兼顧旅遊經濟效益、人文效益、環保效益。因此,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中,各級政府應十分重視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旅遊發展要以不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其他資源為前提,並能對生態環境保護給予資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續利用,滿足旅遊者日益增加的多樣化需求,並能保持對未來旅遊者的吸引力,還必須能滿足當地居民長期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6.通過政府資金啟動社會投資。從而有效地刺激市場。政府投資旅遊市場並不意味著政府的財政撥款包攬一切,而是通過政府資金啟動社會投資,從而更有效地調控經濟、刺激市場。在旅遊業發展初期,政府利用較強投資促使旅遊業超常發展,能迅速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和供給能力。政府在這方面的角色表現為:一是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主要是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牽頭開發旅遊線路。二是重大項目的啟動者。政府對重大建設項目的投資可以拉動私人資本的更大投資。三是濃郁氛圍的營造者。主要是通過宣傳促銷活動刺激旅遊動機,擴大旅遊市場。此外,政府可以組織策劃一些影響力巨大的主題活動。如昆明世博會、杭州的西湖博覽會都是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成功範例。 三、政府發展旅遊業存在的誤區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似乎都樂意把旅遊業確立為主導產業、支柱產業、龍頭產業。這種政府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定位,是符合時代發展的基本趨勢的。政府力量對於旅遊業的發展無疑十分重要,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政府在旅遊業中的職能也應得到恰當的界定。WTO的本質是進一步的市場化。加入WTO後,我國還有很多制度、規則、行為與市場經濟不相符,現在要把它們改過來。一些地方在這方面會出現一些誤區,阻礙了旅遊業的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 1.誤把政府的職能作用理解為政府主宰。沿用計劃經濟下高度集權的領導模式。有些地方仍存在由長官意志代替企業行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場規律,干擾旅遊市場對旅遊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導致決策失誤,旅遊供求失衡,造成很大的浪費。誤把政府的職能作用理解為政府主財,即由政府的財政撥款包攬一切,各個行業、各個企業只盯著政府的口袋,或等或靠或要,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喪失了搶占市場的有利時機;或者超越政府財政實力,大包大攬,誤把政府的職能作用理解為政府主幹,即由政府投資興辦並直接管理骨乾的旅遊企業,給予它們各種各樣的優惠與保護,造成事實上的壟斷經營和不公平競爭,限制了市場經濟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政府對旅遊企業干預過多、管得過死。一些地方政府對旅遊企業管得太死,充當一切具體業務的決策者,其結果是政企不分,旅遊企業無法自主發展。政府並不天生是旅遊專家。在實際的工作中,由於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違背了旅遊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僅沒有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反而還阻礙了旅遊業的發展。政府並不是萬能的,那種什麼事情都靠政府解決的觀念已成為旅遊業發展的阻礙,應從這種錯誤觀念中擺脫出來。 3.政府成為部門利益的分享者,把發展旅遊業作為自身利益的伸延。從理論上來講,政府代表著社會整體的利益,它追求的是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事實上,政府由眾多相對獨立的部門組成,它們若追求各自的政績、形象和其他各自相對獨立的利益就會出現誤區。由於旅遊業的綜合性,旅遊業幾乎與政府的各個部門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聯系。一項旨在改善旅遊公共利益的政策可能對多數政府部門的利益產生影響。因此,旅遊政策的實施與否以及實施效果的大小取決於政府各個部門的權利博弈。與政府其他部門相比,旅遊局擁有的權力較為有限,由此決定了旅遊局缺乏對旅遊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與駕馭的能力,決定了旅遊產業政策難以落實與實施。 由於以上誤區,使得政府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過多地介人飯店、旅行社等競爭性的旅遊行業,而對於道路、環境等公共領域卻投入不足。總之,無論是旅遊產業在市場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是政府主導型戰略在推行中出現的誤區,都與政府行為是否合理密切相關。市場缺陷要靠合理的政府幹預來彌補,而旅遊市場的健康發展更要以合理的政府行為為前提。 四、旅遊業市場競爭全球化進程中政府職能的轉變 旅遊行政管理體制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和保持旅遊市場的高度自由化,具體體現為職能的轉變。政府由現在的對旅遊的經營參與、經營指令、經營指導的角色,過渡到產業服務、市場糾偏、信息發布、市場普遍性原則引導的角色。 要克服以上誤區,科學合理地發揮政府對於旅遊業的職能,就應該實現以下轉向: 1.在行使職能的范圍上,由微觀管理為主轉向以宏觀調控為主,把握好乾預范圍和干預程度。旅遊業是一種涉及面極廣、關聯度極高的綜合性產業,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政府主導」不是「政府主幹」、「政府主財」,也不是「政府主宰」,更不是事無巨細全由政府進行管理。旅遊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推動、領導和協調,但政府不能直接參與企業微觀的生產經營活動,而要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權和投資決策權交給企業。要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把主要精力集中於宏觀調控,作好引導工作,促使旅遊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把握好乾預的范圍和干預程度。旅遊產業現代化要求政府對旅遊業發展的干預目標僅僅局限於對市場普遍性原則的糾偏和引導。因此,干預的范圍,也就僅僅局限於對經營者的經營、消費者的消費的度內,干預的程度僅僅局限於對市場普遍性原則的糾偏,不幹預市場主體的行為策略、不幹預行為主體的行為細節、不幹預市場主體的行為結果。 2.在行使職能的性質上,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真正實現由人治行政到法治行政的變革。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管理企業的「長官意志」色彩濃厚,不是政府服務企業,而是企業服從於政府,以致旅遊企業在市場面前,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但沒有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反而失去了許多市場機會。面對中國日益成熟的市場經濟和加入WTO對旅遊業的沖擊,政府部門尤其是各級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要協調社會各方面力量,創造一個有利於旅遊發展的大環境,服務於旅遊業。在職能行使的手段上,應由以行政手段為主轉向以法律手段為主,用法律法規而不是「長官意志」管理規范旅遊產業,以避免旅遊管理的隨意性和旅遊發展的不確定性,使旅遊產業在法律法規的規制下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
6. 政府如何加強旅遊業的發展
1、加強旅遊資源開發,在保持自然景觀完好的同時加強旅遊資源配套設施建設;
2、加強對旅遊行業的管理,避免惡性競爭和旅遊質量惡化;
3、增強市場觀念,針對國際、國內旅遊市場動態,抓住機遇,開展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旅遊宣傳促銷活動;
4、大力開發旅遊商品,吸引遊客購買;
5、促成民航、鐵路、交通部門與旅遊部門密切配合做好旅遊旺季遊客運輸工作。
7. 政府怎麼樣發展旅遊業 2017國家對旅遊業的政策
中國政府刺激旅遊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一、2009年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首次明確了旅遊業「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定位,並提出了近幾年旅遊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深化旅遊業改革開放、優化旅遊消費環境、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等。並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以及金融支持,大力支持旅遊業的發展。二、2012年7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要堅持旅遊業向民間資本全方位開放,通過民間資本推進旅遊產業投資。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如合理開發旅遊資源,經營、管理旅遊景區,開發旅遊產品、經營旅遊車船業等,切實將民間資本作為旅遊發展的重要力量。三、2013年《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實,城鄉居民旅遊休閑消費水平大幅增長的發展目標,並提出了大力發展旅遊業、擴大旅遊消費的幾大措施:1、落實帶薪休假制度,鼓勵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引導職工靈活安排全年休假時間。2、大力推進國民旅遊休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民旅遊休閑產品開發與活動組織。3、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增加旅遊休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4、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旅遊休閑設施,開發特色旅遊休閑線路和優質旅遊休閑產品。落實國家關於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扶持政策。四、2014年《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要增強旅遊發展動力,擴張旅遊發展空間。在政府扶持旅遊消費方面,部署了四大方面的重要舉措:1、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2、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全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加強對國家重點旅遊區域的指導。3、加大財政金融支持。由政府引導,推動設立旅遊產業基金。4、擴大旅遊購物消費。五、2015年《2015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報告》1、實施旅遊基礎設施提升計劃,改善旅遊消費環境。加強中西部地區建設,連通景區道路、停車場、旅遊廁所等建設,規范旅遊市場價格和經營秩序等五項內容。2、實施旅遊投資促進計劃,新辟旅遊消費市場。包括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大力發展特色旅遊城鎮、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遊產品、積極推動「互聯網+旅遊」等七項內容。3、實施旅遊消費促進計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提升特色旅遊商品、積極發展老年旅遊、支持研學旅行發展、積極發展中醫葯健康旅遊等四項內容。4、實施鄉村旅遊提升計劃,開拓旅遊消費空間。包括堅持鄉村旅遊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完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配套設施、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等四項內容。5、優化休假安排,激發旅遊消費需求。包括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鼓勵彈性作息、鼓勵錯峰休假等三項內容。6、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促進旅遊投資消費持續增長。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落實差別化旅遊業用地用海用島政策、拓展旅遊企業融資渠道等三項內容。
8. 政府從哪些方面支持旅遊業的發展
資金支持,景區項目建設,
政策支持,制定一系列有助於景區發展的政策
9. 旅遊業包括哪六要素為什麼各地政府紛紛將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發展的支柱
旅遊六要素,這就是「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形成的過程,是個從低級到高級發展的過程,深信今後還將會有第7個字出現!按照這六個要素,安排和進行旅遊活動中要特別注意什麼呢?
◆吃:這是首要的,只有吃得好,才能游得好,所以一定要吃飽、吃好、吃干凈。請大家注意:
1、不要太多地改變自己飲食習慣,注意葷素搭配、多食水果。
2、各地名吃一定要品,但量不可太大,注意消化能力。
3、各地都有風味小吃,特產瓜果,大家吃時勿忘考慮服不服水土問題。
◆住:不要住太貴的飯店,因為出來主要是旅遊,而不是睡覺,所以干凈、舒適即可。另要注意:
1、只有睡眠充足,才能確保第二天旅遊時精力充沛。
2、如果因換環境不能入睡,睡前洗個熱水澡會有助睡眠。
3、床具要干凈,內褲要穿好,防止得傳染病。
◆行:選擇游覽目的地,一定要注意該處進得去,也出得來。特別注意:
1、先買好返程票。
2、乘交通工具注意安全。
3、所到處宜購買一份當地地圖,以防迷路。
◆游:游是核心,一定同導游配合好,可領略到更多樂趣和知識。注意:
1、去游覽景點之前,找些有關介紹讀一讀,把讀書和游覽結合起來,會提高旅遊檔次。
2、因旅遊交通費是主要開支,為此,最好能將目的地附近的景點順便一游。
3、不要只游覽,也順便考察一下當地和自己行業有關的狀況,則會受到啟發,使旅遊具有更大意義。
◆購:異地他鄉購些物品也是樂趣之一,但應注意:
1、只購當地獨有的。
2、購當地非常便宜的,可以節省旅遊費用的開支。
3、千萬別購太重的物品,防止行李超重。
◆娛:娛樂乃人之常情,但注意:
1、不要入迷,適可而止。
2、玩一些當地喜聞樂見的項目,自己又沒玩過的。
3、注意安全,保存體力,切勿到不適當的場所。
10. 旅遊業為什麼要實行政府幹預發展戰略
旅遊業是服務業的龍頭,是第三產業的經濟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