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旅遊客運轉型發展
① 如何促進長江旅遊客運健康持續發展
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經濟版圖中的重要軸線,東起上海、西至雲南,涉及雲南、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七省兩直轄市。事實上,從長江經濟帶開發的戰略構想提出,到上升為國家戰略,其歷程走了近30年。長江經濟帶的戰略定位如下,一是依託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二是做大上海、武漢、重慶三大航運中心;三是推進長江中上游腹地開發;四是促進"兩頭"開發開放,即上海及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緬經濟走廊。依託這4個定位,最終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形成轉型升級新的支撐帶。
長江黃金水道是貫通東中西部、通航能力最強的航道,要用黃金水道串起長江經濟帶"珍珠鏈"。未來區域經濟的格局將是沿海、沿邊、長江流域同時推進開放、開發,形成東、中、西部一體化發展局面;長江經濟帶將作為承東啟西的重要軸線,將會成為互動、傳遞的紐帶。推動建設長江經濟帶,其戰略意義重大而又深遠,是帶動東、中、西部整盤復興的全局戰略。
一、國家努力打造長江上游至下游水陸空立體旅遊帶
現代旅遊業是朝陽產業,已上升為國民經濟戰略支柱產業,是符合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中國游輪經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游輪度假游、品質游是現代旅遊業轉型發展的方向。國家將打造長江全流域黃金水道,行業主管部門和沿江城市政府紛紛出台相關旅遊規劃和扶持政策,長江游輪旅遊業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機遇,將對長江經濟帶的建設起到很好的拉動作用。
遊船產業作為旅遊業的高端行業,伴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而不斷發展。長江遊船旅遊經過30年的發展,不斷壯大,是一個有市場、有前景、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的朝陽產業,具有資源利用可持續性、市場需求連續性、產業發展延伸性等特點,並具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三峽大壩工程的完善,蓄水水位達到175米,長江游輪產業迎來新一輪產業升級,萬噸級豪華游輪成為游輪產業的主力軍,航線由重慶到上海已暢行無阻,沿途武隆、鬼城、白帝城、三峽及大壩、武當山、黃鶴樓、岳陽樓、廬山,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滕王閣……長江兩岸山川秀美、文化燦爛,長江游輪盡可利用好這些旅遊資源,將成為沿江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建設長江經濟帶服務。長江旅遊資源沿長江水道分布、相互之間有密切聯系,通過游輪可以串起沿岸自然風光以及人文資源,打造黃金旅遊帶,比各省市獨自發展旅遊的效應大得多。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曾表示,國家旅遊局正在打造一條從長江上游、中游到下游的水陸空立體旅遊帶。近年來,湘鄂贛皖四省省會圍繞"長江經濟帶,中游四省游"主題進行磋商,四市將在多領域開展合作。旅遊業資源能耗少、環境污染小,符合長江經濟帶綠色環保的要求;它的帶動能力強,產業鏈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可以帶動農業、工業、服務業全面發展。而且旅遊資源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面臨的行政壁壘和其他產業相比偏少,長江沿岸各省市可以通過產品互推、客源互送等方式,實現良性互動。發展游輪旅遊業可以帶動當地服務水平的全面提升,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促進長江經濟帶的建設。
長江旅遊帶范圍很大,各省市之間、上中下游之間聯動發展並不容易,需要國家層面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推動各地進行協調。如湘鄂贛皖四省山水相連、人文相親,旅遊資源獨特而豐富。四省有國家5A級景區23家,4A級景區近300家,"三大名樓、三大名湖、十大名山"享譽中外。在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長江中游城市群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旅遊業亟須實現區域聯動,以更好地發揮引擎功能和紐帶作用。隨著"武漢共識"的達成和"長沙宣言"的簽署,湘鄂贛皖聯袂打造長江經濟帶"中三角"的合作越來越密切和頻繁。2013年簽署的《長江中游城市群暨長沙、合肥、南昌、武漢旅遊發展合作協議》提出,四省要開放和共享旅遊市場,整合推出特色旅遊線路,建設區域旅遊品牌,完善區域旅遊公共服務,推動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二、游輪旅遊業將是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的靚麗名片
旅遊業具有明顯的低碳特徵,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小,是符合長江經濟帶生態文明建設的朝陽產業。從產業角度看,游輪旅遊業帶動功能更強,旅遊消費集行、游、食、住、購、娛於一體,產業鏈延伸到社會各個方面,是拉動內需的先導產業。旅遊將成為人口流動和區域交流的紐帶,長江經濟帶的各省市可通過產品互推、客源互送,可以在長江流域聚集大量人氣,實現游輪、遊客、景區、旅行社等產業鏈互動和城市間的板塊互動,游輪旅遊將成為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的一張靚麗名片。
三、戰略重組推動游輪旅遊業轉型升級
為了更好地整合資源,長江游輪旅遊的主題形象、資源開發、市場營銷、區域協作都要有利於維護這個品牌的統一性和完整性。當前,長江流域旅遊交通建設已取得重大突破,航空、鐵路、陸路、水路交通項目,已經形成快捷、舒適、安全、生態的立體旅遊交通網路。無障礙旅遊已經實現,遊船、景點、餐飲、住宿、車輛等一卡通,遊客無論從哪裡到長江,都買得到游輪票,可在重慶至上海的任何一個游輪港口上下客進行旅遊、觀光、休閑、探險、探親、會議、商務等,使長江游輪旅遊從線狀旅遊升級為帶狀旅遊,成為以游輪為基礎,整合游輪起始港和航線產品相關景點景區、碼頭基地、陸上交通、酒店餐飲、休閑娛樂等設施資源的高端化復合型旅遊業態。
目前,由於長江及三峽遊船產業缺乏總體發展規劃、區域分割、景區及配套設施發展較為滯後、旅遊企業整合資源能力弱小、遊船線路產品缺乏多樣化和創新力、沿岸地面接待服務水平不高,使長江遊船旅遊產業難以形成國際一流的品牌影響力,制約了長江游輪旅遊產業的健康發展。近年來,皇家加勒比海郵輪、歌詩達郵輪、麗星郵輪等國際知名郵輪企業十分看好中國消費市場,紛紛進駐中國沿海,已選擇在上海、天津、海南三亞等地建立郵輪母港或掛靠港。由此可見,中國長江游輪旅遊產業進入了重要的戰略發展期,將面臨國外郵輪企業競爭和行業轉型的挑戰。藉助長江經濟帶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長江游輪旅遊產業通過進行戰略重組,圍繞產業化、規模化、高端化整合長江旅遊資源,將有利於推進長江旅遊轉型升級,打通區域條塊分割限制,促進長江流域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必將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對整個長江經濟帶建設起到"牽一發動全身"的拉動作用。幾點建議:
一要大力推進長江遊船船型標准化、大型化,加快船舶運力結構調整,提升長江遊船旅遊的生產力水平。要出台相關政策,並充分運用《長江干線船型標准化政府補貼資金管理辦法》和地方配套資金的運用機制,加快淘汰能耗高、客位數少的遊船步伐;積極推進現有船型比選和適應發展需求的標准船型研發工作;增量投入,計劃通過多種渠道積極籌措資金,控制初始投入,到2020年長江干線運輸船舶實現標准化、大型化和系列化的目標;
二要著力優化遊船運輸生產結構。要結合長江干支流的特點,逐步形成市內夜遊輪、重慶到宜昌的三峽支線遊船、武漢到上海的長江中下游支線遊船、重慶到上海的長江全攬游等遊船產品及長江遊船與海上郵輪相對接等不同的生產運輸結構,促進長江遊船形成專業化運輸體系;整合航運企業經營資源,鼓勵和引導大型遊船企業走規模化、專業化發展道路,大力發展集約化、網路化的遊船生產運輸,提高單船效率和效益。
三要優化長江遊船碼頭布局。積極推進上海國際游輪中心、武漢中游國際游輪中心和重慶上游國際游輪中心建設,重點發展豐都、巫山、奉節、秭歸、荊州、安慶、南京、上海等沿江主要港口游輪碼頭,使之成為綜合性的專業化、現代化港區,並不斷推進碼頭功能旅遊化、綜合化、配套化。
四要從政策導向上入手。在船舶標准、能耗指標、機型選擇、污物排放、輕型環保建材的使用、防污染等方面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提高長江遊船企業節能減排和生態環保水平,深入開展節能減排等關鍵技術研究,大力發展綠色長江旅遊,促進和諧長江建設。
五要更新發展理念。要把長江遊船旅遊納入到長江沿岸的重慶、宜昌、武漢、南京、上海等城市旅遊體系建設中,統籌把握長江遊船旅遊與長江沿岸城市旅遊綜合體系的協調發展;著力提高遊船旅遊服務質量,努力提供更安全、更經濟、更高效和舒適、便捷、個性化的遊船旅遊公共服務,讓長江遊船旅遊成為客戶的滿意選擇和人民群眾喜愛的出行、旅遊方式。
六要積極培育長江遊船旅遊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加大長江遊船二次消費力度,通過加強引導、系統開發、整體推進、規范管理、政策配套等措施,增加遊船二次消費效益貢獻。同時還要集中優勢資源對長江遊船業進行股份制改造,爭取上市,打通低成本融資渠道,從而實現"一個帶動(帶動交通、航空、餐飲、住宿等其他旅遊產業發展)、三個延伸(實現向景點和旅遊接待延伸,向地面旅遊業務和碼頭岸線綜合旅遊產業延伸,向全程入境自聯業務延伸)"。
② 如何推進全域旅遊和綠色轉型發展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傳統的以抓點為特徵的景點旅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無法支持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需要對國家旅遊發展戰略再定位,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發展全域旅遊,通過有機整合區域資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社會共建共享,豐富旅遊業的內涵和外延,放大旅遊業的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效益,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使旅遊業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今年上半年,國家旅遊局公布了首批262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單。這262家單位不僅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也囊括了旅遊業發展的重點區域,成為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依託。
浙江桐廬縣提出「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產業融合、全領域覆蓋、全社會參與」的五全舉措;南京市江寧區提出「規劃引領與規劃指導相結合、分類試點與分批推進相結合、功能布局與體系完善相結合、示範創建與項目支撐相結合、運營管理與宣傳推介相結合、督查指導與組織保障相結合」的六結合措施。一些地方還從省域層面探索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創新,雲南以「旅遊+互聯網+金融」模式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貴州成立全域旅遊品牌國際傳播發展中心,京津冀成立鄉村旅遊協同發展平台等。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域旅遊創建驗收寧缺毋濫,成熟一批公布一批,使全域旅遊創建工作取得切實成效。」
如果想了解全域旅遊相關項目的話可以關注雲途智旅。
③ 如何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一、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認識
轉型升級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經濟的轉型升級,二是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在市場經濟中,消費的轉型升級是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大動力,因此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自然是轉型升級的主體。而企業也只有通過不斷的轉型升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勝出。一般而言,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目標是一致的,比如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會提升企業和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水平。但企業因為逐利的本性,也可能做出與產業、地區經濟轉型升級要求相反的選擇,比如很多企業對環保的重視可能更多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而不是企業的責任。對產業而言,轉型升級是在充分發揮企業主動性的基礎上,通過整合業內資源,吸引新增資源,吸納其他產業轉移的資源,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從而實現產業自身的發展。同時符合科學發展需要的產業轉型升級也是對經濟轉型升級的促進,比如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會增加一個地區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所佔的比重,這種「軟化」經濟的作用對於經濟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而經濟的轉型升級,則包括不同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城鄉經濟的平衡發展,對集約化發展方式強調等方面的內容,這也是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結果的集中體現。
作為一個產業,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是指依託於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復合型的旅遊需求為出發點點,以提升服務質量為落腳點,通過旅遊企業經營方式的創新、新型旅遊產品的創造,通過政府部門對旅遊發展方式的引導,對旅遊經濟運行的監管,進而實現旅遊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旅遊市場明顯凈化、遊客滿意程度明顯增加,帶動經濟轉型升級作用明顯增強和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效益得到全面體現的過程。
在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比政府更能發現和捕捉市場機會。因此對旅遊行政部門而言,決不能越俎代庖,試圖取代旅遊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的主體地位。比如,旅遊行政部門倡導多年的汽車旅館、自駕車營地建設,旅遊企業反應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一市場目前在中國還並不成熟,因而很難吸引資金的大規模進入。而先前並沒有引起旅遊行政部門注意的經濟型飯店,最近幾年卻吸引了大量的資本,並在市場上火得「一塌糊塗」。兩廂對照,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地方不少。當然,旅遊行政部門雖然不是轉型升級的主體,但是在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旅遊供給涉及各個環節,其中也不乏公共產品的投入(比如景區道路的建設),因此單靠分散的企業,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有較大的難度,這就需要旅遊部門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旅遊公共產品投入。再比如,旅遊市場秩序會對旅遊消費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單個旅遊企業理性的選擇是根據市場來確定自己的經營行為,而很少有動力和有能力去改變市場運行的規則。因此如果市場出現問題,就會造成「劣幣驅除良幣」,這無疑不利於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這就要求旅遊行政部門和其他維護市場秩序的部門一起,創新監管方式,實現旅遊經濟的健康運行。
此外,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意味著旅遊企業的有些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比如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應該符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的基本要求,這可能會要求旅遊企業加大環境保護方面投入的力度,因而會降低企業的利潤率。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投入力度,為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創造必要的條件;應該引導旅遊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應該深入了解旅遊市場的發展變化,把握遊客和旅遊企業的需求,因勢利導,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能,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來推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從這個意義上講,雖然轉型升級的主體是旅遊企業,但旅遊部門應該成為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從大的方面說,旅遊業的轉型升級伴隨著旅遊發展的全過程。而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由於內外條件的變化,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明顯加快,可以說,旅遊業正在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前夜。正因為此, 2008年,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推進轉型升級被作為國家層面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戰略,這也為今後數年旅遊業的發展確定了基本的目標和方向。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認識轉型升級的一系列問題,在當前這個旅遊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顯得迫切而重要。
二、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背景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旅遊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為下一階段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在新的時期,旅遊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這些機遇也為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一是在發展環境上,地方政府對旅遊業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按照經濟學家張五常的解釋,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而以遊客流為載體,形成的服務流和物料流,帶動的資金流和人才流,拉動的信息流和商務流,創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對提升地方競爭力發揮了獨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為此,各地政府紛紛把旅遊業作為增加消費,調整區域產業結構的重要切入點,把旅遊業作為促進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地方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繼四川省之後,多個省市召開黨政一把手參加的旅遊發展大會。海南提出了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宏偉目標,形成了省委書記任國際旅遊島領導小組組長,省長和省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的組織架構,這種重視程度,在中國旅遊發展史上可謂空前。受日本「觀光立國」思想的啟發,河南推出了「觀光立省」戰略,而廣東、雲南等地也在旅遊業體制機制改革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各地旅遊業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發展條件上,支撐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有利因素明顯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意味著中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將發生巨大的改變,生存性消費在整個消費中所佔的比重將進一步減少,發展性消費、享樂性消費的比例則會顯著增加,而旅遊消費無疑會成為這輪消費結構轉變中的一大亮點。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和帶薪休假制度的進一步落實,旅遊自身消費的結構也會發生進一步變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眾旅遊會變得更加普遍;一些特色和中高端的旅遊產品,也因逐漸增加的中高收入階層,而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此外,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中央新增的4萬億投資中,有1.5萬億投入了以機場、鐵路、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當中。交通條件的改善無疑會對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起到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這標志著中國正在大步邁入「汽車王國」的時代,這意味著自駕車旅遊等相關旅遊業態的發展將面臨著巨大的機遇,這同樣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利好。
三是在發展潛力上,推進旅遊轉型升級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步釋放。醫療改革的穩步推進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鄉居民的看病壓力,這有利於增強居民對包括旅遊在內的消費信心。而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也將會對旅遊市場的繁榮起到重要作用。
三、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表現
當前,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表現出很多新的內容,這也構成了現階段旅遊發展的重要特徵。總體來看,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很難用單一的模式進行描述。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是從旅遊產品看,盡管觀光旅遊仍然是我國旅遊市場,特別是大眾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場的唯一主體,休閑度假旅遊、特種旅遊、康體旅遊、商務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的旅遊產品類型更加豐富。同時像東莞等地「商務+溫泉」、「商務+高爾夫」等旅遊模式的出現,標志著各種旅遊產品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從旅遊市場看,已經完成了從入境旅遊一枝獨秀到入境、國內、出境三大市場協調發展的階段。在這一進程之中,國內旅遊因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對於擴大內需的獨特作用,正在中國三大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遊不僅對於平衡貿易,緩解經濟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許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潤來源;此外,中國公民在出境旅遊之前和之後在國內發生的消費(比如為出境旅遊而在國內購買的一些旅遊用品),同樣也對擴大內需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從旅遊方式看,在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旅遊繼續穩步增長的同時,散客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方式的主體。特別是自駕車旅遊的興起,使得旅遊方式的總體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而俱樂部旅遊、網上拼團旅遊等新的旅遊方式在年輕人中也是大受歡迎。
四是從旅遊運營方式看,信息化對於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可以預見,未來信息化對旅遊者的出遊方式、旅遊企業的經營方式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管理方式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順應這一潮流,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應有之義。
五是從旅遊者的訴求看,由於旅遊次數的增加和旅遊經驗的成熟,其對旅遊產品、旅遊服務的要求明顯提高。過去「西遊記宮」式的產品已經不可能有市場空間,一般化的旅遊服務也更難贏得旅遊者的認同。這迫使旅遊經營者加快創新步伐,提高服務質量。而這也成為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四、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要求
無論對旅遊企業還是旅遊行政部門而言,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目標是滿足遊客多樣化和更高標準的旅遊需求。因此,遊客旅遊需求的滿足程度和遊客對旅遊活動的滿意程度不僅是評價旅遊企業經營好壞的重要標准,同樣也是衡量旅遊行政部門工作優劣的基本依據。
滿足遊客多樣化的旅遊需求,就是要使旅遊產品的結構適應旅遊消費轉型升級的需要,而這可以通過旅遊企業的自由競爭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積極引導來實現。要增加遊客的滿意度,核心在於提高旅遊的服務質量。對旅遊業轉型升級存在的認識誤區之一,是認為旅遊業應該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實,集約化經營,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帶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相較而言,旅遊業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產業,雖然旅遊業是一些科技應用的領域(比如主題公園里的高科技游藝設備),但提高科技水平並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旅遊業的主要任務。旅遊發展的優劣與好壞,根本是體現在旅遊服務的水平上。而旅遊服務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於旅遊從業人員的勞動素質和服務技能。因此要推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就需要像工業抓科技研發一樣抓旅遊業服務質量的提升。應該把促進旅遊服務標准化和特色化的結合,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結合作為提高旅遊服務水平的基本方向。當前,由於過分強調旅遊就業的低門檻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遊服務質量的總體提升。未來需要採取多種手段,加大旅遊培訓力度,使旅遊服務水平提升成為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
五、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思路
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是各級旅遊行政部門今後一段時期的根本任務。當前旅遊業發展不平衡的特徵非常明顯,要把統籌發展作為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路。在統籌的同時,還應該突出重點,努力解決與旅遊發展相關的一些新問題、新矛盾。
一是在增加旅遊消費時,既要考慮旅遊需求的激發,更要把重點放在旅遊消費環境的優化上。多年來,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習慣於從增加和優化旅遊供給入手來推動旅遊業發展。這次金融危機,各地紛紛出台旅遊消費券政策,對拉動消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旅遊行政部門從需求入手推動旅遊發展的一次積極嘗試。這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不斷加以發揚。但我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影響旅遊需求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收入和時間。而居民收入增長主要取決於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和分配方式的變革;從時間看,中國人的假期已處於國際中上水平,進一步增加假期的空間有限,而落實帶薪休假,旅遊行政部門雖然在不斷呼籲,但進展如何,也很難預料。至於「旅遊進社區」之類的設想,主要應該是旅遊企業的市場行為,行政部門不宜過多介入。在收入與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潛在旅遊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現實旅遊需求,與旅遊消費環境密切相關。而一個健康的旅遊消費環境不僅有利於增加旅遊消費,同時也能夠給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無論是從工作職能看,還是從現實的旅遊消費環境看,旅遊行政部門都有必要,也應該在優化旅遊環境上大做文章。
二是在促進區域平衡發展時,既要考慮經濟發達地區旅遊發展的需要,更要把工作重點放到幫助中西部經濟落後地區旅遊發展上。當前區域發展不平衡既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是影響中國旅遊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從目前中國旅遊經濟的發展情況,東部地區由於經濟發達,旅遊經濟也相對發達,同時已經基本具備了內生的增長能力。中西部地區雖然旅遊資源豐富,但是旅遊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未來需要從國家層面入手,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旅遊經濟的支持力度。當前,國家正在通過支持東部向中西部「產業轉移」的方式來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同樣的,旅遊行政部門也有必要積極爭取東部向中西部的「遊客轉移」來促進中西部地區旅遊業的發展,進而帶動中西部地區服務業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經濟發達地區對中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的一種生態補償。可以考慮通過價格補貼等方式,加大東部地區向旅遊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發送客源力度。還可以借鑒汶川地震後,北京等地在公交車等媒體上免費宣傳四川旅遊,支持四川旅遊恢復振興等方式,加大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旅遊形象在東部地區公益性宣傳的力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區域旅遊發展之間的差距。
三是在統籌城鄉旅遊一體化發展中,既要支持城市旅遊業的提檔升級,更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到鄉村旅遊和小城鎮旅遊上。自上世紀開始,通過大規模的創建活動,已經有近一半的城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這表明城市的旅遊接待設施和旅遊服務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未來旅遊行政部門的工作重點應該是進一步完善城市的旅遊功能,增強城市旅遊的個性化、特色化,通過創新旅遊城市的評價辦法,形成促進旅遊城市進一步發展的長效機制。最近幾年,鄉村和小城鎮的旅遊發展迅速,正在成為中國旅遊業,特別是國內旅遊業新的增長點。而另一方面,隨著大批鄉鎮企業的衰敗,以工業化為主要方式促進村鎮經濟發展的模式,不僅受到市場的制約,也受到環境的制約。因此大力發展村鎮旅遊,不僅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更是中國城鄉經濟和諧發展的需要。當前,伴隨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習慣的逐漸形成,以鄉村旅遊和小城鎮旅遊為主體的城市休閑度假帶正在成為城市居民新增消費的匯聚之地。但是較之城市,鄉村和小城鎮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來應該加強對鄉村和小城鎮旅遊的指導,通過提高鄉村和小城鎮旅遊的發展水平推進城鄉旅遊的協調發展。
④ 關於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意見何時能實施
10月13日,交通部發布《關於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版。根據意權見稿,到2020年,基本實現道路客運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變;全面建成道路客運智慧服務系統,道路客運與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出行信息服務、行業決策監管、企業運營組織更加智慧。 意見稿提出,將積極擴大道路客運企業經營自主權;全面下放道路客運班線管理許可權;全力優化道路客運資源配置;大幅提升事中事後監管能力;積極探索道路客運價格市場化改革;優化調整道路客運服務網路;加快完善道路客運站點服務網路;加快推進城鄉客運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建設與互聯網深入融合的道路客運智慧服務系統;完善道路客運運營動態監管系統;有序推進長途客運接駁運輸等15項任務。
⑤ 如何推進我區全域旅遊和綠色轉型發展
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提出,把推進全域旅遊作為新時期我國旅遊發展的總體戰略。標志著我國的旅遊業發展開始進入全域旅遊的時代。近年來,安慶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把安慶建成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旅遊中心城市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基本實現旅遊強市」的目標,提出大力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形成了「三個注重、四個支撐、五個結合」的全域旅遊發展體系,並出台了《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安慶發展方向和戰略定位,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和文化經濟,全力打造安慶旅遊升級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
一、著力「三個注重」
(一)注重時空拓展。過去,安慶旅遊基本只關注單個景區景點,忽視了全市旅遊資源的整合,使得旅遊品牌影響力、輻射帶動力不夠強,旅遊服務要素、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沒有形成「大旅遊」的局面。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安慶推出「一城一核兩翼」空間布局。「一城」即宜城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區;「一核」即大別山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兩翼」即桐懷文化體驗區、宿望濕地休閑區。推動建立城、鎮、景、村「四位一體」,點、線、面「三維立體」全域化空間格局。把旅遊業建成為本區域的主導產業、主體功能、主打品牌。另外一方面,在旅遊時間節點上力求均衡化,不分白天夜晚,不論春夏秋冬,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在季節和時間上起伏波動趨於最佳均衡狀態,時時在旅遊,常年皆可游。
(二)注重產業融合。安慶選擇以旅遊為核心,把一產、二產、三產和城鎮化導入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注重農旅結合,在建和已建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家庭農場、特色種養殖基地等都把旅遊要素融入進去,讓遊客能夠充分體驗。加強工業產品與旅遊高度契合。加快建設旅遊商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綠色輕工基地等,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2.5工業,如:商貿物流、電商大數據、動漫產業、醫葯大健康產業、創意研發產業等,做大「綠色GDP」。強調金融、餐飲、賓館等都要圍繞旅遊業來布局。同時,大力開發新產品新業態,加快推進索道、輕軌交通、低空飛行、溫泉等旅遊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康體水療、野外拓展、戶外露營、山地運動、婚紗拍攝等一批高山康體休閑度假旅遊產品,為遊客觀光旅遊、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康療娛樂等提供深度體驗條件。在城鎮化方面,圍繞國際化專業旅遊城市的定位,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將懷寧及望江的漳湖、賽口鎮劃入市區。加快推進老城區古街區舊城改造、康熙河景觀打造、國際動漫樂園等項目建設,完善城鎮交通網路、垃圾污水處理、城市公交公廁等功能配套設施及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著力培育一批規范化、標准化的星級酒店、精品客棧和一批上檔次的影視娛樂場所、購物中心,不斷提升旅遊城市品位。
(三)注重全民參與。安慶全域旅遊戰略的提出,不只是要領導幹部認可,還要得到廣大群眾、投資者及社會各界的認同,將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作為全市上下發展的共識,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強大合力。通過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到2020年把安慶建成大別山旅遊度假示範基地、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中心城市、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及集禪宗文化、生態度假、紅色文化及黃梅戲文化旅遊於一體的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全市接待境內外遊客總量達8000 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000 億元;實現境內5A級景區3家,4A級景區28家以上。
二、打造「四個支撐」
任何一項戰略的形成都不可能是空中樓閣,只有把根基打好,戰略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安慶實現全域旅遊有以下「四個支撐」。
(一)交通的支撐。外快內優的交通網路是全域旅遊的強大助力。目前寧安城際鐵路、安慶長江鐵路大橋、望江長江公路大橋、岳武高速陸續建成開通。正在推動的合安九客運專線(大京九高鐵一部分)穿境而過。天柱山—九華山—黃山旅遊輕軌已列入計劃。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投運,將形成「四縱四橫」高速公路網(岳武、北沿江、合黃、濟廣、滬渝、濟祁、南沿江、合安)、「三橫二縱」(寧安、合九、南京—江北集中區—安慶、阜景、合安九客專)區域鐵路快速干線,以及長江黃金水道和安慶機場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1.5小時到南京,3小時到上海、杭州、武漢,與長三角和中四角(合肥、武漢、南昌、長沙)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拉近。內優方面,目前城區新增19條公交線路,開通了城區至海口鎮與皖河農場公交線、至樅陽公交線及城區文化旅遊公交東線、西線,同時開通了城區到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園旅遊直通車。計劃用三年時間,打通景區之間的聯絡線、斷頭路,形成全域旅遊的大環線、小環線、網路線,實現旅遊景區游覽無縫對接。
(二)金融的支撐。安慶有岳西、太湖、望江、潛山、宿松5個縣地處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屬欠發達地區,但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可以通過時間換空間取得財力支持,目前,安慶正在同中信證券、財富中國、工商銀行、國開銀行、民生銀行等金融企業進行戰略合作,藉助現代金融手段支撐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做強旅遊服務配套。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投融建一體化等模式,巧借外力著力破解資金瓶頸,推動安慶旅遊企業上市掛牌,助推全市旅遊大發展。
(三)大項目的支撐。目前,全市在建億元以上旅遊項目146個,其中5億元以上38個。實施68個景區品質提升工程項目,總投資38.98億元,完成投資21.01億元。申報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30個,總投資123.44億元,爭取項目資金5.87億元。天柱山入口服務區和博物館、天悅灣溫泉、大別山彩虹谷、孔城老街、小孤山、孔雀東南飛文化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迎江寺振風塔修繕工程、花亭湖旅遊碼頭配套工程相繼竣工。司空山旅遊綜合開發項目成功簽約,「宜游宜秀」建設取得突破,花溪茶谷、余灣農家樂美食一條街建成,岳西大別山滑雪樂園建成開業。
(四)人才的支撐。安慶啟動「人才高地建設工程」行動計劃,實施企業家、金融專家、營銷大師、創業功臣、知名工匠「五大人才工程」,培養儲備後備人才,並優化發展環境,制定出台鼓勵和促進在外安慶人回鄉創業的政策措施等。對引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實行「綠卡」服務和津貼制度,幫助解決在住房、落戶、家屬就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同時,利用安慶高等職業學校進行人才培養,針對新形勢、新常態開辟互聯網+等專業,培養創客、電商等專業人才,為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三、深化「五個結合」
為更好地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安慶重視做好「五個結合」。
(一)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安慶堅守生態保護和發展兩條底線,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本價值取向,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基本路徑,把青山綠水變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針對安慶廣大鄉村的特殊性,制定了生態旅遊保護措施,進一步健全保障制度。市旅遊部門就安慶鄉村區域制訂生態旅遊專項實施標准,規范經營者在農村的旅遊經營行為,防止其在旅遊開發、建設、經營、管理等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並為科學規劃和設計提供技術標准。與此同時,設立生態旅遊環境承載測算機制,在旅遊景區測算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等承載力,更加有效地為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二)與文化相結合。安慶歷史文化厚重,古皖文化、禪宗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等交相輝映,素有「文化之幫」、「戲劇之鄉」的美稱,境內奇山秀水遍布、歷史文化遺存眾多,各方面的互補性較好。景區建設注重把文化產業發展與旅遊業發展相結合,啟動黃梅戲大觀園建設,興建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岳西國際養生文化產業園、太湖五千年文博園、天柱山地質博物館、司空山世界級禪文化中心等景點,形成了文化產業園區與旅遊業互動發展的新趨勢。同時,打造「千年古宜城、百景新安慶」,推進老城區文化旅遊景點以及歷史文化街區開發建設。舉辦「十一」黃梅戲展演周,突出「黃金周•黃梅戲」主題,加大「黃金周到哪裡去,來安慶看黃梅戲」、「白天看景,晚上看戲」的宣傳,舉辦旅遊主題活動,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為打造全域旅遊注入文化活力。
(三)與新的社會需求相結合。隨著小康社會的逐步實現,中產階級成為社會消費群體的主力,其特點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對各種產品,包括旅遊產品的高品質和高服務水平有著大量的需求。安慶把大眾旅遊作為旅遊業發展的主體,在積極穩妥地發展中高端旅遊產品的同時,重視發展大眾化旅遊產品。重點開發面向老齡人口的旅遊產品,根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改造景區景點、住宿設施,積極完善相關旅遊服務,為老年出遊提供便利以及優惠。不斷發展青少年旅遊市場,依託現有的設施,抓緊建設一批研學旅遊基地。高度重視家庭旅遊產品,把家庭出遊作為旅遊市場的主體,為全域旅遊培育超前市場。
(四)與良好的商業模式相結合。不管是企業成長,還是項目實施,都得依靠一個良好的商業模式,方能在業界競爭的浪潮中站得住腳,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保障項目順利營運。針對當前旅遊景區發展水平良莠不齊,提升空間很大的實際,安慶通過景區託管模式、引入外來資本等方式重新提升傳統景區。借鑒「金色寶藏」公司專門做寺廟高端佛教用品的思路,推動旅遊景區點旅遊購物的服務外包,通過專業化的公司來提升旅遊購物的設計和營銷水平。在目前的旅遊演藝之外,大力開發夜間旅遊娛樂項目,增加遊客的參與性。如,潛山白馬潭景區推出了「白天漂流打水仗,晚間篝火鬧花燈」旅遊產品,在第四屆漂流潑水節中參加篝火晚會的遊客達3萬人次。
(五)與「互聯網+」相結合。把「互聯網+」深度結合到旅遊中,實現智慧旅遊,使得全域旅遊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在互聯網支撐下很好地串聯起來,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從而滿足需求各異的遊客,使其獲得最佳的旅遊體驗,不斷向外界宣傳推介安慶,擴大影響力和美譽度。今年初,「安徽太湖旅遊」微信公眾號正式開通運行。該微信平台包括「多彩太湖」、「樂游太湖」、「微服務」三大欄目十二個子欄目。將全縣的景區景點、賓館酒店、旅行社等囊括在內,為遊客提供最全方位的旅遊資源、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及最新旅遊服務信息。又如,大別山彩虹村度假酒店繼與同程旅遊深度合作以來,今年又與途牛旅遊、安徽翠蘭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打造智慧旅遊營銷,輻射范圍更廣闊的省內外遊客。
⑥ 推進我國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措施有哪些
加強社會環境的建設,比如,你會去朝鮮旅遊么?
⑦ 為何說高鐵會推動旅遊產業的轉型發展
據報道,隨著多條高鐵新開通,今年國慶黃金周許多城市的旅行社發現新一輪巨大商機,各條高鐵的開通,在給沿線旅遊市場注入新活力的同時,也大力推動了旅遊產業的轉型發展。
專家表示,隨著高鐵網路不斷健全,過去匆匆忙忙的『跟團游』會更多地被自助游和深度游替代,變傳統觀光型旅遊潮為多元融合型旅遊經濟,對沿線景區城市來說,這是最直接的受益。因為高鐵,國內旅遊步入了黃金時代。
⑧ 客運站轉型的幾點建議
客運業由盛而衰的原因,探討移動互聯網定製客運、運游結合、車站商業綜合體等轉型方向,城市中心車站及城鄉結合部車站如何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行轉型等,具有一定的借鑒性。
對於客運站的轉型發展, 作者以北京北郊長途客運站的關停為例,分析了傳統汽車客運站經營模式與目前急需轉型的經營模式,強調
一要改變車站屬性定位,在客流量逐年下降的情況下,突出它的商業性;
二要改變思維定勢,建議發展屬於車站獨特的商業模式;
三要改變封閉形態,動態調整商業空間格局;
四要改變出行場景,客流也是消費流。強調汽車站不能再靠封閉賺取壟斷利潤,而是要遵循正常商業零售市場規律和規則,主動自我革命,採取薄利多銷的策略,以最大化滿足旅客消費需求,同時吸引車站周邊的消費群體前來消費,聚集人氣,著重提出了服務的重要性,車站的生存必須靠服務。作為公司車站管理者,緊迫感油然而生。
總站區域:汽車總站屬於城市中心的客運站,區位優勢明顯。總站的轉型,其實公司早在20年前就已經在做了。這么多年來總站的站、商模式轉型變化,就是我們公司未來客運站的轉型模板。南、北站屬於城郊結合客運站,和總站有所區別,所以總站的部分經驗和做法,南北站可以借鑒,部分可以復制,更要根據自身特點拓展新的發展方向。總站在無形中承擔起了車站轉型的歷史使命,成為公司客運站轉型的先鋒,這么多年發展下來成效顯著。2009年,總站利用自身的區位優勢,在班車分流後,拓展商貿業,經過十餘年的經營已成為公司一項支柱產業。現在對總站進行提檔升級,將售票廳升級改造為旅遊集散中心,擴大了社會影響力,將來旅遊集散中心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後還可向南、北站輻射。總站停車場改造升級後成立了汽車服務公司並輻射南、北站停車場,總站賓館經過市場考察、調研後也進行了自營。目前總站正一步步地走向多元化、多功能化,今後還可以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在商業上制定親民的價格,聚集人氣,錯位經營,以滿足變化莫測的市場需求,積極探索、尋找公司產業新的增長點。
摘自明躍忠讀《傳統出行的激盪時代》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