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南京文化旅遊資源分析及產品開發研究

南京文化旅遊資源分析及產品開發研究

發布時間: 2021-02-14 04:54:04

⑴ 有什麼書是對南京旅遊資源開發的優勢與劣勢進行評價的

這個沒有什麼固定的書的 只有相關的資料。你可以找些你們地區的相關的旅遊信息資料來閱讀下。然後了解當地的一些旅遊資源情況。

⑵ 幫忙寫南京旅遊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概述

南京簡稱寧,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地處長江下游的寧鎮丘陵地區,東臨長江三角洲,西靠皖南丘陵,南連太湖水網,北接江淮平原;「黃金水道」長江穿越境域,距入海口380公里。東鄰鎮江市,西鄰安徽省馬鞍山市、蕪湖市,南接安徽宣州市,北連揚州市。地跨長江兩岸,南北最大縱距140餘公里,東西最大橫距80餘公里,轄區總面積6516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97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43平方公里。
區域地理可分為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社會經濟與文化兩部分。自然環境包括海陸分布、地形、氣候、水文等方面,自然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方面。
南京地形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長、東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線距離150公里,中部東西寬50~70公里,南北兩端東西寬約30公里。南面是低山、崗地、河谷平原、濱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單元構成的地貌綜合體。
地貌區域為寧、鎮、揚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佔全市總面積的64.52%。長江南京段長度約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為南京市境內兩條主要的長江支流,其河谷平原為重要農業區。水面佔全市總面積11.4%,平原、窪地佔24.08%。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濱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3種類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7~10米;有位於鼓樓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6~10米;有位於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5~10米;有位於高淳東部胥溪河河谷平原,濱湖平原為南部石臼湖與固城湖湖濱地區,地面海拔大部分在5~7米。
南京山脈
在城區外圍,六合縣境內北部有東平山、冶山,東南部有以玄武岩為主的方山、靈岩山;江浦縣境內分布著東北--西南向的 老山 山脈;城郊和江寧縣是寧鎮山脈西段的分布地,沿江邊第一列(即鍾山北支)分布著棲霞山、南象山、幕府山,第二列(即鍾山中支)有靈山、紫金山等,第三列(即鍾山南支)的山最多,有湯山、方山、牛首山等;溧水、高淳縣境的東部是茅山山脈的一部分。除了這些有名稱的小山丘外,還有許多無名崗地間雜其中。
南京城區起伏不平。紫金山中支的余脈向西延伸,在太平門旁為富貴山,進城為小九華山、北極閣,繼續向西連接古長江沖積物堆成的下蜀黃土崗地,把南京城一分為二,形成了秦淮河水系和金川河水系的天然分水嶺。在城北銹球公園附近還有獅子山(又名盧龍山),城西有馬鞍山,城南有石子崗(又名瑪瑙崗、聚寶山)。
南京地理優越,風景佳麗,贏得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化名人的贊譽。諸葛亮曾贊嘆說:「鍾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贊美南京:「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誠難覓此佳境也。……南京將來之發達,未可限量也」。
水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南京是江蘇省省會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1070毫米,本地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1.47億立方米,但南京市承接了長江、水陽江、滁河的大量客水,入境水量達9162億立方米。河流方面,南京城內主要河流有長江和秦淮河.長江南京段從江寧銅井鎮南開始,至江寧營防鄉東為止,境內長約95公里。秦淮河全長103公里;到南京武定門外分兩股,一股為幹流,稱外秦淮河,繞城經中華門、水西門、定淮門外由三汊河注入長江;又一股稱內秦淮河,由通濟門東水關入城,在淮清橋又分為南北兩支,南支為「十里秦淮」,經夫子廟文德橋至水西門西水關出城,與幹流匯集,北支即古運瀆、經內橋至張公橋出涵洞口入幹流。南京市北部有滁河,幹流全長110公里,河道彎曲,集水面積7900平方公里。南部有淳溧運河和天生橋河。
湖泊方面,南京市區主要有玄武湖和莫愁湖,湖泊水面積分別為3.7平方公里和0.37平方公里;城市南部有石臼湖和固城湖,湖泊水面積分別為201平方公里和24.3平方公里。
根據實例,分析後得知水資源特點:(1)本地水資源量少,客水資源量豐富:我市地處兩江兩河下游,過境水豐富,多年平均徑流量9000億m3,2000年過境客水資源總量為9311億m3,其中長江客水9266億m3,佔99%,水陽江客水29.57億m3,滁河上、中游及支流客水8.4億m3。
(2)本地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部分丘陵山區缺水較嚴重;
(3)城區地表水水質較差,丘陵山區地表水水質較好。
但是,南京年實際用水量已超過56億立方米。這就引發了人們關於水資源供需平衡的討論與分析。根據《南京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匯總分析》報告:本地水資源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水量的要求,必須依靠客水資源補給,通過利用長江水,基本能滿足經濟發展和生活的需要;水旱危害頻繁,遇乾旱年份,丘陵山區連人畜飲水都發生困難;沿江地區水資源供需基本平衡,部分縣在中等乾旱年、特殊乾旱年缺水嚴重,只能靠從外地提、引水。
所以,作為省會城市的南京,更應該做好水資源保護的工作,平衡水資源供需。
南京擁有較豐富的氣候資源。在氣候區劃上,南京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南京處於西風環流控制之下,季風顯著,四季分明,冬季受歐亞大陸氣團影響較深,天氣晴朗、寒冷、乾燥。夏季受歐亞大陸低壓區影響,天氣炎熱,雨水充沛。春秋兩季是冬、夏交替過程中的季節,多以乾燥涼爽天氣為主。
歷年平均氣溫:14.4℃,年均最高氣溫20.4℃,平均最低氣溫11.6℃,極端最高溫43℃(1934.7.13),極端最低氣溫-14℃(1955.1.6)。
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31.7.24),小時最大降水量68.2毫米,最長連續降水日177.3毫米/12日。
歷年平均相對濕度:76%,最大月均相對濕度為81%,最小月平均相對濕度為73%,年內變化6、7月大,4、5、8、9月小。
風向、風速:年均風速3.6米/秒,最大風速27.8米/秒(1934.7.1N.W),極大風速39.9米/秒(1934.7.1N.W),主導風向為東北西南向,夏季以東南風為主。
霜凍期:全年無霜期達200~300天。
但是仍舊有不少氣候資源方面的劣勢,例如災害性氣候。災害性氣候有: 台風:南京受台風影響,平均每年可有1~2次,多在6~10月,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
寒潮:入侵南京的寒潮(即24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降至5℃以下的天氣)平均每年5.5次,以12月出現次數最多。南京從10月到4月均可有寒潮天氣出現。
冰雹:以3月和5月出現機率較高,各為33%。
炎熱高溫:日最高氣溫≥35℃的高溫天氣,全市從6月上旬至9月中旬都可能出現,並以7月中旬至8月下旬出現較多。
長江流域是我國社會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之一,同時,長江流域的洪澇災害也可能是我國為患最嚴重、頻率最高、抗災費力最大、迄今還無法根治的自然災害,是中國的心腹之患。近些年長江大洪水高頻發生,除湖泊圍墾等人類活動因素外,全球變暖所引發的長江流域氣候、水文特徵的變化是主要原因。
春季風和日麗;梅雨時節,又陰雨綿綿;夏季炎熱,與武漢、重慶並稱「三大火爐」;秋天乾燥涼爽;冬季寒冷、乾燥。總的說來,南京春秋短、冬夏長,冬夏溫差顯著,四時各有特色,皆宜旅遊,因此就有了「春遊牛首煙嵐」、「夏賞鍾阜晴雲」、「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之說。

⑶ 南京文化旅遊資源

這位同學,你是金陵科技學院旅遊管理班的吧。

⑷ 南京明旅遊文化資源范疇、分布、內容、類型

Ooooo
( )
) /
(_/

⑸ 文化遺產類旅遊資源開發研究

你是南郵的?

⑹ 關於南京地方文化的論文怎麼寫

關於旅遊文化(簡介)
1977年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和夏希肯.格波特在合著出版的一本《旅遊學:要素、
實踐、基本原理》中,用「旅遊文化」作為書中一章的標題並指出旅遊文化「實際上概括了旅遊的各個方面,人們可以藉助它來了解彼此之間的生活和思想」,它是「在吸引和接待遊客與來訪者的過程中,遊客、旅遊設施、東道國政府和接待團的相互影響所產生的現象與關系的總和。」在國內,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期,「旅遊文化」這一概念被廣泛的爭論和探討,動輒以「總和」為結論,研究比較空洞,尚未作深入的研究,截止現在,許多人仍把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旅遊文化與旅遊資源等概念混淆,缺乏橫向比較和國際銜接。許多研究和書籍大多停留在對旅遊內涵,即包括旅遊消費行為的文化,旅遊審美文化,旅遊企業文化,旅遊飲食文化、宗教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旅遊媒體文化,旅遊法律文化的研究,對旅遊文化的特性研究也等同於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綜合性、繼承性、變異性等一般屬性,其特殊性研究等同於歷史的一些特點,缺乏對旅遊文化深入的研究,特別是近年來,對「旅遊文化」的研究處於相對冷淡的時期。
喻學才認為,從廣義上說,旅遊文化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旅遊活動發展規律的學問;狹義地說,它是研究商品經濟運行環境下如何合理開發利用過去時代所創造的旅遊文化遺產,如何立足本國本地創造有時代精神和地域特色的旅遊文化的學問。從筆者目前看到最新的資料上,對「旅遊文化」有比較全面的定義為:
馬波定義為:旅遊文化是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消費或旅遊經營服務過程中所反映、創造出來的觀念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是旅遊客源地社會文化和旅遊接待地社會文化通過旅遊者這個特殊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過程和結果。
方誌遠等認為,旅遊文化是文化交流與對話的一種形式,是以旅遊主體為中心,以區域文化生態為對象,以跨文化交流為媒介,在豐富多樣的旅遊活動中迸發出來的,形式復雜多樣的各種文化行為表現的總和。
章海榮認為,旅遊文化是奠基於人類追求人性自由、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轉換生活空間的內在沖動,其實質是文化交流與對話的一種形式。
趙榮光、夏太生等認為,旅遊文化是參與者在全部旅遊活動中的行為、過程、原因、影響及其與介入其中各種要素的社會文化聚合。
看來,大家都認識到旅遊文化是由旅遊主體(旅遊者)、旅遊客體(旅遊資源或旅遊目的地)、旅遊媒介(直接、間接服務的旅遊企業)在旅遊中發生的各種關系的總和。筆者認為:旅遊文化是旅遊主體在游覽過程中,對旅遊客體的感悟和對撞以及與旅遊媒介的交流和服務,是相互影響,相互吸引,相互促進的社會關系總和。它更多浸透了旅遊客體的客觀歷史文化和旅遊主體的主觀文化以及在旅遊過程中與旅遊媒介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文化。我堅決反對旅遊文化概念的擴大或者泛化旅遊文化,特別是在分析和研究旅遊文化中,應該從文化、考古、歷史等角度來全面評價旅遊文化,防止「文化侵蝕」、「文化掠奪」與「偽文化」現象發生。現以西安和洛陽爭奪「絲綢之路」為例,淺談旅遊文化(主要是旅遊客體文化)歷史的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這一特點,因是初探,理論有待完善。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