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農業可持續發展

旅遊農業可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2-13 00:46:34

A. 淺析如何促進觀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觀光農業來是綜合旅遊與農業的一種新自型旅遊項目,不僅可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對於當地農民的增收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還可以促進當地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我國,各地均創立了一定的觀光旅遊項目,但是由於各種各樣的科學、技術問題,觀光農業缺乏有效地分析和指導,經營情況並不是很好.因而,科學的分析、評價與指導對於觀光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從我國發展可持續性觀光農業的必要性出發,對發展觀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策略進行探討.

B. 農業可持續發展條件

農業可持續發展條件

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控制農村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加快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發展節水農業、生態農業;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C. 怎樣促進鄉村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隨喔全觸點,讓旅行更完美。
一、建立鄉村旅遊產業賴以生存的政策環境。
1.要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營造有利於鄉村旅遊發展的外部條件, 鄉村旅遊的農業性質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上述農業產業政策、農業稅收政策、農業金融政策的優 惠,引導扶持當地農民深度參與生態旅遊項目開發;
2.要吸引發達企業、發達地區企業、甚至外資企業開辦生態旅遊實體;
3.對現有的鄉村旅遊項目,要減輕經營者的負擔,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費,營造法制化的有序的經營環境;
4.應當將鄉村旅遊納入當地整體旅遊規劃和管理的范疇,加強分類指導。通過整體旅遊規劃的制訂,把鄉村旅遊的發展納入到科學化、規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能夠大大提高投資的效率。
5.必須發揮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攬,要充分調動市場各主體的積極性,使鄉村旅遊在經營上更加靈活多樣,在機制上更加充滿活力,在服務上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兼顧生態、人文、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從事鄉村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1.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按照均衡兼顧的原則,對開發和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努力形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2.正確處理旅遊開發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優先發展不佔或少佔耕地的休閑農業項目,要在節約、集約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區等集中型農業園區開發農業旅遊項目,利用大型設施農業發展休閑旅遊農業。努力走出一條既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又節約資源的發展道路。
3.要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的關系,堅持以農為本、農民主體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保護農民利益的機制體制。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拓寬社會參與、支持的途徑和方式,培育或者引進新型農民群體,引導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閑農業,實現鄉村旅遊上水平、上層次、上規模和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循序漸進地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在具體實踐中:
1.堅持特色化的發展道路,要在生態和人文的結合上下工夫,把自然資源與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整合起來,走出一條一園一品、一區一景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太倉市的地方特產、地方文化、民間故事都可以作為單獨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各個園區景點。
2.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農業旅遊概念應該先農後游,以「農、林、牧、漁、種、養」帶動「食、住、行、游、購、娛」,先完善農業項目而後植入旅遊休閑項目,各元素均衡發展、相互匹配才能使消費者產生滿意的體驗。
3.大型園區發展休閑旅遊農業,要加強社區參與,可以考慮設立農業社區、成立合作社,加強管理、協調與監督。
四、加快建立健全鄉村旅遊產業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體系。
農業休閑旅遊產業是典型的服務業,對從業者的要求遠高於傳統農業。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必將促進我市農民的綜合素質發生一次質的飛躍。可以考慮:
1.吸引鄉村旅遊的規劃、管理、經營等方面的高級人才;
2.選擇農業、旅遊、管理等培訓機構,大力開展鄉村旅遊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加大對普通從業人員培訓投入力度,擴大培訓規模;
3.運用現代傳媒技術在培訓方面的優勢,做好遠程培訓,充分發揮出信息化對鄉村旅遊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五、著力推進鄉村農業休閑旅遊轉型升級。
1.吸收和引進國外的成功經驗。
國內目前以民俗村、採摘園、觀光農園、漁家樂、農家樂等為主的鄉村旅遊形式,僅僅滿足了消費者最基本的感官需求,未來可以吸收和引進國外的成功經驗,向休閑、參與、康體、娛樂等更高層的體驗消費轉型,有氧運動基地、瑜伽館、SPA會所的引進都屬於這一類型。
2.申報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先行區,開始合理的規劃和部署的工作。
六、著力推進農業休閑旅遊的創新。
1.投資開發模式可以做創新性嘗試
目前傳統的農業休閑旅遊的投資主體主要是當地政府,消費也主要是政府購買,缺乏市場機制活力,一旦政府扶持期結束,農業休閑旅遊園區就面臨全面虧損。
2.經營理念的創新
傳統鄉村旅遊的農業休閑園區是靠旅遊人士的購買、外帶和將產出的農產品外運進行銷售和推廣。

D. 農家生態旅遊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於農村而言,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必然要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生態、社會和經濟全方位的協調發展,而不是單指其中某一方面,因而,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應使農業在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實現可持續性。

(1)經濟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體現在經濟增長、有效地利用資源和投資,這就要求在農家生態旅遊開發時要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發旅遊項目,有效管理農村資源,進而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結合旅遊業的開發,積極開展多種產業經營,向農業生產的廣度、深度進軍,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2)社會可持續性。社會可持續性體現在社會公平、社會凝聚力等方面,要控制人口,避免造成農業生產資源的過度開發,使人口與資源相對平衡;要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保持社會安定,所以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要提高人們對其生活的控制能力,這一能力的提高要與人們的文化和價值觀相協調,並能維護和增強社區的個性。

(3)生態可持續性。生態可持續性是指生態系統完整、保護環境承載力和自然資源,這就要求要保持良好的大氣環境,節約用水並減少水污染,維護耕地資源總量,維護土地自然力,保持土壤肥力穩定,依照生態經濟規律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生物資源,使生物資源不斷地更新,維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基礎,所以鄉村旅遊的發展要與基本生態進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資源的維護協調一致。

E. 您所在的地區如何實現觀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休閑觀光農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城郊建設社 會主義新農村有重要意義。(1)提高認識應從休閑觀光農業對城市整體功能 的調節和優化的意義,從發展觀光農業的經濟、社會、 生態環境效益及其對城市邊緣區的農業經濟結構調整、 農業產業化推進等多視角來審視觀光農業。
(2) 政策保證政府應把休閑觀光農業作為維護城 市生態、景觀、休閑場所的一種社會公益性設施和事 業,出台相應政策,明確休閑觀光農業在經濟發展中的 地位,在土地利用、稅收、資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傾斜,鼓勵科技人員以科學技術入股,制定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總體規劃,用政策保證休閑觀光農業健康發展。
(3) 加大投入休閑觀光農業一般從傳統農業轉向 發展而來,要使這一轉化順利實行,需要進行道路、電 力、管網、綠地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休閑觀光農業項 目的修建。加大投入是為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的 外部條件,扶持有市場潛力的精品項目,培植其獲得自 我發展的能力。
在投資渠道上,可隨著觀光農業的發展 和農民收人穩步增加,逐步引導農民成為投資主體。(4) 科學規劃要突出農村生活風貌和豐富鄉土文 化內涵,根據當地的農業資源、生產狀況和生態環境等 特點,並充分考慮區位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著重 在地方特色農業和自然生態環境上做好文章。
因地制 宜,精心策劃,優勢互補,保持特色,求新、求異、不 求全,避免重復建設。休閑觀光農業雖然屬農業范疇, 但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內涵,才能吸引 遊客。
(5) 可持續發展不能僅僅限於討論如何將農業資 源利用為旅遊資源,還應將區域均衡持續發展作為目 標,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節約利用資源,保持生態環 境,走出一條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永續利用有機結合、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當代人與下代人共享資源與環境的 持續、協調發展之路。

F. 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為人民提供食物原料來源

G. 旅遊景區如何可持續發展

旅遊區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經濟轉型時期,風景名勝區的資源保護管理工作上,出現了遺產資源保護與經濟性開發的矛盾,資源保護與高密度旅遊開發的矛盾並存的現象。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是當前我國風景名勝區普遍面臨的問題。青島市嶗山風景區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大問題凸顯過度開發之痛

嶗山風景區保護和發展主要面臨著三大問題。一是嶗山風景區的「城市化、人工化、商業化、園林化」傾向突出。

青島市區東移,帶動了嶗山周邊地區的城市化,景區內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化」傾向明顯。在沙子口沿海一線,社區建築高密度發展,別墅成群、賓館林立,一些市民在村中買地建房,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景觀;在南九水一帶的核心景區內,別墅式建築幾乎超過了當地居民的建築數量;在景區王哥庄沿線,小區式的社區建設,與風景區周邊環境極不協調。

風景區的重要特點之一是其自然性。目前部分景區的人工建設過多,各區域的園林建設、旅遊項目開發規劃頻出,規模越來越大,使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升溫。道路建設、停車場、臨時建築、酒店賓館蜂擁而上,甚至房地產項目也乘機而入;「園中園」現象突出。僅南部沿海一線就有「觀光園」、「雨林谷」、「森林公園」、「生態園」等多處。「人工化、園林化」現象突出,不僅嚴重破壞了景區的整體環境,也使風景區的國家資源受到侵蝕。此外,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景區內商業設施、賓館飯店建設不斷增加,商業化氛圍越來越濃。

二是景區內水資源保護未受到應有重視,生物多樣性遭遇威脅。

景區內在建和擬建水庫、塘壩較多,不利於青島市的水量調蓄和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如夏庄、仰口林區地處嶗山西北部的半濕潤半乾旱地帶,生態系統脆弱。現有的開發活動已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生長環境。

由於有些村民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淡薄,使許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枯竭。如「農家宴」菜系中,野生動植物占很大比重。受經濟利益驅使,採摘的規模、數量劇增,不僅使物種本身逐漸稀缺,難以恢復,還造成水土流失等後果。

三是擅自刻石立碑,割裂了歷史與文化的完整性、連續性。

單純地刻石立碑不僅毀壞了歷史遺跡,而且是歷史研究膚淺、文化發掘不深的表現。如夏庄、惜福鎮為古時進出嶗山腹地的必由之路,歷史及文化遺存很多,但在這一地區少見體現,反而憑想當然,擅自刻石多處,不僅割裂了嶗山歷史與文化的完整性、連續性,而且使霸王台、財貝溝等古文化遺址面臨毀滅的命運。

這些問題不僅在嶗山風景區存在,在其他風景保護區也具有一定普遍性。

四方面探究深層次原因

為什麼嶗山風景區會面臨這樣的問題?

一是對國家風景名勝區資源的特殊性認識不足,對國家風景名勝區性質和功能缺乏深入理解,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對風景名勝資源實行市場化、企業化經營,過度開發給風景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二是體制不順、多頭管理、效率低下。嶗山風景名勝區屬景區管委會管理,而景區地域分屬嶗山區、城陽區管轄,具體又分屬3個街道和2個鄉鎮管理,涉及近200個社區和村,難以避免各行其是的問題。一方面在嶗山景區范圍內,同時存在兩個區級政府和一個市政府派出機構,實行塊塊管理;另一方面景區資源名義上由管委會管理,實際上分別由國土資源、文物、林業、海洋、環保等部門分別行使相應的職權,實行條條管理。景區缺乏一個權威性的機構作為統一管理主體和責任主體。

三是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由於法制不健全,有些地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而忽略了對公共資源的保護。

四是風景區保護無法可依與有法不依並存。現行法規不完善、缺乏約束力。法規未明確禁止以破壞遺產資源為代價的牟利行為,也缺少實行針對個人的懲戒條款。同時,有法不依、執法難嚴。目前出現的過度開發和破壞性建設,多數項目是「雙違」建築;很多地方不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嚴格控制建設的規模、體量。

科學保護與合理開發並重

嶗山風景區的處境並非個案。

如何實現風景區的科學保護與合理開發相結合,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轉變這種現狀,首先要加強宣傳、轉變觀念。要重視對風景名勝區基本知識的普及性宣傳,在全社會牢固地樹立這一觀念:自然文化遺產屬於當代和子孫後代,任何人都只有照看和維護的義務,而沒有隨意支配的權利。

其次要調整思路、理順體制。

以嶗山風景區為例,首先應該理順景區內兩個區級政府、一個市政府派出機構之間的關系,逐步實現嶗山風景區和嶗山行政區的一體化管理,區內土地、規劃建設、旅遊服務、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市政設施、城建監察、公用事業、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國有資產產權、治安保衛、農村事物和經濟發展實行統一管理。

在理順體制的基礎上,根據發展目標,確立一個既明確合理,又科學實際;既體現保護,又開發利用;既能惠及當地群眾,又不損害後代人利益的發展思路。管委會對遺產資源實行統一管理。風景區國有、集體和個人承包的土地、山地、林地和風景林,以及地貌景觀、人文景觀等資源保護與開發,由管委會依法進行統一管理,並對集體山林採取買斷方式理順產權關系;風景區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林業管理、森林病蟲害防治、消防檢查、文物保護,醫療、預防保健、衛生監督、疾病控制等由管委會依法進行管理,並接受市有關部門業務指導;堅持原居住地居民原則,嚴格控制風景區人口增長。

第三,要加快地方立法,實施依法管理。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現行法規和條例的基礎上,盡快制定並由市人大通過嶗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法規應明確風景區規劃范圍和區域的功能劃分;明確管委會的地位;界定風景區遺產資源的產權關系,禁止以破壞遺產資源為代價的牟利行為;規定當地居民對風景區保護、開發、經營等權利、責任和義務;組織科學研究和文化的深層次開發;對破壞遺產資源行為的懲戒性規定等。

第四,實施全方位管理,加強風景區資源保護。由管委會及所屬機構負責風景區的規劃、保護、建設與管理,行使統一管理的綜合性職能;旅遊、工商、林業、交通、治安、環保等職能部門,在管委會的統一領導下,履行職責、發揮專業管理的重要作用;風景區居民和經營從業人員服從統一管理的同時,實行自我管理和主動參與管理相結合,切實發揮群眾的基礎作用。

運用科學、技術、行政、法律手段,實現資源的有效保護。同時採用法治手段,清理「雙違」項目。管委會應運用法治手段對風景區內「雙違」項目進行清理、限時拆除;對借舊村改造之名新建擴建的樓堂館所,在不損害原居住居民利益、不增加風景區人口基礎上,進行清理和處置;對在風景區內開展商貿經營的各類建築,按《規劃》要求進行規范;對風景區內形成的各類園林、園區項目,依據《規劃》進行可能的利用和統一管理等。

第五,引導風景區內居民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管委會可與當地居民簽署「合作協議」,明確雙方權責;規定當地居民保護遺產資源的責任;引導生態農業發展的方向;風景區經營性活動優先考慮原居住地居民,首先是生活困難的居民。

H. 怎樣發展觀光旅遊農業

農業觀光來旅遊,無論作為一種自旅遊項目,還是一種新的農業發展方式,方興末艾,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農業觀光旅遊是旅遊業與農業相互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產業,農業是農業觀光旅遊中旅遊資源的主體,在觀光農業中,遊客旅覽的主要對象除了農產品之外,農村風貌、生產過程、生產方式、生產場景、生產體驗,以及民風民俗民藝作為旅遊產品而推出。像《遠景設計研究院—康綠鮮生態農業園區》則比較有借鑒意義,可了解。

I. 可持續發展農業是指什麼

農業可持續發展是指農業的發展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回成危害答的發展,即要達到發展農業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後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在我國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兩個需要大家關注的問題:
一是增加產出,但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如石油、煤炭等,這樣的結果是我們現在的需求滿足了,但是我們的孩子長大後沒有了可以使用的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
二是企業增加產出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污染物質排放嚴重,影響了環境,就影響了後代人的生存空間和他們的生存質量。
因此我們提倡經濟增長、產出增加,但不要損傷後代人的利益,不要破壞環境。

J.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建議和理由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要戰略問題。威信縣是農業縣,目前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滯後,農業經營粗放,農業發展經濟條件比較差;二是農業生產自然條件比較嚴酷,各類自然災害發生頻繁,農業生態環境脆弱。在這兩大難題雙重擠壓下,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著艱難的戰略選擇。我認為,解決這兩大難題,是威信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著眼點。 一、堅持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努力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持續提高農業生產力。其中,一是大力改造中低產田地,努力建設高產穩產農田。改造中低產田地的關鍵是治水改土,要針對中低產田地的成因,採取相應的措施:在25度以下坡耕地上,繼續抓好成效顯著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大力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提高有效灌溉面積;土壤的改良治理要注意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同時改變不科學的耕作方式和耕作制度。二是要積極發展水利產業的多種經營,搞好水產養殖業,提高水域生產力和水的綜合經濟效益。 調整優化農業經濟結構。立足地域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不斷拓展農業功能,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開發與農業相關的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閑、文化傳承等新產品新產業。當前,要在保證糧食生產安全的前提下,結合退耕還林,努力發展林果、蔬菜、園藝、中葯材、山嵛菜等高附加值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加快名、優、新、特農產品基地開發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服務水平。要樹立「以生豬生產為主導,草食畜禽為補充,突出特色產品開發,積極發展健康養殖業」的畜牧產業發展思路。在穩定生豬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以黃牛為主的草食型、節糧型畜牧業和以烏骨雞為主的名優畜禽,發展畜產品加工,優化畜牧業結構,提高畜牧生產品質和效益,使畜牧業在農業經濟中的比重有較大上升。 依靠科技和教育,轉變農業增長方式。大力推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項目,以點帶面。為此,必須穩定農村科技隊伍和加快農村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引進、推廣優良品種,繼續建設好縣內育種基地;深入改革農村教育體制,密切「農科教」結合,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積極鼓勵和促進各類農業專業技術協會和科技農戶的發展,以推廣豐產技術為中心,為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後搞好服務。真正把農業的增長轉移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促進農業從粗放型索取性開發經營向集約型保護性開發經營轉變。 二、以合理利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基礎,加強生態建設和生態管理 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要以合理利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環境為基礎,建立具有保護環境和較高經濟生產功能的農業體系。總體上,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規劃,農、林、牧、副、漁全面安排。在山頂建設林牧生態系統,實現林牧協調發展;在山腰建設果園生態系統,實行果糧、果肥間套種;在山腳建設農田生態系統,推廣立體高效栽培的地埂農業、田埂農業;在農戶庭院形成「種植-加工-養殖-沼氣」的良性循環。達到生態農業「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建設目標。 合理利用和保護農業自然資源。要堅持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節約並舉的方針,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按照地域農業自然資源的特點進行農業林牧資源的合理配置,發展方向各有側重。要保護好基本農田,培育土壤地力;要通過增加復種、立體種植、帶狀種植等形式,提高光、熱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產力;要建立科學的灌溉制度和推廣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以防止和減少水土流失。 根據地域性的農業經濟條件和生態環境條件,規劃設計出各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產結構體系。總的原則是: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這兩個中心,從資源狀況和經濟目標出發,在較大范圍內,結合各地的氣候、水利、農田、山地等自然資源的實際情況,著力搞好農業區域性開發規劃,建立各具特色的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在小范圍內,以建立良性農田生態系統為中心,調整種植、養殖結構。 以防護林體系、水源涵養林體系、水土保持林體系為重點,以改善中小氣候為中心,建立區域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的環境系統,同時結合經濟林、草山、草坡建設進行。一是認真實施好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工程、長治工程、長防工程、綠色扶貧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搞好封山綠化、封山育林,減少水土流失,切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二是要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延長退耕還林補助期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抓好生態管理。一是注意在不斷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根據農業生產地域特點和農業生態系統的實際,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二是按所採取的生態技術和農業生產技術特點,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要擺正開發與生態建設的關系。建立由政府主導的農業風險防範機制,提高降低各類災害對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