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旅遊業發展規劃
A. 祖國山河在"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中是什麼樣子的
「十三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內「十三容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6--2020年。
「十三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6--2020年。十三五
中國是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然後以此類推。關於十三五的規劃還沒有正式出台,要等到十二五末才能進行規劃。
B. 未來5年旅遊業怎麼走 旅遊企業解讀「十三五」規劃綱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全文發布(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共二十篇,八十章。人民網旅遊頻道記者梳理發現,文中至少有15處直接提到旅遊產業的發展。
①《綱要》指出要促進消費升級。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等消費新模式發展。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充分發揮消費者協會作用,營造放心便利的消費環境。積極引導海外消費迴流。以重要旅遊目的地城市為依託,優化免稅店布局,培育發展國際消費中心。
②《綱要》指出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推進農業與旅遊休閑、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
③《綱要》表明要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大力發展旅遊業,深入實施旅遊業提質增效工程,加快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支持發展生態旅遊、文化旅遊、休閑旅遊、山地旅遊等。
④《綱要》表明要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要發展旅遊地產、養老地產、文化地產等新業態。加快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升住宅綜合品質。
⑤《綱要》表明,要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文化旅遊等特色優勢產業。設立一批國家級產業轉移示範區,發展產業集群。
⑥《綱要》指出要優化沿江城鎮和產業布局。提升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功能,發揮上海「四個中心」引領作用,發揮重慶戰略支點和聯接點的重要作用,構建中心城市帶動、中小城市支撐的網路化、組團式格局。加快建設國際黃金旅遊帶。培育特色農業區。
⑦《綱要》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著力培育特色農林業等對群眾增收帶動性強的優勢產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積極有序推進能源資源開發。加快推進革命老區勞動力轉移就業。
⑧《綱要》指出,要擴大生態產品供給。加大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等保護力度,加強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適度開發公眾休閑、旅遊觀光、生態康養服務和產品。加快城鄉綠道、郊野公園等城鄉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森林城市,建設森林小鎮。打造生態體驗精品線路,拓展綠色宜人的生態空間。
⑨《綱要》表明,要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辦好「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發揮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等作用。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旅遊、環保、衛生及中醫葯等領域合作。構建官民並舉、多方參與的人文交流機制,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博覽會等活動,鼓勵豐富多樣的民間文化交流,發揮媽祖文化等民間文化的積極作用。聯合開發特色旅遊產品,提高旅遊便利化。
⑩《綱要》指出,支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展。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閑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積極發展會展商貿等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綱要》表明,要加快發展現代文化產業。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遊、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企業兼並重組,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
此外,《綱要》還配發了25個專欄,涉及「十三五」期間的重點重大工程、行動計劃、項目清單等。其中也有不少內容直接提到旅遊產業發展。
①《綱要》在專欄「信息化重大工程」中指出,推動「互聯網+」創業創新、協同製造、智慧能源、惠普金融、益民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綠色生態、人工智慧以及電子稅務、便民司法、教育培訓、科普、地理信息、信用、文化旅遊等行動,不斷拓展融合領域。
②《綱要》在專欄「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工程」中指出,要建設特色小城鎮。發展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和文化底蘊的小城鎮,通過擴權增能、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培育成為休閑旅遊、商貿物流、信息產業、智能製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傳承等專業特色鎮。
本專欄還指出要建設美麗鄉村,推進新型農村社區集中供水,因地制宜開展農村廁所革命。
③在專欄「特殊類型地區發展重大工程」中,《綱要》指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行動要建設一批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民族地區奔小康行動,要實施特色村鎮保護與發展工程,重點建設一批特色村寨和民族風情小鎮。支持傳統手工藝品保護與發展。
④在專欄「脫貧攻堅重點工程」中,《綱要》指出要特色產業扶貧,重點支持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種養業和傳統手工業,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產業推動行動和「互聯網+」產業扶貧,實施電商扶貧、光伏扶貧、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實現300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要交通扶貧,實施「雙百」工程,改造建設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加強貧困地區旅遊路、資源路、產業園區路建設。
事實上,當下的旅遊產業已經突破了傳統旅遊業的范圍,綜合性強、產業鏈長,關聯行業超過110個,是一個多方位、多層面、多維度的大產業。《綱要》中,仍然有非常多的內容是旅遊關聯的行業,如交通、水利、林業、文化、民族等等。我國正從旅遊大國大踏步邁進旅遊強國,未來5年,旅遊業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相關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旅遊行業「十三五」市場前瞻與發展規劃分析報告》
C. 如何做好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專家貢獻一份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樣板吧麻煩告訴我
它也常包括某些專題規劃(或稱部門規劃)的內容,如旅遊資源調查、評價和開發;客源市場調查、分析和規劃;旅遊線路設計和規劃;旅遊商品設計規劃;旅遊環境保護;旅遊管理和人才培訓計劃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是與旅遊部門規劃對應而言,它具有全局戰略性,對景區內各景點及具體建築項目不作詳細規劃。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需要專門的具備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資質的單位來編寫,具體內容包羅萬象,您可以參考以下文章略微了解:太行山是中國地形第二階梯的東緣,北起北京,南達黃河,穿過京冀晉豫4個省市,綿延近千里,是中國東部一條重要的山脈。太行山山水型旅遊資源眾多,歷史文化悠久,開發潛力巨大。但是,由於跨區域、面積廣、景點多、區域發展和開發不平衡,太行山旅遊開發難以統一管理,整體品牌難以打造。如何整合和包裝太行山旅遊資源,打好「太行山」這張旅遊牌,重塑「太行山」旅遊形象,使之成為國內最富吸引力的「中國山水生態休閑旅遊目的地」之一,對於振興太行山區的旅遊業和促進太行山地區社會和諧發展極為重要。 一、太行山的優勢與機會 1、資源優勢 太行山從北向南有小五台山、太白山、白石山、狼牙山、南坨山、陽曲山、王屋山等山峰,千峰競秀;山西高原(黃土高原)東部河流多切過太行山進入河北平原,匯入海河水系,形成串珠狀的峽谷和關隘,萬壑爭奇;此外還有板崖、名泉、瀑布、岩洞等多種獨特的地形地貌和鬱郁蔥蔥的植被,自然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眾多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 4A級(5A級)旅遊景區。 太行山還是一座歷史名山,從遠古時期神農教民稼穡開始,便留下了無數的文明足跡,區內國家級文保單位多處,墓葬、古建、碑刻、遺跡無數。而且,太行山也是新中國的搖籃之一,革命遺存眾多,紅色旅遊資源極其豐富。 2、區位優勢 太行山地區地處山西高原與華北平原的交接地帶,承東啟西、南北交流,緊鄰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華北平原區和中原地區,輻射數億人口,區位優勢明顯。 3、機遇優勢 世界旅遊產業持續增長;中國旅遊迅速崛起,旅遊業已經上升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一批國際化旅遊目的地的要求;中部崛起戰略的進一步推進;山水休閑和區域聯合的旅遊開發;太行山旅遊的交通、景觀、市場、管理等格局急需重新「洗牌」,太行山旅遊目的地亟待重建,這些都是中國旅遊產業系統升級背景下太行山旅遊發展帶來的重大機遇。此外,還有北京奧運、太行山綠化工程、生態工程、革命老區宣傳文化等工程的進一步實施,各種機遇在此疊加,必將進一步提升太行旅遊的注意力和影響力。 二、太行山旅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品牌形象整體塑造不力 一方面,太行山各地過分注重於本轄區的旅遊資源開發,缺乏對「太行山旅遊品牌」的整體性開發,對太行山品牌利用多、打造維護少,存在著嚴重的「公地悲劇」,這極大地損害了太行山旅遊的整體品牌。另一方面,太行山地區各地旅遊促銷形式盡管多種多樣,但多停留在「賣產品」層次,重景區輕整合、重產品輕形象。多年來,各地各唱各調,缺乏對太行旅遊形象的准確定位和統一策劃。 2、產業要素統籌不夠 交通不暢和產品老化仍是當前制約太行山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太行山地區交通基礎建設比較薄弱,公路的密度和等級較低,鐵路和機場建設滯後,很多開發潛力巨大的旅遊資源可進入性極差,即使是開發較好的地方,如太行山大峽谷、五台山、雲台山等,交通條件也不盡如人意。受交通條件制約,很多落後山區的旅遊開發還只是停留在「爬山」的局面,加上一些景區基礎設施的標准化建設、編隊式管理和服務水平不到位,難以與太行山旅遊的主線實行很好對接。 太行山旅遊產品主要還是觀光型的產品,休閑度假產品、文化體驗產品、生態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產品、科技教育等主題化開發不夠,不能滿足日益個性化的旅遊消費需要。 3、關聯帶動作用不強 一方面,旅遊企業的組團能力不強,大部分主營地接業務,旅遊收入嚴重「漏損」;另一方面,旅遊功能配套不夠、鄉村旅遊資源保護性開發不夠、當地農民和農村經濟從旅遊中收益不夠;此外,旅遊產業與文化教育等相關產業、與新農村建設、特色農業的互動與整合不夠,旅遊業的「乘數效應」不明顯,對產業升級的帶動促進作用較小。 4、市場發育程度不高 突出地表現在旅遊市場機制僵化和旅遊企業素質偏低兩個方面。一方面,太行山旅遊面臨著體制、政策和發展空間上的障礙,政企不分現象明顯,旅遊市場體系發育不完善,難以應對市場的要求和競爭;另一方面,太行山旅遊管理又存在著管理多重交叉的問題,各部門標准不一,職能重復,旅遊企業不堪重負,難以做大做強,旅遊企業素質普遍偏低。目前,太行山地區尚無一家以資本為紐帶的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的大型旅遊集團,區域合作、市場秩序維護、品牌塑造等工作,只憑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很難落實 三、太行山旅遊發展趨勢 中西部崛起、各種太行相關的重大工程、以及太行周邊焦作現象、欒川模式的帶動和影響下,太行山旅遊發展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 1、區域旅遊合作日益加強 近年來推出了「晉冀豫『金三角』旅遊經濟合作區」、「豫晉金三角旅遊區」的無障礙旅遊、編制了《南太行山旅遊發展規劃》,「十一五」期間國家也提出了即將編制《黃河中下游集中連片區旅遊發展規劃》等,都呈現出區域旅遊合作的態勢,說明了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對區域旅遊合作的高度重視。 2、旅遊空間腹地拓展 多年來,受山區交通條件和旅遊產品供給的限制,開發的主要是山水游覽為主的觀光型產品和景區,難以向腹地縱向拓展延伸。隨著政府旅遊意識的增強、交通技術的進一步完善,太行山區腹地也增加一批新旅遊產品,成為新的旅遊興奮點和利潤點。 3、旅遊經濟持續增長 伴著中國旅遊的飛速生長,富集市場熱衷的山水旅遊產品的太行山旅遊將成為旅遊消費的熱點地區。即將舉行的一些大型的活動或者工程、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契機,也將極大提升太行旅遊的注意力和影響力。隨著太行山區域經濟合作進一步推進,太行山旅遊目的地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太行旅遊經濟將會繼續保持持續增長,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太行山旅遊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高潮。 四、重振華夏龍脊 雖然太行山旅遊仍然存在種種問題,但情況正在向良性方向發展,太行山應該抓住「十一五」期間目的地建設的戰略機遇,迎合中國旅遊產業系統升級大勢,整體推進太行山水休閑旅遊目的地的建設。 1、總體發展理念和戰略 聯動戰略:進一步推進京冀晉豫太行山區域旅遊合作,完善長效合作機制,共同構建太行山無障礙旅遊區。 形象提升戰略:確立「巍巍太行·中華脊樑」形象,統一太行山旅遊形象。 精品打造戰略:以雲台山、太行山大峽谷、五台山等為主吸引物,以太行文化和太行精神為內涵,結合新農村建設、小城鎮建設、水利工程建設等,配合以休閑旅遊為核心的泛旅遊產業立體發展戰略,聯合打造一系列綜合旅遊精品。 科教興旅戰略: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戰略觀,推進院校、機構合作,提高旅遊從業人員及山區農民的旅遊文化素養,增強旅遊管理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2、一軸三極的空間格局 一軸:即太行山長線。進一步培育山水觀光+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的太行山旅遊長線,提高太行旅遊觀光價值,增強太行休閑度假功能,提升太行旅遊文化品位,成為國內觀光休閑旅遊目的地的頂極產品。 三極:即北京、石家莊、焦作三個增長極。進一步完善北京、石家莊、焦作都市旅遊功能,策劃並推出幾台以反應太行精神、太行文化主題的各具特色的旅遊文娛節目,豐富晚間旅遊文娛活動,建成太行山區域的旅遊策源地、遊客組織中心和旅遊接待中心,也可以在一些比較經典的露天景區舉辦情景劇。 三線(區):即以焦作為中心的南太行山金三角游:包括以王屋山、雲台山等,王莽嶺、錫崖溝、郭亮村、太行大峽谷等;以石家莊為中心的中北部太行金三角游:包括以天桂山、五嶽寨、駝梁山、天生橋、娘子關、蒼岩山、五台山等;以北京為中心的北太行山金三角游:包括白石山、太白山、小五台山、以及北京部分山區(如香山、靈山)等。 3、政府主導的太行品牌維護和整體形象重塑 旅遊業是一個涉及面廣、關聯度高、綜合性強的「火鍋產業」;太行山旅遊更是跨省域、多層次、區域型的旅遊產品,政府聯動主導旅遊更為必要。目前太行山區域旅遊經濟合作局面已經初步形成,但各地政府間的旅遊合作更應著眼於太行品牌的維護和整體形象的重塑,這是政府促進太行旅遊發展的第一要務。 太行品牌建設工程:設立「太行山旅遊發展基金」,按照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AAAAA級旅遊區的標准要求,以捆綁申報創建為契機,京冀晉豫聯合維護和建設太行山旅遊品牌。 旅遊形象推廣工程:圍繞「巍巍太行·中華脊樑」進行系統的CIS設計,實施統一的旅遊識別系統(包括網路、導游詞、旅遊指南、畫冊、旅遊圖、旅遊影視、節慶活動等),各地政企聯動,整體推廣太行旅遊形象。 太行旅遊暢通工程:突出北京、石家莊、焦作等城市的旅遊集散作用,著力解決太行山地區的可進入性和太行山內部的通達性。 旅遊生態環保工程:堅持「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統一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原則,強化核心競爭力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創新利用,切實解決山區交通、生態保護、文物保護、村鎮建設等幾大問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4、景區品牌化提升和產品主題化開發 景區品牌化提升:對旅遊景區分層次、分等級進行規劃開發,擇優選擇一批高級別、高要求、高投入開發,使之成為太行旅遊的支撐品牌和標志景區。 產品主題化開發:全方位挖掘太行旅遊文化內涵,各景區在大的太行品牌之下,尋找自己的個性主題,或用將同類的旅遊產品用同一主題組織起來,主題化開發,如:「太行硝煙、勝利曙光」的紅色主題;「華夏龍脊、太行雄風」的山水主題;「五千年文明、八百里太行」的訪古主題等。 5、概念營銷和主題分流 根據產品特性和市場走向,太行山區應形成以大眾山水觀光市場為基礎,以休閑度假游、民俗風情體驗游、科考探險游、健身運動游等旅遊市場為主體,以其他特種旅遊市場為補充的市場格局。在太行旅遊形象與品牌營銷過程中,應將太行作為一個整體概念,樹立「概念營銷」理念,通過形象塑造與品牌推廣,建立太行山山水生態休閑旅遊目的地的營銷體系,整體營銷太行旅遊品牌。與此同時,應順應旅遊市場發展新趨勢,根據太行山多元化的旅遊產品特點,針對不同市場群體,「主題分流」,探索太行山旅遊目的地市場差異化開發新模式。 6、旅業戰略聯盟 太行山游是一個跨區域、多要素組合的綜合性產品,跨區域的特點帶來了分稅制下的不同政府利益體之間的矛盾,多要素組合的特點帶來了產業鏈條中的不同企業利益體之間的矛盾,這兩大利益體之間的矛盾是造成太行旅遊多年來非理性競爭的根源。從根本上解決太行旅遊的非理性競爭問題,當前京冀晉豫各地政府間宏觀的太行旅遊經濟合作還不是最好出路。太行旅遊深層次的問題還是要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靠市場主體來解決的。淡化行政區劃對太行旅遊的轄區管理,建立統一開放的太行旅遊市場,組建跨區域、跨領域的旅遊集團和戰略聯盟,才是壯大太行山旅遊的根本出路。 這種旅業戰略聯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的旅遊市場主體。應鼓勵旅遊企業、旅行社相互參股、聯合、兼並,探索新的經營管理模式;鼓勵、促進各種實力型旅遊企業跨區投資,對太行山地區優勢景區進行戰略收購、兼並或控股;逐步組建跨區域、跨領域的太行山旅遊發展股份公司或集團。 7、社區旅遊與產業整合 對於太行山地區這樣一個旅遊資源豐富但社會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發展旅遊業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應該發揮旅遊業促進社會收入再分配的「平衡產業」作用,促進太行山區和諧發展。 發展社區旅遊:把旅遊發展與山居民生活(開發式扶貧)結合起來,設立太行山旅遊建設示範區,開展太行山旅遊就業培訓,鼓勵、支持發展山區鄉村旅遊,引導遊客深入社區之中,讓旅遊惠及山區百姓。 促進產業整合:因地制宜地引導、鼓勵和支持發展旅遊農業、工業、交通、文化教育之間的集合,用「大旅遊」的觀念來整合旅遊與相關產業,增加其附加值和協調度,促進太行山區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 此外,質量體系的重構和企業誠信經營的監管,是太行山旅遊開發與管理的重點之一。 五、幾點具體建議 1、建議國家旅遊局將太行山作為中國建設世界旅遊強國最有代表性的國內山水生態休閑旅遊目的地予以重點建設,盡快研究制定《太行山旅遊目的地建設與管理實施方案》或者《太行山旅遊目的地發展總體規劃》。 2、鑒於太行山地區的行政區劃實際,建議國家旅遊局牽頭成立太行山區域旅遊發展協調委員會,並盡快出台《太行山區域旅遊發展管理條例》,加強太行山地區的依法治旅力度。 3、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旅遊局和地方政府設立太行山旅遊發展基金,結合山區的新農村建設,推進山區居民的示範區建設,建立太行山地區旅遊培訓機制,探索旅遊開發式扶貧的新模式。 4、建議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給予太行山偏遠地區享受與太行山其它縣區相當的國家西部開發政策和太行山地區產業政策。 5、建議國家環保總局和科研機構加強對太行山區偏遠地帶的關注,尤其是對山區生態環境治理和建設方案的研究,有效解決太行山旅遊的視覺污染問題。 7、鑒於太行山特殊性,建議太行山開發總公司在開發山區旅遊的同時,應突破山區紅線發展旅遊,編制《太行山區旅遊開發控制性規劃》,有效整合山區周邊旅遊資源,讓更多的山區居民從旅遊業中受益;待條件成熟的時候,可組建太行山區旅遊經濟開發區,成立旅遊經濟管理委員會,統一規劃開發和經營管理.
D. 哪一個五年規劃指出中國要將旅遊業作為一個主要的行業
2006年,中國旅遊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這是國民經濟計劃,五年一劃定,和城市規劃不同
E. 旅遊發展規劃的要求
第十七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旅遊資源豐富的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對跨行政區域且適宜進行整體利用的旅遊資源進行利用時,應當由上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或者由相關地方人民政府協商編制統一的旅遊發展規劃。第十八條 旅遊發展規劃應當包括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旅遊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遊產品開發、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文化建設、旅遊形象推廣、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和促進措施等內容。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編制重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對特定區域內的旅遊項目、設施和服務功能配套提出專門要求。第十九條 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其他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第二十條 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應當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劃和建設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環保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應當兼顧旅遊業發展的需要。第二十一條 對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進行旅遊利用,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符合資源、生態保護和文物安全的要求,尊重和維護當地傳統文化和習俗,維護資源的區域整體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並考慮軍事設施保護的需要。有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資源保護和旅遊利用狀況的監督檢查。第二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本級政府編制的旅遊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第二十三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並組織實施有利於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推進旅遊休閑體系建設,採取措施推動區域旅遊合作,鼓勵跨區域旅遊線路和產品開發,促進旅遊與工業、農業、商業、文化、衛生、體育、科教等領域的融合,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旅遊業發展。第二十四條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資金,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公共服務和旅遊形象推廣。第二十五條 國家制定並實施旅遊形象推廣戰略。國務院旅遊主管部門統籌組織國家旅遊形象的境外推廣工作,建立旅遊形象推廣機構和網路,開展旅遊國際合作與交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籌組織本地的旅遊形象推廣工作。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旅遊主管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建立旅遊公共信息和咨詢平台,無償向旅遊者提供旅遊景區、線路、交通、氣象、住宿、安全、醫療急救等必要信息和咨詢服務。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需要在交通樞紐、商業中心和旅遊者集中場所設置旅遊咨詢中心,在景區和通往主要景區的道路設置旅遊指示標識。旅遊資源豐富的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建立旅遊客運專線或者遊客中轉站,為旅遊者在城市及周邊旅遊提供服務。第二十七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發展旅遊職業教育和培訓,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
F. 如何圍繞五大發展理念做強做大旅遊產業
一是旅遊業有著較強的特殊性、廣泛的關聯性、宏大的系統性,需要通過跨界思維來進行創新。旅遊業的發展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樣,旅遊業的創新也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創新。要通過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技術創新,引領全域旅遊發展。
產品是消費者是否認可企業的關鍵所在,宣傳推廣再好,沒有產品支撐,也都是空談。旅遊產品是一個多環節形成的鏈條,從遊客產生需求到進行尋找、預訂、到達、遊玩、住宿、購物等一系列過程,處處體現著旅遊產品與消費者的關系。旅遊產品創新必須擺脫單點突破的思維,單點的成功只能是示範引領作用,但難以形成綜合效應,要最終形成整體效益的提升,就必須在整體上進行創新。
旅遊品牌創新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以山東旅遊品牌來說,未來可以圍繞著「好客山東」再進行品牌內涵的延伸,不斷豐富和強化「好客山東」的內涵。比如,從「好客山東」到「客好山東」和「山東好客」,這個過程中,意味著要主動出擊,不能再把「好客山東」當作旅遊部門的事情,而應該調動全社會的資源來維護。
隨著旅遊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越來越深入,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技術創新的契機。以智慧營銷為例,通過對大數據的採集、整理、預處理、可視化等技術手段,能夠精準發現消費者的新需求,能夠找到市場窪地和新業態契機。
二是用協調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一是協調經濟不平衡。我國地域廣闊,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發展稟賦和發展階段,其旅遊資源開發力度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都各不相同。發展全域旅遊能夠有效緩解投資不平衡,讓旅遊投資和區域經濟充分聯動起來,形成較為系統的旅遊投融資體系,讓旅遊充分利用區域經濟發展的外溢效應來實現飛躍發展。同時,國家層面也需要在規劃、政策、人才、金融等方面對欠發達地區的全域旅遊發展給予支持。二是協調權力不平衡。旅遊業的發展涉及多部門協作,但是旅遊部門往往是各個部門中最弱勢的,雖然有最強烈的發展願望,可是卻沒有必要的話語權。發展全域旅遊有利於促進部門協調,有利於通過「旅遊+」對行政組織進行完善,從而提升旅遊部門的話語權和統籌權。三是協調文化不平衡。旅遊的靈魂是文化,任何旅遊形式背後都有著文化內涵,旅遊的過程正是對異質文化的認識和體驗過程。發展全域旅遊,可以將遊客從景區引流到全域,讓遊客與居民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讓遊客與當地風土人情有更多感應的機會。
三是用綠色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全域旅遊強調全產業,綠色理念在全域旅遊發展中的貫徹不僅僅體現在旅遊業本身的綠色發展,也體現在與旅遊業相關的一二三產業的全產業綠色發展。要強調保護與開發的和諧,只談保護的綠色發展不可持續,只談開發的綠色發展也不真誠。目前來看,很多人傾向於開發優先,雖然口頭上說保護與開發要兼顧,但在行動上難以抵擋利益的誘惑。旅遊產業的鏈條很長,全域旅遊的綠色發展不能僅僅是旅遊業的綠色發展,那樣也無法實現綠色的良性循環。要可持續,就需要在全產業鏈條上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
四是用開放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提供了全域旅遊發展的機遇,這些地區可以借著「一帶一路」對資本的吸附力,藉助「一帶一路」對區域行政壁壘的突破,藉助「一帶一路」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成功實現旅遊業的全域化發展。
五是用共享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首先是旅遊發展權利共享。我國很多地區有著較好的旅遊資源,但是由於缺乏旅遊投資,缺乏旅遊人才,無法在旅遊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中趁勢而上。如何保障這些地區的旅遊發展權利?如何保障這些地區居民的旅遊發展權利?全域旅遊是一條重要途徑。其次是旅遊發展成果共享。探索發展社會福利旅遊,關注老年、青少年、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旅遊福利,做好針對性的旅遊產品開發、旅遊無障礙設施建設,給予價格優惠。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放旅遊消費券或給予各種形式的旅遊補貼。再次是促進社區旅遊參與和當地居民就業。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多種方式解決旅遊用地及資源流轉問題,提高當地居民從旅遊發展中的受益程度。
G. 旅遊資源產業發展戰略措施
在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總體評價和分類型旅遊資源評價的基礎上,結合阿勒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升級需求,對地區旅遊資源進行功能區劃,提出促進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相關戰略措施。
一、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空間布局
優化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空間布局,促進旅遊業在空間布局上的協調、有序發展。以喀納斯生態旅遊區和可可托海風景旅遊區兩個「龍頭」景區為重點,在阿勒泰地區構建三大旅遊環線、六條旅遊發展軸,劃定6大功能分區。此外,根據國家、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結合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劃分了旅遊禁止開發區等四大功能區。
(一)三大旅遊環線
1.西環線:西域邊陲風情旅遊環線
范圍:自北屯市(兵團)、福海縣至阿勒泰市,經喀納斯,沿西域邊陲風情旅遊景區軸,經217國道至布爾津縣,再至北屯市、福海縣。
旅遊特色:集綜合自然景觀、邊境風光、西域風情為一體的綜合型旅遊環線。
功能定位:以喀納斯景區為龍頭,整合系統的以地貌景觀為主的旅遊資源,開展生態觀光旅遊。開展以邊境、口岸、邊防為基礎的邊境貿易旅遊活動。開展以人文景觀及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的西域風情旅遊活動。
2.東環線: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旅遊環線
范圍:自北屯市(兵團)至阿勒泰市,沿千里阿爾泰文化長廊至富蘊、青河、塔克什肯口岸,經青格里河沿線,沿324公路至福海,再到北屯市。
旅遊特色:以阿爾泰文化為主題的觀光休閑旅遊環線。
功能定位:以游牧文化、草原絲路、成吉思汗之路為主要內容的阿爾泰文化旅遊。以阿爾泰山地度假、烏倫古湖水上休閑、阿拉善溫泉療養、阿勒泰冬季旅遊及夜間旅遊為依託的休閑旅遊。以塔克什肯口岸、三道海子為依託的邊貿旅遊。
3.大環線:阿勒泰地區綜合旅遊環線
范圍:由西域邊陲綜合景觀西環線和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構成。
旅遊特色:阿勒泰旅遊的資源匯集環線、形象展示環線。
功能定位:串聯阿爾泰山、山前平原、額爾齊斯河自然風光及人文資源、烏倫古河流域及烏倫古湖、邊境口岸、阿勒泰地區主要城市,形成匯集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景區景點的大環線。阿勒泰地區旅遊形象展示的窗口。阿勒泰地區成為區域性旅遊目的地的旅遊交通主體框架。
(二)六條旅遊發展軸
阿勒泰地區旅遊發展軸共包括兩條橫軸、四條縱軸。
1.擬建阿爾泰(金山)文化旅遊橫軸
范圍:東起塔克什肯口岸,沿阿爾泰山麓,西至阿黑吐別克口岸。
特色:融草原絲路、成吉思汗之路、游牧文化探秘於一體的阿爾泰文化旅遊長廊。
功能定位:以千里岩畫長廊為代表的游牧文化遺跡薈萃之路。草原絲路探秘之路。成吉思汗行蹤探索之路。貫通阿爾泰山幾大旅遊區、旅遊景區景點,壓縮旅遊交通時間、提高行游比的旅遊交通大動脈。連通青河縣、富蘊縣和阿勒泰市的快速通道。
2.提升額爾齊斯河(銀水)風光旅遊橫軸
范圍:東起青格里河,依託額爾齊斯河,西至額爾齊斯河南北灣。
特色:中國唯一一條流入北冰洋的國際河流——額河銀水風光帶。
功能定位:以額河沿岸、河谷風光、沿途景區(點)為主要內容的路上觀光。以水上漂流、遊船為主要形式的水上觀光。在額爾齊斯河南北灣附近,爭取開通中哈兩國出入境水上短距離觀光游。貫穿阿勒泰地區南部的吉木乃口岸旅遊區、烏倫古湖休閑旅遊區和五彩城風景旅遊區的交通大動脈。連通北屯市、布爾津縣、哈巴河縣及中蒙、中哈口岸的快速通道。
3.擬建西域邊陲風情旅遊縱軸
范圍:北起那仁夏牧場,沿中哈國境,經阿黑吐別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南至黑山頭。
特色:游中哈俄三國邊境,賞西域風情。
功能定位:以額爾齊斯河南北灣、阿黑吐別克口岸、吉木乃口岸和規劃建設的喀納斯口岸委代表的中、哈、俄邊境觀光游及邊貿旅遊。以185團、186團為代表的軍墾文化旅遊和以白哈巴中國西北第一哨、北灣邊防站(額爾齊斯河出口)、西北邊境第一連、吉木乃邊防站、達爾罕邊防站為代表的邊防旅遊。集阿爾泰山、喀納斯湖、那仁草場、額爾齊斯河、白沙湖、鳴沙山、木斯套冰川為一體的系統地貌景觀觀光游。展示以沿線人文景觀及民俗文化活動為載體的西域風情。
4.提升喀納斯生態旅遊縱軸
范圍。自217國道,至布爾津,沿232省道,至喀納斯景區。
特色:人間仙境喀納斯的經典生態旅遊軸。
功能定位:連接布爾津與喀納斯景區的快速通道。遊客進入喀納斯景區的主要通道。阿爾泰文化軸和額爾齊斯河風光軸的主要連接線之一。
5.擬建阿爾泰山水休閑旅遊縱軸
范圍:自217國道至布爾津,沿232省道至喀納斯景區。
特色:阿勒泰山水夏季避暑度假之旅。「人類滑雪起源地」冬季滑雪度假之旅。
功能定位:為國際國內遊客進入阿勒泰地區的主要通道。連接北屯市、阿勒泰市及其周邊景區(點)的便捷通道。融合阿爾泰山地度假、烏倫古湖水上休閑、阿拉善溫泉療養、阿勒泰冬季旅遊及夜間旅遊,彰顯阿勒泰山水休閑度假的特色旅遊軸。
6.提升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縱軸
范圍:由216國道連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經五彩城、恰庫爾圖鎮,再經226省道至富蘊,再至可可托海景區。
特色:奇特的西域景觀,多彩而神秘的國家地質公園。
功能定位:遊客自阿勒泰地區東部進入的通道。與阿爾泰文化軸、額爾齊斯河風光軸一起,構建可可托海作為阿勒泰地區的兩大龍頭景區之一、成為景區性旅遊目的地的旅遊交通框架。連接五彩城、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古恐龍化石區、可可托海、地質3號礦坑、神鍾山、額爾齊斯河河源,彰顯阿勒泰地區以沙漠、雅丹地貌、地質礦產等為特色的西域景觀的特色旅遊軸。
(三)六大旅遊資源功能區
依據旅遊資源評價基礎,結合國際國內旅遊市場需求、旅遊產品結構調整以及旅遊資源開發的可行性,對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進行功能分區,共劃定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等6大功能區。
1.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大致包括:大喀納斯景區、布爾津縣和哈巴河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河流與冰川湖泊,如喀納斯湖、阿克庫勒湖、喀納斯河、禾木河等。山地和冰川地貌景觀,如友誼峰、山地冰川、第四紀冰川地貌。自然生態景觀,如西伯利亞泰加林景觀、高山草原牧場。喀納斯村、禾木村、白哈巴村等特色村寨。
功能定位:本功能區為阿勒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金牌」旅遊區,可拉動地區西域邊陲風情旅遊西環線旅遊業發展。以生態旅遊、度假旅遊、民俗文化旅遊、專項旅遊、特種旅遊、夜間旅遊和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喀納斯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
2.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富蘊縣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可可托海、三號礦坑、可可托海鎮、大東溝河段、野鴨湖、薩依恆布拉克夏牧場、唐巴拉岩畫、可可托海溫泉、額爾齊斯河河源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旅遊業發展的第二大旅遊區,地位僅次於喀納斯生態旅遊度假功能區。直接帶動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旅遊業發展。以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科普科考旅遊、金礦奇石旅遊、攝影繪畫旅遊、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國內知名可可托海觀光度假旅遊目的地。
3.阿勒泰市山水休閑度假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阿勒泰市、北屯市(兵團)、福海縣北部及中部地區、富蘊縣西北部地區。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包括:紅山嘴口岸、蝴蝶溝、淘金溝、阿拉善溫泉、五指泉、樺林公園(沙里福汗公園)、西域滑雪場、金山滑雪場、將軍山滑雪場、小東溝冰雪度假村、薩熱闊布、托勒海特景區、烏倫古湖和吉力湖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為阿勒泰地區以山水休閑、度假為主要功能的旅遊區,以休閑旅遊、度假旅遊、文化旅遊、特色旅遊、商務會議旅遊、都市旅遊、養生保健旅遊、專項旅遊、冬季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共同打造阿勒泰市這一國際化旅遊目的地城市、國際知名的冬季旅遊目的地。
4.西域邊陲風情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吉木乃縣和哈巴河縣的中部及南部地區。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吉木乃口岸、木斯套冰川、神石城、額爾齊斯河北灣、白沙湖、鳴沙山、阿黑吐別克口岸、樺林公園、哈龍溝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突出西域風情、西北邊境旅遊、中哈邊貿的旅遊區,是西域邊陲風情旅遊西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遊和邊境邊防邊貿旅遊、西域景觀觀光旅遊、民俗文化旅遊、特色商品購物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充分發揮喀納斯景區和吉木乃口岸輻射帶動作用,開拓國際旅遊市場,形成哈巴河縣和吉木乃縣域旅遊資源的整體優勢,實現該區域旅遊業健康持續發展。
5.三道海子游牧文化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青河縣。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三道海子、套查干郭勒湖、薩木特墓、塔克什肯口岸、河狸自然保護區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突出原生態草原游牧文化、成吉思汗之路尋蹤、中蒙邊貿旅遊特色的旅遊區,是阿爾泰文化觀光休閑東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出入境旅遊、邊貿旅遊、特色商品旅遊、觀光旅遊、文化旅遊為主導旅遊產品,加強中蒙旅遊合作,打造草原生態的草原游牧文化旅遊品牌和亞歐草原民族祭拜中心,形成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合力,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壯大。
6.准噶爾盆地乾旱荒漠景觀旅遊功能區
功能區范圍:福海縣南部和富蘊縣南部。
區內主要旅遊資源:古恐龍化石、鳴沙山、卡拉麥里有蹄類自然保護區、五彩城、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等。
功能定位:本旅遊區是阿勒地區乾旱荒漠景觀集中、適合開發利用沙漠觀光和休閑的旅遊區,是阿勒泰地區綜合旅遊大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沙漠觀光、休閑和野生動物觀賞旅遊的主要景區。打造以沙漠觀光、沙漠攝影、地質礦產科普科考、野生動物觀賞和沙漠休閑旅遊為主導的旅遊產品,注重發揮旅遊資源整體合力,注重生態環境保護。打造遊客經216國道進出阿勒泰地區這一門戶旅遊區,使之成為北疆旅遊線上的亮點景區,中國最美麗的雅丹地貌景區之一。
(四)四大基於生態環境保護和旅遊資源開發的功能區
根據國家、新疆主體功能區規劃、阿勒泰地區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結合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適宜性評價,阿勒泰地區劃分了旅遊禁止開發區等四大功能區,提出了功能區旅遊資源開發等方面的管理政策。其目的是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開合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引導與控制四大功能區內旅遊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方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
1.旅遊禁止開發區
如下區域可劃定為旅遊禁止開發區:國家及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等的核心區。冰川、重點保護河段、重點保護湖區、飲用水源地保護區、景區一級生態保護區、文物保護單位、基本農田等為主體的區域。
禁止開發區管理政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2013年4月25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施行)及相關規劃,對自然文化遺產保護區、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區、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有特殊價值的自然遺跡所在和文化遺址等,實行強制性保護,保持其原生態、完整性,嚴格控制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或破壞。區內嚴禁旅遊資源開發活動,有序引導人口逐步向區外轉移。區內禁止建設各項旅遊接待設施,嚴禁旅遊、生產等活動。禁止開發區內要依法關停、轉移破壞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企業,實現污染物零排放,避免礦山地質環境遭受破壞。
2.旅遊限制開發區
旅遊限制開發區是指生態環境系統脆弱、生態重要性程度高、自然災害風險大,開展大規模旅遊開發的條件較差,且關繫到較大范圍涉及生態安全的區域。此外,還包括以生態敏感區、文物保護單位等景區(點)為主題的區域。
旅遊限制開發區管理政策。對發揮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功能,以及維護生物多樣性功能的區域,嚴格限制旅遊資源開發強度,確保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在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對較強的地區有限制的發展旅遊、農林牧產業生產和加工、觀光休閑農業等產業。區內在開展旅遊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的基礎上,嚴格限制旅遊接待設施建設,要對旅遊活動的類型、方式和強度要做出明確規定。限制開發區內要限制企業的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保證排污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水平下降,實現所有污染物的達標排放。
3.旅遊優化開發區
優化開發區是指旅遊資源開發強度較高、資源開發利用、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突出的區域和以風景區(點)、特色古村落等為主體的區域。
旅遊優化開發區管理政策。在旅遊資源開發強度較大的地區,調整和優化旅遊產品結構和發展方向,切實提高旅遊業發展經濟和社會效益。在旅遊開發強度較低的地區,適量建設必要的旅遊服務設施,組織適宜的風景旅遊、休閑旅遊活動。旅遊優化開發區內要實現更高要求的減排目標,提高污染物排放標准,增加實施總量控制的污染物的種類,實現旅遊效益增加。旅遊開發區內要加強對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的保護與治理。
4.旅遊重點開發區
重點開發區是指已有一定的經濟基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旅遊產業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域,主要是指旅遊景區的中心區、特色旅遊城鎮等為主體的區域。
旅遊優化開發區管理政策。在提高旅遊產業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節約與集約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成為區域旅遊業發展的引擎地區。區內可開展旅遊服務設施的集中建設,組織和開展多樣化的觀光、休閑、度假和娛樂活動。旅遊重點開發區內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提高污染物排放標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存在礦山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的旅遊區,要開展綜合治理。
二、戰略措施
(一)組織編制實施地區、市縣旅遊發展規劃
阿勒泰地區及6縣1市旅遊資源豐富。按照《旅遊法》等的要求,阿勒泰地區行署,按照地區、各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並將旅遊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根據旅遊發展規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編制重點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專項規劃,對特定區域內的旅遊項目、設施和服務功能配套提出專門要求。建立旅遊規劃調整或修編程序,促進規劃編制實施機制動態化。
旅遊發展規劃內容有: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旅遊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遊產品開發、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文化建設、旅遊形象推廣、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和促進措施等。
旅遊發展規劃應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其他自然資源和文物等人文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規劃相銜接。各級人民政府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應當充分考慮相關旅遊項目、設施的空間布局和建設用地要求。規劃和建設交通、通信、供水、供電、環保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要兼顧旅遊業發展的需要。
阿勒泰地區行署、各縣市人民政府要組織對本級政府編制的旅遊發展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評估,並向社會公布。制定並組織實施有利於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產業政策,推進旅遊休閑體系建設,採取措施推動區域旅遊合作,鼓勵跨區域旅遊線路和產品開發,促進旅遊與工業、農業、商業、文化、衛生、體育、科教等領域的融合,扶持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旅遊業發展。
(二)編制實施阿勒泰地區冬季旅遊發展規劃,注重環境保護,促進旅遊資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要以全球化視野、市場與經營理念為指導,根據阿勒泰地區冰雪資源特徵、市場條件等,編制實施冬季旅遊發展規劃。規劃要凸顯當地文化,體現阿勒泰特色,注重旅遊區生態文明建設,逐步加強冬季旅遊產品開發,促進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統一規劃阿勒泰地區冰雪資源開發利用,如滑雪場、滑冰館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冬季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將基礎設施、旅遊服務水平等相關軟硬體配套建設作為重點,提高綜合服務水平,按照國際知名的滑雪場、滑冰館的標准進行建設。逐步建立與高水平冰雪旅遊相適應的標准、設施、服務,提高冬季旅遊的國際化水平。
規劃要對阿勒泰地區冬季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滑雪場、館等)的數量、布局、時序、投資、客源情況等予以明確。根據市場需求,要形成合理的滑雪場建設布局與密度,形成能夠滿足不同層次遊客需求、分工協作、相互補充的滑雪場體系結構。避免造成滑雪場、滑雪館等基礎設施的重復建設,造成資金浪費,設施閑置等問題。
滑雪場(館)的建設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滑雪旅遊項目開發建設要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與項目一起同步建設相關環保設施,建立項目實施運行階段的環境監測評價體系。滑雪場(館)建設盡量要與現有設施及其他景區(點)設施相結合,盡量不佔用或少佔用植被,盡量減少項目建設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在滑雪場(館)建設施工過程中,在進行滑雪道的布局定位時,應順山坡就勢修建,盡量避開林地及大動土方工程;一定要進行的破土工程,必須在兩年內復墾綠化完成;需要砍伐的珍貴樹木,要盡量移植。旅遊禁止開發區內禁止亂采濫伐、亂采亂挖等破壞環境的行為,盡量保持原始的環境風貌。
(三)建立健全旅遊資源產業發展管理體制機制
建立健全阿勒泰地區行署相關職能部門間的協調機制。由於旅遊資源產業由多部門管理,造成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晰、執法不統一等問題,強化政府在旅遊資源產業發展中的綜合協調能力,對旅遊資源開發管理體制、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體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機制、體制方面出現的問題,提出協調和解決方案。
建議成立由阿勒泰行署專員領導的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發展改革、規劃、建設、交通、財政、稅務、工商、國土、公安、環保、林業、漁業、畜牧業、水務等相關行業和部門的旅遊管理職能。上述部門要按照各部門職能分工,與旅遊管理部門密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壯大地區旅遊資源產業。
阿勒泰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委員會主要職能為:①依據國家規律法規,制定阿勒泰地區旅遊資源產業發展政策,組織編制旅遊發展規劃,加強旅遊資源產業宏觀調控。②統籌協調解決地區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如旅遊資源產業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等。③組織編制地區性的旅遊項目招商指南,促進和引導外商和社會資金向旅遊資源產業投入。④建立部門間定期或不定期的議事和決策機制,制定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年度計劃,對重大旅遊資源產業發展問題進行決策。
(四)建立旅遊區綠色GDP評估考核機制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土地、礦產、森林、水資源等)與人文環境因素(自然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影響之後的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換句話說,也就是從GDP中扣除自然資源耗減價值與環境污染損失價值後剩餘的國內生產總值。改革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行核算,從現行的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的保護服務費用後,所得結果即為「綠色GDP」。建立旅遊區綠色GDP考核機制,對於只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資源效益的各項行為將會產生抑製作用。阿勒泰地區應積極推行綠色GDP評估考核機制,以綠色GDP替代GDP作為旅遊區管理部門績效考核的指標之一。通過綠色GDP考核機制,促進旅遊區旅遊資源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