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論中國旅遊文化

論中國旅遊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2-12 18:20:15

㈠ 《走遍中國旅遊文化漫談》學習論文

淺淡武當山
摘要:世界自然遺產武當山風景名勝區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完好的森林植被享譽海內外。然而,由於在早期的旅遊資源開發與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與嚴格管理,致使產生了局區域的較為突出的環境問題,這主要表現在水環境污染、森林植被破壞、違法亂占亂建等幾個方面。因此,必須按照「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加強對旅遊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合理地開發與利用旅遊資源,以保證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管理與保護 武當山 可持續發展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世界著名的道教聖地。以其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飲譽海內外的武當武術、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而聞名於世。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被建設部授予「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授予「4A級旅遊區」,2001年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武當山古建築雄偉玄妙。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明永樂年間進行了歷時12年的大規模營建,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形成了9宮、8觀、36庵堂、72岩廟的古建築群體系。現存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古建築群依山勢而建,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築風格古樸凝重,結構嚴謹,裝飾精緻,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全山現已公布文物保護單位6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玄岳門、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玉虛宮)。
武當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武當山貌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全山分布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9泉、10石等自然景觀。
武當山道教文化底蘊豐厚。武當山被譽為「道教仙山」,皇天真武大帝的發祥地,曾是中國最大的皇家道場,千百年來香火鼎盛,伴隨法事禮儀活動的道教音樂,融宮廷、民間、宗教音樂於一體,具有古雅閑適、神秘飄逸的獨特風格。
武當武術玄妙奇絕,源遠流長,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謂,是中華武術的一大名宗。相傳由著名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創造出「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內家拳派。「亘古無雙勝境地,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春秋旅社,如今更以其獨特的魅力,寬博的胸懷,笑迎四海客,誠招五湖商。
一、風景名勝區環境問題
1重產值、輕環境
雖然中央反復強調環境的重要性,但對基層企業領導者和經營決策部門來說,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一直是個兩難選擇。在許多地區的旅遊開發和發展中,以犧牲長期效益為代價來換取短期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
2環保經費緊張
各級財政撥給的保環專項經費和業務費用相當有限,加之工作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許多該收的環保費沒有按規定如數加以徵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帳太多,導致許多環保治理項目沒有資金保證,環保工作無法實施,形成惡性循環。許多旅遊區的環保部門除了有一兩台陳舊簡陋的監測設施外,多數無錢添置其他基礎性設施和配套設施。對於旅遊區內排污情況難以進行常規分析,環境規劃、環境趨勢預測往往也因沒有監測依據而無法進行。
3執法不嚴,監察不力
各級政府為保護好武當山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禁止在各風景名勝區內興建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工程、設施。但由於各種人情、面子、關系的影響,造成執法不嚴,監督不力,管理不順。許多旅遊設施建設毫無章法,批少建多,批小建大,批此建彼。
4旅遊區客容量超負荷問題遠未從理論上和管理上得到解決。尤其是知名度較高的景點和景區,旅遊旺季時,長期「人滿為患」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旅遊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旅遊業首先出現在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很看重旅遊地的非經濟價值;在旅遊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則往往更看重旅遊地的經濟價值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而忽視了旅遊對風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武當山山風景名勝區環境保護對策
1積極宣傳引導,提高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意識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界的一個基本認識和態度,它既反映在人們對環境問題及其危害的認識態度上,又體現在人們保護環境的自覺行為上。可以說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是武陵源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為此,一是要加強對遊客的宣傳教育,在各個旅遊景點的醒目處都要設立標語或廣告牌,以增強遊客保護環境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杜絕遊客亂摘亂扔、亂塗亂畫、隨地大小便的不文明行為;二是要加強對從事各種旅遊經營活動主體的宣傳教育,讓他們了解環境污染及其破壞的嚴重後果,產生憂患意識,產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緊迫感,真正認識到「你如要虎口拔牙,就要冒老虎醒後被咬傷的危險」 ;三是要加強對當地群眾的宣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法制觀念和保護環境的道德觀念,改變人們自恃生態環境優良、淡漠環境保護的習慣,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形成全社會保護環境的風尚
2大執法力度,嚴格以法辦事
武當山環境保護要真正落實到實處,最終還是要走上法制的軌道上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特別是要嚴格以法辦事,在環境保護執行過程中用足、用准法律法規,對亂占濫建、亂潑濫倒、亂捕濫殺、亂挖濫采等環保違法行為,要予以及時、狠、準的嚴厲打擊,毫不留情,毫不手軟。
3景區工作人員的素質問題的解決必須把文化素質放在首要位置
形象是給旅客的第一印象,素質的高低反映本區域知識層次。隨著知識更新、遊客水平大幅度提高,導游文化層次應該高於大眾,要想達到良性循環,旅遊部門應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開設普通話、演講與口才、景區及沿途解說、社會知識及民間傳說等方面專業,使旅遊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培訓,讓遊客跟隨一次導游能夠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遊客的年齡結構、處世哲學、審美觀點參差不齊,游覽景點、娛樂場所很難達到人人稱心如意,當個別同志提出一些想法或呈現一些古怪面孔時,應耐心細致地進行說明或解釋,爭取和諧相處,達到互相尊重,共同拓寬視野的效果。旅遊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旅遊發展得以永續的前提和保證。保護和恢復我國旅遊環境的良好狀態,防止環境進一步惡化,要通過綜合治理。

㈡ 求一篇關於《走遍中國旅遊文化漫談》的學習論文、大概三千字左右。急!!

淺淡武當山
摘要:世界自然遺產武當山風景名勝區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完好的森林植被享譽海內外。然而,由於在早期的旅遊資源開發與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與嚴格管理,致使產生了局區域的較為突出的環境問題,這主要表現在水環境污染、森林植被破壞、違法亂占亂建等幾個方面。因此,必須按照「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加強對旅遊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合理地開發與利用旅遊資源,以保證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管理與保護 武當山 可持續發展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世界著名的道教聖地。以其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飲譽海內外的武當武術、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而聞名於世。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被建設部授予「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授予「4A級旅遊區」,2001年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武當山古建築雄偉玄妙。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明永樂年間進行了歷時12年的大規模營建,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形成了9宮、8觀、36庵堂、72岩廟的古建築群體系。現存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古建築群依山勢而建,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築風格古樸凝重,結構嚴謹,裝飾精緻,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全山現已公布文物保護單位6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玄岳門、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玉虛宮)。
武當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武當山貌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全山分布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9泉、10石等自然景觀。
武當山道教文化底蘊豐厚。武當山被譽為「道教仙山」,皇天真武大帝的發祥地,曾是中國最大的皇家道場,千百年來香火鼎盛,伴隨法事禮儀活動的道教音樂,融宮廷、民間、宗教音樂於一體,具有古雅閑適、神秘飄逸的獨特風格。
武當武術玄妙奇絕,源遠流長,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謂,是中華武術的一大名宗。相傳由著名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創造出「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內家拳派。「亘古無雙勝境地,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春秋旅社,如今更以其獨特的魅力,寬博的胸懷,笑迎四海客,誠招五湖商。
一、風景名勝區環境問題
1重產值、輕環境
雖然中央反復強調環境的重要性,但對基層企業領導者和經營決策部門來說,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一直是個兩難選擇。在許多地區的旅遊開發和發展中,以犧牲長期效益為代價來換取短期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
2環保經費緊張
各級財政撥給的保環專項經費和業務費用相當有限,加之工作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許多該收的環保費沒有按規定如數加以徵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帳太多,導致許多環保治理項目沒有資金保證,環保工作無法實施,形成惡性循環。許多旅遊區的環保部門除了有一兩台陳舊簡陋的監測設施外,多數無錢添置其他基礎性設施和配套設施。對於旅遊區內排污情況難以進行常規分析,環境規劃、環境趨勢預測往往也因沒有監測依據而無法進行。
3執法不嚴,監察不力
各級政府為保護好武當山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禁止在各風景名勝區內興建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工程、設施。但由於各種人情、面子、關系的影響,造成執法不嚴,監督不力,管理不順。許多旅遊設施建設毫無章法,批少建多,批小建大,批此建彼。
4旅遊區客容量超負荷問題遠未從理論上和管理上得到解決。尤其是知名度較高的景點和景區,旅遊旺季時,長期「人滿為患」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旅遊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旅遊業首先出現在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很看重旅遊地的非經濟價值;在旅遊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則往往更看重旅遊地的經濟價值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而忽視了旅遊對風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武當山山風景名勝區環境保護對策
1積極宣傳引導,提高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意識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界的一個基本認識和態度,它既反映在人們對環境問題及其危害的認識態度上,又體現在人們保護環境的自覺行為上。可以說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是武陵源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為此,一是要加強對遊客的宣傳教育,在各個旅遊景點的醒目處都要設立標語或廣告牌,以增強遊客保護環境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杜絕遊客亂摘亂扔、亂塗亂畫、隨地大小便的不文明行為;二是要加強對從事各種旅遊經營活動主體的宣傳教育,讓他們了解環境污染及其破壞的嚴重後果,產生憂患意識,產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緊迫感,真正認識到「你如要虎口拔牙,就要冒老虎醒後被咬傷的危險」 ;三是要加強對當地群眾的宣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法制觀念和保護環境的道德觀念,改變人們自恃生態環境優良、淡漠環境保護的習慣,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形成全社會保護環境的風尚
2大執法力度,嚴格以法辦事
武當山環境保護要真正落實到實處,最終還是要走上法制的軌道上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特別是要嚴格以法辦事,在環境保護執行過程中用足、用准法律法規,對亂占濫建、亂潑濫倒、亂捕濫殺、亂挖濫采等環保違法行為,要予以及時、狠、準的嚴厲打擊,毫不留情,毫不手軟。
3景區工作人員的素質問題的解決必須把文化素質放在首要位置
形象是給旅客的第一印象,素質的高低反映本區域知識層次。隨著知識更新、遊客水平大幅度提高,導游文化層次應該高於大眾,要想達到良性循環,旅遊部門應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開設普通話、演講與口才、景區及沿途解說、社會知識及民間傳說等方面專業,使旅遊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培訓,讓遊客跟隨一次導游能夠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遊客的年齡結構、處世哲學、審美觀點參差不齊,游覽景點、娛樂場所很難達到人人稱心如意,當個別同志提出一些想法或呈現一些古怪面孔時,應耐心細致地進行說明或解釋,爭取和諧相處,達到互相尊重,共同拓寬視野的效果。旅遊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旅遊發展得以永續的前提和保證。保護和恢復我國旅遊環境的良好狀態,防止環境進一步惡化,要通過綜合治理。

㈢ 以宗教角度談談對中國旅遊文化的認識

佛教:1、佛教的抄產襲生和發展
2、佛教文化藝術
3、佛教名山古剎
道教:1、道教的興起與發展
2、神仙傳說與道教旅遊文化
3、道教名山
4、道教宮觀建築藝術

基督教:1、基督教在中國
2、基督教教堂
3、基督教的利益和節日

伊斯蘭教:1、伊斯蘭教建築
2、宗教節日與穆斯林的生活習俗
可按照以上思路來寫
此外,可參考沈祖祥著《旅遊宗教文化》

㈣ 中國旅遊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中國來的旅遊文化源包括中國旅遊文化傳媒、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宗教文化、中國的世界遺產、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中國藝術、中國旅遊文學、中國飲食文化、中國歷史文人界、中國古代考古界和中國象徵文化等。
旅遊文化能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旅遊活動的社會影響,處理好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和諧統一,從理論認識上提高自覺性,從而減少在實踐活動中的盲目性,更有效地按照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經營和管理旅遊業。比如井岡山等革命老區的紅色旅遊,不僅放鬆旅遊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能使旅遊者更深刻認識歷史,傳承先烈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大無畏精神。

㈤ 中國旅遊文化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旅遊文化絕對不是那種抽象的、形而上學的東西,而是包括旅遊者、旅遊從業者、旅遊資源、旅遊生活設施和接待地環境等在內的物質和精神的總和。它一方麵包括具體的、客觀的內容,如:人、財、物等;另一方面還包括不可見的文化成分,如旅遊者如何使用他的錢、財、物,旅遊業如何開發資源、增添設備、提高質量以滿足旅遊者的各種心理動機和需求,這種從醞釀到實施完畢的過程,莫不帶有文化傳統、民族習慣之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和制約。而旅遊者玩 購 娛,的結果以及從中可以看出的明顯動向,旅遊從業者為旅遊者開發的旅遊資源、提供的各種服務設施本身,則更物化的體現了種種民族文化心理的影響和制約。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形態,有其特定的內涵和相應的外延。廣義的理解,旅遊文化是人類所創造的與旅遊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因素為依據,以旅遊諸要素為依託,作用於旅遊全過程的一種特殊文化形態。作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旅遊文化的理論基礎是那些鮮明地反映著旅遊經濟和旅遊活動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遊學、旅遊經濟學、旅遊心理學、旅遊教育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學、旅遊美學、旅遊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資源學、旅遊發展史、旅遊服務藝術、導游藝術以及各種復合旅遊特點的娛樂形式等。除理論基礎之外,旅遊文化還有更廣泛的外延成分。它涉及文學、藝術、哲學、博物學、考古學、民俗學、宗教學、體育學、飲食學、建築學、生態學、園藝學、色彩學、公共關系學等學科中與旅遊相關的部分;它更體現在旅遊瀏覽、旅遊娛樂、旅遊食宿、旅遊服務、旅遊購物、旅遊環境,以及旅遊專業隊伍建設等具體的旅遊諸形態中。一言以蔽之,旅遊文化滲透在與旅遊有關的吃、住、行、游、購、娛諸多要素及相關的服務各方面

㈥ 我想要一篇關於中國旅遊文化的論文,內容是對中國旅遊文化的推廣與介紹的,最好兩千字

如果你是為應付了事,網路一下,很多類似的截取一些就行了。如果專業性一點的...5分也提不起那些高手的興致。2000要寫推廣和介紹真的有點麻煩。

㈦ 論述中國文化與旅遊的關系

這里有篇相關的文章可以參考:http://wenku..com/link?url=m8uySbN39aVQdeYM2hcD5jTctADD_n8BAG2XKJ3HlPBLMeSu5G9P_-uLxiajFvZl35yEvUp5Vm,打開就能看到。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我的回答。

㈧ 結合歷史談談中國旅遊文化的特點

旅遊的文化屬性
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旅遊經營活動都具有強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正如孫尚清指出的,「旅遊在發展的一定階段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經濟產業。」此言透徹地闡明了旅遊與文化關系的密切程度。
1.旅遊主體的文化本質
旅遊作為一種跨時空的消費活動,它的廣泛出現是經濟發展驅使的結果,但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更需要內在的動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講的,「食必常飽,然後求美;衣必常暖,然後求麗;居必常安,然後求樂」。人類在基本生存需求滿足之後,隨著收入的增長,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遊活動更是文化驅使的結果。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經濟發展固然為社會進步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是社會發展最根本的是社會文化與觀念的革命。二戰以後世界范圍內旅遊活動的興盛,從客觀條件看,是全球經濟恢復、繁榮的結果,從深層次看,它是文化觀念轉變的結果。
2.旅遊客體的文化含量
旅遊資源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大而言之可分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兩大類。人文旅遊資源,無論是實物形態的文物古跡還是無形的民族風情、社會風尚,均屬於文化的范疇。由各種自然環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質和自然現象構成的自然景觀,只有經過人為的開發利用,才能由潛在旅遊資源變為現實的旅遊資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須通過鑒賞來反映和傳播,而鑒賞是一種文化活動,因此,自然旅遊資源同樣也具有文化性。
3.旅遊媒體的文化特徵
旅遊者以追求精神享受為目的,可以說是文化消費者。因此,旅遊業的核心產品只能是文化產品或文化含量高的產品,旅遊經營者只有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才能從交換中實現盈利的目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旅遊資源的開發者不僅要了解旅遊資源本身的特徵和功能,還必須了解遊客所追求的文化特徵,開發出滿足各類旅遊的文化旅遊產品。旅遊業的文化特徵還滲透在各旅遊部門的運行過程中,如現代旅遊飯店,不是簡單地提供膳食的場所,而是集膳宿、社交、娛樂、審美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因此,一個優秀的飯店,有必要不斷提高餐飲、客房、娛樂等環節的文化品位,有必要培養和提高服務人員的文化素質,有必要提供有情調的個性文化服務。

㈨ 論述中國旅遊文化的封閉性特點

中國信息文化的封閉性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30年了,市場開放促成了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中國在很多領域內改革動作的遲緩與阻力之大,顯示了封閉社會在中國所擁有的保守力量,仍舊在歷史進程中阻礙著中國的進步。就拿2007年本已經定案的「港股直通車」政策來說,其最終被迫無時間表延後開通期限,表明資本開放力量在資本管制力量面前,仍舊顯得弱小。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當中,中國的信息文化帶有普遍的保守性、封閉性,就絲毫不顯得奇怪。我們在當今所有需要改革的領域,幾乎都可以聽到要提高「信息透明度」的呼籲。是的,沒有信息,如何監管?沒有信息,又如何監督?所以當像國家統計部門等諸多政府機構,以納稅人的錢來獲取數據,最終卻不公開,甚至還以此謀取額外收益,這讓所有中國納稅人所不齒。
時至今日,中國政府在信息公開上也不是毫無進步。自2000年安邦分析師與中國研究信息法的權威、北京大學信息 管理系教授周慶山博士討論信息公開法的問題之後,已經8年了,中國政府的有關法規終於姍姍來到。今年,國務院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這一條例將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這顯然將成為中國社會信息透明度提高的重要推動力,但我們仍舊對中長期內整個社會的信息透明度提高,並不抱有太高的期望。其理由在於,中國根深蒂固的權力思想和「官本位」,從根本上違反了信息的自然規律——系統論。
「官本位」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權力總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佔有事實上最高的位置,因為沒有權力這顆大樹,就很難審批,要不就是事情辦不成,要不就是效率太低、成本太高。通過權力來獲取信息,已經成為領導們最習以為常的做法。不過很多領導卻同時忽略了另外一個問題,擁有權力的最終目的是控制,而控制卻必須通過釋放信息來加以實現,而不僅僅是通過行政權力或自己制定法律、規定的權力來實現。
就拿國家發改委來說,如果真的希望控制鋼鐵行業的投資增長速度過快,難道就真的只有通過權力關停小鋼廠一個辦法嗎?事實上,這些小鋼廠都是企業家自願投資的,因為他們預期鋼價會繼續上漲,他們願意自負盈虧。如果發改委這個價格監管部門能夠在統計信息上多下點功夫,提供更全面的價格統計信息,同時提供全面的投資信息,或許投資者自己就能夠發現:現在投資太熱了,將來恐怕要供給過剩導致虧損,因此就不投資了。
由於龐大的信息需求滿足不了,所以中國的官員就會一年花費3000億元在吃喝上,3000億元要花在旅遊上。這些成本,除了因為權力膨脹造成的享樂需求驅動而增加之外,從根本上來說,這些吃喝、旅遊的活動,其真正的目的在於獲取信息。我們不讓外國人進來提供服務,那麼我們的官員就要出去花錢獲取信息;我們的領導不知道向下共享信息,我們下面的公務員就要想方設法請領導吃喝,以獲得信息。我們的政府不提供信息,我們的企業也治好想盡各種手段來獲取信息,吃喝就因此成為中國經濟社會最大的愛好和消費。
事實上,要想實現控制,要想避免如此大的信息交易成本支出,系統控制論早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控制」就是賦予信息;提供信息,就是控制;保證信息透明度就是控制。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英國一個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國家,經歷了無數次經濟危機的國家,因為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就保持良好的金融市場透明度,其結果是在其後的140年時間里,在今年的北岩銀行事件之前,都沒有一家銀行面臨擠兌倒閉危機。
如果分析一下當前流行的概念和時髦用於,就會發現「系統」一詞在統計表上名列前茅。這個概念已經遍及一切領域,並滲透於大眾思想、專業行話和輿論工具之中。從企業、武器裝備,到論題深奧的純科學領域,系統思維方式在廣闊的范圍內起著顯著的作用。目前被稱作系統涉及、系統分析和系統工程一類的行業和工作已經成為新技術和技術統治的核心。就連全球最有錢的比爾·蓋茨,也將自己的頭銜改為了首席(系統)架構師。
此時的中國如果忘記系統論所能在社會上產生的作用,那麼就會如著名生物學家、一般系統論之父貝塔朗菲在「一般系統論基礎發展和應用」之中所言,封閉系統不斷運動的最終結果,只能是沿著既定的規律走向無序平衡,並導致系統的「死亡」。而如果是一個開放系統的話,它就一定會遵循「異因同果性原理」。貝塔朗菲這是在告訴我們,只要成為一個開放社會,即便道路、方式和手段不同,最終的結果也將是一樣的:向更有序和更高的組織狀態前進。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再去爭論「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只需要保持穩步的「開放」就足夠了。

激進的開放性與封閉性共生共存
如果沒有美,就無所謂丑。中國社會的信息文化在改革開放原則的指引下,也引入了開放性,並對封閉性文化造成了強大的沖擊。從某種程度來說,正是因為根深蒂固的封閉性信息文化需要被打破,所以激進的開放式信息文化就有了生存的空間。由於對待信息「只進不出」的官本位思想,導致了信息不透明成為中國信息文化的基礎性特點,而新進出現的網路暴力信息文化,則是中國信息不透明體制下的壓力發泄途徑。
相較數千年歷史而言,在短短30年的時間,外來信息瞬間充斥中國社會,很自然就使得我們很多人對信息來不及辨別就加以吸收了。這在中國講究「效率優先」的前三十年改革開放中,能夠帶來效率提高的IT技術領域,表現極為突出。當中國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將幾乎所有的情報研究所改為科技信息研究所之後,這種對西方泊來的IT技術、管理思想的盲從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例如在信息技術的市場上,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給我們的中國企業提了太多的建議,以至於信息技術領域內的概念每年都要更新一波,讓國人應接不暇。我們中國企業接受了如此多的概念,每年在信息技術設備和服務上消費成千上萬億資金。名義上,這些錢都讓自己的軟體企業、系統集成商、硬體商賺走了,但實際上,中國的這些企業統統都需要向國外的公司交上一筆不菲的「稅」——從硬體中各種各樣的IP,到軟體中各種各樣的資料庫和中間件的「許可費用」。
思想驅動行為——接受了國外各種各樣信息化管理思想的人,造就了中國企業的信息化消費行為。可是發達國家既然封鎖尖端信息技術和信息技術設備對中國的出口,他們就會將最優秀的信息管理理念傳播給中國企業嗎?天真的人會說,思想無國界。但更多的情況卻是,國家沖突的深層矛盾往往是文化和思想的沖突。我們如果要企業家相信,競爭對手會主動把自己的管理經驗告訴他,他一定不會相信。那為什麼我們要對國外競爭對手傳播過來的信息化理念,就那麼深信不疑?
拿現數年前極為流行的「ERP」來說,在汽車行業的ERP系統就被大肆鼓吹為降低成本的秘訣。合資企業的外方也紛紛建議中方全力建設ERP。不過存在一個簡單的問題是:外國企業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建好了ERP,現在建ERP系統對於我們中國自己汽車企業的競爭來說,有什麼戰略性的決定意義嗎?即使我們把ERP做得再好,能靠它超過對手嗎?
這些案例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在市場競爭中,如果你徹底被西方信息化管理思想所征服,而不是批判地吸收,那你只有被動挨打的份兒。當然,我們完全無意否定泊來的信息技術能夠對效率的提升作用,但我們更應該知道的是,西方泊來的管理思想畢竟是他們已經實踐過的總結,它代表的是過去或者現在,但它不一定意味著是我們的未來。

激進的後遺症是「忘記自己」
當接收外來最新思想成為「激進」信息文化的代錶行為之後,「忘記自己」就成為很自然的後遺症。「忘記自己」最嚴重的表現是,忘記了我們自己還有信息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在如今一些完全接受了西方管理思想的人士看來,如果一篇研究報告沒有圖表,一篇經濟學論文沒有數學模型,那就根本不值得一看。難道分析就只意味著圖表和數學模型?
毋庸置疑的是,數學模型的優點是:無含混性、嚴格推到的可能性、可用觀察數據來檢驗。而且這些特點,藉助了所有人對數學這門基礎學科的認識,使得人所共知。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輕視或者拒絕使用日常語言來表達的模型。一種語言模型畢竟比全然沒有模型或者強加給現實和歪曲現實的數學模型要好。我們更應該知道的是,數學模型總有必備的假設前提條件,而這往往與現實相去太遠。我們還應該知道是,所有人更習慣語言模型,更容易理解它,而不是數學模型;數學這門學科最大的進步也是最近這兩三百年的事情,而語言溝通技能則是所有人使用了上百萬年經驗累積,已經成為人所共有的基本思維模式。語言分析能力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後來才出現的、只涉及個別經驗材料或者一小部分經驗材料基礎上總結出來的數學模型構想。還有一個更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這一點。對於所有人都知道,要先找到問題,然後才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個解決問題的三步曲,一個很簡單的語言模型,無需證明。可如果讓數學模型來說明一點,寫上幾本書也未必能夠講得清楚。
忽視了我們自己的語言分析能力的後果是極為嚴重的。我們可能已經看到的市場機會,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拿走還不自知,最後等到別人回過頭來教我們。著名IT評論人姜奇平就在其博客文章「《黃帝內經》是最早ERP的物理證據」中指出,「我本人並不看重美國人的理論,但我看到,對我們這個行業內許多人來說,IT方面的『真理』,經過美國人嘴裡說出,他們比較相信。最近的例子是,體驗理論基本概念的提出者卡尼曼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後,國人對我們這些體驗經濟的鼓吹者寬容多了。所以,我要把我的觀點,借對岸人之口,再講一遍,以引起人們重視。康有為時代宣傳現代化,要藉助古人,說孔子如何說過,這種戰術的學名叫「托古改制」,今天,宣傳信息化意義上的現代化也很困難,所以要發展成「托洋改制」,俗稱「出口轉內銷」,算與時俱進罷。
姜奇平到底發現了什麼,要再借外國人的口再說一次?原來在2006年底的美國著名雜志《新聞周刊》封面文章「另類醫學」中,西方人將驚奇地發現,《黃帝內經》與企業信息化的內在關系是如此緊密。美國人說:兩千多年前根據《黃帝內經》發展出來的中醫科學,其中許多行之有年的療法確實有效,現在才開始受到西方科學的證實。文章提到:針灸經絡學一直不被西醫採納的主要原因就是氣脈或穴道沒有解剖學的根據,如今美國的研究發現,穴道通常位於「連接組織」最密集處所在。佛蒙特大學的藍吉分博士說:「連接組織形成一個網路,遍布全身,每個連接組織也含有神經終結點,這就是右手受到針刺,針灸會對身體造成醫療效果的道理。」 姜奇平認為,如果把《黃帝內經》中的經絡「換算」成企業信息化中的概念「流程」,整個《黃帝內經》讀起來,就成了一部ERP式的企業信息化原理指南,或網路哲學。因為,流程是職能的連接,如果非得把流程從它聯接的職能中分離出來看,流程通常就位於「連接組織」最密集處所在。流程重組,不就是針灸、打通經絡嗎?
事實如此,當我們忘記自己之後,連自己文化的繼承都談不上,還談什麼發展?2007年網路上對中醫存廢問題的激烈爭議,不得不讓我們認識到,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提出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至今仍具有極為現實的意義。在這一問題上,筆者也效仿一下姜奇平,且「托洋改制」一下。在如今的醫學領域,西醫幾乎獨霸了中國所有的資源投入,中醫體系真的快被我們自己忘記了。
而在談及「中醫如何走向世界」時,比利時人阿諾語出驚人:「如果世界不歡迎你,你何必去?」阿諾認為中國同行試圖讓中醫西化得到西方承認是很錯誤的想法。中醫和西醫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系統,西方科學把自己宣傳成唯一的科學,所以反而說中醫是不科學的。其實和中醫相比,西醫僅僅是個小孩子。中醫體系要比西醫成熟很多,完善很多,先進很多。西葯是實驗室做出來的,而中醫是順應自然,怎麼能讓實驗室標准來衡量自然的東西呢?成熟的體系向不成熟的體系妥協,難道就是「走向世界了」嗎?阿諾認為他和中醫同行最重要的事情在於把中醫整套體系推廣到西醫世界,而不是改變中醫自身去向西醫妥協。
這些話從老外嘴裡講出來,會別有一番味道,特別是一個從事醫學研究的西方人。如果我們立足系統論來看待這一問題將非常簡單: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我們將無法創造信息,也就無法有序系統外釋放信息,因此也就無法影響世界、無法獲取有效的反饋和信息輸入,同時又無法有序提高我們自身的組織狀態。
最後總結一句:在開放中了解自己,將是中國信息文化的必然走向。

㈩ 談談對中國旅遊文化的理解會的幫幫忙啊.萬分感謝!!

旅遊文化
一、旅遊文化在旅遊業發展中的地位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文化旅遊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遊形式。文化因素對現代旅遊活動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和深遠。要加快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這首先是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的必然要求。

「現代旅遊現象,實際上是一項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為基礎的,涉及經、政、社會、國際交流等內容的綜合性大眾活動。"

(註: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文化因素滲透在現代旅遊活動的各個方面,「文化是旅遊者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旅遊景觀吸引力的淵藪,是旅遊業的靈魂。"

(註:馬波:《現代旅遊文化學》,青島出版社,1998年。)

旅遊者的旅遊行為是一種文化消費行為,其外出旅遊的動機和目的在於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滿足;而旅遊經營者要達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須提供一種能滿足旅遊者文化享受的旅遊產品。

無論是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人文旅遊資源,其要吸引和激發起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就必須具有魅力無窮、獨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內涵,滿足人們對科學、史學、文學、藝術和社會學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

其次,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旅遊業保持自身特色的決定因素。人們常說:「民族的東西是獨特的,文化的流傳是久遠的。"

(註:孫玉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北京胡同旅遊帶來的啟示」[N],《經濟參考報》,1995年6月17日。)

一個國家的旅遊業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蘊,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獨有的精神內涵,也便失去了強大的吸引力。實踐表明, 「舉凡旅遊業昌盛之國,莫不以旅遊文化取勝。」

奧地利的旅遊,幾乎都與斯特勞斯等奧國音樂大師緊密關聯。

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蘊含法蘭西民族的歷史掌故。

(註:許宗元:「論茶文化在旅遊文化中的地位」[J],轉引自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因此,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再次,旅遊文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旅遊是以一國一民族獨特的文化招徠旅客賺取外匯的文化經濟」

(註:李剛:「宗教文化——重要的旅遊資源」[J],《天府新論》,1990年第1期。)

為此,世界上許多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先後實行了「文化經濟」新戰略。

美國洛杉磯文化旅遊負責人羅伯特·巴雷說:「文化旅遊大概是美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旅遊項目。因為各個城市發展文化旅遊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

(註:玉東:「美國旅遊業中『增長最快的項目』——文化旅遊」[N],《北京日報》,1997年6月26日。)」

義大利對文化遺產投入和產出經過全面系統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國家每年對文化性參觀旅遊業徵收的增值稅收入是保護費用的27.5倍,並能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建築、商業和交通運輸,促進科學文化的發展。他們由此認為「文化遺產是該國最豐富寶藏,內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財政來源,應視為戰略資源和國家基本生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自1985年,開始實行全國『文化經濟』新戰略,以達到保護文化、宣傳自己、經濟受益一箭三雕的目的。

(註:游天:「新興產業奏鳴曲」[J],《北京財貿學院學報》,1994年第5期。)」

韓國也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意欲將文化、旅遊培育成21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

(註:秦玲:「文化旅遊:下個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韓國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N],《科學時報》,1999年11月5日。)

從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實踐來看,「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已成為發展旅遊業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經驗之一。

再次,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旅遊文化大量地體現在旅遊業的管理者及其從業人員身上,其文化素質的優劣、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旅遊者能否獲得良好的審美享受和精神滿足,直接關繫到旅遊資源能否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進而影響到旅遊業的發展。

而未來的旅遊業的競爭主要是旅遊文化方面的競爭,人們對旅遊資源、旅遊服務的需求更趨向於文化性強、科技水平高、富於參與性的項目,因此,旅遊業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必須相應地提高,才能與國際接軌,適應時代的要求,使中國的旅遊業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文化是旅遊業創名牌、提高競爭力的法寶。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一種高級而復雜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但又影響全局。

旅遊企業若不能滿足旅遊者精神文化的需要,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同時由於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傳承性等特點,往往為一個國家和地區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因此,在競爭中就減少了可比性,具有壟斷的地位,易形成強有力的競爭能力,也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應。名牌是旅遊業競爭中的一種無形力量,更是促使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

總之,中國旅遊業要獲得較大的發展,立於世界旅遊強國之林,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旅遊文化的內涵,營造旅遊文化氛圍,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體系,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服務和指南。旅遊文化是中國旅遊業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蘊和靈魂,是中國旅遊業保持中國特色、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二、旅遊文化內涵及分類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註: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年1月17日。)

此外,還涉及到旅遊學、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化學、旅遊美學等對旅遊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

從旅遊文化的結構體系來看,應包括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如建築、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質形態。

旅遊文化的中間層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處理個人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產物,包括旅遊活動參與者應遵守的法律、規章以及職業道德等約束機制,它是旅遊行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團、機構等運用強制手段制訂和實施。

旅遊行為文化,則主要是指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活動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定勢行為,如禮俗、禮儀、民風、民俗、行為舉止和服務方式等。它實際上是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的個體的自發性行為,是其內在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動中的表現。

旅遊文化的核心層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態文化,它是旅遊活動參與者的文化心態及其在觀念形態上的表現,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由價值觀念、審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等主體因素構成。

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由客體到主體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關系。物質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外在顯現或外在的物化,能夠直接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於模仿和創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須在物態化的背後體現出創造者的一種精神、觀念和追求。

心態文化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必須有意識地外化於物態,才能為人所感知,為人所了解,從而使自己的觀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因此,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的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

而行為文化對於提高旅遊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遊服務人員標准、優雅的服務,能使旅遊者感到旅遊的莫大快樂;旅遊者良好的行為舉止,既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能減少和接待地居民間的不必要的沖突。

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旅遊文化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是我們加強旅遊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它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實際操作性。

回答者:luoiu - 助理 二級 10-10 14:37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註: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年1月17日。)

此外,還涉及到旅遊學、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化學、旅遊美學等對旅遊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

從旅遊文化的結構體系來看,應包括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如建築、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質形態。

旅遊文化的中間層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處理個人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產物,包括旅遊活動參與者應遵守的法律、規章以及職業道德等約束機制,它是旅遊行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團、機構等運用強制手段制訂和實施。

旅遊行為文化,則主要是指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活動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定勢行為,如禮俗、禮儀、民風、民俗、行為舉止和服務方式等。它實際上是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的個體的自發性行為,是其內在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動中的表現。

旅遊文化的核心層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態文化,它是旅遊活動參與者的文化心態及其在觀念形態上的表現,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由價值觀念、審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等主體因素構成。

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由客體到主體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關系。物質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外在顯現或外在的物化,能夠直接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於模仿和創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須在物態化的背後體現出創造者的一種精神、觀念和追求。

心態文化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必須有意識地外化於物態,才能為人所感知,為人所了解,從而使自己的觀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因此,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的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

而行為文化對於提高旅遊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遊服務人員標准、優雅的服務,能使旅遊者感到旅遊的莫大快樂;旅遊者良好的行為舉止,既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能減少和接待地居民間的不必要的沖突。

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旅遊文化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是我們加強旅遊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它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實際操作性。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