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組織在旅遊業中的作用

旅遊組織在旅遊業中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12 14:30:58

Ⅰ 談談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旅遊經濟的超前發展戰略

世界旅遊經濟實踐表明,各國在旅遊發展方式上,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超前型發展戰略;另一種是滯後型發展戰略。超前型發展戰略是旅遊經濟超越了國民經濟總體發展階段,通過率先發展旅遊業來帶動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滯後型發展戰略是旅遊經濟發展滯後於國民經濟總體發展的水平,即在國民經濟發展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基礎設施已形成較強體系後,自行帶動旅遊經濟的發展。

超前型和滯後型發展戰略,是不同經濟條件下的世界各國在旅遊發展道路上的兩種選擇,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與此同時,兩種發展戰略的運行環境和經濟特點有著明顯的差異。超前型發展戰略的適應條件是:旅遊的自然和環境條件較好,旅遊資源擁有量大且旅遊產品吸引力強。適應范圍主要是:經濟基礎較好的沿海地區和旅遊資源豐厚且開發程度較高的地區。由於超前型發展戰略是建立在國民經濟較低水平之上的,因此,該戰略追求的不是本行業內在的經濟效益而是旅遊經濟的波及效益,即利用旅遊經濟的綜合性的特點,通過對旅遊業的高強度投入,全面帶動國民經濟相關行業的發展。旅遊業發展的興衰,已經不是旅遊業本身的問題,而是國民經濟全行業發展的問題。旅遊業的作用不僅是獲取外匯和回籠貨幣,而且已成為經濟騰飛的突破口。我們常說的「旅遊搭台,經貿唱戲」就是這種戰略下旅遊業功能的形象化說明。

我國旅遊業是伴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實施而發展起來的一個新興產業。從產業運行環境來看,這種產業是建立在較弱的經濟基礎之上的,要使旅遊業在短期內形成較強的產業體系,就要加大對旅遊業的資金投入。因此,從短期效益分析,產業的投入與產出嚴重失衡,在這種情況下,旅遊業本身所具有的「投資少,見效快,收益大」的經濟特性難以充分體現。如果僅從旅遊產業自身效益分析,在國民經濟基礎較弱的條件下,旅遊產業的投入,似乎是沒有道理的。但是,如果從旅遊產業的宏觀功能去分析,以下三點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從1978年以後,我國逐漸改變對外封閉的政策,打開國門,向全世界開放。我國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必須尋找一個開放的「切入點」,而這個「切入點」就是旅遊業。旅遊業是一個具有特殊優勢的外向型國際性產業,它的運行依賴於世界范圍的客源不斷的注入,通過旅遊業的發展,可以廣泛地吸引世界各國的旅遊者,向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大量來自世界各國的旅遊者通過旅遊這個對外窗口,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方針、政策以及投資的各種有利環境,有利於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落實。

其次,旅遊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特點。旅遊產業體系的形成,涉及眾多的相關產業,對旅遊業高強度的資金投入,可以帶動一定區域范圍內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尤其對那些擁有較豐富旅遊資源的地區,旅遊業的帶動作用更為顯著。

最後,中國經濟大發展的歷史時期里,需要藉助國外的先進技術與設備,從國外引進技術與設備,就必須建立一大批創匯能力大、見效快的產業,以滿足技術與設備引進對外匯資金的需要。與其它產業相比較,作為外向型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在獲取外匯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可以得到一定數量的外匯流入,對於急需外匯,又缺乏強有力創匯產業的國家,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舉措。

綜上所述,中國旅遊經濟發展現狀和基本國情,使得中國的旅遊業發展必須採取超前型發展戰略,按照這種發展戰略,在評價中國旅遊產業運行質量時,不能就其產業內在效益去評價,而應從旅遊產業外部效益,特別是從波及與連帶效益去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對中國旅遊業發展作出客觀的評價,提高對發展旅遊業的認識。

二、旅遊經濟的推進式發展戰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遊業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的常規發展模式;一種是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的非常規發展模式。所謂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發展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內旅遊,通過國內旅遊的發展,旅遊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國旅遊,然後再發展國際接待旅遊的模式。從社會經濟背景來看,延伸發展模式的引入是內聚式生活消費方式的變化。在一些國家裡,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變。在緊張工作和生活環境壓抑下,人們需要暫時擺脫枯燥的城市生活環境,到大自然中尋求精神上的調整和體力上的恢復,於是旅遊消費就成為這些國家居民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遊活動僅限於國內地域范圍,隨著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改善和旅遊需求力度的增強,國內地域已不能適應旅遊活動發展的需要,人們開始走出國門,去領略異國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發達國家以國內旅遊為主的旅遊結構,不僅充分滿足了國內居民的旅遊需要。而且,伴隨著國際旅遊需求的增長,原先用於本國居民的旅遊資源和旅遊設施,也逐漸用於接待外國旅遊者,從而出現了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局面。

所謂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再發展國內旅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後再發展出國旅遊,最終形成以國內旅遊為主、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模式。這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通過國際接待旅遊的發展,來全面帶動以城市為主體范圍內的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設施的建設,逐漸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重心的國際旅遊體系。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居民的旅遊活動開始引入,成為這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和消費條件決定,我國旅遊業發展只能採用推進發展戰略模式。採用這一模式使得我國旅遊業發展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的特點:一是旅遊業發展以基礎和資源條件較好的城市為中心,由旅遊城市向其它地區推進,逐漸形成我國的旅遊業體系。因此,旅遊城市便構成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框架。不論是旅遊資源的開發、設施的建設,還是線路的設置、區域的劃分,都是以旅遊城市為依託的。二是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以現存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為基礎,由觀光型旅遊資源為主向混合型旅遊資源推進。因此,目前中國旅遊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較為豐富的地區所構成的。三是旅遊的組織方式,是以全程旅遊路線為主體,由路線型產品向板塊型產品推進,逐步形成路線型產品為基礎,主題型產品與特種型產品為主體的旅遊產品體系。四是旅遊設施的建設以高等級為主體,由高檔設施向中、低檔設施推進,最終形成以中檔旅遊設施為主體,高、中、低相結合的旅遊設施體系。

三、旅遊經濟跳躍式非均衡發展戰略

旅遊經濟的跳躍式非均衡發展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跳躍式發展,所謂跳躍式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歷史階段上的超越性,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完常規發展的歷程,這是在時間意義上的發展;另一層是非均衡發展,所謂非均衡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地區布局上的不均勻狀態,使旅遊業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地位與作用不同,這是在空間意義上的發展。

從時間發展意義上而言,中國旅遊經濟發展充分利用國情特點,選擇跳躍式發展戰略,有可能較快地跨越單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階段,而進入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和接待國內旅遊者共同發展的階段,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道路。預計到本世紀末,中國將成為世界旅遊業發達國家,即大體用1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國內其它產業和發展中國家30~40年的發展路程,這是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趨勢。這一判斷的依據:一是中國的旅遊經濟基礎國情,兼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雙重特徵。一方面由於人口眾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諸多指標在世界各國排序中處於較低水平,表現出不發達的特點;但是另一方面國家整體的經濟實力並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產業門類齊全,特別是旅遊所依託的相關部門已初具規模。旅遊業是天然的外向型產業,國家總體對外的實力水平至關重要,我國的國家經濟實力完全能夠支撐我國成為入境旅遊業的接待大國。二是中國旅遊業的客源市場廣闊豐富。目前中國遠離歐美等主要國外旅遊客源產出地,使入境旅遊規模受限和風險較大。但從長遠看,我國擁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場:表現在擁有大量具有血統親緣的華裔客源;擁有以日本、東南亞等為代表的鄰近國家或地區的旅遊客源市場;再加上國內發達地區自然產生和「示範效應」激發的國內旅遊者數量可觀。多層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場,將促使我國旅遊業實行跳躍式發展。

從空間意義上而言,國際上旅遊發達城市和國土面積相對狹小的國家和地區,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甚至主體產業者不乏其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泰國、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國、日本、獨聯體、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或旅遊接待大國,旅遊業都未成為支柱產業。在中國這樣現代交通水平相對較低,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域廣大的國度中,加上旅遊業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旅遊業很難成為支撐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從旅遊業在國家總體發展中所處地位的判斷,並不妨礙旅遊業在我國某些具備條件的地區和城市可以大有作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區,旅遊業完全可能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可以肯定,經過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國家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旅遊業同樣可以成為主導產業或支持局部地區和城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並將對國民經濟全局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

Ⅱ 旅遊行業協會在旅遊經濟發展中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一)對旅遊發展戰略、旅遊管理體制、國內外旅遊市場的發展態勢等內進行調研,向國家旅遊容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向業務主管部門反映會員的願望和要求,向會員宣傳政府的有關政策、法律、法規並協助貫徹執行; (三)組織會員訂立行規行約並監督遵守,維護旅遊市場秩序; (四)協助業務主管部門建立旅遊信息網路,搞好質量管理工作,並接受委託,開展規劃咨詢、職工培訓,組織技術交流,舉辦展覽、抽樣調查、安全檢查,以及對旅遊專業協會進行業務指導; (五)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 (六)編輯出版有關資料、刊物,傳播旅遊信息和研究成果; (七)承辦業務主管部門委託的其他工作。

Ⅲ 舉例說明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中國旅遊經濟發展現狀和基本國情,使得中國的旅遊業發展必須採取超前型發展戰略,按照這種發展戰略,在評價中國旅遊產業運行質量時,不能就其產業內在效益去評價,而應從旅遊產業外部效益,特別是從波及與連帶效益去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對中國旅遊業發展作出客觀的評價,提高對發展旅遊業的認識。
二、旅遊經濟的推進式發展戰略
如前所述,世界旅遊業有兩種發展模式:一種是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的常規發展模式;一種是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的非常規發展模式。所謂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延伸發展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內旅遊,通過國內旅遊的發展,旅遊地域的延伸,形成出國旅遊,然後再發展國際接待旅遊的模式。從社會經濟背景來看,延伸發展模式的引入是內聚式生活消費方式的變化。在一些國家裡,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得到改變。在緊張工作和生活環境壓抑下,人們需要暫時擺脫枯燥的城市生活環境,到大自然中尋求精神上的調整和體力上的恢復,於是旅遊消費就成為這些國家居民生活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初,居民的旅遊活動僅限於國內地域范圍,隨著國際政治經濟關系的改善和旅遊需求力度的增強,國內地域已不能適應旅遊活動發展的需要,人們開始走出國門,去領略異國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發達國家以國內旅遊為主的旅遊結構,不僅充分滿足了國內居民的旅遊需要。而且,伴隨著國際旅遊需求的增長,原先用於本國居民的旅遊資源和旅遊設施,也逐漸用於接待外國旅遊者,從而出現了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局面。
所謂國際旅遊向國內旅遊推進模式,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再發展國內旅遊,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後再發展出國旅遊,最終形成以國內旅遊為主、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協調發展的模式。這是一種先發展國際接待旅遊,通過國際接待旅遊的發展,來全面帶動以城市為主體范圍內的旅遊資源的開發、旅遊設施的建設,逐漸形成以中心城市為重心的國際旅遊體系。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居民的旅遊活動開始引入,成為這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國的社會條件、經濟條件和消費條件決定,我國旅遊業發展只能採用推進發展戰略模式。採用這一模式使得我國旅遊業發展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的特點:一是旅遊業發展以基礎和資源條件較好的城市為中心,由旅遊城市向其它地區推進,逐漸形成我國的旅遊業體系。因此,旅遊城市便構成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框架。不論是旅遊資源的開發、設施的建設,還是線路的設置、區域的劃分,都是以旅遊城市為依託的。二是旅遊資源的開發是以現存的自然與人文景觀為基礎,由觀光型旅遊資源為主向混合型旅遊資源推進。因此,目前中國旅遊目的地大多是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較為豐富的地區所構成的。三是旅遊的組織方式,是以全程旅遊路線為主體,由路線型產品向板塊型產品推進,逐步形成路線型產品為基礎,主題型產品與特種型產品為主體的旅遊產品體系。四是旅遊設施的建設以高等級為主體,由高檔設施向中、低檔設施推進,最終形成以中檔旅遊設施為主體,高、中、低相結合的旅遊設施體系。
三、旅遊經濟跳躍式非均衡發展戰略
旅遊經濟的跳躍式非均衡發展包含兩層含義:一層是跳躍式發展,所謂跳躍式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歷史階段上的超越性,在較短的時間內走完常規發展的歷程,這是在時間意義上的發展;另一層是非均衡發展,所謂非均衡發展是指旅遊業發展在地區布局上的不均勻狀態,使旅遊業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地位與作用不同,這是在空間意義上的發展。
從時間發展意義上而言,中國旅遊經濟發展充分利用國情特點,選擇跳躍式發展戰略,有可能較快地跨越單一的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階段,而進入接待海外入境旅遊者和接待國內旅遊者共同發展的階段,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道路。預計到本世紀末,中國將成為世界旅遊業發達國家,即大體用15年左右的時間,走完國內其它產業和發展中國家30~40年的發展路程,這是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趨勢。這一判斷的依據:一是中國的旅遊經濟基礎國情,兼具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雙重特徵。一方面由於人口眾多,造成人均水平的諸多指標在世界各國排序中處於較低水平,表現出不發達的特點;但是另一方面國家整體的經濟實力並不弱,1988年已居世界第八位,產業門類齊全,特別是旅遊所依託的相關部門已初具規模。旅遊業是天然的外向型產業,國家總體對外的實力水平至關重要,我國的國家經濟實力完全能夠支撐我國成為入境旅遊業的接待大國。二是中國旅遊業的客源市場廣闊豐富。目前中國遠離歐美等主要國外旅遊客源產出地,使入境旅遊規模受限和風險較大。但從長遠看,我國擁有可替代的巨大新市場:表現在擁有大量具有血統親緣的華裔客源;擁有以日本、東南亞等為代表的鄰近國家或地區的旅遊客源市場;再加上國內發達地區自然產生和「示範效應」激發的國內旅遊者數量可觀。多層次多渠道的巨大客源市場,將促使我國旅遊業實行跳躍式發展。
從空間意義上而言,國際上旅遊發達城市和國土面積相對狹小的國家和地區,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甚至主體產業者不乏其例,如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泰國、新加坡等。但是在美國、日本、獨聯體、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或旅遊接待大國,旅遊業都未成為支柱產業。在中國這樣現代交通水平相對較低,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域廣大的國度中,加上旅遊業本身具有的脆弱性等因素,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旅遊業很難成為支撐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從旅遊業在國家總體發展中所處地位的判斷,並不妨礙旅遊業在我國某些具備條件的地區和城市可以大有作為。如北京、西安、杭州、桂林、昆明、承德、深圳等城市和地區,旅遊業完全可能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可以肯定,經過多方面共同努力和國家對外開放程度的擴大,旅遊業同樣可以成為主導產業或支持局部地區和城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並將對國民經濟全局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作用。

旅行社組織的作用有哪些

1.節約交易費用,提供價廉物美的產品 旅行社曾在節約交易費用上對旅遊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旅行社的出現使得原有的N*M的旅遊市場交易模型變成N+M模型,但它所節約的交易費用是有限的。同樣,假設市場上存在N個異質產品生產者和M個消費者,並且存在X個同等競爭水平的旅行社。由於信息的不完全性和區域的獨立性,同一時期內,在每個旅行社中交易的生產者為N/X個,消費者則為M/X個。如此,每個旅行社節約的交易費用為N/X*M/X-(N/X+M/X),那麼,整個市場中節約的費用△TXC1=X*〔N/X*M/X-(N/X+M/X)〕=N*M/X-(N+M)。但如果以一個完全信息的互聯網為中介,得到的結果△TXC2=N*M-(N+M)。 旅遊電子商務相對於傳統的旅行社業務則節省了(1—1/X)*N*M個單位的資金,而且這個值將隨著旅行社數目的增多而增大。這就表明了,旅遊電子商務更適合於像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廣闊市場的地區。隨著全球商務一體化趨勢的加劇,旅遊電子商務將更大地發揮其作用。旅遊電子商務不僅減少了吃、住、行、游、購、娛等產品與遊客之間的銷售環節,更重要的是在旅行社行業內部實現了「機構精簡」。傳統的旅行社團是在競爭性很強的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運行的。旅行商加點提成後賣給國內批發商,國內批發商加點後給國外零售商,其再通過當地旅遊代理出售給消費者。因為每個商家都有獲得差價的需要,幾經周折後,不但費時費錢,而且會給消費者增加額外的支出。消費者最終得到的旅行團價格與所需各種旅遊產品零售價格總和的差額就微乎其微了。旅遊電子商務則省去了許多中間環節,通過網路平台直接把生產者和消費者聯系起來,同樣達到了低價批發轉讓旅遊產品的目的。假如每一次交易增加7個點的話,旅行社之間經過一系列的批零環節,成本至少增加30%,而目前世界上較大的電子商務旅遊公司,如YahooOnline、Expedia,它們的產品到達市場成本只不過增加3-5個點。比起旅行社,它們的成本則要低得多的多,實現了真正意義的物美價廉。 2.信息高度集中,操作方便快捷 旅遊產品具有無形性,這使旅遊產品無法以實物形態進入流通領域,而只能以信息的形式加以表現。信息傳遞是旅行社營銷的關鍵。傳統旅遊業中的信息通常是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廣告傳遞的,信息存在容量小、欠豐富、針對性差的特點。這種缺陷增加了人們搜索、篩選信息的工作量。人們往往為了得到價廉物美的產品,貨比三家,甚至不辭勞苦地尋找大量的廣告資料,進行熱線咨詢,而網路旅遊則讓產品與用戶見面。只要消費者在網路平台上選擇好自己所需產品的規格、價格,再點擊一下查詢,就一目瞭然了。更方便的是,包括預定、交易、結算這樣復雜的過程都可以在網上一次完成。 3.追求個性化,適應市場需求 目前,旅行社經營處於買方市場,市場需求從過去被動接受旅行社提供的「套餐」向追求多樣性、個體化的主動選擇性轉變。越來越多的商家已經意識到「適銷對路」已經成為市場主流,逐漸從產品銷售轉向產品開發。然而,面對自主性、個性化的國際散客自助出遊趨勢,他們感到力不從心,究竟該選擇開發哪一種個性市場成了老大難的問題。人們求新求異的心理增加了消費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市場進一步細分。而對於相對封閉又實力單薄的旅行社要生產包羅萬象的產品顯然是不現實的,但市場的細分就意味著市場份額的減少。網路旅遊正是在個性化旅遊的大環境中應運而生的,充分滿足了不同性格、心理的消費者的需求。網路旅遊通過網站上的社區,及時搜集不同旅遊者的需求信息,獲取生產者的銷售反饋信息。旅遊電子商務的BtoC和CtoB模式利用得到的供需雙方的信息尋找開發市場中的新亮點,BtoB、CtoC模式又加強了生產者與生產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使自組線路、自助出遊完全變成現實。不久前,國內知名旅遊網站——再見城市的「網路旅遊測試」的成功也進一步證實了網路旅遊的可行性。 4.協調供需矛盾,引導資源配置 旅遊需求具有「多樣少量」的特徵,旅遊供給則表現為「少樣多量」,怎樣才能緩解這種供需矛盾呢?傳統旅遊業中的旅行社在這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利用供需雙方的有效信息使供給多樣化、需求多量化,最終趨於平衡。但由於旅行社的不完全信息,它不可能對供需進行完全正確的引導。它對市場變化的反應相對遲鈍,會造成短期賣方市場的假象,惡化供需矛盾。就拿假日旅遊經濟來說,旅行社只圖眼前利益的盲目炒做往往導致供需失衡,製造了供不應求的假象,而旅遊電子商務系統因為佔有相當量的信息,就能對市場的細微變化做出靈敏的反應,通過全國范圍的預警系統,及時協調供需矛盾、疏導客流,有利於旅遊市場的全面、全方位開發和旅遊業的持續發展。 三)旅行社的存在毋庸置疑 旅遊電子商務以巨大的優勢占據了旅行社市場,這是否就意味著旅行社從此退出歷史舞台了呢? 1.網路發展不完善,短期內旅行社不會退出市場 網路旅遊的概念的確讓人耳目一新,但網路旅遊時代的真正到來是建立在成熟健全的網路基礎之上的。目前,網路的發展仍很不完善,它無法接替旅行社作為旅遊中間商的歷史重任。首先,網路的可操作性差,必須基於一定的計算機網路知識,不易普及。網上的消費者也多為高收入或受過良好教育的階層,用戶多分布在沿海開放城市,東部沿海普遍高於西北內陸地區。其次,安全性和速率是網路發展的瓶頸。網路虛擬性和網路黑客的侵襲增加了旅遊產品的不可感知性和購買行為的風險性。網路的速率遠遠達不到消費者的期待水平,很難想像一個消費者會在網上訂購一份在書攤上就能買到的當天的報紙。第三,網路信譽無法保證。盡管出現網上預定、支付,但網上的「承諾」不一定能夠兌現,這不僅需要較高的社會道德水平來支撐,而且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對這種「承諾」進行制約,保證它的實現。 2.從長遠看,旅行社的人性化服務永遠是旅遊電子商務的空缺 旅行社從事的是一種人性化服務,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人性的呼喚、對感情的渴望越來越強。而人的感情又是電子化、信息化所不能替代的。雖然將來,人們會大量依靠網路信息選擇旅遊產品,甚至配有專業性的電子導游為其提供講解服務,但是他們得不到被尊重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從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人有被他人尊重的需要,人們外出旅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尚未得到滿足的被尊重需求的驅使,只有真正的人為人的服務才能滿足這種與生俱來的虛榮心。再者,對於不同消費群的特殊服務也應屬於這個人性化服務的范疇,如:老人、兒童。這兩類人具有自己的年齡特徵,因此不可能趕上網路自助旅遊的浪潮。他們在旅遊中需要更多的照料,以保證旅遊活動順利進行。只有旅行社從事的額外的高質量、高品位的服務才能使他們產生賓至如歸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四)新型旅行社經營模式呼之欲出 1.利用業務優勢,開展電子商務,從現實經營轉為網路「虛擬經營」 網路旅遊對於傳統旅遊並非一種顛覆,而是網路與旅遊的融合。決不能因為旅遊電子商務的優勢而否定旅行社的業績和作用。現代旅遊網路在信息整理、市場開發上的缺陷就是缺乏旅遊業介入的結果。旅行社是旅遊業的中間商,它應以熟練的業務技能介入網路,開展電子商務,以網路平台為辦公桌進行「虛擬經營」。所謂的虛擬經營,就是從事信息加工、傳遞,從差價盈利轉為信息盈利。旅行社應在佔有資源、營銷網路的基礎上轉變經營模式與網路旅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使我國旅行社在加入世貿組織後有較強的競爭力。 2.細分市場,強化人性化服務 如果說「虛擬經營」只是一種脫胎換骨,那麼細分市場才算是旅行社真正意義上的進化了。旅行社仍然是旅行社,但必須定位於網路旅遊時代給予它的特定的市場。其一,提供導游與散客之間的中介服務,收取中介費用。這需要建立大量完整的導游信息檔案。旅行社與導游的僱傭關系轉變為遊客與導游的僱傭關系,是對旅遊者自主性的尊重,完全順應旅遊業的發展潮流。其二,開發兒童市場和老年市場。兒童和老人是兩個錢、陽二要素都具備的市場,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採納哦

Ⅳ 簡述旅遊景區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遊景區,是以旅遊及其相關活動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能之一的區域場所,能夠滿足遊客參觀游覽、休閑度假、康樂健身等旅遊需求,具備相應的旅遊設施並提供相應的旅遊服務的獨立管理區。
旅遊景區是旅遊業的核心要素,是旅遊產品的主體成分,是旅遊產業鏈中的中心環節,是旅遊消費的吸引中心,是旅遊產業面的輻射中心。
旅遊景區應有統一的經營管理機構和明確的地域范圍。包括風景區、文博院館、寺廟觀堂、旅遊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物園、植物園及工業、農業、經貿、科教、軍事、體育、文化藝術、學習等各類旅遊景區。
旅遊業是很多城市或地區的支柱性產業,所以在國計民生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我國有很多典型的旅遊城市,例如三亞、麗江、焦作、黃山、敦煌、西峽等等,都是以旅遊為核心,全面帶動整體經濟發展的城市。直接受益的行業有旅遊業、餐飲娛樂、城市交通、生活服務行業、旅遊紀念品 等等全面帶動整個地區的生產消費各行業的共同發展,形成以旅遊為龍頭的旅遊經濟產業鏈。 景區分類

Ⅵ 旅行社在促進旅遊目的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的作用

旅行社是旅遊活動的組織者,與旅遊飯店、旅遊交通並稱為旅遊業三大支柱。旅行社是和飯店、交通和游覽對象物共同為人們旅行提供服務的專門機構。

(1)為旅遊者服務
旅行社接受旅遊者的相關費用後,它就以一種特殊的商 品——旅遊服務,為廣大旅遊者旅遊活動的有序進行創造條件和方便。

(2)對旅遊產品進行組合和銷售
即把為旅客旅遊活動所需要的交通、住宿、飲食、游覽、娛樂等基本旅遊項目組合成為旅遊新產品——預先計劃好的一條條旅遊路線。然後向旅遊者宣傳推銷,把合成的旅遊產品送到遊客手中。可以說;旅行社把交通、飯店、娛樂、游覽分散的不同的服務有機地聯系起來,加強了這些部門間的協調和配合,使遊客由和多個部門打交道變為和一個部門打交道,減少了許多麻煩,即使某一方面有不盡人意之處,也不需遊客直接出面,而由旅行社全權處理,保護遊客的合法權益。所以說它是溝通旅遊者和旅遊相關部門的橋梁、紐帶,是旅遊活動必不可少的介體。旅行社因勢利導地進行旅遊活動的策劃和組織,使遊客的旅行需要成為可能,並走向規范化和正常化。

一、行業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巨大空間

我國的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旅行社作為旅遊業的龍頭,十年間得到了飛速發展,也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19家,國內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擴大了近7倍,年均增長21.24%;全國旅行社直接從業人員為19.24萬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萬人,年均增長13.30%。如按國際經驗,旅遊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將間接增加5個人就業來計算,相當於提供了96.20萬個間接就業機會。未來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從業人員按年均增長15%計算,將為全社會提供間接就業機會292.96萬個,成為巨大的就業空間。

導遊人員作為旅遊業的形象大使,十年間從業人員的數量也有大幅度增長。1994年起,導遊人員的資格考試對社會開放,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取得導游資格證書的人數已達到15萬,比1991年底增加了13.2萬多人,擴大了近8倍,年均增長23.62%,相當於提供了75萬個間接就業機會。預計今年年底取得全國導游資格證書的人員數量將達到20萬。除此之外,臨時導游和景區(點)的導遊人員數量也增長較快,導游已經成為一項社會熱門職業。據了解,僅北京市2001年報考導游的人數就達到13800人。

二、為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國的旅行社是從有組織地接待國際入境旅遊者的發展模式開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別是每年增加了三個「黃金周」的假期,國內旅遊異軍突起,旅行社組織國內旅遊以更強勁的增長勢頭發展。另外,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家對出境游政策的調整,我國出境旅遊的發展也很快,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也成為了一個亮點。旅行社在旅遊行業中的龍頭地位日益顯現,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是在擴大內需中起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2001年度,在國內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團和接待達9410.56萬人次,占國內旅遊人數的12%,旅行社組織的國內旅遊業務收入為331.33億元,佔全國國內旅遊收入的9.41%。在入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接待入境旅遊者1453.64萬人次,佔全年入境旅遊者總數的16.33%,旅行社組織入境旅遊業務收入為150億元,約佔全部國際旅遊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人數為369.53萬人次,佔中國公民出境人數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資對經濟增長也有促進作用。旅行社是綜合性比較強的行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作用。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投入產出率。2001年底全國旅行社資產總額達到415.47億元,同比增長13.55%;負債總額為199.08億元,同比增長2.07%;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16.39億元,同比增長26.64%;注冊資本金額為130.63億元,同比增長15.39%。三是拉動了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為589.80億元,占旅遊業總收入4995億元的11.8%,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0.61%,但旅行社營業收入的增長為25.51%,遠遠大於全國GDP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旅行社行業在GDP中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四是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2001年度,全國旅行社實繳稅金為7.63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16371億元的0.0466%,結匯7.85億美元,同比增長38.94%,占旅遊外匯收入的4.4%。旅行社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表現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收入主要在旅遊經營企業和個人手中,第二個階段地方財政開始增加,第三階段中央財政開始增加,目前我國旅行社還處於第一階段,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發展,對各級財政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三、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旅遊者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適應旅遊者需求日趨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旅行社加大了市場開發力度,在產品設計、營銷手段、客戶關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實現了新發展。產品由過去的單一的文化觀光產品為主逐步發展到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特種旅遊種類齊全、結構完整的格局,滿足了不同層次旅遊者的需求,促進了旅行社行業的發展。

在觀光旅遊產品方面,我國的文物古跡、山水風光、民俗風情最能反映東方文明和神州風韻,這類產品具有壟斷性,而且內容豐富,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成為我國旅遊產品在世界上競爭的長久優勢。適應市場的需求,旅行社大力開發了觀光旅遊產品,使我國的觀光產品有了長足的發展。一些旅遊產品參團人員踴躍、經久不衰、形成了品牌。如九寨溝之旅、長江三峽游、西部之旅,雲南周末團、海南周末團等。

在度假旅遊產品方面,1992年,國務院正式批准在中國開辦12個國家旅遊度假區,由此拉開了發展度假旅遊產品的序幕。之後,又有一批省市級旅遊度假區開始興辦,加上城市周邊的度假地,初步形成了比較適應國際國內多層次需求的度假產品體系,家庭度假、鄉間度假、海濱度假、周末度假、節日度假己形成比較成型的市場。

旅行社開發的專項旅遊產品比較新穎、獨特、別致。如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為脈絡的古城新貌、以青山秀水和鄉村風情為主題的鄉村旅遊、絲綢之路游、長城之旅、馬拉松團、西南少數民族風情游等幾十個品牌。一些大的旅行社如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應對市場需求,針對入境遊客推出了夜遊北京、中醫保健、北京婚禮等入境旅遊產品;中國旅行讓總社的出境游產品在國內首家突出個性化服務的分團型旅遊方式,以及北京--香港天天出團、「海上生明月」等特色產品,在國內市場上推出了「紅色之旅--革命聖地參觀團」、高考學生「放飛自我、回歸自然」系列團等。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適應旅遊者不同年齡、不同興趣、不同需求推出了豪華旅遊團、親子團、蜜月團、長者團等。

特種旅遊產品近年來發展也很快,形成了品種多樣、規模較大的特點。如修學旅遊產品、滑雪旅遊產品、商務會議旅遊產品、自駕車旅遊、文化體育交流等,外國人來華自駕車旅遊今年1-10月經國家旅遊局審批的就達到42個團2007人次。廣之旅根據旅遊的特點,推出了高文化含量的特種團,如修學團、滑雪團、烹飪團、自駕車團、球迷團、音樂欣賞團、科普旅遊團等。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不斷增加,出境旅遊產品也得到較大的發展,到目前為止,主要出國旅遊產品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條線路,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地區,也包括東亞、歐洲、大洋洲、非洲的部分國家。中國旅行社開發的邊境旅遊產品主要有中俄邊境、中朝邊境、中越邊境、中老邊境、中緬邊境等旅遊產品。

四、更加註重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

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對外和對內開放,旅行社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多數旅行社著眼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加強內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一批服務水平高的企業逐步脫穎而出,成了市場競爭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強了內部科學管理。大多數旅行社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旅遊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遊服務質量》、《國內旅遊合同範本》、《出境旅遊合同範本》等法規規章的同時,加強了內部質量管理。通過對直接影響旅遊服務質量的過程的控制,對地接社的選擇與評價、出國領隊管理、導游陪同規范、顧客投訴處理、門市部服務要求等容易存在隱患問題的環節加強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對社內各部門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確定涉及服務質量的各個過程和環節,並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規定,從而達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據可查」。有些旅行社還加強了企業內部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了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企業氛圍。

二是旅行社企業重視品牌的樹立。「品牌攬顧客、質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並形成廣泛影響。如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業率先導入CI,實施名牌戰略,採用琅琅上口而又有豐富含義的「廣之旅」簡稱,和讓人怦然心動的廣告詞「廣之旅無限風光帶給您」,設計了新鮮活潑亮麗的新商標。導入CI後的廣之旅不斷通過外樹形象、內抓質量,使「廣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2001年,廣之旅被全國質協用戶委員會評為用戶滿意服務單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實施品牌戰略,與國際知名廣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並創立了「青旅在線」網站和16家中青旅連鎖營業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質量管理、質量保證體系。一批旅行社通過了IS09001標准質量體系認證,並自覺按照標准規程運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標准,投訴率明顯下降,顧客滿意率顯著上升。如國旅總社,為實現旅遊服務與國際接軌,在2000年積極開展了IS09001質量認證工作,明確了企業「誠信、優質、高效、安全」的質量方針,確定了質量發展目標,2000年底順利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廣義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與國際接軌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遊客滿意度為目標,以強化員工服務意識為重點,向社會作出了更高層次、更為全面的文明服務承諾制。把企業的服務內容、服務標准、服務時限向社會、消費者公開,制定專門的服務承諾制度,對前台營業員、國內游全陪、出境游領隊、入境游陪同等業務操作及服務規范制定了專門的規章制度。同時還通過與接團的旅行社簽訂承諾協議書,保證了旅行社的承諾落到實處。此外,通過徵求遊客意見書,電話回訪以及上門聽取意見等形式來改進服務,使遊客的滿意率大大提高。如廣之旅在公司內部推行「五心服務」,即熱心的態度、貼心的服務、精心的安排、稱心的導游、開心的旅程,使遊客的滿意率達到98.6%。

Ⅶ 簡述旅遊景區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及作用

旅遊景區是旅遊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真正能去的景點,都是經過旅遊局管理開發的。安全隱患以內的景區對外開放。 旅遊存在的問題: 遊客角度:單純的追求低價位的線路,導致了整個行程的品質和服務很差,讓自己的旅程很累沒有達到預期

Ⅷ 舉例說明「旅遊 ➕」戰略在旅遊業中的應用和作用有哪些

一說明旅遊家戰略,在旅遊業中的應用和作用是哪些?

Ⅸ 旅遊資源在旅遊業中的重要作用是什麼

1、「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的命脈!
2、沒有「旅遊資源」就沒有了旅遊的價值!
3、沒有「旅遊資源」就沒有遊客去旅遊了!

Ⅹ 世界旅遊組織的作用

世界旅遊組織是聯合國專門機構,其作用是促進和發展旅遊事業,使之有利於專經濟發展、國際間相互了解屬,以及和平與繁榮。
中國加入世旅可以充分提高我國景點在世界的知名度,其次可以在旅遊規劃、開發、統計、市場、教育培訓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
對旅行社方面,加入的話可以提供境外客源,前提是旅行社有國際競爭力,其次間接可以提高旅行社的服務質量,知名度!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