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曹植文化旅遊節

曹植文化旅遊節

發布時間: 2021-02-12 01:25:00

① 曹植公園的園內景點簡介

在風光來無限的曹植墓神源道北側,有一組仿漢魏風格的古建築,十分醒目,這里就是人們憑吊、祭祀建安才子曹植的地方——子建祠。
子建祠始建於明朝隆慶年間。早年毀棄。現在的建築為1996年恢復重建的。主要建築包括大殿、東西廂房、小山門等。
由於曹植紀念館(曹植墓區神道南側)正在籌建中,子建祠暫時作為曹植紀念館的館舍,大殿內安放著漢白玉的曹植半身雕像,陳列著曹植墓1951年出土的部分隨葬品,以及曹植生平簡介、魚山曹植墓景區規劃、有關文獻作品等。東西廂房內懸掛著部分現代名人憑吊、紀念曹植的書畫。給人以庄嚴肅穆、充滿著濃郁的文化氛圍。

② 曹植的資料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詩品》稱為「建安之傑」。現在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最多,詩有八十多首,辭賦、散文完整的與殘缺不全的共四十餘篇。從這些作品來看,其成就的確在建安時期一般作家之上。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稱帝為界,明顯地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他以才華深得曹操的賞識與寵愛,幾乎被立為太子,志滿意得;後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由於前期有爭為太子一段經歷,對他深懷猜忌,橫加壓抑與迫害,他雖然仍不失王侯的地位,卻「抑鬱不得志」,終於在憤懣與苦悶中死去。這種生活遭遇,對他的創作有著深刻的影響。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對安定的環境中過著貴公子生活,但頗有功名事業心。他一生所熱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與楊德祖書》)。當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時,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滅「違命之蜀」,東滅「不臣之吳」,「混同宇內,以致太和」(《求自試表》)。他的詩歌的主要內容之一,便是表現這種雄心壯志。《薤露篇》說:「願得展功勤,輸力於明君。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在《假但篇》里,詩人自比為鴻鵠,把「勢利惟是謀」的小人比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識鴻鵠游」的燕雀。這些都表現了他追求理想和穎脫不群的性格。但由於詩人前後期生活境遇的不同,表現這方面內容的作品,其情調、風貌也有顯著的差異。前期以《白馬篇》為代表,它塑造了一個武藝高強、渴望衛國立功甚至不惜壯烈犧牲的愛國壯士的形象,充滿豪壯的樂觀的精神:「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後期以《雜詩》為代表,更多地表現了壯志不得施展的憤激不平之情。如《雜詩》其五:
僕夫早嚴駕,吾行將遠游。遠游欲何之?吳國為我仇。將騁萬里途,東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曹植後期備受迫害和壓抑。《世說新語》載一個故事說,曹丕曾命他七步中為詩,不成則將行大法。他作詩道:「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個傳說很能表現他當時的處境。他的後期詩歌也主要是表現這種處境和心情。
作於黃初四年的《贈白馬王彪》是詩人後期的一篇重要作品。當時詩人和白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都去京師朝會,任城王到京後不明不白地死去,詩人與白馬王回返封地時,又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於是詩人「憤而成篇」,寫下了這首贈詩。全詩共分七章,表現了豐富的復雜的感情。詩中如「鴟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痛斥了迫使他們分行的有司;「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表現了對任城王暴亡的深沉悼念;「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也吐露了詩人在岌岌可危的處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這首詩雖然只是抒發詩人的主觀感情,客觀上卻深刻地暴露了統治階級內部萁豆相煎的殘酷,是有深刻的思想意義的。這首詩的抒情藝術水平也很高。詩人把復雜的感情,通過章章蟬聯的轤轆體的形式,一步步抒發出來,極有層次。另外,詩人的感情雖然十分悲憤激切,卻不是一味的直接傾訴,往往通過敘事、寫景,或通過哀悼、勸勉等方式宕開去寫,這就把感情表現得沈著從容,豐富深厚。
此外,他的《吁嗟篇》以轉蓬為喻形象地描寫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徒都」的生活處境和痛苦心情。《野田黃雀行》則表現了他對迫害的憤怒和反抗: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利劍不在掌,結交何須多。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詩人以羅家喻迫害者,以雀喻受害者,塑造了一個解救受難者的俠義少年的形象,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和反抗情緒。曹丕即位就積極翦除曹植的羽翼,殺死了他的好友丁儀、丁異等,可見這樣的詩是有現實背景的。
曹植前期的詩歌主要是表現他的壯志,很少反映社會現實,只有《送應氏》第一首因送友人而連帶寫到友人所居的洛陽的殘破。後期由於自己生活的不幸,逐漸能體會到一些下層人民的痛苦,才寫出了個別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如《泰山樑甫行》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當時邊海人民貧困生活的畫面: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妻子象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雜詩》第二首則表現了對從戎的「客子」的同情。
曹植還寫了不少情詩,如《七哀》、《美女篇》等。這些詩與表現壯志的詩風格明顯不同 ,感情哀婉纏綿,與漢末古詩中的抒情詩極相近。《七哀》一首情調尤肖《古詩十九首》。這些詩中有一些可能寄託了詩人君臣不偶和懷才不遇的感情。
《詩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很能概括曹植詩歌的藝術風格。曹植一生熱中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後,壯志不衰,轉多憤激之情,所以詩歌內容充滿追求與反抗,富有氣勢和力量,這就形成了「骨氣奇高」的一面。
在建安詩人中,曹植要算是最講究藝術表現的。他的詩歌雖然也脫胎於漢樂府,但同時吸收了漢末文人古詩的成就,並努力在藝術上加以創造和發展。建安詩歌從樂府出來逐漸文人化,到了曹植手裡就具有明顯的文人詩的面目了。如《美女篇》模仿漢樂府《陌上桑》,但描寫的細致和詞藻的華麗,與《陌上桑》迥異其趣,正表現了這種傾向。曹植的這種努力造成了他的「詞采華茂」的一面。他的詩善用比喻,不只多而貼切,並且常常以全篇為比,如以少年救雀喻解救受難者,以轉蓬飄盪喻流徒生活,以女無所歸喻懷才不遇等。他的詩又注意對偶、煉字和聲色。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秋蘭波長坂,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一連三聯對偶,後兩聯尤為工整。「被」字,「冒」字見出作者選詞用字的匠心。他有些詩句已暗合律詩的平仄,富於音樂性。此外曹植的詩還工於起調,善為警句,如「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它們或在篇首,或在篇中,都使全詩增色。曹植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詩歌的藝術性,但也開了雕琢詞藻的風氣。
曹植的辭賦也都是抒情小賦。《洛神賦》是他賦中的名作。這篇賦接受了《神女賦》的影響。它熔鑄神話題材,通過夢幻境界,描寫一個人神戀愛的悲劇。賦中先用大量篇幅描寫洛神宓妃的容貌、姿態和裝束,然後寫到詩人的愛慕之情和洛神的感動:「於是洛靈感焉,徒倚旁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通過這些動作的描繪把洛神多情的性格也刻劃得十分突出。最後寫到由於「人神之道殊」,洛神含恨贈當而去,和詩人失意追戀的心情,有濃厚的悲劇氣氛。這篇賦想像豐富,描寫細膩,詞采流麗,抒情意味和神話色采很濃,藝術的魅力很大。
在曹植的文章中,《與吳季重書》和《與楊德祖書》是兩篇有名的散文書札。後一篇直抒懷抱,譏彈時人,文筆鋒利簡潔,也很能表現他自視甚高的性格。另外,他的《求自試表》、《求通親親表》是兩篇駢儷成分極重的文章。但它們都有一定的內容,而在形式上,對偶排比句也往往是三、四、五、六言相間,並且不排斥散句,所以錯落有致,工整而不萎弱,與後來許多形式主義的駢文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前一篇,詩人的急切用世之心,洋溢在字里行間。
建安文學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一個時期的文學能形成一種傳統而被接受下來是不多的。鍾嶸在反對晉以後的形式主義詩風時,曾慨嘆「建安風力盡矣」!初唐詩人陳子昂在進行詩歌革新時,也高舉「漢魏風骨」的旗幟,這說明「建安風骨」的傳統對後世文學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③ 曹植公園的簡介

曹植公園位於山東聊城市東阿縣,是以三國文化和東阿文化為主體的綜合性公園,佔地面積1500畝,其中水面面積450畝,總體規劃為狹長帶狀,依託東阿優美的自然環境,融入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與地方文化,結合現代科學藝術的園藝理念,將公園劃分為「一軸三帶八園」。主要景點:曹植紀念館、小魚山、銅雀台、聞梵塔、游龍亭、鶴鳴軒、洛神亭、寄心橋、賦千秋、阿井亭、阿秀湖等。曹植公園南
北長8公里,總面積220公頃,其中水面96公頃。該公園集文化、觀光、休閑於一體的生態性綜合園林公園。園內綠樹成蔭,風景怡人。有山水林園、奇花異木、亭台樓榭。進入公園,可以登高望遠,可以盪舟湖中,觀湖山之秀美。從公園的整體來說,格局美、建築美、生態美。背靠小魚山,腳環玉帶河,攬鳥語花香,納百花精華,看綠樹婆娑,吸天然氧吧。
公園古香古色建築與現代化設施相間,古樸典雅、現代時尚輝映。公園自開放以來,先後配備了電瓶船、手劃船、激光炮艇、遊艇等游覽設施。自公園一期工程竣工以來,每年舉辦公園登山節活動,吸引了大量遊人。主要景點有:曹植紀念館、阿膠亭、十七孔橋、滄浪觀水、長天秋水、別有洞天、聽濤聞梵、才高八斗、高山流水、馬到成功、綠波涌金、獨樹一幟,驚鴻飛翔等30多處。

④ 曹植公園里的很長的橋叫什麼

洛神橋
又名十七孔橋,是東阿縣跨度最大的一座橋。由十七個橋孔組成,總跨度142米,水面高度9.9米,它似一條玉帶,鑲嵌在碧波盪漾的洛神湖上。

⑤ 新版三國中曹植作銅雀台賦在哪一集

新版三國中曹植作銅雀台賦在:59集。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百餘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
自《三國演義》問世以來,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刻本有20多種,清代刻本也有70多種,在中國民間流傳甚廣。康熙二十八年,日僧湖南文山編譯出版日文本《通俗三國志》之後,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英國、法國、俄國等許多國家都對《三國演義》有本國文字的譯本,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銅雀台賦》是東漢末年曹植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臨漳鄴城銅雀台落成時所作,為漢賦中的經典作品,文辭華美。當時銅雀台建成後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舉行比武大會,又命自己的幾個兒子登台作賦。其中曹植下筆成章,做出這部作品。
臨漳古稱鄴,西晉為避愍帝司馬鄴諱,將鄴城易名「臨漳」,因北臨漳河而得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鄴城作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長達四個世紀之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臨漳享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陽武,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後人因其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其詩以筆力雄健和詞采畫眉見長,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為宋人所編。曹植的散文同樣也具有「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的特色,加上其品種的豐富多樣,使他在這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詩品》的作者鍾嶸亦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⑥ 我想要一份曹植的文學作品創作時間表,比如黃初年間作《洛神賦》等等,謝謝!!!

曹植的作品太多,詳細的表是不可能的,下文中的你自己總結吧

曹植一生,以曹丕即位為界,明顯形成前後兩個時期。但無論前期後期,他最強烈的願望就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他曾多次表示,要"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與楊德祖書》),要"功銘著於鼎鍾,名稱垂於竹帛"(《求自試表》)。他抱負很大,自視甚高,對當時三國形勢及曹魏內部狀況的分析,也不乏中肯之見。曹植的思想相當復雜。他時而鼓吹"宣仁以和眾"、"禮樂風俗移",推尊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儒家聖賢;時而宣揚"長全貞而保素"、"澹泊無為自然",表示要"仰老莊之遺風"。有時在一篇之中,往往儒道兩家思想雜糅,例如《七啟》。他對陰陽家、法家的學說以至讖緯、佛經都有所接觸。這種兼容並包的思想與漢末以來社會思想沖破經學迷信桎梏直接有關。當時曹操以及一批思想文化界人士,都具有思想比較開放活躍的特點,而曹植是其中最顯得駁雜的一個。他的思想既有豐富多採的優點,也有零亂不成系統的缺點。
曹植一生勤於著述,他曾自述"余少而好賦","所著繁多"(《前錄自序》)。他死後曹□又稱他"自少至終,篇籍不離於手。誠難能也"(《魏志·陳思王傳》)。他的詩、賦、各體散文,不論數量質量,都堪稱當時之冠。
詩歌創作 詩歌是曹植文學活動的主要領域。前期與後期內容上有很大的差異。前期詩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他貴介公子的優游生活,一類則反映他"生乎亂、長乎軍"的時代感受。前一類作品如《斗雞》、《公宴》、《侍太子坐》等,描寫游樂宴享之事,內容比較空虛浮泛。另一類作品有《泰山樑甫行》、《送應氏》等。《泰山樑甫行》描寫了濱海地區人民的困苦生活,"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妻子像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從這些樸素而真實的描寫中,可以體味到詩人對下層百姓所懷有的同情。《送應氏》二首,送別好友應□,作於建安十六年隨軍西征途經洛陽時。詩中除敘述友情外,著重寫了東漢皇都洛陽在戰亂以後"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的殘破荒涼景象以及詩人的內心激動,反映了漢末軍閥混戰所造成的社會大破壞,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詩中寫到"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同曹操"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蒿里行》)、王粲"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七哀》之一)等描寫相一致。
此外,《名都篇》寫京洛少年的"騎射之妙,游騁之樂",前人以為有譏刺之意,但從內容看,當是作者生活的自我寫照。他的《白馬篇》則寫"幽並游俠兒"的高強武藝和報國立功的壯志,以"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等句作結,表現了建功立業的抱負。詩風雄健剛勁,是歷來傳誦的名篇。
後期詩歌,主要抒發他在壓制之下時而憤慨時而哀怨的心情,表現他不甘被棄置,希冀用世立功的願望。其代表作有《野田黃雀行》、《贈白馬王彪》、《七哀詩》、《怨歌行》、《□□篇》、《雜詩》等 6首。《野田黃雀行》大約作於曹丕繼位之初,詩中以黃雀上遇鷂鷹、下逢羅網,來比喻他的好友丁儀、丁□被曹丕所殺。《贈白馬王彪》是一篇力作。詩作於黃初四年,其年五月,諸藩王俱朝京師洛陽,任城王曹彰在洛突然死去,七月諸王還國,曹植與曹彪(白馬王)同路,又被監國使者所禁止,詩人"意毒恨之",憤而成篇,以贈別曹耄

⑦ 曹植 簡介

樓主,你好!
曹 植

「不自雕勵、任性而行」的性格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曹操之子,累封為陳王,謚為「思」,世稱陳思王。

曹植出生於漢獻帝初平三年,正當漢末天下大亂之際,曾隨其父曹操轉徙於軍旅之中。所謂「生乎亂、長乎軍」,正概括了他幼時生活的特點。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他不僅親歷了頻繁的戰亂,而且接觸了廣闊的社會現實。這樣的生活基礎對他此後的思想和創作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到了建安年間,曹操在軍事上和政治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當時的魏王府中網羅了許多文學之士,這對曹植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曹植在《與楊德祖書》中曾說:「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璉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於此魏,足下高視於上京。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吾王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悉集茲國矣。」曹操「設天網」羅致文學之士,有他的政治目的,但與此同時,也給文學的發達提供了條件。在這樣的文學環境中,曹植的才華便得到了哺育和發展。

曹植當年曾是才華山眾的貴公子,經歷過富貴豪華的生活:斗雞走馬,宴飲多暇。其《斗雞篇》有雲:「游目極妙伎,清聽厭宮商。主人寂無為,眾賓進樂方,長筵坐戲客,斗雞觀閑房。」《名都篇》有雲:「斗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我歸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李白《將進酒》所謂「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也正指出了曹植此期生活的一個側面。

但曹植為人畢竟又與一般的豪華公子有所不同。盡管他在一班文人政客的包圍之中,斗雞走馬,但他並未完全沉溺在這樣的生活之中。他寫於此期的幾篇作品都頗有慷慨之氣,而不是耽於佚樂的奢靡之音。例如《贈丁儀》詩中有雲:「朝雲不歸山,霖雨成川澤,黍稷委疇隴,農夫安所獲!在貴多忘賤,為恩誰能博?狐白足御冬,焉念無衣客!」《梁甫行》有雲:「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劇哉邊誨民,寄身於草墅。妻子像禽獸,行止依林阻。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這樣的作品,都是突破了富貴公子的生活、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的。他在《前錄·自序》中曾說:「余少而好賦,其所尚也,雅好慷慨。」賦固如此,詩亦如之。當然,「雅好慷慨」,乃是建安時期的一代文風,不獨曹植如此。《文心雕龍·明詩》有雲:「暨建安之初,五言騰踴,文帝陳思,縱轡以騁節;王徐應劉,望路而爭驅。並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辭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這就是說,「任氣」、「使才」,乃建安時期各家都有的特點,亦即時代的特徵。

但曹植的才華是比較突出的,他的文學造詣也是突出的。他在這時曾經頗為曹操鍾愛。《三國志·魏書》曹植本傳雲:「年十歲余,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雀台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本傳又雲:植為人「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大概正是因此之故,曹操曾有立他為太子的打算,對他曾經寄以很高的希望。建安十六年,封他為平原侯,十七年,徙封為臨葘侯。曹操出征孫權,命他留守於鄴,曾經告誡他說:「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汝年亦二十二矣,可不勉歟!」曹操這一番話是很不尋常的,其中似有讓他益加自勉,以便將來繼承王位的意思。

曹操是愛惜文才的,但作為統治者、政治家,他又是更加看中那符合政治需要的人品的。他雖然愛惜曹植的才華,但到後來卻發現了他的缺點,即曹植本傳說他又「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等等。如果作為一個詩人,這不能算是什麼缺點;但若作為王位的繼承人,這就很不符合政治需要。既有這樣的缺點,縱使沒有曹丕「以術相傾」,曹操也未必再考慮立他為太子了,何況史稱曹丕能夠「御之以術,矯情自飾」,致使「左右宮人並為之說」呢?曹操最後確立曹丕,而曹植終於失寵,這是勢有必至、理有必然的。

曹植一生,頗有政治抱負,但缺乏政治頭腦。因此,當曹丕已經立為太子而自己失掉故寵之時,尚不覺悟,仍然「不自雕勵」。例如建安二十二年,他曾私自「乘車行弛道中,開司馬門出」。這是違反王法的「任性而行」。曹操因此大怒,下令有雲:「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自臨葘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這就不僅認為曹植不能繼承王位,而且徹底改變了原來對他的看法。

曹操是個真正無情的政治家,為了政治的需要,不顧父子之情。他這時雖然沒有貶斥曹植,卻殺了曹植的一個親信人物楊修。曹植本傳雲:「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殺掉楊修,等於除去曹植的一個智囊。曹植所受的震動不小。

曹植這時可以說已經失去曹操的信任了,但本傳又載有建安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曹操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派他去救曹仁一事。且謂曹操傳呼曹植,「有所敕戒」,而「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曹操「悔而罷之」雲雲。

這件事情如果屬實,大概恰可作為曹植「飲酒不節」的注腳。但裴注引《魏氏春秋》曰:「植將行,太子飲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由此看來,曹植之醉,又非由於自己「飲酒不節」,而是中了曹丕之計。

《魏氏春秋》所載,當然也不是完全可據的。但由此卻可推知,所謂曹植「飲酒不節」者,亦未必全屬事實。曹植有《酒賦》一文,假借矯俗先生之言曰:「若耽於觴酌,流情縱逸,先王所禁,君子所斥。」丁晏據此申論雲:「《酒賦》結朋正旨,垂戒至深,子建豈沉湎於酒者哉!」

如果不是沉湎於酒,而被曹丕「逼而醉之」,這就更可說明曹植政治上實在缺乏警惕,頭腦太不清醒。這樣的人,在政治斗爭中,是註定要失敗的。

「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的遭遇

曹植在政治上受到更大的挫折,是在曹丕繼承王位之後。

曹植本傳載:「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植與諸侯並就國。」這是繼曹操殺害楊修之後,曹丕進一步剪除曹植的親信黨羽。這對曹植是一次更沉重的打擊。面臨這樣的打擊,曹植實有不可明言之痛,他寫了一篇《野田黃雀行》寄寓自己的哀思。

曹丕繼承王位不久,於延康元年(220)十月,又迫使獻帝禪讓,自己取而代之,是為文帝。他這時身為帝王,對於曹植便實行了進一步的迫害。曹植本傳載:「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有司請治罪,帝以太後故,貶爵安鄉侯。」詔書有雲:「植,朕之同母弟,朕於天下無所不容,而況植乎?骨肉之親,舍而不誅,其改封植。」這一年便改封曹植為鄄城侯。

曹植這時有《謝初封安鄉侯表》,其中有雲:「臣抱罪即道,憂惶恐怖,不知刑罪當所限齊。陛下哀憫臣身,不聽有司所執,待之過厚,即日於延津受安鄉侯印綬。奉詔之日,且懼且悲。」從這樣的言辭看來,曹植此時的處境和心境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灌均承風希指,枉加之罪,他對此竟無所申辯,而誠惶誠恐,感恩稱謝。由此可知,曹植這個「任性而行」的人,到這時已經頗知戒懼了。

黃初三年(222),植又封為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師。曹植這時又有《封鄄城王謝表》,繼續表示認罪,說自己「狂悖發露,始干天憲,自分放棄,抱罪終身」,「不悟聖恩,爵以非望,枯木生葉,白骨更肉,非臣罪戾,所當宜蒙」。「奉詔之日,悲喜參至。」曹植本來無罪,而竟如此認罪,則當時刑憲之嚴酷,曹植處境之險惡,也就可想而知。

黃初四年,曹植曾與諸侯王被召同朝京師,會節氣。這時他又上有《責躬》詩,繼續檢討罪過。其上表有雲:「臣自抱釁歸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晝分而食,夜分而寢。」謂「天網不可重罹,聖恩難可再恃。」稱曹丕「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於是「不勝犬馬戀主之情」,拜表獻詩。辭之凄惋,無以復加了。史稱「帝嘉其辭義,優詔答勉之。」

大概正是由於如此恭遜,終於曹丕在位之年,曹植竟得苟全了性命。

但在這期間,曹植雖得苟全性命,內心卻是十分痛苦的。特別是當諸侯王朝京師而後歸藩之際,曹章暴卒,死於非命;而曹植與曹彪同路東歸,又遭到有司干預,這使他氣憤填膺,形於文字。《贈白馬王彪》一詩便抒發了難以掩抑的情感。此詩有序雲:「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師,會節氣,到洛陽,任城王薨;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每恨之。蓋以大別在數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此詩對於任城王之死別、白馬王之生離,表示了極大的怨忿。詩中有雲:「鴟梟鳴衡杌,豺狼當路衢,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這里對於有司進行了憤怒的指斥,但對於那最高統治者曹丕似仍有所保留,「讒巧令親疏」,說得相當含蓄。

在這期間,曹植還寫了一篇《洛神賦》。這是寫得更加含蓄深婉的作品。此賦有序雲:「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洛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遂作斯賦。」丁晏據此申論雲:「序明雲擬宋玉神女為賦,寄心君王,托之宓妃,《洛神》猶屈宋之志也。而俗說乃誣為感甄,豈不謬哉!」現在看來,曹植在黃初年間自洛還國,心緒極惡,確有屈原放逐之悲,其賦《洛神》,亦實有《離騷》托之宓妃佚女之意。世感測甄為賦,恐非其實。丁晏申論,似有道理。不僅《洛神》如此,曹植另外幾個賦篇無不如此。例如《九愁賦》雲:「恨時王之謬聽,受奸枉之虛辭,揚天威以臨下,忽放臣而不疑。」「俗參差而不齊,豈毀譽之可同,競昏瞀以營私,害予身之奉公。」《九詠》雲:「民生期於必死,何自苦以終身,寧作清水之沉泥,不為濁路之飛塵。」《蟬賦》雲:「實澹泊而寡慾兮,獨怡樂而長吟。聲皦皦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鸚鵡賦》雲:「豈余身之足惜,憐眾雛之未飛。」《離繳雁賦》雲:「憐孤雁之偏特兮,情惆焉而內傷。」如此等等,都是騷人之遺。只是《洛神》一賦,寫得幽而不露,難於索解;加以行文婉而多姿,正如《前錄·自序》所說的「摛藻也如春葩」。於是說詩者遂不免以辭害意,坐實以感甄一事。其實,只要細吟篇末所雲「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諸語,仍是不難索解的。

「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的幻想

黃初七年,文帝曹丕死,曹睿繼位,是為明帝。改元太和。太和元年,曹植徙封浚儀;二年,復還雍丘。

曹睿雖然仍舊推行曹丕對待諸侯王的既定政策,但多少有些緩和。其對待曹植,也有一些寬大的姿態。有一件事可以說明問題,即《明帝紀》裴注引《魏略》說曹睿親征之時,京師訛言,有雲帝已崩、從駕群臣迎立雍丘王雲雲,而曹睿對此,竟不加究問。若在曹丕,對於此事,是必追查的。倘一追查,則曹植當為禍首,恐是不能或免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植的處境相當危險。雖然曹睿暫不究問,卻也難免把他看作危險之源。為曹植計,他在這時應該更加收斂,盡力韜晦,以自保全。但曹植實在缺乏政治頭腦,就在這樣的時刻,他卻上了一篇《求自試表》。表中大講「古之受爵祿者」,「皆以功勛濟國,輔世惠民」,而自己卻「無德可述,無功可紀」。因此,希望得到一個軍職,以便效忠疆場,為國立功。他說:

竊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發之功,以報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詔,效臣錐刀之用,使得西屬大將軍,當一校之隊;若東屬大司馬,統偏師之任,必乘危蹈險,騁舟奮驪,突刃觸鋒,為士卒先。……必效須臾之捷,以滅終身之愧。使名掛史筆,事列朝榮。雖身分蜀境,首懸吳闕,猶生之年也。如微才弗試,沒世無聞,徒榮其軀而豐其體,生無益於事,死無損於數,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於白首,此固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

這樣的言辭是相當激切、這樣的感情也是相當誠摯的。曹植在這里表白的建功立業之心,本來可能遭到曹睿的疑忌,但也許因為他是發於至誠,毫無虛飾,所以此表上後,曹睿對他依舊優容。太和三年,他又得徙封東阿。

在這期間,曹植的處境比前時有所改善,他的心情也有些好轉。雖然不再「任性而行」,但說話卻比較隨便了。太和五年,在《求通親親表》中,曹植繼續請求任用,為國建功。話說得更加激切。他甚至說:

臣伏自惟省,豈無錐刀之用!及觀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為異姓,竊自料度,不後於朝士矣。

這話是說得不錯的,像他這樣的人材,如果身為異姓,確實可被重用;但正是因為不是「異姓」,所以才不能「拔授」。此中道理,曹植似乎並不真懂。嚴防同姓篡權,這是曹魏政權片面地接受了前朝的經驗教訓而定的決策。在歷代的統治者中,這樣的片面性都是不可避免的。曹植徒見其然而未識其所以然,所以如此絮絮多言。

《陳審舉表》也是曹植此時寫的一篇重要的文章,其中有這樣的話:

臣生乎亂,長乎軍,又數承教於武皇帝,伏見行師用兵之要,不必取孫吳而

⑧ 如何看待曹植在中國文學史中的地位

中國詩史「二源合一流」的嬗變大勢,文質彬彬、情文並茂,追求「壯美」的美學定位,以抒情為本的文化品格,以五言詩為主的詩體形式,皆由曹植垂範並師法千秋。曹植「一代詩宗」的詩史地位,是由曹植的四大貢獻奠定的。
建安詩歌是中國詩歌發展史上一座光輝的里程碑。這座里程碑,以「三曹七子」為代表,然「鄴中諸子,陳王最高」(皎然《詩式》),後世言建安詩,也莫不首標曹植。然曹植詩歌的里程碑意義何在?他究竟對中國詩歌有何獨特貢獻?本文擬從四個方面略抒己見。
曹植詩隱括《風》、《雅》,組織《庄》、《騷》,得《漢樂府》精髓,法《十九首》意象,繼往開來,初步確立中國詩歌「二源合一流」的嬗變大勢。
中國詩歌發展,明顯地呈現出「二源合一流」的大勢走向。「二源」即以《詩經》為代表的北方詩學體系,以《楚辭》、《莊子》為代表的南方詩學體系。建安詩歌一代繁盛,正是「得《風》、《雅》、《騷》人之氣骨」,二源交匯,南北合流,儒道合一的產物。唐代詩歌革新運動,標榜「漢魏風骨」,正是要恢復或再次確認這個大勢走向。然建安詩人真正融二源於一流,遠繼《風》、《雅》、《庄》、《騷》,近承《漢樂府》與《十九首》,下開盛唐李白、杜甫諸人,得首推曹植。曹操詩21首,全為樂府詩,內容上槁目時艱,腸斷民瘼,藝術上古直悲涼,通脫自然,顯然繼承了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傳統和剛健質朴的風格。曹操長於四言詩,似有《詩經》遺風,然許學夷的《詩源辨體》卷四謂其「正是樂府之體,不當於《風》、《雅》求之。」吳喬的《圍爐詩話》卷二也謂曹操四言詩「不受束於《三百篇》句法」。曹操的雜言詩,包括一些遊仙詩,也似有《庄》、《騷》韻味,但主要還是源於漢樂府的雜言體和遊仙詩。所以沈德潛《古詩源》卷五稱「孟德詩猶是漢音」。曹丕詩一半以上為樂府,並且「樂府酷是本色」(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二);曹丕工於言情,大量抒寫遊子思婦的離愁別怨,這也顯然「源出於《十九首》」(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五);王粲為「七子之冠冕」,相比之下,他受漢樂府和《十九首》的影響較小一些,王粲存詩20首,樂府詩僅有5首,其詩從思想內容和藝術風格,皆與《十九首》相差較遠;王粲詩更多地受到詩、騷的影響,這正如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七所說,王粲詩乃「小雅、變風之餘」,劉熙載《藝概》卷二也謂「王仲宣詩出於騷」,其餘「六子」存詩太少,不足論。而曹植乃「風、雅之苗裔」(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一),曹植自己也以「有應風雅」相標榜(《與楊德祖書》),讀曹植《送應氏》、《泰山樑甫行》、《情詩》、《門有萬里客行》等,這一點,不言而自明;同時,曹植《飛龍篇》、《遠游篇》等遊仙詩,「與《楚辭》同意」(郭茂倩《樂府詩集》卷64),《雜詩》六首,「原本於《離騷》」(吳淇《六朝選詩定論》卷五),所以劉熙載《藝概》卷二也謂「曹子建詩出於騷」;並且,曹植詩也多樂府,「參其樂府,皆漢氏之韻」(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二);《南國有佳人》等遊子思婦詩,「全法《十九首》意象」(同上)。因此,吳淇《六朝選詩定論》卷五謂「子建之詩,隱括《風》、(儺》,組織屈、宋,洵為一代宗匠,高踞諸子之上。……然不能不推子建為極者,蓋有得於詩家之正派的宗也。」將曹植作為《風》、《雅》、《楚辭》的正宗傳人來推崇。丁晏《陳思王詩鈔原序》也謂「詩自《三百篇》、《十九首》以來,漢以後正軌顓門,首推子建,洵詩人之冠冕,樂府之津源也。」也將曹植作為詩家「正軌顓門」,作為上承《詩經》,下開陶潛、李白、杜甫的「詩家正宗」來標榜。
建安詩歌,正處於承上啟下,「二源合一流」的歷史交匯處,「三曹七子」皆為此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然真正以詩歌實績確立這個嬗變大勢者,當首推曹植。
袁行霈主編的《中國文學史》說得好:曹植詩,「既體現了《詩經》哀而不傷的庄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邃的奇譎;既繼承了漢樂府反映現實的筆力,又保留了《古詩十九首》溫麗悲慘遠的情調。這一切都通過他凝聚在五言詩的製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風格,……這是一個時代的事業,卻通過了曹植才獲得完成。」曹植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鍾嶸《詩品》卷上),初步確立中國詩歌「壯美」的美學定位和文質彬彬、情文並茂的發展道路。

所謂「骨氣奇高」,是說曹植詩不僅有血有肉,而且有骨有氣,充滿氣勢和骨力,充滿追求和抗爭,顯得慷慨剛健,悲憤沉鬱,以氣取勝,以骨取勝;所謂「詞采華茂」,是說曹植詩風流倜儻,文采斐然,工於起調,善為警句,鍛字煉句,聲色和美。相比之下,曹操詩骨氣高,然詞采質朴;曹丕詩詞采美,然「婉孌細秀」(鍾惺《古詩歸》卷七);王粲詩「文若春華」(曹植《王仲宣誄》),然「悲而不壯」(劉熙載《藝概》卷二),「文秀而質贏」(鍾嶸《詩品》卷上)。建安詩人唯曹植華麗其容,風骨其實,「詞采華茂」因「骨氣奇高」而不致流於浮艷纖柔,「骨氣奇高」又因「詞采華茂」而不致陷於平淺粗豪,真乃文質相稱,情文並茂,壯哉美哉,美哉壯哉!所以成書《多歲堂古詩存》稱「魏詩至子建始盛,武帝雄才而失之粗,子桓雅秀而傷於弱,風雅當家,詩人本色,斷推此君。」吳質《答東阿王箋》即以「文彩巨麗」贊美曹植;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的關系》一文中,將「華麗壯大」作為建安文學的一大特徵E3;李澤厚的《中國美學史·魏晉南北朝編(上)》也指出:「曹植的詩中,這一點(華麗壯大)表現得最為明顯,並且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建安以前,《詩經》天然古拙,《楚辭》風華流美,到《漢樂府》則剛健質朴,《古詩十九首》則平淡自然,而曹植熔鑄《風》、《雅》、《楚騷》,得《漢樂府》精髓,法《十九首》意象,終於鍛煉出了「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的壯美品格而「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古今,卓爾不群」(鍾嶸《詩品》卷上)。
劉勰《文心雕龍·風骨》雲:「若風骨乏采,則鷙集翰林;采乏風骨,則雉竄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筆之嗚鳳也。」高度評價了風骨與詞採的統一,並譽為文中鳳凰,同時譏笑有風骨而缺文采者為文中鷙鳥,有詞采而乏風骨者為文中野雞。牟願相《小潞草堂雜論詩》雲:「曹子建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左思得其氣骨,陸機摹其詞采。左一傳而為鮑照,再傳而為李白;陸一傳而為大、小謝,再傳而為孟浩然,沿流溯源,去曹益遠。」Es]陸機、謝靈運、謝眺等人,受曹植「詞采華茂」的影響,以至愈演愈烈,繁衍出六朝詩歌的「采麗競繁,剛健不聞」(陳子昂《修竹篇序》);另一方面,左思、鮑照,其實還包括阮籍、陶潛、庾信、陳子昂、李白、杜甫等人,繼承發展曹植「文中鳴鳳」的精神,形成「盛唐雄贍」(胡應麟《詩藪·內編》卷五)的壯美詩風。陳子昂的詩歌革新運動,上接「漢魏風骨」,要求新詩歌應「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修竹篇序》),李白的「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宣州謝胱樓餞別校書叔雲》),要求風骨與清發的結合,皆與曹植的「骨氣奇高,詞采華茂」一脈相承。難怪杜甫要「詩看子建親」(《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子建文章壯」(《別李義》),特別親睞曹植,標榜曹植的壯美詩風;難怪尚鎔《三家詩話》將曹植、李白、杜甫等人作為「文筆鳴鳳」的代表詩人,丁晏《陳思王詩鈔原序》將李白、杜甫作為曹植的傳人,認為李、杜「接武子建」,「其源皆出於子建」(《曹集銓評》附錄)。因此,我們可以說,阮籍、左思、鮑照、庾信、陳子昂以及盛唐詩的「雄贍」,乃至整個中國詩歌「壯美」的美學品位和文質彬彬、情文並茂的發展道路,是由曹植初步確立。
曹植詩「情意有餘,洶涌而發」(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結束了中國詩歌在言志、緣事、緣情之間的左右搖擺,確立了抒情的文化品格。
《詩經》以言志抒情為主,其中有少數詩歌,如「民族史詩」、《七月》、《氓》等有明顯的敘事傾向。《楚辭》也以抒情為主,但敘事性大為增強,《離騷》作為一首自傳體政治抒情詩,回顧半生經歷,探索未來道路,便大量用賦的手法;《招魂》外陳四方之惡,內崇楚國之美,也多用體物鋪敘筆法;《卜居》、《漁父》更是明顯的散文化、敘事化。《漢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以敘事為主,《東門行》、《病婦行》、《孤兒行》、《陌上桑》等皆為成熟的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更是達到我國古代敘事詩的最高成就。《古詩十九首》「深衷淺貌,短語長情」,又以抒情為主。中國詩歌雖以抒情言志為發端,但其發展實在是依違於志、情、事之間,左右擺擺,自曹丕的「文氣」說、陸機的「緣情」說始,中國文學方覺醒、獨立,中國詩歌方確方向,以情為本。然「文氣」說、「緣情」說的出王主要受到建安詩歌的啟發,是對建安詩歌「慷慨l、氣,磊落以使才」(劉勰《文心雕龍·明詩》)、「遭亂流寓,自傷情多」(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詩序》)的總結提煉。而真正代表「文氣」、「緣情」理論的實績,以創作實踐確立中國詩歌抒情品格的詩人,當首推曹植。

⑨ 曹植是曹操最有才華的兒子,為啥他要借酒消愁

曹植是個有才華的人,三國志里說他: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柰何倩人?」時鄴銅爵台新城,太

祖悉將諸子登台,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可見最初曹操是把他當成太子來培養的。

不過曹植雖然才高八斗,可惜沒有政治手腕。

當不上太子的曹植鬱郁寡歡,在曹操活著的時候,曹丕還不敢公然對曹植怎麼樣,但有時曹操也很過分。曹操對曹丕的女人甄宓有時很寵愛,史料記載,建安十六年,曹丕擔任五官中郎將,喜歡文學,有位叫做劉楨的文人很受看重。有一次宴會,大家都喝得有點高,曹丕竟然讓自己的夫人甄宓出來拜見各位賓客,大家聽說世子夫人出場,都低下頭趴在地上,唯獨劉楨坐在位子上,平視甄宓。過了一段時間,曹操聽說了這件事,很生氣,就把劉楨給抓了起來,把劉楨發配去做苦工。對甄宓如此,對曹植的女人可就沒有這么好了。一次宴會,曹植的夫人穿著過於華麗,被曹操發現,曹操認為這是浮華的表現,因此找個借口把她給殺了。看來,同樣是兒媳婦,老曹也很難一碗水端平。

曹植後來接連遭到曹丕父子迫害,甚至曹丕拿出七步吟詩那樣的陰招來加害自己,也有野史表明,曹植和曹丕的女人甄宓也有一腿。內心,曹植很喜歡這個嫂子的。和曹丕相比,妻子不如意,事業不如意,人生不如意,出門都要看別人的臉色。雖然是藩王,可每日都生活在恐懼之中,寢食難安,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小步。以淚洗面,還不敢聲張,無法發泄,空有滿腹才華,不飲酒又當如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