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文化旅遊養生
Ⅰ 養生文化旅遊如何發展
我國當前的養生旅遊大多沿用了古時養生旅遊的方式,融入了現代人的基本養生訴求。目前較流行的養生旅遊項目包括森林浴、霧浴、日光浴、溫泉浴、食療、民俗養生等。但總體而言,我國現代養生旅遊與國外相對成熟的養生旅遊市場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問題。
養生旅遊目的地主要依賴當地自然資源,產品比較單一。此外,具有本地特色和有影響力的養生旅遊產品還未形成規模。盡管我國養生旅遊目的地數量日益增多,但是養生元素在各目的地的滲透仍比較淺層,各類養生活動仍然以依賴自然資源為主,無法深入挖掘消費者的養生訴求。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研究顯示,中國消費者是全世界最重視養生消費的群體,預計到2020年我國養生旅遊消費的總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養生旅遊發展急需規劃。養生旅遊是一個比中醫葯旅遊更大、更綜合、更國際化的旅遊業態。經國務院同意,「十三五」全國旅遊業發展規劃納入國家「十三五」重點專項規劃。
Ⅱ 中葯養生傳統理念是什麼
中國傳統養生文化在其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從未拘泥於一法一術,而是形成了以自身修持實踐內為基礎 ,涉及科技、哲學、宗容教等諸多學科的文化系統。它具有自己的傳統風格和文化特色 ,它的基本內涵就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通過調形、調息、調意的運動表現形式 ,形成的一系列價值觀念、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和情感方式 ,它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體育養生文化體系,對人們的身心修養和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中國傳統養生文化體系也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Ⅲ 中葯養生概念和意義以及作用
請參閱以下書籍
書 名:中葯材養生大全
ISBN號:7544234193/9787544234191
作 者:深圳市內金版文容化發展有限公司 編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時間:2007-2-1
中華葯材養生全書(上下) [平裝]
~ 森餘震 (作者), 胡炳義 (作者), 焦明耀 (作者)
Ⅳ 養生旅遊的中國文化
1、中國文化養生歷史悠久
從老子《道德經》到《莊子·內篇》,從《周易》到《呂氏春秋》,從《黃帝內經》到《千金要方》,從《神農本草經》到《茶經》,我們的祖先從未停止過對健康和長壽的探索與追求:「陰陽平衡,動靜相生,天人合一,形神兼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節飲食,調情志,調和氣血,補益五臟,道法自然,詩意棲居」,五千年來中華養生文化內涵不斷豐富和完善,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養生文化體系。
中國的文化養生以特有的中醫葯養生觀、道教養生觀、中華茶文化和太極文化為核心思想,傳承中國古老的養生文化內涵,以茶保健、溫泉療養 、有機國葯調理 、太極養生功等為主要養生手段,結合養生旅遊目的地建設,最終達到養身養心、天人合一的全方位療養,這是我國養生旅遊的獨特之處和可以形成國際競爭力的有效賣點。
2、文化養生的概念及模式
傳統的養生方法和養生觀念,都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文化養生已經形成一套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養生旅遊開發模式。
文化養生的開發即吸納養生觀念與技術,並通過對文化資源的廣泛整合,實現一種現代意義的延長生命模式。「文化」規定了養生的內涵,而「養生」則是貫注了道教生命意識的身心健康操作技術。這種養生技術是經過了人文化之後的一種新的升華。文化養生即通過廣泛而具有文化學意義的方式來達到養生的目的。文化養生是在現代人的認識基礎上出現的一種實踐延長生命長度和提高生命質量的生理與精神相結合的獨特養生方式。
文化養生以高質量的自然環境、高水平的養生保健項目、人性化全程養生服務以及和諧的養生氛圍為基礎,以深厚的養生文化內涵為底蘊,融合先進的當代養生技術,打造一流的養生度假概念模式,建設養生旅遊目的地,最終形成組合式文化養生旅遊產業集群
Ⅳ 文化旅遊+康體養生如何實現產業融合發展
在資源的高效配置、城市的均衡發展等方面,文化+康養產業特色小鎮均獨具優勢。需要注意的是,在這類特色小鎮建設和運營過程中,文化產業與康養產業不能盲目融合發展,還需形成資源共享、短板互補、循序漸進的發展格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文化產業與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的關鍵在於資源共享、短板互補。優美的自然環境與文化生態,既是做文化旅遊的必要條件,又是打造優質康養基地的良好基礎,一項條件同時滿足二者之需,這就是資源共享帶來的價值。短板互補則是指文化創意設計能夠賦予康養產業更多文化內涵和趣味,從供給側提升康養產業的品質,並且形成產業特色。
文化+康養產業特色小鎮可以依託長壽文化,大力發展長壽經濟,形成食療養生、山林養生、氣候養生為核心,以養生產品為輔助的健康餐飲、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功能集聚的健康養生養老體系;也可以依託醫葯文化發展醫葯產業,推動健康養生、休閑度假等產業發展的醫養特色小鎮;還可以原生態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以健康養生、休閑旅遊為發展核心,重點發展養生養老、休閑旅遊、生態種植等健康產業。
Ⅵ 如何弘揚中醫葯文化發展
宣傳中醫葯文化歷史。歷史是文化的積淀,中國醫葯學有幾千年的歷史,曾經有過很多的輝煌。從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到東漢的華佗最 早發明用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從中醫針灸療法到東漢時期張仲景創立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體系,從宋代開始就在民間流傳的用人痘接種 預防天花的方法到明代李時珍的葯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問世等等,都是我們值得驕傲的醫葯學成就。對中醫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蘊 藏,我們應該大力宣傳、弘揚,充分發揮其獨有的價值,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傳承中醫葯文化理念。中醫葯在長期的發展實踐中,充分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特別是運用整體觀和系統論作為指導中醫 葯認識健康、辨證論治、預防保健「治未病」的基本理念和思維方式,充分顯示了中醫葯所具有的超前性和有效性。中醫對人體的健康,提 倡預防為主的思想,強調防患於未然,重視平時保健調理,關注日常養生的思想至今仍彌足珍貴,傳承這種理念,對於增強社會的中醫葯 共識大有裨益。 弘揚中醫葯傳統醫德。中醫提倡的是「醫為仁術」,強調一個「仁」字。「醫為仁術」便是對一個合格醫者的道德標準定義,它是中國古代 醫學家對醫學的定性,是對醫學靈魂的高度概括。對於醫者而言,所要求的就是對病患者要懷抱一顆仁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與患者 的交流在充滿愛的氛圍中進行,而不是沒有表情的程序化的診治。「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 良,不可信也。」中醫葯服務只有充分體現中醫葯特有的價值觀念、行為規范和環境形象,才能使人民群眾從診療環境、就診方式、醫患 關系等方面切實感受到獨特而良好的服務。 建設中醫葯「名科」品牌。幾千年形成的中醫的獨特理論體系和獨到的診治方法,是中醫能夠保持其活力的重要原因。因此,從中醫服 務機構角度看,應該著力打造自己的「名科」品牌,突出中醫葯在養生、預防、康復中的特色優勢,通過「名科」品牌打造走出一條「中醫院以 中醫葯收入為主導」的路來。 發揮中醫葯文化助推區域發展的作用。中醫葯在群眾中具有廣泛認同感,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獨特的地位與作用,我們應努力 探索如何使中醫葯真正成為我市破解農民「看病貴」難題的重要手段、融入「海西」的重要紐帶、打造「秀山麗水,養生福地」的重要媒介、提高 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讓中醫葯在助推區域發展中發揮更大更多的作用。 盡管當下中醫葯發展步履維艱,但只要它的文化根基還在,它就有迅速走向復興的可能——中醫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中醫葯發展的不
Ⅶ 中醫葯文化養生旅遊為什麼發展緩慢
目前人們的養生保健意識開始加強,不管是居家飲食還是運動出行,人們都很注版意保健和養生權的。中醫食療或是中醫葯補都很受人們的歡迎。只是目前關注的人多,真正用的人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決定人們的消費,所以目前發展有點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