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對旅遊發展的利弊
❶ 我國黃金周新政策對旅遊業的利弊分析
這個很著急嘛?我准備回學校找點資料,然後再寫……有這個時間嘛?
❷ 我國黃金周旅遊的利與弊有哪些
一、「黃金周」的利與弊
自1999年國慶節以來,全國實行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3個7天的長假期,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假日旅遊熱,初步形成了以旅遊為主導的假日經濟,成為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一個新現象,也使國民(主要是佔全國人口1/3以上的城鎮居民)開始了一種新穎的休閑方式。
「黃金周」長假引發了旅遊熱,其積極作用人們看得很清,談得很多:
——促進了交通、信息、景區、住宿、餐飲、購物、娛樂、安全等服務設施的配套組合,推動了旅遊產品的調整優化(如國內度假產品的啟動、環城市休憩帶的形成),加速了旅遊消費從單一觀光型向觀光度假型的轉變。
——擴大了城鎮居民的休閑消費需求,帶動了交通客運、網路電訊、餐飲零售、金融保險、文化文物、休閑娛樂、體育健身、農業林業和城建園林等相關行業/部門的建設,拉動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
——加快了溫、冷旅遊地的開發、建設,促進了人流、消費流、資金流、信息流從中心城市向邊遠地區的流動,帶動了城郊、農村和山區的發展。
——激醒了國民、主要是城鎮居民的旅遊意識,豐富了人們的休閑生活,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由上而下各級政府假日協調機構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遊信息系統的啟動。促進了「大旅遊」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遊行業的服務、協調和管理水平。
然而,「黃金周」旅遊熱的負面作用也不可低估。旅遊產品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儲存性,決定了正確處理旅遊供給常年候的剛性與旅遊需求時段間的彈性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歷來是關系旅遊經濟能否良性增長的關鍵之一。在未實行「黃金周」制度時,這個矛盾主要表現為一些地方自然氣候造成的淡旺季問題。而近3年的情況說明,實行「黃金周」制度後,人為造成的旅遊供給設施的常年性、穩定性與「黃金周」旅遊需求的集中性、跳躍性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黃金周」期間的供不應求與「黃金周」之後的供過於求周而復始地出現,長此下去將會損傷我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經營和消費基礎。
——著名的景區景點,無論是自然的、歷史的,還是新建的,幾乎無不是「黃金周」內車水馬龍、人滿為患,節後車馬稀少、門庭冷落。特別是世界遺產、國保、國寶級景點,超負荷的接待與經營無疑會加速資源的損耗、環境的破壞,嚴重地損害了旅遊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在「黃金周」內出遊,景點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導致旅遊質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長此下去勢必挫傷國民對旅遊持續消費的積極性。
——如按照「黃金周」的需求量建設交通、住宿等旅遊供給設施,勢必造成常年性的過剩;如不能滿足「黃金周」的集中需求,則勢必形成客房爆滿、車船擁塞。前者形成企業的經營性虧損,後者引起企業的破壞性運營,兩者同樣導致經營成本提高。這種兩難境地使旅遊企業長期陷入低利甚至虧損運行窘境,損害了旅遊企業可持續的經營基礎。
——「黃金周」期間如果不採取行政限價措施,勢必消費價格上漲、甚至暴漲,導致遊客不滿;但這種行政式的限價違背供求規律,不符合市場經濟法則。「黃金周」期間的突擊性、超負荷供給,勢必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能源、設備損耗、人力成本),如果強制限價必然影響企業群體的近期效益和長遠利益。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勢必越來越突出。
——「黃金周」期間旅遊、娛樂、餐飲、購物的集中花費,盡管使消費市場火爆一時,但是社會的總消費量在一定時段內基本上是一個恆數。節日期間消費的火速升溫總是伴隨著節後的急劇降溫。從全社會一個較長時段來看,幾個短時段的集中或超前消費(而且這種消費容易形成低質、高價),並不能從根本上刺激和擴大消費總量。這種突擊性的消費並不能夯實國民長期、穩定、可持續消費的基礎。
最近3年統計結果表明,「黃金周」期間的人均旅遊消費額幾乎均低於全年旅遊人均消費額。2000、2001年的國內旅遊總收入和人均花費的絕對增長值與平均年增長率都比1997、1998年低。從表1、2、3、4中可以看出,「黃金周」式的集中休假對提高城鎮居民的人均旅遊花費與民出遊率的增長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相形之下對農村居民的出遊率影響不大),但對全國旅遊經濟整體增長的促進作用並不明顯。
——「黃金周」為我國公民提供了出境旅遊的條件,但集中在3個時段中的閘涌式出遊,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幾國的情況下,同樣給出境旅遊的經營者和接待地帶來巨大壓力,供求規律的結果必然使旅遊價格上揚、服務質量下降,勢必影響出境旅遊者的利益,不利於正在興起的出境旅遊的健康發展。
——3個「黃金周」前後,全國旅遊及相關的行政管理部門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全力投入協調、管理、監督、檢查。由於是帶有濃厚的「政治性」、「運動式」色彩,習慣上主要用行政手段,而且一時頗能奏效。這種行業管理模式與加入WTO、培育市場經濟的要求大相徑庭,從長遠看不利於政府職能的轉變與管理方式的轉型,也不利於市場的發育與企業的成長。
——全國劃一實行3個「黃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個月時間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止工作。這種狀態不利於政府機構正常、高效、穩定的運行,不適應現代經濟、金融、信息系統快捷、連續運作的要求,尤其給外企和涉外活動帶來諸多不便。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外經貿、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一年3次的全國性長假對政務、商務、生產、文教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會日益凸顯出來。
今後5~10年及20年內,隨著全國進入全面小康、基本實現現代化,國民的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將出現全面、持續、快速發展之勢。據中國旅遊業「十五」計劃和2015、2020年發展目標預測,到2009、2010、2015、2020年,國內旅遊將分別達到11億~11.5億、15億~17億、21億~25億、29億~36億人次,出境旅遊將達1600萬、2000萬、2500萬、3700萬人次(事實上遠不止這些人數)。對一人近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如果1/5左右的國內遊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內蜂擁而出,決不是一種正常、健康、可持續的現象,也不是中國旅遊業應走的高效益、低耗損、可持續發展之路
❸ 黃金周旅遊的利與弊
「黃金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當初預計的拉動內需目的,但卻人為內地干涉了旅遊運容行波動,不符合旅遊業的經營規律;不僅企業的營收離期望值越來越遠,消費者行為也漸趨理性,甚至對黃金周出遊存在恐懼。
另外,每次黃金周,景點人滿為患,交通負荷過重,景點景區不堪負荷破壞嚴重,生態嚴重受損,環境慘遭破壞,酒店價格上漲,供需矛盾凸出,服務質素下降,遊客怨聲載道層出不窮。
黃金周造成的全民的「群眾性大運動」形式給社會工作和政府工作造成的影響和沖擊更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的。在「黃金周」期間,除了最上層的中樞包括國防、外交及最底層的飲食購物旅遊外,社會運作基本停頓。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可以三次在整整一周的時間里,停頓日常社會運作,真是不可思議。
此外,單位為拼湊「黃金周」,常需要安排員工在假期前連續工作七、八天以上,典型如2004年的「五一放假辦法」,職工就需在五一前超長時間連續工作十個工作日,這樣的制度簡直是侵蝕社會效率。
❹ 黃金周對景區帶來的利與弊
今年是中國實行「黃金周」制度的第八個年頭,迎來了第十六個黃金周——「十一」黃金周。黃金周的推出,可說是有人歡樂有人愁,但總的來講,黃金周還是利大於弊的。
我國的「黃金周」休假制度是始於1999年。當時政府的用意是啟動消費和刺激「內需」。毫無疑問,這個極具中國特色的公眾集中休假制度一經實行,就顯示出了它巨大的「刺激」作用。據統計,1999年國慶「黃金周」,全國出遊人數達到2,8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實現141億元。「黃金周」讓剛剛富裕起來的中國人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休閑快樂」,激發了濃厚的「旅遊興致」,一時間,神州大地到處都掀起了一股「假日經濟」的熱潮。隨之而興的是大興土木的旅遊景點和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旅遊經濟不切合實際的大幹快上。據權威部門統計,在已實行的14個黃金周里,全國出遊者共10.7億人次,累計實現旅遊收入4,292億元人民幣,同時為眾多行業提供了發展機會和為許多人提供了就業崗位。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只見其利,不見其弊。隨著「黃金周」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其顯而易見的弊端也越來越充分暴露出來。黃金周綜合征有:景點人滿為患,交通負荷過重,景點景區(尤其重點保護的自然、人文遺產)不堪負荷破壞嚴重,生態嚴重受損,環境慘遭破壞,酒店價格上漲,供需矛盾凸出,服務質素下降,遊客怨聲載道等等。特別是「黃金周」造成的全民的「群眾性大運動」形式給社會工作和政府工作造成的影響和沖擊更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的。比如我們要和國際接軌,但每年的「黃金周」里,我們的黨政和社會公益各部門除少量的人員值班外,幾乎是處於歇業和停頓狀態。經濟運作基本停止,與外商和外國政府的接洽和信息溝通無法進行,在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的今天,「全民放長假、全國大放假」的休假制度已經遠遠偏離了國際軌道,很難適應日趨發展的經濟社會。
此外,休假時間過長及過於集中使一大堆工作擱置,給節後的工作帶來被動。對社會公共資源也是一種浪費,並增加了公務成本,給治安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黃金周過後,往往迎來漫長的旅遊淡季,過猶不及,旅遊業的「暴飲暴食」給自己帶來了傷害。
「黃金周」衍生的諸多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深刻反思和檢討,在對待長假旅遊上,人們也越來越顯得更加理智。人們的旅遊方式開始多樣化、假日消費更趨理性、休閑意識越來越強。人們越來越不願意在黃金周去長途旅遊,更願意選擇近郊地區。自駕車游、自助游、探險游、休閑游等「個性化旅遊」逐漸取代原來風行的「快餐」式旅遊。而且,現在的黃金周,人們不一定遠足,人們利用這個時間看看書,充充電,鍛煉鍛煉身體,和家人呆在一起,或就近訪親問友。這種靜悄悄的變化從最近幾個黃金周旅行社旅遊價格大幅度跳水即可見一斑。
我認為,黃金周的首要目的不應該是促進內需,那隻是暫時的需要,不是長期的目標,黃金周的實施應該是以人為本,是滿足人民的需要。休閑是首要的因素,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人口流動性很大,很多人為了生存,為了事業,夫妻分居,父母子女分離,一年只有春節才能團圓,黃金周也是他們給他們提供團聚的機會。促進內需則是較次要的因素。正因為,黃金周是以人為本的,大多數人從中得到了實惠,因此也得到了大多數人的支持。
黃金周,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休假方式,從當初的一片叫好到現在的指責、質疑,甚至有人呼籲取消。但我們在存在多種經濟體制的條件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國際社會普遍採用的「帶薪休假」制度,讓民眾自主選擇安排休假出遊時間。黃金周雖然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一定的問題,但總的來講,利是遠大於弊的。因此,實施全民大放假式的「黃金周」還是最佳的選擇。
❺ 求論文!!題目是《我國發展黃金周旅遊的利弊》
可以圍繞以下這個提綱進行寫作:
利:1、拉動內需,促進經濟發展;
2、緩解人們緊張的工作壓力,使人們得到休息和放鬆;也可以使家庭多些在一起的時間
3、促進旅遊業、餐飲業等發展
弊:1、由於各地熱點景區遊人增多、擁擠,造成安全隱患增多,發生事故概率大於平常;
2、在「黃金周」期間,除了最上層的中樞包括國防、外交及最底層的飲食購物旅遊外,社會運作基本停頓一周時間。
3、出外旅遊食宿、服務質量都可能有所下降。
節選一些文字供你參考:
黃金周」的利與弊
自1999年國慶節以來,全國實行春節、勞動節和國慶節3個7天的長假期,出現了從未有過的假日旅遊熱,初步形成了以旅遊為主導的假日經濟,成為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一個新現象,也使國民(主要是佔全國人口1/3以上的城鎮居民)開始了一種新穎的休閑方式。
「黃金周」長假引發了旅遊熱,其積極作用人們看得很清,談得很多:
——促進了交通、信息、景區、住宿、餐飲、購物、娛樂、安全等服務設施的配套組合,推動了旅遊產品的調整優化(如國內度假產品的啟動、環城市休憩帶的形成),加速了旅遊消費從單一觀光型向觀光度假型的轉變。
——擴大了城鎮居民的休閑消費需求,帶動了交通客運、網路電訊、餐飲零售、金融保險、文化文物、休閑娛樂、體育健身、農業林業和城建園林等相關行業/部門的建設,拉動內需、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增長。
——加快了溫、冷旅遊地的開發、建設,促進了人流、消費流、資金流、信息流從中心城市向邊遠地區的流動,帶動了城郊、農村和山區的發展。
——激醒了國民、主要是城鎮居民的旅遊意識,豐富了人們的休閑生活,提升了人們的生活品質。
——由上而下各級政府假日協調機構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遊信息系統的啟動。促進了「大旅遊」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遊行業的服務、協調和管理水平。
然而,「黃金周」旅遊熱的負面作用也不可低估。旅遊產品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不可儲存性,決定了正確處理旅遊供給常年候的剛性與旅遊需求時段間的彈性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歷來是關系旅遊經濟能否良性增長的關鍵之一。在未實行「黃金周」制度時,這個矛盾主要表現為一些地方自然氣候造成的淡旺季問題。而近3年的情況說明,實行「黃金周」制度後,人為造成的旅遊供給設施的常年性、穩定性與「黃金周」旅遊需求的集中性、跳躍性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黃金周」期間的供不應求與「黃金周」之後的供過於求周而復始地出現,長此下去將會損傷我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經營和消費基礎。
——著名的景區景點,無論是自然的、歷史的,還是新建的,幾乎無不是「黃金周」內車水馬龍、人滿為患,節後車馬稀少、門庭冷落。特別是世界遺產、國保、國寶級景點,超負荷的接待與經營無疑會加速資源的損耗、環境的破壞,嚴重地損害了旅遊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在「黃金周」內出遊,景點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導致旅遊質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長此下去勢必挫傷國民對旅遊持續消費的積極性。
——如按照「黃金周」的需求量建設交通、住宿等旅遊供給設施,勢必造成常年性的過剩;如不能滿足「黃金周」的集中需求,則勢必形成客房爆滿、車船擁塞。前者形成企業的經營性虧損,後者引起企業的破壞性運營,兩者同樣導致經營成本提高。這種兩難境地使旅遊企業長期陷入低利甚至虧損運行窘境,損害了旅遊企業可持續的經營基礎。
——「黃金周」期間如果不採取行政限價措施,勢必消費價格上漲、甚至暴漲,導致遊客不滿;但這種行政式的限價違背供求規律,不符合市場經濟法則。「黃金周」期間的突擊性、超負荷供給,勢必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能源、設備損耗、人力成本),如果強制限價必然影響企業群體的近期效益和長遠利益。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勢必越來越突出。
——「黃金周」期間旅遊、娛樂、餐飲、購物的集中花費,盡管使消費市場火爆一時,但是社會的總消費量在一定時段內基本上是一個恆數。節日期間消費的火速升溫總是伴隨著節後的急劇降溫。從全社會一個較長時段來看,幾個短時段的集中或超前消費(而且這種消費容易形成低質、高價),並不能從根本上刺激和擴大消費總量。這種突擊性的消費並不能夯實國民長期、穩定、可持續消費的基礎。
最近3年統計結果表明,「黃金周」期間的人均旅遊消費額幾乎均低於全年旅遊人均消費額。2000、2001年的國內旅遊總收入和人均花費的絕對增長值與平均年增長率都比1997、1998年低。從表1、2、3、4中可以看出,「黃金周」式的集中休假對提高城鎮居民的人均旅遊花費與民出遊率的增長確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相形之下對農村居民的出遊率影響不大),但對全國旅遊經濟整體增長的促進作用並不明顯。
——「黃金周」為我國公民提供了出境旅遊的條件,但集中在3個時段中的閘涌式出遊,在目前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幾國的情況下,同樣給出境旅遊的經營者和接待地帶來巨大壓力,供求規律的結果必然使旅遊價格上揚、服務質量下降,勢必影響出境旅遊者的利益,不利於正在興起的出境旅遊的健康發展。
——3個「黃金周」前後,全國旅遊及相關的行政管理部門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全力投入協調、管理、監督、檢查。由於是帶有濃厚的「政治性」、「運動式」色彩,習慣上主要用行政手段,而且一時頗能奏效。這種行業管理模式與加入WTO、培育市場經濟的要求大相徑庭,從長遠看不利於政府職能的轉變與管理方式的轉型,也不利於市場的發育與企業的成長。
——全國劃一實行3個「黃金周」,一年之中大致近一個月時間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止工作。這種狀態不利於政府機構正常、高效、穩定的運行,不適應現代經濟、金融、信息系統快捷、連續運作的要求,尤其給外企和涉外活動帶來諸多不便。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外經貿、文化交流日趨頻繁,一年3次的全國性長假對政務、商務、生產、文教活動的負面影響將會日益凸顯出來。
今後5~10年及20年內,隨著全國進入全面小康、基本實現現代化,國民的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將出現全面、持續、快速發展之勢。據中國旅遊業「十五」計劃和2015、2020年發展目標預測,到2009、2010、2015、2020年,國內旅遊將分別達到11億~11.5億、15億~17億、21億~25億、29億~36億人次,出境旅遊將達1600萬、2000萬、2500萬、3700萬人次(事實上遠不止這些人數)。對一人近13億人口的大國來說,如果1/5左右的國內遊客每年都集中在3周內蜂擁而出,決不是一種正常、健康、可持續的現象,也不是中國旅遊業應走的高效益、低耗損、可持續發展之路
❻ 黃金周的改動對旅遊業造成的影響
《國務院復關於修改〈全國年制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節假日增加三個傳統節日,逢周末形成連休,這意味著三個新的旅遊營銷領域正在等待開發。預計在2008年,全國旅遊行業人才需求會出現比較大幅的提升。
同時中國的旅遊市場將迎來前所未有的一個高潮。春節是出遊的第一大高點,其次是暑期,然後是「十·一」、年底的年假旅遊和商務旅遊。「五·一」排在各大旅遊熱點的最後,因此取消「五·一」黃金周並不會對旅行社的利潤造成太大影響。此外,新增的3個小長假,除清明節不太適合旅遊外,端午、中秋如果和周末連休,很可能成為出遊的黃金時段。
酒店方面,以往黃金周對於以商務客人為主的高星級酒店而言沒有太多「黃金」的味道。黃金周期間像北京這樣的地區商務活動大為減少,容易造成商務客人「外逃」現象,所以黃金周往往是這些酒店入住率較低的時期,成了酒店的淡季。法定假期調整對高星級酒店而言無疑是個利好消息。
❼ 旅遊黃金周的利與弊
黃金周的弊端,遊客都集中在一時間出遊,造成酒店用房緊張導致房價上漲,由於餐廳客流量版過大,權導致就餐質量下降,由於人多在景點購買門票時造成要排常隊,等待時間過常。如果是跟著旅行社的客人,肯定是要進旅遊定點商店購物,由於客流量大,導師及工作人員過渡勞累,對客人直接影響就是無心情購物,或購物時心情不愉快,黃金周景點附近車流量較大,堵車將時間浪費在路上,等等弊端結合起來造成客人心情不愉快,導游就要調解客人,一旦導游工作稍微疏忽就造成「炸團」現象。直接影響旅行社的聲譽與形象。以上情況又造成黃金周旅遊價格上漲。花的錢又多又不劃算。
利端:由於過去的黃金周弊端,使得人們學會了理智消費,已經從過去的7日黃金周,慢慢將假期前後各拉長了1周,及避開黃金周,從另一種意義上將黃金周變成了黃金月,既節省了錢,又讓旅遊行業的讓客流量程平穩周期發展,不會造成黃金周前後沒有客人的尷尬情況,黃金周的另一利端是黃金周是旅遊行業的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