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固定旅遊航線
① 都江堰為什麼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①建於公元前3世紀,位於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國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回李冰答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發揮巨大效益。②李冰治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都江堰不愧為聞名世界的偉大傑作,造福人民的偉大水利工程。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有關信息技術問答,可以下載101教育PPT這款軟體裡面的資源庫資源豐富,而且這款軟體是免費的,很多老師寫教案都會用它。
② 靈渠在哪靈渠是什麼
靈渠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發揮著功用。靈渠工程主體包括鏵堤、南北渠、秦堤、陡門等,完整精巧,設計巧妙,通三江、貫五嶺,溝通南北水路運輸,與長城南北呼應,同為世界奇觀。
「六王畢,四海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並六國、平定中原後,立即派出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接著,又揮師五十萬南下,平定「百越」。為盡速征服嶺南,秦始皇下令開鑿靈渠。此項艱巨的任務,交由監察御史史祿和3位石匠擔綱。古人感佩於史祿開鑿靈渠居功至偉,稱贊他「咫尺江山分楚越,使君才氣卷波瀾。」興安縣也留下了為紀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將軍墓」。歷3年艱辛,這條體現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科學技術偉大成就的人工運河,終於鑿成通航。其後,漢代馬援,唐代李渤、魚孟威又繼續主持修築靈渠。靈渠南渠岸邊的四賢祠內,至今還供奉著史祿和他們的塑像。靈渠在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刻苦耐勞精神的同時,也展示著中華民族豐富的智慧和無窮的創造力。
鏵堤為靈渠的樞紐工程,是在湘江內修建的一座滾水低壩,有大小天平石堤與其相連,形成「人」字形。北面為大天平,長約360米、寬約10米。南面為小天平,長約120米寬約4.5米。石堤頂部用青石平砌,石與石之間開斧形槽口,用鐵碼子扣緊。石堤外部呈斜坡形(即滾水部分),用長片石鱗次嵌砌,通稱「魚鱗石」。大小天平分別與南北渠岸相連,起著蓄水排洪的作用。
鏵堤前銳後鈍,四周用大型條石砌成,長52.6米,下部最寬處為22.8米,形似犁鏵,劈水分流,將湘水引進靈渠,稱水高下,恰如其分,起著平衡水量和向南北進水口導航的作用,三分入南渠進灕江,七分入北渠導歸湘江,以利舟楫航運、水利灌溉。
南渠長30公里,是引湘入漓的主要渠道。北渠是條引航渠道,長4公里,只有南渠長度的1/8,由於距離短,水位落差大,流速快,施工時就將其設計呈「S」形,讓渠水迂迴曲折流入湘江,延長流程一倍,減小落差約一倍,以使水流平緩,讓往來湘江、灕江的船隻順利通航。為確保渠道的安全,秦人又在南北二渠上又修建了溢洪堰。水大時,渠水可漫過石堤經斜坡而下,流進不遠處的湘江故道;水小時,巨石就成了護水石堤。
這座大壩之所以成為歷史上最古老最有科技含量的大型阻水溢洪滾水壩,關鍵在「水浸松木千年在」!秦人將松木縱橫交錯排叉式的夯實插放在壩底,其四圍再鋪以用鑄鐵件鉚住的巨型條石,形成整體。2000多年來任憑洪水沖刷,大壩巍然屹立。內中奧秘,直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維修大壩時才發現。靈渠一些地段灘陡、流急、水淺,航行困難。為解決這個問題,古人在水流較急或渠水較淺的地方,設立了陡門,把渠道劃分成若干段,裝上閘門,打開兩段之間的閘門,兩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於船隻航行。靈渠最多時有陡門36座,因此又有「陡河」之稱。1986年11月,世界大壩委員會的專家到靈渠考察,稱贊「靈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築的明珠,陡門是世界船閘之父。」
靈渠的鑿通,溝通了湘江、灕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為秦王朝統一嶺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大批糧草經水路運往嶺南,有了充足的物資供應,秦軍在百越戰場上兵鋒凌厲、勢如破竹。公元前214年,即靈渠鑿成通航的當年,秦兵就攻克嶺南,隨即設立桂林、象郡、南海3郡,將嶺南正式納入秦王朝的版圖,加上在福建建立的閩中郡,使秦朝郡級建置達到40個,形成了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靈渠聯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構成了遍布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靈渠雖經歷代修整,至今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
③ 秦始皇派人興修靈渠,溝通了哪兩個水系
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靈渠水系由北南兩渠組成。北渠俗稱湘江新道,全由人工開鑿而成,大致與湘江故道略成平行,渠槽在田疇間,其水位高過湘江故道,湘江水在分水塘經鏵嘴分流和大小天坪壩引流後,約7分水流入北渠,在高塘村與湘江故道相會,全長3.25公里,最大引流量為12立方米每秒。
(3)千年古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固定旅遊航線擴展閱讀:
「靈渠奇跡兩千載,堪與長城共壯懷。」為統一嶺南,秦始皇下令「鑿渠運糧」,公元前214年,鑿成「與長城南北相呼應」的世界奇觀——靈渠,讓北去的湘江和南流的灕江開啟了2200多年的連接,更促成了其背後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的交匯。
作為秦始皇時代三大工程的靈渠,並不如長城、兵馬俑那樣聞名於世,更似「養在閨中少人識」。目前,靈渠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讓古老的運河登上世界舞台。當前,興安縣官方正在持續推進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讓其進一步走向世界。
近年來,官方正致力於對靈渠進行全面的保護修繕,實施靈渠南渠復航,同時整治周邊環境,推進靈渠展示中心(興安博物館)建設等。
④ 世界文化遺產或自然遺產或自然文化遺產的資料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遺產文化遺產地
長城 1987.12
北京故宮、沈陽故宮 1987.12
陝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 1987.12
甘肅敦煌莫高窟 1987.12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 1987.12
山東泰山 1987.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安徽黃山 1990.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西藏布達拉宮 1994.12
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 1994.12
山東曲阜的孔廟、孔府及孔林 1994.12
湖北武當山古建築群 1994.12 文化遺產
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景觀
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 1996.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雲南麗江古城 1997.12
山西平遙古城 1997.12
江蘇蘇州古典園林 1997.12
北京頤和園 1998.11
北京天壇 1998.11
重慶大足石刻 1999.12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 2000.11
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鍾祥市)、清東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縣)、盛京三陵 2000.11
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 2000.11
山西大同雲岡石窟 2001.12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2004.7
澳門歷史城區
⑤ 靈渠為什麼這么有用
古時候的靈渠是用來防止乾旱的。現在呢也不例外,現在的靈渠不僅是防止乾旱還是可以用來賺錢(旅遊)之用。細點來說還可以給「靈渠」旁邊的住人帶來便捷,比如說在那可以洗衣服~洗碗~洗拖把什麼的都很好。
⑥ 廣西靈渠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了嗎
2018年8月13日,靈渠等4個項目入選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
靈渠,古稱秦鑿渠、零渠、陡河、興安運河、湘桂運河,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境內,於公元前214年鑿成通航。靈渠流向由東向西,將興安縣東面的海洋河(湘江源頭,流向由南向北)和興安縣西面的大溶江(灕江源頭,流向由北向南)相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有著「世界古代水利建築明珠」的美譽。
靈渠主體工程由鏵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水涵、陡門、堰壩、秦堤、橋梁等部分組成,盡管興建時間先後不同,但它們互相關聯,成為靈渠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6)千年古靈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固定旅遊航線擴展閱讀
南北兩渠共有陡門36個(其中北渠4個,南渠32個):
南陡、馬氏橋陡、大灣陡、祖灣(陰灣)陡、太平陡、鐵爐陡、禾上(和尚、禾尚)陡、三里(烏龜)陡、印陡、大路陡、君嘉陡、霞雲(下營刀板)陡、黃泥陡、沙泥陡、門限(門坎)陡、十四陡、十五陡、十六陡(洗衣陡)、十七陡(大蝦蟆陡)、霞幔(小蝦蟆)陡、新陡(曬谷陡);
牛路陡(破陡)、林山(靈山、雲山)陡、星橋陡、竹頭(竹根)陡、青石(青泥)陡、小陡、大陡、古牛(牯牛)陡、鸞塘(老灘、上陡)陡、滑石(新灘、下陡)陡、牛角(牛角灣)陡已毀、北陡、灣陡(灣橋陡)、曬禾陡、何家陡。
⑦ 我們祖國歷史悠久許多名勝古跡世界聞名你都去過哪些地方請寫在下面
每年都會花點時間,到全國各地去走走,感受下祖國山河壯麗、名勝古跡繁多,讓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
泰山——五嶽之首。它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凌駕於齊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佛、道兩教興盛之地,是歷代帝王朝拜之山。歷代帝王所到之處,建廟塑像,刻石題字,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泰山兼具古、麗、幽、妙,摩崖碑碣數不勝數,廟宇觀堂滿山遍布,山勢壯麗,自然景觀巍峨、雄奇、沉渾、峻秀。全山有古建築群20多處,歷史文化遺跡2000多處,歷代文人雅士吟詠題刻和碑記無數。泰山的自然風光更是泰山引人之處,泰山高峰峻拔,雄偉多姿,既是「天然山嶽公園」,又是「東方歷史文化縮影」。
備註:泰山具有極其美麗壯觀的自然風景,其主要特點為雄、奇、險、秀、幽、奧等。
大明湖——大明湖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舊城區北部,與趵突泉、千佛山並稱濟南三名勝。濟南八景中,大明湖有三景:明湖泛舟、歷下秋風、匯波晚照。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構成,因而湖水「恆雨不漲,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較固定的水位。
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蓮,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風景的最好寫照。公園的人文景觀十分豐富,歷下亭、鐵公祠、南豐祠、北極廟等三十餘處名勝古跡掩映於綠樹繁花之間,展現出悠久的歷史文化。
備注;公園內碑刻石碣較多,何紹基、翁方綱等的碑記,皆具深厚文化內涵和藝術水平。趵突泉——位於濟南市區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今日之趵突泉正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成為「游濟南不游趵突,不成游也」之盛譽。該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備註: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志,與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
灕江——屬於珠江水系,發源地在桂林北面興安縣境內的貓兒山。貓兒山是史稱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海拔2238米,號稱中南最高峰,灕江由貓兒山下的涓涓細流匯集而成興安縣境內至今還保留著秦始皇時期修建的「靈渠」,它是中國第一條人工運河,史稱「興安靈渠」,它把灕江的水和湘江的水連接起來。湘江在湖南境內,屬於長江水系。大自然賦予了它特定的方式。大家都知道,「世上無水不東流」是因為地球西部地形高,東部地形低所造成的,但惟有湘江的水是由南向北而去,灕江的水由北向南而下,所謂「湘漓分流」、「相離而去」,灕江故此得名,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備註:灕江的「漓」字,在字典裡面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大概也是灕江名稱最佳的含義。
西湖——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它以其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而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也被譽為人間天堂。西湖的水面面積約4.37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里),湖岸周長15公里。水的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最深處在2.8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湖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
備註: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1985年被選為「全國十大風景名勝」。峨眉山——位於中國四川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公里,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秀甲天下」之美譽。氣候多樣,植被豐富,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勝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廟約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廟,佛事頻繁。
備註: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樂山大佛作為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與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舉世聞名的普賢菩薩道場。有山峰相對如蛾眉,故名。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主峰3079.3米,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公尺。為褶皺斷塊山地,斷裂處河谷深切。一線天、捨身崖等絕壁高達700∼850公尺。山勢雄偉,隘谷深幽,飛瀑如簾,雲海翻湧,林木蔥蘢,有「峨眉天下秀」之稱。
備註:山上多佛教寺廟,向為著名游覽地。
五指山——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島的象徵,也是我國名山之一,被國際旅遊組織列為A級旅遊點。該山位於海南島中部,峰巒起伏成鋸齒狀,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區遍布熱帶原始森林,層層疊疊,逶迤不盡。海南主要的江河皆從此地發源,山光水色交相輝映,構成奇特瑰麗的風光。五指山林區是一個蘊藏著無數百年不朽良樹的綠色寶庫。
備註:五指山涌現出一批旅遊景點創造和打破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紀錄、中國紀錄,獲得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
總結: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一直得以傳承,56個民族的民族風貌全都體現在這些名勝古跡當中,不管是矮的、高的、窄的、寬的。各有各的特色。
比如故宮,從明朝開始建的它集中祖國的一派風氣,雄偉、壯觀、金碧、輝煌。是我們百年來中華古老建築的傑出代表。
再如天安門,寬廣的天安門廣場,鮮艷的五星紅旗徐徐飄逸,他是祖國的驕傲,猶如一個巨人佇立在我國的首都上,不懈的守護著我們的祖國。
⑧ (12分)世界文化遺產薈萃材料 靈渠位於今廣西興安附近,是一條連接湘江與灕江的人工運河。在湘江中用巨
(1)歷史悠久,影響深遠;保存相對完整;設計、修建科學合理。(6分)
(2)為開回拓和管理嶺南答提供了交通支撐;灌溉農田;促進了中原地區與嶺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6分) ⑨ 靈渠有著怎樣的景色與影響 作為古老運河,靈渠沿岸遍布著文化內涵深遠的秀麗景觀和古韻遺址。 古樹吞碑:是天下奇景之一,位於四賢祠內。一棵有近800年樹齡的重楊樹正以每三年一公分的速度吞吃著樹下乾隆十二年立於此的古碑。據說這一古碑最初是一位少女方便河邊洗衣而墊在樹根邊的,久而久之,樹干便將石碑納入懷中,並抬高了數十厘米。 狀元橋:又名青雲橋,建於清代,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整座橋的橋欄都是由漢白玉建造而成的,在橋欄上有工匠細致雕刻的8塊寓意人間無災無禍、國泰民安、生活幸福的麒麟、獅子;有表示福祿安康的福星、梅花鹿;有提醒人們要出淤泥而不染,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的荷花;還有祝福人們學業有成、官運亨通的鯉魚跳龍門及雙鳳朝陽等。在橋面上有3塊石板雕刻成的形精狀美的雲彩,寓意人們平步青雲。關於狀元橋還有著一段神奇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書生屢試不中,鬱郁不得志。為了排解心中煩悶,他孑然出遊。當他來到慕名已久的靈渠、踏上青雲橋時,遇到了一位鶴發童顏的老人點化他。老人讓他走上青雲橋,讓他立於青雲石板之上,便可仕途隨順、心想事成。後來書生果然高中狀元,當書生重遊故地尋找恩人時,便把此橋由青雲橋改成了狀元橋。 飛來石:與「三將軍」鑿渠的故事有關,「三將軍」即張、劉、李3個著名的石匠。相傳,靈渠開鑿工程的主持人史祿找張、劉、李幫助他,靈渠堤岸上的萬千石頭都是經由他們鑿刻和壘砌的。後來來了一隻豬婆精作怪為亂,將修好的岸堤拱倒。3個石匠將豬婆精拱倒的堤岸再次建起,之後又被拱倒,3人又重建,循環往復。最後天神被3人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感動,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裡,天神移來峨眉飛石鎮壓住豬婆精,岸堤終於順利建好。3人死後,就被合葬在了靈渠邊,成為了渠堤的守護者。人們為紀念他們就敬稱他們為「三將軍」。而那塊「飛來石」就留在了秦堤之上。 水街:位於興安縣城內,它依靈渠成街,故稱水街。水街全長約980米,是靈渠歷史文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體集中體現了古建築文化、古橋文化、石雕文化、靈渠文化和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這里有在端午時用以舉辦神聖的祭龍儀式的接龍橋;有側面反映了南北文化不斷交融的娘娘橋;有2200多年前用於瞭望報警等軍事防禦、以土木為主的興安秦城望樓;有反映了興安尊師重教、學風濃厚的歷史悠久的狀元們;有始建於宋代,傳承了千年歷史的古巷北街里;有「楚越要津」之稱的靈渠上最有名、最古老的萬里橋;有被譽為「三橋跨兩水」的馬嘶橋;有由我國陶藝大師製作、經佛山陶瓷廠燒製成功的高5米、寬6.8米的雙面照壁;有「濂溪祠」之稱的古香古色的湖廣會館;還有經由中央藝術學院袁運莆教授和他的兩個兒子袁佐、袁嘉設計而成的、反映了靈渠修建的整個過程的百米浮雕等。水街作為古今文化的載體,再現了靈渠過往的滄桑和輝煌,成為了靈渠沿岸特有的景緻。 靈渠是溝通南北、連接湘漓的便利水道,其開鑿為秦統一提供了便於行軍運糧的保障。同時靈渠的開鑿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間構成了龐大的遍布華東華南的水運網。自秦以來,對鞏固國家的統一,加強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密切各族人民的往來,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郭沫若曾在1963年游覽靈渠時,題寫了《滿江紅?靈渠》,在詩中高度贊賞了靈渠偉大工程的歷史價值及秦始皇的豐功偉業,稱「靈渠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靈渠一景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