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在旅遊過程中有什麼意義

文化在旅遊過程中有什麼意義

發布時間: 2021-02-09 04:54:58

❶ 歷史名人文化資源在旅遊中有什麼作用

1.歷史名人文化具有尋根旅遊價值親緣一般會隨著代數的增加而減弱,但是如果親緣與名人文化相聯系的話,便會產生不竭的吸引力,比如挖掘兩岸共同的祭祀祖文化。挖掘和利用歷史名人文化旅遊資源,可以吸引遠在異國他鄉的華人,不辭辛苦而來,並可以給旅遊景區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可以藉助歷史名人優勢,拓展人脈關系,從而保證旅遊景區發展渠道的暢通。通過名人旅遊資源的開發可以維系一批人,從而使旅遊景區增加新的紐帶。

2.歷史名人文化具有激勵作用並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名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名人,其自身必定有突出的貢獻和非凡的能力,學習他們先進事跡的同時,也能被他們的精神所激勵。具有豐富而獨特的名人文化內涵的景點能夠吸引很多遊客,成為一個城市旅遊業的標志和名片,從而帶動經濟的增長。

3.歷史名人文化的名人效應及文化作用名人作為一種傳承文化的載體,具有特殊的凝聚力。

4.歷史名人文化具有體驗旅遊的價值旅遊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離開慣常的環境到其他地方去尋求某種體驗的一種活動。

❷ 文化對旅遊發展的積極意義

文化旅來游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遊源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撬動地方經濟騰飛的重要發展方向。

相關介紹:

文化旅遊產業是一個跨行業的朝陽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對經濟結構調整、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文化在旅遊過程中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文化旅遊的過程就是旅遊者對旅遊資源文化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這也是文化旅遊產業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給人一種超然的文化感受,這種文化感受以飽含文化內涵的旅遊景點為載體,體現了審美情趣激發功能、教育啟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託功能。

旅遊文學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歷數千年發展,成就斐然。古代旅遊文學深受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產生了一些相對穩定並不斷延續的特徵,我們稱之為古代旅遊文學創作的重要傳統。

❸ 文化在旅遊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香港旅遊業對內地旅遊業起到示範作用和借鑒意義,具有互補性和共融性,是從國內旅遊向國際旅遊發展的橋梁和紐帶。

❹ 旅遊業的文化和經濟意義各是什麼

對經濟:

  1. 旅遊業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擺脫地區貧困,因其投入一般較低,因此對貧困地區的幫助是巨大的;

  2. 促進了商業消費,加速了經濟增長;

  3. 合理和優化了產業結構部門,作為非生產性行業,帶動了其它的相關產業;

  4. 跨國旅遊的飛速發展對本國的外匯收入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對文化:

  1. 保存和發揚了當地特有的文化,對本地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要對本地文化內質、純粹性注意保護防止遭到破壞和退步;

  2. 促進了各地區間的文化交流,相互學習,達到共同進步;

  3. 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❺ 旅遊與文化的關系是什麼

一、民族文化關系著旅遊產品的競爭力。
文化是旅遊發展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發展的依託。旅遊產品的競爭力最終體現為文化的競爭。業內人士都清楚,旅遊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體現著對文化的應用、旅遊產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劃、規劃、開發者對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遊與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這樣的旅遊產品才更具有生命力。這個基本規律對於民族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更是表現得極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雙版納的傣族潑水節、楊麗萍的原生態大型歌舞《雲南印象》等,都是對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運用的典型。

二、旅遊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為旅遊的靈魂,始終蘊含在旅遊活動中,表現出極大的魅力。綜觀旅遊發展史,雖然各個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但在本質上卻有許多共同之處,即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強的民族性和發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們的地域性決定了文化的差異性。但是,地域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必然相互聯系、相互交流,而人類的旅遊活動,就是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結合的運動。旅遊的主旨和內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組織旅遊和參與旅遊的一切活動,必然與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

三、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並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它是環繞旅遊活動有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中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始終作用於旅遊活動整個過程之中。首先,旅遊文化包括人們對旅遊的理論研究成果,如旅遊、旅遊管、旅遊心理學、旅遊、旅遊、旅遊地學、旅遊學、旅遊影視藝術等,具有為旅遊業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遊文化是在與多學科的結合、碰撞、融會過程中形成的學科和專業,它主旨鮮明、內容豐富、研究內容獨具特色。此外,它還肩負著為旅遊業服務,提高旅遊品位和格調的任務,如主要體現在行、吃、住、游、購、娛六大旅遊要素中的特色

❻ 物質的文化遺產在旅遊業中有什麼重要意義

遺產是個古老的詞彙。它的原始概念是先輩留下的財產。在這種傳統的遺產觀中,遺產只是一種私有的物質財富。

進入19世紀中期以來,遺產的內涵悄悄地發生了變化。

開始有人把祖先留下的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公共財物視作遺產。這是另一層意義上的遺產,就是文化遺產。它是一種公共的、精神性質的財富,需要人們共同熱愛,世代傳承。
這種嶄新的遺產觀的產生,緣於整個人類文明的轉型。

人類的文明由遠古到今天,一共經過兩次「轉型」。一次是由漁獵文明轉為農耕文明。在中國,差不多是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時期。在那時人類不可能懂得遺產的保護,所以漁獵文明盪然無存。再一次就是近一個世紀——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化。在文明轉型期間,新舊事物的更迭非常無情。而且人們不是很快就能看到正在逝去的事物內在的文化價值與精神價值。遺產的消亡正是在這種「物換星移」的時候。因此說,誰提早認識到遺產的價值,誰就能將珍貴的遺產留住。迷人而沉甸甸的巴黎和羅馬就是靠著一種前瞻性的眼光才得以保存下來的。

最先和最鮮明地表達出這種新的遺產觀的是法國作家雨果。他在那篇著名的《向文物的破壞者宣戰》中,用激憤的語言斥責當時大肆破壞法國城市歷史的人,昂首挺胸地捍衛著法蘭西的歷史文明。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他說要「為名勝古跡制定一項法律。為藝術立法,為法蘭西的民族性立法,為懷念立法,為大教堂立法,為人類智慧最偉大的作品立法,為我們父輩集體的成果立法,為被毀壞後無法彌補的事物立法,為一個國家前途之外最神聖的東西立法……」

這段話寫於1832年。法國正處於工業化發端之際。他的文化敏感和文化責任,令我們驚訝,也令我們欽佩和感動;這篇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具有先覺性和超前性的文章,竟然把新的遺產觀說得如此明明白白。

歷史地看,新的遺產觀最初總是被一些有識之士頑強地表達著。由於這些人不屈不撓的努力,逐漸得到廣泛的認同,然後形成了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法國的第一部《歷史建築法案》就是作家梅里美努力促成的。到了20世紀初,英國、義大利、法國、日本、韓國等國陸續有了一些范疇不同的遺產保護法。

到了上世紀70年代,隨著全球現代化的加劇,文化遺產在世界各地普遍受到慘重的摧毀。這促使新的遺產觀被廣泛地接受。法國歷史學家皮埃爾·諾拉在《法國對遺產的認識過程》中說:「在過去20年(他指20世紀後半期),遺產的概念已經擴大,發生了變化。舊的概念把遺產認定為父母傳給子女的財物,新近的概念被認為是社會的整體繼承物。」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了《世界遺產公約》和《各國保護文化與自然遺產建議案》。這表明人類在遺產觀上已形成共識。共同而自覺的遺產保護就開始了。

然而,對事物認識的過程總是一步步的。1972年聯合國的《世界遺產公約》主要是對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這時,人類對文化遺產內涵的認識還不完整,只看到了遺產的物質性一半,還沒有看到另一半非物質的文化遺產。

物質文化遺產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靜態的,是實體。比如文物器物、經典古籍、大文化遺址、重要的歷史建築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廣泛得多,但常常看不見也摸不著。這中間包括民俗、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間技藝等等。

由於非物質文化大多是老百姓創造的、共同認同的,它一直被認為是底層的文化而不被重視。但它是養育我們的一種生活文化,每個人都是在這共同的文化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它直接表達著各個民族的個性特徵,還有各自的認同感、親和力與凝聚力。比如中國人的民族性情,不表現在頤和園和故宮上,而是深邃而鮮明地體現在春節的民俗之中。因此,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能體現各個民族的本質,也最能體現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最早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是日本、韓國等國家。日本人在1950年確立的《文化財保護法》中首次提出「無形文化財」的概念,並以法律形式規定了它的范疇。韓國人也較早有了這種觀念。他們早在1962年就頒布了《文化財保護法》,並於1967年把江陵端午祭列為韓國的「重要無形文化財」。由於他們不懈的努力,這種前衛的遺產觀漸漸得到世界各國的認知和認可。終於在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制定了《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評選法》。進而在6年後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公約》。至此,人類將另一半文化遺產擁入了自己的懷抱。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上有好幾種叫法。如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等等。我們過去習慣稱作民間文化。現在為了與國際上的稱謂相協調,便稱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將遺產內容由物質的、有形的、靜態的,伸延到非物質的、無形的、精神的、生態的,顯示了當今人類對自己的文明創造的認識進了一大步。只有進入了現代社會,才會把前一階段文明視作遺產。因此說,當人類相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倍加珍視與保護時,一個現代的完整的遺產觀便形成了。

現代遺產觀也是一種現代文明觀。文明的對立面是野蠻。那麼,與現代文明相對便是對遺產野蠻的破壞了。

所以,人類文化遺產觀的最終形成並不遙遠,就在最近這30年。在這樣的時間背景下,中國的文化遺產處於什麼狀況呢?

❼ 旅遊發展對文化的影響

旅遊對當地文化的影響 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
1、旅遊專對文化屬有傳播作用。旅遊者到異國他鄉旅遊,目的之一就是學習和了解當地文化,與此同時,又將自己本國、本地區或本民族的文化帶給旅遊目的地居民,因此,旅遊能夠促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2、旅遊對文化有保護作用。文化是一種旅遊資源,是旅遊者參觀、游覽的對象,因此,一個國家、地區、社會以及當地居民為了發展旅遊業,為其經濟和社會服務,就必然十分重視對其民族文化和當地文化的發掘和保護工作。
3、旅遊對文化的消極作用。一方面,旅遊目的地政府、居民和企業會強化當地文化的獨特性,以吸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異國、異地旅遊者。從而使當地文化的特色更為濃厚、特點更為突出。但另一方面,旅遊者將本國或民族的文化帶進來,對旅遊目的地的傳統文化產生沖擊,結果使本民族文化逐漸被外來文化所同化。

❽ 文化在旅遊中的作用是什麼

文化其實就是旅遊的基石,如果一個旅遊景點,沒有文化的積淀,它是不可能被世人發現出來的,歷史上所有古跡都是因為有著豐厚的歷史做積淀的,比如雷峰塔、莫高窟、泰山等等地區,都是因為有著濃厚的文化,所以才被後人認定為歷史遺跡,文化是不斷推動著旅遊的發展的,二者是分不開的。

三、泰山絕頂、文化豐富,是眾人旅遊的必去之地

泰山,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歡去游歷的地方,泰山擁有太多恢宏的山峰了,泰山有著天底下第一高山的美譽,據說,泰山是古代帝王封禪位祭祀先祖的地方,所以很多人對泰山都當神山一樣,因為文化豐富,山靈水秀,所以泰山也是大家必打卡的旅遊勝地。

文化和旅遊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關系,因為二者是分不開的,文化是旅遊的基石,而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文化的不斷更新,所以文化賦予了旅遊業非常多的藝術氣質,讓人們喜歡去勝地旅遊。

❾ 文化對旅遊發展的重要意義

本文擬就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做以下分析。 第一,宗教文化與旅遊觀光。旅遊觀光是旅遊者旅遊的核心內容,因此,旅遊景點在旅遊業中顯得尤為重要,而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