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鄉寧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

鄉寧生態文化旅遊示範區

發布時間: 2021-02-09 01:44:53

1.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規劃思路

根據湖北省政府下發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一是在後現代理論指導下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跨越式發展的整體戰略。強化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保證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既展示出後現代的核心理念,又藉助於後現代視野來揚棄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傳統現代化的局限,借鑒並超越世界上先發國家的歷史經驗,避免現代化進程對資源環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壞性影響,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是創新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投融資體制和利益機制。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欠發達而生態文化資源賦存的初始條件,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產力形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完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經濟空間布局,打造「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產品集成—產業集聚—綜合效益」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形成支撐內生增長方式的原動力。在實施步驟上突出「交通先行」戰略和「一江兩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重點,整合提升利用資源,形成新的發展機遇,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呼應互動的「兩圈一帶」區域發展新格局。 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基本原則為:
1、統籌規劃,有序發展;
2、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3、改革體制,創新機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資源共享,開放合作;
6、保護優先,和諧發展。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來召開了多次高規格現場會和工作會,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做了重要講話,主要精神如下: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在宜昌召開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羅清泉指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要培育品牌、發展主體、強化基礎、創新機制。他強調,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定要加強領導。各市州(林區)及省直相關部門的領導要拿在手上,親自動手,下重手抓。要有專門的班子抓,要加強工作協調和聯動。
常務副省長、省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憲生大會發言,要求正確處理好5個方面的關系,即規劃與落實的關系、省與市州(林區)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突出旅遊特色與促進全面發展的關系。他部署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頒布「一總三專」規劃,全面推進規劃實施;強化目標責任,著力推進12大工程建設;盡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優化圈域發展環境;擴大改革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融資平台,完善投融資運營體系;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農架林區、十堰市沿線,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現場會」。會上,羅清泉說,一年多時間以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各項工作開展井然有序,各項建設和發展取得突出成績,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2009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實現生產總值4980億元,同比增長14.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2010年前5個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工業增長31.2%,城鎮以上的投資增長41.5%,高於全省5-6個百分點。
省長李鴻忠因為防汛工作,在現場會上做了書面發言,他說,當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建設和發展面臨一系列重要戰略機遇。全省要更新發展理念,從省級層面規劃統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交通、生態環保、文化旅遊,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由單純的旅遊圈建設成經濟、社會、生態全面發展的示範區。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旅遊市場主體現場會」,常務副省長李憲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市場主體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進一步推進規劃實施引導市場主體有序參與,創造拓展市場主體發展的招商引資平台和融資渠道;策劃打造十大核心景區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建立完善項目庫並推進項目與市場主體對接。同時,要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的關系,鄂西生態文化旅遊業的發展與當地群眾切身利益的關系,總體規劃與具體實施的關系,解放思想與統一思想的關系;做強做大旅遊龍頭企業與培育中小企業的關系。對於中小企業,他要求體現「專、精、特、新」這四個字。 概括起來說,規劃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進措施穩步實施,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市場主體培育發展迅速。
關於規劃,在宏觀層面,形成了省「一總三專」 + 市州林區「一總三案」規劃體系。
在中觀層面,編制了《湖北省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總體規劃》,該規劃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開的專題會議審定並下發實施。對武漢-武當山-神農架-宜昌-武漢沿線1139公里打造景觀廊道,讓遊客實現邊旅邊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態景觀工程」核心內容是「兩段兩區十村落」:
「兩段」:武神生態公路(G209)房縣城關至房縣銀坪鄉龍洞溝,路段全長64.3公里;宜神生態公路(S312)夷陵區姜家灣(K11)至霧渡河集鎮橋頭(K58),路段全長47公里。
「兩區」:改造漢十公路孝感服務區、武當山服務區。
「十村落」:打造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10個景觀段各1個特色村落,分別為丘陵田園風格的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辦車站村,重丘山林風光的隨州市隨縣均川鎮松樹埡村,崗地田園風光的襄陽市襄城區張灣鎮張家灣村,山林水庫風光的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元和觀村,低山林地風光的房縣土城鎮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風光的神農架林區木魚鎮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風光的興山縣水月寺鎮杉樹坪,重丘風光的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趙家灣村,水鄉田園風光的荊州市沙市區觀音檔鎮丫角村,平原田園風光的仙桃市沙嘴街辦葉家河村。
已實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萬余畝,改造特色民居4411戶,豎立旅遊交通標牌227塊,還有山體水體和村莊環境整治及相應的環保工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建設項目,這是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決策的具體措施。2008年首戰全長225.1公里武神生態公路改造,經過兩年多的奮斗,從武當山到神農架由原來的6小時車程縮短到4小時,又將沿途打造為植樹造景生機盎然,旅遊標識標牌清晰明麗,特色民居改造鱗次櫛比古色古香。全長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開工,將一線穿珠串起三峽畫廊,昭君故里和神農雄峰,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隨岳、十房、武荊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區道路、三峽翻壩公路、宜昌—十堰等鐵路工程、神農架機場、王昭君碼頭等「鐵水公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建設,如火如荼,有的已經建成投運。據統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公路總里程已達123685公里,佔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達1662公里,佔全省的50.6%。根據審議通過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規劃》,交通規劃布局為六大綜合運輸通道、八大綜合交通樞紐和一大綜合交通信息系統。到2020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綜合交通將形成「一線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適」的特色旅遊交通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交通圈;「內暢外聯、輻射全國、換乘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集約高效、安全優質、文明規范」的現代交通服務網路,交通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據統計,圈域2009年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幅高於全省0.9個百分點,佔全省的比重達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旅遊產業高位增長。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5841萬人(次),同比增長20.5%;實現旅遊總收入338.7億元,同比增長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間,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主要景區景點接待旅遊人數成爆發式增長。武當山、神農架、宜昌三峽人家及白果樹瀑布、恩施騰龍洞等景點景區接待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長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先期啟動的12大重點工程,總投資達1222億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專項投資3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8.5億元,撬動倍數達6倍多。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武神生態公路等「鐵公機」交通項目、十堰武當山太極湖景區項目、隨州炎帝神農故里景區項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區及清江北緯30度島之世外桃源項目、神農架整合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一體化運作的神旅集團公司重大項目、襄陽古隆中景區、習家池漢代私家園林等項目、恩施大峽谷等項目,洪湖岸邊是家鄉、烏林高端溫泉等項目、荊門長壽之鄉旅居項目、圈域7個旅遊名鎮、62個旅遊名村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打造了《荊州風》、《三峽風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藝作品,成功舉辦了兩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十堰國際武當武術節、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文化論壇、襄陽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會活動,尤其是由湖北省牽頭申報的「中國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已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靚麗的文化名片。(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戰略組織機構保障和政策措施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辦公室,鄂西圈辦機構編制和人員已於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
湖北省鄂西圈建設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決定>的責任分工方案》。湖北省政府已經頒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政府投資項目實施辦法》。《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產業優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後續政策已經起草完成,正在廣泛徵求意見,擬經過省政府常務會議陸續審定出台。

2. 中國有那些生態旅遊示範區

深圳東部華僑城被授予首個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 人工瀑布、空中纜車、森林小火車、歐式小鎮、濕地公園、茶園、竹徑,一處處美景在群山谷壑間錯落有致,妙趣橫生,令人流連忘返。華僑城集團投資35億元精心打造的休閑度假景區——深圳東部華僑城,在山海間建造了一個像童話世界般美麗的山地生態旅遊度假區。 東部華僑城7月28日向遊客開放,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向東部華僑城頒發由兩家單位共同授予的「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牌匾。這是中國首個獲得此項殊榮的旅遊區。深圳市人民政府同時授予東部華僑城「循環經濟標兵單位」稱號。 據介紹,東部華僑城是一個全新的山地生態旅遊度假區:既有完全保留原生態的自然植被和山地景觀,也有經過人工化方法充分美化和精化的原生態型景觀,還有用現代手段打造、融入區內生態環境的現代生態景觀。在整體規劃中突出生態環境的本體價值,體現「讓都市人回歸自然」的人性關懷和構築理念。 「生態保護大於天!」這是華僑城集團總裁任克雷在進行景區開發建設時反復強調的一句話。東部華僑城做足了生態保護的大文章。任克雷說:「東部華僑城開發建設是否成功,就在於生態環境保護做得如何。」東部華僑城一直堅持在項目建設中實現景觀和生態平衡,從規劃、設計、建設和經營管理方面入手,做好對山、水、植被的保護。建設近50萬平方米的人工濕地,為所在地區水庫提供天然生態過濾網;建設10個分散式污水處理站,每天可進行3500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對邊坡進行綠化種植復綠工程;充分利用無污染、可循環的能源進行產品設置和開發;利用雲中風車、水能、太陽能發電;利用空調余熱為酒店用水加熱;所有物料均用再生紙製成等。

3.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公布,進入這個名單都有什麼要求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已經公布,想要進入這個名單有哪些要求呢。

以上這些就是要進入旅遊示範區的總體要求啦,總的來說只要用心服務的基本都能進入哦。

4. 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與運營規范什麼時候開始實施

GB/T 26362-2010
實施日期:2011-06-01
現 行
中文名: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建設與運營規范
英文名: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guidelines for prototyp

5. 請問,省級旅遊示範區要求是什麼

為保護生態環境,推動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各地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的協調進步,制定《江蘇省生態旅遊示範區技術規范(試行)》(以下簡稱《技術規范》)。本《技術規范》旨在引導和規范我省生態旅遊區的規劃、建設、經營管理與服務,促進生態旅遊健康發展。
生態旅遊示範區以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為依據,對一定區域內的生態旅遊資源進行全面規劃,優化配置,實現區域內生態環境和旅遊產業的協調發展。
本《技術規范》在國家旅遊生態示範區標准(徵求意見稿)的基礎上,結合我省生態旅遊發展的實際情況而制定。
1范圍
1.1 本《技術規范》規定了江蘇省生態旅遊示範區的基本要求。
1.2 本《技術規范》適用於在江蘇境內開展旅遊的各類以自然生態系統為主,及與之共生的人文生態系統的區域。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技術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技術規范》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技術規范》,然而,鼓勵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技術規范》。

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GB3096-2008 聲環境質量標准
GB/T15971-1995 導游服務質量
GB9664-1996 文化娛樂場所衛生標准
GB3095-1996 環境空氣質量標准
GB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GB16153-1996 飯館(餐廳)衛生標准
GB3097-1997 海水水質標准
GB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GB/T10001 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
GB/T 14308-2003 旅遊星級飯店的劃分與評定
GB/T-17775-2003 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
GB/T 50378-2006 綠色建築評價標准
GB9663-1996 旅店業衛生標准
LB/T 007-2006 綠色旅遊飯店 +

4示範區規劃
4.1 規劃原則
編制示範區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整體優化原則、生態優先原則、生境范圍原則、市場導向原則、容量控制原則。
4.2 規劃工作要求
4.2.1 先規劃,後建設,應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規劃單位編制規劃。示範區建設應統一規劃,並在規劃的指導下嚴格實施。
4.2.2 規劃與建設階段應與當地社區等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協調。示範區內社區的生產、生活活動得到合理控制,不應危害資源和景觀的可持續利用。
4.2.3 示範區范圍內的土地利用應按規劃進行統一管理,不應隨意改變土地和建築的使用性質。
4.2.4規劃設計應做到尊重和展示自然;尊重地方傳統文化和鄉土習俗,建築和設施宜使用當地材料,應與自然環境、文化背景協調統一;保護與節約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功能;設施建設與整體景觀協調。
4.2.5 規劃審批:應符合相應的審批程序。
4.2.6 規劃實施:嚴格有效。
4.3 規劃內容
規劃中應包含如下內容:分區、分級土地利用控制;生態環境現狀評估;生態環境影響因素識別;生態旅遊規劃;社區協調規劃;生態環境影響控制;生物多樣性保護。
5生物多樣性
5.1注重生態系統完整性,應在非生物因子和生態過程等方面加強生態系統完整性建設。
5.2 保持生態系統本土性,禁止引進外來物種,防止生物入侵,保護古樹名木和原生的鄉土植物群落,防止生態環境退化。
5.3重視生物多樣性,有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管理計劃,將生物多樣性納入監測內容。示範區設有生物多樣性保護專職人員及咨詢專家。
5.4 生物因子植被良好,動植物資源豐富,物種的生境類型眾多。物種保護措施有效,珍稀物種和瀕危物種能得到重點保護。
5.5 示範區內無捕獵野生動物和破壞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的行為,禁止出售野生動物製品。研究和防治生物危害、生物入侵,合理控制原有的林產品採伐規模。保護區內物種的生存環境,結合示範區綠化等生態建設項目,進行適宜生境的擴大設計。
5.6 調查、記錄和監測國家重點保護和省級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的種類,種群分布的生境的現狀和動態。識別野生動物活動廊道,必要時可採取人工通道設計。在野生動物棲息區內的人工設施,控制夜間照明和雜訊,保持天空的自然黑暗,避免驚擾野生動物,不應對夜行動物造成明顯的干擾。
6資源豐富性
6.1區內獨特的自然景觀具有很高或較高的美學價值、科研價值、文化價值,或與之密切相關的人文景觀價值較高;
6.2 生態資源遊憩價值較高。示範區內的人為干擾較少,大部分為自然區域。
6.3 旅遊資源結構完整,規模較大,豐度較好。
6.4 區內地形地貌完好,無開礦採石、挖沙取土等改變地形地貌的活動,對於已經造成破壞的,應進行整治、補償和恢復。
7生態環境保護
7.1 環境質量
7.1.1示範區環境質量優良。
7.1.2地表水水體清澈。質量應達到或高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Ⅲ類水質;海水水體質量應達到或高於《海水水質標准》(GB3097-1997)Ⅱ類水質。
7.1.3 空氣質量常年應達到國家標准《環境空氣質量標准》(GB3095-1996)一級。
7.1.4保持自然寧靜。示範區內的住宿接待設施的雜訊應達到《聲環境質量標准》(GB3096-2008)聲環境功能區1類標准:晝間小於55分貝,夜間小於45分貝。
7.1.5進行持續的環境監測,一年中應有85%以上的分析樣品數符合標准要求。特殊生態類型的示範區,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水體質量指標。
7.2 生態環境
7.2.1區內生態環境的原生狀態保持完整,特色鮮明,生態價值和科研價值較高,物種的原生生境較為完好。
7.2.2生態系統穩定,恢復能力強,生境較多,物種豐富。具有原生植被的旅遊區植被覆蓋率高,林相豐富,植物種類多。特殊生態類型的示範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植被指標。
7.2.3區內沒有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生產活動,無計劃外採伐林木和其他破壞植被的行為。對於坡度大於25°的山體應採取退耕還林還草措施。對珍稀物種應有專項保護計劃。
7.2.4 區內不應使用化肥與殺蟲劑,遇有大范圍病蟲災害,必須採取人工干預措施時,應在生態專家指導下進行。
7.2.5 區內應進行持續的生態監測,監測記錄完整、准確。
7.3 資源利用
7.3.1 不宜利用不可再生資源。
7.3.2 可再生資源集約化利用程度較高
7.3.3 土地資源 山地退耕還林還草程度高,土地整治水平高,建設用地控制嚴格。
7.3.4 水資源
7.3.4.1水資源保護程度高,利用率高,用途合理。採取「少使用,少處理」,節約並合理使用水資源,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水資源的取用量不對社區生活和自然生態系統造成大的不利影響,確保示範區水源安全、潔凈。
7.3.4.2 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示範區污水處理率大於90%,污水排放標准應符合或高於已有國家標准和地方標准。污水排入自然水體的,應符合污水綜合排放一級標准。排入市政管網的,符合地方「納管」標准。
7.3.4.3水源地種植水源涵養林,實施示範區水源保護,生活飲用水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7.3.4.4嚴禁示範區水上交通游覽船隻未經處理向水中直接排放污水、污油和傾倒垃圾,旅遊營運船應裝備必要的環保設施,安裝污水和污油回收處理設施。
7.3.4.5保護旅遊示範區地下水水質,減少滲漏污染。示範區採用地下水應合理控制用水規模,溫泉和地下水的開采量不應超過自然補給能力。
7.3.4.5 示範區內不宜建設小水電項目。
7.3.4.6 旅遊區內的接待設施應使用節水設計,總用水量不超過250升/人天,鼓勵安裝獨立的飲用水系統。
7.3.4.7在供水有限的區域,需要實行分級循環使用水資源。
7.4 分區利用
7.4.1 示範區對旅遊利用強度實施梯級控制,各區劃分合理,功能明確。從示範區自然景觀的整體協調和優化利用出發,確定功能單元及組合方式,選擇合理的利用方式,在保護優先的原則下,滿足多層次的生態旅遊者的需求。
7.4.2 區劃應考慮景觀資源美學評價、景觀敏感性評價,區內有保護物種的,應採取物種棲息地和食源地的保護措施。
7.4.3服務與接待設施選址應設在生態環境低敏感區域或示範區外,檔次和規模不宜過大,對於可能產生的旅遊污染應採取集中控制措施。
7.4.4 對接待遊客人數過多、過頻和過密的區域,宜採取分時段、分區域控制遊客規模,以及輪值開放與休游措施,以利於生態恢復。
7.5 系統整合
區內各要素形成統一的生態環境系統,類型豐富,景觀協調,互補性強。
8傳統文化保護
8.1 自然景觀、遺產、文物、古建築保護
對於特殊的自然景觀、遺產、文物、古建築,有較為充足的保護和維護資金,保護措施有效,崗位職責明確,並有專人負責管理。
8.2環境氛圍
建築物與景觀協調,示範區與周邊環境協調,氛圍良好。
8.3建築物的形式、材質、體量和色彩應與當地文化、自然環境協調,在色彩、線條和體量上沒有強烈沖突。無明顯的視覺污染。
8.4避免建築物造成景觀明顯改變,保持視野和視廊通暢,重要景觀視域內採取管線地下敷設。宜採用當地材料和無毒、無污染的材料,減少使用鋼鐵等高能耗材料。
8.5建築布局合理,綜合功能優化,考慮風向因素。使用對人體無害的木材和環保型塗料。宜採用被動式太陽能設計、自然通風和節能環保設計。
8.6 歷史文化:修繕歷史建築,收集、整理和陳列文獻文物。
8.7 自然文化:可結合當地自然資源特點,建設專題博物館,開展生態教育。
8.8 民族民俗文化:應保留傳統節慶和地方戲曲。
8.9 宗教文化:尊重和適當表現當地宗教文化,控制香火規模。
9基礎設施
9.1交通
9.1.1合理設計旅遊運輸路線與旅遊路線,建設適宜生態旅遊活動的多級別道路系統,鼓勵採用自行車和徒步等非機動交通方式。
9.1.2 道路交通建設以實用為原則,示範區外部交通與示範區性質相吻合,區內交通滿足運輸需要,道路布局宜選擇在生態恢復功能強的地域,道路設計宜利用原有的通道,避免對生態敏感地帶進行人為切割。
9.1.3區域外部道路交通
區域內外部道路通達性強,沿途有相應的綠化景觀。
9.1.4區內道路
按照交通路、生態路、景觀路三個方面分區建設,道路交通標識正確規范、設計美觀。
9.1.5游覽步道和線路
游覽步道設置合理,普遍採用生態性材料,線路設計符合生態和審美原則。
9.1.6示範區道路施工過程中,合理填埋開挖土方,禁止隨意傾倒,避免造成植被破壞與視覺污染。如對重要的生物活動造成人為切割、阻斷危害時,應採用人工工程手段建設生物通道。
9.1.7合理設計旅遊區內的交通路線,控制車輛流量、車速,區內交通統一調度,管理集中。使用低能耗、低排放量和清潔能源的交通工具;道路兩側建設綠化隔離帶,減少路面揚塵和噪音。
9.1.8停車場
設立生態停車場,有足夠的停車車位,管理措施落實到位,設有專人看管。停車場建設與景觀環境相協調。
9.1.9採用多種特色交通方式和工具
在區內不宜修建高等級公路的地帶,鼓勵採用環境友好型的多種特色交通工具和方式。合理控制這些地區的遊客流量和活動強度。
9.2 能源利用
9.2.1實施節能計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區內接待設施的能源耗用量控制在500克標准煤/人天以下(採暖和空調不計算在內)。
9.2.2節約並合理利用能源,改善旅遊區的燃料結構,宜使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區內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達到80%以上。
9.2.3電力設施不影響景觀質量,有妥善處理能源污染的設施和措施。
9.3 給排水工程
給排水管道宜埋入地下,保持管道通暢,污水集中處理率高。
9.4 郵電服務
無線通訊塔架設立不影響景觀質量,位置設置合理,與示範區內容相協調。其他郵電服務項目方便簡捷,有與示範區內容相符的郵政紀念服務。
10服務設施
10.1 住宿設施
集中布局,結構合理,檔次齊全,體量適宜,生態特色鮮明。
10.2 餐飲設施與內容
布局合理,達到特色化、多樣化、品牌化,全面利用可再生原材料,禁止食用野生動物。
10.3 購物設施與管理
布局合理,注重特色,本地產品開發度高,管理有序。示範區外圍土特產品生產規模化,工藝品和紀念品經營形成設計、生產、銷售等產品鏈和產業鏈。
10.4 可根據當地特點適度開展健康的娛樂活動。
娛樂活動場地選址不能破壞當地生態環境,項目內容應尊重當地風俗,不能引起當地居民反感。嚴格禁止黃賭毒。
11安全
11.1 安全保衛機構與人員
設有專門機構,安全制度健全,人員數量充足。
11.2 認真執行公安、交通、勞動、質監、旅遊等有關部門制定和頒布的各項安全法規,關注員工的職業健康。近3年無重大安全責任事故。
11.3 安全設施設備
特種游覽設備設施安全保障措施健全有效。鍋爐、電表等設施設備具有制度性的安全認證,標志齊全有效。交通工具、機電、游覽、娛樂等設施設備完好,定期檢修,無超期服役現象。
員工熟悉安全操作規范。消防、防盜、救護等設備齊全、完好、有效。
11.4 安全警告標志
區內道路危險地段標志明顯,防護設施有效,安全警告標志齊全、醒目、規范。
11.5 安全宣傳
採取遊客喜聞樂見的宣傳手段,不拘形式,講求實效。
11.6 醫療及救護服務
應設有緊急救援機制,公布緊急救援電話號碼,確保遊客能方便地使用援助請求設施,能及時處理遊客發出的求助信號。設立醫療機構或必要的醫療設備,並配備專職醫務人員和常用葯品,有必要的醫療設施,救護設施齊全。建立定點醫院。
11.7 安全處置
高峰期和特殊時段有健全的安全保障制度,措施實施有效。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應有預先評估,並制訂有突發事件處理預案,事故處理檔案記錄完整、准確。
12衛生
12.1 環境衛生
各類場所全部達到《文化娛樂場所衛生標准》(GB9664-1996)規定的衛生標准。設有專職崗位,負責日常環境衛生管理。
12.2 廢棄物管理
垃圾分類收集,清掃及時,污水排放得當。遵循廢棄物最小化原則,對廢棄物採取減量排放,建議重復使用和回收利用。接待服務設施集中區域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建議使用環保技術進行垃圾處理,實現垃圾的綜合利用和污染最小化,小型社區接待點推廣有機廢棄物的堆肥技術。
12.3 垃圾處理
垃圾應及時收集、清理,實現垃圾的分類回收,防止視覺污染。垃圾收集箱布局合理,標志統一,外觀整潔,與環境相互協調,及時清理和消毒。廢棄電池、污油等危險廢物專門回收。
12.4 吸煙區
區分吸煙區與非吸煙區,吸煙區內通風良好,配有消防設備,且管理到位。
12.5 餐飲衛生
廚房衛生良好。食品衛生條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餐飲服務配備消毒設備;餐飲場所達到《飯館(餐廳)衛生標准》(GB16153-1996)規定的衛生標准。
12.6 旅遊服務設施集中區域配備污水處理設施,處理達標後排放。污水採取管網收集,集中處理,雨污分流。
12.7 旅遊廁所布局合理,數量滿足需要,標志統一,美觀醒目,與環境協調。處於服務接待設施集中區域外的使用免水沖生態廁所。廁所衛生設備設施齊全完好,管理到位。
13城鄉統籌
13.1 防止在示範區內出現城市化傾向,小城鎮不應劃入示範區內。
13.2 示範區邊緣的小城鎮,產業結構宜以第三產業為主,為旅遊生產的第二產業為輔。傳統民居特色鮮明,不宜大興土木,街區建設不應破壞自然景觀。
13.3 示範區內鄉村
13.3.1庭院經濟
鼓勵農戶因地制宜發展環境友好型的庭院經濟,通過發展旅遊業實現脫貧致富。
13.3.2鄉村建築和街道
建築材質、色彩與外觀,應尊重當地傳統,並與周邊環境相協調。街道環境整潔,衛生達標。
14公共環境與社區參與
14.1 重視公共環境建設,社會秩序穩定,治安狀況良好。
居民對外來遊客態度友善。公共信息圖形符號設置明顯,用語規范,目的地環境友好。
14.2 鼓勵使用本地產品和服務,逐步提高當地的采購份額,制定適合社區的培訓計劃,提高其服務產品和農副產品質量,以達到采購標准。
14.3 遵循社區土地使用補償原則,對示範區內旅遊用地的徵用,應進行第三方評估,並採取適當的方式進行等額補償。
14.4 示範區應從旅遊經營利潤中單列出不少於10%的經費用於支持收集和整理區內的自然和文化資料、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旅遊宣傳、科學研究和生態知識的普及等項目。
鼓勵示範區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合作推廣研究成果。
14.5 尊重當地文化及其敏感性,保證當地文化受到恰當的對待。
涉及當地文化事務,應咨詢當地居民,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並真實地反映當地文化價值觀。
14.6 示範區建設應由當地居民參與決策,並為當地居民提供多種發展機會。社區參與可以採取社區居民會議、項目聽證、參與編制示範區發展與保護規劃等多種形式。示範區應制訂出帶動社區共同發展的專項規劃,規劃應具有可操作性。在同等條件下,示範區內的商業機會和工作機會,優先向社區居民提供。優先培訓和使用熟悉當地自然和文化的地方導游,示範區周邊20公里范圍內的非城鎮人口的社區居民占示範區員工總數的比率大於30%。
14.7 示範區管理部門應設有負責處理社區關系的機構或人員。示範區在制訂發展規劃和其他重大決策時,應征詢社區居民意見。確保社區意見的表達渠道暢通,對社區意見有檔案記錄,有處理意見,答復和處理率要達到100%。
15市場宣傳促銷
15.1誠信營銷
15.1.1宣傳中詳細說明遊客權利和義務,向遊客提供准確和負責任的信息,使遊客對遊程有符合實際的期望。
15.1.2 生態旅遊的開發與經營要為旅遊行業起到示範和引導作用。
15.2 市場影響
示範區的營銷應克服短期行為,立足於提高本區的知名度、美譽度,追求示範區穩定的、可持續的發展。
15.3市場宣傳
突出生態旅遊示範區的特色,宣傳資料的設計、製作應突出環保理念,不宜過度包裝,追求奢華,鼓勵採用再生紙印刷品和光碟、互聯網等無紙化宣傳手段。
15.4 解說系統
15.4.1示範區對於解說內容和解說方式應有整體規劃,提供多種解說機會和解說方式,確保信息有效傳達。
15.4.2各種引導標識設置合理,與環境協調。公眾信息資料特色鮮明,新穎有趣,內容准確,適時更新。
15.4.3導游員(講解員)應持證上崗,普通話達標率100%。有閩、粵地區客源的示範區,宜配備數量適當的閩南語、粵語導游;有國外客源的示範區,宜配備數量適當的外語導游。
15.4.4 解說內容科學,准確,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強化生態知識講解,確保當地文化信息的解釋明確無誤。內容編寫充分聽取當地生態專家和文化學者,以及環境保護志願者團體的意見。
16綜合管理
16.1 機構與制度
示範區管理機構設置合理,崗位職責分工明確,各種規章制度健全。管理措施貫徹得力。
16.2 示範區形象
形成生動的示範區形象,通過多種形式表達,並採用多種方式推廣。
16.3 遊客中心
位置合理,外觀與景觀環境相協調,設施齊備,服務項目能滿足遊客需要。
16.4 投訴與處理
應有專門處理遊客投訴的管理程序和制度,對於遊客投訴應建立遊客投訴意見檔案,存有完整的投訴記錄、處理意見和遊客反饋意見。
16.5 特殊人群服務
示範區應配備一定量為特殊人群的服務設施,位置醒目方便他們使用。
16.6 第三方認證
鼓勵示範區通過ISO9000族和ISO14000族質量認證。
16.7綠色采購
16.7.1實施物資采購的環保政策,從源頭上進行控制,選擇對有社會責任感的供商,優先利用可再生資源。
16.7.2 執行環境友好的采購政策,采購具有綠色認證、安全認證標識的產品,區內使用生物可降解化學清潔劑,宜采購大包裝的耗用品,不採購過度包裝的商品,不採購不可降解塑料袋和餐盒,不採購廢棄物處理困難的物資。
16.7.3禁止采購受保護的動植物產品。
16.7.4嚴格執行每年野生林材的採伐限額計劃,採伐總量不得超過區域內森林的自然生長量。
16.8標識系統
16.8.1標識系統設置滿足遊客需要,布局合理,形式統一,材質生態,與景觀協調,能夠明確無誤的引導交通及游覽。
16.8.2在旅遊線路和景點集中的地帶設立環境保護標語牌或提示牌,標志牌與景觀協調。
16.8.3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的指示牌設置合理,設計精美,特色鮮明,突出景區主題,有藝術感和文化氣息,但圖形符號應符合GB/T 10001-2002《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規定。
16.9環境管理
16.9.1示範區內建設施工之前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社會影響評價,污染處理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16.9.2制定示範區環境管理方案。
對生態環境進行不間斷的持續監測。根據監測情況實施反饋式控制管理,監測超標的實施治理與恢復措施,達標後恢復使用。合理確定示範區生態環境容量,採取管理措施控制遊客活動方式、范圍與路線,確保示範區生態環境質量穩定,防止生態環境惡化。
16.10 經營者承諾
16.10.1生態旅遊承諾
示範區經營者須經書面申明認可並遵循如下生態旅遊經營管理原則:
(1) 為示範區遊客提供親身體驗自然和文化的機會,在享受旅遊樂趣的基礎上增進對自然和文化的理解、欣賞與認知;
(2) 示範區經營者在了解潛在生態、環境及社會文化影響的基礎上,確定合適的生態旅遊經營方式,並採取措施使示範區內旅遊活動的負面影響達到最小化;
(3) 尊重社區文化和價值觀,尊重當地文化及其敏感性,承諾與社區進行協商和溝通;
(4) 通過多種方式為自然保護和當地社區的發展做出貢獻;
(5) 倡導適度和適宜的旅遊消費,提倡循環利用和節約資源與能源的理念,承諾實施物資使用的源頭控制,降低物資消耗,減少廢棄物總量;
(6) 誠信營銷,向顧客提供生態旅遊產品真實、准確的信息;
(7) 示範區經營者承諾對生態旅遊實踐持續改進;
16.10.2 合法經營承諾
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尊重當地社區的鄉規民約及風俗禁忌。
16.10.3 建立責任人制度。第一責任人應熟悉與日常管理工作內容相關的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生態環境保護、遺產保護的專業知識。
17 培訓與教育
17.1 員工培訓
17.1.1示範區應制訂員工生態環境教育培訓計劃,落實培訓制度、機構、人員及經費。應有培訓績效評估和改進意見。
17.1.2一線服務員工的受訓比率達到100%,年培訓課時達到40學時/人。
17.1.3一線員工能為遊客提供准確的旅遊區自然和文化解釋,導遊人員能提供高質量的解說與演示,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具有處理旅途中各種問題的能力,掌握減少和防止旅遊環境負面影響的方法,掌握旅遊項目活動的技能。
17.1.4 特殊生態旅遊活動具備有合格資質的人員。
17.2 旅遊者行為指引
17.2.1採用多種方式對旅遊者進行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
17.2.2對示範區內開展的各種生態旅遊活動,需要制訂有相應的遊客守則。守則內容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涵蓋旅遊影響的主要內容。
17.2.3教育遊客在示範區內不隨意拋灑垃圾,鼓勵遊客主動收集垃圾,倡導和鼓勵保護環境行為,約束和懲罰破壞環境行為。
17.3 社區教育
加強對於社區居民的教育,使居民了解生態旅遊知識,激發他們對當地文化的自豪感,增強保護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的自覺性。宜將生態旅遊教育納入社區的中小學教學計劃中,可將示範區的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知識編入當地的中小學鄉土地理教材中。
18認定與檢查
18.1 本《技術規范》由江蘇省旅遊局和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共同制定並聯合實施,組建省生態旅遊示範區評定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具體工作。
18.2 各有關地區對照本《技術規范》進行創建,採取自願加入的原則,省生態旅遊示範區評定委員會組織、指導全省生態旅遊示範區創建、評定、管理工作。
18.3對申報驗收的旅遊區進行資料和文件審核,並經現場考察驗收後提交審核報告,對審核合格的單位進行審批,並授予「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稱號。
18.4 通過評定的示範區可以使用「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的稱號和標牌,標牌由省生態旅遊示範區評定委員會統一制定、頒發。
18.5我省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實行動態管理,由評定、批准機構每兩年組織一次復核。對獲得稱號後,放鬆管理,致使生態環境質量和旅遊服務水平下降,或發生重大生態污染、旅遊安全事故,不再符合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條件的單位,由省旅遊局、省環保廳對其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或給予書面警告、通報批評等處罰,情節嚴重的,撤銷其「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稱號。

6. 解讀丨什麼是全域旅遊示範區又要如何構建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遊理念指導旅遊業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遊可以加快城鄉之間的互動融合和統籌發展,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用「全域旅遊」的理念來指導一個區域內的旅遊業發展,在布局上將更為合理。
(一)戰略規劃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國有184處5A級旅遊景區;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旅遊業仍存在散、小、發展不均衡、亮點不多的問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旅遊缺乏一個統攬全局的總體規劃,對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要借用專家和群眾的智力,通過編制規劃,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實施路徑,避免在發展道路上走彎路。因此,把「全域旅遊「提升到戰略定位的層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業轉型升級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已到了一個層面,只有第三產業的空間還未全面發揮出來。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 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是我國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穩增長保運行拉動投資消費的需要。
(三)旅遊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遊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全域旅遊發展要適應城市群發展的需要、適應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達到道路建設風景化、交通體驗休閑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聯網+」把智慧旅遊項目包裝成大項目,從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遊客,從而帶動投資。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更能發揮旅遊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工作的重點仍然局限在景區景點,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觀效果都會受限。要用全域旅遊的概念,布局旅遊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只有通過全域旅遊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旅遊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水平,對資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景區景點。
三、以「全域旅遊」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
(一)「游」
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的居民進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遊超過5次,全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遊將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性消費。
(二)「住」
我國現有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此之還有眾多的民宿,為我國旅遊出行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三)「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旅遊市場實現平穩增長,國內旅遊36.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7%;中國出境游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費國。預計2015年,出境遊人次同比增長16%以上,客源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延伸。
(四)「旅遊+」
「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7. 山西省鳳凰山生態旅遊區的詳細

山西鳳凰山生態旅遊區是中國首個復式旅遊景區, 位於忻府、定襄、原平三縣(市、府)交界的定襄縣湯頭溫泉開發區。主區域由萬畝生態植物園和千年神湯都溫泉樂活園組成,集溫泉養生、生態旅遊、休閑度假以及較完善的住、餐、購、會議配套服務於一體。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中國最佳鄉村旅遊目的地,山西省循環經濟試點園區,首批省級旅遊休閑度假區。鳳凰山景區地處晉北旅遊樞紐腹地,東臨佛教聖地五台山,西連蘆芽山自然保護區,北靠雁門關和雲崗石窟、應縣木塔,南通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區位居中,接壤多元。距大運高速公路宏道白村出口8公里,五台山飛機場10公里,瑤三線旅遊公路從景區通過,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景區佔地968公頃,景區上下山環水抱,跌宕起伏,山、坡、溝、壑、水泊、濕地、河流等地貌多樣,分布自然。區域內外風光秀美,鄉風淳樸,物產豐富,是山西知名的傳統小雜糧之鄉,薄皮甜瓜之鄉,桃李之鄉,溫泉之鄉,地方特色鮮活吸人,史實傳說源遠流。景區規劃兩大區域:萬畝生態植物園和千年神湯都溫泉樂活園。四大功能區:溫泉文化養生樂活體驗區、百果採摘農業科技示範區、植物科普展示觀光區、水上娛樂休閑度假別墅區。

8. 鄉寧縣的景點旅遊

文筆雙塔
位於鄉寧縣城南玉環山之腹,兩塔東西對峙,相距400米,中間相隔鳳版凰溝,西塔原名狀元峰,權塔高30米,塔體呈八角形,密檐7層,基座為正方形,周長24米,直徑4.3米,磚灰結構,塔西原有文昌祠與鍾風樓,塔身高20米,底層周長12米,直徑4米,塔體、塔基均為八角形,塔身樓閣式7層,第一層壁上有八卦形磚一周,第七層西南壁開窗,塔頂為大圓蓋寶珠頂。
雲丘山
雲丘山位於關王廟鄉大河村、坂兒上村境內,山上有梯子崖,一線天、回心石、臘台、天梯等自然絕景;有五龍宮、八寶宮、一二三天門、玉蓮洞、祖師頂、玉皇頂、多寶靈崖寺、和尚崖石刻、泰王廟及洞冶井等文物古跡遍布山上山間。
東部有秦王山、斷山嶺、原始森林、七郎廟、紅石洞、澗底古民居等景點,直接填補著臨汾——壺口旅途中的景點空白。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