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宏村旅遊產品開發對策

宏村旅遊產品開發對策

發布時間: 2021-02-08 12:43:28

Ⅰ 黃山市水墨宏村旅遊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黃山市水墨宏村旅遊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08月05日。
法定代表人:項忠孝版
成立時間:2004-08-05
注冊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00002786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宏村新區

Ⅱ 淺談旅遊業發展對策研究

(一)強化旅遊大管理意識
貴州要加快發展旅遊業就必須對旅遊業實施全面、全方位、權威性的管理,覆蓋全行業,對市場的多層次發揮作用,形成調控體系,實現由單一部門管理旅遊向相關部門共同管理旅遊的方式轉變。旅遊的綜合性 和依託性使行業跨度大、行業界線模糊,旅遊市場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門多,旅遊管理部門不可能包攬其它管理部門的職能,對旅遊市場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種聯合管理,應處理好旅遊管理部門與相關部門管理的關 系。相關部門必須把涉及到本部門旅遊方面的管理作 為自己份內的事來抓.職責到位.形成有效的旅遊管理體制 。
(二)塑造旅遊形象,加強宣傳促銷力度
盡管貴州在塑造旅遊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艱難,而且成效甚微。但筆者認為貴州還是必須堅持塑造出一個鮮明、易記的旅遊形象,因為形象樹立對於貴州旅遊持續發展的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發現幾乎所有旅遊業發達的國家或地區在旅遊開發時都是追求一種將整體而非若干景點作為旅遊吸引力因素來推動市場,依靠形象吸引旅遊者前來旅遊。貴州過去塑造的旅遊形象、打出的宣傳口號變化太多、特色不明。如今貴州旅遊形象定位應站在全國這個角度,從旅遊者心理感應和市場需求的角度來考慮,貴州旅遊形象設計既要符合自己的資源特色和歷史文脈,又要對市場有吸引力。在對外進行旅遊宣傳時,應在建立一個總體旅遊形象的基礎上再針對客源市場的特徵予以區劃。如貴州的總體旅遊形象可定為「神奇貴州多彩風」,然後針對沿海地區推出「原生態自然風光、五彩民族風情」形象;www.bfblw.com/lw1.asp?ID=177對中原市場推出「綠色喀斯特王國、秀美山水之鄉」形象。諸如此類,讓貴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個深刻旅遊形象後,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場擁有獨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遊吸引形象。
(三)突出旅遊文化內涵,打造特色旅遊精品
當前在文化與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形勢下,旅遊經濟注入的文化內涵越多,開發出的旅遊產品檔次和附加值越高,競爭力就越強。貴州的旅遊文化本底是豐富的,擁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特色文化資源。但現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傳。貴州可在紅色文化、古鎮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讓貴州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內涵緊緊纏繞在一起。在挖掘整合基礎上,要將貴州旅遊文化性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方式推廣出去。其中,舉辦文化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文化節是結合地方特有人文資源與文化資產所舉辦的節慶活動,喚起民眾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更成為觀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節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貴州風」就是一個成功的示例,它為貴州旅遊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提升了貴州旅遊的文化和品位,但該節目在畫面精緻性、市場運作等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要想打造貴州旅遊品牌,提高貴州旅遊經濟效益,僅憑一個黃果樹瀑布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我們貴州擁有一批在國內乃至國際上具有吸引力、競爭力的高品位旅遊產品。

Ⅲ 宏村旅遊業的靈魂是什麼

如果說宏村古民居是宏村旅遊業的骨架,月沼、南湖則是宏村旅遊業的靈魂。宏村因水而靈動,因水而勃勃生機。古民居各地都有,即使明清時期經濟欠發達的廣西桂林,亦有數百處古民居,其中有的依然保存完好,有的建築規模、水準不比宏村差,有的產生過不少儒商大賈、達官貴人……這些村落與宏村相比,缺少的是水系、水景。美麗的宏村,美在水系、美在水景、美在水與古民居和自然風光的完美結合。

月沼之水,既無大海之水的澎湃,也無長江之水的洶涌,更無西湖之水的浩渺,卻潔凈、寧靜、靈動。月沼池底有一天然泉眼,泉水四時不斷,加上西溪之水通過水圳源源不斷流入月沼,經交換後沿水圳流入南湖,自凈能力強,潔凈得晶瑩透亮。月沼面積不大,四周有古民居相擁,風吹不進池面,偶爾有幾只白鵝在池中游弋,泛起層層青波。平常水平如鏡,將四周的古民居清晰地倒映在湖面,彷彿在湖中再造了一個古宏村。月沼之水靈動,無論春夏秋冬,無論是細雨如絲的日子還是艷陽高照的時節,總能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和視覺沖擊。

我們到宏村時正值初夏。早晨,但見太陽灑在月沼上,波光粼粼,高低錯落、斑駁陸離的明清古民居倒映在如鏡的水中,加上遠處黛色的山巒,近處夢幻般的月沼,構成一幅寬大的天然水墨畫,置身其間,恍若進入畫中。傍晚,夕陽西下,太陽穿透晚霞發出金燦燦的光芒,將一汪清水染成紅色,古老的民居屋脊、飛檐、翹角就像鑲上了金邊,倒映在月沼水中,構成一幅寧靜而又富麗堂皇的圖畫。

月沼四周用黟縣青石板鋪地,沼弦採用13根石柱連接石板,構成石欄桿;沼弓無欄桿,方便族人汲水、浣洗。沼弓一側有兩家飯店,精明的商家起名「伴月樓客棧」、「得月樓酒樓」。

Ⅳ 深度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旅遊與環保之間的矛盾
既然保護區內開展旅遊是可行的,隨著大量遊人的湧入,必然導致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即旅遊與環保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遊人超負荷的活動以及各種有損社會公德的行為給保護區帶來的破壞。如遊人過量
所造成的三廢污染,拆木損花,狩獵禽獸等,都使生態環境質量下降。黑龍江省五大連池自
然保護區,近幾年遊人大增,有的人為取盆景石,隨意砸壞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變得百
孔千瘡。
2.在保護區修建賓館等服務設施,由於工程大,佔地面積也大,必然要破壞周圍一些景
物。保護區內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將破壞道路兩側的植被,而且公路一開,曲徑
通幽的野趣會變成車輛來往的鬧市景象,失去游覽觀賞環境。目前,這種現象在長白山自然
保護區北坡已經出現,在岳燁幽谷中修建賓館和停車場,砍伐了大片岳燁林;在修建冰場到
天文峰公路的過程中,破壞了大片苔原景觀,致使有的地段發生水土流失現象。
3.對保護區管理人員來說,如何協調旅遊與環保之間的關系,的確是一個很難處理的問
題,既要保護環境,保護自然,又要向遊人開放,這個方針本身很可能使管理人員無所適從,
一旦處理不當,往往帶來災害性後果。特別明顯的例子要數四川九寨溝自然保護區,這個被
稱為「神話世界」、「人間仙境」的全國重點保護區,開放旅遊後,遊人蜂擁而至,而保護
區缺乏科學管理,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加上過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動,
使晶亮透明的湖泊開始淤塞。此類教訓,其他保護區當引以為戒。
二、自然保護區如何開展旅遊
自然保護區怎樣開展旅遊,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問題。首先應對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
有清醒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確定正確的開發策略,最後採取必要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
確保自然保護區的旅遊事業健康穩步地向前發展。
1. 充分認識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前提。作為經營旅遊業
務的保護區,既不是原始的禁區,更不是熱鬧的娛樂場所,而是能夠顯示自然和歷史風貌的
為人們提供適當旅遊項目的自然環境。這是與一般的保護區、普通的旅遊區的根本區別。要
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廣泛宣傳保護區開展旅遊的特殊性,提高管理人員、廠礦企業及廣大群
眾的認識水平。在此基礎上,正確處理自然保護與仟展旅遊的關系,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
經濟效益的關系,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的關系。如前所述,自然保護區的首要功能是科研功
能,因而必須保護好各類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而同時資源與環境又是旅遊業賴以生存與發
展的基礎,保護資源、環境就是保護旅遊,毀掉資源、環境就是毀掉旅遊。理論與實踐都表
明,保護與旅遊之間的關系,只能是以保護為主,旅遊服從保護,以生態效益為主,社會效
益、經濟效益服從生態效益,以長遠利益為主,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果真如此,那麼自
然保護工作開展得越好,保護區的地位就越高、對遊人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就越高。繼而再將經濟收益反饋到保護區的建設方面,即可使保護區走上一條保護
——開發——增值——保護的良性循環之路。
2.摸清旅遊資源特色,制定正確的開發策略。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大政方針。特色是
旅遊的基礎。有特色的保護區才有生命力與競爭力,才能吸引更多的遊人。例如筆者經過多
年的調查研究,概括出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的旅遊資源特色,即:①世界級自然保護區;②神
奇的火山山水游覽勝地;③滿族的發祥地,朝鮮人民心目中的聖山。針對長白山旅遊資源的
特色,筆者認為長白山旅遊開發的策略應是:以保護為前提,以生態效益為主,有理、有利、
有節地開發旅遊資源,重點突出野趣之山、神奇之山、神聖之山的特點,其戰略目標是將長
白山建成世界著名的火山風光保留地。
3.採取必要的措施。這是保護區開展旅遊的有效途徑。
①進行功能分工。應根據保護區的具體情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規劃,
尤為重要的是要做好功能分區工作,如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可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試驗區。
核心區是整個保護區的絕對保護地段,除進行巡護和定期資源普查外,不準進行任何其
他活動,以保持自然狀態和儲存物種,緩沖區是核心區與試驗區的過渡帶,主要作用是保護
核心區,使其免遭破。試驗區是保護區內綜合利用自然資源的地段,試驗區內可以開展科學
考察、研究和試驗以及教學實習,亦可結合自然風景劃定區域,開展不影響自然保護的參觀
旅遊活動。
②健全環保機制。保護區開展旅遊,應盡快建立健全三種環保機制:
行政立法機制。包括對到保護區旅遊的單位、個人的一系列限制性規定,如人員定額、
禁令和制裁措施等。美國是個發展自然保護事業較早、經驗較成熟的國家,在一些自然保護
區的入口,常常立著一塊很醒目的標語牌:「進去,只許留下腳印;出來,只許帶走照片。
」很值得我國借鑒。
經濟計劃機制。按時間尺度劃分,包括近期、中期、長期規劃,它補充行政立法機制,
以經濟計劃為手段,對保護區旅遊事業的發展規模與速度進行宏觀調控。
旅遊開發的經濟核算和有償使用機制。即補償因利用自然資源開展旅遊所造成的損失。
目前國內大多數保護區採取發售門票的辦法,而且價格偏高,遊人意見大。解決的辦法是,
保護區經營、管理人員應以勞力、知識和技能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以此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如可為一定數量的遊人配備一位導游兼環保工作人員,可謂一舉數得。
③慎重對待土木建設。如果說架橋、築路、修賓館、建索道等工程項目在一般的旅遊區
是可行的話,那麼在自然保護區應另當別論,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動輒在保護區核心地段
大建樓堂館所,然後公路、小徑密如蜘蛛網,於是保護區成了現代化鬧市,等到該風景城一
建成,風景的生命也就結束了,關於建造索道的問題,更應引起保護區經營管理部門的高度
重視。建造索道,必須先修路,修路必先伐樹、炸山,因此建索道通纜車對自然資源與環境
的破壞是極其嚴重的,所以國外像美國的黃石公園、大峽谷都是絕不允許建造索道的。
④加強科學管理。如何提高保護區經營者的管理水平,是保護區旅遊事業成敗的關鍵因
素之一。在經營思想上,應改變目前「粗放經營」的作法,而以優美的自然環境、優質服務
取勝,必要時可適當限制遊人人數,以利於資源、環境的保護。例如厄瓜多政府便對到科
隆群島(即加拉帕戈斯群島)旅遊的人數嚴格限制在每年2.5萬人以內,任何一個島上的每
日遊客數不得超過90人。在管理方面,保護區可以和附近的鄉、鎮共管旅遊業,做到有責大
家盡,有利大家圖,旅遊、環保齊頭並進。旅遊項目的選擇,應以知識性旅遊為主,在一些
景點掛牌介紹該景點的內容,向遊人傳授科學知識。保護區內一定要採用線性開發的方式,
嚴禁遊人到處亂跑。主要開展一日游,以減輕遊人對自然資源與環境的破壞。
總之,只要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部門在旅遊開發的實踐過程中實施科學的嚴格的管理,
加上其它部門以及廣大遊人的密切配合,相信我國自然保護區的旅遊事業定會出現新的局面。

Ⅳ 求論文一篇。有關於古鎮旅遊開發及發展策略

我國古鎮旅遊的開發利用
作者:余丹資源開發與市場

摘要:以水鄉周庄為例,對古鎮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古鎮旅遊開發應堅持的三大原則以政府為主導、保護優先、合理開發,應採取的三大對策進行科學規劃、創新開發思路、擴大對古鎮的宣傳。

關鍵詞:古鎮旅遊:保護;旅遊開發

由於長期受到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十分注重整個家族居住地的選擇和修建,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現逐步形成了眾多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建築群與村群,構成了中國古代風格各異的建築流派。如果按照文化背景和歷史區域的劃分大體上可以分為: ①大家風范的徽派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 ②朴實無華的西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陝西; ③富貴大氣的北方大院建築群,分布區域為山西; ④小巧精緻的水鄉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 ⑤另類浪漫的西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四川、重慶; ⑥個性鮮明的嶺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福建、廣東; ⑦清秀靈逸的湘黔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湖南、貴州; ⑧各領風騷的南詔古村落群,分布在雲南。這些古建築群、古村落群作為中華文體的瑰寶,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旅遊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成為了吸引各地遊客的重要旅遊資源。

1 古鎮旅遊的興起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11 古鎮旅遊的興起

古鎮旅遊的興起是近20 年的事。我國在借鑒國際遺產保護經驗的基礎上,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納入了遺產保護范圍。1982 年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86 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對文物古跡集中的小鎮、村落進行保護。隨後,全國各省份就開始了歷史文化鎮的命名工作和古鎮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至此,古鎮旅遊作為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推向了廣大的遊客。從率先打出「中國第一水鄉」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安徽省西遞- 宏村古村落,從江浙的同里、烏鎮、西塘到山西平遙古城、西部雲南麗江等古鎮,無不成為遊客追逐的對象。

112 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以古鎮周庄為例,簡單介紹我國在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經過10 余年來的開發,周庄由一座江南水鄉小鎮變成了享譽國內外的「中國第一水鄉」,在旅遊開發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早在旅遊規劃制定之初,主要負責規劃的阮儀三教授就諄諄告誡,不要因過度開發而毀了周庄,但是專家的意見終究不敵巨大的利益誘惑。過去周庄要靠擺渡進入,但為了開發旅遊,1998 年周庄「告別擺渡」,建起了1 座水泥大橋, 從此旅遊客車長驅直入, 破壞了周庄的原生態。1994 年,受一家公司數千萬元投資的吸引,當地政府不顧規劃設計,在周庄南湖區域興建了一座「全福寺」,這里曾是陸龜蒙垂釣處和劉禹錫寓所遺址,現在卻被非清非明的水泥樑柱的寺廟所佔用[ 6 ] 。除了這些建設性破壞外,古鎮內商業化氣氛濃厚、市場管理不規范、缺乏合理的修繕和維護等問題也很嚴重。據該鎮保護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該鎮房產有900 多處,其中80 %的房子為鎮集體所有,20 %是私房。集體所有的房子目前全部被出租用於開店或居住。由於這里遊人多,生意好,破牆、破窗開店的較多[ 6 ] 。對古鎮進行開發之前,這里飯館和商店共有800 多家,而目前飯館已超過150 家,商店超過1800 家。不少住戶保護古鎮的意識淡薄,置政府不許破牆開店的規定於不顧,採取「先斬後奏」辦法,先開店後辦照,或是「半夜破牆」,形成以既成事實的方式達到開店的目的。每年未經保護委員會同意就對房子進行私自拆遷、改建的事件在10 多起以上[ 5 ] 。周庄的門窗、海棠窗、板窗、順風窗、元寶窗等由於人為破壞,導致很多樣式消失了,現存數量減少,其中因為做生意對角門、元寶窗的毀壞最多[ 5 ] 。周庄旅遊開發之所以會產生種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由於經驗不足和思想上存在單純發展旅遊業的傾向,沒有注意到旅遊開發「度」的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在我國各地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極具普遍性。

2 古鎮旅遊開發原則

211 政府主導原則

筆者認為,古鎮旅遊的開發不同於其它旅遊資源的開發,應改變以前純粹依賴市場的做法,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的原則,由政府專門成立旅遊開發領導小組,進行古鎮的旅遊開發規劃工作,並加強市場的統一管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資金,很多古鎮嘗試採用各種開發模式,如通過出讓經營權的方式來引入一些社會資金、民間資金搞旅遊開發。這些做法難免存在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時由於各開發實體在開發過程中思想上的不一致性和不協調性,也對古鎮的後續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堅持政府為主導的原則,並不排除創新古鎮開發的投融資體制,只是在資本運營過程中,政府要加強其管理職能,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實施統一規劃、有效管理,對不符合規定的做法堅決予以取締和廢除。此外,政府要保證每年列出一筆專款進行古鎮的修繕和維護工作,以此解決傳統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之間的矛盾。

Ⅵ 安徽宏村的旅遊產品是什麼

旅遊產品?吃的就是燒餅、茶餅、徽墨酥什麼的,茶餅很好吃!鴨腿也還不錯!用品沒什麼特色吧,各個古鎮都賣的差不多。

Ⅶ 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如何協調統一 有什麼對策 要500字左右 急要。謝謝各位了。

開發中的保護必須講求科學方法,必須保持其文化傳承,把握好文物古跡修繕、重建與維持原貌的「度」。從旅遊學科的角度出發看待旅遊開發和古跡遺址保護中的一些「破」與「立」

一.尊重開發與保護的科學性與和諧性

1.嚴防破壞性開發
我國的古代建築基本上是土木結構,梁架承重,雖然抗震性好,但不像西方的石建築牢固耐久,必須不時進行修繕,損壞嚴重則不可避免需要重建。在一些歷史悠久的城市,不少有價值的東西正在推土機的轟鳴中變成瓦礫,一大批用現代材料工藝堆砌起來的「假古董」、仿古建築群招搖過市;大批古鎮、老街、民居、村落被「重新」整修得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韻味。嚴防破壞性開發,尋求經濟導向與文化導向的平衡點有著重大必要。

2.重視與城市整體布局的協調性
我們說的保護,不僅要求對文物古跡本身進行保護,也要求對其周圍環境進行保護,這對於我國古建築尤為重要。眾所周知,我國古代建築美學最突出的特點之一便是其同周圍環境的和諧一致,講求「天人合一」。然而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不少地方以所謂的政績工程為目的、打著修復古跡,開發旅遊景觀帶資源的旗子,在不該擴建修復的地方興建了大量不相宜的建築物,一些古跡周圍出現了城市化、商業化,一些現代商業建築將古跡建築包圍了起來。在與一些地區市民面對面的交流中,我們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一方老百姓對於因為「生硬」的完全失去原汁原味的還原很不滿意。
不可否認,這種現象的存在有著一定的客觀因素。雖然經濟在高速發展,但我國的城市規劃往往滯後於發展實際,有很多規劃屈從於現實需要。在很多城市規劃中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其間應有的人文精神、歷史內涵。
因此,要想打好運河沿岸旅遊環境建設這張牌,從規劃開始就應該重視與其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不要盲目「復古」,造成不倫不類的尷尬局面。
3 .將古跡遺址與運河旅遊有機結合
(1)景觀帶建設、水上旅遊路線開發
運河南端城市杭州,通過實施運河綜合保護一期工程,到今年10月,將完成以「一館二帶二場三園六埠十五橋」為重點的運河系列景觀。在杭州、蘇州等地,水上巴士的開通成為運河旅遊的另一種方式,隨著一些城市亮燈工程的建設,運河夜遊也在悄然興起,遊船緩緩而行,兩岸景觀、遺址古跡經收眼底,一些有條件的旅遊企業已開辟水上旅遊路線,走在了前列。
(2)融入區域民間文化特色
在運河千年的歷史積淀中,除了物質文化遺產,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的,他們是真正生根在民間的寶貴財富。然而隨著大運河航運功能的減退和時代的變遷,這些珍貴的遺產正面臨著湮滅的危險,如北京通州的「面人」、「風車」、「毛猴」等民間手工藝,運河龍燈、運河號子等各種形式的民間藝術,餘杭滾燈、衛家班皮影戲等,加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合理地把他們作為地區民間文化特色融入到運河民風民俗旅遊項目的開發中去,既是對遺產的傳承與發揚,也將帶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二.有效利用尚未開發的旅遊資源,打造品牌

1.政策支持 整體規劃
以淮安為例,在此次經歷的幾個城市中,江蘇淮安的運河古跡遺址資源是最為豐富,也是原始性最強,保存最完善的。淮安市委市政府在協調大運河保護中物質文化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自然旅遊景觀中三者關繫上提出了幾點應對措施:一為加強運河文化長廊建設。二為完善古運河文化長廊的起點「九龍口風景區」建設。三為開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搶救性活動。在杭州,政府對運河實施綜合保護工程,將其提高到了與西湖、西溪同等高度,明確提出打造世界級旅遊產品,「還河於民」、「還河於遊客」。
2.因地制宜 培育精品
在政策支持的基礎上,運河旅遊開發必須從不同城市、區段的特點出發,進行科學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分區,揚長避短,形成地方特色。把挖掘本地運河段最有特色的旅遊資源作為開發的出發點,以特色打造形象,以個性強化吸引力。無論規劃設計、開發建設還是經營管理,都要樹立精品意識。尤其是像淮安河道總督府、漕運總督署等保存完好的旅遊資源和一些地區的水上旅遊線,都應該按照旅遊精品的要求精心打造。相反,如果各地的旅遊項目千人一面,彼此雷同,不僅容易造成低水平的重復建設,而且會使遊客喪失興趣,失去旅遊產品本身的生命力。
在文化古跡密集分布的楚州區,實踐隊成員行走在運河邊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迎面而來的古樸氣息。有「十步一處古跡」之稱的河下古鎮保存完好。茶口巷、打鐵巷等帶有運河色彩的小巷名稱,讓人依稀感受到運河的脈搏跳動。而在荷花中穿行的小船,彷彿仍在訴說著當年船來舟往繁忙的漕運景象。諸如河下古鎮這樣的典型性運河景觀,如果能進行有針對性地開發,科學深入地挖掘其積淀的古典文化,打造古運河小鎮「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的旅遊景象,無疑是對古跡遺址最好的保護,也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有效途徑。
3.加強協作 借鑒國外
在旅遊開發和古跡保護過程中因重視協調與城建、水利、交通、環保、等部門的交流與合作,構築城市與城市間互相學習取經的平台,能夠以大局為重,實現在人才、技術等資源上的共享。在國際上,運河旅遊早已得到開發利用,蘇伊士運河、萊茵河、日本小樽運河、加拿大麗都運河都有很多成功的經驗。我們在古運河的旅遊規劃開發過程中,也應該大膽運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法,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認真審視她的歷史、文化、生態價值,挖掘本土特色,從而選擇性地汲取先進經驗,力爭走在時代的前列。

三.市場化運作,拓寬資金籌措渠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淮安的楚州區,向導曾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文物保護工作資金缺乏這個大難題。每年政府下撥的資金加上專項經費遠不能滿足現實所需。在小分隊一路經過的區域中,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缺錢,很多設想很好的計劃和措施都無從展開,有的甚至無限期置後。」
在淮安清晏園的十七通石刻中的一大部分,至今還處於露天之中,任日曬雨淋侵蝕,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從清代河道總督府舊址附近出土的一些文物也堆積在後院之中。又如在有「北段運河名城」之稱的山東臨清,不少極具歷史價值的古建築因為缺乏統一管理或是暫無他用而成為小商小販零售點,居民檯球俱樂部等等。由於沒有足夠的經費,大量的古跡遺存得不到有效保護成為一種悲哀的無奈。
例如杭州實施綜合保護總投資上百億,僅靠政府投資肯定難以為繼。但通過「市場化籌資,多元化投入」的思路,充分調動運河集團和四個城區的積極性,基本做到了自求平衡。此外,就文物保護資金籌集的問題,實踐隊成員在走訪專家學者的過程中也聽到了一些新思路,如在所有權國有的情況下探索發展文物保護管理租賃制、民營企業出資建收藏館,鼓勵社會人事捐資等等。

四.呼籲公眾對運河旅遊文化尋根的認同感

僅僅從人文價值來看,大運河不亞於長城,其偉大程度甚至超過了長城,但為什麼長期以來在現實中大運河的大眾知名度和受關注程度卻遠遠低於長城?通過調查我們意識到這涉及到民眾對運河這一標志的認同感問題,陽剛突出的事物更容易引人關注,自古就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說法,人們更喜歡在旅遊中尋找征服感,到了長城就有一種情不自禁的征服感和成就感,更何況我們從來就比較重視長城是中華民族象徵的宣傳。而大運河,則更象是一位陰柔溫順慈祥的母親,千年以來一直在默默無聞地付出她的母愛,這種情感是溫緩而含蓄的,往往容易被人們所深刻體會。
1.公眾對運河的重視和關注程度有待提高。
實踐隊成員在所經過的運河沿線城市中選取了四個典型城市開展現場問卷調查,回收的547份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僅僅一個「你知否知道京杭大運河准備申報世界遺產」的問題調查所得結果便不盡人意(如圖所示)
從數據統計結果來看,大運河南北兩端城市居民相對了解得比較多,71.5%的杭州地區被調查者和60%的北京通州區調查者表示「了解」或「聽說過」,同樣的數據在臨清只有33.4%,許多市民甚至不知什麼是「申遺」。問及對運河申遺的態度時,四個地區的絕大多數人表示很有必要,申遺有助於喚起公眾對運河多重價值的社會認知度,帶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運河的保護中來。也有不同的聲音認為沒有必要,他們認為保護在於實際行動,與其多花資金難見成效不如把時間資金投入到解決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上收益更大。

2.正視運河歷史文化價值是搞好一切開發保護的前提。
應當加強宣傳引導讓公眾所明白,事實上大運河對於中國的大一統局面的形成和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大貢獻。而歷史也同樣證明,凡是太平盛世時期,對大運河的重視、保護、建設和利用的情況相對就最好;凡是國力衰微和政治腐敗時期,大運河的狀況往往也是最糟的時候。因此,大運河在歷史上不僅是交通運輸問題,也不僅僅是事關國計民生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關涉國家安全和政權穩定的政治問題。正如不少專家學者提出的那樣:「大運河無疑應該是中華民族另一張身份證」。
因此要想在旅遊開發上打響運河這張名片,改善老百姓對於大運河的印象,呼籲民眾在精神意識領域對大運河的認同感,應該是當務之急。正視運河的歷史文化價值不光「政府要主導」,更需要「社會參與,形成合力」。

Ⅷ 西遞宏村是怎樣保護和開發的

2000年10月30日,黃山腳下的宏村一夜成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它和鄰近的西遞村「世界文化遺產」稱號。
但一件件怪事卻在宏村發生著:旅遊旺季,村民公然用馬車阻攔遊客,甚至用牛馬糞塗牆,驅趕遊客;古民居沒人維修,搖搖欲墜;遊客花30元買門票,卻只能參觀兩個民居。
不僅如此,736名村民近期還把該村所在的黟縣縣政府告上法庭,聲稱縣政府侵犯了他們的財產權。
由於該村旅遊資源產權和經營權的糾纏,宏村開發的路子一直走的歪歪扭扭。

守著金飯碗討飯
宏村始建於南宋,現存民居和風景點建於元末明初,為宏村先輩汪思齊以及家人帶領全村人興建,代代相傳至今。現存138座古民居中,136座為村民私人所有。
五百年來宏村把美景隱在深山。如今外面的世界經濟大潮湧動,宏村卻貧困依舊。
宏村人有了個夢想-「宏村老祖宗建了宏村,現在宏村人要搞旅遊,把宏村介紹給世界」。而現在這個夢想成了他們的辛酸史。
1985年,宏村的一處「官宅」-「承志堂」以縣旅遊局景點的名義向遊人開放。據宏村人說,門票收了10年,但村裡人沒拿到一分錢。
從1994年開始,宏村的兩個村長三次向縣里打報告要求村辦旅遊,沒有迴音。據說當時縣領導認為「農民素質低,運作不了」。
與此相對照的是,與宏村相距15公里的西遞村在「能人村長」唐茂林的帶領下,搭起小棚收門票,後來成立了村辦公司;黟縣旅遊局曾經想把西遞的旅遊開發權收上來,據說唐村長與縣旅遊局副局長打了一架,保住了公司。
而被嘲笑為「老實」的宏村人仍在等待上面的批示,這個批示始終沒有下來。
1996年6月,宏村人終於注冊了旅遊開發公司,上交鎮政府3萬元承包保證金後,拿到了旅遊開發權。村裡一位退休幹部汪慶平當上了公司總經理。但汪不讓村裡查賬,一年後,村裡每人才得到10元錢。
沒人知道枉慶平在宏村旅遊中賺了多少錢,村民只看到汪慶平在結束一年承包後,蓋起了全村最好的兩層洋房,屋裡掛滿了古字畫。

被「出賣」的村莊
縣政府看村裡搞旅遊沒成氣候,動了招商引資的年頭。於是縣政府拍板,將宏村三十年開發權賣給北京京黟公司,每年保底資金17萬元,每年門票收入95%歸公司,4%給鎮里,1%給村裡。
這是一份村民不知情的合同,宏村兩位自然村村長汪菊媛和汪新海告訴記者,:不光事先不知道,事後沒告訴,連合同也是我們託人偷出來復印後才知道的「。
當時京黟公司曾問過縣政府和鎮政府,是否要和村裡簽一下合同,他們得到的回答是:「村裡的事,我們說了算,和縣里鎮里簽了就行,農民的事是我們內部的事,和你們企業無關「。
北京大學旅遊開發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世界旅遊組織專家吳必虎教授認為:「宏村的旅遊資源主要是古民居,138幢民居中有16幢是私人的,湖與水系又是村裡的,產權不是縣政府和鎮政府的,他們做不了主。並不能因為投了資建了停車場就佔大頭,因為宏村不蓋停車場人們照來;而沒有古民居的話,有了停車場,人家也不來。按照國際慣例,當地人分成比例應該超過51%,宏村分配明顯是不公的。「
華東政法大學行政法專家朱芒認為:「這個合同明顯侵權,合同雙方無權處理第三方資產,宏村的古民居產權是村裡的,公司應當與村和每戶人家簽約,當地政府機構把管理權與所有權混為一談,這是常見錯誤。「
宏村村民講不了大道理,卻有一句實在話:「政府招商引資牽線搭橋,應該是當紅娘而不是當新娘,現在當地政府不僅自己包辦婚姻,還一頭鑽進了洞房。「

「合作「內幕
據知情人透露,縣政府與京黟公司的合作協議書其實是「捆綁式「的,京黟公司承諾」包下「中城山莊」三十年租賃權,並負擔山莊120萬基建債務,45人工資,並答應改造。
而「中城山莊」正是縣政府原招待所,是縣政府出資的工程,用一位副縣長的原話形容,「中城山莊是縣政府的心病。巨額的債務和工資是個大負擔。我當縣辦公室主任時最頭痛了。「
京黟公司副總趙波說:「接手中城山莊是到黟縣投資的先決條件。「
京黟公司先後在中城山莊投入了600多萬元,作為對應,京黟公司才獲得宏村、南屏和關麓的優惠開發權。「這是為縣里的利益慷宏村之慨「,一位村民評價說。
在村民的眼中,京黟公司「獲利大投資少「;在開發第一年,京黟公司承諾三年內在宏村進行16項大工程,投資86萬元;而三年後,京黟公司在宏村僅搞了6項,金額28萬元。
京黟公司合同承諾的古牌坊群和徽商博物館投資1500萬元,至今未見蹤影。
讓宏村人難受的是,與宏村共同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西遞村由於村辦旅遊公司產權清晰,已經在村裡投資了450萬元,為每戶村民裝自來水、煤氣。每個村民一年不僅有300元的分紅,還有每戶1000到2000元的維護分紅。西遞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了5000元。

惡化的生態
村民認為政府包辦的「婚姻「並不幸福,他們就要反抗。
在2000年門票收入123萬時,村民只分得了7萬,每人70元。村民無法從旅遊中獲益,還失去了原有的就業機會,村裡原來的導游全部被解聘,近百名年青人只能到外省打工。村民說自己「守著金飯碗討飯吃「。宏村人均收入只有1500元。他們自然而然地將旅遊公司看成了掠奪者。
2000年,憤怒的村民用馬車阻擋遊客,甚至用牛馬糞塗牆,拒絕讓民居給遊客參觀,並向遊客追討拍攝費。
京黟公司也是有苦說不出:「我們每個管理人員都被當地人打過。「
然而目前在宏村最緊急的 是古民居的維修。古民居產權在心中不平的村民手中,他們稱:「我們為什麼要維修,維修好了讓別人賺錢。「
更為艱難的是,宏村四年來沒有從京黟公司與鎮里拿到古民居維修費。
黟縣有關負責人稱這是事實,並解釋,「公司必須拿出門票的20%作古民居保護基金,京黟公司前兩年繳納的保護基金我們已經全部還給京黟公司,應該由此公司維修。「
京黟公司趙波則稱:「一個公司應當從贏利考慮問題,我們的確沒花錢在古民居上,但我們在景點「承志堂」上花了3萬元,另外的維修資金我們用在另一個村-南屏景點的開發上了。「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宏村整體風貌保存尚好,但60%古民居房屋需要維修,十多幢危房看起來隨時有倒下的可能。
在村民汪茂中家,中梁已被蛀空,在風中搖擺,不得不用多根木樁支撐。金有權等幾個村民家或屋檐下墜,或柱底支撐。金有權等幾個村民家或屋檐下墜,或柱底松動,有的甚至出現房屋整體下沉,就連宏村惟一的「丞相門樓「也出現了類似情況。
村民范洪冰家的大梁有一天突然落下,差點砸死他母親和兒子。
1999年,宏村的「丞相樓「已全部倒塌,被賣給私人謝建民後才又一次修復。
1999年宏村雷岡山下13間房全部倒塌,被賣給私人吳阿桃才修復。
另有兩幢清朝樓卻永遠消失了,鎮政府與縣政府既不許老百姓拆又沒有錢維修。
一位居民告訴記者:修房首先要交一萬元保證金,可村民根本交不起這個錢。
由於當地農民無法從旅遊中獲利,只能以務農為生,每家平均養了兩頭豬,遊客無不嫌臭;而農民的澆田糞車也阻擋了遊人,同時旅遊惡化了當地生存環境,客人增加,使全村新出現了50個化糞池,污水全部排入地下水;而京黟公司不願進行排水等公共設施的修建,結果全村至今沒有排污水管,沒有自來水,甚至沒有路燈,晚上出門遊客要打手電筒。
結束采訪的時候,縣政府向記者表示:他們也想盡辦法搶救古民居,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已投入200萬元外,今年還要批近100萬元給宏村重點古民居,20%文保基金將直接給村裡,此外還有省補助18萬元。

Ⅸ 黃山宏村水利開發旅遊研究的開發條件

這個要當地政府配合你調查吧?宏村周邊水系豐富,景區資源多,交通等方面都非常不錯。開發條件,就是利用當地特色結合遊客需要,開發出利民利農利國的旅遊資源,就足夠了。!

Ⅹ 關於旅遊資源開發策略的

旅遊是一種對於文化的體驗與認知的過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旅遊活動吸引遊人的魅力所在。隨著旅遊活動的不斷發展,人們已不滿足於遊山玩水,而是更多地投入異地,體驗別樣的奇情異趣,領會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旅遊開發中的文化導向,即確定旅遊地文化主格調或旅遊文化開發方向,重點是確定旅遊地的文化屬性和審美價值。
在旅遊開發活動中,我們可將旅遊目的地視為一件商品,而這件商品的消費者——旅遊者的購買意圖與消費需求則應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旅遊者在挑選旅遊目的地,進行旅遊決策時,心中對旅遊地具有某種自覺不自覺的審美傾向性,即「期待視野」,期待視野是否開闊、明確、可塑、彈性,是區分遊客是否成熟的標志。旅遊者由於有以往的旅遊經驗,或親朋好友的推薦介紹,或宣傳資料的閱讀,往往會對旅遊目的地有自己的理解和期望,在旅遊過程中,目的地的場景會喚醒旅遊者以往旅遊經驗的記憶,將旅遊者帶人特定的情感中去,從而對旅遊目的地感到滿足、超越、失望或反駁。
期待視野與實地旅遊體驗的關系分為三種。一是完全符合,即實地旅遊體驗與旅遊者的期待完全重合,由於沒有任何的新奇感,難以提起旅遊者的游覽興趣,說明旅遊產品無創意。二是完全不符合,旅遊產品創意遠遠超前於遊客實際水平,旅遊產品留有太多空白,遊客難以領會旅遊產品,難以對其產生興趣。三是兩者有符合之處又不完全符合,這種情況最能調動遊客的游覽積極性,引起遊客的探知求新欲。
在旅遊文化開發時,我們要預先將旅遊者的期待視野考慮進去,使旅遊地對旅遊者更具吸引力。比如進行純娛樂型景點的旅遊開發,人們去這些地方,是想放鬆身心,不需思考,在遊玩過程中萬慮皆忘。而對於自然風景名勝、古跡的開發,則需要盡量拉開旅遊者的期待視野與旅遊實際的距離,使其不完全重合。因為這類景點有著不證自明的美麗形式,如同經典作品一樣有著「永恆意義」,如果旅遊經驗與期待視野完全重合,讓旅遊者沒有一個思考和理解的過程,就會削弱旅遊中的愉快體驗,難以讓人感到審美滿足。就像俗語常說的「看景不如聽景」,旅遊者會對景點感到失望。因而開發時要大力開發此類景點的文化內涵,加強它們的藝術特性,對旅遊者的審美經驗也形成一種提升。景點的藝術品位的提高也有助於引導旅遊者的審美趣味,景點與旅遊者之間形成一種互動關系,使旅遊者更為成熟。
按照旅遊資源的類型,可將其劃分為自然景觀類型、人文景觀類型、情感資源類型,這三類旅遊資源各有其獨特的開發策略。本文主要講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我國自古就用「山水」作為自然風景的代名詞,所謂「佳山水」,是指能使人們產生美感的自然環境或物象的地域組合,往往是大自然中最具美學特徵的地段或地域,是具有旅遊優勢的天然景觀,具有很高的游覽觀光價值。
這類旅遊資源,有其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它們的自然風貌是吸引遊人的最重要因素,使遊客暢游天地寄情山水時,陶冶性情,感受到造化的靈秀。
以自然風貌取勝的「佳山水」,它們的動人景緻是大自然的恩賜,它們都是一定自然地理條件下形成的,各自的特徵都是絕無僅有、不可移置的。正是由於這種不可移置性,在這類旅遊景點的開發中,應盡量保持它的天然風貌,避免過度的開發,即使有人造景觀,也是在有強化旅遊地的獨特自然風貌的必要時,為了彰顯景色的天然風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盡可能少地在其間點綴人造景觀。「佳山水」的文化開發原則應是以保護為主,適度、合理的開發,保持其獨特的天然特色。
旅遊文化中旅遊景觀依,附名人而成為名勝的更是司空見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經名人的行跡點染,許多樣貌平凡的自然風景便觸處生新,增添了強烈的吸引力。
在這類普通自然景觀的文化開發中,要避免文化開發的過量化、庸俗化,魯迅先生當年深惡痛絕並撰文嘲諷所謂「十景病」或「八景病」,曾指出,「凡看一部縣志,這一縣往往有十景或八景,如『遠村明月』、『蕭寺清鍾』、『古池好水』之類」。這是旅遊文化開發時要注意避免的,不能為了大量開發景點而將景物進行惡俗的牽強附會。在利用名人傳說進行「攀龍附鳳」時,同時要注意附會內容應具有符合一定的審美理想的合理性,應符合傳統的審美習慣與審美趣味,表達出人民大眾的某種理想寄託,使人們的理想可以藉山水而永久留芳。
有的普通的自然景觀可根據自身的地理優勢發展具有娛樂性或科學性的旅遊活動,前者如攀岩、潛水、漂流等,後者像森林探險、野外探險等。現代人厭倦了都市生活的喧囂、繁忙、枯燥、毫無新意,嚮往自然的清靜、開闊,希望有機會到大自然中舒展身心,放飛心情。或為了磨練意志,鍛煉體能,到未經文明踐踏過的地方去尋找「野趣」,回歸自然。
這類景點的旅遊開發並不需要太多的文化內涵,應盡量保持自然的原生態,為旅遊者提供必要的工具與安全保障即可,這類旅遊的樂趣就在於重新發現自然,以及在征服困難中體會到的快感。
歷史古跡是經一代人或多代人的公認,並經過保護、修繕或重建而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具有一定的文化、藝術和觀賞價值,能滿足旅遊者探古求知的需求。
我國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具開發價值的歷史古跡繁多。並且歷史古跡往往都經過多年的歷史積淀,它們的文化開發一般來講都比較成熟,對歷史古跡旅遊景點的文化開發,應在保護的基礎上,保持並突出它的歷史文化內涵,人造景物的風格應與當地的歷史風貌和諧一致,盡量避免過於現代的景物的點綴,在改造時也盡量保持景點的歷史原貌。
在景點開發時如何對歷史古跡進行保護是旅遊文化開發中的當務之急。不謹慎、太迅速和過度的商業化的發展會完全地破壞文化景點。許多歷史文化景點,其吸引力在於文化,遊客希望一睹古代文明,更有興趣看到當地如何整合現代的發展需要和古文化的保存於一體,如果一切變成博物館式或動物園般來經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和意義。
同時,歷史古跡景點的文化開發應重視文化氛圍的創造,好的氛圍有助於人們進入歷史的場景;旅遊開發者也應參與培養遊客,在操作中也要使古跡靠近現代人的興趣,營造文化氛圍,造成現代人在歷史和現實中穿梭的情調,才能牢牢抓住旅遊者。
我們在進行景點的旅遊開發時,要充分借重這些為文學藝術浸淫已久的文化內涵,因為這些與文學藝術有關的景點,本身就有其他自然風光不能比擬的優勢。從旅遊者來講,他們希望能到自己耳熟能詳、聞名已久的地方作一次親身體驗,這些景點本身就具有一種「名牌效應」,它們的歷史積淀、文化內涵便是最好的廣告宣傳。而且,針對這些景點進行開發時,我們不必費心地再為其進行主題設定或形象包裝,因為它本身已具備了明確的歷史文化導向,我們只須把握住它的文化脈絡,景點的開發只需圍繞著它本身的文化特徵加以保護、襯托、強化即可。
這種將旅遊和文化的結合,藉助文學藝術的想像去增加游興,增厚情感內涵,是一種成功的美學策略。遊客除了觀山望水,還可駐足與「歷史對話」,既可滿足感官的體驗需求,也可獲得精神和心理的愉悅滿足感。
作為旅遊文化資源的民俗風情具有原生性、豐富性、群體性等特徵,充滿鮮活的質感和強烈的動感,是一種融歷史風格與現實生活為一體,充滿彈性張力的旅遊資源。它既具時代性,又兼備歷史』性,它的風情濃郁的地方戲曲、民間歌舞、民族服飾、特色飲食以及風俗習尚都對旅遊者構成恆久的強烈吸引力。
民俗風情游是一種參與性很強的旅遊活動,旅遊者從游覽活動伊始,便可感受到、觸摸到它,而且置身其中,是觸手可及的一種鮮活的動態生活。 』對民俗風情類景點進行旅遊開發,要特別注意保持民俗特色的「原汁原味」,正是它們特有的風情吸引著無數的旅遊者,因而,在進行民俗風情類景點文化開發時,應在「特」字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利用當地固有資源,以發掘民族的個性文化為目標,為旅遊者營造一種異域、異族風情的文化氛圍。
民俗風情景點的另一引人動心的特質是它的「參與性」。旅遊者可置身其中,感受異地風情,品味異國情調。在景點的文化開發時,要大力開發那些使遊客可以親身一試的民俗節目,親身體驗會讓遊客感到激動人心、有趣難忘,從而使景點更具親和力、吸引力。
有一定主題的現代人工建築類景點,如世界名園薈萃、世界之窗、錦綉中華之類。這類景點,通過概括與提煉,把客觀存在的模山范水移縮到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在景點內塑造出各種理想的意境,既是對其他風景名勝的模仿,更是藝術的再現,營造出一種「人工勝自然」的藝術境界,使人類「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的旅遊奇想夢幻成真。
由於現代生活節奏緊張,人們沒有太多的閑暇來游遍天下的名山秀水、古跡名勝,而這類集大成的人工景點以其精湛的造型藝術,逼真地再現了其他風景名勝的風姿,使旅遊者在一個景點內便可飽覽各地的風光,猶如「坐地日行八萬里」,以最短的時間,了解最多的有關名勝景點的知識,滿足了旅遊者的需求。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