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發展研究背景
① 紅色旅遊研究背景
簡介:紅色旅遊是在年年底時正式提出的、以中國共產黨相關的歷史紀念地為資源的旅遊。這包括了各個革命聖地。
紅色旅遊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遊形式。
其打造的紅色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
豐富優質的旅遊資源,將構成發展紅色旅遊的強大物質基礎,正在成為人們參觀游覽的熱點,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目的:200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正式把紅色旅遊進行規劃實施。
紅色旅遊是一種新型的主題性旅遊形式,以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事跡和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主題性旅遊活動,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綱要內容認為,發展紅色旅遊,是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范圍:
1、與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相關的景點。
2、與紅軍長征相關的景點。
3、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游擊隊抗日相關的景點。
4、與解放戰爭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的景點。
5、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在中國具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家的主要事跡的景點。
發展目標:
紅色旅遊加快紅色旅遊發展,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2004至2007年參加紅色旅遊人數的增長速度要達到15%左右,2008至2010年要達到18%左右。
培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使其成為主題鮮明、交通便利、服務配套、吸引力強,在國內外有效大影響的旅遊目的地。
配套完善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使其成為產品項目成熟、紅色旅遊與其他旅遊項目密切結合、交通連接順暢、選擇性和適應性強,受廣大旅遊者普遍歡迎的熱點旅遊線。
重點打造100個左右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使80%以上達到國家旅遊景區3A級以上標准,其中40%要達到4A級標准。到2007年,爭取有5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到2010年,爭取有8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
重點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保護、展示和宣講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在規劃期內普遍得到修繕。
實現紅色旅遊產業化,使其成為帶動革命老區發展的優勢產業。到2010年,紅色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0億元,直接就業人數達到200萬人,間接就業人數達到1000萬人。
重要意義
紅色旅遊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參觀游覽之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黨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文化發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遍布全國各地特別是革命老區的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把這些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對於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紅色旅遊有利於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幫助老區人民盡快脫貧致富,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務。發展紅色旅遊,是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舉措,可以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帶動商貿服務、交通電信、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有利於培育發展旅遊業新的增長點。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旅遊消費支出逐年增長,對旅遊內容和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遊業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產品結構,更好地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紅色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滿足旅遊需求、促進旅遊業發展,增強旅遊業發展後勁,開拓更廣闊的旅遊消費市場,具有積極作用。
② 旅遊的產生與發展的背景與條件
A、工業的興起和發展,使城市化進程迅速加快
B、產業革命的產生和發展,使得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C、產業革命帶動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動更為便捷
③ 我要寫一個畢業論文選題背景,旅遊專業的,我的論文寫的是我家鄉錫林郭勒草原的旅遊業發展研究,100字左右
自己上網搜
④ 中國旅遊業發展背景
題目好大,新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要分幾部分講:首先,49-66年是政治接待任務;其次,66-76年 停滯階段;目前 76-目前,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國家需要大量的外匯來建設國家,同時要對外宣傳。所以就大力發展旅遊業了。
⑤ 我在寫一篇中國旅行社的發展的論文,這個研究背景是什麼,怎麼寫
還是以中國對旅遊業的重視程度寫。尤其是旅行社的法律
⑥ 世界近代旅遊業產生的社會背景
1,產業革命對旅遊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2,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使較大范圍,較遠距離的旅行成為可能;
3,出現了一批現代化的酒店;
4,托馬斯.庫克旅行社的誕生,標志著近代旅遊業的開端.
⑦ 中國近代旅遊業產生的背景是什麼
1、工業的興起和發展,使城市化進程迅速加快;2、產業革命的產生和發展,使得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大幅提;3、產業革命帶動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動更為便捷。——常識社會篇。
⑧ 中國近代旅遊業生產的背景是什麼
中國近代旅遊業產生的背景是:
1、近代以來的中國旅遊活動局部存在,未形成產業,亟待改進。
(1)與帝國主義的殖民侵略活動緊密聯系,西方的商人、傳教士、學者和一些冒險家來到中國,在一些通商口岸和風景名勝地區巧取豪奪,建造房舍,供其經商、傳教、游覽和休憩之用;
(2)舊中國政府與西方列強建立外交關系,向西方各國派駐使節,不少外交官員考察異域,游歷甚為廣泛;
(3)不少人民出國出賣勞動力,其中也有一些人在謀生之餘順道游覽觀賞;
(4)為學習西方的科技知識,不少青少年漂洋過海出國留學,尤其是19世紀70年代洋務運動時期,出現「留學熱潮」,得以游學歐美。
2、與旅遊相關的行業有一定發展,具備發展旅遊業的條件。
(1)交通。鐵路是近代旅遊的主要交通工具,中國從1876年起鐵路建設有膠濟鐵路、滇越鐵路、廣九鐵路、中東鐵路。近代中國的內河航運、遠洋航運、公路運輸和民用航空對旅遊和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條件。
(2)旅遊住宿。近代旅館從清代末期開始發展。有外資經營的西式旅館,民族資本經營的中西式旅館,鐵路沿線的招商旅館以及公寓等。
由此可見,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近代旅遊業起端很遲,直到本世紀20年代初,上海、南京、北平等地還僅有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外國公司開辦的旅行社。因此,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陳光甫於1923年在該行設立了旅行部。1927年6月,旅行部獨立,更名為中國旅行社,這是中國第一家旅行社。由於創辦者陳光甫等人的竭力經營,該社發展迅速,獨佔中國旅遊業鰲頭30年,拉動了中國近代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