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全域旅遊發展
❶ 發展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有哪些
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四點:
1、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創新發展方面,全域旅遊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創新,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發展全域旅遊,就是要提升旅遊業發展能力,拓展區域旅遊發展空間,培育區域旅遊增長極,構建旅遊產業新體系,培育旅遊市場新主體和消費新熱點。協調發展方面,發展全域旅遊有利於統籌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需協調;有利於推動區域特色化發展,促進景點景區內外協調;有利於推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促進城鄉協調;有利於完善產業配套要素,促進軟硬體協調;有利於提升整體服務水平,促進規模質量協調。綠色發展方面,發展全域旅遊能把生態和旅遊結合起來,把資源和產品對接起來,把保護和發展統一起來,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旅遊發展優勢,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開放發展方面,全域旅遊更加註重拓展開放發展空間,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種制約,走全方位開放之路,形成開放發展的大格局。共享發展方面,實施全域旅遊、促進城鄉旅遊互動和城鄉發展一體化,不僅能帶動廣大鄉村的基礎設施投資,提高農業人口的福祉;還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質量,形成統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鄉旅遊大市場。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標志。
2、發展全域旅遊是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15年,國內游達40億人次,人均出遊接近3次,旅遊已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出遊方式上,自助游超過85%,自駕游超過60%。一個區域的旅遊質量,不單單取決於旅行社、酒店、景區的服務質量,而是由整個區域的綜合環境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從全域整體優化旅遊環境、優化旅遊全過程,配套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旅遊服務要素。當前,一些地方旅遊市場秩序混亂與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目標不相適應,旅遊產品和以廁所為代表的公共服務及交通等基礎設施供給與爆發式、井噴式增長的旅遊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企業對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與廣大遊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適應等問題,都需要通過發展全域旅遊來解決。
3、發展全域旅遊是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發展全域旅遊可以加快城鎮化建設,有效改善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促進大城市人口向星羅棋布的特色旅遊小城鎮有序轉移;可以聚集人氣商機,帶動現代生態農業和農副產業加工、商貿物流、交通運輸、餐飲酒店等行業聯動發展,為城鎮化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發展鄉村旅遊、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能使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就地市民化。發展全域旅遊,能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進農民在家就能開闊視野、提升文明素質,加快從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生活方式轉變。
4、發展全域旅遊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發展和就業的貢獻都超過了10%,早已成為世界重要產業。當今世界,美國、西班牙、德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巴西、印度、南非等眾多國家紛紛實施旅遊國家戰略。我國旅遊業發展之初,主要是用老天爺留給我們的自然遺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現在遊客更加希望在當地進行深入的交流交往,更重視對一個地方風土人情、居民素質等整體環境的評價。發展全域旅遊是順應旅遊業發展新趨勢的有效途徑,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
希望可以幫到你,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雲途智旅。
❷ 全域旅遊時代如何做好鄉村旅遊
全域旅遊時代如何做好鄉村旅遊,這個問題有兩種理解方式,一種是全域旅遊大的區塊下,鄉村這一元素如何做好鄉村旅遊;另一種是全域旅遊引領下的鄉村全域、全面、全民、全時的發展。因此,勇先創景認為,全域旅遊不是處處發展景區、景點,也不是發展超大型景區,全域旅遊有五要素:旅遊吸引物、旅遊區、旅遊交通、鄉村、城鎮,在全域旅遊大的區塊下,鄉村的發展思路是:沒有資源和旅遊區依託的鄉村,搞好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加強旅遊管理;對有資源和旅遊區依託的鄉村要開發獨具自己特色IP(文化和旅遊品牌),打「美麗鄉村」牌。而全域旅遊引領下的鄉村旅遊發展,是將鄉村全要素進行統籌起來開發,以旅遊業為主體,牽動一產、托舉二產,打破傳統思維,落實居游共享等。
❸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逗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地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逗依賴症地。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地,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
❹ 如何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
❺ 為何說鄉村旅遊發展的品質需要進行提升
據報道,2016年初國家旅遊局提出了「全域旅遊」發展理念,作為一次理念革新和戰略重塑,全域旅遊理念極大地改變了社會對旅遊業價值的重新認識和定位,但是沒有鄉村旅遊的支撐,全域旅遊是殘缺的,所以鄉村旅遊發展的品質需要進行提升。
在推動鄉村旅遊品質化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制定鄉村旅遊規劃建設和經營服務標准,實現鄉村旅遊的標准化管理,培育鄉村旅遊帶頭人,倡導鄉民共建共享,鼓勵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回鄉創業,或讓在城市工作的年輕人能夠積極參與到鄉村旅遊的規劃建設中來,改變鄉村旅遊仍然由老弱病殘經營的現狀。
中國是農業大國,希望豐富的農村資源可以被開發出來!
❻ 景區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有哪些舉措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北京中景合天。
❼ 全域旅遊的時代,鄉村旅遊該怎麼提升
鄉村旅遊在「三農」中的地位與作用愈發凸現。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中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產業」。近些年,鄉村旅遊在各地發展迅猛,正在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鄉村旅遊逐步由快速發展期進入到提檔增效的新階段,如何更好地滿足遊客需求,同時創造更大的效益空間,是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課題。
鄉村旅遊迫切需要提檔升級。鄉村旅遊每年吸引大量遊客,但真正能撥動心弦、激發消費慾望的產品並不多。以旅遊發展較好的浙江省為例,2015年省內遊客每天人均消費為1279元,而鄉村旅遊僅為98元。2017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指出,旅遊供給結構與市場需求結構不相匹配,人們對旅遊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很多上馬的旅遊項目仍然是靠人海戰術、門票經濟為生的觀光型產品,靠綜合消費、體驗經濟取勝的休閑度假產品供給不足。
鄉村旅遊的經營效益亟待提高。鄉村旅遊的投資勢頭強勁,但營收模式單一、缺乏創新,導致數量增長迅速、效益相對緩慢。目前鄉村旅遊大多以餐飲、住宿、採摘為主,這些項目需投入大量資本用於餐廳、客房、設施大棚等經營場所的建設,還需聘用管理、服務、生產等類型員工維持運營,而人均百元的消費水平很難確保項目的良性運轉。2017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指出,對於已建成的旅遊項目的產出、供給、效率和可持續的問題關注不夠,這不僅造成大量資源浪費、要素錯配,而且成為有效供給不足、供給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
鄉村旅遊是現代農業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旅遊業的一種特色業態,產業的發展既要深入挖掘農業農村資源,也要積極匯聚旅遊、消費、文化、設計、科技等領域要素,用現代理念及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不斷激發產業發展活力,使之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
在理念方面,由物質消費向體驗消費轉變。體驗消費是以服務為舞台,以商品為道具,以環境為布景,創造能夠使消費者參與、值得回憶的消費活動。隨著體驗消費時代的到來,消費者不再停留於物質需求階段,轉而關注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購買認為更有價值的體驗。旅遊與體驗有著先天的耦合性,遊客產生的休閑放鬆、探新求異、社會交往、自我完善等旅遊動機,大多需要通過體驗消費滿足。因此,旅遊不是單純提供產品與服務,而是為遊客塑造難以忘懷的旅遊體驗。
鄉村旅遊要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旅遊產品,應遵循體驗消費的經營理念。當前鄉村旅遊經營的農家飯菜、鄉村住宿、農產品等大多仍是以物質消費為主,雖然也不乏精品,但消費者無法從中滿足其精神感受。而且這些產品即便離開了旅遊目的地,消費者同樣也可以獲得,這就大大降低了產品價值。因此,經營者要轉變經營理念,以鄉村豐富的資源為載體,營造出具有鄉村特色的旅遊體驗,以獨具回味的感受吸引消費者,這才是鄉村旅遊的優勢所在。
在設計方面,由客體真實向建構真實轉變。真實性是塑造旅遊體驗的重要內容。有一種觀點為客觀性真實,關注事物原形的真實,強調展示旅遊客體固有的特性,讓遊客體驗原汁原味的產品;另一種觀點為建構性真實,關注遊客自身感受的真實,強調按照遊客的想像、偏好、理念等設計產品,讓遊客體驗其所期望的體驗。現在,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會追問客體的真實性,而是追求可以沉迷於其中的理想意境,所以很多旅遊產品會將美的元素與客體特性相結合,藉助藝術的想像和手段營造旅遊意境,滿足遊客的主觀期望。
鄉村旅遊同樣要圍繞遊客的期望設計產品。由於城鄉資源、文化、環境的差異性,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民風民俗、景觀環境等確實是富有特色的旅遊資源,但旅遊產品不是客觀地體驗這些原始產品,而是要利用這些資源營造出遊客內心所期望的、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得到的體驗。比如,在農業景觀中,建造景觀小品,烘托出山水田園詩的意境美;在農耕博物館中,將農耕展品與百姓生產生活變遷相結合,喚醒遊客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在農事體驗活動中,營造熱火朝天的勞作氛圍,讓遊客感受到鄉村的農耕文化。
在功能方面,由觀光休閑向多元融合轉變。產業融合是產業間不同資源、技術、市場、功能的相互滲透、相互交叉,衍生新產品、新業態、新供給,開辟新市場的動態發展過程。近年來,旅遊業倡導「旅遊+」,在傳統的「吃、住、行、游、購、娛」基礎上,逐漸形成「文、商、養、閑、情、奇」旅遊綜合要素體系,為產業發展開拓了廣闊空間。同時,當相關功能與旅遊相結合時,不但滿足了功能需求,還通過旅遊體驗實現了功能效用的提升,由此增加了旅遊的消費黏性。
鄉村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具有很好的基礎。鄉村旅遊集聚了農村各類要素資源,擁有豐富的鄉村體驗載體,除了餐飲、住宿、採摘外,農業景觀觀光、農耕民俗體驗、農事節慶活動等也是鄉村獨具特色的體驗資源。但後者往往與遊客的日常消費相距甚遠,並不被關注。若能與相關產業功能融合,其價值就會得到凸現。比如,將農耕民俗體驗與親子教育、科普實踐相結合,依託農耕文化、農業知識,在寓教於樂的體驗活動中,培養孩子性格,感悟農耕智慧;將農業景觀與娛樂活動相結合,依託田園風光,舉辦燈光節、篝火晚會、演唱會、露營等主題活動,使遊客從中釋放情感、表達個性。如果想了解更多 請關注北京中景合天
❽ 全域旅遊視角下鄉村旅遊發展的約束條件有哪些
隨著鄉村旅遊的大發展,也伴隨著出現許多問題。比如,產品同質化嚴內重、開發模式容以點式開發為主,缺乏產業化整合、鄉村旅遊融資難、鄉村旅遊的運營模式單一等問題。前瞻研究院調研顯示照搬照抄不得精髓是鄉村旅遊當前發展的主要問題。
❾ 全域旅遊下的鄉村旅遊應該如何規劃
鄉村旅遊的規劃,在解決了鄉村基礎設施、居住環境改造、旅遊元素提升的前提下,更應該注重鄉村旅遊價值的挖掘以及特色的塑造。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其具體規劃應該歸納為六大要點。
第一、鄉村旅遊品牌與特色資源的塑造:鄉村旅遊規劃著眼於鄉村獨特的文化、手藝、民俗、生態、環境等資源,並找到將鄉村資源轉化為鄉村旅遊特色的有效途徑,將傳統的鄉村打造成鄉村民居遺產、農村生態公園、鄉下旅遊度假區或者別致的鄉村景觀等多種旅遊形態,將傳統的村落變成具有吸引力的旅遊村。
第二、對鄉村的接待設施改造:對鄉村閑置的接待設施進行改造再利用,通過重新設計、重新整理,將保持原有風貌下的鄉村閑置農宅變成鄉村獨有的旅遊接待設施。
第三、打造具有鄉村特色的旅遊活動。全域旅遊下的鄉村旅遊塑造,應該遵循「隨地是景,景即鄉村」的理念,將鄉村中傳統的日常生活與傳統的生產活動,經過一定程度上的深度挖掘,變成遊客可體驗的各種鄉村旅遊活動。
第四、鄉村產業體系的轉型以及升級:鄉村旅遊規劃應該注重創意的開發,將鄉村中的傳統農牧業變成具有高附加值價值的休閑旅遊農業以及陽光農業,例如生態茶園、手工作坊等。以此來實現鄉村產業體系的轉型和升級。
第五、鄉村旅遊應體現屬於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鄉村旅遊規劃要通過對傳統的花草樹木、傳統物件以及老舊的生活用品等,轉變成鄉村中獨具特色、屬於自己的鄉村景觀,行程不同於傳統旅遊景區的鄉村景觀體系。
第六、鄉村旅遊的公共設施應該遵循「居游共享」的理念:鄉村旅遊規劃應遵循「居游共享」的理念,在鄉村公共設施上注重與鄉村周邊景觀的整體環境的協調性和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