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經典旅遊文化作文
A. 關於紅色文化的作文
「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4月9日,我們文家市中學全體七年級師生一同來到了革命老區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
隨著小講解員的講解,我們知道屹立在廣場上的這座雕像的含義:這個標志性的雕塑是一面旗幟,是中國共產黨黨旗的前身,名稱叫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中間有兩只巨手。一隻巨手緊握槍桿向上,代表黨指揮槍,槍桿子里出政權,另一隻巨手舉著一個燃燒的火炬,代錶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底座是v字形,代表「耶」勝利的意思。原來一個小小的雕像意義這么深刻呀!
在陳列管中,看著一幅幅當時的照片,一件件當時留下的文物,和一個個驚心動魄的革命故事,漸漸了解到了革命的重要性,那些革命英雄們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新中國的成立!
來到了會師舊址里仁學校,當時毛澤東發表重要講話的小操場。彷彿看到毛主席和戰士們鬥志昂揚,決心打敗蔣介石的那一股氣勢。
記得從前經常來紀念館玩,對那裡並沒有太多的去認識,而通過這次的活動,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光彩奪目。一個個烈士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現在的辛福生活。我們應當好好珍惜。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拿起槍桿保衛國家,實在太遙遠,但我們能做到的是努力讀書,做一個有用的人,為國家效力,做國家的棟梁之才。
B. 紅色經典作文 500
紅色記憶永駐我心
九月份開學不久,我們學習了《長征》一詩。恰逢今年是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上下都在慶祝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個驚人的壯舉又使得我心潮澎湃。我校也趕排了《長征組歌》文藝節目,人們都在回憶著那難忘的歷史。
《長征》是毛澤東1935年10月到達陝北根據地寫下的一首詩。在課堂上,老師范讀著「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那一句句詩把我們引領進那個血腥風雨的年代。二萬五千里長征是我國革命歷程中一個驚人的壯舉。短短的《長征》讓我體會到一個個英雄豪傑和那英勇無畏的精神。長征鄭重地向全世界宣告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對中國的迫害是完全無用的。正義永遠壓倒邪惡,只有走紅軍的道路才能解放人民,贏得全中國勝利的曙光。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我滿懷激情地讀著,想起長征途中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多少戰士忍飢挨餓;多少戰士與敵人同歸於盡;多少戰士沒能走出草地,翻越雪山;他們永遠留在了那長征的路上,在那兒樹立起永遠的豐碑。讓我想起《金色的魚鉤》中的老班長,《倔強的小紅軍》《豐碑》中的軍需處長,他們把別人送出草地、雪山,自己卻犧牲在草海,雪海中,長眠在那裡。.....就是這些千百萬個英雄用鮮血和生命迎來了長征的勝利!
今天,我們生活在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美好生活中,要牢記長征精神,繼承革命先輩光榮傳統,做一個合格的少先隊員,才不愧對胸前的紅領巾。革命的歲月雖已離我們遠去,但革命精神卻永駐我們心間,它永遠指引我們前進。.....
C. 紅色經典作文
紅岩精神,永遠的榜樣
我懷著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斗,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最令我難忘的是許雲峰將要被特務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寫:「死亡,對於一個革命者,是多麼無用的威脅。他神色自若地蹣跚地移動腳步,拖著銹蝕的鐵鐐,不再回顧鵠立兩旁的特務,徑自跨向石階,向敞開的地窖鐵門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階上,忽然回過頭來,面對跟隨在後的特務匪徒,朗聲命令道:「走!前面帶路。」面對著步步逼近的鬼門關,許雲峰沒有表現出絲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堅定,即使海枯石爛、天崩地裂,也不會動搖。江姐被粗長的竹簽釘入指甲縫間的刺骨鑽心的逼供,特務們為的是想從這位重要的共產黨員口中套出有關地下黨的重要機密,可是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試想一下,在那潮濕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館,近乎窒息的地牢,在嚴重缺水的情況下咽著發餿味的殘羹冷炙,拖拽著遍體鱗傷,強忍著舊膿新創襲來的陣陣裂痛……然而他們以常人無法想像的毅力頑強地與反動派抗戰到底!
對這些可敬可佩的戰士,國民黨反動派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絲毫,反而更使他們的斗爭精神豐富起來!讀到他們的事跡,我無法自已,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寫英語作文,花了不少時間卻只得低分,便泄氣了;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棄。沒有對學習、工作完全充滿熱情的我易被摧垮,總找借口說自己是個女孩。可如今,在紅岩英雄的光輝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鋪滿荊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開拓;越是困難的時候,就越需要堅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 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解放戰爭勝利後的第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記了什麼叫英勇、堅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與火的歷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謝《紅岩》,它為我樹立了榜樣,它使我對人生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它將促使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英勇堅強的人!
D. 紅色經典作文怎麼寫(800字)
我的紅色革命記憶
今年的清明,適逢新中國華誕。60年家國巨變,把我的思緒帶回60年前的滄桑歲月,無數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赴湯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形象活生生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就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歲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奮戰疆場的情景。有英名長存的董存瑞捨身炸碉堡、黃繼光奮力堵槍眼、劉胡蘭英勇屠刀下,還有我們學習的課文《金色的魚鉤》中的沒能留名老班長和《豐碑》中的軍需處長等等先烈。是呀,從嘉興南湖上的一次秘密會議,宣告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往無前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此後28年間,近2000萬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前赴後繼,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獻出了寶貴生命。那是欄桿拍遍、易水悲歌般的呼號,是折戟沉沙、慷慨赴義的悲壯,是鐵馬冰河、枕戈待旦的苦戰,是紅旗漫卷、所向披靡的豪邁……腔腔熱血、錚錚鐵骨、首首絕唱,譜寫出中華民族從苦難中百死後生的壯麗詩史,凝結成五星輝耀的紅色記憶。
想起一位作家說過:「生活在本質上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質的。」我認為這是一條相對真理。盡管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盡管缺了衣食住行生活就無從說起,但人類的生活在本質上確實是精神的。佛爭一柱香,人爭一口氣。在基本生理要求得到保證之後,人活的就是一口氣。這就是精神,就是追求,就是思想境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堅守某種精神。要爭一口氣。這氣不是別的,是浩然正氣之「氣」。人類從蒙昧蠻荒時代經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等發展到今天的現代文明社會,除了生產力的推動作用之外,重要原因就是受到一種正氣的引導。盡管歷經曲折,人類社會朝向最終的合理目標的步伐不可阻擋。正氣左右規律,規律決定成敗,從這個意義上講,生活在本質上是精神的,精神的支柱就是一股正氣。
有人說,改革以後之所以呈現經濟繁榮景象,主要原因是承認了個人利益的合理性,運用利益杠桿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這話有一定道理,但它只看到了事物的一個方面。利益固然重要,信念和精神追求往往更為重要。辯證唯物主義從來不否認精神對物質的反作用,否則無法解釋當年人們從國統區奔赴延安土窯洞效力的現象。成千上萬的青年,其中不乏富家子弟、名人之後,輾轉幾千里,歷盡艱辛來到延安,那裡沒有個人利益,沒有享受,沒有高薪,他們卻堅定不移,雖九死而不悔。
這些是不能忘記的。忘記就意味著背叛。這就是《永遠的豐碑》和「追憶課文里的紅色記憶」還能夠感動我們的原因。曾經影響了幾代人成長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也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 」仍將激勵我們前進,並不因時移世易而稍有改變。這也是《永遠的豐碑》和「追憶課文里的紅色記憶」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經歷風霜雨雪,歷經苦難坎坷,我們的祖國母親在歲月的長河中,一步一步,艱難的挪動腳步。直到1949年,她甩開了腳鐐,挺直了胸膛,祖國母親用大步前行為我們贏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祖國母親卻已經六十周年了。
我們在星光燦爛下傾聽時代的鍾聲,我們在漫漫長夜中等待黎明的曙光,多少次,我們心潮難平,多少次,我們輾轉難眠,多少次,我們都是為了這不同尋常的一天——祖國母親六十年華誕!
仰望長空,歷史的星光依然閃爍!我們的中國古老而偉大,我們的中國壯麗而永生!蔡倫紙上書寫著她的智慧,指南針上旋轉著她的方向,刀光劍影下她一次次回歸和平,精神劫難中又一次次積薪自焚,重獲新生。為了祖國的成長,無數人前仆後繼,嘔心瀝血,為了祖國的富強又有多少人燃盡了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即使在那封建主義的絞殺下,即使在那帝國主義的炮火中,中國人依然用自己的脊樑挺起了中華古老的長城。五十年前的十月一日,我們的祖國振翅一飛,再度沖上雲霄,向全世界發出了最為雄健豪壯的聲音:「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巨人的吶喊,震盪環宇,讓群山響應,大海回波!
從那以後,一代新的天之驕子站立起來,他們用自己的靈魂之火溫暖了祖國一度冰冷的身軀,用青春的熱血點燃了祖國曾經暗淡的靈魂,用激越的歌聲紡織了祖國的一身彩霞。
試想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青少年,享受的先輩們用血肉開創的基業,沐浴著前輩血淚建設的和平小康生活,我們又承載起了多少責任呢?每次班級值日都有人溜號,學習中不交作業,不認真聽課,不尊敬師長,不體貼家長,過著呼風喚雨的「小皇帝」生活,我們又如何面對先烈們的鮮血和遺願呢?清明節喚起的紅色記憶,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禮,繼承革命先烈遺志,努力學習,練好本領,建設祖國。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中國一定將取得更大的,讓人矚目的成就!!
E. 弘揚紅色文化作文400字
在那段最困難的長征歲月中有這樣幾個人,他們雖小,卻捨身忘死,敢於擔當,堅韌不拔,他們的紅色基因,是那樣熾熱,被歷史銘記在了心靈深處。而站在新時代的我們,要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緬懷逝去的艱難歲月,向長征路上的幾位勇敢小將看齊,將珍貴的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長征的雪地里,紛揚的大雪鋪染了世界,瘦弱的女孩攙扶著傷員艱難前行,眼前就是洶涌的金沙江,女孩吃力的前行,腳步趔趄,在寒風中的棧橋,飄搖。撲通一聲,是物體墜江的聲音,女孩看著自己分配的干糧漸漸浸入翻湧的江水中,頓了頓,忍住眼睛裡泛起的浪花,安全過橋之後,女孩裝作無事一樣,采來大把的野菜,將自己的挎包裝得鼓鼓的,正在長身子的年紀,野菜根本無法支撐,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後來隨軍的護士長發現,將士們紛紛將自己的干糧均出些,救了女孩岌岌可危的姓命。那個女孩正是我們現在花一樣的年紀,卻有著不怕苦,敢擔當,堅韌不拔的紅色精神,篆刻在她的心上,也篆刻在我們的心上。在她的渲染下,自覺的傳承起紅色基因下所深埋的紅色精神,像一朵永生花,盛開在時空深處,亘久不謝。
雷鋒叔叔這個七歲就成了孤兒的少年,奉獻了太多。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鋒見公路上一位婦女懷里抱著小孩,手裡還拉著小孩,身上還背著包袱,在嘩嘩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著,雷鋒忙上前一打聽,才知道這位大嫂從外地探親歸來,要去十幾里外的樟子溝去,她著急地說:「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澆糊塗了,這還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呀!」雷鋒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個大一點的孩子冒雨曹彰子溝走去,寧可自己淋得濕透,一直走了兩個多小時,才把她們母子送到家。歷史的長河無盡,有多少像雷鋒同志這樣的人,或被歷史銘記,抑或是消失在一朵朵浪花中,但他們忘我的精神不朽,一切的一切,總結起來就是「雷鋒精神」。紅色基因,是忘我,五私奉獻,無怨無悔。
一代又一代青年,一代又一代人才,牢記著信仰,忠誠,追求,忘我,目光遠大,愛黨愛國,勇於拼搏,無私奉獻,爭做時代新人,爭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發揚者!
紅色精神將永遠流傳。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
F. 紅色經典的作文500字
我常常復品讀紅色經典,也制對紅色經典情有獨鍾。可在這個暑假,我讀到了一本令我感動萬分的紅色小說——《兩個小八路》
小說講了故事的主人公:孫大興和武建華,這兩個孩子在八路軍營中生活著。孫大興的父親為了掩護部隊戰死了,孫大興長大後為父報仇,但不幸犧牲,他的朋友武建華又拿起武器,接管了孫大興未完成的願望。
讀完了書,我深深得思考:為什麼他們願意為國英勇捐軀,而不是坐享其福。是有人逼他們?還是他們自願的?不是,是生活環境所至。他們生活在水生火熱的時代中,家中怕敵人飛機轟炸,家外怕敵人掃盪。面臨進退兩難的情況,這群孩子做出了艱難的選擇——投靠紅軍、投靠八路。
童年是十分短促的,每個人都會珍惜童年,除了一群人——小八路。這本書通過描寫兩個小八路的光榮事跡來襯托出當時兒童的疾苦,贊揚了他們無懼無畏的精神。如果換成我們,難道會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在槍林彈雨中穿梭,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敢。而就是當時的兒童,卻敢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護送情報,甚至敢拿槍與敵人戰斗,這是什麼在鼓舞他們?就是保衛國家的勇氣。
怕你抄襲,發一半,後面自己想,我也是參加比賽的呀。
G. 關於紅色文化800字作文
●時下的紅色文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方興未艾的紅色旅遊的興起,繁花似錦的紅色經典的改編,紅歌會的火暴場景等,令人目不暇接。 ●從精神需求效應看,「紅色文化熱」的興起是發自人們內心的渴望和心靈的呼喚。人們羨慕那些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獻身精神的人,渴望從那些物質貧乏但精神富足的革命者身上發現生命的意義和快樂的真諦。 ●從社會實踐效應看,紅色文化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理想和信仰拼搏奮斗。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革命者感天動地的豐功偉績,革命舊址、遺物展現的震撼心魄的場景,永遠都是感動和教育後來人的最佳教材。 ●從江西得天獨厚的優勢看,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人們探尋那段激情燃燒歲月提供了最佳場地。江西,猶如一座沒有圍牆的革命歷史博物館,無數革命先輩和英烈在這里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是後人永遠值得尋訪緬懷的地方。 ●發掘和利用紅色文化獨特的價值功能,不僅有利於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性,還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世界影響的紅色文化產業新品牌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紅色文化具有歷史印證價值功能,見證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昭示了「只有社會主義才 能救中國」的真諦,弘揚紅色文化有利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具有文明傳承價值功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環節,提煉和凝聚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並使之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得以傳承;具有政治教育價值功能,是開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載體,使人們在寓教於樂中受到潤物細無聲的熏陶;具有經濟開發價值功能,把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和古跡文化結合起來,既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又有利於把紅色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 紅色,是中國人喜愛的顏色,更是共產黨人鍾情的色彩。馬克思早年曾在被問及「最喜愛的顏色」時,明確回答為「紅色」。紅色,象徵著革命和勝利,寄託著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中國共產黨的黨旗、人民軍隊的軍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均為標有不同圖案的紅旗。紅色傳遞的是一種精神、一種追求、一種崇拜和一種信仰。 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標志與靈魂。紅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斗爭實踐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其精神文化包括戰爭年代形成的革命傳統,如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物質文化則包括反映革命史實的遺址、實物、紀念地以及博物館、紀念館、烈士陵園等。紅色文化對激勵中國人民奪取革命勝利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當歷史車輪駛進21世紀,「紅色文化熱」再度興起,紅色旅遊、紅色經典、紅歌會等含有革命年代獨特內涵的紅色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人們面前。當代人為何對那久遠的「紅色年代」充滿嚮往之情?弘揚紅色文化的價值何在?值得我們去探究。
H. 關於紅色經典的作文
品紅色經典——我與《白鹿原》
《白鹿原》,獲得茅盾文學獎的文章,一部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觸目的長篇畫卷。
這部酷似《紅樓夢》的小說講述了在從清末開始的半個世紀里,一陣陣颶風掠過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變動都震盪著它的。
打亂了再恢復,恢復了再打亂。
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栗。
這是一個穩定的地方,這里的居民當落戶在這里子子孫孫就不曾離開這里,生於此,葬於此。血緣關系,利益關系,姻親關系,宗族關系,每一條都那麼的明晰,又那麼的隱秘,縱橫交錯,錯綜復雜,形成一張密密的網,每一條線都觸動著不同人的神經。人們的喜怒哀樂無須讓那些阿三王五知道,他們只要在這網里的白、鹿兩姓的爺們群里的榮光,只要在這張網里能挺直腰板就是他生命的全部。然而又有哪個群體,哪個個體能逃脫中國二十世紀上半葉那場場血雨腥風的聚變,剪辮子,鬧民族革命,國共合作,剿共,瘟疫,飢荒,抗日,內戰,土改……白鹿村裡那些上至有頭有臉的族長、鄉約,下至長工佃戶,此刻無非是狂風中的枯葉,烈火中的枝條,有人鬧農民協會,有人成匪了,有人成了保長,有人參軍抗日,有人成了保安司令,有人矢志不渝地追求「社會主義」……
這也是一個熱鬧的地方。狂風來了又去,烈火燃了又息,但白鹿村卻不再平靜。國民黨被共產黨打垮了,國民黨的走狗也要死。曾經的鄉約,保長們再也抬不起頭了——打倒斗垮;養豬場的豬宰了——讓無產階級吃掉;辛苦掙錢買的地——分掉;曾經就三秦父老於水火的關中大儒——老朽——墓砸了。一切又陷入了混亂,即使閱歷無數的老族長也解不開這迷,一切又歸到了「天命」,人生無常,生老病死,富貴榮華,不過轉瞬;只有天道永恆,周而復始,不曾荒馳。
在這里,人物的命運是縱線,百回千轉,社會歷史的演進是橫面,愈拓愈寬,傳統文化的興衰則是全書的精神主體,以至人、社會歷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間相互激盪,相互作用,共同推進了作品的時空,在我們眼前鋪開了一軸恢宏的、動態的、極富縱深感的關於我們民族靈魂的現實主義的畫卷。
這是一部浸透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小說,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生命玄學和神秘不可解的力量,人物命運的因果報應等等。當然,這也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小說,深刻而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社會的歷史變遷。
白鹿原是虛的,但故事是實的,感動是真的。即使白鹿原不在了,但它會與我的心同在。
I. 品味紅色經典作文
我讀經典之《道德經》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我是這樣解讀的:
讓自己的心靈深處達到一種空靈虛無的最高境界,把持並堅守這種心無雜念的靜寂狀態,去靜心思考,細細冥想。
世間萬物在共同生長,我已經從中觀察到生命循環往復的規律。
太神奇了,芸芸眾生,在自己生命完結的時候,又各自回歸到自己生命的本體(種子)。
回歸生命本體(種子)就是所說的生命靜止的狀態。
生命靜止狀態就是所說的生命的重新開始。
生命的重新開始這是最普通不過的常識,明白和懂得了這種常識,一個人在行為處事中的各種行為就會顯得非常的明智。
不明白、不懂這種常識的話,在行為處事上就會違背自然法則而胡作蠻干,這樣必然的給自己帶來莫名的凶險和災禍。
明白、懂得了這種常識,就能夠容忍一切;能夠容忍一切做事就能夠做到公平、公允;做事做到公平、公允,人在行為處事中就能做到左右兼顧不出紕漏;能夠做到左右兼顧不出紕漏,這樣就是了符合天意(自然之道);這種天意就是我們所說的道亦即自然之道;遵循並恪守這種道的規律去行為處事,就可以長久地立於不敗之地;這樣做,人的一生也就不會有什麼災禍了。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儒道釋不分,互相滲透,共通共融,並不像有些人所認為的水火不容。這其中有很多共同的認知,所以看中國之文化不能只從一家入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可以說知識之龐雜,內容之豐富,浩如煙海,良莠不齊。所以我們看的時候就要有甄別的去去其糟粕,存其精華。
2 讀《少年紅色經典——雷鋒》有感——盡自己一點力,為世界做點小事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撫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持著你的崗位?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美麗?我想問你,為世界帶來了什麼? ——題記雷鋒——一個曾被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董必武等諸位名人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傳奇人物。雷鋒——一個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學習的神話般的人物。雷鋒——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卻永存的偉人。而這樣的一個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自打雷鋒一生下來,厄運就纏上了他。家裡沒有溫暖的爐火,沒有香甜的乳汁,更沒有大碗大碗的紅燒肉。唯有的,只有那寒冷和飢餓。後來,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媽媽被地主惡霸逼死,哥哥被資本家殘害致死,弟弟貧病交加凍餓而死。小小年紀就受這樣打擊的他不但沒有輕生的念頭,反而會化悲傷為力量,全心全意為革命為人民服務,他心中沸騰的滿腔熱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熄滅的。記的最深的便是那次外出活動,天上突然烏雲滾滾,豆大的雨點下有千斤重般,像箭一般射下來,重重地砸在人的身上。負責打隊旗的雷鋒吧衣服脫下來,將隊旗和紅領巾包起來,自己光著小脊樑任憑風吹雨打。同學說他傻,將隊旗和紅領巾洗下不就行了嗎?可他卻鄭重地說道:「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和隊旗一樣,都是烈士的鮮血染成的,咱應該格外珍惜。」而這一句話,卻深深地感動了那位同學,從此他也像雷鋒一樣,給於紅領巾與隊旗至高的尊重與崇敬。雷鋒總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感動著周圍的人們;雷鋒總是這樣,一心一意為著人民為著世界。看到雷鋒這樣,我不禁想起了我們學校門口那壯觀的一面——每到中午,人山人海便湧入學校對面的小店買午飯,由於人過多,因此只能站著吃,人與人之間距離遠則50公分,近則30公分,那個場面真讓我不禁想到「百萬雪師逼江而下」。而這樣多的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及其巨大的。等人一走,那長長的街道上留下的竟是塑料杯、一次性飯盒、塑料袋、木棒、易拉罐……放眼望去,整個一條街似乎被朦朦朧蓋上一層白色的面紗。說真的,要不是我親眼目睹,我真不會相信這種奇觀竟然會出現在我的眼前,而且還是反反復復,日復一日地出現。我們對世界做了些什麼呢?污染罷了,糟蹋罷了。和雷鋒比起來,我們又是如何呢?他一心一意為人民著想,可我們卻為了自己一時的圖方便,造成土質污染、空氣污染,因而加深了溫室效應,對地球對人們極大的傷害!我們雖然碰不上戰爭時代,碰不到民不聊天,不能為國家做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情,但我想,只要我們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闖紅燈,那也是對國家對人民的貢獻吧!只要把這一件件小地不能再小的事情做好,我們也就問心無愧了,我們就是偉人,就是英雄!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
烏江怨
血飛濺,淚嫣然,當最後一抹殘陽消失在寒風里,一切也就成了追憶。一代霸王終躍黃土,撫下後人無盡的淚。半坡煙沙·隨風而下·金戈鐵馬·替誰爭得天下?一失足·千古怨,是誰站在歷史的舞台導演了這場無聲的幕落?是劉邦,是蕭何,還是范增?當道德遠走,情感壓制住理智就只剩下悔恨的沙。。。
行走在烏江河畔,且行且嘆。嘆那造化弄人,居然讓劉邦小兒奪得天下;嘆那人是不公,為什麼最後會讓項羽四面楚歌;嘆那寂寞的烏江終抵不住眾人的期盼。然而這一切的悲劇卻是他失去道德後遺留的惡果,怪不得別人!
攻入咸陽的項羽是威風的,千里江山終入囊中;鴻門宴上的項羽是正義的,大氣凜然終不為利而施小計。然而威風的項羽終被情感蒙住了雙眼,輕易的放棄了苦苦追尋而來的道德。當一個個慕名而來的豪傑止步於項羽帳外,當千萬軍糧押解進劉邦的軍營,當呼喊"漢王"的民生一浪高過一浪。項羽迷濛的雙眼不曾睜開。漸緊的秋風柔和暖人的淚,拉開一道歷史的傷疤。
葉飄落,帶著秋的埋怨·樹的決裂。我在想,如果當時項羽沒有那麼武斷,沒有失去道德底線 ,歷史是否會被改寫?是否還會像飄落腳下的黃葉一樣,滿載痛苦和悲傷?答案很淺顯歷史卻不能回頭,項羽終會自刎烏江,劉邦依然還是漢高祖。
深陷重圍的項羽依然沒有摘下感情的眼罩。虞姬像秋雨一樣將自己飄灑在悔恨里,然而這一切都沒有擦清項羽的玻璃片,徒放項羽於寒風中,臨風而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為什麼總是要在失去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失誤?為什麼總是要在秋風中留下一個人的地久天長!
杏黃色的玄月不知何時掛上枝頭,不知此時的項王是否也在觀望,不知此事的霸王是否重拾回丟棄的道德?「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這思量是否有些長?黃黃的月亮在低垂,訴說一個一個燒焦的思念。當感情與道德糾結在一起你是否如蒲柏所說「感情作風,道德是羅盤」?
行走在烏江河畔,聽那首創傷的歌獨自默然: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