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地區生態旅遊發展
『壹』 為促進生態旅遊的發展,世界各國採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對策和措施
為促進生態旅遊又好又快的發展,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和措施。主要做法有:
(1)立法保護生態環境。例如1916年,美國通過了關於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法案,國家公園的管理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在英國,1993年就通過了新的《國家公園保護法》,旨在加強對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的保護。自1992年裡約會議以後,日本就制定了《環境基本法》。1923年芬蘭頒布了《自然保護法》。
(2)制定發展計劃和戰略。美國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態旅遊發展規劃,以適應遊客對生態旅遊日益增長的需求。澳大利亞斥資1000萬澳元,實施國家生態發展戰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遊面向21世紀規劃」,生態旅遊是該規劃的重點推介項目。肯亞政府在制定的許多重要國家發展策略中,特別將生態旅遊視為重點項目。
(3)進行旅遊環保宣傳。在發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很多國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號和倡議,例如英國發起了「綠色旅遊業」運動,日本旅遊業協會召開多次旨在保護生態的研討會,並發表了「遊客保護地球宣言」。
(4)重視當地人利益。生態旅遊發展較早的國家肯亞,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過程就提出了「野生動物發展與利益分享計劃」。菲律賓通過改變傳統的捕魚方式,不僅發展了生態旅遊業,同時也為當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來源。
(5)多種技術手段加強管理。許多國家通過對進入生態旅遊區的遊客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並不斷監測人類行為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利用專業技術對廢棄物做最小化處理,對水資源節約利用等等手段以達到加強生態旅遊區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亞聯合旅遊部、澳大利亞旅遊協會等機構還出台了一系列有關生態旅遊的指導手冊。此外,很多國家都實行經營管理的分離制度,實施許可證制度,以加強管理。
『貳』 蘇北特色農家樂有哪些
蘇北地區的農家樂
1.蘇北休閑農庄 餐飲、採摘楊梅、土雞
2.蘇北茶滿山莊回 茶、筍、土雞
3.蘇北生態旅遊度假有限公司答 農業觀光、採摘梨桃
4.蘇北梅苑山莊 垂釣、燒烤、水上娛樂,餐飲,棋牌,楊梅採摘
5.蘇北山娃子農庄 山娃子農庄建有20畝山地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已有7 只蔬菜被評為國家級無公害蔬菜;農庄有特種養殖基地50 畝,養殖天鵝、梅花鹿、野鴨和營養土雞等多種家禽、珍禽,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農庄還有1000 平方米觀光大棚,種植南方植物和四季果樹,讓遊客既可觀賞,又可親自採摘。同時農庄還建有垂釣、休閑和多功能廳,2007 年新建1600 平方米,新增住宿、會議室、多功能廳和農副產品展示廳娛樂等設施。
6.蘇北猛虎野戰俱樂部 真人CS,拓展培訓,農家樂,燒烤,垂釣
『叄』 生態旅遊和傳統旅遊發展的區別
傳統旅遊,提指旅遊景區、遊客、消費三者的互動並產生經濟利益。
生態旅遊,在傳統旅遊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安全、環保、可再生循還」的管理措施。
比如:參觀故宮博物院、布達拉宮景點,過去的傳統旅遊,只要在開放時間內均可參觀。近年國家越來越重視文物保護,主張「生態旅遊」,每天參觀的人數就開始設限。
還有,對於旅遊景區開發的項目工程,政府為保護自然生態不受破壞,對一些可能會導致人為的環境污染,也會禁止開發。
『肆』 舉例簡述世界各國農家生態旅遊發展和現狀
(1)義大利。義大利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在義大利的旅遊業中,農業旅遊屬於新興的生力軍,是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的旅遊產業。義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形成了早期的農業旅遊。經過了20世紀80年代的發展期和90年代的成熟期,到1996年為止,義大利全國20個行政區,已全部開展農業旅遊活動,其中尤以托斯卡那大區最為突出,每年接待國內外農業旅遊者高達20萬人次。
(2)法國。法國既是歐洲第一農業大國,也是世界旅遊業大國,這為法國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20世紀70年代,法國國內掀起了建造「第二住宅」的風潮,並開辟人工菜園活動。各地農民積極響應,紛紛推出了農庄旅遊,並組建了全國性質的聯合經營組織。近年,法國人又推出了全新的「農庄旅遊」業,將農業旅遊徹底產業化,全國有1.6萬戶農家建立了家庭旅館以供遊客體驗農家生活樂趣。1988年,法國設立了農業及旅遊接待服務處,並結合此後法國農業經營者工會聯盟、國家青年農民中心和法國農會與互助聯盟等專門農業組織,聯合成立了「歡迎您到農庄來」的聯合經營組織,吸引眾多的遊客前來旅遊。現在,這種農業旅遊能夠為法國農民帶來每年700億法郎的收益,相當於全國旅遊收入的1/4。
(3)西班牙。西班牙是歐洲除瑞士之外山地最多的國家,發展鄉村旅遊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西班牙的鄉村旅遊在1986年前後開始起步,1992年以後快速發展,目前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海濱旅遊,成為西班牙旅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西班牙人非常重視鄉村旅遊,有36%的西班牙人的假期是在1000多個鄉村旅遊點度過的。鄉村旅遊使西班牙的農村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也使農村的設施和環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西班牙農民只佔全國總人口的4%,但農業產值卻很高。過去5年裡,西班牙的鄉村旅遊增長了93%,其中89%的遊客是西班牙本地人。這個數字意味著每年有超過200萬的西班牙人遠離城市到內地的農村旅遊。
(4)美國。在美國,農業旅遊業被稱為是「鄉村旅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之後,旅遊業逐漸成為了世界上發展勢頭最強勁並且持久不衰的產業。而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鄉村旅遊就開始在美國長盛不衰。
這是由於一方面,美國政府發現鄉村旅遊與傳統的工業相比,投入更少,收益卻更大;不需要大量的破壞環境,甚至有助於環境的保護;對於員工的技術要求也相對較低。美國農村一直地多人少,開展鄉村旅遊不僅彌補了農業勞動力的短缺,還能幫助農場主就近推銷農副產品。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對於鄉村生活的獵奇、回歸大自然的心理,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對美國幾個窗口城市的走馬觀花式的游覽,他們更加想要深入了解美國內部地區的文化、歷史、風光。再加上人口普遍老齡化,使得鄉村旅遊在美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美國的農業旅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聯邦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振興農業地區經濟的重要手段。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農場主在鄉村旅遊的內容和項目上不斷推陳出新,以吸引更多的遊客。除了採摘果品、飼養小動物、垂釣比賽、露營野炊等傳統活動,還新增了綠色食品展、珍稀動物展覽、農場博物館、鄉村音樂會等活動,引來了源源不斷的遊客。
到了20世紀90年代,全美農業地區經濟普遍下滑,但農業旅遊成了唯一有所增長的領域。根據美國旅遊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46%的美國成年人在2005—2007年間曾參加過鄉村旅遊。在美國夏威夷,2005年全州有4800多座農場從事鄉村旅遊,其產值達到3500多萬美元,其中38%左右來自農產品的直接銷售。
(5)馬來西亞。1985年,馬來西亞根據農業部的計劃,建立了一處農林旅遊區,作為農林示範、農林生態保護,開展農業旅遊參觀。從1992年起,將7月2~9日定為一年一度的「花卉節」,以花卉為主題,發展農業旅遊。隨著花卉生產的興起,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實現了花卉的基地化、產業化,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從而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使馬來西亞旅遊業連年創下佳績。1994年旅遊業外匯收入達到90億馬幣,成為排名第三的產業。1995年,馬來西亞成功舉辦了國際花卉展銷會,成為東南亞地區權威性的國際花卉展。
(6)日本。相對於歐洲,亞洲的農家生態旅遊起步較晚。其中,日本的農業旅遊發展相對較早。其特點在於各地的農場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特點,營造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設立貼心的富有特色的服務設施,以此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日本的農家旅遊活動豐富多彩,旅行社組織遊客參與春天下農田插秧、秋天收割、捕魚撈蝦、草原放牧、牛棚擠奶等一系列體驗性極強的務農活動。參加的人員有研究人員、學生、職員、公司白領等。
在日本的岩手縣有一座具有百餘年悠久歷史的民間綜合性大農場,名為小井農場。自1962年以來,農場先後開辟觀光農田40公頃。農場中分立了多個主題的區域,動物農場專門用來飼養各種家禽家畜以供人們觀賞逗玩,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一定的飼養知識;遊客在欣賞完牧場館擠牛奶的表演以及奶油的加工過程後,還能購買到新鮮出爐的奶製品;別具特色的農具館,展示了各種各樣新奇古怪的農業用具,從日本古代的耕作工具到現代化的機器工具都一一陳列於其中,遊客們能夠在這里了解到日本農業發展的歷史。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展,在日本也興起了很多的觀光型農庄。人們只需要購買一張門票便能夠在農庄內自由的觀賞各種瓜果蔬菜、花草樹木,同時也有一些農庄提供了採摘樂趣的體驗活動,欣賞之餘還能夠帶走自己採到的新鮮蔬果。
1979年,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先生提出的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銳意創新,培養人才」為基本理念的一村一品運動,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振興了大分縣的農村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這項運動中,很多村莊都將自己的傳統風俗文化作為特色品牌大力宣傳和弘揚,吸引了大批的遊客慕名而來。
近年來,務農旅遊在日本也逐漸升溫。東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和秋天的收割為中心,組織遊客去農村體驗農民生活,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去沿海地區的旅遊團還可以參加捕撈虹鱒魚和採集、加工海帶等活動。
(7)韓國。韓國的鄉村旅遊起步比較晚。近幾年,在一些大城市周邊的漁村出現了很多「觀光農園」和「度假鄉村」。這些農園提供城市居民可以休閑、體驗、收獲的活動,滿足了城市人放鬆身心的需求,農民也從中獲得了可觀的收入。有特色的是,在一些漁村中有規定20人以上的團體遊客在村內的食堂用餐,而零散的遊客則會被分配到經過專業培訓的農戶家中去享受農村式的聚餐,讓遊客吃得開心、吃得健康。這些觀光農園最初多是農民自發組建的。隨著韓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年輕人都進入城市尋找工作,農村勞動人口下降,僅依靠種植糧食獲得的收入也不斷減少,而很多農戶的一些房屋被閑置。於是,在這樣的契機下,一些農村居民搞起了農家樂一類的鄉村旅遊,讓城裡人來農村吃吃飯、參與勞動,之後收取客人一定的費用。沒想到,這樣的農家旅遊一下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熱烈歡迎,周末或節假日來農村進行這樣休閑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由於生意的紅火,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效仿這種形式的農家旅遊,經營著自己的農庄。不久之後,韓國的農業部門也發現了這種旅遊模式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道路,於是大力提倡和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提供的資料表明,韓國農村觀光和民俗市場的規模,2001年約為28400億韓元,到2005年達到了51100億韓元。
『伍』 目前國內外生態旅遊發展有哪些新研究和新實踐
有一種分類:文化型生態旅遊,科普型生態旅遊,生活型生態旅遊,自然保護型生態旅遊
『陸』 生態旅遊資源的發展過程
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過程中,以上的國家和地區都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做法有:(1)立法保護生態環境。例如1916年,美國通過了關於成立國家公園管理局的法案,國家公園的管理納入了法制化的軌道。在英國,1993年就通過了新的《國家公園保護法》,旨在加強對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的保護。自1992年裡約會議以後,日本就制定了《環境基本法》。1923年芬蘭頒布了《自然保護法》。(2)制定發展計劃和戰略。美國在1994年就制定了生態旅遊發展規劃,以適應遊客對生態旅遊日益增長的需求。澳大利亞斥資1000萬澳元,實施國家生態發展戰略。墨西哥政府制定了「旅遊面向21世紀規劃」,生態旅遊是該規劃的重點推介項目。肯亞政府就制定了許多重要的國家發展策略,其中特別將生態旅遊視為重點項目。(3)進行旅遊環保宣傳。在發展生態旅遊的過程中,很多國家都提出了不同的口號和倡議,例如英國發起了「綠色旅遊業」運動,日本旅遊業協會召開多次旨在保護生態的研討會,並發表了「遊客保護地球宣言」。(4)重視當地人利益。生態旅遊發展較早的國家肯亞,在生態旅遊發展的過程就提出了「野生動物發展與利益分享計劃」。菲律賓通過改變傳統的捕魚方式不僅發展了生態旅遊業同時也為當地人提供了替代型的收入來源。(5)多種技術手段加強管理。在進行生態旅遊開發的許多國家都通過對進入生態旅遊區的遊客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並不斷監測人類行為對自然生態的影響,利用專業技術對廢棄物做最小化處理,對水資源節約利用等等手段以達到加強生態旅遊區管理的目的。澳大利亞聯合旅遊部、澳大利亞旅遊協會等機構還出台了一系列有關生態旅遊的指導手冊 。此外,很多國家都實行經營管理的分離制度,實施許可證制度加強管理。
『柒』 蘇南、蘇北旅遊業發展現狀
蘇南蘇北之間的長江是天塹,不是你們浙江的小溝溝,不是搭個木橋就過去了的!再者,蘇北腹地是水鄉,交通不是很方便。要說交通改善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而且和蘇南之間的通道依舊沒有全面打開,新長鐵路建成這么長時間了,還沒有過江大橋! 蘇北有過政策?除了當初的沿海開放城市中有了個連雲港、南通,而且給南通、連雲港政策,但重點發展的卻是江南,那這個政策也就可有可無了! 好比旅遊業,同樣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大省,皆已成了浙江管轄的各城市的主要產業之一。而江蘇,除了蘇南,蘇北8市的旅遊業開展最好的除了是靠老祖宗遺留的財產支撐的揚州,其他7市皆不可與浙江各市所比肩。差距在哪裡?難道真的是浙江旅遊資源比蘇北的旅遊資源豐富嗎?還是浙江的確是清山秀水,而蘇北的則是窮山惡水?其實蘇北的文化並不比蘇南和浙江的底子薄,但難道是蘇北幾千年來屬兵家必爭之地,而江南一帶則被唐詩宋詞所歌頌太多的緣故?其實都不是,蘇北欠缺的只是包裝和宣傳。 如果說以前的蘇北欠缺的是交通,那現在高速公路暢通,鐵路航空發達的情況下,欠缺的究竟是什麼呢?其實蘇北不缺旅遊資源,也具備了相當層次的交通標准,但欠缺的就是商計。都說上海是華東乃至全國的向標和龍頭,浙江人就抓住了這一點,在上海大做廣告,結果浙江的景點人頭攢動,一到黃金周都是講「阿拉」的上海人,上海人高密度的光臨,全國人也就聞風而至了 建構區域旅遊產業競爭力評價三級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和聚類分析法測度江蘇省區域旅遊產業競爭力,並採用錫爾I(O)系數方法對旅遊產業競爭力水平差異進行分解,從市場、效益、貢獻、資源、設施、人才、經濟、交通和環境9個細分指標揭示蘇南、蘇中和蘇北地區旅遊產業發展水平的差異。分析發現,蘇南、蘇中和蘇北地區間差異明顯,地區內部城際差異相對較小;蘇南地區的整體旅遊產業競爭力較強,而蘇中和蘇北地區相對較弱,蘇南與蘇中、蘇北的旅遊發展整體水平差距大,蘇中與蘇北的差距相對較小;江蘇旅遊產業競爭力的空間分異特點是「南強北弱」、「沿江強沿海弱」。提出重點打造四大旅遊板塊並構建跨區域旅遊板塊的「板塊旅遊」模式區域發展戰略,旨在實現蘇南、蘇中和蘇北旅遊產業的相對均衡協調發展和旅遊產業競爭力水平的整體提升。
記得採納啊
『捌』 鹽城旅遊行業發展現狀
鹽城旅遊雖起步晚、底子薄,但近年來發展較快。「十二五」期間,全市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總收入均較「十一五」末翻了一番;4A級以上景區數量增長了三倍,中華麋鹿園在蘇北率先創成國家5A級景區;A級景區數量由全省第十二位躍升至第五位;省級旅遊度假區數量蘇北第一;省五星級鄉村旅遊區數量全省第二、江北第一,鄉村旅遊發展位居全省前列。生態濕地旅遊建設內容已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國家「十三五」旅遊發展規劃》。大豐區榮獲「全國旅遊標准化示範城市」稱號,與東台市、鹽都區等先後入選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鹽城先後獲得「最美中國·生態旅遊、特色魅力目的地城市」、「美麗中國之旅十佳綠色生態城市」等稱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2017年,鹽城市旅遊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發展。全市接待海內外遊客2933.29萬人次,同比增長13.73%;實現旅遊總收入320.07億元,同比增長17.9%。
『玖』 蘇北的發展定位
沿海城鎮軸
按照「港城聯動,多核帶動,臨海突破,生態約束」的原則,將沿海城鎮軸建設成為江蘇新型工業化地區,全面融入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
沿東隴海城鎮軸
按照「產業帶動,極核驅動,城港聯動,東西互動」的原則,將沿東隴海城鎮軸建設成為全省新興工業化地區、我國中西部地區的主要出海通道。
點狀發展地區
按照「城鎮優先、效率優先、生態優先、一三(產業)優先」的總體思路,將蘇北水鄉濕地地區建設成為區域環境優美、空間特色鮮明、城鎮點狀發展、人民生活安康富裕的城鎮化地區。 城市發展定位功能引導徐州 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淮海經濟區商貿物流中心,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 積極推進徐州老工業基地振興,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打造重要的能源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物流基地和商品集散地。
通過增強徐州集聚人口和經濟的能力,壯大城市綜合實力,推動徐州都市圈和沿東隴海城鎮軸的建設。 連雲港我國沿海中部溝通東西、連接南北的區域性中心城市,現代化的港口工業城市和海濱旅遊城市,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 發揮地處國家沿海廊道和隴海蘭新沿線廊道交匯處的優勢,以港口和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為突破口,培育區域商貿職能,形成東隴海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窗口。並作為我國東部沿海開發與中西部內陸開發的接力點和紐帶,在區域經濟中發揮銜接、傳承、聚集作用,推動沿海和沿東隴海城鎮軸建設。 鹽城東北亞特色物流轉運基地、長三角新興的工商業城市、沿海濕地生態旅遊城市。 依託空港、海港兩個一級開放口岸,發揮物流產業集聚效應,確立鹽城在區域物流中轉重要節點地位。主動接受上海及蘇南的輻射,建設成為區域性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製造業加工基地、產業轉移擴散基地。通過城市綜合實力提升,推動沿海城鎮軸的建設。 淮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生態旅遊城市、長三角北部地區交通樞紐和先進製造業基地、蘇北重要中心城市。 加強大型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和交通樞紐的建設,強化區域交通樞紐職能。依託外來資本集聚和本地產業創新雙輪驅動的產業發展戰略,建立具有根植性的本地產業集群。保護濕地生態資源,協調工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旅遊發展的關系,建設宜居城市。通過淮安城市綜合實力的提升帶動蘇北水鄉濕地點狀發展地區的發展。 宿遷以輕型工業為主導、現代旅遊休閑服務業為特色的生態園林城市。 強化現狀優勢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發展以旅遊業、商貿物流等為重點的服務業,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拾』 生態旅遊有哪些特點如何發展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旅遊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包括: 0將對環境的沖擊減到最小,不損壞自然環境,維護生態的永續; 0以最尊重的態度對待當地文化,以最大的經濟利潤回饋地方; 0給參與遊客最大的旅遊滿足;
0通常出現於相對少受干擾的自然區域或文化區域; 0遊客應成為對自然環境保護、管理的正面貢獻者; 0以建立一套適合當地的經營管理制度為目標。 Butler(1990)指出生態旅遊還有以下的特點: 0規模小;
0通常由當地居民開發;
0在相對未受破壞的自然區域觀賞、學習享受自然和當地文化; 0以保護環境和維護當地居民的福利為目的; O有適當的管理。
上述概括較為籠統,筆者認為生態旅遊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五個性」:
(一)自然性
指旅遊生態環境和文化環境的原始自然性。它包括3個方面的內容: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3
第一,指旅遊者所到的旅遊區域具有獨特的自然生態風光,人口相對稀少,由於受工業化影響程度較低,保存著生態環境的相對原始狀態;
第二,是指在這個區域內具有獨特的歷史和現實的文化,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保留純自然原始狀態的系統,對於旅遊者具有心理文化上的吸引力。因為使旅遊者選擇去某地旅遊的共同心理特徵是了解、觀察、體驗有別於他們本土文化模式的異域文化;
第三,指在上述兩個內容的基礎上設計的特種旅遊項目和線路,要體現特定的旅遊生態環境特徵相對集中、自然地理條件與人文條件和諧相存的要求,項目和線路能夠使旅遊者體驗到過去未曾體驗到的心理感受。 (二)保護性
和傳統的旅遊活動相比,現代生態旅遊的最大特點就是其保護性。和產業革命以前的旅遊活動相比,當時的旅遊只是少數人參與的一種活動,旅遊並沒有對旅遊對象及其環境造成破壞,因此,當時不可能提出保護的問題。
和產業革命後的大眾旅遊活動相比,大眾參與的傳統旅遊由於參加人數之多、旅遊熱潮來勢之猛,使旅遊業中的旅遊開發和旅遊管理均為沒有成熟的理論指導下的應急行為,在旅遊經濟效應的推動下,開發和管理都是粗放性的,旅遊活動影響甚至破壞環境的現象隨處可見。在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影響下,人們不得不再次省悟,若再不注意保護,旅遊將消耗掉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殘留下來的最後的人類自然和文明將喪失貽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