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遊作為區域經濟發展戰略
1. 如何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2. 如何推進我區全域旅遊和綠色轉型發展
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提出,把推進全域旅遊作為新時期我國旅遊發展的總體戰略。標志著我國的旅遊業發展開始進入全域旅遊的時代。近年來,安慶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把安慶建成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旅遊中心城市和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基本實現旅遊強市」的目標,提出大力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形成了「三個注重、四個支撐、五個結合」的全域旅遊發展體系,並出台了《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將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安慶發展方向和戰略定位,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和文化經濟,全力打造安慶旅遊升級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
一、著力「三個注重」
(一)注重時空拓展。過去,安慶旅遊基本只關注單個景區景點,忽視了全市旅遊資源的整合,使得旅遊品牌影響力、輻射帶動力不夠強,旅遊服務要素、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沒有形成「大旅遊」的局面。在全域旅遊的大背景下,安慶推出「一城一核兩翼」空間布局。「一城」即宜城文化創意旅遊產業區;「一核」即大別山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兩翼」即桐懷文化體驗區、宿望濕地休閑區。推動建立城、鎮、景、村「四位一體」,點、線、面「三維立體」全域化空間格局。把旅遊業建成為本區域的主導產業、主體功能、主打品牌。另外一方面,在旅遊時間節點上力求均衡化,不分白天夜晚,不論春夏秋冬,旅遊人數和旅遊收入在季節和時間上起伏波動趨於最佳均衡狀態,時時在旅遊,常年皆可游。
(二)注重產業融合。安慶選擇以旅遊為核心,把一產、二產、三產和城鎮化導入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注重農旅結合,在建和已建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家庭農場、特色種養殖基地等都把旅遊要素融入進去,讓遊客能夠充分體驗。加強工業產品與旅遊高度契合。加快建設旅遊商品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綠色輕工基地等,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2.5工業,如:商貿物流、電商大數據、動漫產業、醫葯大健康產業、創意研發產業等,做大「綠色GDP」。強調金融、餐飲、賓館等都要圍繞旅遊業來布局。同時,大力開發新產品新業態,加快推進索道、輕軌交通、低空飛行、溫泉等旅遊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康體水療、野外拓展、戶外露營、山地運動、婚紗拍攝等一批高山康體休閑度假旅遊產品,為遊客觀光旅遊、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康療娛樂等提供深度體驗條件。在城鎮化方面,圍繞國際化專業旅遊城市的定位,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將懷寧及望江的漳湖、賽口鎮劃入市區。加快推進老城區古街區舊城改造、康熙河景觀打造、國際動漫樂園等項目建設,完善城鎮交通網路、垃圾污水處理、城市公交公廁等功能配套設施及小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著力培育一批規范化、標准化的星級酒店、精品客棧和一批上檔次的影視娛樂場所、購物中心,不斷提升旅遊城市品位。
(三)注重全民參與。安慶全域旅遊戰略的提出,不只是要領導幹部認可,還要得到廣大群眾、投資者及社會各界的認同,將全域旅遊發展戰略作為全市上下發展的共識,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強大合力。通過全市廣大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相助,到2020年把安慶建成大別山旅遊度假示範基地、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中心城市、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及集禪宗文化、生態度假、紅色文化及黃梅戲文化旅遊於一體的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全市接待境內外遊客總量達8000 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000 億元;實現境內5A級景區3家,4A級景區28家以上。
二、打造「四個支撐」
任何一項戰略的形成都不可能是空中樓閣,只有把根基打好,戰略才能持續健康發展。安慶實現全域旅遊有以下「四個支撐」。
(一)交通的支撐。外快內優的交通網路是全域旅遊的強大助力。目前寧安城際鐵路、安慶長江鐵路大橋、望江長江公路大橋、岳武高速陸續建成開通。正在推動的合安九客運專線(大京九高鐵一部分)穿境而過。天柱山—九華山—黃山旅遊輕軌已列入計劃。隨著這些項目的建成投運,將形成「四縱四橫」高速公路網(岳武、北沿江、合黃、濟廣、滬渝、濟祁、南沿江、合安)、「三橫二縱」(寧安、合九、南京—江北集中區—安慶、阜景、合安九客專)區域鐵路快速干線,以及長江黃金水道和安慶機場立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1.5小時到南京,3小時到上海、杭州、武漢,與長三角和中四角(合肥、武漢、南昌、長沙)的時空距離將進一步拉近。內優方面,目前城區新增19條公交線路,開通了城區至海口鎮與皖河農場公交線、至樅陽公交線及城區文化旅遊公交東線、西線,同時開通了城區到天柱山、五千年文博園旅遊直通車。計劃用三年時間,打通景區之間的聯絡線、斷頭路,形成全域旅遊的大環線、小環線、網路線,實現旅遊景區游覽無縫對接。
(二)金融的支撐。安慶有岳西、太湖、望江、潛山、宿松5個縣地處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屬欠發達地區,但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可以通過時間換空間取得財力支持,目前,安慶正在同中信證券、財富中國、工商銀行、國開銀行、民生銀行等金融企業進行戰略合作,藉助現代金融手段支撐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做強旅遊服務配套。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投融建一體化等模式,巧借外力著力破解資金瓶頸,推動安慶旅遊企業上市掛牌,助推全市旅遊大發展。
(三)大項目的支撐。目前,全市在建億元以上旅遊項目146個,其中5億元以上38個。實施68個景區品質提升工程項目,總投資38.98億元,完成投資21.01億元。申報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項目30個,總投資123.44億元,爭取項目資金5.87億元。天柱山入口服務區和博物館、天悅灣溫泉、大別山彩虹谷、孔城老街、小孤山、孔雀東南飛文化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有序推進。迎江寺振風塔修繕工程、花亭湖旅遊碼頭配套工程相繼竣工。司空山旅遊綜合開發項目成功簽約,「宜游宜秀」建設取得突破,花溪茶谷、余灣農家樂美食一條街建成,岳西大別山滑雪樂園建成開業。
(四)人才的支撐。安慶啟動「人才高地建設工程」行動計劃,實施企業家、金融專家、營銷大師、創業功臣、知名工匠「五大人才工程」,培養儲備後備人才,並優化發展環境,制定出台鼓勵和促進在外安慶人回鄉創業的政策措施等。對引進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實行「綠卡」服務和津貼制度,幫助解決在住房、落戶、家屬就業、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同時,利用安慶高等職業學校進行人才培養,針對新形勢、新常態開辟互聯網+等專業,培養創客、電商等專業人才,為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三、深化「五個結合」
為更好地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全面實施,安慶重視做好「五個結合」。
(一)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安慶堅守生態保護和發展兩條底線,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基本價值取向,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基本路徑,把青山綠水變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路子。針對安慶廣大鄉村的特殊性,制定了生態旅遊保護措施,進一步健全保障制度。市旅遊部門就安慶鄉村區域制訂生態旅遊專項實施標准,規范經營者在農村的旅遊經營行為,防止其在旅遊開發、建設、經營、管理等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並為科學規劃和設計提供技術標准。與此同時,設立生態旅遊環境承載測算機制,在旅遊景區測算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等承載力,更加有效地為生態旅遊資源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二)與文化相結合。安慶歷史文化厚重,古皖文化、禪宗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等交相輝映,素有「文化之幫」、「戲劇之鄉」的美稱,境內奇山秀水遍布、歷史文化遺存眾多,各方面的互補性較好。景區建設注重把文化產業發展與旅遊業發展相結合,啟動黃梅戲大觀園建設,興建安徽(中國)桐城文化博物館、岳西國際養生文化產業園、太湖五千年文博園、天柱山地質博物館、司空山世界級禪文化中心等景點,形成了文化產業園區與旅遊業互動發展的新趨勢。同時,打造「千年古宜城、百景新安慶」,推進老城區文化旅遊景點以及歷史文化街區開發建設。舉辦「十一」黃梅戲展演周,突出「黃金周•黃梅戲」主題,加大「黃金周到哪裡去,來安慶看黃梅戲」、「白天看景,晚上看戲」的宣傳,舉辦旅遊主題活動,促進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為打造全域旅遊注入文化活力。
(三)與新的社會需求相結合。隨著小康社會的逐步實現,中產階級成為社會消費群體的主力,其特點是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越來越高,對各種產品,包括旅遊產品的高品質和高服務水平有著大量的需求。安慶把大眾旅遊作為旅遊業發展的主體,在積極穩妥地發展中高端旅遊產品的同時,重視發展大眾化旅遊產品。重點開發面向老齡人口的旅遊產品,根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改造景區景點、住宿設施,積極完善相關旅遊服務,為老年出遊提供便利以及優惠。不斷發展青少年旅遊市場,依託現有的設施,抓緊建設一批研學旅遊基地。高度重視家庭旅遊產品,把家庭出遊作為旅遊市場的主體,為全域旅遊培育超前市場。
(四)與良好的商業模式相結合。不管是企業成長,還是項目實施,都得依靠一個良好的商業模式,方能在業界競爭的浪潮中站得住腳,實現可持續的健康發展,保障項目順利營運。針對當前旅遊景區發展水平良莠不齊,提升空間很大的實際,安慶通過景區託管模式、引入外來資本等方式重新提升傳統景區。借鑒「金色寶藏」公司專門做寺廟高端佛教用品的思路,推動旅遊景區點旅遊購物的服務外包,通過專業化的公司來提升旅遊購物的設計和營銷水平。在目前的旅遊演藝之外,大力開發夜間旅遊娛樂項目,增加遊客的參與性。如,潛山白馬潭景區推出了「白天漂流打水仗,晚間篝火鬧花燈」旅遊產品,在第四屆漂流潑水節中參加篝火晚會的遊客達3萬人次。
(五)與「互聯網+」相結合。把「互聯網+」深度結合到旅遊中,實現智慧旅遊,使得全域旅遊的食、住、行、游、購、娛等要素,在互聯網支撐下很好地串聯起來,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從而滿足需求各異的遊客,使其獲得最佳的旅遊體驗,不斷向外界宣傳推介安慶,擴大影響力和美譽度。今年初,「安徽太湖旅遊」微信公眾號正式開通運行。該微信平台包括「多彩太湖」、「樂游太湖」、「微服務」三大欄目十二個子欄目。將全縣的景區景點、賓館酒店、旅行社等囊括在內,為遊客提供最全方位的旅遊資源、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及最新旅遊服務信息。又如,大別山彩虹村度假酒店繼與同程旅遊深度合作以來,今年又與途牛旅遊、安徽翠蘭公司進行戰略合作,打造智慧旅遊營銷,輻射范圍更廣闊的省內外遊客。
3. 發展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有哪些
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四點:
1、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創新發展方面,全域旅遊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創新,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發展全域旅遊,就是要提升旅遊業發展能力,拓展區域旅遊發展空間,培育區域旅遊增長極,構建旅遊產業新體系,培育旅遊市場新主體和消費新熱點。協調發展方面,發展全域旅遊有利於統籌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需協調;有利於推動區域特色化發展,促進景點景區內外協調;有利於推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促進城鄉協調;有利於完善產業配套要素,促進軟硬體協調;有利於提升整體服務水平,促進規模質量協調。綠色發展方面,發展全域旅遊能把生態和旅遊結合起來,把資源和產品對接起來,把保護和發展統一起來,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旅遊發展優勢,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開放發展方面,全域旅遊更加註重拓展開放發展空間,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種制約,走全方位開放之路,形成開放發展的大格局。共享發展方面,實施全域旅遊、促進城鄉旅遊互動和城鄉發展一體化,不僅能帶動廣大鄉村的基礎設施投資,提高農業人口的福祉;還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質量,形成統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鄉旅遊大市場。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標志。
2、發展全域旅遊是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15年,國內游達40億人次,人均出遊接近3次,旅遊已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出遊方式上,自助游超過85%,自駕游超過60%。一個區域的旅遊質量,不單單取決於旅行社、酒店、景區的服務質量,而是由整個區域的綜合環境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從全域整體優化旅遊環境、優化旅遊全過程,配套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旅遊服務要素。當前,一些地方旅遊市場秩序混亂與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目標不相適應,旅遊產品和以廁所為代表的公共服務及交通等基礎設施供給與爆發式、井噴式增長的旅遊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企業對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與廣大遊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適應等問題,都需要通過發展全域旅遊來解決。
3、發展全域旅遊是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發展全域旅遊可以加快城鎮化建設,有效改善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促進大城市人口向星羅棋布的特色旅遊小城鎮有序轉移;可以聚集人氣商機,帶動現代生態農業和農副產業加工、商貿物流、交通運輸、餐飲酒店等行業聯動發展,為城鎮化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發展鄉村旅遊、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能使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就地市民化。發展全域旅遊,能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進農民在家就能開闊視野、提升文明素質,加快從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生活方式轉變。
4、發展全域旅遊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發展和就業的貢獻都超過了10%,早已成為世界重要產業。當今世界,美國、西班牙、德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巴西、印度、南非等眾多國家紛紛實施旅遊國家戰略。我國旅遊業發展之初,主要是用老天爺留給我們的自然遺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現在遊客更加希望在當地進行深入的交流交往,更重視對一個地方風土人情、居民素質等整體環境的評價。發展全域旅遊是順應旅遊業發展新趨勢的有效途徑,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
希望可以幫到你,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雲途智旅。
4.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逗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地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逗依賴症地。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逗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地,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
5. 如何推進「全域旅遊」
實施全域旅遊,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進行系統的改革創新,有必要從以下方面著力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全域旅遊戰略的意義和影響將遠遠超越旅遊領域。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遊將帶來許多方面變革。其一,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這是歷史賦予當代旅遊人和中國旅遊業的巨大機遇。其二,全域旅遊將成為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載體。其三,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社會變革的新動力。景點旅遊模式雖然對社會發展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畢竟有限,而全域旅遊將更加有效地促進社會結構優化、人民素質提高、各民族融合、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其四,全域旅遊是旅遊自身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的新抓手。其五,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中國融入世界旅遊大潮、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舉措。中國旅遊正逐步融入世界,不能繼續停留在單單靠景點景區吃飯、靠門票經濟吃飯、靠資源吃飯、靠老祖宗吃飯的層次;不能繼續囿於景點景區開發,走關起門來搞旅遊的老路;不能與旅遊規律脫節;不能背離先進國際旅遊發展趨勢。
推進景區全域旅遊建設,中景合天-專業的全域旅遊解決方案及運營提供商。
6. 如何謀劃全域旅遊發展 定位 發展戰略
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這方面介紹挺多。
8月25日,記者從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研討班上獲悉,今年下半年,「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在首批262家基礎上,將新增100家。
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以實現信息互動、客源互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為目標的區域合作,已成為旅遊開發的重要趨勢。今年以來,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得到了各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全域旅遊正在全國凝聚起強烈共識。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傳統的以抓點為特徵的景點旅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無法支持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需要對國家旅遊發展戰略再定位,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發展全域旅遊,通過有機整合區域資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社會共建共享,豐富旅遊業的內涵和外延,放大旅遊業的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效益,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使旅遊業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今年上半年,國家旅遊局公布了首批262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單。這262家單位不僅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也囊括了旅遊業發展的重點區域,成為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依託。
浙江桐廬縣提出「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產業融合、全領域覆蓋、全社會參與」的五全舉措;南京市江寧區提出「規劃引領與規劃指導相結合、分類試點與分批推進相結合、功能布局與體系完善相結合、示範創建與項目支撐相結合、運營管理與宣傳推介相結合、督查指導與組織保障相結合」的六結合措施。一些地方還從省域層面探索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創新,雲南以「旅遊+互聯網+金融」模式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貴州成立全域旅遊品牌國際傳播發展中心,京津冀成立鄉村旅遊協同發展平台等。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域旅遊創建驗收寧缺毋濫,成熟一批公布一批,使全域旅遊創建工作取得切實成效。」
7. 全域旅遊為什麼成為國家旅遊發展戰略
通過旅遊發展帶動就業、拉動相關部門經濟發展
8.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全域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形態、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總體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對我市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9. 景區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有哪些舉措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北京中景合天。
10. 「全域融合」如何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我國旅遊經濟快速增長,產業格局日趨完善,市場規模品質同步提升,旅遊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全域旅遊」從提出概念到上升為國家戰略,正是我國旅遊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據統計,過去五年,中國出境旅遊人次由8300萬增加到1.3億。2017年中國旅遊總收入為5.4萬億元,是2012年的2.1倍,年均增長15.8%;2017年全年國內和入境旅遊人數超過51億人次,比五年前增長69.1%,年均增長11.1%。
國務院辦公廳的上述《意見》中,重點部署了「推進融合發展,創新產品供給」工作,包括推動旅遊與城鎮化、工業化和商貿業融合發展,推動旅遊與農業、林業、水利融合發展,推動旅遊與交通、環保、國土、海洋、氣象融合發展,推動旅遊與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融合發展等。融合發展有助於旅遊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將融合發展戰略用於促進全域旅遊發展,形成旅遊業發展的「全域融合」思維,推動一定區域以及更大區域內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並以旅遊業帶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這將是我國旅遊業發展戰略的一次重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