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歷史文化旅遊開發論文
Ⅰ 求論文一篇。有關於古鎮旅遊開發及發展策略
我國古鎮旅遊的開發利用
作者:余丹資源開發與市場
摘要:以水鄉周庄為例,對古鎮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古鎮旅遊開發應堅持的三大原則以政府為主導、保護優先、合理開發,應採取的三大對策進行科學規劃、創新開發思路、擴大對古鎮的宣傳。
關鍵詞:古鎮旅遊:保護;旅遊開發
由於長期受到傳統儒家文化的影響,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十分注重整個家族居住地的選擇和修建,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現逐步形成了眾多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建築群與村群,構成了中國古代風格各異的建築流派。如果按照文化背景和歷史區域的劃分大體上可以分為: ①大家風范的徽派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西; ②朴實無華的西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陝西; ③富貴大氣的北方大院建築群,分布區域為山西; ④小巧精緻的水鄉古村落群,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蘇; ⑤另類浪漫的西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四川、重慶; ⑥個性鮮明的嶺南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福建、廣東; ⑦清秀靈逸的湘黔古村落群,分布區域為湖南、貴州; ⑧各領風騷的南詔古村落群,分布在雲南。這些古建築群、古村落群作為中華文體的瑰寶,蘊涵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旅遊業迅速發展的今天,成為了吸引各地遊客的重要旅遊資源。
1 古鎮旅遊的興起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11 古鎮旅遊的興起
古鎮旅遊的興起是近20 年的事。我國在借鑒國際遺產保護經驗的基礎上,將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納入了遺產保護范圍。1982 年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1986 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要對文物古跡集中的小鎮、村落進行保護。隨後,全國各省份就開始了歷史文化鎮的命名工作和古鎮的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工作。至此,古鎮旅遊作為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推向了廣大的遊客。從率先打出「中國第一水鄉」的周庄,到最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安徽省西遞- 宏村古村落,從江浙的同里、烏鎮、西塘到山西平遙古城、西部雲南麗江等古鎮,無不成為遊客追逐的對象。
112 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以古鎮周庄為例,簡單介紹我國在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經過10 余年來的開發,周庄由一座江南水鄉小鎮變成了享譽國內外的「中國第一水鄉」,在旅遊開發過程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和教訓。早在旅遊規劃制定之初,主要負責規劃的阮儀三教授就諄諄告誡,不要因過度開發而毀了周庄,但是專家的意見終究不敵巨大的利益誘惑。過去周庄要靠擺渡進入,但為了開發旅遊,1998 年周庄「告別擺渡」,建起了1 座水泥大橋, 從此旅遊客車長驅直入, 破壞了周庄的原生態。1994 年,受一家公司數千萬元投資的吸引,當地政府不顧規劃設計,在周庄南湖區域興建了一座「全福寺」,這里曾是陸龜蒙垂釣處和劉禹錫寓所遺址,現在卻被非清非明的水泥樑柱的寺廟所佔用[ 6 ] 。除了這些建設性破壞外,古鎮內商業化氣氛濃厚、市場管理不規范、缺乏合理的修繕和維護等問題也很嚴重。據該鎮保護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該鎮房產有900 多處,其中80 %的房子為鎮集體所有,20 %是私房。集體所有的房子目前全部被出租用於開店或居住。由於這里遊人多,生意好,破牆、破窗開店的較多[ 6 ] 。對古鎮進行開發之前,這里飯館和商店共有800 多家,而目前飯館已超過150 家,商店超過1800 家。不少住戶保護古鎮的意識淡薄,置政府不許破牆開店的規定於不顧,採取「先斬後奏」辦法,先開店後辦照,或是「半夜破牆」,形成以既成事實的方式達到開店的目的。每年未經保護委員會同意就對房子進行私自拆遷、改建的事件在10 多起以上[ 5 ] 。周庄的門窗、海棠窗、板窗、順風窗、元寶窗等由於人為破壞,導致很多樣式消失了,現存數量減少,其中因為做生意對角門、元寶窗的毀壞最多[ 5 ] 。周庄旅遊開發之所以會產生種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由於經驗不足和思想上存在單純發展旅遊業的傾向,沒有注意到旅遊開發「度」的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在我國各地古鎮旅遊開發過程中極具普遍性。
2 古鎮旅遊開發原則
211 政府主導原則
筆者認為,古鎮旅遊的開發不同於其它旅遊資源的開發,應改變以前純粹依賴市場的做法,堅持以政府為主導的原則,由政府專門成立旅遊開發領導小組,進行古鎮的旅遊開發規劃工作,並加強市場的統一管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資金,很多古鎮嘗試採用各種開發模式,如通過出讓經營權的方式來引入一些社會資金、民間資金搞旅遊開發。這些做法難免存在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時由於各開發實體在開發過程中思想上的不一致性和不協調性,也對古鎮的後續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堅持政府為主導的原則,並不排除創新古鎮開發的投融資體制,只是在資本運營過程中,政府要加強其管理職能,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實施統一規劃、有效管理,對不符合規定的做法堅決予以取締和廢除。此外,政府要保證每年列出一筆專款進行古鎮的修繕和維護工作,以此解決傳統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之間的矛盾。
Ⅱ 古鎮旅遊資源開發探索
古鎮是一種新興的旅遊資源。古鎮古老的建築、古樸的環境、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跡、專深厚的人文內涵及屬其居民閑適恬淡的生活狀態、淳樸的民俗民風等構成了古鎮旅遊的資源條件,而鄰近大中城市或著名景區景點的古鎮則具備了古鎮旅遊開發的
鬆口的文物古跡天然風景比比皆是,吸引了眾多的遊客自發前來旅遊。發展鬆口古鎮旅遊前景廣闊。文章通過介紹鬆口鎮豐富的旅遊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的現狀,研究發展鬆口鎮旅遊業的對策和措施,從而探索適合古鎮旅遊業發展的道路。
湘西古鎮文化旅遊資源特色及開發前景研究資源整合、聯合開發是當今世界旅遊業發展的總趨勢。如何整合豐富的旅遊資源,形成新的增長極,已成當務之急。基於湘西州、懷化和張家界三市州旅遊資源的互補性、地理位置的鄰近性
Ⅲ 求論文高手,急需一篇名為【中國古鎮古村落的發展模式】的1000字左右的論文
悠悠中華五千年,散落在各地的古村落是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是中國農耕文明的結晶,是鐫刻著人類智慧光芒的活化石。而隨著工業文明的迅速發展,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現代演進,許多歷史街區、古鎮、古村落不是正在被人們漸漸遺忘,就是主動的被拆除而向現代城鎮發展。
目前,中國幾乎所有城鎮一味追求GDP的快速增長,而舍棄了文化DNA的保護,這是一種畸形的發展,這種發展模式是應該值得深刻反思的。一個城鎮的消失有兩種方式:一是自然因素,火山噴發或者是沙漠侵蝕;二是人為因素的破壞,拆遷和所謂的現代化進程。近些年,古鎮保護非常熱,其內在的動因是開發旅遊,追求經濟價值。但是遺憾的是,在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度的問題,而導致實際上對古鎮帶來了很多的破壞。因此只有正確處理好追求GDP和保護文化DNA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探索出古城鎮發展的新路徑。
合理追求GDP的增長,重視教育與醫療的公平,搞好能源和環境治理,走出片面追求 GDP增長的誤區,不能單單為了經濟的增長,而忽視資源的浪費和以環境的惡化為代價。保護文化DNA,切實保護傳統文化的靈魂核心,也就是傳統文化中經典的精髓,並使之有所再現和展示。
保存我們的歷史文化遺存,就像保存人類的DNA一樣。文化是人類歷史的活化石,文化的發展是人類演進和發展的縮影。變異使文化具有了新的更強的生命力,但不能突變,突變會使文化走向歧途,最終走向滅亡。傳統文化只有不斷改進,不斷吸收現代文明的精髓,不斷創新,才能夠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Ⅳ 江南古鎮旅遊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論文
水巷小橋、園林古宅,作為有形的資源,值得遊人流連;一座座古鎮的街弄內亭榭,甚至一磚一石容,體現出的悠久歷史、悠長文化印痕,更須予以珍惜。歸根結底,文化是靈魂,任何建築倘若落到文化乏善可陳的境地,再恢宏也不能被一代代保存下來。
「江南六鎮」是靈性的,活生生的,充滿溫馨的,我們從中看到了時代的變遷,勾兌到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的醇香。站在現代審美角度欣賞「江南六鎮」,我們發現了民族延綿不斷的創造與追求。我們努力將描述向「情景交融」靠攏,期待遊人捧著這部《江南古鎮游》,能與我們一起,跟古鎮的一幢幢深宅、一條條幽巷進行對話,這種無聲的對話將使你獲益匪淺。
Ⅳ 「從文化旅遊方面看歷史的價值」怎麼寫這個論文,拜託了,急急急!
一、文化旅遊概述
1、文化旅遊的含義
2、文化旅遊的范疇與類型
二、文化旅遊中的「歷史」
三、「歷史」在文化在文化旅遊過程中的貢獻
Ⅵ 關於旅遊文化方面的論文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
(一) 旅遊文化蘊含真實的歷史文化。歷(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隻腳,表示人穿過樹林。漢代徐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里便說:「歷,過也,傳也。」「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總體,包括知識、藝術、宗教、神話、法律、風俗以及其它社會現象。」(英國.IB.泰勒)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歷史和文化,應該「真實」,這種真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靠拉幾個「洋專家」,「土權威」捏造、篡改的歷史。在這場「絲路起點」爭論中。河南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河南大學易學考古研究所所長蔡運章在古籍《穆天子傳》找到了佐證:西周時期穆天子從洛陽出發,西遊到昆侖山會見西王母。這種帶有傳奇色彩的「佐證」,只能是傳說而已,筆者認為並不能構成歷史文化的真實場景。獲取歷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別是「絲綢之路」作為涉及氣象、宗教、貿易、藝術等方面的特質「旅遊產品(旅遊資源)」,更應運用現代的考古方法進行科學斷定,通過多方面尋找史料,多方論證,才能還原其本真性。
(二) 旅遊文化的真實性也是相對的。要絕對復原「絲綢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時,我們應盡可能的在現階段考慮周全。在張騫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絲綢資料可走。蔡運章先生認為,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絲綢之路已經開通。商代時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條「玉石之路」,安陽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陽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實上,商州時期,直至張騫出使,長安以西是蠻荒之地,漢朝對此冷淡,甚至有放棄掉「涼州」的打算。我們研究問題,要用哲學的觀點,應該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關系。研究「絲綢之路」要首先確定其歷史概念上的內涵和外延。唯有張騫是代表大漢政府主權國家出使西域的,這是其一;學術界認可研究絲綢之路的起止時間和起止路線已有定論,就應在這個范疇內深入研究,這是其二。絲綢之路陸路有三條,在歷史中有過演變,但應有一個公認的界定。當然,我們不應反對歷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種顛覆是要有根據的。所以,旅遊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對的,應考慮旅遊、歷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結合。這樣才有研究價值和意義。一些考古的東西僅限於歷史的范疇,對旅遊文化的作用應有所選擇。經過慎重考慮,中國專家目前側重於主張以張騫出使西域時間為起點,清中期為時間終點,這一主張在「新疆會議」上基本被中亞沿線國家接受。
(三) 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還表現在它的「真實性」不受政府及其媒體的歪曲。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經濟意識或者為了迎合某種觀點、理論,主導宣傳、媒體轟炸,造成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在體驗、傳播中褪色或者變味。西安、洛陽媒體報道時各有偏頗,缺乏「中立」立場,這也許是為了製造新聞「賣點」。但有點「禍國殃民,貽誤子孫」。洛陽媒體在對「新疆會議」上的《初步行動計劃》表述有意篡改,這種「黑色幽默」有悖於職業良知。
旅遊文化主體從心理上需要真實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學術探討,不應將民間調查上升到學術依據。旅遊客體應反映客觀的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實、准確、最新的歷史文化。我們應尊重旅遊文化的歷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賦於客觀真實歷史意義上的旅遊文化,才能發展本地、本區域、本民族的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的市場商品性
(一)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旅遊主體、客體、媒介各種關系的總和,在初期表現為旅遊資源,更多地表現為一種旅遊產品。一旦形成旅遊產品,其市場商品性隨之而來。「絲綢之路起點」之爭,說白了是一種旅遊資源、旅遊產品與旅遊文化之爭,西安、洛陽兩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絲綢之路起點」這種旅遊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撐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讓城市在整體競爭中獲勝。
(二) 旅遊文化應該在市場上商品化,但不能違背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西安、洛陽之爭,不僅僅看到聯合國對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經濟援助,還在於旅遊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城市文化內涵的提升。在今天,各個旅遊城市利用文化品牌進行城市經營,加快國際化旅遊城市進程中,應尊重旅遊文化的真實歷史,走市場化道路,不要大肆鋪張,大建一些虛無的城市廣場、城市標志等,違背商品的市場價值規律。
(三) 旅遊已成為城市的「名片」,旅遊文化更是「名片」的「晶元」。西安、洛陽兩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確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遊文化品牌,應該按照旅遊、歷史、文化的規律辦事,並要分析、研究旅遊文化的特殊性,保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風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遷,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設。筆者看到西安、洛陽兩個城市及兩個城市在旅遊文化經營方面舊城已經破壞十分嚴重,新城的快速建設讓旅遊文化消失殆盡。所以說,旅遊文化不是一種簡單的文化,應統籌考慮,從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個方面來最終確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廣東的漢奸別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遺址,長安古樂等等旅遊文化內容(類別)應有選擇性的接收或者傳承。
七、結尾
西安、洛陽兩城市爭奪「絲綢之路起點」這一事件,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兩個城市對旅遊文化的重視,旅遊文化已成為旅遊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走向共贏」是最好的選擇,但這種選擇,不是打著中華民族「和為貴」的旗幟,漠視旅遊文化歷史本真性的選擇。也不是為了保住洛陽加入申遺名單,在「不影響西安」的前提下,將始點由西安東移至洛陽。絲綢之路在世界的商貿、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當前,商貿交易有「回潮」趨勢,備受沿線各國關注。其申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國無法單獨申報,申遺工作應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據悉,這個政府關於絲綢之路申遺的准備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西安作為起點城市,在重新設立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漢長安城、唐大明宮、西安碑林等將作為絲綢之路的捆綁項目出現;絲綢之路在甘肅省全長1600公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組對天水麥積山、武威文廟、天梯山石窟、張掖大佛寺,以及嘉峪關和魏晉墓等文物點進行了重點考察,包括10處石窟、6處古建、7處古遺址、4處古墓葬在內的物質遺存,被列入了申遺保護方案;作為絲綢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經啟動了近兩年的對沿線遺址的調查、研究、保護工作
除了陝西,甘肅和新疆三省,將河南(洛陽)也納入了絲綢之路申遺項目單位,但並不是以「絲綢之路起點」的名義納入的,主要還是考慮了其絲綢之路的遺跡。筆者考慮,可能是為了全面展示絲綢之路的演變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甘肅在打「絲綢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肅省絲綢之路協會,辦《絲綢之路》雜志,新疆,陝西也不例外。絲綢之路已成為一種馳名世界的旅遊品牌,例如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模特大賽」等等,影響甚廣。
關於旅遊文化及其歷史所謂本真性和市場的商品性問題,筆者只是泛泛而談,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師長們加入到研究旅遊文化學科建設、基礎理論、發展探究等等問題的隊伍中來,不斷創新,為發展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盡自己一點心意。
Ⅶ 關於旅遊文化開發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深度發掘文化內涵促進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摘 要] 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分析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經濟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現代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影響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研究也正說明文化內容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規律,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目前,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學習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律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分析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內容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中國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歷史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教育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現代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Ⅷ 請高手幫忙指導一篇關於歷史文化旅遊的手勢論文題目
歐洲風土人情和部分國家簡介歐洲國家有著西方人關於數字、顏色、花卉及動物的許多共同忌諱。西方人普遍忌諱「13」及「星期五」,其原因都源於基督教傳說。西方許多國家都把黑色作為葬禮的表示。在國際交際場合,忌用菊花、杜鵑花、石竹花和黃色的花獻給客人。另外,在中國分別被認為吉祥、喜慶、長壽的大象、孔雀、仙鶴等動物圖案在一些西方國家也被列於忌用之列,被分別視為蠢笨(英國)、淫婦(英、法國)和蠢漢(法國)的代稱。
由於民族文化的差異,歐洲各國都擁有許多各自的特點。如招手一類友好的手勢,在希臘卻意味著「下地獄」,希臘人表示告別,是把手背向對方招手。因此記住下述關於歐洲國家各自民族文化習俗特點的提示,對於跨國文化經貿活動的展開將是非常有益的。
德國人有一種名副其實的講究效率的聲譽。要習慣於在所有場合穿一套西裝(不要將手放在口袋裡,這被認為是無理的表現)。饋贈要針對個人,即使是以公司的名義。
奧地利人不喜歡在新年期間食用蝦類。因為蝦會倒著行走,不吉利,若吃了蝦,新的一年生意就難以進取。
法國人給人印象是最愛國的,即使英語講得再好也會要求用法語進行談判,且毫不讓步。對穿戴極為講究,在會談時盡可能穿最好的服裝。
盧森堡人是日耳曼人的後裔。由於國家小,多數人中午駕車回家吃飯,午間是不辦公的。
荷蘭人曾是歐洲最傳統的民族,愛清潔、講秩序,做生意時希望你在到達荷蘭前就事先約定。性格坦率,開誠布公。
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領土呈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陸。面積55.16萬平方千米,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5850萬,主要為法蘭西民族,少數為阿爾薩斯、布列塔尼、科西嘉等民族。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官方語言是法語。法國本土劃分為22個大區,大區下設96個省。境內多平原、丘陵,河流眾多,水量豐富,水力資源和地熱的開發利用充分。法國經濟發達,交通運輸、電信、旅遊、紡織、服裝、化妝品、食品等均具優勢,尤其是香檳酒、白蘭地酒、香水和服裝等世界著名。法國美麗的城市、豪華的王宮、珍藏無數文化瑰寶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阿爾卑斯山的雪峰,以及膾炙人口的法國大菜、醇香甘美的葡萄酒,都令人心曠神怡。名勝有盧浮宮、凡爾賽宮、波旁宮、愛麗舍宮、盧森堡宮、巴黎聖母院、蠟像館、凱旋門、天然動物園、藍色海岸等。其中,科米原始森林、扎莫希希古城、布爾日大教堂、阿爾勒城、加爾橋、斯特拉斯堡和大島、聖米歇爾山及海灣等20多處名勝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首都巴黎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屬歷史名城。街道整潔,綠樹成蔭,到處都有五彩繽紛的花壇和噴泉,有「世界花都」之稱。巴黎香水馳名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巴黎時裝更是新穎別致,巴黎不愧為「世界時裝城」。市內除眾多宮殿外,還有艾菲爾鐵塔和布洛涅、萬塞納森林,以及426座公園。主要城市有全國最大港口馬賽,陶瓷中心魯昂和以博物館聞名全國的里昂等。主要節日有聖靈節、聖喀德琳娜節、聖誕節和新年等。
盧森堡:
盧森堡大公國位於西歐的一個內陸國家,面積2586平方千米,是歐洲最小的國家之一。人口41萬,主要是盧森堡族。97%居民信奉天主教。法語為官方語言,通用德語。全國共有3個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樹木稀疏,景觀遼闊。南部河谷平原,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有許多中世紀的古城堡,境內有大小城堡130多個,其中最大的是首都盧森堡。
比利時:
比利時國旗從左到右由黑、黃、紅三個長方形組成。黑色表示悼念在1830年獨立戰爭中犧牲的英雄;黃色象徵國家的財富和豐收;紅色象徵愛國者的生命和熱血。
荷蘭:
荷蘭王國位於歐洲西部,瀕臨北海。面積4.15萬平方千米。人口1557萬,主要是荷蘭族。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荷蘭語和費里斯語為官方語言。全國共分12個省。地熱低窪。是世界著名的「窪之國」。境內湖泊星羅旗布,運河縱橫交錯,到處綠草鮮花,整個國家像座大花園,故稱「西歐花園」。這里經濟發達,尤其盛產花卉,所以又有「花卉之國」的美譽。境內風車隨處可見,也有「風車之國」之稱。
首都阿姆斯特丹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50多條運河,縱橫交錯,層次井然,船隻在運河中可自由航行到市區任何地方,素有「北歐威尼斯」之稱。市內有很多古老建築和40多家博物館,如王宮、皇家博物館,梵·高紀念館等。主要城市有「歐洲最大、最美麗的村莊」海牙和「歐洲最現代化的城市」鹿特丹等。
德國: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位於歐洲中部。面積35.7萬平方千米。人口8164萬,90%以上為德意志人,其餘為丹麥人、荷蘭人等,居民大多信奉基督教。通用德語。全國劃分為16個州。
德國歷史悠久,文化博深,養育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恩格斯,作曲家巴赫、貝多芬、舒曼、理查德;以及科學家愛因斯坦等。主要民俗有「狂歡節」、「啤酒節」等。旅遊名勝有:歷史名城波茨坦、文化古城海德堡、梅瑟爾坑化石遺址以及萊茵河兩岸「葡萄國之路」和眾多具有歷史民俗特色的博物館。其中已有十多處名勝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旅遊的最佳季節為每年的5—10月。德國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
首都柏林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之一。市內有著名的菩提樹大街、「柏林牆」、「水晶宮」、亞歷山大廣場等名勝。漢堡是德國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歐洲最現代化的大型港口,慕尼黑工業發達,啤酒聞名世界,每年一度的啤酒節就在此舉行。
瑞士:
瑞士聯邦是位於歐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面積4.13平方千米。人口709萬,主要是瑞士人,還有法蘭西人、義大利人等。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為官方語言。境內多山,地勢南高北低,有「歐洲屋脊」之稱。河流、湖泊、冰川眾多,水力資源豐富,是世界上開發利用水資源最高的國家。經濟發達,以工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為主。工業中的鍾表業歷史悠久,產量居世界前列,又譽稱「鍾錶王國」。境內高山寒冷,谷地溫和,風景優美,環境舒適,有「世界花園」之稱,是世界著名旅遊中心之一。
首都伯爾尼是全國政治中心。城內有1000多家鍾錶店,被譽為「表都」。各國駐瑞士的大使館、萬國郵政聯盟和國際鐵路運輸總局都設在此地。被稱為瑞士經濟之都的蘇黎世,不僅是全國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也是西歐重要的金融中心。市內有120多家銀行,50%為外國銀行。日內瓦是著名的國際城市,聯合國歐洲總部、國際紅十字會、國際衛生組織等240多個國際機構設在這里。市內有美麗的湖濱大道、富有特色的哥特式建築,以及歷史藝術博物館、大劇院等名勝。
主要節日有牧人節、蔥頭節等。
義大利:
義大利共和國位於歐洲南部亞平寧半島上,包括西西里島和撒丁島等,它像一隻漂亮的皮靴伸入蔚藍色的地中海。面積30.128萬平方千米。人口5719萬,95%以上是義大利人,90%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義大利語為官方語言。全國共分20個區。義大利是歐洲的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曾有過鼎盛的羅馬帝國時代和輝煌的文藝復興時期。現在經濟發達,是西歐四大強國之一。海陸空運輸系統先進,羅馬和米蘭為國際航空港。旅遊業發達,米斯泰爾的本篤會女修道院、卡莫尼卡河谷岩畫、馬泰拉的岩洞、威尼斯及瀉湖、阿爾貝羅貝洛的石頂屋、佛羅倫薩、聖吉米尼亞諾、羅馬、比薩教堂廣場等多處名勝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其次,還有世界著名古跡之一的科洛塞奧競技場、君士坦丁大帝凱旋門、龐貝古城、聖瑪麗亞修道院等名勝。
首都羅馬是全國最大的城市,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和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寶庫之一。是義大利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名勝眾多,有「露天博物館」之譽。主要城市有:米蘭、藝術明珠佛羅倫薩、水城威尼斯。
聖馬利諾:
聖馬利諾共和國位於亞平寧半島的東北,四周與義大利接壤。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2.5萬,居民主要是義大利人。居民多信奉天主教。義大利語為國語。首都聖馬利諾市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也是旅遊觀光的勝地。除首都聖馬利諾市外,全國由包括聖馬利諾城堡在內的9個城堡組成。全國多山。氣候溫和,屬地中海式氣候。經濟對義大利有很大的依賴性,主要靠旅遊業和郵票發行業,有「郵票王國」的稱譽。
梵蒂岡:
梵蒂岡城國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城內西北角的高地上,是著名的「國中之國」和「城中之國」。面積0.44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小的袖珍國。其領土包括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教皇宮、政府大樓、梵蒂岡博物館、圖書館等地。人口1380人,主要是義大利人。義大利語和拉丁語為其官方語言。梵蒂岡無工農業,郵票業較發達。旅遊業發展快,是歐洲和世界上著名的游覽勝地。聖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宏大最壯麗的天主教堂。首都是梵蒂岡城。
Ⅸ 歷史文化類旅遊資源的開發
3、觀音凈土
白元鄉有著名的「五里三寺」,即夏寶村的清涼寺、水牛溝村的凈土寺和白元村的金山寺。清人張文德有《春日游凈土、清涼、金山諸寺》詩:「晚來汲露煮茗芽,古寺無人犬護家。座上真文余貝葉,階前雲氣繞曇花。蒲團半納隨藜枝,舍利多珠隱木瓜。為問老僧何處去,白雲深鎖眾峰斜」。三寺所在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從遠處望去,一尊巨型觀世音菩薩仰卧伊河東岸。
伊川名勝古跡觀音凈土的圖片
觀音頭朝龍門,腳登金山,頭部前方有村曰「土門」,按當地口語稱「頭門」,意為佛頭之門。土門遺址出土有6000多年前的「伊川缸」,上面繪有日月運行,一年四季的歷法圖案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伊川名勝古跡土門彩陶缸伊川缸的圖片
七千年前畫有太陽月亮一年四季運行圖案的伊川土門彩陶缸
清涼寺位於觀音眼角之下,佛淚下落,清涼無比。觀音脖子部位有村曰「夏寶」,地方口語即稱「下巴(兒)」。觀音腹部位置是凈土寺,腳的位置是金山寺。凈土寺在隋唐時為皇家寺院,名為東都凈土道場。
隋大業七年(611年),偃師人陳瑋隨其二哥陳素在凈土寺出家,法號玄奘。他於武德九年(626年)離開凈土寺到京都長安,貞觀元年(627年)由長安出發,去西域(西天)取經。唐太宗李世民親撰的《大唐三藏聖教序》有唐玄奘在凈土寺出家的記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是以翹心凈土,往游西域,乘危遠邁,杖筆孤征。」《舊唐書》載:「僧玄奘,娃陳氏,洛州偃師人,大業末出家於東都凈土道場。」凈土寺出土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凈土禪寺記》石碑,洛陽各縣寺院主持均有簽名,證明白元鄉的凈土寺就是歷史上東都洛陽凈土寺,目前該寺已修整一新接待遊人。
伊川名勝古跡白元鄉凈土寺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白元凈土寺的圖片
4、莊子蝶夢
白元村東的蝴蝶山下,有莊子隱居的蝴蝶洞,《中國文物地圖集》記載,白元村有《莊子洞》和《周漆園吏莊子墓》。莊子墓僅存一小土丘,莊子洞保存完好,洞內有泉水湧出,被稱為「不老泉」。莊子洞內石壁上有密密麻麻的料礓石結核,朦朧看去這些石結核猶如各種姿態的蝴蝶。《莊子•齊物論》記其事:「昔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莊子著作中有二百多則寓言故事,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宣傳哲理。風格幽默,想像豐富,具有濃厚浪漫色彩。他講到鯤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雲,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寫皰丁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 奇......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有餘地矣。」此外,象「螳螂擋車,不自量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黃雀後邊有獵人」、「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等成語典故,均出自《莊子》之書。老子與莊子並稱《老莊》,其學說是治國、齊家、修身的哲學,也是長壽之道。
5、杜康醉牛
葛寨鄉黃兌村南有一山,形如巨牛伏卧,名曰牛山。巨牛頭朝東南,牛首似鑽入山中,據傳八百里伏牛山就是因此山而得名。牛尾部有山溪北流入梁家溝水庫,過黃棟樹村,在煙澗村北與明水會合,經雙頭附近入伊河,北魏《水經注•伊水》記載此水名叫康水。明代《直隸汝州全志》記「俗傳杜康造酒於此,水經注名康水」。此地古有上皇古泉和「杜康酒坊院」。康水流域煙澗村製作的青銅器精美絕倫,中央電視台《歷史中國》專題報道,聞名中外。
伊川名勝古跡煙澗村青銅器的圖片
相傳杜康避難於伊川,造出秫酒,太上老君的坐騎青牛聞酒香而至,偷喝此酒,醉得不能回天宮,就把頭鑽向山中,從遠處看牛山,確實象一頭鑽頭不顧尾的大牛。
伊川名勝古跡杜康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杜康的圖片
1996年《考古》上刊載,伊川南寨出土大批夏代少康(杜康)時期的精美酒器.
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伊川名勝古跡夏代少康酒器的圖片
洛陽伊川出土公元前1880年的酒器
常川鄉有杜溝、康溝、康莊、土溝水,城關鎮有杜康造酒的黑、白虎泉,江左有杜康避難的「綸氏」邑。杜康遺址遍布伊川大地。青牛不醉才怪呢?
6、聚仙泉聲
沿著杜康造酒的康水北行,白元鄉雙頭村與葛寨鄉雙頭寨村之間有一個「三年兩頭過神仙」的道觀「升仙觀」,又名「聚仙觀」。相傳八仙在此聚會,品杜康美酒,悟成仙之道。他們由此越伊河,飛海山,會西王母,各施飛升本領,留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典故。附近還有「呂洞賓戲牡丹」的「牡丹窯」。
聚仙觀有一眼奇妙的泉,泉水從石縫中湧出,仔細聆聽,似琴聲,似鶴鳴。有時泉音如高山流水,來自天際。俄而又似雨過竹林,龍出深澗。故此泉稱明(鳴)泉,今稱迴音泉。《山海經•中山經》曰:「放皋(九皋)之山,明(鳴)水出焉」。《水經注•伊水》「康水出狼皋(九皋)山,東北流與明水會,西南流入於伊水。 」鳴泉水是優質礦泉水,飲之延年益壽。昔日求水者絡繹不絕。如今鳴泉被村裡出租給有人搞礦泉水開發而封閉,遊人只好望泉興嘆了。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伊川名勝古跡聚仙觀鳴泉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聚仙觀鳴泉的圖片
7、龍嶺銀光
水寨鎮韋村東黑龍溝古有龍玄寺,玄在漢代四靈中為玄武,即蛇龜,也叫龍龜。蓋因從呂店丁流西河盤龍山普明寺向西,至水寨龍玄寺的地形為一巨型龜狀,稱龍嶺寶 地。在龜背的陽坡上,有後梁太祖朱溫墓宣陵,唐代著名的牡丹園也建在天王院。白沙鄉小王村有九龍洞,石嶺村有唐相姚崇故宅。
古時傳說站在伊河西的山嶺上,有時可見到龍玄寺一帶有銀光閃耀,被稱為寶光,但到實地卻找不到寶光發自哪裡。據說七十年代初,確定秘密軍工158廠址時,在飛機上曾看到龍玄寺一帶閃銀光。
龍玄寺已不存,重建寺院名為龍泉寺。中外合資豫港龍泉電力集團和豫港龍泉鋁業公司建在龍泉寺附近。不僅成為伊川縣的支柱產業。而且是花園式工廠和旅遊勝地。千古傳頌的龍嶺銀光,如今成為現實,那源源不斷生產出來的電和鋁不正是炫耀光輝的銀光嗎?
8、萬安盤龍
呂店鄉丁流西河村古有盤龍山普明寺,現寺已不存,但寺院保存有許多古代碑刻。還有古蓮花橋,流傳有「橋上路,路上橋」的傳說。普明寺的位置很有意思,丁惠水自北而南呈S形繞寺而過。水東為石山,層層斜狀石線紋理如巨龍之紋,故名盤龍山。水的西面為土嶺,以S線分界,極象常見的陰陽圖。惠水又稱湮陽水,諧音即「陰陽水」。
以盤龍山為南北軸線,北邊萬安山下呂店鄉梁溝有魏文帝曹丕陵,南邊半坡鄉娘娘山下有魏明帝曹睿陵,古時這一帶林木繁茂,是游獵好去處。《水經注》載:「魏文帝獵於此山,虎超乘輿,孫禮拔劍投虎於是山,山在洛陽南,山阿有魏明帝高平陵」。《資治通鑒》載:曹丕與其子曹睿在此打獵,見子母鹿。文帝射殺母鹿,命睿射子鹿,睿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
萬安山主峰海拔937.3米,是伊川最高峰,峰頂有萬安宮、祖師廟。登頂可一覽洛陽、偃師、伊川風光。 [洛陽旅遊http://www.uu01.net]
伊川名勝古跡萬安山的圖片
伊川名勝古跡萬安山的圖片
萬安山晚眺
伊川名勝古跡萬安山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