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舌尖上的中國對旅遊業的影響

舌尖上的中國對旅遊業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1-02-05 23:17:49

① 《舌尖上的中國》為什麼會這么火

貼切民生,以小見大,而且中國的吃、酒文化實在是源遠流長,享譽國內外,況且你如果想去外地玩兒難道不想吃些當地的特色食品么?《舌尖上的中國》促進了旅遊事業。。。

② 舌尖上的中國與文化產業的關系

《舌尖上的中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熱烈反響,不僅收拾率屢創新高版,還引發了社會對美食、民俗、文化權認同等話題的熱烈探討,更帶來了商機。地方特產、鍋碗瓢盆熱賣。以「美食之旅」使旅遊線路成為熱門,一部紀錄片火爆了媒體,商家和產業.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有專家指出,發展文化產業的目的首先是為了滿足人們多樣化的文化消費需求.這是我們的主要目標,文化產業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產業,內容是文化產業的核心要求。我們向社會和市場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必須和社套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相沖突,和我們的法律法規不相矛盾,這樣才能投放到市場上采.

③ 如何評價舌尖上的中國

社會影響
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7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5月22日晚結束在央視一套的播出,一道道美食讓人回味無窮。在食品工業化時代,人們彷彿又從該片中找到了對傳統美食的熱情和敬意。該片也讓央視一套每晚10點半的收視率超過同時段的電視劇。有關專家認為,其成功之處在於突出的人文情懷。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著名紀錄片學者張同道說,這部片子之所以火爆,首先在於其選材具有高度的大眾性,所謂「食色性也」,不分階層、不分民族、不分年齡的人們都離不開食物,所以它能獲得最廣泛的認同,也就有了最廣泛的觀眾基礎。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貫穿全篇的人文情懷。和該片總導演陳曉卿是朋友的張同道說,陳曉卿本人就是很有品位的美食家,他把這種概念帶到作品裡,從普通食物中提煉人生情懷,他很早就想拍這樣一部紀錄片,終於在2012年3月付諸實施,成片過程也異常艱辛。
張同道說,「鄉愁」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懷,不管是從南方到北方,從國內到海外,所謂最好吃的菜是媽媽做的菜,最好的東西是故鄉的東西,最好的回憶是童年的回憶。《舌尖上的中國》勾起的不光是對美食的垂涎,還有流淚的沖動。
「因為愛中國飲食,所以更愛中國。」該片把一批已經不常看電視的「80後」、「90後」又重新拉回電視機前,收到了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沒有的效果,也許這是該片的「意外收獲」。
第65屆戛納電影節組委會主席南尼·莫萊蒂曾特意點名觀看了《舌尖上的中國》片花。其海外單集銷價也有望超過《故宮》保持的單集最高5到6萬美元紀錄。陳曉卿表示,在海外紀錄片市場分類里,美食旅遊類節目佔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中餐享譽海外,用美食講述百味人生,用一種溫和的方式討論一個國家的變遷,「這是中國真正軟實力所在,沒有任何阻礙,可以達到全世界。」
正是有著這樣的文化根基,《舌尖上的中國》在讓人流口水的同時,也難免被過度詮釋。
《舌尖上的中國》,展示了美味的食物、淳樸的勞動人民、美好的生活,這樣的祖國,自然是值得熱愛的。

觀眾說法
與傳統的美食節目不同,《舌尖上的中國》在地域上採取了大范圍的跳動,並且不以菜系進行劃分,反而每集都有自己的主人公,比如70多歲的吉林魚把頭、賣黃饃饃的陝北老漢、陪外婆製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舌尖上的中國》對食物樸素細膩的描述,對人和食材的關系的微妙理解,也使得本片不僅僅是一部表現美食的紀錄片。
一位家在湖北、現居北京的音樂人說,她追看《舌尖上的中國》跟「吃」就完全沒有關系,「我對吃本來就不感興趣,平時主吃素。這部紀錄片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將如何『食物』這個宏大的主題,濃縮在幾集的紀錄片里。」而這種食和人的緊密相連,也讓不少觀眾想起了小時候的味道、家鄉的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國》,講到寧波年糕,聽到裡面傳出的陣陣鄉音,很想家」。
在陳曉卿看來,《舌尖上的中國》遠不止是一部「吃貨聖經」,而觀看《舌尖上的中國》也不應該只是「吃貨」的狂歡。「做紀錄片,文化的東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光講吃,不就跟美食欄目一樣了?這個片子是帶著對食物的敬意來做的,希望觀眾能從中國人對美食的熱愛中,品讀到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 、「看了這片子,愛上了別人的家鄉。皆因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片中食物的享有者,所以就有了一種在場的感覺。」一部紀錄片,讓我們嘗遍了生活的百味。

海外影響

2013年的法國春季戛納電視節上,《舌尖上的中國》引領「中國晚宴」活動得到各國媒體和機構的好評,該片也將實現央視紀錄片海外銷售市場的歷史性突破。央視紀錄片頻道邀請相關專家,為《舌尖上的中國》舉行研討會,與會專家普遍認為《舌尖上的中國》為觀眾打開了一扇窗,也讓中國紀錄片人看到了希望。
《舌尖上的中國》引起的海外市場的熱烈反響更是讓紀錄片人看到了希望,國內自製紀錄片終於得到市場及大眾的認可,也終於在海外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國家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副司長王丹彥稱,近幾年,紀錄片業界才剛剛在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現在我們幾十個上星頻道的競爭環境中,確實只有娛樂節目和電視劇在拼收視。這個時候央視打造晚間紀錄片時段恰逢其時,也對大眾文化需求和審美需求起到了有判斷的引領和追求。」
《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容為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通過對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本片製作精良,7集內容製作耗時13個月,2012年5月在央視首播後,在網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該片於2012年7月在台灣公視播出,2012年9月在新加坡星和都會台播出,2012年10月起在香港TVB翡翠台播出。第二季已於2014年4月18日起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與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開播,並在愛奇藝、樂視網等多個網路平台同步播出。
《舌尖上的中國》從2011年3月開始大規模拍攝,歷時13個月拍攝完成,這也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攝制組行走了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全國70個拍攝地,動用前期調研員3人,導演8人,15位攝影師拍攝,並由3位剪輯師剪輯完成。
舌尖系列包括《舌尖上的中國1》、《舌尖上的中國2》、《舌尖上的中國3》。
由《舌尖上的中國》原班人馬傾力打造的電影版《舌尖上的新年》將於2016年1月7日公映。

④ 《舌尖上的中國》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舌尖上的中國有人、有物、有場景,有情節,觀眾體會到人和食物之間最和諧原始生存關系,讓觀眾感受最真摯、最朴實的笑容,毫無造作之情,更不是演員和鏡頭的虛假表演,展示了最真誠的生活畫面,讓觀眾獲得了真實的情感,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根基。

⑤ 關於舌尖上的中國2,其產生的影響有哪些好的、壞的都說。盡量詳細點。謝謝

《舌尖上的中國》是一部通過中國美食進而看見中國社會文化的一部紀錄片。

美食只是讓大家看見中國紛繁復雜的社會的一個途徑,在《舌尖上的中國2》的第一集中表現的很明顯,藉助生活在各地最普通人的腳步,看見整個文化的縮影。

白馬占堆:為了蜂蜜,冒著生命危險,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爬上10層樓高的大樹。導演不是為了給你說:為了蜂蜜這種廉價商品,不至於,不至於。。。

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就為了一點蜂蜜這種早已成熟的商品 @FUZHU

而是為了告訴你:他只是為了給自己的弟弟一個上大學之前的禮物。

養蜂人:20年的勞苦奔波,20年的相濡以沫。一個晝夜500公里的奔波,導演不是為了給你說:以後吃蜂蜜的時候小心別浪費了。而是為了告訴你:他們只是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和養育自己的兒女。

麥客:中國傳統的古老職業。

在效率面前,麥客已在效率面前,麥客已經不屬於這個時代。馬萬全一行,也許就是中國最後的職業割麥人。古老的職業和悠久的傳說,正被機械們一茬茬收割殆盡。

在科技消滅文化的現代社會,多少文化早已失傳,或沒有人想記住。導演不是為了告訴你:以後吃飯別浪費糧食了。而是為了給你說:文化敗給了機械,自己的文化會去哪呢?其實大家都不知道答案是什麼,只是心痛。

留守老漢,留守兒童:父母在1000公里外打工,一年只有在農忙的時候回來。導演不是給你說:看看他們家鄉的味道。而是為了給你說:

中國農村6100萬孩子的成長沒有父母陪伴,這個數字相當於英國人口的總和。

而父親還在獨自等待,兒女只能給父母准備一小壇魚醬。

望潮,跳跳魚:女兒回家,父母窮盡一切只為了一桌美味的菜餚。十幾歲的女兒最喜歡跳跳魚,父親用很多年學會用5米的釣竿,6米的魚線,用八分之一秒來捕捉。導演不是為了告訴你:跳跳魚和望潮的美味。而是想告訴你:中國的傳統文化,多少父母的愛,體現在團圓時的那一道道美味中,那一聲聲「多吃點」中。

辛苦勞作給全身心帶來的那種幸福,從來也是如此。

歸鄉宴:

一頓歸鄉宴,窮盡鄉間名廚的全部手藝,中斷幾十年的相識和舊情重新接通,瞬間讓一切回到從前過去。

導演幾乎沒給宴席的美味,只是一筆帶過。告訴你的只是:全世界的華人的思鄉情懷,不是矯情,而是沁入骨子裡面特性,和藏在胃裡的思戀。多少人的歸來只是為了那一頓古早味。

美味告訴我們的不只是味道,更是一種情懷。在你,我,他,所有留著中國血液的骨子中的一種情懷。

《舌尖上的中國2》,城市的孩子看到的是舌尖,農村的孩子看到的是中國。

你好!shaorunjia2001真心為您解答~~

~親,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做錯了歡迎大家指出我的錯誤,畢竟我不是萬能的】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好評和採納後重新另外起一題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祝共同進步!

⑥ 《舌尖上的中國》給國家帶來了什麼

《舌尖上的中國》給中國帶來的就是更大的影響與飲食文化,讓飲食文化走向世界。

⑦ 如何評價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來的中國這樣的自節目,也就在中國能夠有最瘋狂的追捧,畢竟,像韓國這樣的國家,貌似也就夠拍一集節目的,而只有中國才有這么多的地方美食,可以說中國是地大物博,也可以說中國是一個飯桌上的民族。


⑧ 開發名人飲食文化旅遊資源有什麼意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近些年來旅遊業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舌尖上的中國》熱播,使得飲食文化與旅遊業的融合成為一種新的旅遊形式,相關聯的旅遊產品不斷涌現,成為當下線上線下熱門的旅遊話題。學者趙榮光把「飲食文化定義為食物原料開發利用、食品製作和飲食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科學、藝術,以及以飲食為基礎的習俗、傳統、思想和哲學」,即食生活、食生產、食思想、食事象、食風俗的總稱。

⑨ 舌尖上的中國1的業內評析

找尋對中國美食認同的交集點
《舌尖上的中國》之所以獲得成功是因為每一集的主線採取了碎片似的剪輯方式,進行了不同地域之間的組合和嫁接,講述了同一種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間的變化,這部紀錄片用味道營造出了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從文化角度所探討的問題並不只是「吃」這么簡單,從傳統勞作到食物創新,生活的艱辛和幾代人的智慧結晶,中國人「吃」的傳承和變化已經逐漸凸顯出它特有的國人氣質。
《舌尖上的中國》是美食獻給普通勞動者的頌歌,不見「烹飪大師」,不見「美食專家」,更沒有「廚藝大賽」,有的是手工挖蓮藕、兩小時采竹筍、全中國只剩5人繼承的高蹺式捕魚,70多歲吉林「魚把頭」、賣黃饃饃的陝北老漢、陪外婆製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舌尖上的中國》悄然傳達出幾千年來中國人在勞動中所產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覺審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觀者的濃濃思鄉之情。正是因為這些,才使這部紀錄片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魅力感召。
文案創作運用
該片的宣傳負責人表示這個文案是經過陳曉卿一遍又一遍的刪改最終成型,《舌尖上的中國》的文案創作,事實上也是使用了國際紀錄片的基本創作習慣。
在《舌尖上的中國》里就大量採用了這樣的敘述方式,比如說第一集中的「魚把頭」已經70多歲了,他這次帶領大家到冰面上捕魚,他到底能不能打到魚呢?正當觀眾看著漁網被慢慢拉上來的時候,此時鏡頭一轉又跳到其他地方,這就給觀眾造成了一個懸念,要接著把後面的故事看完。魏克然還說:「先要有想法,然後再要有圖片,最後是文本,就像DNA曲折的螺旋上升。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怎樣曲折你的故事。這才是最關鍵的!這一點實際上和電影製作類似,你所做的是把好萊塢和新聞進行混合,或者說是平衡。就像中國的『陰陽』。」
《舌尖上的中國》它之所以能夠吸引眼球,其投資和製作水準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是它並不是單純只講述美食的紀錄片,它是把美食當做一個媒介,通過這個普通的媒介找到與這個媒介相關的、能夠令大眾熱情討論的東西。比如說傳統價值觀、人際關系、生存狀態甚至是哲學思考,都能夠通過這樣一部片子表達出來。
主題推介會
2012年4月2日,在戛納電視節期間,央視紀錄頻道主題推介會上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國》《南海Ⅰ號》《故宮100》《絲路》和《超級工程》5部紀錄頻道原創大片,將人們的視線引向充滿活力的中國。
在推介會現場,法國紀錄片公司的卡特琳娜女士看完《舌尖上的中國》和《故宮100》的片花後稱贊說,片子精彩,質量很高,具備世界水平,她有意購買。 導演陳曉卿表示「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這個紀錄片」。真誠是藝術的第一要義,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自己相信才能說服別人,這是該片得到一致好評的「秘訣」。
2012年5月22日,該片在播出最後一集《我們的田野》後完美收官。很多觀眾表示,短短7集顯然沒有過足癮,很多故事似乎沒有講完。對此,導演陳曉卿表示,「紀錄片生產有它的規律,要按季度來推,這季完了,我們很快會做第二季,還會有第三季。」 海報侵權
中央電視台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大火,而網上流傳的《舌尖上的中國》的海報也十分有創意,遠看為一雙筷子夾著一塊「臘肉」,近看發現「臘肉」其實是一幅山水畫。
2012年6月,有網友發現這片「臘肉」與中國美協副主席、廣東美協主席許欽松的山水畫很像,並質疑《舌尖上的中國》涉嫌侵權。為此,海報作者張發財在微博中回應,稱在被媒體報道之前就已發現自己的失誤並積極地聯系許欽松,可是一直沒有得到回復。他表示一定會向許欽松當面致歉處理此事,並對此事對央視造成困擾表示抱歉。
得知此事的許欽松並未動怒,反而挺高興,因為自己的作品通過《舌尖上的中國》得到了廣泛傳播。但他指出,央視和海報設計者並沒有和他聯系過,使用前沒有徵求他的同意。
張發財迅速道歉認錯的坦誠態度贏得贊聲一片。不過,雖然張發財一再聲明自己對侵權行為很不齒,但仍有不少網友對他的解釋並不買賬。
或許版權意識不強,並不是張發財一個設計師的問題,《讓子彈飛》,《非誠勿擾》等知名國產影片的海報都曾被指稱抄襲或模仿。中央美院的肖勇教授坦言:「我國是文化創意產業較弱的國家,電影海報抄襲只是冰山一角。我國不乏設計人才,但如果不能給他們成長的時間和土壤,就很容易讓他們走捷徑。」或許這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至少,希望它能成為中國設計人版權意識成長的一個注腳。
新浪侵權
2013年4月新浪網未經許可,擅自向網友提供該視頻內容的在線點播服務,並在網站紀錄片首頁推薦和展示該片。新浪未經許可在其網站上提供了該紀錄片的在線播放服務,侵犯了央視國際享有的信息網路傳播權,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法院根據侵權情況和損失情況,酌情判令新浪賠償央視國際7萬元。 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7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5月22日晚結束在央視一套的播出,一道道美食讓人回味無窮。在食品工業化時代,人們彷彿又從該片中找到了對傳統美食的熱情和敬意。該片也讓央視一套每晚10點半的收視率超過同時段的電視劇。有關專家認為,其成功之處在於突出的人文情懷。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著名紀錄片學者張同道說,這部片子之所以火爆,首先在於其選材具有高度的大眾性,所謂「食色性也」,不分階層、不分民族、不分年齡的人們都離不開食物,所以它能獲得最廣泛的認同,也就有了最廣泛的觀眾基礎。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貫穿全篇的人文情懷。和該片總導演陳曉卿是朋友的張同道說,陳曉卿本人就是很有品位的美食家,他把這種概念帶到作品裡,從普通食物中提煉人生情懷,他很早就想拍這樣一部紀錄片,終於在2012年3月付諸實施,成片過程也異常艱辛。
張同道說,「鄉愁」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懷,不管是從南方到北方,從國內到海外,所謂最好吃的菜是媽媽做的菜,最好的東西是故鄉的東西,最好的回憶是童年的回憶。《舌尖上的中國》勾起的不光是對美食的垂涎,還有流淚的沖動。
「因為愛中國飲食,所以更愛中國。」該片把一批已經不常看電視的「80後」、「90後」又重新拉回電視機前,收到了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沒有的效果,也許這是該片的「意外收獲」。
第65屆戛納電影節組委會主席南尼·莫萊蒂曾特意點名觀看了《舌尖上的中國》片花。其海外單集銷價也有望超過《故宮》保持的單集最高5到6萬美元紀錄。陳曉卿表示,在海外紀錄片市場分類里,美食旅遊類節目佔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中餐享譽海外,用美食講述百味人生,用一種溫和的方式討論一個國家的變遷,「這是中國真正軟實力所在,沒有任何阻礙,可以達到全世界。」
正是有著這樣的文化根基,《舌尖上的中國》在讓人流口水的同時,也難免被過度詮釋。
《舌尖上的中國》,展示了美味的食物、淳樸的勞動人民、美好的生活,這樣的祖國,自然是值得熱愛的。 與傳統的美食節目不同,《舌尖上的中國》在地域上採取了大范圍的跳動,並且不以菜系進行劃分,反而每集都有自己的主人公,比如70多歲的吉林魚把頭、賣黃饃饃的陝北老漢、陪外婆製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舌尖上的中國》對食物樸素細膩的描述,對人和食材的關系的微妙理解,也使得本片不僅僅是一部表現美食的紀錄片。
一位家在湖北、現居北京的音樂人說,她追看《舌尖上的中國》跟「吃」就完全沒有關系,「我對吃本來就不感興趣,平時主吃素。這部紀錄片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將如何『食物』這個宏大的主題,濃縮在幾集的紀錄片里。」而這種食和人的緊密相連,也讓不少觀眾想起了小時候的味道、家鄉的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國》,講到寧波年糕,聽到裡面傳出的陣陣鄉音,很想家」。
在陳曉卿看來,《舌尖上的中國》遠不止是一部「吃貨聖經」,而觀看《舌尖上的中國》也不應該只是「吃貨」的狂歡。「做紀錄片,文化的東西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光講吃,不就跟美食欄目一樣了?這個片子是帶著對食物的敬意來做的,希望觀眾能從中國人對美食的熱愛中,品讀到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 、「看了這片子,愛上了別人的家鄉。皆因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片中食物的享有者,所以就有了一種在場的感覺。」一部紀錄片,讓我們嘗遍了生活的百味。 2013年的法國春季戛納電視節上,《舌尖上的中國》引領「中國晚宴」活動得到各國媒體和機構的好評,該片也將實現央視紀錄片海外銷售市場的歷史性突破。央視紀錄片頻道邀請相關專家,為《舌尖上的中國》舉行研討會,與會專家普遍認為《舌尖上的中國》為觀眾打開了一扇窗,也讓中國紀錄片人看到了希望。
《舌尖上的中國》引起的海外市場的熱烈反響更是讓紀錄片人看到了希望,國內自製紀錄片終於得到市場及大眾的認可,也終於在海外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國家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副司長王丹彥稱,近幾年,紀錄片業界才剛剛在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現在我們幾十個上星頻道的競爭環境中,確實只有娛樂節目和電視劇在拼收視。這個時候央視打造晚間紀錄片時段恰逢其時,也對大眾文化需求和審美需求起到了有判斷的引領和追求。」

⑩ 舌尖上的中國的業內評析

感覺邏輯沒有之前縝密 有的東西不能細想,不少錯誤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