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門巴族村寨的旅遊發展

門巴族村寨的旅遊發展

發布時間: 2021-02-05 22:38:05

⑴ 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主要有哪幾種模式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一些鄉村旅遊起步早、發展較為成熟地區的經驗模式對於起步較晚的地區能夠起到示範作用。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目前我國鄉村旅遊有6種發展模式。
(1)田園農業旅遊模式。以農村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為旅遊吸引物,開發農鄉游、果鄉游、花鄉游、漁鄉游、水鄉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題旅遊活動,滿足遊客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類型有:田園農業游、園林觀光游、農業科技游、務農體驗游等。
(2)民俗風情旅遊模式。以農村風土人情、民俗文化為旅遊吸引物,充分突出農耕文化、鄉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開發農耕展示、民間技藝、時令民俗、節慶活動、民間歌舞等旅遊活動,增加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主要類型有:農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鄉土文化游、民族文化游等。
(3)農家樂旅遊模式。即指農民利用自家庭院、自產農產品及周圍的田園風光、自然景點,以低廉的價格吸引遊客前來吃、住、玩、游、娛、購等旅遊活動。主要類型有:農業觀光農家樂、民俗文化農家樂、民居型農家樂、休閑娛樂農家樂、食宿接待農家樂和農事參與農家樂等。
(4)村落鄉鎮旅遊模式。以古村鎮宅院建築和新農村格局為旅遊吸引物,利用鄉土建築、民居庭院、街道格局、村莊綠化、工農企業來發展觀光旅遊、開發觀光旅遊。主要類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鎮建築游和新村風貌游等。
(5)休閑度假旅遊模式。依託自然優美的鄉野風景、舒適怡人的清新氣候、獨特的地熱溫泉、環保生態的綠色空間,結合周圍的田園景觀和民俗文化,興建一些休閑娛樂設施,為遊客提供休憩、度假、娛樂、餐飲、健身等服務。主要類型有:休閑度假村、休閑農庄和鄉村酒店等。
(6)科普及教育旅遊模式。利用農業觀光園、農業科技生態園、農業產品展覽館、農業博覽園或博物館,為遊客提供了解農業歷史、學習農業技術、增長農業知識的旅遊活動。如廣東高明藹雯教育農庄、沈陽市農業博覽園、山東壽光生態博覽園等。

⑵ 榕江縣哪些地方適合旅遊開發

榕江縣推進全域旅遊資源整合工程啟動

夯實全域旅遊發展基礎,創新旅遊推介思路

「小長假」首日,三寶侗寨在一曲侗族大歌中迎來了四面八方遊客。都柳江邊,不少遊客環抱著成排的600多年榕樹,感受古樸侗鄉的春風暖意。10位全域旅遊推廣大使領取了榮譽證書,他們將發揮各自領域的領頭人作用,助推榕江旅遊產業、產品的全方位包裝。啟動儀式上,榕江縣還廣發英雄帖,向全社會徵集宣傳語等旅遊產業發展的「金點子」。

「貴州全域旅遊推廣聯盟」結盟

「中國戶外探險聯盟榕江基地」成立

「中國戶外探險聯盟榕江基地」成立

「貴州全域旅遊推廣聯盟」結盟

「中國戶外探險聯盟榕江基地」、「貴州全域旅遊推廣聯盟」在榕江成立。榕江縣通過吸引探險愛好者等專業人員,並藉助涵蓋媒體、活動推廣等傳播力量,將榕江的原生態「好聲音」遠播四方,不僅是利用好榕江的旅遊資源優勢,更能為當地脫貧攻堅工作找到新思路。在今後的旅遊產業方面,首先將依託夏蓉高速、貴廣高鐵形成的交通大動脈,完善每個村寨的路網細化工程;其次,將以落戶榕江的「美驢」旅遊產品線上交易平台積累的大數據為依據,針對全域旅遊目標客群服務等硬軟體旅 游配套設施作精準化、精品化改造。

據榕江縣旅遊發展服務中心數據顯示,4月30日當天,榕江全縣接待遊客3.5萬人次,同比增長99%;旅遊收入則突破2328.3萬元,同比增長101%。三寶、大利、宰盪、小丹江、紅七軍部舊址、空申、陽開等景點村寨最受遊客青睞。

延伸閱讀



《相約未知地帶》揭開榕江神秘面紗巴黎時間4月12日晚,法國電視二台播出的《相約未知地帶》最新一期《走進貴州苗寨》電視紀錄片,榕江縣計劃鄉陽開苗寨淳樸自然的生活場景感動了法國觀眾,讓苗族姑娘在法國火了,讓中國貴州在法國也火了。據統計,當晚523萬法國觀眾通過這部紀錄片領略了古老神秘、淳樸秀美的貴州苗寨風光,紀錄片以21.9%的收視率奪下當晚收視率冠軍,平均每8個法國人就有1人收看。根據預計,首播以及復播的觀眾總人數將突破1500萬人次。

用總編劇弗蘭克·德普朗克的話來說,「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們的節目不能讓中國缺席」。



深挖陽開「未知地帶」的核心民族、農耕文化價值

「五一」小長假,榕江縣呈現遊客井噴。在推進全域旅遊資源整合工程啟動儀式現場,榕江縣有關領導在談到陽開苗寨的旅遊包裝時提出,陽開,將杜絕過度商業開發,並從保持苗家農耕文明、保護族群文化傳承角度,對這處僅有18戶70餘人的唯美村寨進行有限度改造。「主要從道路修繕、民舍消防安全等角度改善當地條件,同時深挖陽開「未知地帶」的核心民族、農耕文化價值,創新運營手段和方式帶動鄉民致富。」榕江縣已將陽開的保護開發作為重點項目報批,由黔東南州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苗寨發展的思路和定位作全方位考量。



「貴州全域旅遊推廣聯盟」助力貴州旅遊發展作為貴州成立的首個「全域旅遊推廣聯盟」,邀請涵蓋攝影、廣告、電視、雜志、網路推廣、知名藝人等各行業貴州籍精英,形成榕江旅遊推介產業集群。「貴州全域旅遊推廣聯盟」是一個全策略、全媒體的開放式組織,將為貴州各地全域旅遊發展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一站式服務,讓貴州全域旅遊產品和資源,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全世界遊客心中的聖地。



探秘探秘榕江:5條精品旅遊線路推介風情旅遊線路:榕江縣城-三寶侗寨-大利侗寨-宰盪侗寨-返回縣城。

自駕游兩條路線:

榕江縣城—三寶侗寨—寨章侗寨—烏公侗寨—小丹江苗寨—雷公山—雷山—凱里;

凱里—雷公山—四道瀑—小丹江—昂英(劍河)—凱里。

徒步兩條路線:

榕江縣城—計劃鄉加兩苗寨—計懷苗寨—計劃苗寨—陽開苗寨;

榕江縣城—定威鄉—計劃鄉擺底苗寨—計懷苗寨—計劃苗寨—陽開苗寨。

貴州省旅遊局編輯整理

⑶ 如何挖掘,豐富侗族村寨旅遊文化內涵

族建築文化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侗族文化發展的縮影,就如岩洞鎮述洞的獨柱鼓樓,建築技藝高超,歷史悠久,可以說是侗族鼓樓的雛形再現,具有很高的科考研究價值。地坪花橋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歷史比廣西三江程陽橋還長,極具觀賞性。鼓樓、花橋、吊腳樓是侗族建築的代表。侗族人民擅長建築,與其勞動、生活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民風民俗等息息相關,這些特殊的條件造就了侗族建築獨有的特色。去到侗寨,您會看到寨寨都有鼓樓聳立、花橋橫跨、吊腳樓鱗次櫛比,構成侗寨特有的風光。在侗寨的所有建築之中,鼓樓和花橋最為引人注目,它們造型美觀、工藝精湛,被譽為世界建築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鼓樓、花橋整個建築以不用一釘一鉚而聞名於世。一寨一姓一鼓樓,歷史上鼓樓是侗族人民作為族姓群體的外形標志和集會議事及娛樂活動的場所。以黎平縣為例,肇興的鼓樓群是鼓樓建築之中的精品,最具代表性;地坪花橋(也稱風雨橋)則是花橋之中的樣板。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推進,黎平侗族建築藝人在凱里、貴陽、深圳、北京、上海等地,乃至日本等國處處留下他們輝煌的業績,其木製建築技藝,令世人驚嘆不已。

侗族是一個擅長唱歌的民族,據統計,侗歌不下200餘種。

侗族以錦屏縣為界,大體上分為南、北兩個方言區。無論南侗、北侗,都嫻於演唱婉轉悠揚的「侗歌」。幾乎所有的侗族村寨,都有業余的唱歌隊。侗歌歷史久長,其音樂大體可分為南部侗族民歌和北侗族民歌。南部侗族民歌多有樂器伴奏,常見樂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蘆笙等。而北部侗族民歌則多不用樂器伴奏,偶爾用木葉吹奏伴唱。
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為「大歌」、「小歌」、「廣場歌」、「敘事歌」、「酒會歌」和「攔路歌」等六種。

侗族民間舞蹈主要有蘆笙舞、多耶舞、賜魚舞、獅子舞、龍燈舞、羽毽舞等等。

蘆笙舞跟笙曲一樣多已消失,現流傳的主要分表演性舞蹈和賽場狂歡舞兩類。表演舞蹈舞主要表現在腳步的變化和多樣,在笙曲由一個音段轉到另一個音段時,上身與頭部和持笙的手及臂部隨著一個右擺的舞姿變化。這種笙舞主要是笙隊自己在舞笙吹奏或在進行曲中緩步入場的蘆笙舞蹈。蘆笙的狂歡舞蹈是在賽笙坪上舉行的大型性蘆笙舞蹈。這種蘆笙舞蹈節奏強烈,動作迅猛,感情奔放,猶如雷鳴電閃、狂風卷括,氣氛熱烈。

多耶是一種大型的歌場對唱舞蹈。侗語「多」有唱、舞等含意,「耶」是一領眾和的歌曲。多耶是數十上百男女青年圍在一個場中的對歌舞蹈。

賜魚舞是在「抬官人」活動的一種原始漁獵舞蹈。
「獅子舞」是侗族人在春節期間舉行的一種舞蹈活動,主要分慶賀舞、戲獅舞和綠獅舞。

⑷ 門巴族傳統體育項目有什麼

門巴族是復從事農業生產的民制族,農業生產的穩定性以及農耕文明強大的整和力,使門巴族的文化面貌和文化心態都表現出農業民族的基本特徵。墨脫門巴族在開播前的二月,各村寨要集體出資請巫師舉行跳神送鬼儀式。在門隅「門尼瑪三部,每年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同時進行賽馬、跳舞……」這些祭祀活動,目的在於乞求神靈保佑莊稼獲得豐收。這反映了農業生活環境對門巴族文明的影響,表明門巴族人民的生活中需要傳統體育活動,是一種精神需求的外在表現;這些體育活動已成為門巴族民眾的一種社會生活方式,已經融人了門巴族人民的生活當中,並世代相傳。在門巴族中主要開展的民族傳統體育有拔河、射箭、抱石、投石、摔跤、跳高、跳遠、攀藤索、打火槍等游戲。

⑸ 門巴族有什麼節日

墨脫門巴族以十二月為歲首。從藏歷11月開始,人們就做過年的准備。大年初一早上雞鳴第一遍時,全家人就起床,穿新衣,互致問候祝福,每人喝一碗用酥油、乳酪、「邦羌」和雞蛋煮制的飲料。從初二開始,門巴族以村寨為單位,全村人集中一起,輪流去各家聚餐。這期間,人們除載歌載舞歡度佳節,舉行射箭、抱石、跳高、拔河等體育競技和游戲活動。
門隅門巴族過新年是從藏歷元月初一至十五日為節慶日子。新年前夕,家家戶戶大掃除,用麵粉調成糊狀,在門、牆和椽條上面塗各種吉祥圖案。12月29日除夕之夜,各家均要喝一種用面團、肉塊等9種食物煮的粥,以示生活富足。許多人家還准備一個叫「切瑪」的五穀斗,內裝炒青稞、糌粑面等物,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大年初一清晨,各家主婦爭相早起,搶先到平常汲水的地方背回第一桶水,認為新年最早背回的水是雪山頂上獅子流下來的奶汁,象徵財富,誰背到第一桶水最吉利。初一合家歡聚,不走親串戶。從年初二開始,人們走村串戶,探親訪友,相互道喜。到別人家串門時,婦女必須走在前面先進屋,切忌男子先串門進屋。門巴人認為,新年時來客是婦女,預示著家中豬牛會多生母畜,是六畜興旺的好兆頭。節日期間,人們歡聚一堂,唱歌跳舞,還開展人們喜聞樂見的游藝活動。節日期間還有一個大型活動,就是門巴戲的演出。各村寨都有業余戲班,屆時演門巴族傳統劇目《阿拉卡教父子》和《卓娃桑姆》等,全村不分男女老幼都去觀看,甚為熱鬧。藏歷十五日,是整個節日的最後一天,全村男女集體聚會,共同分享各家准備的美味食品。家家房頂上豎立旗桿,懸掛經幡,祭天祈福

⑹ 西坪村的旅遊發展

以紅色旅遊為龍頭,帶動旅遊業發展。西坪村現存有紅旗頂、字型檔塔、沿溪石版拱橋、梯加溝權(石筍、溶洞、三碗水)、古銀杏、古村寨等幾個景點,需加強規劃管理,搞好綠化、修復和保護工作,為發展旅遊業創造條件。
(1)紅色旅遊:紅旗頂、毛澤東文化園等。
(2)自然景觀:石筍、梯加溝、古銀杏等。
(3)人文景觀:西坪字型檔塔、沿溪石拱橋、沿溪祠堂、半邊街等。
(4)鄉村旅遊:古村寨與新農村、無公害農業等。

⑺ 去過墨脫的同學請問誰知道墨脫的門巴族有些什麼樣的習俗和風俗,最好具體點。回答好了可以追加分數

門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林芝、錯那等縣。「門巴」意為居住在門隅的人。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無文字。多通曉藏語,通用藏文。

門巴族聚居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東南,峰巒重疊,原始森林茂密。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在林芝、墨脫一帶急轉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帶,氣候溫和,雨量豐富,四季常青,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過去,由於山川阻隔,對外交通十分困難,外界人很難涉足,令人們十分嚮往。

門巴族的民歌曲調優美,流傳久遠。其中以「薩瑪」酒歌和「加魯」情歌最為奔放、動人。著名的詩歌集《倉央嘉措情歌》為六世紀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作。

門巴族主要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業、林業。

門巴族----歷史

門巴族人民生活在西藏高原的門隅地區,自古就與藏族有著密切的聯系。公元823年設於拉薩大昭寺前的「甥舅和盟碑」記載中提到的孟族,就包括門巴族,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與藏、培巴等民族長期相處。早在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的疆域就包括這里。門巴是這里的土著。在門巴族的發展中,吸收了藏族的血緣。13世紀,門隅做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歸入中國版圖。17世紀中葉以後,門巴族一直在西藏政教合一的地方政府的統治之下。門巴族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也兼營畜牧和狩獵。在封建農奴制度的統治下,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採用刀耕火種的落後的生產方式,生活非常貧困。1959年西藏地區實行了民主改革,門巴族人民和藏族人民一起翻身作了國家的主人。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大好形勢,門巴族人民的經濟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門巴族----節慶

門巴族沿用藏歷,節日也與藏族相同。節日期間要殺牛宰羊,置辦豐盛的酒菜,宴請賓客。

門巴族----婚俗

門巴族婚禮饒有風趣,婚禮前,新郎一方要帶幾竹筒酒上路迎親,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新娘進屋後,新郎家要擺酒肉和油餅款待客人,屆時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難新郎家,以考驗男方的誠意。新郎家要獻哈達、陪話,不斷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滿意後,才能開懷暢飲。婚宴上,新郎、新娘要輪流給客人敬酒,客人還要求新郎、新娘互敬對飲,並讓他們當眾比試誰喝得快,誰先喝完就預示著今後誰當家。門巴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

門巴族----服飾

門巴族與藏族關系密切,生活習俗方面受藏族影響較大,同時又具有自身特色。門巴族的服飾多採用氆氌為原料。氆氌是藏族製作衣服和坐墊的一種羊毛織品,種類多樣,色彩艷麗,是門巴族生活中的必需品。

門隅一帶男子喜戴一種叫「八拉嘎」的帽子,用藍色或黑色氆氌作帽頂,下部使用紅色氆氌,翻檐處用桔黃色絨布鑲邊,並留一個缺口,戴帽時把缺口對在右眼上方。桔黃色顏料是用當地出產的一種草根製作而成。幾種顏色反差鮮明,遠遠望去十分醒目。門隅男子多穿赭色布袍或氆氌袍,但比藏族的袍子要短小一些。由於坡大路狹,人們愛穿軟底長筒靴,用紅、黑兩種色的氆氌鑲配縫制。墨脫的男子很少戴帽子,常戴自編的斗笠防日曬雨林。穿的多是用棉麻自織的白色衣袍,赤足,腰懸砍刀或葉形小刀。

門隅的婦女也是穿袍服,外邊圍一塊白色氆氌圍裙。勒布、邦金一帶的婦女,習慣在背上披一張羊皮或牛犢皮。傳說這是唐朝文成公主進藏時來到山南留下的習俗,為了避妖邪,圖吉祥。婦女頸上都懸掛著用松耳石、紅珊瑚、瑪瑙等串成的裝飾品。她們穿的內衣叫「不布熱」,顏色多樣,無開襟、無領、無扣子,只開一個圓口由頭上套穿。外衣稱「冬固」,分長短兩種,用紅、黑氆氌做成。有的胸前掛上一個用金屬製成的護身佛盒,內裝佛像及經卷,叫做「噶烏」。不論男女,都系一條長2米,寬約6米的紅氆氌腰帶。墨脫一帶由於氣候溫暖,婦女都喜歡穿色白質薄的小上衣或無袖無領的褂子,下著花色裙子,配上項鏈、耳環,顯得格外瀟灑俊俏。

門巴族----飲食

門巴族日食三餐,有些地區主食糌粑。門達旺地區、錯那縣、墨脫縣等地以雞爪谷加工成食品作為主食。門巴族還喜用蕎麥面在薄石板上烤烙蕎麥餅。大米的吃法與漢族相同,玉米和雞爪谷則用來做成糊粥食用。肉類以氂牛、黃牛肉居多,也食豬肉和羊肉及獵獲的野生動;食用方法習慣燉或製成肉乾。

有些地區種植蔬菜歷史悠久,品種有南瓜、黃瓜、白菜、西紅柿、洋白菜、辣椒、非菜等。

門巴族善用雞爪谷、玉米、高粱等糧食釀酒。所有餐具大都是木製,門巴族製作的木碗,已成為傳統的手工藝品。

門巴族----建築

門巴族因為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南坡低而熱的谷地,所以住的是干欄式的房子。住房一般都是就地取材,用木頭、竹子、草、石塊等建蓋,既簡單又適用。房屋多半是木頂、竹頂或草頂的兩層小樓,外有曬台,用木板、石塊或竹籬笆做牆。屋頂為人字形,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晚上睡覺時,在室內地板上鋪上粗毛毯或者獸皮,和衣而卧。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方言差別較大。多數門巴人都能講藏語。門巴族沒有自己的文字,通用藏文。

門巴族村寨相對分散,十幾戶、幾十戶的村落,往往分幾個居民點。房屋結構因氣候差別而略有不同。

門隅一帶的住房用石頭砌牆,「人」字形屋頂上覆蓋木板,加壓石板。房屋多為木頂、竹頂或草頂的兩三層閣樓。以石塊、木板或竹籬築牆,屋頂多為「人」字形。上層放草和秸桿;下層關牲畜;中層則是一家人的居所。

墨脫地區的門巴族人的住房以干欄結構為主,房屋與地面相距一米左右,人字形房頂,用蕉葉或木板覆蓋,再用石板壓頂。所有建築門都朝東,因為他們認為太陽出來就照進家門,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門巴族----習俗

門巴族狩獵是一種集體活動,狩獵時自願結伙,公推首領,首先擊中獵物者,在分肉時要分得雙份,其餘人均一份。狩獵結束後,將肉割好、烤熟背回。如果獵物很多,則在離村較近的地方點火為號,召集村民共同來接應,進村後要將多餘的獵物分給村人或共同聚餐。如果在歸途中遇見行人,無論相識與否,都要贈一份獵物,認為這樣下次狩獵才有好運氣。

門巴族好客,凡有客至,全家人攜酒到村口為客人洗塵,並做好米飯、燉肉款待。宴請客人時,主婦要站立一旁,為客人斟酒,並保證客人的酒杯總是滿的。如客人酒醉主人會很高興,認為自己的真誠為客人所接受。客人離別時主家要執酒送到村外。

⑻ 如何推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

(一)加強領導,完善協調機制。當前,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既是推動民族地區發展的現實需要,又有上級部門的重視和幫扶,面臨加快建設的良好機遇。建議縣政府要加強對特色村寨工作的指導與協調,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將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出台規范在少數民族聚居區范圍內項目規劃與實施的指導性文件,引導各項目實施主體部門從項目論證起就能充分考慮民族村寨發展的特殊性要求,確保特色村寨建設工作扎實開展並取得成效。

(二)整合資源,加大扶持力度。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需要整合資源,形成幫扶合力。要把特色村寨建設與民族團結進步小康村創建活動、與畲族文化建設、與美麗鄉村建設、與民族旅遊經濟開發等結合起來,以特色村寨建設為平台,以美麗鄉村建設和旅遊產業發展項目為載體,統籌安排,積極推進,集中財力辦大事,並充分調動幹部群眾建設特色村寨的積極性,共同努力推進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在積極爭取上級支持的同時,建議增加縣本級民族發展資金數額,增加部分主要用於扶持特色村寨建設。

(三)合理規劃,典型示範引路。因地制宜,對民族村寨進行准確定位、科學論證,根據自身特色,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思路,科學制訂特色村寨的保護與發展規劃,並嚴格按照規劃進行保護與開發。把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建設作為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創建的主要內容,既要尊重群眾意願、體現保護和發展結合,又要規劃引領、分類指導,抓好試點、突出重點,發揮典型示範的作用,著力建設「畲族民居為主調、山水風光為基調、畲家風情為特色」的民族特色村寨。

(四)挖掘內涵,提升畲寨品味。特色村寨要做足「特」字文章。針對畲族村寨特色不明顯等問題,進一步研究發掘、收集整理畲族文化藝術圖標和民族特色建築符號,為畲族村寨文化保護及維修裝飾提供科學依據與文化藝術素材元素,指導畲族特色村寨建設和特色歷史人文故居的改造修復工作。要弘揚畲族文化,進一步融入畲族鳳凰、綵帶、龍角等特色文化元素,營造濃郁的畲族村寨特色氛圍,在建設發展中彰顯畲族文化特色,切實提高特色村寨的品味。

(五)注重實效,促進全面發展。建設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目的是改善少數民族群眾的居住環境,提高生產生活水平,進而同步實現全面小康。要結合少數民族村實際,立足長遠,堅持特色村寨建設與產業經濟發展有機結合,把畲族村寨建設與旅遊資源開發、當地傳統優勢種養業發展融為一體,打造特色品牌,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依託優勢,努力培育有特色的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加大對畲族文化景區基礎設施的投入,推出「畲鄉風情游」等特色旅遊線路,擴大畲族文化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產業經濟發展,提高民族地區農民收入,使特色村寨建設成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民心工程,推動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德政工程,造福少數民族群眾的幸福工程。

⑼ 有誰知道門巴族

與藏族水乳交融的民族——門巴族

門巴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7475人。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脫縣和錯那縣,林芝、察隅等縣亦有分布。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編制竹藤器和製作木琬。有自己的語言。

門巴族聚居區位於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東南,峰巒重疊,原始森林茂密。奔騰的雅魯藏布江在林芝、墨脫一帶急轉南下,形成肥沃的河谷地帶,氣候溫和,雨量豐富,四季常青,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江南」。過去,由於山川阻隔,對外交通十分困難,外界人很難涉足此境,佛教徒稱之為「隱秘的地區」,因而令人嚮往。

「門隅」是藏語,意為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平原。門隅北高南低,高處海拔可達3600米,低處只有1000米左右。在此自然環境中,門巴族以農業為主,兼營牧業,輔以狩獵和採集。

據藏文史籍記載,門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繁衍生息。13世紀,錯那以南的門隅地區作為西藏的一部分正式歸入中國版圖。在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上與藏族有著密切聯系,長期使用藏歷、藏幣。

門巴,原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住在門隅的人。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意願。正式定名為門巴族。

門巴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無本民族文字,通用藏語、藏文。普遍信仰藏傳佛教。藏歷元旦是門巴族最重要的節日。每年7月,都要慶祝本民族的望果節。

情歌與酒歌

門隅是門巴族的發祥地。門隅意為雅魯藏布江下游的平原區,又稱「白隅吉姆邦」,其含義是隱藏著的一塊美麗的處女地。門隅舉世聞名,與這里轉世過一位著名的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領袖——達賴六世(1683—1706)分不開。六世達賴喇嘛羅桑仁欽·倉央加措是門巴族,他留下的不朽詩集,《倉央嘉措情歌集》在海內外享有盛名。藏文手抄本早就不脛而走,20世紀30年代已有藏、漢、英三種文字對照本傳世。至今,門巴族地區仍流傳著許多關於倉央加措的神奇傳說。

作為格魯派的一位最高「活佛」,倉央加措敢於突破禁閉七情六慾的教規,以情歌大膽地傾訴孤寂與苦悶、熱戀與渴望。他的情歌,脫胎於門巴族民歌,在格律和風格上都保持著門巴族情歌的特色。門巴族地區,青年男女交往是很自由的,自然情歌也就成了連結青年人心扉的紐帶。無論在墨脫,還是在門隅,門巴人有著世世代代唱不完的情歌,這種情歌,他們稱為「加魯」。

門巴族愛唱情歌,也愛唱酒歌。這種酒歌,稱作「薩瑪」,流行於門隅,歌詞生動有趣,曲調歡快高昂。薩瑪酒歌多為7個字或9個字組成一句,詩節無定數。常用比喻、渲染和誇張的手法,抒發對崇高理想和美好願望的強烈追求。傳說,薩瑪酒歌最早是由一位名叫拉不熱的歌手創作的。他唱了一輩子歌,把歡快留在人間,自己坐化成佛,被門巴族尊崇為歌神。有一首薩瑪酒歌是這樣深情地贊美門巴族家鄉的:

「家鄉的山谷靜謐安適,

太陽的光芒歡樂相聚。

祝願相聚,永不分離;

如若分離,願再相聚。

家鄉的村寨靜謐安適,

我們的親友歡樂相聚。

祝願相聚,永不分離,

如若分離,願再相聚。」

每逢年節或喜慶之時,門巴族的山鄉,加魯情歌和薩瑪酒歌如泉噴涌,情深意長。

娘舅鬧婚

有一首加魯情歌唱道:「東北的山再高,遮不住天上的太陽;父母的權再大,擋不住兒女選伴侶。」門巴族青年男女戀愛婚姻不受過分的限制,一般情況下,戀愛雙方有了感情,由一方父母出面,請媒人說合。無論娶媳還是招婿,彩禮是不可少的。舊時,舅表婚和姑表婚盛行,成為一種習慣勢力,也使不少情人難成眷屬。

在舉辦婚禮過程中,新娘的舅舅是誰也惹不起的最高貴的客人。舅舅一出場,男方得趕緊恭恭敬敬地獻上哈達,請入上席。然後擺上各種食品,尤其是牛、豬、羊的頭、尾、耳、心、肝、肺、四肢都要擺全,缺一不可。而舅舅一定是沉下臉來,百般挑剔:怎麼還缺什麼沒擺上?肉為什麼切得薄厚不勻?難道我家女兒有什麼缺陷?是不是認為我當舅舅的有什麼不對故意怠慢?即便百般周到,當舅舅的也得無理取鬧一番:茶為什麼涼了?酒為什麼熱了?這樣才能表現出他是女方的全權代表、最高權威,為外甥女嫁給別家男子表示「氣憤」。新郎和男方敬獻哈達又敬錢財,外加美酒和甜言蜜語,曲意奉承。舅舅「鬧」得差不多了,也便見好就收。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舅舅不讓外甥女出嫁的。這種古老的舅權遺風相沿成俗,舅舅蠻橫而又詼諧的表演,反倒為歡樂的婚禮增添了幾分情趣。

氆氌服飾

門巴族與藏族關系密切,生活習俗方面受藏族影響較大,同時又具自身特色。門巴族的服飾多採用氆氌為原料。氆氌是藏族製作衣服和坐墊的一種羊毛織品,種類多樣,色彩艷麗,是門巴族生活中的必需品。

門隅一帶男子喜戴一種叫「八拉嘎」的帽子,用藍色或黑色氆氌作帽頂,下部使用紅色氆氌,翻檐處用桔黃色絨布鑲邊,並留一個缺口,戴帽時把缺口對在右眼上方。桔黃色顏料是用當地出產的一種草根製作而成。幾種顏色鮮明,遠遠望去十分醒目。門隅男子多穿赭色布袍或氆氌袍。但比藏族的袍子要短小一些。由於坡大路狹,人們愛穿軟底長筒靴,用紅、黑兩種色的氆氌鑲配縫制。墨脫的男子很少戴帽子,常戴自編的斗笠防日曬雨淋。穿的多是用棉麻自織的白色衣袍,赤足,腰懸砍刀或葉形小刀。

門隅的婦女也是穿袍服,外面圍一塊白色氆氌圍袍。勒布、邦金一帶的婦女,習慣在背上披一張羊皮或牛犢皮。傳說這是唐朝文成公主進藏時來到山南留下的習俗,為了避妖邪,圖吉祥。實際上是為了在背筐時保護衣服不被磨損,也有雨披的功效。婦女頸上懸掛著用松耳石、紅珊瑚、瑪瑙等串成的裝飾品,她們穿的內衣叫「不布熱」,顏色多樣,無開襟、無領、無扣子,只開一個圓口由頭上套穿。外衣稱「冬固」,分長短兩種,用紅、黑兩種氆氌做成。有的胸前掛上一個用金屬製成的護身佛盒,內裝佛像及經卷,叫做「噶烏」。不論男女,都系一條長2米,寬約0.6米的紅氆氌腰帶。

墨脫一帶由於氣候溫暖,婦女都喜歡穿色白質薄的小上衣或無袖無領的褂子,下著花色裙子,配上項鏈、耳環,顯得格外瀟灑俊俏。

木碗生輝

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的原因,門巴族的生產力水平一直處於緩慢發展的狀態,生產工具雖然鐵木並舉,但十分簡陋,多為木犁、木鍬、木耙、尖木棒、木叉、木槌、木連枷等。

門巴族生活的地方,有十分豐富的竹木資源,他們特別擅長竹篾藤條的編織工藝。竹方盒、竹斗笠、藤背簍、竹筐等製品堅固耐用,工藝精美。特別是他們製作的傳統手工藝品木碗,別具一格,奪目生輝,在西藏乃至國外享有盛譽。

關於木碗的來歷,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早以前,藏區的人都使用泥碗,有一天,一位門巴木匠去森林伐木,不小心將泥碗砸碎了。聰明的木匠臨時加工了一隻大木勺用來吃喝。後來,人們覺得這木勺輕便、耐用,逐漸將其改進成木碗,並廣泛使用。

製作木碗,要選用質地堅硬的桐樹、桑樹或樺樹的樹干、樹節或樹疙瘩做原料,經過切削刮制而成。精細的木碗,要經過五六道工序,紋路清晰,厚薄均勻,再塗上鮮紅的染料,令人愛不釋手。據說用這種木碗喝酥油茶,茶的香氣濃郁撲鼻,且攜帶輕巧方便,深受藏民喜愛。門隅北端的麻瑪村,是聞名的「木碗之鄉」。老藝人噶爾拜白馬製作的木碗,遐邇聞名。集市上,這種小巧玲瓏的木碗,常被外地人帶回家鄉,作為工藝品珍藏。

和藏族聯系密切

門巴族世代生活在藏區的邊緣,長期的對外交往都是以藏區和藏胞為基本對象。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就轄管門隅地區,14至15世紀,這里是帕竹噶舉派的世襲領地,15世紀中葉,五世達賴喇嘛派官員到門隅弘揚黃教,並開始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門巴族像藏族一樣信奉藏傳佛教,過藏族的宗教節日,和藏族一樣以氆氌為主要衣料,同樣吃糌粑,喝油茶與青稞酒,甚至許多門巴人通藏語、藏文。當然,門巴族之所以以較少的人口,而形為一個被國家確認的少數民族,是有充分科學依據的。門巴族有自己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經濟、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文化心理及民族意識。

僅舉幾點獨特的風俗來說明門巴族的特色。門隅北部的門巴族婦女,過去在袍服外披一張完整的小牛犢皮,毛朝內,皮板朝外,牛皮頸部朝上,尾部向下,四肢的皮伸向兩側。當地以此為美飾,吉慶節日或訪親會友,都要披一張新牛皮作盛裝。門巴族男人平時出門,腰間要配掛帶鞘的砍刀和短刀。帶砍刀顯然是生活在山林地區的特點。門巴族的飲食中,與藏族不同的是肉食少,蔬菜多,而且蔬菜多是在石鍋里煮熟後,蘸著鹽巴、奶渣和辣椒面混合成的糊糊吃的。門巴族男女皆嗜食辣,墨脫門巴族還自家釀制雞爪谷酒。在待客時,男主人陪飲,女主人在旁斟酒敬酒。客人每喝一口之後,主人都要及時斟酒,直到客人喝醉方休。因為禮俗以為,客人不醉是看不起主人。客人留住,主人要陪客人聊天,客人不睡,主人不得離開先去歇息。家中有客人,家庭成員不得隨便在客人面前走過,必須走動時,要躬身自客人身後繞過。客人帶來禮物,主人不僅要致謝,而且要還禮。門巴族是熱情好客,富於禮儀的兄弟民族。

門巴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區門隅和上珞渝的墨脫及與之毗連的東北邊緣。據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在我國實施普查區域的門巴族人口有7498人,其中墨脫縣6069人,林芝縣542人,錯那縣549人,此外,米林、乃東、拉薩等縣、市及在內地工作學習的有338人。(《中國民族人口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2-1043頁。)

門巴族聚居的門隅,北接錯那縣和隆孜縣,東接珞渝,南與印度阿薩姆平原接壤,西同不丹毗鄰,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這里處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山高谷深,道路艱險,交通閉塞,歷史上被視為神秘的地方,藏語稱「白隅吉莫郡」,意為「隱藏的樂園」。

門隅的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最高處可達海拔4000米,而南部海拔高度僅1000米左右。北部河谷比較開闊,包括勒布至達旺的廣大地區,有娘母曲江、達旺曲江兩條河流經此地,是主要農業區,著名的達旺寺就坐落在北部達旺河谷地帶。達旺是門隅宗教、文化中心,氣候溫和、景色優美、物產豐富,被門巴族譽為美麗的「松耳石盤子」。北部高原邊緣,猶如一道天然屏障,將來自南方的溫濕氣流阻擋在峽谷之中,形成了以波拉山口為界的南北迥異的氣候。隆冬時節,高原上已是冰天雪地、寒風凜冽,而河谷地帶仍是山青水碧、春意盎然。門隅北部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屬山地溫帶氣候。

門隅南部包括申隔宗、德讓宗和打隴宗,卡門河的支流比瓊河、登卡河流經此地。這里夏季炎熱潮濕,蚊蚋叢生;冬季無霜冰,最低氣溫在10℃左右,屬山地熱帶和亞熱帶氣候。

門隅地區資源豐富,從北到南森林密布。北部多松、柏、樺、杉、青和稱巴樹。其中稱巴樹木質堅硬細密,有花紋,略散馨香,是寺院雕刻印經版的絕好原料。南部多經濟林木,如樟樹、漆樹、梧桐、橡膠、茶樹、桑樹、棕櫚等。竹林覆蓋全境。果木也十分豐富,如芭蕉、柑桔、核桃及多種時令水果。門隅的葯材種類也很多,從高海拔地區的雪蓮、蟲草、三七、天麻、仙鶴草、蛇根草、靈芝、貝母,到低海拔地區的沉香、苦楝、丁香、水楊梅、五味子等都有生長。在這里被列為國家珍稀保護植物的有10餘種。深山密林中,大象、虎、豹、熊、犀牛、黑狐、小熊貓、獼猴、獐、鹿、豺等出沒無常;孔雀、天鵝、鸚鵡、八哥、野雞、杜鵑等隨處可見。

18世紀,有部分門巴族因不堪西藏封建農奴制度的剝削與壓迫,抱著對"蓮花聖地"的宗教幻想,東遷墨脫,逐漸形成門巴族的另一聚居地。墨脫在門隅東北方,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段的最高峰--南迦巴瓦峰的南坡,雅魯藏布江由東北折向西南,貫穿全境,形成數百里長的大峽谷。北部有多雄拉、金珠拉、呷龍拉和遂拉等山口,海拔均在5000米左右,是米林、林芝、波密和察隅進入墨脫的必經之路;沿雅魯藏布江向南,則直通下珞渝。墨脫古稱「白馬崗」,藏語意為「隱藏著的蓮花聖地」。19世紀末白馬崗地區設墨脫宗,從此易名為「墨脫」,仍有花朵之意。墨脫層巒疊嶂,峽谷縱橫,地形十分險要,交通不便,外族人很少能涉足此地。

墨脫的地勢也是北高南低,由北部高山海拔5000餘米降至南部深谷海拔500餘米,河床地由北部海拔2800米下降到500米。墨脫的氣候隨海拔高度的不同而變化,從寒帶到熱帶均有分布。門巴族居住的河谷地帶屬熱帶和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年降水量高達2000毫米左右,夏季很少有晴朗無雨的天氣。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墨脫的資源和物產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70%,珍稀動植物眾多,原始風貌猶存,生態自成體系,現已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據初步統計,在自然保護區內,僅高等植物就有3000餘種,其中珍稀植物10餘類。色彩斑斕的植物王國為各類野生動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天然條件。已發現野生動物數百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有42種。此外還有千餘種昆蟲。墨脫的水能資源也很豐富,約有7000萬千瓦以上,佔全國水能蘊藏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境內的礦產資源還是未普查的處女地,僅裸露地表已被發現的就有鐵、雲母、皂石等。

墨脫四季如春的秀麗景色、獨具特色的封閉天地,在藏文佛經中被稱為「佛之凈土」。歷史上這里曾為眾多的佛教徒所嚮往,把一生中能去一次白馬崗視為最大幸事。

門巴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通用藏文。

門巴族人主要信仰藏傳佛教,也有部分人信仰原始宗教。

門巴族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也兼營畜牧業和狩獵,擅長竹藤器的編織和製作各種木碗。門巴族人民與藏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互相通婚,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淵源關系。

門巴族歷史悠久,早在公元823年,唐朝與吐蕃在拉薩大昭寺前設立的「甥舅和盟碑」中就有「南者門巴」的記載。

門巴族與藏族關系密切,在生活習俗方面受藏族影響較大。在服飾上,門巴族人喜愛用羊毛織品氆氌為原料。男子多穿氆氌袍和絳紅色的長袍。婦女習慣在背上墊一張羊皮或牛犢皮。門巴族婦女頸上都懸掛著用松耳石、紅珊瑚、瑪瑙等串成的裝飾品,並喜戴手鐲、戒指。她們的內衣顏色多樣,無開襟、無領、無扣子,只開一個圓口由頭上套穿;外衣的胸前掛一個用金屬製成的護身盒,內裝佛像及經卷,叫作「噶烏」,以示吉祥。他們不論男女都系一條約2米長的紅氆氌腰帶,男子們腰間都掛一把砍刀。由於地處亞熱帶,男女一般都穿長短兩種上衣。

門巴族村寨相對分散,十幾戶、幾十戶的村落,往往分幾個居民點。房屋結構因氣候差別而略有不同。門隅一帶的住房用石頭砌牆,「人」字形屋頂上覆蓋木板,加壓石板。房屋一般分三層:上層放草和秸稈;下層關牲畜;中層則是一家人的居所。墨脫地區的門巴族人的住房以干欄結構為主,房屋與地面相距一米左右,人字形房頂,用蕉葉或木板覆蓋,再用石板壓頂。所有建築門都朝東,因為他們認為太陽出來就照進家門,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門巴族的飲食結構因地而異,既有吃玉米、稻米、雞爪谷的,也有吃蕎麥、小麥和青稞的。他們喜歡以辣椒佐餐。炊具喜用石鍋,門巴語譯為「可」,石鍋煮出來的飯菜味道更佳。

在經濟生活中,門巴族人享譽四方的是他們的家庭手工業,特別是加工木碗和編織竹織竹器 的技藝,更是長盛不衰。由於門巴族的木碗具有花紋漂亮、結實耐用、便於攜帶等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藏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門巴族喜慶的日子。新年節慶期間,全村在寬敞的地方唱歌跳舞,表演一種叫作「錯木」的門巴戲劇。

門巴族有豐富的民間文學,民歌曲調優美、流傳久遠。其中以「薩瑪」酒歌和「加魯」情歌最為奔放動人。正是這塊民歌的豐地沃壤乳育出了像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那樣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已被譯成多種文字的著名詩集《倉央嘉措情歌》脫胎於門巴族民歌,在格律和風格上都保留著門巴族情歌的特色。門巴族青年男女交往是很自由的,情歌自然也就成了聯結青年人心扉的紐帶,他們有著世世代代唱不完的情歌。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