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十二五旅遊發展
『壹』 原群的主理項目
1、河南白雲山創建5A景區策劃 2、湖北省旅遊發展十二五規劃 3、峨眉山旅遊營銷策專劃 4、喬家大院屬市場營銷策劃 5、珏山熱吻大賽策劃 6、丹霞山品牌提升策劃 7、安陽市旅遊發展十二五規劃 8、神農山5A景區提升規劃 9、荊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10、河南省旅遊發展十二五規劃 11、梁山旅遊市場營銷策劃 12、天柱山5A景區提升規劃13、宜昌三峽大壩景區市場營銷策劃 14、上海科技館創建5A景區策劃 15、南京夫子廟創建5A景區策劃 16、無錫三國影視城市場營銷策劃 17、襄樊古隆中「諸葛躬耕地」搶占市場策劃 18、青海旅遊市場營銷策劃 19、江蘇同里古鎮創建5A景區規劃 20、河北野三坡總體規劃 21、北京圓明園旅遊總體規劃 22、清明上河園5A創建策劃服務 23、安陽殷墟5A創建策劃服務 24、商丘旅遊十二五規劃 25、滎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機控制性詳規 26、青海循化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27、互助土族自治縣旅遊發展策劃 28、海東地區百里黃河旅遊經濟帶規劃 29、新疆可可托海創建5A景區提升規劃
『貳』 青海旅遊資源
第一章復緒論
1.1研究背景和制意義
1.2研究內容和基本思路
1.3相關理論介紹
第二章青海省的旅遊資源
2.1青海旅遊資源的特點
2.2青海旅遊資源的評價
2.3青海省旅遊資源級別的評定
2.4青海旅遊資源的區劃及開發方向
第三章青海旅遊資源開發利用
3.1青海旅遊資源開發的現狀
3.2青海省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分析
3.3青海省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
3.4青海旅遊資源開發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3.5青海旅遊資源開發戰略思路的確定
第四章對青海旅遊資源開發的對策及建議
4.1科學規劃,精心布局,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
4.2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多元投資體系
4.3拓展旅遊產品市場,完善宣傳促銷機制
4.4加強旅遊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旅
4.5重視專業人才培養,全面提高行業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
致謝
『叄』 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方向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了解過。中央建議、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及國務院意見是科學制定旅遊業「十二五」規劃的戰略依據。
知道吳文學嗎?他說過:旅遊業要在農民增收、發展海洋經濟、發展服務業、維護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等戰略中發揮積極作用,並明確要求「全面發展國內旅遊,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堅持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並重,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重點旅遊區、旅遊線路建設。推動旅遊業特色化發展和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全面推動生態旅遊,深度開發文化旅遊,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完善旅遊服務體系,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提高旅遊服務質量。」
這是「十二五」期間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方向。
在科學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搶抓戰略機遇,轉變發展方式,以市場化為導向,提升產業發展的綜合素質,加速推進我國旅遊業在大眾旅遊新階段又好又快地發展。充分發揮旅遊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積極促進文化繁榮、人民素質提高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綜合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進一步增強我國旅遊業在世界旅遊經濟體系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這是「十二五」旅遊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本人還是建議您參考下旅遊局就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答記者問,裡面闡述了很多問題及戰略目標導向。
『肆』 十二五旅遊規劃的十一五時期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旅遊業取得明顯突破的時期。主要表現為: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產業結構逐漸優化,產業素質明顯提升,產業功能有效釋放。
在經受四川汶川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甲型H1N1流感等諸多不利因素沖擊下,旅遊業表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調控能力,通過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化危機為轉機,我國旅遊業在各行業中率先實現復甦和增長,旅遊業總收入首次突破一萬億元,國內旅遊總人數首次突破20億人次,入境旅遊人數、旅遊外匯收入首次進入全球前五位。在全國旅遊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確立的總體發展目標。
旅遊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明顯突破,基本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旅遊產品結構,相對完善的旅遊服務功能、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旅遊產業體系,並形成了以國內市場為主體、三大市場協調發展的格局。
產業競爭力明顯提升,旅遊要素發育更加成熟,旅遊投融資體系不斷完善。度假產品、專項旅遊產品、旅遊新業態成為投資熱點,海外上市成為新興旅遊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其他產業開始介入旅遊業,加速了旅遊產業的市場化進程。
旅遊業日益受到社會關注,成為擴內需、調結構、促增長、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旅遊產業地位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國務院明確要求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陸續實施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發展旅遊業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戰略措施。
服務國家外交戰略取得明顯突破,積極實施對外開放,國際旅遊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進一步確立了世界旅遊大國地位。
『伍』 青海省的5A級景區有哪些
截止2019年3月,青海省的5A級景區如下表:
(5)青海十二五旅遊發展擴展閱讀
2015年1月1日,《青海湖景區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根據該條例,青海省青海湖景區從湖岸線起,東至環湖東路以外50米,西至環湖西路以外50米,南至109國道以外100米,北至青藏鐵路100米范圍內,除沿湖城鄉依據鄉鎮規劃建設的項目外,禁止新建、擴建、改建與景區保護無關的永久性建築物和構築物。
青海省青海湖景區及周邊地區的自然植被有五大類型(灌叢、草原、荒漠、草甸、沼澤和水生植被),以溫性草原、溫性荒漠草原和緊鄰湖岸的高寒沼澤化草甸為主,主要優勢種群為西北針茅、短花針茅、華扁穗草。
『陸』 青海發展旅遊業面臨的問題
魅力青海湖,靈秀三江源。暢游浪漫夏都,縱覽神奇天路。數字顯示,過去的一年,青海省接待國內外遊客首次突破了1000萬人次,旅遊收入也有大幅增長,青海旅遊業發展邁上了新的台階。
然而,與此同時,旅遊的人均消費、遊客的停留天數等能夠反映旅遊質量和效益的指標卻
增長緩慢甚至明顯下降。有關專家指出,數字升降的背後,折射出青海旅遊業近年來的快速增長,還是一種低質低效的增長。
旅遊收入量增利薄
西部大開發以來交通基礎設施的長足發展,特別是青藏鐵路的全線開通,使青海這個過去似乎遙不可及的地方已不再遙遠。據青海省統計局的統計,2007年青海省接待國內外遊客達到1001.6萬人次,接近全省人口的2倍,實現旅遊總收入47.3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和32.8%。數字還顯示,青海旅遊業從1999年起步至今,不足10年的時間里,旅遊人數和收入都快速攀升,分別增長了5倍和11倍。
然而,在旅遊人數和收入雙雙快速增長的同時,人均消費水平和停留天數卻是雙雙下降的。1999年,青海旅遊人均消費為250元,到2007年人均旅遊消費為473元。權威部門稱,如果扣除物價上漲因素,人均旅遊消費收入在近10年間是不升反降的。統計部門有關人士說,即便排除統計口徑差異等因素,至少可以說,人均消費水平沒有明顯的增長。
雲南城市科學研究所所長、青海旅遊規劃院院長孫平說,青海以500多萬人口接待了1000多萬遊客,規模確實已經不小了。但問題是旅遊收入太低,還不及全國的平均水平,也不足雲南人均旅遊收入(1000元)的一半。
同時,衡量旅遊質量的另一個重要指標——遊客停留天數僅為1.4天,同比還下降了0.3天。
「這說明遊客的流量增加了,但消費降低了,遊客的停留時間也縮短了。」業內人士如是說。這好比企業一年內生產產品多了,價格卻降低了,利潤也薄了。
關鍵在於留不住人
「關鍵的問題在於留不住人。」專家指出。數字顯示,省外遊客中只有三成多是過夜遊客,遊客在青海的停留天數和人均消費均遠遠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如一日游遊客的花費僅為100元。
著名的「彩虹之鄉」互助土族自治縣,每年遊客不少,但旅遊的內容多是「喝青稞酒、看安昭舞,再吃一頓飯」,半天的工夫就走人了。雖然縣城附近就有北山國家森林公園,風光妖嬈,但由於沒有賓館,也沒有娛樂項目,遊客多半與之擦肩而過。就是王牌景區青海湖、塔爾寺,也都是在一天甚至半天就可以游覽結束。
同時,單純數量增長、走馬觀花式的低端旅遊還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應:旅遊旺季「虛火過盛」,景區車水馬龍,一房難求、一票難求、一車難求,甚至帶來糧油副食等價格在一段時期的上漲;在一些景區,遊客的大量湧入,還帶來環境污染和生態面臨破壞的問題。
青海旅遊亟待轉變發展方式
「留不住人」的背後,是青海旅遊產品開發層次低,景區建設落後,遊客滿足感差。作為一個產業,青海旅遊業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旅遊的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及其產業發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間。
2007年青海旅遊的人數高於西藏1倍多,但收入卻低於西藏。孫平認為,個中原因首先是青海缺乏有特色的旅遊商品。分析比較人均旅遊收入的構成,吃住行佔了7成之多,而「購」這個重要環節的消費少得可憐。並且,即便是在食、住、行等環節,仍然有較大的空間可以挖掘。
青海旅遊業還存在著許多「短板」,如旅遊開發程度低,目前資源的利用率不足10%;特色旅遊品牌少,來青遊客人均花費水平低,接待入境遊客數量小,僅5萬人次,旅遊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也有待大幅提升。
有識之士認為,青海旅遊的發展中,仍然帶著濃厚的政府行為的色彩。西寧市幾個大賓館中,有的仍然是政府主管;諸多的景區沒有一家是真正完全的按照企業化模式進行建設、管理和運營的;155家旅行社,沒有一家躋身全國百強旅行社。在建設旅遊名省的過程中,政府應著力在搞好規劃、營造環境上下工夫。
孫平說,青海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環境容量有限,大片地區被劃定為自然保護區,在旅遊開發過程中,要避免低層次、破壞性開發,把對自然環境和人文資源的不良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青海發展旅遊不能單純追求規模的擴張,而要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控制遊客的數量。
『柒』 關於青海十二五的作文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55個少數民族之一,是中國少數民族中散居全國、分布最廣的民族。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青海以及河南、河北、山東、雲南等省也有大小不等的聚居區。大約有981.6萬人(2000年)。 回族人是由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多種民族成分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民族,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伊朗人以及突厥語系民族到中國之後跟蒙古族、維吾爾族及漢族相融合產生的民族,他們從唐代開始經由陸路與海路各自的地方來到中原生活,並漸漸與漢人同化。大約於距今600年前的元末明初,今日的回族人口開始成型。651年伊斯蘭教正式傳入中國,大批穆斯林商人陸續由海路來華,在廣州、西安等城市定居,建築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禮拜寺。當時他們被稱為蕃客或土生蕃客,至元代被稱為回回蕃客或南蕃回回,成為回回人的一部分。回回一詞初見於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和南宋彭大雅《黑韃事略》中,主要指蔥嶺東、西處於喀喇汗朝統治下的回紇人。元代回回是對伊斯蘭教信仰者的通稱。明代稱伊斯蘭教為回教,稱其教徒為回回人。清朝至民國年間凡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統稱回或回回。回族主要來源則是13世紀初葉,大量被迫遷來中國的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後來同漢族人、維吾爾人、蒙古人融合,形成了回回民族。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民族確定了自己的族稱,回回成為回族的通俗稱呼。 此外,明朝時從南洋到中國的人口中亦有不少信奉伊斯蘭教,這些人口來到中國,成為了中國沿岸(如:山東、福建及海南)的回族。 回族的語言,在其東遷初期為阿拉伯語、波斯語和漢語同時使用。回族由於長期和漢族雜居,逐漸習慣以漢語、漢文為本民族的共同語言。但在日常交往中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詞彙。在邊疆地區也經常使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與此同時,回族人仍然保有不少過去阿拉伯、波斯等傳統文化,在共同心理狀態,經濟生活,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方面表現出自己的特點。 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習俗上的便利,回民習慣在住地建禮拜寺(也稱清真寺),圍寺而居。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其歷史、文化和日常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回民從剛出生時開始,就要請阿訇起回回名字(經名),結婚時請阿訇證婚,亡後請阿訇主持殯葬。忌吃豬肉、動物血、自亡動物和未奉真主之名而宰的動物(即使是牛羊肉也必須是穆斯林所宰,方能食用,所以在城市中設有民族市場),禁止飲酒等。 回族民族服裝具有鮮明的特點。男子一般上穿白色對襟褂,外套黑色對襟坎肩,頭戴白色或黑色無檐小圓帽,稱「回回帽」、「號帽」,亦稱「禮拜帽」。 根據《古蘭經》規定,回族穆斯林婦女多頭戴遮頭護面的蓋頭。蓋頭的顏色依年齡而不同,老年用白色,中青年用黑色,姑娘用綠色。這既符合了伊斯蘭教教義的規定,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 《古蘭經》規定:「你對信女們說,叫她們降低視線,遮蔽下身,莫露出首飾,除非自然露出的。叫她們用面紗遮住胸膛,莫露出首飾,除非對她們的丈夫,或她們的父親,或她們的兒子。」 婚姻方面,回族注重男女雙方在信仰和生活習慣上的一致,主張男女「婚姻無貧富,必擇善良」,不重門第、富貴,而注重雙方的信仰、品德和才貌。舉辦婚禮時要請阿訇念「尼卡哈」(阿拉伯語,意為結合),寫「依扎布」(證婚書),男方還要給女方聘金(根據男方條件而給予女方並由女方單獨擁有支配的一定數量的錢財)。 按照伊斯蘭教傳統,人後用布包裹,實行土葬。 主要從事農業,農戶多附帶經營牧業或運輸業、手工業、小商業。回族工匠在制香、制葯、製革、制炮以及礦產的開采上都較著名。回族以善於經營著稱,傳統行業有珠寶玉石業、運輸業及牛羊屠宰加工業等。 1958年成立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及青海、新疆、河北等地的2個自治州、6個自治縣、5個聯合自治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 臨夏回族自治州 門源回族自治縣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焉耆回族自治縣 回族人的姓氏多數源自其阿拉伯名字,有馬姓、穆姓或木姓 (Mohammad)、沙姓 (Sadiq),此外,回族人口亦有很多哈姓、羽姓及脫姓的人。
『捌』 2017年青海旅遊人數和收入實現增長了嗎
今年以來,青海省旅遊系統努力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樹立「全域旅遊」「全季旅遊」新理念,打造在全國乃至世界叫得響的一流品牌,推動青海全省旅遊業發展全面提檔升級,全域旅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未來青海全省大力推進鄉村旅遊扶貧項目建設,打造茶卡、龍羊峽、東峽、拉加、俄堡等青海全省10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著力推進鄉村旅遊和名鎮建設,深挖鄉村旅遊資源,拓展全域旅由景區向鄉村、由城市向農村廣泛覆蓋。
希望青海的旅遊經濟可以持續增長!
『玖』 青海省旅遊業的發展狀況
旅遊業發展狀況及形勢預測
--------------------------------------------------------------------------------
2006-04-19 09:01:09
2003年是青海旅遊業面臨「非典」考驗,在艱難中奮發圖強、積極進取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省旅遊系統以「三個代表」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外抓市場,內抓建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在最大限度減少「非典」造成損失的同時,狠抓了旅遊業的恢復與振興。截至9月底,全省共接待港、澳、,%;旅遊創匯406萬美元,同比下降54%;國內旅遊者334萬人次,同比下降14%;,同比下降11%。,同比下降11%;,同比下降6%;,同比下降5%。
一、2003年青海旅遊業運行情況
(一)服從大局,加強領導,有效防止了「非典」通過旅遊途徑傳入青海
旅遊業是「非典」影響的重災區,是「非典」沖擊最直接的行業。發現「非典」疫情之初,青海雖然沒有發現「非典」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但是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青海防控「非典」的部署和要求,於4月中旬在旅遊系統建立健全了「非典」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預防和控制的應急預案,建立和堅持了24小時值班制度,以以會代培的方式對全省各州、地、市和重點縣旅遊局長、西寧地區旅行社和星級飯店總經理近200人進行培訓,並和衛生防疫部門一起對各景區、點,各旅遊企業進行檢查指導。同時為堵住「非典」通過旅遊途徑傳人青海,4月下旬,全面暫停了旅遊經營業務。從4月下旬到5月底,全省各旅行社共取消人境旅遊團隊270個,7100餘人;取消出境團隊38個,1527人;取消出省團隊60個,4 526人;取消省外來青團隊380個,人。塔爾寺、鳥島、互助土族故土園、大通森林公園、循化孟達天池等主要景區(點)先後關閉。全省200餘輛大中型旅遊車輛及青海湖、龍羊峽、李家峽等景區的遊船全部停運。星級飯店的客房出租率也大幅度下滑,%,最低時僅為10%。餐飲業、%、62%、85%。據測算,僅4月下旬至5月底,。雖然自6月份開始,在全國率先放開了青海省內旅遊市場,開展了「青海人游青海」活動。但截至6月底,旅行社組團、接團僅恢復到2002年同期的58%,景區(點)接待恢復到2002年同期的55%,星級飯店人住率也僅達到44%。遊客人數比2002年同期下降65%,旅遊總收入下降76%;境外遊客同比下降86%,創匯下降82%。
為了幫助旅遊企業渡過難關,6月份以後,國家、省政府先後出台了對旅遊行業進行扶持的政策,決定200年5月至9月間,免徵旅行社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稅附加;對飯店業減征30%的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星級飯店免繳衛星地面接收站全部收費,對旅遊車輛減免10%客運附加費。省旅遊局配合協助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國家、省政府對旅遊行業進行扶持的優惠政策,向各旅行社退還了部分質量保證金。同時,省旅遊協會還免收了2003年會員單位會費,已交納的全部予以退還。這些措施緩解了旅遊企業資金不足的壓力,為「非典」過後旅遊業的恢復與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集中精力,重點突破,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景區建設
根據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旅遊部門加大了重點景區的建設力度。進行了青海湖151景區環境整治工作,拆除了7000多平方米有礙景觀的建築物,實施了綠化工程,種植草坪,恢復植被多平方米,初步改變了景區臟、亂、差的面貌,目前正全力進行協調和策劃151景區遊客服務中心、餐飲娛樂中心、白塔等重點建設項目,即將動工興建。貴德黃河景區步行道及附屬設施項目、塔爾寺景區道路、互助北山扎龍溝景區道路也已經竣工。坎布拉旅遊公路已接近尾聲。循化、倒淌河、西海鎮等地的小城鎮建設和舊城區改造初見成效,格爾木、貴德、門源等地的主題公園、城市廣場建設進展順利。民間投資也取得較大進展,按照五星級標准建設、,投資4000萬元的外貿大廈,投資3600萬元的百華大樓都計劃於2003年竣工;萬通大酒店、銀龍大酒店、國華賓館等一批高等級賓館也將於2004年、2005年竣工。互助投資1000萬元的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已完成700餘萬元,部分投入運營;總投資500萬元的河漁民俗村已完成投資300餘萬元。投資500萬元的樂都同樂公園開工建設。青海創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750萬元與海晏縣共同組建了沙島生態旅遊開發公司,正在進行項目策劃工作。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一定進展。在東部企業參與西部結構調整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與江蘇、北京、甘肅及省內部分企業洽談簽約旅遊投資項目6個,。加拿大葉氏基金董事長與青海達成了總投資額為800萬美元的青海湖旅遊基礎設施及互助北山旅遊度假村意向性協議項目;日本國松下茂樹先生與西寧市達成了投資2000萬元人民幣的拉脊山溫泉意向性協議項目;四川恆山集團所屬青海西寧鬱金園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與互助縣達成投資7000萬元興建土族民俗風情園協議項目,一期工程已破土動工。門源縣積極策劃,准備將崗什卡雪峰登山探險、仙米風光等優勢旅遊資源以零元拍賣給具有開發能力的企業開發經營,以帶動全縣旅遊業的發展。
(三)推出重點活動,提升青海形象
為樹立和提升青海旅遊形象,促進旅遊業的恢復與振興,省政府暨相關部門重點推出了中國青海民族文化旅遊節、張健橫渡青海湖、第二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三項大的活動。依託青海豐富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探索旅遊與體育、文化相結合的新路子,創出高原旅遊、文化和體育品牌。中央電視台、青海電視台直播了開幕式,新華社、中國體育報、中國旅遊報、青海日報、新浪網等媒體對各項活動分別進行了直播或跟蹤報道。中央電視台一路順風、旅遊風向標等欄目還先後播放了青海專題;中國西安畫院從2003年開始,把青海作為采風繪畫基地,並決定在2004年舉辦青海風光書畫展。這些活動對提升青海知名度,推動青海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四)組織青海旅遊宣傳大篷車
由省委宣傳部、省旅遊局共同組織青海省、西寧市及旅遊重點縣旅遊局、各大旅行社、星級飯店、民族歌舞表演隊、省內主要媒體組成的青海旅遊宣傳大篷車,於3月6日從西寧出發,經甘肅、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7省(區)對青海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進行宣傳推介。大篷車歷時叨天,行程12 000餘公里,舉辦旅遊說明會6場,座談會6次,歌舞表演和宣傳推介活動11場,散發宣傳資料50 000餘份。400餘家旅行社近百家新聞媒體參加了「青海旅遊說明會」,多名市民觀看了大篷車文藝表演隊演出文藝節目,共與各地旅遊局簽訂合作協議10份,與各地旅行社達成意向性協議150份,沿途各省新聞媒體進行了報道,達到了宣傳青海、推介青海、讓人們了解青海的目的。同時,西寧市旅遊局也組織了旅遊宣傳大篷車,經甘肅、寧夏、內蒙古、海北、北京等省區進行宣傳,也取得了較好效果。
(五)加強區域合作,走捆綁式發展戰略
2002年青海、西藏兩省區、敦煌寺區旅遊協作會議在西寧召開,達成了加強聯合協作,逐步放開市場,共同打造青藏線旅遊的協議。受非典影響,共同宣傳促銷等諸多工作沒有開展,但在聯合協作、放開市場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青海、西藏兩省區共同爭取青藏鐵路旅遊規劃事宜已得到國家旅遊局同意,並承諾牽頭製作青藏鐵路旅遊規劃,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中,將於2004年初啟動。在相互放開市場方面,2003年敦煌市共組織敦煌一塔爾寺長線旅遊團隊600多個,12 000多人,直接進入景區,青海組織了格爾木-西藏團隊75個,1265人,到敦煌團隊對個,2645人。2003年8月,西北旅遊協作區第十五屆年會在西寧召開,原則上達成在堅持屬地化管理的前提下,相互放開市場,建立大西北旅遊區及共同宣傳促銷的共識。
(六)「十一」黃金周工作創歷史最好水平
由於「非典」的影響,2003年「五一」黃金周人民群眾未能如願旅遊,被壓抑的旅遊願望在「十一」黃金周被釋放出來。為切實做好「十一」黃金周工作,旅遊部門早部署、早安排,做了精心准備。省政府調整、充實了全省假日旅遊協調會議,制定了《全省旅遊協調會議議事規則及工作職責》,各成員單位協調配合作,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共同治理整頓旅遊市場,建立了良好的旅遊秩序和健康、安全的旅遊環境。2003年「十一」黃金周共接待省內外旅遊者41萬餘人次,較2002年同期增長118%,,同比增長118%;,同比增長115%,,同比增長121%。黃金周過後許多景區仍然遊人不斷,旅遊季節明顯延長。
二、當前旅遊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旅遊業已得到各地區、各部門的高度重視,社會各界發展旅遊業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青海旅遊業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但在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
1、招商引資工作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國家及青海省各級政府都制訂了一些優惠政策,各行業招商引資的力度不斷加大,然而旅遊業直接招商引資數量並不多,沒有取得重大突破。這固然有目前青海旅遊業淡旺季明顯,經營時間短的因素,主要原因還在於個別地區和部門思想不夠解放,工作不夠細致,措施不夠得力,沒能真正為投資方做好引導及服務工作,旅遊行業還沒有真正形成良好的投資環境。
2、行業管理水平較低,深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制度建設和宏觀指導不夠,一方面制約與監督力度不夠,旅遊市場還存在無序競爭,景區臟、亂、差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尾隨遊客等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存在部分重點景區多頭管理和旅遊企業小。散、弱的狀況,不利於旅遊業的發展。
3、景區建設及配套設施滯後。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青海旅遊知名度不斷提高,而景區開發層次低、缺乏旅遊精品的矛盾日益突出,景區策劃和建設性詳規落後於形勢的發展,包括重點建設項目青海湖151景區的設計及建設性詳規仍在進一步完善中。
三、2004年發展形勢與對策
(一)2004年青海旅遊業面臨的形勢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的加快,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增長,城鄉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已經出現並將進一步擴大旅遊的普及化、大眾化特徵,旅遊將逐步成為社會各階層的消費時尚和日常生活需要,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家將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發展有特色的優勢產業,並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對西部的支持,使西部地區交通、通訊條件進一步改善,內外交流進一步增加,對民族文化、自然景觀、生態環境等優勢旅遊資源開發的影響能力明顯增強。
隨著青海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為青海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旅遊業作為青海重點培育的5大優勢產業和擴大就業的重點產業之一,越來越受到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及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青海旅遊業的基礎設施、景區建設都有了很大改善,全社會辦旅遊的積極性日益高漲,青海旅遊在國內外的知名度不斷提高,旅遊業已經具備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條件。但是,由於旅遊業起步晚、基礎差、底子薄、制約因素多,和青海經濟發展需要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二)預計目標
根據青海旅遊業的發展實際,,比2003年增長30%;旅遊創匯達到611萬美元,同比增長30%;國內旅遊者472萬人次,同比增長20%,,同比增長20%。
(三)思路與對策
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理清思路、突出重點,加快建設、強化管理,擴大宣傳、拓展市場,推動青海旅遊邁上新台階。
1、發展思路:規劃並建設好「一個中心」、「一條線路」和一個突破口:
(l)一個中心:即以西寧市為中心,發展環西寧旅遊圈。突出避暑、休閑和省會城市特色,把涼爽氣候作為亮點,逐步把塔爾寺、青海湖、貴德、李家峽、互助、門源、同仁、循化、樂都等景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