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旅遊文化節
① 今年洛陽牡丹花會幾月幾日開幕
2012年洛陽牡丹花會時間從4月1號持續到5月5號。
② 廣州花都香草世界旺季是什麼時候
大型節假日都是旺季如:五一國際勞動節(每年五月一日-7日)、國慶節(10月1日-7日)、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日-22日)等等。
門票信息——景區門票原價:100元/張,免票政策:兒童身高1.2米以下免票。身高1.2米—1.5米兒童可購買兒童票60元/張;60及60歲以上老人須憑老年證、身份證購買老人票60元/張;現役軍官憑證購票60元/張;學生憑學生證、身份證購票60元/張。
廣州花都香草世界位於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中國首家以種植香草為主題,集香草育苗、種植、食用、旅遊觀光、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基地。
基地依山傍水,生態環境優越,交通便利。園區分為東方普羅旺斯——薰衣草王國、香薰園、玫瑰園、萬國蔬果園、婚紗攝影、香草蝴蝶文化館、兒童科普教育園、農家博物館、兒童手工課堂、美食點心坊、香草食用研究基地、七彩花田、天使花園等項目。
(2)花都旅遊文化節擴展閱讀
廣州花都香草世界植物花期介紹
1、狹葉熏衣草(芳香型)2月—4月
2、闊葉薰衣草(芳香型)2月—4月
3、玫瑰花(26個品種)全年
4、羽葉熏衣草(芳香型)2月—4月
5、歐洲香菊10月—3月
6、墨西哥薰衣草10月—3月
7、北海道薰衣草(粉紫色)5月—10月
8、齒葉熏衣草(芳香型)2月—4月
9、四季白薰衣草全年
10、法國薰衣草(芳香型)2月—4月
11、油菜花12月—4月
12、荷蘭夢幻花海2月—5月
13、醉蝶花全年
14、富良野菊海全年
15、四季紫薰衣草全年
③ 想知道: 廣州市 花都故鄉里主題公園 在哪
故鄉里嶺南文化主題公園,座落在風景秀麗的王子山脈腳下,地處有版「漂流之鄉」、「溫泉之權鄉」的清遠市與廣州市交界,毗鄰廣清高速公路,亦屬花都區國際新機場板塊,並坐擁8000畝原生態天然水庫,環境得天獨厚,自然悠閑!
故鄉里後半區為娛樂風情區,主要有展示不同時節種植農作物的自然田園農庄,有孩子們最喜愛的野生動物園,園里養著孔雀、鱷魚和鴕鳥等等。
駕車路線:
……廣清高速(北行)→獅嶺/山前大道出口→山前旅遊大道→碧桂園假日半島故鄉里主題公園
④ 廣州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廣州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1、灰塑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是中國民間工藝的瑰寶。根據《宋高僧傳》卷十八的有關記載,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經存在。以後,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
2、盤古王誕
盤古王誕是花都區傳統的民間活動。每年農歷八月十二日為誕日,誕期活動從農歷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盤古神壇為固定的活動場所。
清朝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讀書人邱毛松在獅嶺爐山(現盤古王山)半山腰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書「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傳說這塊石碑原立於梯面盤古廟內,梯面瑤人逃亡時遺落在此。
邱毛松將拾到石碑的農歷八月十二日定為盤古王誕日,並修建了盤古神壇,引人前來慶賀。此後,盤古王誕逐漸發展成為影響珠江三角洲和粵北一帶、內容豐富、場面熱鬧的傳統民間活動。附近各鄉都組織舞獅隊到盤古神壇前匯演,還有唱大戲、鬧花燈、搶花炮等民俗活動。
3、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創作文學,富有濃郁的地方語言特色,屬於民歌體裁的一種。它繼承了《詩經》中《十五國風》的風格,常用「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以雙關、重疊等手法見長。
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還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聯唱、戲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優美,意境含蓄,被寓為《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
其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押韻上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流傳。自唐代開始,客家山歌在民間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4、中彩琺琅製作技藝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1979年至1981年間,花縣琺琅廠進行技術革新,組織楊志鋒、賴明、楊志金、黃鑒恆、黃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琺琅廠學習「景泰藍」的掐絲技藝。
1983年,楊志鋒等人在「廣州琺琅」工藝的基礎上將「景泰藍」工藝有機地結合於一體,創新發明了一種新的工藝,命名為「中彩琺琅」。該工藝了不僅繼承「景泰藍」金碧輝煌的花紋圖案,又能襯托出「廣州琺琅」的淡雅、古樸、細致、生動的大幅彩畫和書法。
使產品的觀賞價值大為提高。「中彩琺琅」製品有花瓶、點心盒、盤、罐、碟、碗、座鍾、電話機、座燈、鈕扣等。
曾先後參加國家輕工部及省市有關部門舉辦的展覽,並多次獲得榮譽及獎項。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5、花都元宵燈會
元宵節游燈,是流傳於嶺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也是人們新年祈福的一種形式。游燈的起源最遠可推至漢代。隨著歷史的發展,游燈活動不斷延續和豐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規模最大。
舊時,花縣的元宵節游燈活動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數鄉村都舉行游燈活動,場面非常熱鬧。遊行結束後,人們開始進行投燈,祈求光宗耀祖,虔誠孝順,新年順利,五穀豐登等新年願望。
新中國成立後,游燈習俗停止。20世紀90年代初,花都部分鄉村(如炭步鎮水口、石湖、塱頭、華嶺等村)逐復游燈習俗。1996年,炭步鎮水口村重修康公廟後,由旅港鄉人任廣榮發起成立「花燈會」,恢復游燈和投燈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二屆。
6、南獅
南獅,亦稱「醒獅」,流行於廣東、廣西以港澳、東南亞僑鄉,是地道的廣東民間獅舞。南獅是花都傳統的民間藝術,是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它不僅融合了武術、舞蹈、音樂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
由於舞獅的跳、蹲、馬步、箭步、弓步等均為武術動作,因此舞獅必須同時練習武術,掌握一定的武術步法。民國時期,花都很多鄉村都設有武館,聘請武師教授子弟習武和舞獅。新中國成立後,武術和南獅表演更加普及,逢年過節和開張慶典,各村獅隊便上街采青、巡演。
7、粵劇
粵劇是融會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如木魚、龍舟、南音、粵謳、廣東音樂、小調、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又稱廣東大戲、廣府戲等。
是一種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語言改為廣州方言。
8、瑞玲盆景
瑞嶺盆景主要源於赤坭鎮瑞嶺村,該鎮豐群、田心、竹洞、上連珠、下連珠等村,以及炭步、獅嶺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鎮瑞嶺村地處花都區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交通方便,種植盆景花卉等特色農業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
瑞嶺村位於三坑水庫和矮嶺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氣候十分適宜盆景種植。赤坭鎮瑞嶺村以生產經營樹樁盆景和盆栽盆景為主,是嶺南盆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瑞嶺村栽培的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羅漢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詣。
九里香盆景是瑞嶺盆景的代表作,製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極高的造詣,獨樹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瑞嶺盆景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⑤ 世界名城(花都 巴黎,霧都 倫敦,獅城 新加坡等,...)
花都巴黎:
這個「花」並不是鮮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 這個城市的建築物各形其異,街市繁華,市內到處是琳琅滿目的商品和美不勝收的園林,因此在各國名城之中,它享有世界「花都」之譽。「花都」這個稱謂比較貼切,暗含了這座城市的多樣性。也是真正的鮮花之都。當然,稱之為「花都」毫不為過,無論是在餐桌上、陽台上、院落中,還是在櫥窗前、街道旁、人們的懷抱里,滿眼都是盛開的鮮花,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芳香。 而那些五彩繽紛的花店和花團錦簇的公園,更是讓人流連忘返。
霧都倫敦:
倫敦, 人們就會把「霧都」的稱號與它相連。的確在上世紀60年代之前, 倫敦稱為霧都是世人共知的。 倫敦煙霧繚繞, 迷茫一片。盡管街頭路燈明亮, 但能見度仍然很差, 看不清10米以外的東西。在人們的眼前總感到模模糊糊。可如今,倫敦上空已基本難見其滾滾濃煙和彌漫黃霧。絕跡多年的上百種小鳥重返倫敦飛翔, 許多魚兒又回到了泰晤士河。空氣中的塵埃大為減少, 使倫敦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應歸功於近30多年來對污染的治理。倫敦將燃煤的工廠盡量關閉或遷出市區, 城市居民杜絕燒煤, 汽車全部使用無鉛汽油。使汽車尾氣的排放量減少了 75%以上, 從而在根本上「趕走了」污染源。英政府制定的《環境法》, 確保了環境政策和具體措施的貫徹。在倫敦, 公共場所亂扔廢物被認為是一種犯罪行為, 處以高額罰款。在公共場所嚴禁吸煙, 違者最高罰款 1000 英鎊。近年來, 倫敦更積極增設公園和綠地, 實現城區內不露泥土, 市郊建立 10 多座衛星城, 城區擁擠現象大為減輕。現在的倫敦, 市區公園星羅棋布, 林木蔥郁, 綠草如茵。基本告別了「霧都」形象, 成為一座潔凈的城市。然而, 去年冬天倫敦又出現一次彌漫煙霧, 這就說明對污染源的整治一刻也不能放鬆, 應常抓不懈。
早在中世紀,倫敦就開始出現煤煙污染大氣的問題,當時的英國國會還頒布過國會開會期間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由煤支撐的工業革命開始以後,由於工廠大多建在市內,居民家庭又大量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更是急劇增加。在無風的季節,煙塵與霧混合變成黃黑色,經常在城市上空籠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經客居倫敦的老舍先生描繪過的"烏黑的、渾黃的、絳紫的,以致辛辣的、嗆人的"倫敦霧。
水城威尼斯:
到義大利,威尼斯是非去不可的城市。被世人譽為浮在水上城市的威尼斯,是地中海的一顆璀燦明珠。其實,威尼斯是一個100多個小島嶼組成的一個城市。一條人造長堤,把義大利的陸地與威尼斯城連成一體了。在長堤上通過的高速列車上,就能望見遠處映在水中的搖曳多姿的城市倒影。水中城市迷人的風采呈現在你的眼前。 在威尼斯城,大小縱橫河流11條;共有不同類型結構的橋408座,形狀各異。沒有一座是相同造型。其實,這個水上城市就是靠這數百座的橋連在一起。在城裡,看不到現代化的大樓,全是錯落有致、風格各異的磚房和木結構房。 城市裡沒有汽車,只有行人街道和大小廣場。各種工藝紀念品商店在大街小巷中遴此櫛比。城中條條縱橫交叉的河流其實就是「公路」,代之以交通工具當然是各種船隻。各種用途的船,如:旅遊船,渡船,出租船(類似出租轎車)在運河中到處都有,與我們在陸地城市的汽車一樣,很方便。若你想體會一下城市的交通特色,就乘有悠久傳統的木結構翹起兩頭的小船,稱為「貢多拉」。這種船的船夫裝束都是一個模樣,頭上戴著有沿禮帽,頸上扎一根紅色飄綢,邊劃槳邊唱著義大利的民歌,擦船而過的是兩岸古色古香的小樓。 夏日晚上,一家人或年輕朋友租一小船,自帶的手風琴和吉它等樂器,邊歌邊談論,一天的疲勞,盡在此時,消失得無影無蹤。在歌聲中,小船緩緩前進,忽而鑽橋洞,忽而擠「小巷」,行駛在彎彎曲曲的小河道之中。優美的歌聲飄揚在夏日寧靜的夜空中,令人愜意,一切人間煩惱傾刻拋向天外。在路過的各種小橋上,來自外國的遊客,被義大利人這種悠悠自得,獨有的情趣所吸引,不失時機的把威尼斯人的這種閑情攝入相機中。 其實,威尼斯最令人陶醉的是美麗的夜景。兩岸的小樓上透出五光十色燈光倒映在運河上,斑駁陸離。河上的小船,兩岸的燈光,把亞得里亞海的夜色點綴得更加旖旎迷人。 遊人會被街頭的風景速寫畫家的畫技拍案叫絕。簡單幾筆,水景、街巷躍然紙上,再簽上誰也看不懂的名字,價值20000里拉(約100元人民幣)的傑作算完成了。如此重復直到夜深人靜,街上遊人無幾,畫家才拖著疲乏的身軀回家或到咖啡館小憩。 一位來自法國的老太太,獨自漫步在威尼斯對聖馬可廣場,時而凝視遠方。她說,每年都要來兩次,因為世界上沒有比這更美麗的城市。在威尼斯城市中,有兩條路線,第一,乘交通船去目的地,第二,沿著相連的小街步行。對短時外地的遊客,坐船是最為方便的。在船上,同時可以欣賞威尼斯大運河兩岸美麗的風光。可我卻喜歡選擇第二種步行方式,這樣既有時間來考察威尼斯城特有的景點和細細體味它無窮的魅力。在慢慢的步行中,很多其它古老的景點,會引起你無限的暇想。 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也被稱為水中的城市,但我對它的感覺,沒有威尼斯這樣好。也許是我在那住的時間長了,情感移入所致。 義大利人不拘小節,熱情好客,給遊客留下非常良好的印象。他們的行為舉止與正統的紳士風度的英國人形成了明顯的反差,所以更多的人願意到義大利來旅遊。初次到威城,該知何走不知所措,好心的老先生,會主動當導游,一直陪你逛大半個城市,晚間十二點鍾如果你在小路中迷失方向,行走的義大利姑娘會把你帶到你所要去的地方。這些行為會感動得你不知如何感謝才好,只能用剛學到的義大利語「格拉再」表示我當時的感激之情。 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歷史名城,世界著名的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稱。巴黎位於法國北部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市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包括巴黎市區及其周圍7個省的大巴黎區,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巴黎市人口230多萬,大巴黎區人口約1007萬多,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上,巴黎為法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歷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今天,法國政府的許多行政機關,黨派團體、及省級行政機構依然設在這里,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也設在巴黎。巴黎還是法國的經濟中心,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巴黎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4。巴黎的工人數量約佔全國的1/5。汽車工業居全國首位。在輕工業中,巴黎有傳統的服裝、化妝品、裝飾品和時髦傢具等,這些產品都享有世界聲譽。巴黎香水馳譽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被法人國視為國寶。巴黎的金融、證券、保險業十分繁榮。這里還有法國的金融中心,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金融市場。商業也很興隆。歐洲最大的商場――四季商場就坐落在巴黎的拉德芳斯區。著名的巴黎國際博覽會、現代化的特羅卡德羅展覽館,形成一個可供常年展出的「博覽會城」。巴黎是法國的交通樞紐,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次。全國的陸路交通都向巴黎集中,形成一個輻式式的交通網。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象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 參觀游覽的必到勝地。
沙漠古都開羅:
非洲最大的城市開羅,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首都,也是著名的旅遊
城市。
開羅位於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
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乾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公元
969年,美洲大陸還沒有被發現之前,開羅已是阿拉伯帝國法蒂瑪王朝的國
都了。"開羅"在阿拉伯文字中也就是"勝利"的意思。13世紀城市規模
進一步擴大,成為遠近的貿易、文化中心。
開羅既有反映阿拉伯民俗傳統風格的老城,也有按西方現代建築風格
建設起來的新城;現代文明與古老傳統相互融合,彼此並存,是開羅的一
大特色。
與尼羅河平行的科尼奇大街是開羅的主要交通線,開羅的市區分布在
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於11-16世紀的老城,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
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其中有建於12世紀的薩拉丁城堡和許多著
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市場上陳列著銅器、紡
織品、地毯、琥珀、香料等物品,任人挑選、購買。老城區的房屋比較低
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
尼羅河西岸,是19世紀以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市區。新市區內高樓林
立,187米的開羅塔高高地俯瞰著全城。在寬闊的新區馬路上,到處賓士著
電車和汽車;而在老城的街道中,卻不時可以看到古老的馬車和沙漠特有
的駱駝在往來。
伊斯蘭教是埃及的國教。開羅的500多萬埃及居民中,穆斯林佔80%以
上。開羅全城分布著一千多座清真寺,寺頂的塔尖,好似滿天星斗,點綴
在城市上空。開羅這個沙漠古都因而又獲得了"千塔之城"的稱號。
開羅西南郊的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更使開羅成為令全世界遊人流連忘返
對稱的古都北京:
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到地安門、鍾樓,鼓樓和安定門,組成了一條中軸線。東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條條東西向的胡同縱橫交錯,分列在中軸線的兩旁。因為對稱,北京的道路也很好辨認。許多象徵封建時代帝王權力的重要建築物,也都整齊對稱地分部在中軸線的周圍。如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壇和地壇,築在中軸線的南北兩端的東側,天安門的東邊有著皇室的大廟(現已經改建為勞動人民文化宮),它的西邊,都是祭神祭祖的社稷壇(現在已批為中山公園)。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殿建築上此起彼落,相互對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是成雙成對,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獨特風格和宏偉氣勢,給人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北京不愧對稱的古都,名副其實
⑥ 介紹花都的人文歷史
1993~2000年,花都市人口(除特別說明外均為公安局年末戶籍人口統計數據,下同)快速增長,從1993年的529266人增加到年的601225人,平均每年增加10279.86人。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簡稱「五普」)數據(以200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的常住人口數),花都總人口713363人,其中外來人口222457人,占總人口的31.18%;少數民族人口7908人,占總人口1.11%;15歲及以上婚齡人口52185人,其中未婚人口15297人,已婚有配偶人口34244人,離婚人口314人,喪偶人口2330人;有家庭人口589245人,家庭戶165623戶。
2016年,花都區有戶籍總人口 248047戶723778人,比上年增加6285戶6947人,(是年戶口已統稱居民戶口,不再分農業非農業戶口)全區男性368216人,女性355562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03:1。2016年出生登記人口14158人,其中男7653人,女6505人,男女性別比例為1.75∶1。死亡注銷3133人,其中男1693人,女1440人。全年遷入人口25915人,其中市內遷入19398人,市外遷入6517人(含港澳台和國外遷入94人);遷出人口19938人,其中市內移出17826人,遷往市外2112人(含遷往港澳台和國外370人) 。
據民國13年(1924年)《花縣志》記載,花縣有212姓。新中國成立後,隨歸僑、少數民族、遷入人口增加及行政區域擴大,姓氏也有所增多。1988年統計,本境有225姓,其中單姓223種,復姓2種。人數最多的為黃江兩姓,各2萬人以上。2005年底,按花都區公安分局戶籍人口統計,全區有583姓,其中單姓575種,復姓8種,黃劉江為三大姓,分別有46968人、28893人、27816人。2016年底,按花都區公安分局戶籍人口統計,全區有650姓,其中黃、劉、陳、張為四大姓,分別有52379人、33468人、31508人、30281人 。
方言
2016年,全區內使用漢語,本地方言主要有粵語和客家方言。粵語流通於全區內,粵語系人口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多分布於花山、炭步、新華、花城、秀全、新雅等鎮(街);客家語系人口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分布於梯面、獅嶺鎮;其中,赤坭、花東兩鎮以粵語與客家話人口雜居,花東鎮有4個村以閩南話為主要方言。
隨著花都經濟社會發展與對外開放交流的不斷擴大,大量外地人口從全國各地移入,普通話與粵語成為區內主要流通語言,境內北方方言種類日趨增多,與本地方言互融互匯。戶籍人口中,也是本地方言與普通話相互夾雜 [4] 。
名勝古跡
芙蓉度假區
花都湖國家濕地公園
位於花都北部的芙蓉嶂及芙蓉嶂水庫一帶,佔地面積60平方千米。1988年10月,完成度假區首期工程,對外開放。1994年5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為省級旅遊度假區。1994~1996年,度假區內開通與梯面綜合旅遊區連接的「通天河」隧道和過山公路,建成芙蓉水上世界、陽光滑草場等配套設施。
九龍潭水上世界度假村
位於北興九龍潭水庫一帶,佔地面積14.10平方千米。由北興鎮房地產綜合開發公司和香港金馬國際聯合公司合作開發建設,是集觀光、娛樂、會議、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度假區。1996年8月,建成水上世界等旅遊配套設施並對外開放。1997年8月,40幢別墅建成並投入使用。
花都湖
花都湖是2012年廣州市重點工程之一,也是廣州市「六湖」亮點工程之一,花都湖集生態保護、環境教育於一體的濱水綠道;集觀光、游覽、健身、娛樂於一體的遊憩綠道;集展示、傳播、參與於一體的文化長廊;帶動地區發展與活力的綠色通道,展示花都時代精神的活力長廊。
九龍湖度假區
廣州九龍湖度假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其佔地25000畝。度假區以自然山水為廣闊載體、以家庭度假為主導功能,集自然景觀、戶外運動、生態休閑、養生體驗、時尚娛樂、精品演藝為一體,秉承「靜康養、輕運動、精緻度假」的理念,致力打造「度假聖地,徒步天堂」。
廣州萬達文化旅遊城
「廣州萬達文化旅遊城(以下簡稱萬達城)建成之後,預計年遊客2000萬人次,將使廣州成為南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的文化、旅遊中心。」作為萬達布局全國的第九座文旅項目,也是唯一一座落戶一線城市的萬達城,廣州萬達城計劃投資500億元,目標是打造成為世界的樂園。
高百丈風景區
位於梯面鎮,分「盤古煙霞」、「百丈晴巒」兩大景點,景區內建有百步梯遺址及煙霞亭、晴巒亭、四望亭等,亭上可供登高、涉澗、探幽、聽泉、覽瀑、觀奇松、祀廟宇、看日出、眺晚霞。1997年投資70萬元,建成從山腳至山頂的盤山公路。
石頭記礦物園
花都石頭記礦物園,於2009年8月開園,位於廣州市花都區珠寶城,園區佔地面積70畝,主建築面積17777平方米,地上石雕公園,地下奇石世界,是一座以奇石、化石、寶石為主題的樂園。石頭記礦物園集科教、購物、休閑旅遊為一體,是目前世界上首座以礦物為概念所建的主題樂園,和動物園、植物園對比,別具一格,相映成趣。迄今為止,整個礦物園投資已超過1億元。目前,礦物園展出各類礦物品種超過2000種,數量達近萬件之多。2010年,石頭記礦物園被廣州市花都區授予「花都區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23]
圓玄道觀
圓玄道觀,花都區新八景之一,位於廣東省新華鎮西面的畢村附近,是廣東道教活動的中心和遊客游覽觀光的勝地。其最初是由香港圓玄學院出資興建,為非牟利慈善福利機構,以「發展道教學術研究,方便信徒拜祀神祇,發揚孝親敬祖,慎宗追遠的美德;興扶老攜幼,興學育才」為宗旨,1998年首期工程落成開放,後多次擴建,目前佔地近百畝。
盤古王公園
位於獅嶺鎮盤古王嶺。園內建有以歷史悠久的盤古神壇為主題的盤古王公園牌坊、盤古王廟、聖龜池、半山亭、商業街、天然游泳池等配套設施,成為集登高、朝拜於一體的旅遊景點。 [19]
紫霞山莊
位於梯面鎮五聯村,平均海拔500米,群山環抱,山巒披綠,環境清幽,是療養、養生之地。該山莊致力拓展養生旅遊、生態旅遊項目,1997年首期建成的景點有十二生肖廣場、萬福牌坊、商鋪茶亭、膳堂、放生池、園藝廣場、謁聖殿、萬福佛等。自然景觀有卧佛嶺、仙人橋、龍爪石、水流石瀑布、老虎洞、天池等。紫霞山莊前稱萬福山莊,1999年改用現名。
南方花卉交易中心
位於新華鎮永發大道,佔地50萬平方米,集生產、展銷、貯運、檢疫、商務辦公、技術培訓、信息交匯、游覽觀光於一體,是南方最具規模的花卉專業批發市場,也是廣州唯一的花卉拍賣中心。2000年開通觀賞奇花異草和根雕、奇石兩個旅遊觀賞項目。該中心設有13多萬平方米的連片花卉及觀葉植物場和全國最大的根雕、石藝市場。
廣州民俗博物館
2010年的12月7日,資政大夫祠正式改名為廣州民俗博物館。博物館坐落在廣州市花都區的三華村,建於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至今已有近150年的歷史。清同治年間,三華村徐方正、徐表正堂兄弟倆人共同任職兵部,均得到朝廷賞識,同治皇帝封贈了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和父親徐時顯為「資政大夫」,把徐表正的父親徐時亮封為「奉直大夫」。為了感念皇恩,他們建造了資政大夫祠和南山書院。為贊先哲盛德,他們的後人又續建了亨之徐公祠。
⑦ 花都珠寶產業華麗轉型開啟珠寶文化創意旅遊新里程
花都區人民政府
珠寶交易中心鳥瞰圖
一、花都珠寶產業發展歷史
廣州花都,活力之都、魅力之都、珠寶之都。花都因珠寶而顯時尚,因時尚而顯魅力。花都珠寶產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自2001年花都珠寶城成立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行業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珠寶產業保持高效益、高水平發展態勢,成為花都區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2005年,花都區榮獲全國工商聯金銀珠寶商會授予的「中華珠寶之都」稱號,2006年榮獲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授予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稱號,名副其實地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珠寶生產加工基地之一。目前,花都珠寶產業正將珠寶文化與旅遊業、時尚元素與文化創意融合發展,打造具有珠寶產業特色的「花都珠寶小鎮」,推動珠寶產業全面轉型升級。
二、花都珠寶產業發展現狀
1.產業發展概況
花都珠寶產業總體規劃面積2300畝,已開發1581畝,其中包括珠寶城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和珠寶交易中心。有來自法國、義大利、土耳其、波蘭、泰國等多個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的65家企業進駐。2006年花都珠寶產業總產值4.5億元,同比增長18.4%;出口總值5572萬美元,同比增長102.3%;2008年在全球金融風暴影響下,不少企業出口受挫,開始重視和開拓國內市場,由賺取微薄的代加工費向自主品牌經營轉變,拉開了中國珠寶品牌大戰的序幕。2011年,花都珠寶產業再上新台階,年產值達15.8億元,稅收總額3000多萬元,珠寶生產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由3000多人發展到3萬多人。
花都珠寶小鎮導覽圖
近年來,花都珠寶產業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品牌企業,成為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如石頭記飾品、傑宏泰飾品、佛蘭飾品、雅式寶石、雲峰珠寶、阿塔賽珠寶、保磁飾品等20多家品牌企業。其中,石頭記公司於2006年獲廣州市著名商標、2007年榮獲廣東省著名商標以及中國馳名商標。至2011年,石頭記公司已擁有超過1000家的連鎖專賣店,分布在全國30多個省市地區,主要產品有寶玉石飾品、翡翠精品、工藝禮品等。傑宏泰公司的「曼古銀」(MGS)品牌是全球連鎖品牌,以感性的純銀配以靈性的彩色寶石,產品極具藝術性和時代感,款式典雅大氣,色彩極富層次,演繹高貴、率真、誘惑、奔放的多重氣質,代表世界時尚復古風潮和古典風格,在歐洲(義大利)與國內多個大中城市開設了近五十家品牌店,建立了品牌加盟、品牌直營銷售網路;佛蘭飾品的「FLON」品牌源自法國,以特有的歐洲式設計,推出獨具時尚風格的個性化飾品,在歐洲,美國、非洲、中東等四十餘個國家搭建國際銷售網路,享有盛譽。
2.基地重點項目建設
(1)花都(國際)珠寶交易中心
正在籌建中的花都(國際)珠寶交易中心佔地面積152畝,建築面積達20萬平方,配套2個珠寶博物館,3個主題會所,2棟酒店公寓,是集辦公商貿、鑒定拍賣、展覽發布、購物休閑於一體的大型商業中心。
花都珠寶產業分布圖
花都珠寶產業發展布局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2)石頭記礦物園
2009年8月15日,全球首個礦物主題樂園——石頭記礦物園在花都珠寶城開園。園內匯集了5000多件世界各地的奇石、化石、寶石,向遊客呈現奇妙的自然世界,傳播迷人的石文化。該園投資逾2億元,佔地面積70畝,主建築面積17777平方米,是集科教、購物、休閑旅遊於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3)雲峰珠寶交易市場
雲峰珠寶交易市場首期建築面積約18000平方米,擁有750餘間商鋪,可提供黃金、白銀、首飾、寶石、半寶石、珍珠、翡翠等多種類別的珠寶交易,是花都區第一個大型珠寶專業交易市場。
(4)雲峰翡翠夢想館
雲峰翡翠夢想館設計樓層共二層,館內設有翡翠展區、大師展區、火山LED屏幕景觀、光纖燈壁畫、環幕影院、咖啡廳、文創售賣區等,通過融入科技與藝術元素,珠寶翡翠更富含時尚氣息。雲峰翡翠夢想館規劃打造成為珠寶、藝術、科技完美結合的特色珠寶展館,於2012年9月正式開館迎客。
(5)花都珠寶小鎮
花都珠寶小鎮選址在珠寶城第二期台灣珠寶園區,以「石頭記礦物園」為中心點的核心區域。通過對園區及周邊、企業建築物的裝飾與改造,緊緊圍繞「將工廠變為公園,將車間變為展館、將辦公室變為會所、將園區變為景區」的理念,擬將其打造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3.2012年首屆花都國際珠寶節
為尋求更多的發展和合作機會,促進花都珠寶產業轉型升級,2012年9月14日至17日,舉辦了「2012花都國際珠寶節」,包括6項內容:開幕儀式、雲峰翡翠夢想館開業、花都珠寶小鎮揭牌暨創「五A」景區啟動儀式、珠寶小鎮嘉年華、珠寶名人夜和珠寶高峰論壇。活動通過場館開業、產品展示、媒體推動、行業推介等方式,展示花都珠寶產業發展新成就、轉型發展新藍圖、投資珠寶新商機、文化創意新形象。
2012花都國際珠寶節開幕式——拉杠
4.基地的發展優勢
(1)區域優勢
花都位於珠三角范圍內,擁有發達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交通便利。106、107國道和機場高速、廣清高速、京珠高速、廣州北二環、北三環高速五條高速公路交匯花都。京廣鐵路線穿境而過,廣州火車北站位於花都。正在建設中的廣州地鐵9號線貫通花都,將於2014年全線開通。花都港可直航港澳地區,到達世界各地。特別是中國最現代化的航空樞紐港——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在花都的落成,不僅增強了花都的區位優勢,而且為花都帶來了巨大的客流和物流。目前,UPS等國際快遞巨頭已入駐花都,花都加工的珠寶產品可快捷運達世界各地。
(2)產業優勢
目前花都珠寶產業匯集了來自法國、義大利、土耳其、波蘭、泰國等多個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的黃金、白銀、水晶、半寶石、珍珠、瑪瑙、玉石等專業生產企業,種類齊全,工藝成熟,經營產品涵蓋戒指、吊墜、耳環、耳墜、項鏈、手鏈、發髻等各種首飾件、工藝品和裝飾配件。珠寶產業集聚,正朝著品牌建設、交易、展覽和旅遊等方向轉型升級,花都已成為國內重要的珠寶生產基地。
(3)政策優勢
自2001年花都發展珠寶產業以來,花都區歷屆政府高度重視,鼎力扶持,專門成立協調領導小組,研究制定珠寶產業政策,為珠寶企業解決各種經營問題;設立花都珠寶城有限公司等配套服務機構,提供投資、生產經營一條龍服務;在產業園區的建設和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海關、稅務、工商、環保和人力資源等職能部門給予大力的支持。2009年,花都國際珠寶交易中心項目被納入《廣州市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規劃綱要(2009—2015年)》。
三、花都珠寶產業發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一是黃金、白銀、鑽石等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珠寶企業的市場策略制定和實施的不確定因素增大,企業成本控制難度增加。
二是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部分出口為主的珠寶企業受到較大影響,出口銷售壓力大增、出口利潤下降,企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受到削弱。
三是珠寶專業人才匱乏。從技術工到管理人員、從市場營銷人員到設計人才等與珠寶生產有關的各環節人才都十分匱乏,制約了企業的擴大經營與規模化生產,急需加快珠寶類專業人才培養,以適應市場的需求。
四是半寶石類珠寶首飾缺乏系列標准與規范。在此類珠寶首飾市場競爭中,有的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損害了珠寶首飾行業的形象。
五是半寶石類珠寶首飾原材料進口關稅和海關估價過高,稅負過重,制約了企業快速成長。
世界關注花都珠寶
四、花都珠寶產業的發展前景
花都珠寶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積累和發展,未來10年,站在新的起點上,花都珠寶產業將按照「科學發展、轉型升級」的思路,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珠寶產業邁出新步伐、再上新台階。未來,花都珠寶產業的發展將會朝著以下幾個方向前進:
一是產業集群更加明顯,產業鏈更加完整。進一步強化招商選資力度,引進更多具有高端生產環節、有利於產業鏈延伸、產業帶動力強的企業,使同一行業內不同經營品種的企業進行互補,使產業集群效應更加明顯;以打造花都(國際)珠寶交易中心和引進省級珠寶玉石首飾檢測中心為抓手,形成原材料采購、加工、交易、設計、鑒定、展覽等一體化的珠寶產業鏈。
二是以品牌建設為中心,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企業的長遠發展離不開品牌的建設和經營,在國內外市場經營環境日漸變化的情況下,以品牌建設帶動行業的發展,引導企業積極開拓市場和打造品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花都珠寶產業會創造出更多的中國名牌甚至世界名牌。
三是與旅遊文化相融合,打造珠寶產業文化創意中心。花都珠寶產業將依託石頭記礦物園和雲峰翡翠夢想館等珠寶主題公園平台,進一步挖掘珠寶產業文化內涵,並通過舉辦花都(國際)珠寶節、珠寶論壇、珠寶時尚發布會等活動,發展具有特色的珠寶旅遊文化產業,將高雅、精緻的珠寶文化融入群眾的生活當中,提升珠寶產業文化氛圍,形成具有花都特色的珠寶文化創意中心,打造一個讓世界矚目的花都珠寶小鎮。
花都珠寶產業未來10年要走的每一步將是前瞻性的、跨越性的和創新性的,花都珠寶產業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廣闊、更加美好!
珠寶城全景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之路
⑧ 花都區的歷史文化
花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灰塑 灰塑,俗稱「灰批」,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是中國民間工藝的瑰寶。根據《宋高僧傳》卷十八的有關記載,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經存在。以後,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尤以祠堂、廟宇、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
花山鎮鐵山村邵成村年富力強,自小隨父習藝,灰塑技藝嫻熟,成為了灰塑工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2007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8年6月,國務院公布灰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盤古王誕 盤古王誕是花都區傳統的民間活動。每年農歷八月十二日為誕日,誕期活動從農歷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盤古神壇為固定的活動場所。
清朝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讀書人邱毛松在獅嶺爐山(現盤古王山)半山腰發現一塊石碑,上刻書「初開天地盤古大王聖帝神位」。傳說這塊石碑原立於梯面盤古廟內,梯面瑤人逃亡時遺落在此。邱毛松將拾到石碑的農歷八月十二日定為盤古王誕日,並修建了盤古神壇,引人前來慶賀。此後,盤古王誕逐漸發展成為影響珠江三角洲和粵北一帶、內容豐富、場面熱鬧的傳統民間活動。附近各鄉都組織舞獅隊到盤古神壇前匯演,還有唱大戲、鬧花燈、搶花炮等民俗活動。
盤古王誕不僅反映了古老的瑤族盤瓠崇拜和社祭文化,同時還承載著許多重大的歷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記憶,具有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和民俗學的重要價值。
2007年1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盤古王誕入選廣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灰塑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頭創作文學,富有濃郁的地方語言特色,屬於民歌體裁的一種。它繼承了《詩經》中《十五國風》的風格,常用「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以雙關、重疊等手法見長。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還有勞動歌、勸世歌、行業歌、耍歌、逞歌、虛玄歌和猜調、小調、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獨唱、對唱、聯唱、戲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優美,意境含蓄,被寓為《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其通俗易懂,生動形象,押韻上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特點,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流傳。自唐代開始,客家山歌在民間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花都的客家山歌流行於花山、花東、北興、梯面、芙蓉、獅嶺等客家人聚居的鄉鎮,群眾歷來有勞動中哼唱山歌、休閑時對唱山歌的習慣。目前我區群眾自發組織的客家山歌隊約有十三支,其中較知名的有百花山歌隊和楓葉山歌隊。他們經常在花城墟、獅嶺墟、北興墟、旗嶺墟、新華花果山公園、新世紀廣場等地進行演唱,深受市民的歡迎和喜愛。花山鎮百花山歌隊組織者、山歌手劉小文曾榮獲「廣州市農村優秀民間文藝家」稱號,自編自費出版客家山歌集《山歌十八韻》(共三集),免費派發給山歌愛好者。新華鎮楓葉山歌隊在花果山公園組織成立了數百人的客家山歌學習班,免費教群眾學唱山歌,積極宣傳和推廣客家山歌傳統文化。
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客家山歌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中彩琺琅製作技藝 琺琅,又稱「佛郎」、「法藍」,1979年至1981年間,花縣琺琅廠進行技術革新,組織楊志鋒、賴明、楊志金、黃鑒恆、黃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琺琅廠學習「景泰藍」的掐絲技藝。1983年,楊志鋒等人在「廣州琺琅」工藝的基礎上將「景泰藍」工藝有機地結合於一體,創新發明了一種新的工藝,命名為「中彩琺琅」。該工藝了不僅繼承「景泰藍」金碧輝煌的花紋圖案,又能襯托出「廣州琺琅」的淡雅、古樸、細致、生動的大幅彩畫和書法,使產品的觀賞價值大為提高。「中彩琺琅」製品有花瓶、點心盒、盤、罐、碟、碗、座鍾、電話機、座燈、鈕扣等,曾先後參加國家輕工部及省市有關部門舉辦的展覽,並多次獲得榮譽及獎項。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中彩琺琅製作技藝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花都元宵燈會 元宵節游燈,是流傳於嶺南地區的民間傳統習俗,也是人們新年祈福的一種形式。游燈的起源最遠可推至漢代。隨著歷史的發展,游燈活動不斷延續和豐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規模最大。
舊時,花縣的元宵節游燈活動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數鄉村都舉行游燈活動,場面非常熱鬧。遊行結束後,人們開始進行投燈,祈求光宗耀祖,虔誠孝順,新年順利,五穀豐登等新年願望。
新中國成立後,游燈習俗停止。20世紀90年代初,花都部分鄉村(如炭步鎮水口、石湖、塱頭、華嶺等村)逐復游燈習俗。1996年,炭步鎮水口村重修康公廟後,由旅港鄉人任廣榮發起成立「花燈會」,恢復游燈和投燈活動,至今已經舉辦了十二屆。每年農歷正月十四晚上,水口村元宵節游燈和投燈活動在康公廟前進行,共有三個程序:一、上屆燈主交納投燈款後,與親戚朋友、村中長者(稱「千歲宴」,即一桌12人歲數相加超千歲)在廟前聚餐。二、飯後進行投燈活動。先由「贊燈先生」贊唱燈籠,隨後群眾根據自己的願望需求報價競投,價高者得,燈價從幾千到幾萬不等。三、凌晨12點前投燈活動結束,隨即進行游燈活動。村中醒獅隊和群眾賓客聚集康公廟前,從廟內抬出康寶裔元帥、文昌帝、北帝、關帝、大王爺等5尊菩薩依次排列。游燈時大鑼開道,菩薩隨後,醒獅隊與今屆投燈獲得者、手提火把和燈籠的群眾組成連綿不斷的游燈隊伍,在村內、村外固定的范圍內遊行。
水口村元宵節游燈是花都地區規模較大,較有影響力的民俗活動,具有歷史、文化、民俗等研究價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花都元宵燈會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南獅 南獅,亦稱「醒獅」,流行於廣東、廣西以港澳、東南亞僑鄉,是地道的廣東民間獅舞。南獅是花都傳統的民間藝術,是人們喜愛的體育活動。它不僅融合了武術、舞蹈、音樂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由於舞獅的跳、蹲、馬步、箭步、弓步等均為武術動作,因此舞獅必須同時練習武術,掌握一定的武術步法。民國時期,花都很多鄉村都設有武館,聘請武師教授子弟習武和舞獅。新中國成立後,武術和南獅表演更加普及,逢年過節和開張慶典,各村獅隊便上街采青、巡演。近年,花都區政府致力開展醒獅競技運動,每三年舉辦一次「花都區醒獅大賽」。第八屆醒獅大賽中新華街大唐邊新華村1隊和獅嶺鎮楊屋村醒獅隊奪得一等獎,獅嶺鎮聯合村均合1隊、義山村醒獅隊,花東鎮珠湖村醒獅隊、新華街大唐邊新華2隊獲得二等獎。花山鎮新和弘橋A隊等獲得三等獎。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南獅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粵劇 粵劇是融會明清以來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等諸腔並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如木魚、龍舟、南音、粵謳、廣東音樂、小調、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黃為主的我國南方一大劇種,又稱廣東大戲、廣府戲等,是一種揉合唱做念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等等的表演藝術。粵劇最初演出的語言是中原音韻,又稱為戲棚官話,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語言改為廣州方言。
花縣(今花都)人喜愛粵劇。20世紀20年代開始,粵劇在花縣盛行,每逢舉行迎神賽會或學校籌款,多演出粵劇助慶。在縣內各鄉、村、圩都習慣搭戲棚請粵劇名班演出。20世紀二三十年代粵劇名演員白玉堂、黃種美、黃君武,三四十年代的蘇州女、白雲龍、袁准,50年代的劉美卿、粵樂演奏家駱津等都是花縣人。
1956年,佛山專區分配「群眾粵劇團」來花縣,花縣始有專業粵劇團,1959年正式成立「花縣粵劇團」。文革開始後,劇團癱瘓。1967年宣布花縣粵劇團解散,1973年,由花縣文藝工作團改編成花縣粵劇團,縣粵劇團重新成立,上演的劇目《洪秀全》曾被省電視台錄像播出。1981年11月至1986年,縣粵劇團多次解散和重建。1987年採取承包形式,粵劇團重新掛牌,直至現在,花都粵劇團主要活躍在五邑地區,有時回花都演出。
1950年,大東鄉首先成立業余粵劇團,編寫《解放區的天》,巡迴演出,轟動鄉鄰。隨後,李溪、羅洞、畢村、朗頭等五十多條村相繼成立業余粵劇團。人民公社成立後,業余粵劇團解散。上世紀80年代末,「私伙局」開始在花都流行,花都區文化部門近年每年舉辦一屆粵劇、粵曲大賽,為愛好者提供演出、交流平台,每年舉辦一屆文藝創作比賽。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粵劇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瑞玲盆景 瑞嶺盆景主要源於赤坭鎮瑞嶺村,該鎮豐群、田心、竹洞、上連珠、下連珠等村,以及炭步、獅嶺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鎮瑞嶺村地處花都區西部地區,地域廣闊、資源豐富、交通方便,種植盆景花卉等特色農業擁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瑞嶺村位於三坑水庫和矮嶺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氣候十分適宜盆景種植。
赤坭鎮瑞嶺村以生產經營樹樁盆景和盆栽盆景為主,是嶺南盆景的重要組成部分。瑞嶺村栽培的樹木種類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羅漢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詣。九里香盆景是瑞嶺盆景的代表作,製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極高的造詣,獨樹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區政府公布瑞嶺盆景入選第一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1994年4月19日,花都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成立,負責落實各項文物政策及市內文物調查、徵集、管理和保護。4月20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公布花都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洪秀全故居(含洪氏宗祠、書房閣)、馮雲山故居遺址、王氏大宗祠、資政大夫祠清代建築群(含水仙古廟)和盤古王廟(各處簡介可參閱《花縣志》文化藝術篇)。翌年4月28日,花都市人民政府發出《關於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布告》,規範文物管理和保護。
重修洪秀全故居(含書房閣)
洪秀全故居於1961年復原。1998年,故居建築基礎下陷,牆體變形成危房。是年11月,由國家文物局和廣州市政府各撥款10萬元、花都市政府撥款20萬元進行重修,並於翌年2月修復重新開放。
修葺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
三華村資政大夫祠建築群(含水仙石廟),建於清同治二年(1863年),總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該建築群長期挪作他用,日久失修,原建築工藝損壞嚴重。1993年,花都市委、市政府決定修復該建築群。三華村委會和花都市政府分別籌資500萬元和900萬元,由廣東省嶺南古建園林工程公司施工,對建築群主體建築的工藝進行全面修復,並對周邊園林綠化環境進行整治,使建築群恢復原貌,於2000年12月29日正式對外開放,成為花都的一個旅遊景點。
廣州最美鄉村 「紅山村」旅遊區
紅山村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在具有廣州「九寨溝」之稱的王子山森林公園的腳下,被譽為「廣州市最美的山村」。梯面鎮投入1000多萬元,在紅山村發展旅遊業,並在去年建設了東部深谷景區,明年還將打造西部淺谷景區。
⑨ 廣州市花都區有什麼傳統文化
花都區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建設幸福花都」的發展主題,在保持經濟社會健康平穩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強文化這一軟實力的發展,不遺餘力地打造花都自身的文化品牌,「中國盤古文化之鄉」、「洪秀全故里」、「中國皮具之都」、「中國音響之都」等,一張張文化名片已經成為花都的代名詞。
在2010年7月,花都區被授予「廣東省實施《南粵錦綉工程》文化先進區」稱號。
通過打造皮革皮具節、珠寶文化節、油菜花節、香草文化節等一系列文化品牌,並加強了對盤古創世文化、灰塑文化、琺琅文化、元宵燈會、水口營探花村、花山洛場碉樓以及炭步朗頭、茶塘、藏書院古村落等文化資源的包裝策劃和宣傳推介,進一步提升了花都區文化軟實力。
與此同時,花都區根據各鎮(街)的實際,舉辦各種群眾廣泛參與的競賽和文藝活動,打造特色文化活動品牌,形成「一鎮一品」的文化格局。花都每三年舉辦一屆文化歡樂節、一屆合唱節、一屆鎮(街)文化活動周,每年一屆新年音樂會、一屆盤古王民俗文化節、一屆炭步芋頭旅遊文化節、一屆梯面油菜花旅遊文化節等,為街坊們搭建施展文藝才華的平台。
文化與產業不斷融合
珠寶、皮革、音響、汽車等花都的支柱產業在新型城市化的道路上不斷與文化結合,花都的文化也在為產業的發展賦予新的內涵。
珠寶賦予文化品位,提升產業競爭力,是花都珠寶發展的創新模式。目前,花都已經形成以石頭記礦物園、雲峰翡翠夢想館、花都珠寶小鎮旅遊觀光為載體的「珠寶文化旅遊中心」。
引領時尚的皮具產業,經過十多年的打造,獅嶺皮具產業在國際化、規范化、信息化的基礎上,將重點推行品牌化、標准化、藝術化。今年11月30日,第12屆中國(獅嶺)皮革皮具節開幕式即將以空前的規格在廣州海心沙舉行。
在汽車產業基地,花都汽車城還專門規劃了文化體育功能。一個覆蓋汽車測試、試駕體驗、汽車品牌及文化展示、汽車生活及娛樂等多個方面內容的、國內最綜合的汽車文化中心已落戶花都。
■花都魅力逐個看
金漆品牌「天王故里」
花都是太平天國起義領袖洪秀全的故鄉,洪秀全故居紀念館是花都區重點文化建設項目,總投資4500多萬元,主體館土建工程已於2011年7月底竣工,現正在辦理陳列布展有關手續和陳列所需文物的復制工作。該館建成正式開放後,不但結束洪秀全故居與洪秀全紀念館分離的狀態,更使太平天國歷史資源得到進一步優化整合,擦亮「天王故里」這一金漆品牌。
煥發新機的古村落
花都共有5個村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分別為炭步鎮朗頭村、茶塘村、藏書院村,新華街三華村以及花東鎮高溪村。以擁有古村落數量最多的炭步鎮為例,近年來積極改善古村落周邊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並投入資金改造維修通往古村落的道路,以改善交通條件。炭步還舉辦了多次古村落旅遊嘉年華活動,推廣古村落的文化品牌,盤活歷史文化資源。
民俗風情盤古王文化
每年農歷八月十二日晚,獅嶺盤古王山盤古王廟都要舉行盤古王誕活動,來自花都本地、珠三角地區乃至海外的人們聚集於此祭拜盤古,祈求風調雨順。2007年,「盤古王誕」入選廣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0年獅嶺鎮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盤古王文化之鄉」和「中國盤古王文化研究基地」稱號。
國家級非遺灰塑工藝
灰塑,俗稱「灰批」,原材料以石灰為主,具有耐酸、耐鹼、耐寒熱等顯著特點,是嶺南建築的傳統裝飾,屬於傳統的建築裝飾藝術,也是我國民間工藝的瑰寶。灰塑藝術是涵蓋了雕塑藝術與繪畫藝術於一身的綜合性民間工藝美術。2009年,灰塑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都區啟動灰塑文化產業化項目,灰塑這一瀕危的文化資源不但得到傳承和保護,更變成文化資本,形成文化競爭力。
花都有獨特文化氣質
花都區處於空港、生態、歷史等多個文化圈的交集點,作為廣州的一部分,既有和城市母體相應傳承、相互依賴的特點,也有獨立發展,形成了獨特文化氣質和城區文化風貌的軌跡。花都區擁有空港文化之都、汽車文化體驗之都、時尚文化之都、宜業文化等十大品牌文化體系。花都區品牌文化發展應該做強獨特性,做大市場化,做精高端化,做好國際化。
打造「空港文化之都」
打造區域文化品牌對花都區建設廣州城市副中心與文化名城意義重大,花都未來挖掘「空港文化之都」的品牌,應更多地依靠空港經濟,打造空港文化品牌,打造空中網路之路,以文化副中心去提升城市副中心的軟實力,力爭未來成為空港文化之都。
將歷史文化資源流傳下來
花都的戰略文化品牌很多,文化資源豐富,如何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如將盤古王誕等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流傳下來,進一步發掘資政大夫祠等建築文化,研究太平天國的故事歌謠,發揚光大。花都有珠寶、皮具等很好的產業基礎,要找准切合點,建設一個魅力花都、時尚花都。
擦亮花都歷史文化品牌
一些外地人不了解花都,但是一聽說「洪秀全、盤古王」就恍然大悟,「洪秀全、盤古王」這些就是花都的歷史文化品牌。擦亮這些文化品牌對塑造區域文化品牌作用非常大,因此我們要對歷史文化品牌更加關注。文化品牌大眾化、市場化會走得更久,要把文化價值觀挖掘出來。
以項目帶動文化與產業結合
花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要邁出新的步伐,需要呼喚文化出場,需要文化引導,文化創新至關重要。在重視物質文化建設的同時,要高度重視精神文化培育,提升城市發展文化內涵。加大對文化發展的投入,夯實文化基礎,提升文化發展的整體水平,如獅嶺皮具項目,可以將文化融入產業裡面,通過項目帶動文化與產業的結合。
挖掘新興文化品牌
建議花都在鄉村文化上,既要發展現代農業,也要保留鄉土文化傳統,把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結合。汽車文化方面,可更好地發掘汽車資源,衍生出賽車、汽車體驗等文化產業。空港經濟方面,舉辦國際空港文化博覽會、國際空姐大賽等活動充分發掘產業優勢。除發掘現有資源,還要挖掘新興文化品牌。
保護古建築生態和生活環境
要轉變保護觀念和態度,明確思路,既要保護古建築的外殼,也要保護其生態和生活環境,保護單體也要保護其整體,保護傳統文化,也要保護近現代的文化。要將建築主體糅入當地民俗文化中,才能激發民眾熱情,成為古村落保護主體,並傳授其保護方法,幫助建立保護機制。
⑩ 花都故鄉里好玩嗎
花都區的特色,洪秀全天王故鄉哦~
月是故鄉明吖~
嶺南離不開水,珠三角河網密布,傳統的水鄉生活因此形成,而故鄉里的嶺南園林,也因為水而變得精妙而靈動。嶺南水鄉的水,有別於大海的波瀾壯闊,也有別於江河的氣勢磅礴,它總是那樣的恬靜而溫潤,散發著濃濃的生活氣息。輕舟秀水、小橋流水、枕水人家、雞犬蛙鳴、鄉情撲面,恍如一個遠古的童話,這里的一景一物,都在扣動每一根塵封心底的心弦。
故鄉里內的駁岸小橋、祠堂廟宇、宅第民居、碉樓文閣……全用珠江三角洲古代的建材、以傳統的手工藝造成,僅百年以上的青磚就用了300多萬塊;所有生產工具、生活用品無一不是原汁原味的舊物。還有百藝坊中的手工絕藝、蠟像館中的民間百態以及精彩紛呈的民間藝術表演,將讓你在半天時間內,輕松而有趣地通覽一卷長長的嶺南水鄉史。
5.1逛故鄉里:嶺南水鄉文化節
一、嶺南百年生活用具展
故鄉里的建築濃縮了嶺南水鄉的傳統建築精華,每戶人家均有自己的碼頭和小船。一磚一瓦,一門一窗,一桌一椅,一碗一勺,全部都是原汁原味的實物,僅百年以上的青磚就用了300多萬塊。
圖片:
信步,閑散的心情,靜靜的回憶自己的童年歲月
坐在桌前,想像著歲月的變遷與留下的痕跡
真實的蠟像,帶我走進彷彿走入時光隧道,逼真的場景,遠古的聲音彌漫在故鄉里
噓,聽,那朗朗的讀書聲。。。先生還在講四書五經
太公分豬肉羅,過年過節,相信這是大家最開心的一刻了!
當鋪
也許時代讓我們不能再回到老宅,但我們可以經常回到故鄉里
簡陋但卻溫馨,好似聞到了兒時煮玉米蒸花生的香氣
現代,我們近在眼前,古代,我們也能觸見
二、故鄉里影視星光大道:
故鄉里是很多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地,短短兩年,已經有十部影視劇在這里開拍。現正拍攝的《合約情人》是繼《扭計師爺陳夢吉》、《有情天地無情刀》、《情灑虎渡門》、《相逢何必曾相識》、《情定故鄉里》等影視之後,在故鄉里借景拍攝的第十部劇作。
【故鄉里巨星連線】任賢齊、范冰冰、元華在3月底至4月合作拍攝的時裝愛情喜劇《合作情人》,拍攝地點正是廣州花都故鄉里主題公園,本片將由香港名導吳思遠監制,張堅庭執導。故事圍繞霍啟發(任賢齊飾)的父親(元華飾)退休後修建仿古村莊這一情節展開,跟故鄉里的實情非常吻合,題材簡直就像為故鄉里度身訂造一樣,各位粉絲可以去現場先睹為快。
三、世界風情大舞台:
千手觀音(中國)、驚險雜技(中國)、鹹水歌謠(嶺南水鄉)、印巴狂舞(巴西)、印度宮廷舞(印度)、阿拉伯風情舞(阿拉伯)等二十多個精彩的節目每天都會在故鄉里上演。
•故鄉里表演節目(3月21日-5月30日):
9:30~10:00
大夫祠門口:竹竿舞
百藝坊夢幻雜技:有小丑、手技、柔術、鑽桶等精彩雜技
------------
10:30~11:30
舞台:好日子、歡慶鑼鼓、大紅燈籠、印巴狂舞等精彩的舞蹈以及精彩的晃板彈碗、柔術、鑽桶等雜技表演
------------
14:00~14:30
大夫祠門口:竹竿舞
百藝坊夢幻雜技:有高車踢碗、晃板彈碗、溜冰等精彩雜技
------------
15:00~16:00
舞台:俏花旦、千手觀音、阿拉伯風情舞等精彩舞蹈以及精彩的小丑、手技、高車踢碗等雜技表演
————————————————————
•門票:38元,地址:廣州花都區山前大道碧桂園假日半島故鄉里主題公園內。www.guxiangli.com.
•交通指引:廣州-內環路(往火車站方向)-廣清高速慶豐入口-廣清高速-獅嶺山前大道出口-山前大道-故鄉里(假日半島旁)
我去時的節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