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縣鄉村旅遊發展理念
⑴ 安吉在建設中國美麗鄉村中的工作亮點及不足
近年來,我縣致力於建設中國美麗鄉村、推動竹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政府推動、百姓參與、上下合力」的良好氛圍,效果顯著。安吉的中國美麗鄉村和竹產業發展更是全國山區半山區縣市典範,倍受社會各界的肯定和中央省市級各類媒體的關注。縣宣傳部門為提高安吉知名度與美譽度,積極為安吉對外宣傳進行吆喝,營造聲勢。一是主動走出去。宣傳部門及時將縣內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和竹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整理,製作宣傳資料由部領導親自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與主流媒體進行溝通,爭取在全國有影響的媒體上報道安吉建設與發展成果;二是誠心請進來。在與主流媒體溝通的同時,創新形式力邀媒體到安吉采風,實地感受安吉的中國美麗鄉村建設和竹產業對安吉地方經濟的推動作用和提高農民生活的重要影響,通過記者體驗、百姓暢談等形式生動報道;三是做大做強外宣工作。由常委宣傳部長、分管部長親自帶隊到北京、上海等地與主流媒體負責人聯系協商,力爭播精品、上頭條、擴影響。目前溝通的均是在長三角乃至全國有重要影響的媒體,如中央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等。繼2009年9月15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以《經典中國輝煌60年》為題頭條報道我縣良好生態環境與建設成果後,12月27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再次以《浙江安吉竹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題報道了我縣竹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如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安吉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12月28日,央視一套與央視新聞頻道在7點至8點時段的《朝聞天下》欄目中分別以《村莊名片》、《記者體驗:竹子改變生活》、《農民2009:農民老李的致富三級跳》、《數字增收》為題全面報道安吉縣政府在充分利用自身資源與地理優勢情形下,政策支持、技術幫扶、產銷跟蹤,因地制宜推動竹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切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成功做法與典型經驗。通過以記者體驗、農民說安吉、數字證實等不同形式報道安吉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與竹產業發展,使安吉對外形象進一步提升,知名度進一步擴大,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作為全國權威主流媒體的中央電視台在重點欄目如此高頻率報道安吉,在安吉對外宣傳歷史上罕見的。這也反映了安吉對外知名度與影響力在擴大,安吉政府帶領農民增收致富效果是明顯的,更是符合安吉山區半山區自身特點的。 浙江省安吉縣委縣政府按照生態立縣理念,注重領導方式、思想觀念、載體平台、制度政策、服務方式的五大創新,充分發揚安吉人兼容並蓄、敢為人先、虛心有節、挺拔向上的竹精神,以打造「中國美麗鄉村」為抓手,全力把全縣187個行政村建設成為「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全國生態環境最優美、村容村貌最整潔、產業特色最鮮明、公共服務最健全、鄉土文化最繁榮、農民生活最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據安吉縣委副書記王樹介紹,為保證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的科學有序,縣委縣政府把全縣作為一個大鄉村來規劃,把每一個村當作一個景點來設計,把每個農戶當成一個小品來改造。現已把全縣所有行政村劃分為40個工業特色村、98個高效農業村、20個休閑產業村、11個綜合發展村和18個城市化建設村,並出台了《中國美麗鄉村實施意見》,明確了實施架構、評價標准、考核辦法、獎勵政策和長效管理機制,使「中國美麗鄉村」建有方向、評有標准、管有辦法,使新農村建設從一個宏觀的方向性概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工作實踐,創造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安吉模式」,培育了「敢為人先、堅忍不拔、同心協力、求真務實」的「安吉精神」。 王樹告訴記者,安吉縣通過實施環境、產業、素質和服務「四大提升工程」,大力推進「中國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使安吉經濟社會發展邁上了新的台階,昔日被國務院列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點區域的安吉,如今被稱為中國竹鄉、中國白茶之鄉、中國椅業之鄉、中國竹地板之都、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成為長三角地區大城市產業轉移、要素外溢的「首選之地」和都市人群摒棄浮躁、回歸自然的「休閑樂園」。 據了解,安吉農村產業發展按照「一產調優提效、二產調強提質、三產調大提速」的發展思路和「一產接二連三」的產業互動目標,培育發展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競爭優勢明顯的特色產業。使農業變強了,2008年,全縣竹產業銷售額達108億元,白茶產值7.8億元,已建成農業休閑觀光園區13個,面積7萬畝。2009年上半年,全縣休閑農業園區共接待遊客307萬人次,旅遊收入12.25億元,拉動農民收入增長2.3個百分點;「農家樂」經營戶達520戶,8800餘張床位,全年可接待遊客68萬人次,解決農民就業3萬人,實現收入1億元。讓農民變富了,2008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0343元,高於浙江全省農民人均收入1000多元。農民富不僅表現在經濟上的富庶,還表現在農民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農民的保障水平不斷提升,農民的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把農村變美了,建成了全國優美鄉鎮12個,省級生態鄉鎮13個;形成了體系完善的「戶集、村收、鄉運、縣處理」的農民生活垃圾處理網路,垃圾收集率達95%;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1%,建成生態公益林100萬畝,空氣質量和水質量保持Ⅱ級以上,走進安吉就像到了一個巨大的生態公園,山美、水美、田園美。城鄉也更加和諧了,縣城以山為脈,以水為徑,形成群山環繞水穿城、青山碧水綠綿延的生態城市形態,廣大農村把生態村建設與小康示範村創建等有機結合起來,整體推進,全縣城鄉收入差距比達到1.96:1,一些經濟活躍鄉村的農村戶口甚至已經成為讓城裡人羨慕的身份。 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一種優勢資源,關鍵是如何把生態資源變成生態效益。安吉基於這種理念,大力挖掘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的潛力,集中精力打造中國名牌農產品和優勢農產品,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增收致富,同時耐心尋找跨越式發展之路,利用生態環境優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業,建設大都市後花園,打造休閑度假天堂。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的發展,讓安吉人得到了第一桶金,大批城市遊客的到來又使安吉的第三產業迅猛發展。農民由一產「接二連三」(靠一產優勢發展二產、再靠生態優勢發展三產)正在向「跨二進三」(跨越二產,依靠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直接進入三產)發展,闖出了一二三產聯動、綜合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認為,對於「安吉模式」應該全面、系統地來看待和認識,其中有很多值得總結、借鑒和推廣的經驗和理念。比如「安吉模式」把各地的領導幹部忽視的生態資源轉化成了資本,大力發展農業三產化,讓農民分享到了第三產業的資本收益,使農民靠三產增收,而不是靠一產增收,實現了跨越性的發展,這為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再添一計。再比如,安吉一個縣的產值僅相當於蘇南的一個村,一個縣的財政僅相當於蘇南的一個鄉,但是安吉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建設水平卻達到了日韓的水平,而且不是一個兩個點,可以隨處下車,隨處去看。這也為新農村建設怎麼搞、怎麼以極低的成本讓千家萬戶實現生態農業環保農村、是不是只能在高度發達地區才搞得成、是不是財政拿足夠的錢才搞得成提供了活生生的範例。 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局長甘士明在發言時說,美、新、富、榮四大要素構建了美麗鄉村,支撐了「安吉模式」,走出了一條適合安吉特點的新農村建設發展路子,也為推進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嘗試,做了最好探索。特別是把保護生態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農民創業和農民增收這個根本著眼點,依靠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打造鄉村旅遊產業,拓展農業的發展功能,使把整個農業產業附加值得到了最大提升,創新了農業產業創新模式,很有推廣價值;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把資源進行充分地整合,吸收相關的社會資本和農民資本來進行一系列基礎設施建設,用以獎代補的這一點點資金撬動了比較大的社會資源來共同建設新農村,也值得借鑒。 與會專家認為,「安吉模式」演示了新時期中國農業、農村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的運作軌跡,體現了通過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增加農民收入的創新思路,實踐了山區、半山區、丘陵地區推進生態立縣和生態強縣的發展方式,揭示了特定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規律,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從「安吉模式」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價值看,有四條經驗值得借鑒:一是堅持以農為本發展戰略,跨二進三,實現「三農」跨越式發展。安吉圍繞竹子、白茶、蠶桑這三個農業主導產業做足文章,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真正做到了農業「接二連三」,同時大力打造縣域經濟整體品牌優勢,形成了「中國竹鄉」、「中國首個生態縣」和「中國美麗鄉村」三張亮麗的「名片」,進而使農業在「接二連三」的同時實現「跨二進三」,變農業資源為農業資本,在要素重新定價、重新分配中占據主動,實現了「三農」跨越式發展。二是堅持生態先行發展戰略,強調自然和諧與生態文明,推動「三農」可持續發展。安吉善於挖掘和保護生態、善於經營生態,通過優良的生態和優質的服務,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態效益,把青山綠水變成了金山銀山,產生了綠色GDP,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三是堅持文化立縣發展戰略,內促外延,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三農」科學發展。安吉憑借底蘊深厚的文化,立足於文化消費的民族性、生態性和專業性,作好農村文化消費這篇大文章。通過不斷挖掘與傳承,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的農村文化,涌現出了書畫村、畲族文化村、生態屋、山民博物館等各具魅力的文化景觀和文化現象,形成了發展農村的第三產業、吸引城市遊客的一大賣點。四是堅持精神傳承發展戰略,突出理念思路轉變,實現「三農」和諧發展。安吉把「奮戰五年·再造安吉」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精神支柱,傳承先賢遺風,弘揚安吉精神,上下同心,一年連著一年抓,一屆接著一屆抓,一事跟著一事抓,鍥而不舍,不斷在推進中完善,在落實中提升;通過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做到了全縣覆蓋、全民參與,共同打造美麗鄉村、共同建設幸福和諧的美好家園。 「安吉模式」對推進全國新農村建設有三大啟示:一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走城鄉一體化的道路,採取一二三產業統籌發展的模式,統一規劃,一起推進,統籌發展。「三農」問題的解決,並非只有依靠工業化和城市化。「安吉模式」通過開發內源改變了農業弱質本性,使農民可以不離開自己的故土,也能做到安居樂業,生活在清新的自然風光中,享受著城市的現代文明,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具有創新意義的「三農」解決方案。二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沒有統一的模式可循,但必須有統一的發展思路。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同的區位條件、地緣優勢、產業優勢,應該准確定位,科學決策,選擇符合自身特點的發展道路。農業資源可以轉化為農業資本,山區的生態、環境和文化作為重要的資源同樣可以轉化為資本。只有著力拓展生態、文化的功能,向休閑、觀光、旅遊、環保等方面轉移,才能實現農村的良性循環,才能拓展農業的多種功能。安吉的實踐告訴我們,山區縣的資源在山水,潛力在山水,山區縣的發展完全可以摒棄常規模式,走出一條通過優化生態環境帶動經濟發展的全新道路。三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統籌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包含環境建設、節能減排、傳承農耕文化、發展休閑農業等豐富內容。老百姓的幸福感並不一定與GDP的增長成正比,在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生活水平達到小康後,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是影響人們幸福感的直接因素,他們需要綠色GDP、務實GDP;農民收入與財政收入的增長並無必然關聯,富民與強縣並非完全是同一個概念,安吉2008年的財政收入不足15億元,但安吉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0343元表明,強縣並不等於富民,只有富民基礎上的強縣才最值得推崇。 農業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主任王守聰告訴記者,舉辦此次研討會就是集中有關部門、地方和專家學者的智慧,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安吉模式」進行梳理和研究,探討在農村推廣「安吉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通過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促進新農村建設樹立一個鮮活而又生動的典型。 王守聰透露,今年10月底,農業部還將聯合國家旅遊局、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安吉舉辦「中國(安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高層論壇」,屆時將召開「中國旅遊協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分會成立大會」和舉辦「2009首屆中國(安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節暨中國美麗鄉村節」,進一步通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山區、半山區的新農村建設。
⑵ 如何發展鄉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十三五時期重要的建設內容。鄉村是眾多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其文化內涵厚重,歷史悠久,價值獨特。美麗鄉村的建設,要重視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資源,再現鄉村傳統藝術,使其煥發新的生機。積極與鄉村旅遊發展相結合,發展傳統文化的演藝、體驗和產品開發、品牌打造,在實現鄉村文明傳承、加強鄉村文化遺存保護的同時,增加地方收入,踐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各地區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生態農業的發展,其生產方式的轉變帶來的是安全、衛生、優質的綠色農產品,通過推廣精耕細作,使用有機肥,嚴格監管高毒劇毒農葯的使用,發展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實現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具有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功能,也是實現望得見的鄉愁的重要途徑。
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美麗鄉村的規劃,重點突出地域特色,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體驗、科普教育、民俗體驗、文化傳承等為項目,依據各地具體條件,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庄、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構建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美麗鄉村綜合體。
⑶ 解決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所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1.挖掘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樹立鮮明的鄉村意象,保持獨特的鄉土氣息
鄉村意向是鄉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人們頭腦里所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圖像」,其主要表現為鄉村景觀意象和鄉村文化意象。遠景設計院指出鮮明的鄉村意象是鄉村旅遊得以發展的巨大財富,是一項對城市旅遊者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無形旅遊資源。鄉村意象強調的是一種整體氛圍,而這種整體氛圍的體現,必須靠對內營造和對外宣傳兩方面結合才能夠完成。因此,在鄉村旅遊開發中,一方面必須有意識在鄉村營造一種「可印象性」的整體氛圍,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宣傳把它推向市場,形成鮮明的鄉村意象。如淮北平原的「綠洲仙境」----小張庄,江蘇「江南農村」----周庄等都是靠這種方式樹立起鮮明的鄉村意象,並進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
(2)、挖掘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開發特色化產品
我國地大物博,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豐富,有著反映人與自然的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有著反映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宗教理念、社會組織形式和家庭關系、古樸典雅的鄉村建築;有著濃厚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將這種文化內涵挖掘出來,深層次、多方位開發設計適銷對路、具有鄉村特色的產品,才能增強鄉村旅遊產品吸引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當前,我國鄉村旅遊地應加強休閑娛樂、民俗風情及「綠色產品」等特色產品的開發,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鄉村旅遊才不流於淺層次的觀光游覽,不局限於旅遊資源的表面現象,才能更富於觀念和感情的溝通與體驗,更鍾情於表象下文化底蘊的體驗,更具有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這也才能解決文化含量不夠的問題。
(3)、注重產品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提高產品的安全性
提高旅遊活動的參與性和知識含量是吸引遊客的重要手段,也是留住遊客、延長其逗留時間的最好方法。鄉村旅遊經營者要充分利用當地特有的農家氣氛及農事活動,使旅遊項目貼近農家生活,營造出一種真正的「農家樂」。如可讓旅遊者與漁民一起隨船撒網捕魚,和農民一起防線織布,製作工藝品、綠色食品,一起參加民族節慶活動;可以根據季節的推移、經濟作物成熟期的不同,推出具有知識性和樂趣性的、新的農家旅遊項目,如舉行採茶節、竹筍宴、桃花節、楊梅節、百合宴等。通過提煉民俗文化和農耕文化,讓旅遊者體驗返璞歸真和鄉野的樂趣,通過收獲勞動成果使旅遊者從中獲取一定的知識,滿足旅遊者寓教於樂的需要。
旅遊安全是旅遊者決定出遊要考慮的首要問題。除了一般旅遊共有的安全問題外,鄉村旅遊安全還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農事方面的操作性安全問題。由於鄉村旅遊參與性強,而遊客又不熟悉農村的農事操作,所以很容易由於操作不當而出現安全問題。二是農葯、肥料、植物花粉造成的皮膚過敏問題。如遊客可能因為農田中的肥料、殘余農葯等引起皮膚騷癢,在果園中活動也可能因某種植物花粉引起皮膚不適等等。所以對遊客參與性項目要加強監導,以保證鄉村旅遊活動的安全。
2.政府主導、健全相應管理體制、實施規范化管理
要解決鄉村旅遊產生的沒有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與方法,必須採用政府主導,行政、經濟、法律等相配套的宏觀調整、監督、指導和管理手段和方法。 鄉村旅遊地政府要把鄉村旅遊的管理納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各級政府職能部門要明確責任,制定出鄉村旅遊相關管理辦法或條例,對鄉村旅遊的規劃審批、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規范與監督,引導其逐步走向行業協會自律管理。鄉村旅遊在內部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自負盈虧。但對遊客市場和社會來講,一個地方的鄉村旅遊地是一個整體,有著整體的形象和全局的利益。這就需要當地政府和職能管理部門為廣大遊客的利益、當地經營戶的利益、旅遊地健康發展的長遠利益積極引導,進行規范管理。如,成都龍泉驛區把鄉村旅遊納入該區旅遊局管理的工作范圍,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堅持「政府主導、各方支持、發揮優勢、大辦旅遊」的方針,把爭創國家級花果山風景名勝區作為鄉村旅遊發展的未來目標,大大提升了鄉村旅遊地的地位。
制定相關法令法規,使鄉村旅遊的經營運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鄉村旅遊地向法制化、規范化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政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應可成立鄉村旅遊協會,制定有關的章程,對鄉村旅遊活動進行指導和監督。為確實保護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鄉村旅遊資源,要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避免對生態環境和景觀開發性的破壞。
3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實行規模化經營
完善相關設施設備條件,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實施一體化、聯合化經營是實行規模化經營的基礎。
在設施設備條件的建設上,要加強鄉村旅遊地公共設施與食宿設施的建設。要解決好交通、通信、廁所等問題。應與交通部門合作,開辟旅遊專線,為城市市民遊客出遊提供方便。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注意旅遊環境和接待設施的衛生標准。由於鄉村旅遊地的旅遊者大多來自都市,他們習慣於都市生活的清潔和環境衛生標准,這就要求鄉村旅遊經營者在食宿設施建設上要重視廚房、餐具、卧室、浴室、廁所、水池及公共娛樂場所的衛生標准,並定期進行殺菌消毒處理。
在全方位、綜合性的開發各種鄉村旅遊項目方面,要大力發展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互相配合的項目,在「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的鄉村旅遊活動項目中把各種鄉村民間娛樂藝術如舞獅、龍燈、高橋、吹打樂、花鼓、民歌對唱及各種民俗表演納入鄉村旅遊產品中,形成系列和規模,延長遊客的停留時間,產生規模經濟效益。
4 合理規劃、精心設計、靈活營銷、打造品牌
鄉村旅遊地要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全面規劃,合理布局,打造自己的品牌。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應對旅遊地的區位條件、資源特色、生態環境、社會經濟及客源市場等進行認真和詳實的調查與評價,並以區域旅遊經濟開發及系統生態學理論為指導進行合理規劃和科學開發。通過科學規劃、精心設計,開發具有區域特色、與鄉村環境相協調、具有品牌效應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⑷ 浙江省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現狀分析
在旅遊發達國家,觀光旅遊、度假旅遊、鄉村旅遊構成三大重要板塊,呈三足鼎立之勢。我國的鄉村旅遊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在全國各地蓬勃興起、方興未艾。嘗到甜頭、得到實惠的鄉村紛紛擴大旅遊規模,有力的示範效應又使許多鄉村效仿跟進。借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強勁東風,各級政府非常關注「三農」問題與和諧社會的建設。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不僅是旅遊產業的重要板塊,而且是旅遊業反哺農村的有效的途徑之一。
發達國家或地區的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於二戰以後,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之後,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向著內容更豐富的休閑農業發展,即不僅提供農產品,而且形成一個具有田園之樂的休閑區,這種「農業+旅遊業」性質的農業生產經營形態,既可發展農業生產、維護生態環境、擴大鄉村旅遊,又可達到提高農民收益與繁榮農村經濟的目的。
當前,我國的廣東、北京、上海、浙江等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都市圈地區,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起步相對較早,發展較快,形成了一批很有特色的觀光農業園區和鄉村旅遊景區,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1998年,國家旅遊局把「華夏城鄉游」作為旅遊主題,使「吃農家飯、品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做農家人、娛農家樂、購農家物」成為農村一景,使田園農家樂、花鄉農家樂、果鄉農家樂、竹鄉農家樂、漁鄉農家樂、湖鄉農家樂等成為城市新寵;2004年我國的旅遊宣傳主題被確定為「中國百姓生活游」;2006年,全國旅遊宣傳主題定為「2006中國鄉村游」,宣傳口號為「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進一步把我國的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推向高潮。
大力發展高效特色農業,走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綠色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既調整優化了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結構效益,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了農業技術經濟效益;還建立了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大力發展了農業龍頭企業,提高了農業規模效益;同時,通過加大宣傳力度,實施農業精品名牌戰略,實現了結構調優、規模調大、效益調高、農民調富的目標。2005年,尚田全鎮農業總收入約1.6億元,而「彩色農業」就佔到了1億元,戶均約7000 元,「彩色農業」總收入比上年凈增逾1000萬元。
出遊便利,次數多,方式靈活,可採取分時度假。城裡人有閑,但閑不連續。從1995年開始,我國推出了「雙休日」制度;2000年開始實現了「 黃金周」制度。目前,我國全年的法定假日已達114天,約為全年的1/3。但這種休假是不連續的。隨著「休息是為了更好的工作」和「工作是為了更好的休閑 」的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隨著假期的增多和延長,隨著帶薪休假、獎勵旅遊的興起,方便靈活、可分時度假的旅遊形式下定會越來越受到歡迎。而「農家樂」因多處城鄉結合部,恰恰能彌補這一需要。
以自住房進行經營,可根據營業需要進行改建或整修。我國的「農家樂」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沒有形成大型的公司化經營的模式,大多還是以一家一戶為主,營業面積和內容等比較方便靈活。如添加人造景觀與娛樂設施等。
季節性較強。由於季節和農時的變化,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季節性。如花卉觀賞、瓜果採摘等。
至少具有三個實際價值:
1、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農家樂」的興起,開拓了農村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一是轉移了部分農村剩餘勞動力。「農家樂」促使農民轉而利用農村現有的空間資源和綠色資源,就地發展第三產業,拓寬了勞動力轉移渠道;二是農戶收入增強,拉動了經濟的增長;三是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塑造良好的鄉村風貌,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和環境質量。「農家樂」正是傳統農業延伸的新嘗試和農業自然資源的新利用。
2、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進程。「農家樂」是城鄉文化的一個交匯點。「農家樂」的消費主體是城市工薪階層,他們是現代文化和城市精神文明的主要載體,「農家樂」必將加深城鄉相互的理解與認同,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擴大勞動就業。
3、推進旅遊業的發展。「農家樂」是現代旅遊的一種新形式,它豐富了旅遊的內容,擁有其他旅遊形式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它讓遊客了解農業生產活動,體驗農家生活氣息,享受農業成果,普及農業基本知識;它開拓了新的旅遊空間和領域,使遊客走進「農業」這一大世界,以減輕和緩解城市旅遊地過分擁擠的現象,從而推動了現代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存在的問題
(一)跟風模仿、棄土從洋
由於缺乏規劃,各地「農家樂」發展往往表現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景象,從而讓遊客產生「審美疲勞」,讓遊客覺得「農味淡了」的感覺。而實際上,觀光農業與鄉村旅遊一定要注重「農家樂」的特色開發,突出「農味」,反映當地多彩的鄉土文化、純朴的民俗風情和恬淡的農家生活,避免惡性競爭。
(二)惡性競爭、無序發展
由於「農家樂」發展歷史較短,業內統一規范尚未完全形成,多數從業人員「半路出家」,不少農家樂「土法上馬」,熱情過頭,強行拉客,吃住安全無法保障,降價惡性競爭或抬價宰客現象時有發生。
(三)竭澤而漁、不顧後果
「農家樂」是富民產業,由於現在還處於發展階段。不少業主或政府部門只把眼睛盯在收入或稅收上,不但不注意「蓄水養魚」,而往往不顧後果,竭澤而漁,有使「農家樂」旅遊被扼殺在搖籃的危險。
⑸ 鄉村旅遊發展政策機遇與旅遊業
鄉村旅遊發展政策機遇——山合水易的旅遊業解讀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是中國第一家專業鄉村旅遊規劃設計院。作為鄉村旅遊設計與鄉村度假開發的專業機構,山合水易擁有多位國家級休閑農業規劃與鄉村旅遊設計專家,與農業部、農業規劃設計院、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CCTV農業頻道等緊密型外部資源。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有多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發展產業模式、旅遊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與休閑化升級、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山合水易已經具備了大量休閑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意農業產業園區、高新農業示範園區、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農業旅遊教育科普園區、特色採摘度假區、鄉村旅遊示範縣、鄉村旅遊示範村、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特色新農村景觀建築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田園俱樂部、民俗村落規劃、古村古鎮、農家樂聚集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鄉村會所、溫室建築、水庫旅遊開發等等項目的實踐經驗與案例;
目前已形成新農村旅遊、新農村民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七屆三中全會後鄉村旅遊發展、休閑漁業旅遊、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研究、古村古鎮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個專項研究報告,並已經結合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若干意見的最新精神,為北京、貴州、雲南、廣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個鄉村旅遊項目提供了咨詢與規劃設計指導工作。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多年專注於休閑產品設計與度假項目開發,積累了大量業界的知名專家、專業團隊與專業技術合作夥伴,形成了項目總體實施、專業資源整合以及後續服務跟進的實戰項目理念。以旅遊產品休閑化升級、度假區規劃設計、鄉土景觀與生態建築設計為核心競爭力
鄉村旅遊發展的重大政策機遇--《關於促進生態涵養發展區協調發展的意見》的旅遊業解讀
北京市人民政府轉發了市發展改革委《關於促進生態涵養發展區協調發展的意見》。該《意見》的出台,將對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區域內的鄉村旅遊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由此,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的鄉村旅遊業,將成為彰顯北京城市特點的(國家首都、國際化城市等)」窗口「型產業;成為極大增加北京市旅遊業產業規模,為北京市旅遊業持續貢獻產業增量的戰略性產業;成為北京旅遊業引領全國鄉村旅遊業發展的」明星「式產業。
一、《意見》的亮點
在《意見》中,除」生態「這個主題詞外,」旅遊「在全文共出現30次,遠遠超過頻次居第二位的」農業「(出現7次),成為當之無愧的」關鍵詞「。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對旅遊業的高度重視,更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旅遊業,是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現實中的支柱產業,是未來發展的首選替代產業。為此,《意見》提出了諸多理念,明確了發展措施。
(一)值得關注的概念
經濟類:生態經濟、產業友好、生態服務型經濟、服務型第一產業
環保類:環境要素補貼機制、碳交易
產業集聚類:
共建基地 , 提倡山區和城區共建,通過生態環境共建,實現生態資源共享,為山區引進市場、投資、管理和人才,類似於千家店鎮與金融街街道。
市級產業園區 , 北京市旅遊局正在研究在生態涵養區布局建設市級休閑旅遊產業園區,需要積極爭取。
旅遊集散地 , 市發改委已經通過」旅遊集散鎮「進行落實。
社會發展類:生態田園村莊
(二)必須把握的發展理念
明確了生態旅遊業屬於生態友好型產業,是生態涵養區大力發展的產業類型。
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末期,力爭形成1至2個國際性的會議休閑度假名區。
明確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即」推動城市公用設施和服務向生態涵養發展區延伸,促進生態特色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此舉將極大改善生態涵養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相當一批特色村、鎮,不僅提高了旅遊業的服務設施水平,更為旅遊業提供了全新的社會旅遊資源。
二《意見》為旅遊業發展提供的產業支撐
堅持把融合化發展作為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促進生態農業與旅遊業的延伸融合。
2. 在生態建設方面,通過加快構建森林體系和加快建設重要生態流域,將會出現更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將為濕地旅遊、觀鳥旅遊、養生健體等旅遊,度假木屋、森林河岸徒步、汽車營地(帳篷露營地)等新業態提供資源和空間支撐。同時也將面臨上述公園的管理體制問題。
加快山區礦山關閉和低端工業淘汰轉移。對於已關閉礦山的廢棄工礦用地,可以引入替代產業帶動生態修復。如千家店鎮的銅礦,應盡快就生態修復進行立項,大力發展礦區的鄉村旅遊。
三、《意見》加大了旅遊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適當增加旅遊建設用地。
(1)在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和確保耕地佔補平衡的前提下,調整具有旅遊集散功能的鄉鎮產業用地規劃,增加旅遊設施用地。
(2)對舊村改造騰退的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以試點進行流轉,優先用於發展旅遊項目。
支持民俗旅遊升級改造。
(1)鼓勵以農民參股和集體租賃託管、合作經營等方式,建設鄉村酒店、鄉村旅館等接待設施,促進民俗旅遊業升級。
(2)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對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鄉村酒店、鄉村旅館的,市區兩級對其外部環境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給予資金支持。
建立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和執證上崗制度。
要求自2012年開始,生態涵養區旅遊從業人員須經培訓合格後執證上崗。
具體措施為:
(1)鼓勵各區縣整合建立旅遊學校或旅遊培訓機構,實施定向培養,全面開展旅遊從業人員從業資格培訓。
(2)市區兩級共同制定旅遊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和標准,統籌安排培訓經費。
四、《意見》解讀
(一)吸引投資的政策」利好
政策利好,將增強投資者信心,吸引更多投資者,尤其是大型投資者關注鄉村旅遊,投資鄉村旅遊,投資大型旅遊服務設施。
(二)區域擴大與產業擴容
生態涵養區范圍擴大,在原有門頭溝、懷柔、平谷、密雲、延慶等5個區縣基礎上,將昌平、房山區山區行政區域納入生態涵養區范圍,形成「五區兩部」的新格局。新增加的昌平區、房山區一直以來是北京市鄉村旅遊的大區,但是因為游離於生態涵養區之外,其廣大山區的鄉村旅遊業發展一直以來受制於基礎設施薄弱等諸多因素。將上述兩區的山區劃入生態涵養區的范圍,使其能夠與傳統5個縣區同等享受「《意見》待遇」,不僅有利於促進相關區域鄉村旅遊增量提質,更使得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的鄉村旅遊資源總量增加,產業規模得到了擴充,產業內涵和業態也更加豐富。有利於區域協調發展。
(三)區域合作
有利於不同尺度、內容和方式的多類型、多層面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區域合作。《意見》將「加強區域合作發展」作為生態涵養區四大發展策略之一,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協作、合作發展理念。合作的思維基礎是建立「夥伴」思維,在市場經濟中「一枝獨秀」可以產生、存在,但不可持續;合作的思想基礎是換位思考,站在夥伴的基礎考慮問題;合作的經濟基礎是共贏,要保障合作方的利益;合作的技術手段是個性化定位、差異化發展,實現功能互補、產品互換、市場互享;合作的經濟基礎是「固本強身」,靠實力說話。一個弱者型的經濟體,只有依賴和扶持,合作無從談起。生態涵養區內區縣之間的鄉村旅遊業「整體發展」的前提,是要「強化產業互補」。各區要根據資源特點、區位條件,追求、打造「一區一色」。「一色」也就是唯一性,是在建立多元化、復合型、全功能旅遊產品(服務)體系過程中必須清醒認識、明確樹立、大力推廣的「唯一性」,是由相同內涵和特質,但是具有不同表現形式,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高度集聚,形成產業集群的「唯一性」。其次,合作可以分為區際(與城區)、國內、國際三個層面。區際層面,也就是與城區的合作,實際上已經成為生態涵養區鄉村旅遊業對接城區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市場營銷手段之一,「鄉村旅遊進社區」被延慶、昌平、懷柔等區縣廣泛、靈活採用,是對旅遊目的地社區營銷理論的重要探索和積極實踐。除此之外,延慶縣千家店鎮基於「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理念,與西城區金融街街道開展的區域合作是對《意見》中與城區合作的創新性實踐。第三,對與周邊河北、天津接壤的相關區縣開展鄉村旅遊業合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延慶與河北張家口的懷來、赤城,懷柔與河北承德的豐寧,密雲與河北承德的興隆等,平谷與河北的興隆、遵化和天津薊縣等,都是地相鄰、水相連、文同脈,可以共同推出主題型精品線路,如平谷區與天津薊縣、河北遵化正在策劃中的「京東黃金旅遊線」,利用新開通的京平高速、平薊高速和正在東延的西煙路,串聯起了平谷區的京東大溶洞(AAAA)、石林峽(AAAA)、金海湖(AAAA),天津薊縣的黃崖關長城、九山頂國家地質公園、盤山(AAAAA),河北遵化的清東陵(AAAA)等國家級品牌和世界級產品,將為北京市民提供一個全新的產品,提供一個全新的體驗。
第四,國際層面的合作。這個層面的合作,目前是三個合作層面中最為薄弱的,也是最有發展潛力,具有最大提升空間的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的最佳切入點,是旅遊國際化。旅遊國際化,包括客源國際化、產品(服務)國際化、投資國際化、管理國際化。旅遊國際化,是促進北京市鄉村旅遊業轉型升級、增效提質的巨大動力。實際上,北京市國際化城市的城市特點,已經為生態涵養區鄉村旅遊的國際化提供了強大的市場、資本、人才等產業要素支撐。這也是北京市的鄉村旅遊業區別於其他省市區的一個顯著特點。懷柔區慕田峪村的「小園」模式,通過舊民居的加固改造,面向在京居住工作學習的國際人群和500強企業,達到「中為洋用」,表現了對京郊鄉村建築和文化的最大尊重,在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鄉村酒店業態的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即將消失的,是最可寶貴的。在我們眼中司空見慣的東西,在消費者眼中是難得一見的旅遊吸引物。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民間國際資本以租賃、轉讓等形式,進入鄉村旅遊開發領域,建設或體現異域風情(如懷柔鵝和鴨農庄)、或體現先進服務理念(如「小園」)的不同鄉村旅遊業態,進而吸引在京外國人消費,不失為開展國際合作起步階段的捷徑。
理念創新
隨著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進程,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制定、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作用的同時,創新是發展的靈魂也是促進鄉村旅遊邁向新目標的動力。更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投資、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經營服務等方面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山合水易通過多年的旅遊咨詢與規劃設計,傳統旅遊項目的休閑化升級、城鄉綜合休閑商業與特色休閑街區開發、休閑度假地產、旅遊服務區與集散中心、郊野休閑公園設計、鄉村旅遊與休閑農業開發、休閑目的地規劃與整合營銷等已經形成了專業化分工與跨專業合作的實踐規劃模式,突破常規,注重細節與創新理念是我們不變的理念。
理念創新
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是促進鄉村旅遊邁向新目標的動力。隨著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進程,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制定、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作用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投資、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經營服務等方面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模式創新
面對當前國際經濟出現的困難局面,如何克服不利因素,保持產業強勁的發展態勢,創新發展模式十分重要。在鄉村旅遊發展中,要正確處理好提升產業素質和擴大產業規模的關系。規模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素質是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數量擴張的同時要注重品質和效益的提升。要著力推動揚州市鄉村旅遊由粗放型向集約化方向轉變,由注重經濟功能向發揮綜合功能轉變,由單一依靠投入拉動向依靠資源整合、體制創新和內涵提升轉變。要促進鄉村旅遊形式和產業功能的多元化,在滿足遊客需求、延長逗留時間和提高人均消費上做足文章。
機制創新
推進鄉村體制機制的創新,關鍵點應放在激活鄉村旅遊發展的內在活力上。要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龍頭企業,引導旅遊企業以農民參與等方式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改變「大產業、小景點」的現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市內外投資開發商的資金、品牌、管理、技術和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
⑹ 國家提倡美麗鄉村旅遊發展,美麗鄉村規劃設計中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的村落總體整治規劃和村落風貌整治規劃是一內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由容於每個村落都有其自身特點,而且居住其中的村民在素質、受教育程度、年齡結構等方面都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考察實際情況,挖掘和利用其特有的優勢資源,採取相應的措施,合理規劃村落布局和村落風貌,打造特色村落,建設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內容,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用生態的理念,系統的觀點,統籌的辦法深入推進,真正使大城市、小城鎮及千千萬萬的鄉村得到協調發展,使億萬群眾真正得到幸福。
⑺ 鄉村旅遊建設應把重點放在哪些方面
1.科學編制規劃 准確定位
「旅遊大發展,規劃要先行。」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市委市政府旅遊興市戰略,按照大力推進、全面提升鄉村旅遊整體形象和精品民宿建設質量總要求,對鄉村旅遊的功能進行科學定位;邀請省內外著名的旅遊規劃編制單位,根據本溪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高標准、高起點實施本轄區鄉村旅遊規劃的編制工作,把重點鄉村旅遊資源納入旅遊業總體發展布局,予以重點保護、重點建設,並出台鄉村旅遊的中長期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確保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規劃;做到先規劃後開發,堅決避免低水平開發、重復性建設、同質化競爭問題。同時,要統籌和對接其他相關規劃,如土地利用規劃、各項農業產業規劃等,做到相互協調、相互支撐,不能相互沖突。
2.加大投入力度 鼓勵建設
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地方政府要統一部署,多措並舉,綜合協調,把有限的扶持資金重點放在體現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效益、拉動經濟、保護環境等方面,加大前期性、導向性資金投入力度。要設立用於鄉村旅遊示範區獎勵、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投資貸款貼息、旅遊產品開發營銷等專項旅遊發展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和杠桿作用。有條件的縣區要鼓勵企業投資開發建設一些公園,如休閑廣場、健身樂園、森林公園等。要鼓勵盤活農村房產資源,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農民採取合資、合夥等形式參與建設,鼓勵他們出租或自辦農家樂和民宿,吸引更多的人到農村體驗生活,拉動更多的人參與就業。要充分發揮當地酒店、賓館、娛樂場等服務業經營公司的優勢,鼓勵他們參與創建農家樂、民宿、庄園等鄉村一線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乃至跨界經營等,為星級農家樂、精品民宿的提檔升級奠定堅實基礎。要深入研究國家、省市在發展交通、水利、環保等民生工程方面的政策,把鄉鎮景區公路、停車場、旅遊廁所建設、河道改造、污水處理站、畜禽集中養殖場、垃圾集中收集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家、省市建設的「大盤子」,提升建設標准,借力推進發展。
3.積極協同推進 形成合力
樹立「一盤棋」思想,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相關部門要結合職責,制定並推進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發展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宣傳部門要發揮中心城市營造旅遊氛圍的優勢,利用電視、網路、報刊、微信、宣傳標語、雕塑小品等各種形式,打造統一的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形象,讓遊客產生深刻的認同感。文化旅遊部門要結合當地的民族風情、神話故事、歷史傳說、紅色文化等資源,支持各地定期舉辦一些民間藝術節、文化節和休閑體育、旅遊論壇等節慶活動;在大型商場、賓館酒店、火車站、高速公路出口等人流集聚區設立旅遊咨詢中心,方便服務遊客,提升鄉村旅遊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美譽度。發改經貿部門要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投資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建設。國土交通部門要深入研究多方式供應鄉村旅遊項目的用地政策,在道路改造、交通指示牌設立等方面,充分兼顧鄉村旅遊發展需求。公安消防部門要出台適合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經營的治安管理辦法和消防安全標准。農委部門要在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方面,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託管、聯耕聯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在「三化」「三農」建設方面向鄉村旅遊給予傾斜。
4.抓好典型示範 建立標准
當前,我市各縣區的鄉村旅遊呈現出散、小、低狀態,難以產生大的影響力和持久的顧客群。破解這個難題,一是要確立一批鄉村旅遊發展示範典型,利用重點旅遊資源打造好龍頭示範景區,以龍頭帶動全域鄉村旅遊發展;二是要充分發揮桓仁縣、南芬區等「全域旅遊示範縣(區)」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三是要結合各村獨特產品優勢,重點打造農業觀光園、農產品產業基地、休閑體驗園等特色主題品牌項目,使之成為地方鄉村旅遊的代表性景點,並利用節慶造勢,重點塑造一些具有代表鄉村旅遊節事品牌的民間民俗文化旅遊產品;四是要建成科學合理的鄉村旅遊線路,按照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科學布局景區、景點,科學規劃適合自駕游的旅遊線路;五是要出台鄉村旅遊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環節的服務規范和安全標准,提升鄉村旅遊的品質和檔次,滿足不同類別遊客的消費需求;六是規范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數據統計,要在統計范圍、指標口徑、測算方法以及數據反饋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機制,夯實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建設工作的基礎。
5.打造「特色小鎮」 建設帶動發展
特色小鎮不但具備與鄉村聯系緊密,在地理空間上一體化、在經濟關繫上資源互補、在產業鏈上相互協作的功能優勢,而且其優越的生活設施、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公共服務,更容易跨界融合產生新興產業,吸引更多資金、技術和人才。因此,要充分發揮我市合鄉並鎮後的整體優勢,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綠色產品資源,打造一批集農業產業、休閑、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特色生態小鎮。一是以本地區滿族、回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手工加工為重點,做強手工藝術特色小鎮;二是利用地方現有花卉品種基地,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為依託,帶動其他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做好農產品特色小鎮;三是利用現代農業觀光示範園,著重打造農業生態旅遊和農業科普觀光、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四是充分發揮特色小鎮的跨界融合發展平台作用,在現有鄉村自然資源豐富、旅遊業取得初步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動旅遊業與教育、醫療、養老、金融等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盡快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興特色小鎮。
6.壯大隊伍 調動農民參與熱情
農民是國家推動全面脫貧致富、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的受益人,是繁榮農村文化、推動產業興旺的建設者,更是發展鄉村旅遊、提高農村幸福指數的生力軍。調動我市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旅遊建設的積極性,一是要加快出台支持農民參與鄉村旅遊創業創新的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立足當地旅遊產業實際,不斷挖掘、拓展新領域,對符合政策條件的新型旅遊經營主體給予相應的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方面的扶持。二是要搭建孵化平台,按照就地就近和個人自願原則,充分依託現有閑置土地、廠房、校舍、科技孵化平台等存量資源,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整合創建一批農家樂、民宿、休閑農園、採摘園等旅遊園區,為農民提供經營場所、創業服務、拉動就業等支持。三是要把營造包容、和諧、創新、平等、競爭的人才成長環境,列為與發現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樣重要的工作議程;結合農民創業創收的特點需求,實行免費的旅遊職業技能培訓和旅遊產業創新培訓,進行技術幫扶指導。四是引導成果轉化。要鼓勵和支持當地旅遊龍頭企業、領軍企業,以及有返鄉創業意願的外在成功人士建立市場化的新型旅遊產業平台,幫助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企業拓展與科技創新的有序對接和聯動發展。五是要結合各鄉村社團和行業協會改建擴建「鄉村村史館、企業榮譽室、廣場閱覽板」等工作規劃設計專欄,心懷崇敬、濃墨重彩地記錄各類鄉村旅遊經營戶、企業帶頭人和能工巧匠傳承人的典型事跡。各縣區政府部門要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路微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大力褒獎他們的先進做法、成功經驗;要樹立用人導向,結合鄉村換屆,破格選拔使用一批優秀人才充實到各鄉村幹部隊伍中來,激發農民熱情,吸引更多農民加入到推動鄉村旅遊產業興旺、繁榮農村經濟文化建設的隊伍中來。
⑻ 鄉村旅遊應該如何發展,請專家們給我們發表幾點意見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是中國第一家專業鄉村旅遊規劃設計院。作為鄉村旅遊設計與鄉村度假開發的專業機構,山合水易擁有多位國家級休閑農業規劃與鄉村旅遊設計專家,與農業部、農業規劃設計院、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CCTV農業頻道等緊密型外部資源。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有多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發展產業模式、旅遊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與休閑化升級、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山合水易已經具備了大量休閑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意農業產業園區、高新農業示範園區、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農業旅遊教育科普園區、特色採摘度假區、鄉村旅遊示範縣、鄉村旅遊示範村、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特色新農村景觀建築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 景區規劃、田園俱樂部、民俗村落規劃、古村古鎮、農家樂聚集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鄉村會所、溫室建築、水庫旅遊開發等等項目的實踐經驗與案例;
目前已形成新農村旅遊、新農村民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七屆三中全會後鄉村旅遊發展、休閑漁業旅遊、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研究、古村古鎮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個專項研究報告,並已經結合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若干意見的最新精神,為北京、貴州、雲南、廣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個鄉村旅遊項目提供了咨詢與規劃設計指導工作。
發展鄉村旅遊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和手段
綠色經濟強市,宜居名城,休閑之都」是城市發展的定位,同時也是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
大部分偏僻的農村從自然和區位的角度也無法走工業化致富的路子。走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生產的發展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設想,但依然有許多制約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是農村的生產資料使用權分散,現代生產技術技能掌握程度低,農村農民發展經濟存在融資難,農民無法完成原始積累。事實上,許多農村地區,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無論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有多快,對該類地區無實質性影響。政府在現階段也無能為力實施人口的戰略轉移,農民從整體上分析大都缺乏轉移的經濟能力和技能。
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就城市化而言應實行錯位發展。城鄉之間有一個「圍城現象」,城裡人想出去,因為有了經濟基礎,城裡人空餘時間要返樸歸真,要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回味田園風光;而鄉下人則希望進城,城裡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城裡有豐富多彩燈紅酒綠的生活。這么一個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互換,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的農村提供了極大的商機,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城裡人到鄉下消費,為鄉下人帶去滾滾財源。這兩年一些所謂「農家樂」項目被制止,實質上並非發展「農家樂」旅遊政策有誤,而是投資者的誤讀。一是改變了土地的使用性質,二是手續不齊備,三是背離了「農家樂」的本義。
鄉村旅遊應該如何發展,山合水易的專家們發表幾點意見。
一、發展鄉村旅遊的意義
發展鄉村旅遊應注意自然生態、地方特色文化眾多、民族民俗風情濃郁、優質農副產品、淡水產品眾多的實際。
發展鄉村旅遊對解決「三農」問題,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改善農村落後面貌都十分有利。
無論從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大多數農民依舊無法擺脫對土地和農業的依存。農業由於其天然的弱質性(抗風險能力低,農產品收益不高),農民由於生產資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現行的農村生產模式無法參與市場競爭。
鄉村旅遊的發展和成功,一定會拉動農村按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自然生態,管理民主」的方向發展,推進農村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的全面協調發展。換一句話說,鄉村游項目如果沒有這些前提,註定也不會成功。
另外,從整體而言,我市大部分農村地區和農民在比較長的時間內依然會處於「溫飽有餘,富裕不足」的狀態。大量的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雖然帶回可觀的收入,但造成了農村的空心化。青年一代不會也不屑於農耕技術,這個文化不高、城市謀生技能不足的群體,受城市文化浸染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願意生活在物質文化匱乏的農村,變成了城鄉之間的游離人,失去了對家鄉的熱忱,農村也失去了發展的活力。大力發展好鄉村旅遊,可以給這一群體提供很好的創業空間,還可以為農村的中壯年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離土不離鄉,增加農民收入。
從深層次意義上看,鄉村旅遊可以使原本封閉的農村提高聲望,增加原住民的社會交往,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喚起農民建設家鄉的勁頭、愛護家鄉、保護環境的熱情和責任,並可招引人才和資本流入,使農村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人文資源乃至生產資源得到充分整合,產生綜合經濟效益,提高勞動和產品的附加值。
鄉村旅遊是我市主線旅遊產品很好的補綴,也是自然風光、民俗文化、鄉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現的有效載體,十分符合周邊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閑需求,通過消費,讓城市的財富流向農村,形成城市反哺農村的一種很好的財富再分配機制。
二、鄉村旅遊發展的指導思想
鄉村旅遊的發展,要以政府主導+公司帶動+集體、農戶參與的模式進行,鄉村旅遊的發展要注重以原住民為主體,形成三方共贏的格局。
政府的職責是政策引導,主要基礎設施(交通、電力供應)的建設、適度的財政激勵機制、融資配套、有力的監管和完善的服務體系的建立。
政府要對鄉村旅遊進行全面的規劃,按自然風光、人文特色、物產特色、客源預測分類布局,規模發展。
要提供鄉村旅遊項目的建設風格、風景設計、民俗節目藝術等的指導,使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農業生產景觀得到最好的演繹效果。
政府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作用是要對發展鄉村旅遊進行全面有力的監管和服務,要提供包括法律師、政策、稅務、項目管理、價格標准、定價原則、融資計劃、補貼申領到公共安全,水資源管理、餐飲衛生、食品安全、鄉村公共保潔、投訴等方面的咨詢和協調。
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鄉村旅遊規模發展的區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線旅遊項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資源市場化配置優化功能,以及產業的行業服務功能。
村集體和農戶是鄉村旅遊發展中的主體,並不是說等待政府和開發商把肉送到嘴裡,而是要主動積極地參與建設和投入。遵守鄉村旅遊游戲規則的村集體和農戶,一是可以獲得政府的各項政策支持,二是通過開發商的投資拉動,可以在存量擁有的資源中獲得可觀的增量收入。家鄉的山水、田林果自留地、承包地、河流、草地、蔬菜、家禽、農副產品、水產品、村裡保留的民間民俗活動和傳統技藝,都可以通過參與勞動或資金投入,獲得大幅的增值,大批中壯年富餘勞動力非常適合鄉村旅遊及後勤服務工作,並可在家門口獲得就業機會。
三、鄉村旅遊的內容構成
鄉村旅遊的產品,應是賦有純正本土文化和鄉土氣息,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活動觀賞,生產生活和娛樂結合的田園牧歌景觀,略帶野趣風韻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悠閑自得的旅遊方式。不能說鄉村游會成為主流,但絕對是觀看了古人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天物造化、領略了漂流的刺激、享受了溫泉的舒適和異域外族風情後的最佳補綴。甚至有半天之閑的城裡人,以換口味的心理,鄉村游也不失一項極受歡迎的內容。
鄉村旅遊原則上是以原有古村落、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為依託,配以農業生產的季節性風景,本地產的優質綠色農副水產品和配套的現代娛樂生活設施。鄉村旅遊產品的結構有若干層次的結構,適應不同規模的投資和對象。1、戶外旅館。選擇交通便利,在優美的鄉村環境,視野開闊和綠樹竹林茂密的地方建設,周邊有可以發展主線旅遊產品的人文資源或自然資源。建築風格最好與族群文化的村莊一致,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建設標准不低於三星級,招商開發。村集體可以採用土地調整,開墾荒坡地置換成集中面積,以土地入股或一次性收取使用權流轉金,由村集體用作其他項目配套開發,這種旅館適合周邊有大型主線旅遊產品的地方,單位對口的公務接待和外地遊客。
可由村集體通過宅基地置換和拆取舊民房的面積置換土地,統一規劃建設「農家樂」餐廳,表演傳統工藝的作坊,可讓遊客互動的鄉間民俗表演等場地,以本地特色的農副產品烹制鮮美的農家菜招徠遊客,為遊客提供餐飲服務和娛樂服務。2、旅遊宿營地。旅遊宿營地適於在離城市不要太遠的地方建設,最好選擇有山有水,視野開闊的有連片耕地的地點,營地內設置青年旅館式的低層農舍式建築或顏色明快的板房和帳篷區,宿營地內利用坡地旱地植草,開展高爾夫練習、騎術、草地網球、小型足球、燈光籃球場、劃船、垂釣,參與性強的民俗節目,燒烤場篝火晚會等適合集體活動的娛樂項目。發展好鄉村旅遊,為農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促發農民建設的積極性,有利於農村的社會發展和進步,有利於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有利於農民積累向城市轉移的經濟積累和城市生存生活技能技術的掌握,更有利於農村的長治久安,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鄉村旅遊值得各級政府大力去推進。
理念創新。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是促進鄉村旅遊邁向新目標的動力。隨著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進程,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制定、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作用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投資、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經營服務等方面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推進鄉村體制機制的創新,關鍵點應放在激活鄉村旅遊發展的內在活力上。要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龍頭企業,引導旅遊企業以農民參與等方式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改變「大產業、小景點」的現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市內外投資開發商的資金、品牌、管理、技術和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山合水易通過多年的旅遊咨詢與規劃設計,傳統旅遊項目的休閑化升級、城鄉綜合休閑商業與特色休閑街區開發、休閑度假地產、旅遊服務區與集散中心、郊野休閑公園設計、鄉村旅遊與休閑農業開發、休閑目的地規劃與整合營銷等已經形成了專業化分工與跨專業合作的實踐規劃模式,突破常規。理念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