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開發小論文
1. 關於特色旅遊的開發的論文
朋友:
給您幾個好的網址,是有關論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若需具體內容200分請與我聯系。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運!
中文免費論文地址集錦
一、 綜合類
1、藍之韻論文
http://www.21blue.com 門類較全。
2、學生大論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無憂論文網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門類很全。
4、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門類很全。
5、論文帝國
http://www.papersempire.com/
二、 教育類
1、教研論文交流中心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lunwen/
以中小學教育為主,基礎教育、英語教學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學論文網
http://www.minaol.com/gb/art/ttd/index.asp
以教育論文為主,包含:語文論文 美術論文 物理論文
化學論文 英語論文 歷史論文 德育論文 教學論文
數學論文 音樂論文 生物論文 自然論文 體育論文
地理論文 攝影論文 勞動技術 農村教育 畢業論文
素質論文 醫學論文 電子電器學 思維科學 計算機論文
活動課教學 書法篆刻論文 創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論文 信息技術論文
3、教育論文
http://dhzyzz.porcelain-china.com/teach.asp
4、中國園丁網論文大觀
http://www.teacher.net.cn/papers
5、北大附小學校教師的文章:
http://www.bdfx.net.cn/5jslw.htm
三、 專業類
1、優秀論文雜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以科技類為主。
2、論文資料網
http://www.51paper.net/
以財經經濟管理類為主。
3、法律圖書館
http://www.law-lib.com/
文如其名。
4、法學論文資料庫
http://www.law-lib.com/lw/
文如其名。
5、中國總經理網論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
6、mba職業經理人論壇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
7、中國農業在線-農業論文
http://www.agrionline.net.cn/keji/lunwenzy/
8、體育論文
http://www.zxty.net/proct4.htm
9、財經學位論文下載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
10、公開發表論文_深圳證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
11、中國路橋資訊網論文資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
12、論文商務中心
http://doc.cei.gov.cn/
13、法律帝國: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四、 論文寫作教學類
1、學術論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
其實是學術論文的寫作網站。
五、 博碩士論文
1、論文統計
http://www.sci.com.cn/
實際上就是萬方的論文統計。
2、台灣博碩士論文咨訊網
http://datas.ncl.e.tw/theabs/00/
3、北京大學學位論文樣本收藏
http://www.lib.pku.e.cn/xwlw.html
4、學位論文 (清華大學)
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
中國科技論文在線http://www.paper.e.cn/
論文中國 :http://www.chinawrite.com/
新浪論文網分類: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
中國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
大學生論文庫http://www.syiae.com/lunwen
論文資料網:http://www.51paper.net/
論文下載中心:http://www.studa.net/paper/
畢業論文網:http://www.bylw.com/
學位論文:http://www.lib.tsinghua.e.cn/NEW/thesis.html
無憂論文網:http://www.51lunwen.com/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論文庫:http://lib.blcu.e.cn/dt1000/bys/bys.htm
2. 求一篇關於《走遍中國旅遊文化漫談》的學習論文、大概三千字左右。急!!
淺淡武當山
摘要:世界自然遺產武當山風景名勝區以其獨特的建築風格和完好的森林植被享譽海內外。然而,由於在早期的旅遊資源開發與建設過程中缺乏科學規劃與嚴格管理,致使產生了局區域的較為突出的環境問題,這主要表現在水環境污染、森林植被破壞、違法亂占亂建等幾個方面。因此,必須按照「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加強對旅遊資源的管理與保護,合理地開發與利用旅遊資源,以保證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管理與保護 武當山 可持續發展
武當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屬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嶽型風景名勝區,是世界著名的道教聖地。以其歷史悠久的道教文化、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飲譽海內外的武當武術、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而聞名於世。1982年被國務院首批公布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被建設部授予「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被國家旅遊局授予「4A級旅遊區」,2001年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武當山古建築雄偉玄妙。武當山古建築群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明永樂年間進行了歷時12年的大規模營建,嘉靖年間又增修擴建,形成了9宮、8觀、36庵堂、72岩廟的古建築群體系。現存古建築53處,建築面積2.7萬平方米,建築遺址9處,佔地面積20多萬平方米。古建築群依山勢而建,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充分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築風格古樸凝重,結構嚴謹,裝飾精緻,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博物館」。全山現已公布文物保護單位6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玄岳門、太和宮、南岩宮、紫霄宮、玉虛宮)。
武當山自然景觀絢麗多姿。武當山貌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全山分布有72峰、36岩、24澗、11洞、3潭、9泉、10石等自然景觀。
武當山道教文化底蘊豐厚。武當山被譽為「道教仙山」,皇天真武大帝的發祥地,曾是中國最大的皇家道場,千百年來香火鼎盛,伴隨法事禮儀活動的道教音樂,融宮廷、民間、宗教音樂於一體,具有古雅閑適、神秘飄逸的獨特風格。
武當武術玄妙奇絕,源遠流長,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當」之謂,是中華武術的一大名宗。相傳由著名道士張三豐集其大成,創造出「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的內家拳派。「亘古無雙勝境地,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春秋旅社,如今更以其獨特的魅力,寬博的胸懷,笑迎四海客,誠招五湖商。
一、風景名勝區環境問題
1重產值、輕環境
雖然中央反復強調環境的重要性,但對基層企業領導者和經營決策部門來說,保護環境與經濟增長一直是個兩難選擇。在許多地區的旅遊開發和發展中,以犧牲長期效益為代價來換取短期利益的現象時有發生。
2環保經費緊張
各級財政撥給的保環專項經費和業務費用相當有限,加之工作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許多該收的環保費沒有按規定如數加以徵收,再加上污染治理欠帳太多,導致許多環保治理項目沒有資金保證,環保工作無法實施,形成惡性循環。許多旅遊區的環保部門除了有一兩台陳舊簡陋的監測設施外,多數無錢添置其他基礎性設施和配套設施。對於旅遊區內排污情況難以進行常規分析,環境規劃、環境趨勢預測往往也因沒有監測依據而無法進行。
3執法不嚴,監察不力
各級政府為保護好武當山制定了許多法律法規,禁止在各風景名勝區內興建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工程、設施。但由於各種人情、面子、關系的影響,造成執法不嚴,監督不力,管理不順。許多旅遊設施建設毫無章法,批少建多,批小建大,批此建彼。
4旅遊區客容量超負荷問題遠未從理論上和管理上得到解決。尤其是知名度較高的景點和景區,旅遊旺季時,長期「人滿為患」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旅遊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旅遊業首先出現在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很看重旅遊地的非經濟價值;在旅遊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則往往更看重旅遊地的經濟價值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而忽視了旅遊對風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武當山山風景名勝區環境保護對策
1積極宣傳引導,提高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意識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界的一個基本認識和態度,它既反映在人們對環境問題及其危害的認識態度上,又體現在人們保護環境的自覺行為上。可以說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是武陵源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
為此,一是要加強對遊客的宣傳教育,在各個旅遊景點的醒目處都要設立標語或廣告牌,以增強遊客保護環境的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杜絕遊客亂摘亂扔、亂塗亂畫、隨地大小便的不文明行為;二是要加強對從事各種旅遊經營活動主體的宣傳教育,讓他們了解環境污染及其破壞的嚴重後果,產生憂患意識,產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緊迫感,真正認識到「你如要虎口拔牙,就要冒老虎醒後被咬傷的危險」 ;三是要加強對當地群眾的宣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法制觀念和保護環境的道德觀念,改變人們自恃生態環境優良、淡漠環境保護的習慣,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行為,形成全社會保護環境的風尚
2大執法力度,嚴格以法辦事
武當山環境保護要真正落實到實處,最終還是要走上法制的軌道上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特別是要嚴格以法辦事,在環境保護執行過程中用足、用准法律法規,對亂占濫建、亂潑濫倒、亂捕濫殺、亂挖濫采等環保違法行為,要予以及時、狠、準的嚴厲打擊,毫不留情,毫不手軟。
3景區工作人員的素質問題的解決必須把文化素質放在首要位置
形象是給旅客的第一印象,素質的高低反映本區域知識層次。隨著知識更新、遊客水平大幅度提高,導游文化層次應該高於大眾,要想達到良性循環,旅遊部門應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班,開設普通話、演講與口才、景區及沿途解說、社會知識及民間傳說等方面專業,使旅遊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培訓,讓遊客跟隨一次導游能夠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遊客的年齡結構、處世哲學、審美觀點參差不齊,游覽景點、娛樂場所很難達到人人稱心如意,當個別同志提出一些想法或呈現一些古怪面孔時,應耐心細致地進行說明或解釋,爭取和諧相處,達到互相尊重,共同拓寬視野的效果。旅遊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旅遊發展得以永續的前提和保證。保護和恢復我國旅遊環境的良好狀態,防止環境進一步惡化,要通過綜合治理。
3. 有關旅遊文化的論文可以寫什麼
論文的寫作要求、流程與寫作技巧
廣義來說,凡屬論述科學技術內容的作品,都稱作科學著述,如原始論著(論文)、簡報、綜合報告、進展報告、文獻綜述、述評、專著、匯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論著及其簡報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創造發明等知識產權的。其它的當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發展的、為特定應用目的和對象而撰寫的。下面僅就論文的撰寫談一些體會。在討論論文寫作時也不準備談有關稿件撰寫的各種規定及細則。主要談的是論文寫作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經驗,是論文寫作道德和書寫內容的規范問題。
一、論文寫作的要求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 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 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 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五)論文——實驗結果 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六)論文——討論 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 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 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八)論文——參考義獻 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 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獻;故意不引,自鳴創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輕,故作姿態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很多論文中還是時有所見的,這應該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獻、漏掉重要文獻、故意不引別人文獻或有意貶損別人工作等錯誤是比較明顯、容易發現的。有些做法則比較隱蔽,如將該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討論中。這就將原本是你論文的基礎或先導,放到和你論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總是逐漸深人發展的,你的工作總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發展起來做成的。正確的寫法應是,某年某人對本題做出了什麼結果,某年某人在這基礎上又做出了什麼結果,現在我在他們基礎上完成了這一研究。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表述絲毫無損於你的貢獻。有些論文作者卻不這樣表述,而是說,某年某人做過本題沒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過本題仍沒有做成,現在我做成了。這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有時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內行人一戳,紙老虎就破,結果弄巧成拙,喪失信譽。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見的。
(九)論文——致謝 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於致謝對象。論文致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致謝前應徵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4. 求《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課程論文一篇,3000字左右就可以
我來自安陽,對安陽的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相對較為了解,下面我就愛談一下自己對安陽旅遊業的一些認識和自己的看法。
近年來,安陽旅遊業發展相當迅猛,繼殷墟甲骨文紅旗渠太行大峽谷之後,又有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現在爭議熱點曹操墓。我們安陽的旅遊業可以說已成為安陽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但是與省內旅遊業發達城市相比,安陽旅遊業的發展還是不成熟,旅遊業仍處在初期萌芽的後一個階段。我查了一些資料:2008年,安陽旅遊收入僅佔全市GDP的5.03%,不僅比焦作低5.88個百分點,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5個百分點;同為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門票收入超過9000萬元,而安陽殷墟還不到1000萬元。明顯的差距引起了關注安陽旅遊的業內人士的思考,如何客觀評價安陽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促進安陽旅遊業跨越式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先說一下安陽旅遊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吧
1.安陽旅遊業發展的優勢與面臨的機遇
(1)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名勝與青山秀水交相輝映
三千年歷史,留下名勝無數。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悠久歷史造就了許多令人神往的名勝古跡,像包括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市建設在內的殷商文化,周易發祥地的羑里城等。這塊神奇的土地還哺育過文治武功、彪炳青史的名人賢士,周文王姬昌就是在羑里演繹出《周易》,民族英雄岳飛就出生在安陽市的湯陰縣。
與名勝古跡相輝映的還有青山秀水。集「雄、險、奇、秀」為一體的太行大峽谷重巒疊嶂,平湖碧綠;被稱為人間奇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原始質朴、風光奇特。
(2)地理位置優越
安陽歷史上就是較為著名的商貿集散地,區位優勢明顯。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端、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東望黃河近齊魯,西依太行接山西,南經新鄉達鄭州,北隔漳河臨河北,距省會鄭州180公里,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境內交通發達,鐵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輻射性強。京廣鐵路、湯鶴鐵路、湯台地方鐵路、即將開工的京港澳客運高速鐵路和長日鐵路連接四方;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安林高速、107國道、219國道、302國道縱橫交錯,通向四面八方。
(3)市場空間大,旅遊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從發展規律看,國內旅遊業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世界旅遊業發展規律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旅遊消費需求迅速膨脹,旅遊業將出現爆發性增長。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河南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預示著包括河南省在內的國內旅遊業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從發展階段看,旅遊業轉型升級方興未艾。隨著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旅遊消費結構正由觀光旅遊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健身旅遊並重轉型,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發展空間大大拓展,蘊藏著彎道超越和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
(4)政策環境好
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政策,旅遊業發展的底氣更足、動力更強。2006年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兩大跨越」的歷史任務,把發展旅遊業作為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圍繞建設文化強省,著力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實施「旅遊立省」戰略的重大決策,明確提出要把旅遊業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來發展,使旅遊業成為實現中原崛起的強大支撐。
2.安陽旅遊業發展的劣勢與面臨的威脅
(1)尚未形成龍頭品牌和拳頭產品
品牌打造重點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全國叫得響的拳頭品牌和龍頭產品。現有的殷墟博物苑、羑里城等景點規模較小,配套設施不完善,布局分散,可進入性、可逗留性較差,對遊客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不強。這已成為制約安陽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2)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
旅遊項目設計和開發深度不夠,產品單一,產業鏈條有待拉長。目前安陽旅遊收入主要來源於門票,遊客在文化娛樂和購物方面的消費還不夠,其占旅遊總收入的比例還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安陽旅遊景區大部分處於低層次的經營水平上,文化娛樂項目類同,缺乏娛樂性、參與性。旅遊觀光多以爬山、看廟、聊風情為主,休閑娛樂僅能提供簡單的食宿和棋牌、釣魚之類的活動,無法滿足遊客休閑娛樂、文化風情體驗、學習考察等多種需求,吸引不了回頭客。另外,作為旅遊資源大市的安陽,旅遊購物收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左右。特色旅遊商品開發滯後,旅遊者的主要購物對象是農副產品、土特產品和農村手工藝品,文化內涵不高,種類單一。
(3)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有待加強,方法、手段有待創新
整體看,圍繞旅遊的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小,方法、手段不夠豐富。目前,除殷墟博物苑、紅旗渠等少數景區外,安陽所轄各縣景區的宣傳推介工作較為薄弱,在新聞媒體上做廣告的還不多。
另外,許多新的方法、手段還沒有嘗試,難以完全覆蓋各種遊客群體。與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4)旅遊服務條件及環境條件不盡完善
旅遊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不盡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交通設施不健全。通往一些鄉村旅遊目的地的道路較差,景區之間缺乏專業旅遊線路,停車位不能滿足旅遊旺季的需要等。二是飲食安全和公共衛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在一些景區,廚房、廁所的衛生條件與預期標准相差甚遠,對蒼蠅、蚊子等缺乏有效控制。三是配套設施不健全。中高檔次的涉外賓館、飯店和能夠為散客提供醫療保健、金融保險、加油檢修等綜合服務的遊客服務中心較為缺乏。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旅遊接待的質量和消費者的滿意程度,限制了遊客的逗留時間和消費。
(5)周邊地市的「先發優勢」給安陽旅遊業發展帶來了挑戰
近年來,安陽周邊地市的旅遊業發展迅速,占據了「先發優勢」。河南旅遊資源豐富,發展優勢得天獨厚,近年來成功探索出了「焦作現象」、「欒川模式」等著名的旅遊發展模式,打造出了鄭汴洛「三點一線」沿黃文化游、太行山水游等精品旅遊名牌。這一方面給安陽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榜樣和區域聯盟、共榮共贏的機會,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對安陽旅遊業發展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安陽人我深知安陽在旅遊業方面還有很多任務等待我們這代人去完成。
1.我認為安陽需要進行全面、細致的創意策劃和科學規劃
我們可以邀請全國各地旅遊業精英來安陽進行創意策劃比賽,一是集思廣益開發出新型旅遊產品,二是起到吸引眼球、宣傳促銷的作用。在綜合各路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安陽旅遊業發展進行科學定位,做大做強旅遊產業。
高起點、高標准地抓好旅遊景區的規劃編制工作。根據國內外旅遊業發展趨勢科學制定規劃,對旅遊項目的投資方向和方式、產品開發、建設布局等進行整體規劃。加強對各重點景區、星級飯店、大中型度假村的規劃管理,科學安排景點、線路,注重周邊環境和文化品位。
2.安陽的標志性的地物較少幾乎沒有,或者說不夠顯著特別,我們要塑造旅遊形象
關機其實還是在於宣傳,以便進一步用好獨特的旅遊資源——殷墟、周易、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等「四大品牌」,向外強力推介。藉助我們這「四大品牌」的知名度打造代表安陽旅遊形象的旅遊符號和城市名片。
3.開發自己的旅遊產品不能局限於門票。
可以重點建設文化體驗、休閑娛樂和旅遊購物項目,拉長產業鏈條。借鑒香港迪士尼、深圳歡樂谷等國內外旅遊景點的成功經驗,在旅遊六要素上做足、做好文章。用高水平創意實現產品創新,讓遊客得到超值體驗和享受,從而延長逗留時間,超越「門票經濟」。
4.強力宣傳與推介,提高旅遊市場佔有率
(1)利用多種媒介資源進行高頻率、立體宣傳,樹立安陽旅遊形象
一是策劃與安陽名勝有關的電影、電視劇,提高安陽知名度。二是製作安陽旅遊形象廣告,在中央電視台、重要客源地及周邊縣市新聞媒體上投放,提高全國人民對安陽旅遊的認知度。三是編印與安陽名勝有關的照片集、連環畫冊、書籍等,向更多的遊客展示安陽獨特的魅力。四是利用互聯網、手機平台等新型渠道開展經常性的廣告宣傳,使安陽成為遊客和旅行社關注的熱點。
(2)定期策劃、開展專題活動,宣講和推介安陽旅遊產品
一是召開專題活動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大河報》等重要新聞單位全程報道,使安陽旅遊品牌逐漸在全國叫響。二是定期在重要客源地舉辦專題旅遊推介、促銷活動,如在鄭州、北京、香港等地舉辦「殷商文化旅遊節」、「周易與現代化國際研討會」、「感悟紅旗渠精神、走進安陽旅遊」等主題活動,宣傳推介安陽旅遊資源,吸引遊客走進安陽。
(3)加強與各地旅行社、旅遊主管部門的合作,拓寬市場
一是加強與各地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安陽旅遊。與重要客源地旅行社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通過建立辦事處、聯絡點和聯營等多種形式,為安陽輸送遊客。
二是加強與周邊地區旅遊主管部門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共榮共贏的格局中。例如,聯合新鄉、鶴壁、濟源、焦作、邯鄲等城市,實施南太行旅遊協調開發和統一營銷,積極打造南太行聯盟。
5.完善旅遊基礎設施
加強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改造。重點投資建設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通過政府投資引導社會投資,創造一個優良的旅遊公共服務環境。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加強道路、通訊、水電以及食宿設施升級改造的力度。
6.加強旅遊人才引進和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
一是引進、培養旅遊開發和經營管理人員。對於具備高度創意能力的新型人才,以引進「外腦」,為主;對於日常經營管理人才,主要靠自己培養。二是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通過各種途徑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尤其要對導游、賓館接待、餐飲服務等一線從業人員進行旅遊服務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三是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環境教育和文化傳統教育,提高旅遊開發者、經營管理者及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實現旅遊生態、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少不了與資金投入掛鉤,這就關繫到經濟問題,徐喲其它產業包括重工業加工業等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力宣傳,吸引外資的引入,在河南甚至中國越來越有影響力,這期間我們會有很多事情要做,對我們安陽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每一個安陽人的積極配合,尤其是政府的英明決策,這樣安陽的旅遊業才能夠得到大力發展。
作為安陽人,為安陽的今天的蓬勃發展感到自豪,為安陽的將來和近期的努力感到欣慰,畢業後有打算在安陽發展的想法,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自己的力量,相信安陽的明天會更好,終會有一天,我走在安陽的大街上,五步能看到遊客在拍照,十步有外國人在點頭稱贊。那是怎樣一種美美妙的情景。
5. 關於旅遊文化開發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深度發掘文化內涵促進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摘 要] 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分析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經濟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現代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影響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研究也正說明文化內容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規律,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目前,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學習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律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分析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內容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中國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歷史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教育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現代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6. 旅遊文化論文怎麼寫
個人覺得從文化的延續、保護與傳承下手比較好
旅遊景點的開發總的來說不就是為了這個嗎
當然對現在的人來說 或許經濟性更重要 但這是一個發展方向
7. 有關成都旅遊文化的論文3000字左右
旅遊文化相關的論文算是簡單的,如果是專業的論文還是需要專業的合作夥伴,可以搜一下「春泥期刊庫」,會給你更多的幫助
8. 談談你對旅遊業的看法小論文1500字左右
旅遊雖然過程很累 但帶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快樂的,個人認為旅遊有以下好處:專
一屬、旅遊可以緩解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壓力 使精神得到徹底放鬆 旅遊是在沒有任何心理負擔的情況下進行的 所以可以讓自己的心靈得到徹底的放鬆
二、旅遊往往要跋山涉水的 過程雖很累 但它帶給人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和肉體上的愉悅 比如賞風景 嘗美食 住賓館 聽故事等等 哪一樣都會讓我們愉悅吧
一次旅遊 回味無窮
三、旅遊可以開闊眼界 增長見識和見聞 通過旅遊 人們可以親眼觀察到豐富的人文景觀 還可以了解各地的文化風俗 飲食習慣和宗教信仰
通過旅遊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感受
四、旅遊可以廣交朋友 一般旅遊以旅遊團進行的 一次旅遊可以遇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很多人都是由不熟到熟 如果處的好的話 就是一輩子的友誼
就算成不了朋友 對於自己來說 也是美好的回憶
五、旅遊可以錘煉人的意志 開拓人的智慧 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爬次山 鍛煉自己的意志力
9. 旅遊文化論文
旅遊文化新解
摘要:旅遊文化因旅遊活動而產生,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文化應重新劃分為原生性旅遊文化和次生性旅遊文
化,二者是旅遊文化的組成部分。原生性旅遊文化使次生性旅遊文化得以實現、次生性旅遊文化提高原生性旅遊文化層
次,二者在性質、構成、研究重點等方面有區別。
關鍵詞:旅遊文化;原生性旅遊文化;次生性旅遊文化
一、問題的提出
旅遊文化是旅遊的核心內容,是吸引旅遊者的重要因素,
卻一直沒有成為研究熱點。目前研究的重點是旅遊文化的各
種分支概念的界定和辨析,比如:旅遊主體文化與旅遊客體文
化[1]、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2]、旅遊文化與歷史文化[3]、旅遊文化
與旅遊資源文化等。筆者認為,旅遊文化研究的基礎應是旅遊
文化概念的確定。
二、旅遊文化概念的研究
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在《旅遊
學———要素·實踐·基本原理》一書中,指出旅遊文化是「在吸
引和接待遊客與來訪者的過程中,遊客、旅遊設施、東道國政
府和接待團體的相互影響所產生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受這
種學說的影響,有的學者認為,旅遊文化是以旅遊活動為核心
而形成的文化現象和文化關系的總和[4];有的學者認為,旅遊
文化是旅遊與文化的一種深層次的結合[5];有的學者認為,旅
游文化是旅遊者這一旅遊主體藉助旅遊媒介等外部條件,通
過對旅遊客體的能動的活動,碰撞產生的各種旅遊文化現象
的總和[6]。學者們對於旅遊文化概念的界定,把握到了旅遊文
化的外延,但對旅遊文化內涵的闡述卻稍嫌不足。
三、旅遊文化的再認識
(一)旅遊文化概念界定
謝春山從「整合」的角度,認為旅遊文化是因旅遊活動而
產生,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這一概念不僅明確了旅遊文化
的外延,即因旅遊而產生的文化和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那
些不被旅遊業所利用的一般文化不可以統稱為旅遊文化,從
而彌補了「總和說」的不足;而且揭示了旅遊文化的特點,即旅
游文化是一種動態的文化,是隨著旅遊活動和旅遊業發展而
變化的文化。本文在此觀點的基礎之上,將旅遊文化劃分為原
生性旅遊文化和次生性旅遊文化,從而打破「碰撞說」中的三
體文化和六要素文化的傳統界定。
(二)原生性旅遊文化
原生性旅遊文化是指因旅遊活動所產生的文化,它不僅
是旅遊活動的直接產物,也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內容。具體包
括:旅遊者文化(即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表現出的消費文化、
審美文化和休閑文化等內容);旅遊產品文化(即因旅遊活動
而生產的旅遊產品所具有的娛樂文化、愉悅文化等內容,其中
主題公園文化最為突出);旅行社文化(旅行社在為旅遊者組
織旅遊活動時所體現的服務文化、審美文化等)。
因旅遊活動而產生的原生性旅遊文化,其文化內涵註定
是由旅遊活動所賦予的。雖然原生性旅遊文化的形成原因唯
一,但其內涵可以通過歷史的傳承、社會的影響以及旅遊者的
不斷學習而得到提升。不同時代和不同地域以及不同層次的
旅遊者所承載的旅遊動機、審美需求不同,所生產的旅遊產品
的文化內涵便有所不同,並形成了多樣的原生性旅遊文化。由
於旅遊活動在追求愉悅的同時也要遵從一般的行為規范,如
道德、法律規范等,所以原生性旅遊文化具有一定的規范性,
即要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社會規范、以及旅遊地習俗、旅遊地
居民的行為模式。
(三)次生性旅遊文化
次生性旅遊文化指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業的生
存要依靠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而這六要素是先於旅遊
業而產生的,所以不能將其文化內涵籠統地歸為旅遊文化,因
而稱其為次生性旅遊文化。其具體內容包括:旅遊資源文化、
旅遊企業文化、旅遊目的地文化。
次生性旅遊文化在與原生性旅遊文化不斷的碰撞與整合
中,逐漸遠離自身文化,增添旅遊文化色彩。次生性旅遊文化
的形成是由旅遊地居民、旅遊者、旅遊業共同創造的。不管是
自然資源還是人文資源,一旦成為旅遊者的造訪對象,有旅遊
業介入,便被賦予了一定的文化。如果是名人來游,可能會留
下墨寶、遺跡與客體共存,當地居民也會由此演繹出種種傳說
附會其上;如果發展成風景名勝,旅遊行政管理部門還要為其
規劃、定級,旅遊企業則忙著設計開發。這些文化現象固然是
旅遊者和旅遊業創造的,但一經附著而成為吸引後來旅遊者
親臨其境的旅遊對象,它們也就轉化成次生性旅遊文化。
四、原生性旅遊文化與次生性旅遊文化的關系
(一)二者的聯系
1.二者是旅遊文化的組成部分
原生性旅遊文化與次生性旅遊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子文化。
本文所界定的旅遊文化是指由旅遊活動所引起,為旅遊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原生性文化強調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所顯示出
來的特殊的欣賞取向、審美情緒、心理狀態和旅遊產品、旅行社
的愉悅、娛樂文化等,其主要是由旅遊活動所引起的文化。次生
性旅文化包括那些先於旅遊活動而產生的自然和人文資源以
及旅遊業所依賴的六要素中為旅遊產業所整合的文化。旅遊活
動的發生是由旅遊者、旅遊資源和旅遊媒介共同構成的,同樣
旅遊文化也是由原生性旅遊文化、次生性旅遊文化共同構成
的,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不可能獨自構成旅遊文化。
2.原生性旅遊文化使次生性旅遊文化得以實現
在旅遊活動中,原生性旅遊文化負載著主要的旅遊文化
因子,通過旅遊媒介、在相異的文化區域和景觀空間中出現,
與次生性旅遊文化發生碰撞,原生性旅遊文化傳播到旅遊地,
對旅遊景觀和旅遊地的原有文化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
逐漸背離原有文化。就次生性旅遊文化而言,自然和人文資源
是先天的。如果沒有原生性旅遊文化人的參與及傳播,次生性
旅遊文化便不會實現並廣泛傳播。
3.次生性旅遊文化提高原生性旅遊文化層次
次生性旅遊文化本身是社會文化產物,是文化的載體,並
在社會文明進步中逐步形成的。賦有文化內涵的次生性旅遊
文化在原生性旅遊文化追求愉悅的過程中,提高了原生性旅
游文化的層次。在旅遊活動中,次生性旅遊文化所呈現的景觀
特徵、風土人情,能激發原生性旅遊文化的審美文化、愉悅文
化,使旅遊者的文化層次和旅遊產品的文化層次得到提升。只
有在原生性旅遊文化和次生性旅遊文化相互交融時,旅遊文
化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與認可。
(二)二者的區別
1.構成不同
原生性旅遊文化以旅遊者文化和旅遊產品文化、旅行社
為核心,包括旅遊者的文化素質、興趣愛好、性格心理和旅遊
產品的象徵意義、文化內涵等。次生性旅遊文化以旅遊資源文
化和旅遊企業文化、旅遊目的地文化為核心,包括自然旅遊資
源文化和人文旅遊資源文化以及旅遊企業文化等內容。
2.性質不同
原生性旅遊文化中以旅遊者文化為核心,主要屬於精神
文化性質。次生性旅遊文化中以旅遊資源文化為核心,吸引旅
游主體的是它自身的物質形態,所以說次生性旅遊文化以物
質文化為主。
3.研究重點不同
原生性旅遊主體文化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旅遊者的
文化修養,提高旅遊者其審美能力,以求獲得更多的精神愉
悅,同時也為旅遊企業生產高質量的旅遊產品提供思路和理
論依據。次生性旅遊文化的研究側重是旅遊規劃和旅遊資源
開發。旅遊資源本身的文化內涵是其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合理
利用旅遊資源的文化,使它能夠滿足人們的需要。
五、旅遊文化建設
(一)原生性旅遊文化建設
原生性旅遊文化的建設,主要在於旅遊者自我意識的覺
醒和旅遊產品的文化層次的提升。原生性旅遊主文化層次的
提高,有利於加深對旅遊的理解,獲得更高的愉悅滿足。提高
原生性旅遊主文化的層次包括豐富旅遊者的自然知識、人文
知識、社會知識和完善旅遊產品質量。它一方面有待於基礎教
育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有賴於旅遊業的幫助、引導。
在基礎教育方面,政府應繼續加大基礎教育包括旅遊教
育的普及力度,為潛在旅遊者提供旅遊所必需的文化知識和
審美需求。在旅遊業方面,旅遊業者應把提高旅遊產品質量和
旅行社服務水準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不失時機地為旅
游者提供文化含量較高的產品和服務。首先,美化景觀的外在
形式,使其滿足旅遊者的審美感知力。旅遊者通過感知的自動
篩選,與自己的某種情感結構聯系起來,在以物抒情或寄情於
物的心理活動中得到特殊的審美體驗。其次,增添旅遊產品的
意境,豐富旅遊者審美想像力。再次,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內
涵。這有助於提高旅遊者審美理解力。同時,要加強思想道德
建設,提高全民素質,從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質。這是發展原生
性旅遊文化的必然要求。
(二)次生性旅遊文化建設
次生性旅遊文化指旅遊資源文化、旅遊地文化和旅遊企
業文化。其建設應由旅遊者、旅遊業、旅遊地居民共同參與,賦
予自然旅遊資源和旅遊企業以文化意味。作為旅遊對象,旅遊
資源的吸引力程度又不完全取決於本身,還要受到人們審美
情趣的影響。旅遊資源自然越符合人的審美情趣,它對於旅遊
者吸引力也就越強。想要保持旅遊資源的本身魅力,關鍵要挖
掘旅遊資源中的獨特性,給旅遊者創造文化沖擊。
旅遊資源是人類文明的載體,它的文化內涵與生俱來。首
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已決定開發的旅遊資源進行有選
擇的挖掘,留精華去糟粕。其次,對於選擇挖掘的文化內涵,要
尊重歷史、忠於事實,盡量恢復其本來面目,不可隨意改變。最
後,要堅持整理保護。
旅遊活動改變了旅遊地文化,但如果旅遊地為了吸引旅
游者,使自身文化特色消失、提供世俗化和庸俗化的旅遊產
品,便失去了本地的原有文化,喪失了吸引旅遊者的根本動
力。在旅遊目的地文化建設中,政府的作用最為重要。其不僅
要制定有關旅遊地文化保護的法律、法規,使旅遊地的文化保
護有法律依據,還要向旅遊地居民宣傳保護當地文化的重要
性,提高其保護當地文化的積極性。
旅遊企業是為旅遊者服務的,其文化建設越符合旅遊者的
實際需要,就越會得到豐厚的利益回報。所以,旅遊企業的經營
者要在對客服務中,了解旅遊者的審美、飲食、消費、娛樂、交通
習慣,尊重旅遊者的民族習俗、宗教觀念、政治理念等,為旅遊
者提供方便但不失莊重,熱烈但不失理性的企業文化。
參考文獻:
[1]楊俊皎,楊鶴寧.旅遊文化的詮釋[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
2006(3).
[2]徐菊鳳.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理論與實踐的若干問題[J].旅
游學刊,2005(4).
[3]謝春山.歷史與旅遊的交匯:旅遊文化淵源探析[N].光明日
報,2007-07-7(A06).
[4]王德剛.試論旅遊文化的概念和內涵[J].桂林旅遊高等專科
學校學報,1999(4).
[5]陽國亮.多維視角旅遊文化研究簡論[J].桂林旅遊高等專科
學校學報,2004(2).
[6]沈祖祥.旅遊文化概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16.
[7]周其樓,等.淺談旅遊審美主體的心理積淀對旅遊審美的影
響[J].經濟師,2005(8).
[8]張繼濤.論旅遊主體文化的成因[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
科學版),2005(4).
[9]鄒本濤.旅遊文化建設論綱[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2004(2).
[10]謝元魯.旅遊文化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