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第五屆樂山大佛旅遊文化節

第五屆樂山大佛旅遊文化節

發布時間: 2021-02-03 23:02:13

① 請問樂山大佛具體位置在那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B>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樂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庄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死後,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築。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 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岩墓、烏尤山、巨形卧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范圍,是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10餘米,手持戈戟、身著戰袍的護法武士石刻,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後,曾建有十三層樓閣覆蓋,時稱 「大佛閣」,「大像閣」,宋時稱「天寧閣」。可惜毀於明末的戰亂,被張獻忠的起義軍焚毀。可以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看到幾十處孔穴,那是當年建造樓閣時,安置樑柱的地方。而今日,樑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壯的大佛仍巍然屹立著。
大佛兩側的岩石是紅砂岩,樂山的紅沙岩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岩石,比花崗岩軟,是很好的適宜於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後,容易受到侵蝕、風化,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岩石上雕刻而成的。樂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種各樣的破壞,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自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大佛飽受自然風雨侵蝕,以致佛身千瘡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撥專款對佛像作全面維修,1982年2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政府撥款對大佛頭部進行了比較徹底的維修。同時增加了一些配套設施及服務設施。1996年12月,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專家桑塞爾博士·席爾瓦教授實地考察時,贊譽「樂山大佛堪與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羅河的帝王谷媲美」。
樂山大佛景區包括樂山大佛、靈寶塔、凌雲禪院、海師洞、九曲—凌雲棧道、巨型睡佛、東方佛都、佛國天堂、麻浩崖墓、烏尤山等
凌雲勝景
凌雲山各峰上的寺宇,現在還保存的有棲巒峰的凌雲寺和靈寶峰的靈寶塔。凌雲寺規模頗大,大佛就鑿於離寺不遠的崖上。從這里可以沿一條鑿於懸崖邊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腳邊,在此憑欄看佛,可以仔細觀賞大佛頭部各個部位的細微之處。因為大佛鑿於凌雲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稱為凌雲大佛。而凌雲寺也因有了這尊大佛,而被人們稱為大佛寺。凌雲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雲山上,山更增色。
凌雲山周圍還有東坡樓、競秀亭等亭台樓閣。山上還有很多漢崖墓,有的懸崖深達十多米,周圍有精細的雕塑,裡面還有陶佣之類的陪葬品,這是四川特有的古跡。
大佛右側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棧道」,是與修建佛像閃光燈同時開鑿的。棧道最寬處1.45米,最窄處0.6米,共217級石階,沿崖遷回而下,可到大佛腳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龕,遺憾的是它們的風化現象非常嚴重。繞過佛腳是位於大佛左側的「凌雲棧道」。削壁穿洞,隱藏在樂山大佛左側懸崖絕壁間。棧道開鑿於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開放,全長 約500米,與大佛右側 的九曲棧道一起構成一條回環曲折的旅遊路線
凌雲寺是建於唐代,位於大佛頭部的右後方,俗稱大佛寺。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鑿佛像時,寺字又有擴建。唐建凌雲寺,毀於元順帝戰亂,明代進行了兩次較大修復,明末又經毀。現存凌雲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後又經多次修葺。寺門正中匾上集蘇東坡書「凌雲禪院」四字。兩旁聯文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此聯既使人有佛法庄嚴之感,又表明了凌雲寺所踞地理位置,還巧妙地將「大佛」兩字嵌於其中。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樓等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築,藏經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於1930年新建。結構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築風格,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發起建造者海通法師、以及繼任建造者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託後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靈寶塔又名凌雲塔,因其聳立在凌雲寺後的靈寶峰巔,故以山峰命名。塔建於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錐體,磚砌而成,坐東向西,高38米,共十三級。塔體中空,內有石階沿塔軸盤旋至頂。塔頂為四角攢尖式。靈寶塔每級都開有窗眼。根據山川形勢,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還是作為三江合流處的標志。高71米的大佛是為了鎮水保平安,靈寶塔則作為航船標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過急流險灘,靈寶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標志,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東坡樓是凌雲山著名古跡之一,東坡樓也叫東坡讀書樓。位於棲鸞峰巔,系由樓、廊、亭組成的庭院建築。東坡樓為歇山式單體木質兩重樓房。門額橫匾「東坡樓」三字是集黃庭堅手書而成,樓堂正中蘇東坡斜倚坐像。東坡樓正對臨崖處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憑欄遠眺,江天悠遠,山清水秀。
佛國天堂融古建築、摩崖造像、雕塑、壁畫、彩 繪為一體,景色優美,仿唐式古建築有天橋、天門、 天梯、雲台、雲梯、三大寶殿等
東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開放。距樂山大佛僅一里之遙,是樂山大佛旅遊景點佛文化的延伸、是樂山大佛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在20萬平方米范圍內,集中仿製了國內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體延伸,採用摩崖圓雕、浮雕、雕刻、壁畫等表現形式,選用不同材質,有石刻、銅鑄、彩塑、墨玉等各類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於凌雲、烏尤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別是樂山地區則流行一種鑿山為墓的一種墓葬形式,其特徵是沿著淺丘,山谷的砂質岩層由人工鑿成方形洞穴,然後安葬遺體和殉葬品。從外部看去,是一個個神秘的山洞。這種墓葬因流行於1800多年前的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故稱東漢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規模大,畫像雕飾精美而被譽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著漢代畫像石和漢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僅包括了各式漢代建築、畫像石棺、人物服飾、車馬伎樂、鳥獸蟲魚圖形,而且有不少歷史題材和神話故事以及書法題刻。已開放的是一個「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門上均有精工雕刻,飛檐、瓦當、斗拱,花紋圖案,無一雷同,樂山東漢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淺山谷的崖壁上,數以萬計。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石刻之豐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系漢代墓葬,麻浩一帶較為集中,是樂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長約200米、寬約25米的范圍內有崖墓544座,墓門披連,密如蜂房。該漢代墓群於1988年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烏尤寺
烏尤山即古離堆,相傳為秦時蜀郡守李冰開鑿,以「避沫水之害」。烏尤山與凌雲山並肩立於岷江之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烏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頭烏牛,故又名「烏牛山」,相傳宋代詩人黃庭堅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見山上古木繁蔭,便更名「烏尤山」。 山上有創建於盛唐的烏尤寺,和凌雲寺毗鄰,兩山之間隔一水,有吊橋相通,和凌雲山合成一個完整的風景區。山上有烏尤寺,建築順山勢設計,曲折高低,玲瓏雅緻,別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還有曠怡亭、聽濤軒、爾雅閣等精巧建築。現存廟宇系清以後的建築,是四川省內保存較完整的寺廟。

② 什麼是樂山大佛節

當地搞的旅遊宣傳活動。

③ 關於樂山大佛的資料,快!非常急!不要導游詞。

樂山大佛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雲大佛,為彌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樂山大佛
發鬈用石塊嵌就
兩耳以木為之
排水系統布全身
胸部有殘碑
宗教內涵
設計特點
凌雲寺
樂山大佛四次神秘顯靈:
樂山大佛景區簡介
凌雲勝景
東方佛都
麻浩崖墓
烏尤寺
相關介紹
門票
樂山交通:鐵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小貼士:
旅遊專線:
特色餐飲
購物
特色活動
游樂山大佛樂山大佛
發鬈用石塊嵌就
兩耳以木為之
排水系統布全身
胸部有殘碑
宗教內涵
設計特點
凌雲寺
樂山大佛四次神秘顯靈:樂山大佛景區
簡介 凌雲勝景 東方佛都 麻浩崖墓 烏尤寺 相關介紹門票樂山交通:
鐵路: 公路: 水路: 航空: 小貼士: 旅遊專線:特色餐飲購物特色活動游樂山大佛展開 編輯本段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5張) 樂山大佛正面像
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庄嚴,排水設施隱而不見,設計巧妙。佛像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死後,海通的弟子接手修築。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 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景區由凌雲山、麻浩岩墓、烏尤山、巨形卧佛景觀等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屬峨眉山風景名勝區范圍,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聞名遐邇的風景旅遊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雲」之說。 樂山大佛雙手撫膝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8.5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10餘米,手持戈戟、身著戰袍的護法武士石刻,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大佛左側,沿「洞天」下去就是凌雲棧道的始端,全長近500米。右側是九曲棧道。佛像雕刻成之後,曾建有十三層樓閣覆蓋,時稱「大佛閣」,「大佛閣」,宋時稱「天寧閣」。可惜毀於明末的戰亂,被張獻忠的起義軍焚毀。可以從大佛兩側的山崖上看到幾十處孔穴,那是當年建造樓閣時,安置樑柱的地方。而今日,樑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壯的大佛仍巍然屹立著。 樂山大佛
大佛兩側的岩石是紅砂岩,樂山的紅沙岩是一種質地疏鬆,容易風化的岩石,比花崗岩軟,是很好的適宜於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後,容易受到侵蝕、風化,樂山大佛就是在這種岩石上雕刻而成的。樂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種各樣的破壞,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各個朝代都對它進行過維修。自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大佛飽受自然風雨侵蝕,以致佛身千瘡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政府撥專款對佛像作全面維修,1982年2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政府撥款對大佛頭部進行了比較徹底的維修。同時增加了一些配套設施及服務設施。1996年12月,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專家桑塞爾博士·席爾瓦教授實地考察時,贊譽「樂山大佛堪與世界其他石刻如斯芬克司和尼羅河的帝王谷媲美」。大佛來歷 海通和尚:自目可剜 佛財難得
據唐代韋皋《嘉州凌雲大佛像記》和明代彭汝實《重修凌雲寺記》等書記載,樂山大佛開鑿的發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貴州人,結茅於凌雲山中。古代的樂山三江匯流之處,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聚凌雲山麓,水勢相當的兇猛,舟輯至此往往被顛覆。每當夏汛,江水直搗山壁,常常造成船毀人亡的悲劇。海通和尚見此立志憑崖開鑿彌勒佛大像,欲仰仗無邊法力,「易暴浪為安流」,減殺水勢,永鎮風濤。於是,海通禪師遍行大江南北、江淮兩湖一帶募化錢財,開鑿大佛。佛像動工後,地方官前來索賄營造經費,海通嚴詞拒絕道「自目可剜,佛財難得」,地方官仗勢欺人,反而說:「嘗試將來」。海通從容「自抉其目,捧盤致之」,「吏因大驚,奔走祈悔」。海通這種專誠忘身之行,激勵眾心,克誠其志。 佛像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始動工,當大佛修到肩部的時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後,工程一度中斷。大約過了十年的時間,劍南西川節度使 章仇兼瓊捐贈俸金,海通的徒弟領著工匠繼續修造大佛,由於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賜麻鹽稅款,使工程進展迅速。當樂山大佛修到膝蓋的時候,續建者章仇兼瓊遷任戶部尚書,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後,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捐贈俸金繼續修建樂山大佛。在經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歷經90年時間才完工。韋皋始撰《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載錄了開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側臨江峭壁上。 樂山大佛聳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匯流之處,一千多年來,樂山大佛閱盡多少人間春色,經歷多少朝代更迭,依舊肅穆慈祥,心旌不搖。構造拾趣 樂山大佛頭部近照 發髻用石塊嵌就
觀賞這尊唐代佛像,往往只看到依山鑿就的外表,看到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而對大佛部位結構則看不真切。
編輯本段發鬈用石塊嵌就
大佛頂上共有螺髻1021個,這是1962年維修時,以粉筆編號數清的。遠看發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單塊螺髻根部裸露處,有明顯的拼嵌裂隙,無沙漿粘接。螺髻表面抹灰兩層,內層為石灰,厚度各為5-15毫米。1991年維修時,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遺存螺髻石3塊,其中兩塊較完整,長78厘米,頂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樂山大佛耳朵

編輯本段兩耳以木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維修工人從中掏出許多破碎物[1],細看乃腐朽了的木泥。這證實了南宋范成大在《吳船錄》中的記載「極天下佛像之大,兩耳猶以木為之」。由此可知,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現窟窿,內則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樑,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不過,這是唐代貞元十九年竣工時就是如此,還是後人維修時用這種工藝修補,已不可考證。
編輯本段排水系統布全身
樂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統。樂山大佛的兩耳和頭顱後面,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為雨水侵蝕。清代詩人王士禎有詠樂山大佛詩「泉從古佛髻中流」。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9層、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分解表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長9.15米、寬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互未鑿通,右洞深16.5米、寬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寬0.95米、高1.1米。這些妙的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千百年來對保護大佛,防止侵蝕性風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兩洞,由於可匯山泉,內崖壁上凝結了厚約5-10厘米的石灰質化合物,而佛身一側 崖壁仍是紅砂原岩,而且比較乾燥。那左右不通的兩洞穴,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顯然,這是由於洞未貫通的緣故。不知道當年修建者為何不把它打通。
編輯本段胸部有殘碑
據1962年維修的負責人黃高彬和羅伯介紹,當時發現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開洞一看,裡面裝的是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而封門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膝、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毀。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這天寧閣的紀事殘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師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毀掉了。
編輯本段宗教內涵
樂山大佛神聖庄嚴
樂山大佛是是一尊彌勒佛。唐代崇拜彌勒佛,按佛教教義,彌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來佛,象徵著未來世界的光明和幸福,在佛祖釋迦牟尼涅盤後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將接替佛祖的地位,於華林園的龍華樹下廣傳佛法,普渡眾生。佛經說彌勒出世就會「天下太平」,武周時期,武則天曾下令編造了一部《大雲經疏》,證明她是彌勒轉世,百姓對彌勒的崇拜幫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時代登上帝位。由於武則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國塑鑿彌勒之風大行。樂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則天時代僅20餘年,所以當海通修造樂山大佛時,自然選擇了彌勒佛,而且彌勒佛既是能帶來光明和幸福的未來佛,這同平息水患的鎮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樂山大佛
中國漢地佛教文化中,彌勒佛造像的變化是很大的,第一階段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交腳彌勒;第二個階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佛彌勒;第三個階段是布袋彌勒。樂山大佛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古佛彌勒。照《彌勒下生經》所描述,彌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就要求他的五官、頭、手、腳、身都具有不同於一般人的特徵。樂山大佛整個形體超凡脫俗,頭上的發髻、闊大的雙肩、高而長的眉毛,圓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規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寬肩細腰」,在大佛身上盪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壯實的雙肩,飽滿的胸脯,體現了唐代祟尚肥胖美的時尚。樂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雙腳自然下垂,這與印度佛像的「結跏趺式」也不一樣,因為大佛是修來鎮水的,這種平穩、安定的坐式可以帶給行船的人戰勝激流險灘的勇氣和決心。 布袋彌勒佛是根據中國五代時期的一個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縣人,樂善好施,能預知天氣和預測人的吉凶,經常拿著一個布袋四處化緣,在逝世前他曾說「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因而大家都認為他是彌勒佛的化身,寺廟里的彌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個笑口常開、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大佛特色
編輯本段設計特點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折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沿大佛左側的棱雲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此抬頭仰望大佛,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坐像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棧道沿著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曲折九轉,方能登上棧道的頂端。這里是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雲山的山頂。此處可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大佛頂上的頭發,共有螺髻1021個。遠看發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現窟窿,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樑,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臟洞。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洞裡面裝著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據說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棱、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遭毀。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師洞里保存,可惜於後來被毀。
編輯本段凌雲寺
大佛頭部的右後方是建於唐代的凌雲寺,即俗稱的大佛寺。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樓等三大建築群。軼事傳說 樂山陳列室中保存的大佛閉眼照片
傳說唐朝初年,凌雲山上有一座凌雲寺,凌雲寺里有一個老和尚,叫海通。當時凌雲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經常吞沒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毀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勢這樣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著菩薩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來往船隻不再受害。
編輯本段樂山大佛四次神秘顯靈:
1962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死人無數,樂山大佛腳下的河流,餓殍泛濫,大佛不忍目睹人間慘劇,痛苦地閉上了眼睛。1976年,毛、朱、周三領導俱逝,唐山大地震死傷數十萬,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2002年,中國加入世貿、申奧成功,喜事連連, 2002年出現的佛光
樂山大佛再現難得一見的「神秘光環」——佛光。2002年5月7日上午9時43分,烏雲還未褪去的樂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現日暈現象,剛剛升起的太陽四周閃現出一個直徑約300米、內紅外紫的五彩光環,色彩時明時暗。千年難遇萬人爭睹。11時許光環開始散發出耀眼強光,來自四海的遊客無不贊嘆這一天下奇觀。不少人雙手合十,閉目祈願,紛紛慶幸大佛之旅帶來的吉祥。中午時分佛光慢慢淡化、散去。整個佛光現象持續了3個多小時。以上三次,樂山陳列室內有照片為證。最神秘的是,1989年大雨,樂山被雨水沖開一洞,內現一佛,佛面酷似那年上任的國家領導人。
編輯本段樂山大佛景區
簡介
樂山大佛景區包括樂山大佛、靈寶塔、凌雲禪院、海師洞、九曲—凌雲棧道、巨型睡佛、東方佛都、佛國天堂、麻浩崖墓、烏尤山等
凌雲勝景
凌雲山各峰上的寺宇,現在還保存的有棲巒峰的凌雲寺和靈寶峰的靈寶塔。凌雲寺規模頗大,大佛就鑿於離寺不遠的崖上。從這里可以沿一條鑿於懸崖邊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腳邊,在此憑欄看佛,可以仔細觀賞大佛頭部各個部位的細微之處。因為大佛鑿於凌雲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稱為凌雲大佛。而凌雲寺也因有了這尊大佛,而被人們稱為大佛寺。凌雲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雲山上,山更增色。 凌雲山周圍還有東坡樓、競秀亭等亭台樓閣。山上還有很多漢崖墓,有的懸崖深達十多米,周圍有精細的雕塑,裡面還有陶佣之類的陪葬品,這是四川特有的古跡。 大佛右側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棧道」,是與修建佛像閃光燈同時開鑿的。棧道最寬處1.45米,最窄處0.6米,共217級石階,沿崖遷回而下,可到大佛腳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龕,遺憾的是它們的風化現象非常嚴重。繞過佛腳是位於大佛左側的「凌雲棧道」。削壁穿洞,隱藏在樂山大佛左側懸崖絕壁間。棧道開鑿於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開放,全長 約500米,與大佛右側 的九曲棧道一起構成一條回環曲折的旅遊路線。 凌雲寺是建於唐代,位於大佛頭部的右後方,俗稱大佛寺。唐開元初年(公元713年)開鑿佛像時,寺字又有擴建。唐建凌雲寺,毀於元順帝戰亂,明代進行了兩次較大修復,明末又經毀。現存凌雲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後又經多次修葺。寺門正中匾上集蘇東坡書「凌雲禪院」四字。兩旁聯文是「大江東去,佛法西來」。此聯既使人有佛法庄嚴之感,又表明了凌雲寺所踞地理位置,還巧妙地將「大佛」兩字嵌於其中。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樓等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築,藏經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於1930年新建。結構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築風格,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發起建造者海通法師、以及繼任建造者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託後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 靈寶塔又名凌雲塔,因其聳立在凌雲寺後的靈寶峰巔,故以山峰命名。塔建於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錐體,磚砌而成,坐東向西,高38米,共十三級。塔體中空,內有石階沿塔軸盤旋至頂。塔頂為四角攢尖式。靈寶塔每級都開有窗眼。根據山川形勢,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還是作為三江合流處的標志。高71米的大佛是為了鎮水保平安,靈寶塔則作為航船標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過急流險灘,靈寶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標志,經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東坡樓是凌雲山著名古跡之一,東坡樓也叫東坡讀書樓。位於棲鸞峰巔,系由樓、廊、亭組成的庭院建築。東坡樓為歇山式單體木質兩重樓房。門額橫匾「東坡樓」三字是集黃庭堅手書而成,樓堂正中蘇東坡斜倚坐像。東坡樓正對臨崖處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憑欄遠眺,江天悠遠,山清水秀。 佛國天堂融古建築、摩崖造像、雕塑、壁畫、彩 繪為一體,景色優美,仿唐式古建築有天橋、天門、 天梯、雲台、雲梯、三大寶殿等
東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開放。距樂山大佛僅一里之遙,是樂山大佛旅遊景點佛文化的延伸、是樂山大佛景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在20萬平方米范圍內,集中仿製了國內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體延伸,採用摩崖圓雕、浮雕、雕刻、壁畫等表現形式,選用不同材質,有石刻、銅鑄、彩塑、墨玉等各類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於凌雲、烏尤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別是樂山地區則流行一種鑿山為墓的一種墓葬形式,其特徵是沿著淺丘,山谷的砂質岩層由人工鑿成方形洞穴,然後安葬遺體和殉葬品。從外部看去,是一個個神秘的山洞。這種墓葬因流行於1800多年前的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故稱東漢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規模大,畫像雕飾精美而被譽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著漢代畫像石和漢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僅包括了各式漢代建築、畫像石棺、人物服飾、車馬伎樂、鳥獸蟲魚圖形,而且有不少歷史題材和神話故事以及書法題刻。已開放的是一個「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門上均有精工雕刻,飛檐、瓦當、斗拱,花紋圖案,無一雷同,樂山東漢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淺山谷的崖壁上,數以萬計。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石刻之豐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系漢代墓葬,麻浩一帶較為集中,是樂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長約200米、寬約25米的范圍內有崖墓544座,墓門披連,密如蜂房。該漢代墓群於1988年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烏尤寺
烏尤山即古離堆,相傳為秦時蜀郡守李冰開鑿,以「避沫水之害」。烏尤山與凌雲山並肩立於岷江之濱,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烏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頭烏牛,故又名「烏牛山」,相傳宋代詩人黃庭堅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見山上古木繁蔭,便更名「烏尤山」。 山上有創建於盛唐的烏尤寺,和凌雲寺毗鄰,兩山之間隔一水,有吊橋相通,和凌雲山合成一個完整的風景區。山上有烏尤寺,建築順山勢設計,曲折高低,玲瓏雅緻,別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還有曠怡亭、聽濤軒、爾雅閣等精巧建築。現存廟宇系清以後的建築,是四川省內保存較完整的寺廟。旅遊服務
相關介紹
[2]相關介紹 發源於川北大雪山的岷江,進入成都平原,來到樂山城下,已經是一條水面開闊的大江了。在這里,同波濤洶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匯合。世界上最高的彌勒石刻大佛——樂山凌雲大佛,位於凌雲山上三江匯合得地方。 大佛背靠得這座凌雲山早在隋唐時就是著名的風景區和佛教勝地。凌雲山緊傍岷江,上有凌雲寺,建於唐代。凌雲山共有9個山峰,最高峰140米。峰巒錯落,臨木蔥蘢,俯視浩瀚三江,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廟,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們的稱贊。宋代文人邵博曾贊美說:「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勝曰嘉州,嘉州之勝曰凌雲」(嘉州就是樂山)。樂山大佛以人文遺產精粹和自然遺產的有機結合為特色,樂山大佛面對著滾滾東流的江水,體態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勻稱,山水交融,與峨眉山遙相呼應。數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臨大江。當遊客們觀賞大佛時,同時也就游覽了凌雲山的勝景。[3] 1989年一位廣東遊客在大佛附近發現了樂山大佛背後的烏尤山、凌雲山、龜城山構成的樂山巨形睡佛景觀。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觀。「巨型睡佛」四肢齊全,體態勻稱,安詳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線上,直線距離約1300餘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樂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頭、身、足,分別由烏尤山、凌雲山和龜城山三山連襟組成。佛頭由整個烏尤山構成,山上的石、翠竹、綠蔭、山徑、亭閣、寺廟,分別呈現為巨佛的發髻、睫毛 鼻樑、雙唇和下顎;景雲亭如「睫毛」,山頂樹冠各為「額、鼻、唇、頜」。佛身由凌雲山構成,山上九峰相連,猶如巨佛寬廣的胸膛、渾圓的腰和健美的腿;腳板翹起的佛足是龜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個體態十分逼真、自然、和諧,這是大自然無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設的奇跡,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鑿成,觀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樂山市濱江路「福全門」。 游覽樂山大佛和凌雲山,可以從成都搭公共汽車或旅遊車前往,有高速公路連接成都。從成都到樂山的高速公路於1999年全線貫通,全長為169公里。從樂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也通公共汽車。因此,游覽樂山,觀賞大佛,可以和游覽峨嵋山安排同一遊程。
編輯本段門票
[4]門票: 1、樂山大佛景區門票:90元/人次(含樂山大佛、烏尤寺、麻浩崖墓)東方佛都票價:70元/人 佛國天堂票價:8元/人 2、樂山大佛優惠票:50元/人次. A. 1.2米以上全日制大學本、專科,中專、初高中、小學學生憑學生證購買優惠票; B. 60至69周歲的老年人憑身份證或老年優待證購買半價票50元/人;70周歲以上老人免票 C. 殘疾人憑殘疾證購買優惠票; D.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頒發記者證的記者憑有效證件購買優惠票; E.省級以上的五一勞動獎及勞模憑有效獎狀購買優惠票 3、樂山大佛特惠票:10元/人次 本地人持本人身份證在周末時候購票; 4、樂山大佛游江票(遊船票、快艇票):50元/人次 最佳旅遊時節: 春秋兩季是去樂山旅遊的最佳時節.

④ 樂山大佛節幾天

10月30日至11月1日三天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