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關東文化旅遊區包括

關東文化旅遊區包括

發布時間: 2021-02-03 15:51:10

① 林海雪原 -關東文化旅遊區有哪些特色旅遊資源

獨具北國風光的冰雕藝術
林海雪原中的游獵風情
烏蘇里江的魚獵樂趣

② 闖關東的關東具體指的是哪些地方

闖關東的關東具體指的是: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

關,指山海關。山海關城門,一關之隔,界定著關外和中原大地。卻從清朝到民國數百年間,背井離鄉的山東人開始興起了闖關東。所說的關東,具體指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因東三省位於山海關以東,故得名。闖關東的人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可以算得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人口移動之一。但和洪洞大槐樹移民最大的區別,在於洪洞移民是官方行為,闖關東是民間自發。

闖關東,為什麼是闖呢?

闖關東,一個「闖」字突出了這條路線的艱辛。清廷以東北為「龍興之地」,擔心關內漢人的大量遷入會損害旗人利益,破壞滿族的習俗和秩序,康熙七年(1668)推行封禁政策,以後的措施越來越嚴厲,從局部封禁到全部封禁,從驗關封海到驅逐流民。盡管禁令日見嚴厲,卻不能完全禁阻關內民眾進入東北。迫於日趨沉重的生活壓力和連年不斷的自然災荒,越來越多的山東和河北省農民或泛海偷渡到遼東,或私越長城走遼西,湧向仍在沉睡的東北沃野。這些移民都是在清廷實行封禁政策的條件下進行的,故稱之為「闖關東」。

為什麼闖關東?

闖關東,是悲壯的歷史,是一次移民壯舉。山東人闖關東實質上是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自發的不可遏止的悲壯的謀求生存的運動。從移出地看,一面是天災,旱、水、雹、蟲、疫並發。一面是人禍,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太平天國、捻軍、黑旗軍、義和團等都曾橫掃華北諸省。直皖戰爭、兩次直奉戰爭、新舊軍閥的混戰年年不斷,戰禍波及華北各省。兵災匪禍頻繁,日益加重田租、稅負、差徭和額外攤派。越來越多的破產農民和災民、難民不得不到東北去逃荒、避難。

從移入地看,東北的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後,大部分土地尚未開墾,華北地區地少人多。在山東等地「闖關東」由來已久,移民中向家鄉寄錢者有之,帶財物回鄉過年者有之,也不乏發財致富成家立業者,這些刺激了更多的民眾要到關外謀生賺錢。膠東有些村莊幾乎村村、家家都有「闖關東」的,甚至村裡青年人不去關東闖一闖就被鄉人視為沒出息,逐漸形成了「闖關東」的習俗。所以在華北特別是山東的膠東和河北的冀東,勞動力稍一充裕,或一遇天災人禍,首先想到的是攜家帶子,或集結親戚好友,蜂擁到關東去謀生。

闖關東的難

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滿洲旅行記》中記載了當年真實的歷史畫面:由奉天入興京,道上見夫擁獨輪車者,婦女坐其上,有小兒哭者眠者,夫從後推,弟自前挽,老媼拄杖,少女相依,踉蹌道上,丈夫罵其少婦,老母喚其子女。隊隊總進通化、懷仁、海龍城、朝陽鎮,前後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寢者皆山東移民。破產農民不顧禁令,成千上萬的冒著危險,「闖」入東北。

什麼人闖關東?

清末,沙俄侵略東北,日本緊跟其後,兩國競相在東北擴張勢力,修築鐵路、掠奪資源,需大批勞動力,迫使華北破產。農民移民關外,多是華北地區的農民,尤以山東、河北兩省農民最多。山東膠東地區的登州、萊州、青州和河北省保定、灤州等冀東地區、京津地區,有便利的途徑,有「闖關東」的習俗,是移民的主要輸送地區;後來,重災區河南省依靠發展起來的鐵路,也有相當數量的農民逃亡到東北。

以修築當時的中東鐵路為例,《東北開發史》引日本人稻葉君山的話說:「中國苦力,如蟻之集,而勞力之供給地之山東,更乘機輸送無數勞工出關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餘里之中東路乃山東苦力所完成,亦非過言也。」

闖了多少人?

據統計,1921年關內向東北移民僅為20.9萬人,1926年增為56.7萬人,以後移民數量猛增,1927年達到105萬人、1928年為108.9萬人、1929年為104.6萬人、1930年為67.3萬人。即從1921年至1930年的10年間共有近618萬餘人到東北謀生。有的學者估計,從近代明令移民實邊到清代末年,移入移民(含後裔)的人口達到1400萬以上,年均近30萬人。有的專家認為,20世紀三十年代前,每年從冀魯豫去東北的約有40至50萬人,不少年份超過百萬。

東北人和山東人

對絕大多數的山東移民來說,東三省無非是山東省的擴大。十九世紀中葉,虛掩的山海關大門敞開,流民潮湧,洶涌澎湃。人是文化、信息的載體,人的流動實際上就是文化的流動。中原文化向關東地區大規模挺進,實際上就是中原文化的平面移植,華北與東三省之間,無論在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家族制度、倫理觀念、經濟行為各方面,都大同小異。最主要的,是東三省移墾社會成員,沒有自別於文化母體的意念。」

稱民潮打破了地域之間的局限,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傳播、交流、融合和互補,有助於人口素質的提高,推動東北與關內社會經濟和文化更加協調和統一,雙方商品的交流,資源的互補,文化習俗的融合。

③ 文化旅遊包括什麼

文化旅遊是指通過旅遊實現感知、了解、體察人類文化內容目的的過程,以尋求文化為目的,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藝,民俗、宗教等。

④ 關中、關內、關外和關東各指哪些地方

1、關中

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

現關中地區位於陝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楊凌五市一區,總面積55623平方公里。

2、關內

關內,古代在今陝西建都的王朝,通稱函谷關或潼關以西王畿附近叫關內。今指山海關以西或嘉峪關以東一帶地區。

3、關外

①秦、漢是定都陝西的王朝,稱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為「關外」。

②初開始,指山西雁門關以外的漠北之地。

③明清稱東北三省,即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為「關外」,因位於山海關以外而得名。

④如今,深圳市二線關以外的地區,即寶安區、龍崗區和光明新區,當地人也俗稱關外。

4、關東

古代關東通常指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18路諸侯伐董卓時,自稱關東聯軍,主要是指虎牢關以東。

近現代的關東主要指山海關以東,即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的東部四盟市(蒙東源於關東),今泛稱「東北」,明朝俗稱「關東」,清朝稱之為滿洲東三省。

直到當代仍在民間盛行。歷代對關東行政區劃不一,名稱種種,而形成一具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卻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海之變,最終躋身於中華民族文化之林,成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4)關東文化旅遊區包括擴展閱讀

關中民俗:

1、乾州蛟龍鼓舞

乾縣王村鎮的蛟龍鼓舞屬明代嘉靖年間的宮廷樂舞,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元宵節前進行表演。採用集體樂舞的藝術形式,一開始,總是先到廟宇寺院拜神,主要以敬關帝、菩薩為主,然後再是土地、龍王、娘娘神等,以祈神保佑。

2、大秦戰鼓

秦漢新城正陽街辦同仁村2組掌旗寨的村民們祖祖輩輩打著一種鼓,相傳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大秦帝國「虎狼之師」的戰鼓,村民們管此鼓叫「大秦戰鼓」,大秦帝國的軍魂就這樣一直傳到了今天。

3、西關老龍

西關老龍又叫筒子龍,是三原縣一種民間龍舞藝術,民間流傳著唐太宗李世民「畫龍點睛」解救百姓乾旱之苦的傳說。每年在耍龍前,都要到清河邊上舉行隆重的點睛儀式,邀請權威人士或德高望重之人前來為龍點睛。

4、東寨十八羅漢

東寨十八羅漢是三原東寨村所獨有的民間社火節目,由18位青壯年男子組成,其中9個體魄魁武、身強力壯的青壯年扮大羅漢,也稱座子,9個活潑可愛的少年扮小羅漢,表演自始至終採用鑼鼓打擊樂伴奏,鑼鼓隊由14人組成。

⑤ 關東文化旅遊區有哪些突出的優勢旅遊資源

東文化旅遊區有哪些突出的優勢旅遊資源?
貂蟬

⑥ 關東地區有哪些文化

經過幾千年發展,關東地區各民族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到了明清時專期,這些傳統文化得到了很屬好的繼承和發揚,再加上關內各地區移民人口的流入,帶來了齊魯文化、燕趙文化、晉商文化、江浙文化、兩湖文化等。

這些移入文化和原先各民族留下的傳統文化經過長期相互交匯和多元碰撞,使關東地區的文化具有了兼容性、包容性和開放性,奠定了多元的新型關東文化的基礎,最終形成了後來關東地區極富特色的多元文化。

⑦ 日本關東包括哪些城市

日本全國按傳統習慣劃分為8個地區:關東、東北、中部、近畿、中國(這5個位於本州島)、北海道、四國和九州。

關東地區是指箱根山口以東的地區,包括東京都及其附近的神奈川、千葉、埼玉、群馬、栃木、和茨城六縣(縣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劃,相當於中國的省),其中東京和神奈川、千葉、埼玉又稱南關東;群馬、栃木和茨城稱北關東。關東全地區面積為3.2萬平方公里,人口4200萬以上,佔全日本人口3/10.

關東地區的主要城市有:
東京(人口1300萬以上,首都,經濟文化中心)
橫濱(人口360萬以上,神奈川縣首府,重要港口、日本第二大城市)
川崎(人口140萬以上,神奈川縣轄內,貿易港口)
埼玉(人口120萬以上,琦玉縣首府,文教都市)
千葉(人口90萬以上,千葉縣首府、工業港)
水戶(人口60萬以上,茨城縣首府,歷史文化名城)
相模原(人口70萬以上,神奈川縣轄內,神奈川縣第三大城市)
船橋(人口60萬以上,千葉縣轄內,漁港)
松戶(人口45萬以上,千葉縣轄內,千葉縣第三大城市)
橫須賀(人口40萬以上,千葉縣轄內,軍港著名,美海軍第七艦隊司令部所在地)
町田(人口40萬以上,東京都轄內,足球城)
前橋(人口30萬以上,群馬縣轄內,文化重鎮、歷史名城)
高崎(人口30萬以上,群馬縣轄內)
宇都宮(人口50萬以上,栃木縣首府,北關東「雄都」之稱)

⑧ 關東文化有什麼

時下學術界所說的關東文化,一般是指明清以來在東北地區所形成的區域文化。「關東」這一特指東北地區的地理概念發端於明初建山海關之後。在明朝的大部分時間里,明人所稱「山海關東」的東北地區處於一種比較穩定的漢族、女真族、蒙古族三族鼎峙的狀態。到明萬曆年間由於努爾哈赤的興起、滿族的形成及清朝的建立,明朝人開始用「關東」一詞專指東北。清朝入關後,從順治朝起直至清末,均用關東指稱東北。清末民國以來,隨著中原以至大江南北的大批移民進入東北,「關東」之稱更深深地注入民間意識之中,成為人們的習慣用語。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全國有了統一的行政建制,「關東」一詞才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據此,我們在研究關東文化時應該注意兩點:一是特指東北的「關東」一詞之出現和使用是明清以來以至現當代一段時期的事情,它延續的時間約近600年左右,特別是在晚明及入清以後才成為特指東北的習慣用語。二是它的發展是以漢族為主體,是和大批漢族移民遷居東北的移民潮相適應的,在民間廣泛使用的「闖關東」之詞,就是這一歷史潮流的濃縮和概括。 文化的核心是人。從明清以來東北地區人口演變的趨勢來看,關東文化的穩定的人種群應是以關內各省移來的漢族為主體,包括滿、蒙、朝鮮、達斡爾、鄂倫春、赫哲等少數民族在內的復合群體。這一群體的形成是從明代開始醞釀,至清代中後期開始形成,到清末以來,由於帝國主義的擴張和侵略,又加入俄羅斯和日本的人種,隨著歷史的演變,其中相當的一部分已融入關東文化的人種群中。因此,我們對關東文化的發展可以作出如下的概括:從遠古直至明代以前東北地區歷史的發展、民族間的斗爭與遷徙,是關東文化深厚的歷史淵源;從明王朝的建立與山海關的修築到滿族的興起與入關,是關東文化的醞釀時期,它以漢、女真、蒙古三族鼎峙、角逐為主要內容,以滿族崛起並統一東北進而入主中原為結束;從清廷在東北實行招民墾荒到封禁政策的實施,伴隨著關內直、魯兩省大批移民沖破封禁政策進入東北,迫使清朝統治者不得不解除封禁政策,是關東文化形成並定型的時期,它從清廷入關開始,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結束;從20世紀初至東北解放為止,是關東文化的多元碰撞、曲折發展時期,它以《馬關條約》、《中俄密約》為契機,伴隨著廣大漢族人民對東北地區的開發與東北近代化城市的興起,日、俄帝國主義將其侵略魔爪伸向東北,在長期的侵略與反侵略以及抵抗日本帝國主義吞並全中國陰謀的斗爭中,關東文化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既融進了外來的因子,又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呈現出獨具一格的特點,並一直保留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 在上述歷史過程中形成的關東文化有著不同於我國其他區域文化的特點:首先,在物質文化方面,它的生產結構在明清時期呈現出從農業、漁獵、採集、游牧並存向以農業為主、其他為輔的轉變,到清末民初以後,隨著漢族人口的大量出關,進一步形成農業生產成為整個社會經濟基礎的結構。和農業生產發展、土地開發以及工商業的發展相伴隨的,是關東地區一批近代化城鎮的興起,隨著清末民初東北地方當局對工業的提倡、近現代以來帝國主義的入侵及其對中國資源的掠奪,資本主義的生產力體系在關東地區形成並發展起來,使關東成為中國工業實力最雄厚的地區之一。在長期的血與火的洗禮和多元碰撞過程中,關東地區既有中國古典建築與滿族建築,又留下了一批俄式、日式建築。這些俄式、日式建築物在東北各主要城市均有興建,經歷了戰火和文化大革命的考驗之後,有很多保留到現在,成為關東文化區別於中原、內地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 其次,在制度文化方面,關東文化作為明清以來形成的區域文化,不存在自己獨立的制度文化,它一直處於中央政治體制的控制之下,中央政權在東北地區實行的各種制度,對關東文化的形成起著重要的制約作用。明清時期對東北的管轄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有效的,但是清朝在東北實行的封禁政策及制度建設不力,又制約了關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導致近代以來割地喪權的嚴重後果。這一時期中央政制的變化對關東文化的定型起了重要的作用,具體表現為:封禁政策的解除與移民實邊政策的實施;清末新政的實行與東三省行政體制的改革;州縣設置的日益完善。尤其是大批州縣的增設,使關東地區與中原母體聯系更加緊密,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州縣建置的完善進一步促進了關東土地的開墾、人口的增長和城鎮、村落的興起。 第三,在精神文化和行為文化方面,關東文化區別於中原和關內其他文化的特點表現為:以豪放、曠達、質樸厚重、寬厚包容而絕少排他性為特點的關東人群體性格特徵,這一特徵來自於關東大地白山黑水的濡染,來自於多民族的融合,來自於漢族移民帶來的儒家文化的影響;多元碰撞,兼容並包。這一特徵表現在宗教信仰上,是以中華文化傳統的儒、釋、道為主體,回教、薩滿教以及基督教、東正教、天主教兼容並存;表現在教育體繫上是官辦學校、私學、書院和俄、日的殖民學校並存,還有語言文化上對外來語的吸收等等。 關東文化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關東文化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與現實意義。關東文化是儒家文化圈的邊緣地帶,也是俄羅斯文化、日本文化擴張的邊緣地帶,因此多種文化在此產生交流與碰撞。清廷由於過分篤信《尼布楚條約》,因而放鬆了對東北地區的開發和建設,其封禁政策的實施更是導致清廷在東北地區的一系列戰略失誤,進而造成邊地空虛以至割地喪權的嚴重後果。隨著清代後期解除封禁、移民實邊的實行,促使關東文化迅速形成並定型,這既加快了東北的開發和經濟發展,又遏制了俄、日的侵略野心,最終保持了所余領土的完整。同時,由於文化的多元碰撞,造成這樣一種文化重疊和劃分的格局:廣大漢族和中國少數民族遍布關東大地;俄、日的擴張與爭奪形成均勢後,導致南滿和北滿的劃分,出現三元文化的碰撞與重疊;隨著日本吞並全東北而出現中日文化的碰撞與重疊;及至蘇軍對日宣戰、日本戰敗投降,又出現中蘇(俄)文化的碰撞與重疊,這一格局到20世紀60年代中蘇決裂而告結束。這是關東文化多元碰撞與熔鑄的獨特之點,是國內任何區域文化中所不具備的。 關東文化是中華文化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它又處於中華文化的邊緣地帶,不可避免地出現中華文化弱化的現象,由此而產生出自身的各種特點。另一方面,從整個東北亞區域來看,關東文化又處於其核心地帶,蒙古、俄羅斯、日本、朝鮮的各種文化都在這里匯流、交融,而中華文化也從這里向四周鄰國擴散。因此,認清關東文化所處的獨特區位特點,加強關東文化和東北亞區域各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是我們今天加強關東文化研究的意義所在。

⑨ 關東指中國的那些區域

關東在不同的來時期其區域也不同。自

1、秦、漢時期指函谷關以東。

2、三國時期指虎牢關以東。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18路諸侯伐董卓時,自稱關東聯軍。

3、現狀關東是指今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四盟市(蒙東源於關東),地處中國東北方,自古以來,就泛稱「東北」,而明以後又俗稱「關東」,清朝後又稱之為滿洲東三省。直到當代仍在民間盛行。歷代對關東行政區劃不一,名稱種種,而形成一具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卻是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海之變,最終躋身於中華民族文化之林,成為它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