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福建不會利用自己的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

福建不會利用自己的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

發布時間: 2021-02-03 15:39:10

⑴ 簡述當前福建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在福建旅遊業中的優勢與不足,並提出建議!

同學..是不是也要寫作業啊..旅遊的 同病相連..

⑵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

⑶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產業發展機遇,發掘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市場運作成

(1)利用歷史文化源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有利於發展文化生產力,滿足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加劇了對文化資源的爭奪;一些地方文化創新力弱,發展文化產業的辦法不多。
(2)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業,尊重文化產業發展規律,從而取得成功。脫離實際,靠虛構歷史文化名人等來搞文化旅遊,無視客觀規律的制約,不可能取得成功。
(3)發掘歷史文化資源蘊含的民族精神,打造優秀旅遊文化產品;堅持保護優先,防止破壞性開發。(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⑷ 福建泉州如何發揮這些特色文化發展旅遊業談談你的看法

政府規范管理、引導進行行業特色規劃,
進行政策扶植。發揮本土特色旅遊資源,實現可觀人文效應

⑸ 有人知道福州旅遊業的現狀急用

福建旅遊業發展的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

[摘要]在闡述福建旅遊業發展現狀、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福建旅遊業應持的發展戰略以及在WTO框架下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福建;旅遊業

一、福建旅遊業發展條件與發展現狀
福建地處我國東南沿海,與浙江、江西、廣東交界,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與台灣省隔海相望,海陸兼備,具有較好的旅遊發展空間和發展環境。從旅遊區位來看,福建是連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華中地區及台灣旅遊網路的紐帶,在開展閩—台—港—澳、閩—澳、閩—江—浙—贛旅遊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沿海山區省份,福建的地質、水文、生物環境頗具特色,旅遊資源比較豐富,山川秀麗,名勝古跡眾多。全省共有2個旅遊度假區,9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19個省級風景名勝區;全省海岸線長3300km,居全國第二,其中合適開辟為浴場的沙灘300km[1];氣候條件較好,四季均可開展旅遊;全省森林面積超過667萬hm2,森林覆蓋率達60.5%,居全國首位[2]。
福建歷史悠久,文化獨具魅力,人文景觀多層次、高品位,既有歷史文化名城,又有大批國家級、省級的自然保護區,所有這些奠定了福建省旅遊業的堅實基礎。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省的旅遊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方面,在「堅持社會化辦大旅遊」的方針指引下,我省建成各類星級旅遊飯店240多家,全省累計批准設立的旅行社340多家,其中國際旅行社38家[2];另一方面,通過武夷山旅遊區、媽祖文化精品工程、永定民俗文化村等旅遊重點項目的建設,開發優勢旅遊資源,不斷完善旅遊產品體系,初步形成了融觀光旅遊、民俗宗教游、購物娛樂游、文物古跡游等為一體的格局,使我省旅遊業擁有相當規模的國際、國內市場。
2000年,全省共接待海外遊客161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294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9%和17%;國際旅遊外匯收入8.9億美元,旅遊總收入304億元,增長21.9%,佔全省GDP的7.77%;旅遊接待、旅遊創匯2項指標連續12年保持全國第四位[2]。旅遊業在我省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就其發展而言,也暴露出一些缺點和不足。
二、福建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扶持力度不夠,管理體制不順
近幾年來,福建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特別是輕工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較大,所以,重視輕工業經濟成為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而旅遊經濟則相對被忽視。雖然各級政府都加大了對旅遊業的資金投入,在投資、金融、財政、稅收、土地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但與旅遊業發展實際需要相比仍顯不足。1997年省政府下發的《關於加快旅遊重點產業發展若干規定的通知》,其中不少優惠政策已經失效,有的根本沒有執行。如發行旅遊債券、彩票,允許稅前還貸、預算調節金減免等。此外我省尚未形成直接有效的管理體制,行業多頭管理問題較為突出,旅遊行業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許可權不明確,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旅遊行業作為經濟活動,有其自身的運作規律,不能單靠行政方法干預。行政管理與旅遊經濟不協調,旅遊管理部門間不協調,旅遊監管部門職能模糊。
(二)旅遊企業規模小,競爭力差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省旅遊業異軍突起,前後設立了近400家旅遊企業,但除了省中旅集團、廈門旅遊集團等少數幾家旅遊集團公司外,還未出現其他競爭力強的大型旅遊企業,全省旅遊業呈現「散、小、弱、差」的狀況[3]。其中,多數旅遊企業的市場意識不強,經營管理落後,企業缺少活力。另外,我省旅遊從業人員中,精通旅遊業務、懂得市場營銷、熟悉法律法規和國際慣例的人員不多,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不高。我國加入WTO後,隨著各項條款的不斷生效,國外大型跨國旅遊集團進入中國市場,我省的旅遊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三)旅遊產品結構單調,缺乏特色,規劃不合理
旅遊業涉及行、游、住、食、購、娛等多個方面,幾乎覆蓋了從傳統服務業到現代服務業的所有行業和門類,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產業。從總體上看,旅遊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失調,如交通、住宿、餐飲等雖然基本能滿足旅遊市場的需要,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飯店結構不合理,從價格定位上很多都將其目標消費群定位在國外遊客和國內富裕階層,而適應國內一般遊客群消費水平而價格適中又具有令人滿意的服務水準的賓館飯店則少之又少。旅遊商品缺乏特色,沒有創意。就全國范圍而言,在北京的街頭隨處可見上海的檀香扇、竹箸;在昆明也能買到北京的茯苓餅甚至烤鴨。同樣,在福州的大小超市隨處可見廈門的鼓浪嶼餡餅,閩北的「八大幹」,幾乎沒有什麼差別;許多遊客想買到一份既有紀念意義、又物有所值的特色旅遊商品,都未能如願。我省區域旅遊資源開發深度不夠,旅遊項目單一,旅遊活動內容枯燥,景點規劃不合理。
在資源開發上只側重自然旅遊資源,而忽視人文旅遊資源;在人文旅遊資源中,偏重於歷史遺跡,如朱熹故居等,而忽視民俗、民風的挖掘;在自然旅遊資源中,偏重於知名度高的名勝,如武夷山風景、廈門鼓浪嶼等,而忽視潛力較大的其它景觀的開發,如瞿同山水等。這樣,難以適應旅遊者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地區性旅遊規模偏小,對正常的遊客群體來說,只需一二天就可將景色盡收眼底,這樣對餐飲、賓館等旅遊配套設施的拉動作用不大,沒起到應有的作用。主要表現在:(1)旅遊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高,全省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仍是工業和農業;(2)旅遊經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資金和勞動的投入;(3)在全省旅遊收入構成中,長途交通等所佔的比重較高,並且呈上升趨勢,而購物、飲食、游覽、娛樂等收入彈性高的項目卻處於較低水平[2]。
(四)旅遊規劃短期行為居多,生態資源破壞嚴重,嚴重影響了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長期以來,旅遊業一直被認為是「無煙工業」,這使許多從業人員以及管理人員都認為旅遊行業無污染,對環境無影響,不存在環境問題,以致於在修葺旅遊景點或開辟新景點時常常對旅遊環境進行建設性破壞或破壞性建設。當前,我省旅遊開發對生態環境資源的負面影響已相當突出,在一些地區旅遊性污染與環境損害已相當嚴重,環境已給福建省旅遊業帶來負效益。如福清市的石竹山風景區,隨著遊人的日益增多,人們競相在那裡大興土木,興建賓館飯店等旅遊服務設施。其中有的賓館飯店與石竹山的主要風景點——仙公廟連接在一起,並把仙公廟擠到一邊,而喧賓奪主。這樣既有礙於遊人對風景區的觀賞,又破壞了石竹山風景的傳統特色。又如,我國惟一的摩尼教遺址——晉江草庵,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但前幾年當地群眾為採石蓋房,在草庵周圍大量開山採石,不僅破壞了草庵的觀賞景光,而且採石場剩餘的危石搖搖欲墜,危及草庵[4]。所有這些都使風景旅遊區的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從而大大降低了旅遊價值。另外,我省不少旅遊區的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不少風景名勝古跡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前幾年人們對武夷山的森林進行掠奪性砍伐,使其精華——九曲溪的水位急劇下降,嚴重影響武夷山的旅遊業[4]等等。一些遊客隨手扔垃圾、隨意刻字等不文明行為也影響了我省的旅遊景點的可觀賞性。
(五)一些景區對遊客缺乏合理的引導,旅遊資源負荷過重與閑置並存
每一個景區都有一定的容量,這里包括遊客的心理容量與景區的容量。旅遊風景區對遊客的接待能力和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一旦旅遊區內的遊客過於擁擠,人流疏散不開,必然會踐踏風景區的綠化地、花圃、園林,甚至造成旅遊設施、旅遊吸引物的破壞。如到廈門鼓浪嶼的遊客必然要上日光岩,但要登上日光岩僅有一條鋼梯或石階小路可通,遊客必須在這條僅50多cm寬的通道里擠上擠下,一個個磨肩擦背,擠得水泄不通。這樣,既對旅遊區的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又大掃遊客的游覽雅興,同時又危及著人身安全。再遇上「五一」、國慶等旅遊黃金周,更是遊客如潮,使日光岩不堪重負。然而廈門島除了集美外,杏林、海滄等地卻遊客稀少,資源閑置。所有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我省旅遊業的發展。如何消除這些不利影響,使旅遊業成為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已經成為政府、企業、社會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三、對策
(一)政府應加強對旅遊業的扶持力度
政府應將旅遊業作為福建省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從金融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土地政策、市場開發等政策上予以扶持。要多渠道募集社會資金發展旅遊,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旅遊景點建設,組建旅遊企業集團,給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同等待遇。支持具備條件的旅遊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股票等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建立旅遊業自我發展、良性循環的有效機制。支持旅遊企業的合並與控股,實行優質資產與優質業務重組,鼓勵兼並,規范破產,組建大型旅遊企業集團,改變我省旅遊企業「散、弱、小、差」的局面。要大力培育跨部門、跨地區、多元化、市場化、網路化經營的旅遊企業,提高我省旅遊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同時,要進一步完善交通航空、賓館飯店、文化娛樂、會議展覽等相應設施,以增加旅遊客流量,提高地市的知名度,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加強旅遊資源的保護、利用與管理
資源與環境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旅遊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關系,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三者的統一。旅遊、建委、環保、林業等部門應嚴格執行國家、地方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與條例,高度重視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與利用,禁止一切對旅遊資源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開發行為,待開發旅遊資源也要採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防止對旅遊資源的建設性破壞。對旅遊資源要分階段進行合理開發,對稀有的、不可再生的旅遊資源,要以保護為主,科學地、有限度地加以利用。要根據旅遊區的環境容量調節遊客流量,重點旅遊區要劃分核心區、緩沖區和輻射區,嚴格控制核心區遊客的人數,保持在遊客的心理容量和環境容量之內。充分發揮福建森林覆蓋率高、海洋面積廣、氣候條件佳的優勢,大力開發森林旅遊、海洋旅遊、農業旅遊等生態旅遊產品。建立嚴格的旅遊產品審批制度,景區景點、飯店餐廳、交通設施和其它旅遊服務設施的設計規劃、開發建設,都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落實環保措施,防止建設性破壞。另外,要大力倡導文明、環保和衛生旅遊,提倡遊客在旅遊過程中講究衛生、回收垃圾、保護動植物,使遊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親近、了解和保護大自然。在全社會開展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宣傳活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科普工作,提高旅遊管理者、經營者、旅遊者和旅遊目的地居民的環境、生態和綠色旅遊意識。
(三)從「大福建」角度進行旅遊區域規劃,建造福建省旅遊網路
以各個地區的資源特色為基礎,以交通區位為依據,以「產品互補、客源互流、利益共享」為原則,充分發揮旅遊中以城市,即廈門、福州、武夷山等旅遊節點的幅射作用,構建我省旅遊區、旅遊帶相結合的旅遊新格局,建造我省旅遊新網路。
1.以品牌旅遊產品或以著名旅遊城市為中心,建立旅遊區。以武夷山為中心的閩北綠三角生態旅遊區;以太姥山為中心的閩東山海風光旅遊區;以福州為中心的閩中休閑文化旅遊區;以廈門為龍頭的閩南金三角商貿海濱旅遊區;以永定土樓文化為主導產品的閩西客家文化旅遊區[5]。
2.在建立旅遊區的基礎上,根據我省的自然、人文特色構建旅遊帶:構建從寧德至漳州的東部海濱旅遊帶;從福州至武夷山的閩江沿岸旅遊帶;從武夷山至龍岩的西部山嶽旅遊帶;連接廈、漳、泉至龍岩的南部山海旅遊帶[5]。這樣,我省的旅遊區、旅遊帶點線相連,縱橫交錯形成特色的旅遊網路。
(四)開發特色旅遊項目、專題旅遊項目,以品牌戰略支撐我省的旅遊產業
從國際旅遊市場的發展趨勢來看,商務旅遊異軍突起,康復旅遊倍受青睞,生態旅遊方興未艾,文化旅遊前景廣闊,探險旅遊漸成氣候,遊船旅遊走向大眾,主題旅遊展露生機。就全省范圍來講,應根據各個地區原有的產品特色進行重新設計、規劃和組合,形成我省特色的旅遊產品。如武夷山綠色度假、鼓浪嶼琴島漫遊、湄洲灣媽祖朝覲、土樓客家文化探源、崇武惠安女風采等福建省特色品牌旅遊產品。同時,將現有景點中具有相同美學價值或類似性質的旅遊景點結合在一起,推出某項專題旅遊產品。或將一些特色反差較大的旅遊景點或旅遊項目組合在一起,推出新的專題旅遊產品。如利用廈門每年一度的「98貿易洽談會」開展商務旅遊,結合鷺島風光旅遊、集美陳嘉庚墓的訪古考察游等,形成別具特色的鷺島風情旅遊。同時結合廈門的特色產品,如鼓浪餡餅、同安煎蟹等,讓旅客在觀賞美景的同時又一飽口福。
(五)加大旅遊促銷宣傳的力度,積極開拓旅遊客源市場
俗話說「衣食足,思旅遊」。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外出旅遊的人數大幅度增加,商務旅遊強勢發展。內地山區的人嚮往海邊景色,沿海地區的人嚮往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情趣。所以,我們要利用遊客的心理特點,在宣傳方式上要藉助各類展銷會、交易會、洽談會等載體,精心策劃一些有特色又有轟動效應的宣傳促銷活動;積極爭取承辦一些國際、國內活動;充分利用各種媒介,互聯網站、網頁進行宣傳,積極推進網上促銷,提高促銷的效率。同時,要加強橫向聯系,搞好區域合作(包括省內外),強化聯手促銷,特別要加強閩、浙、贛、粵等相鄰省份的聯系,實現客源互享。把山區的遊客引到沿海,如廈門、湄洲灣等;而把沿海遊客吸引到武夷山、金湖、玉華洞等地。另外,福建省是著名的僑鄉,880多萬華僑和外籍閩人遍布世界各地。福建和台灣一水之隔,閩台同根,源遠流長,現有祖籍地在福建的台灣同胞約佔台灣總人數的80%以上[6]。
福建省鄰近港、澳,回歸後,來閩經商、投資、游覽觀光的港澳同胞日益增多。所以應根據僑胞的思鄉情結,策劃一些精品文化旅遊項目,吸引僑胞來閩觀光旅遊。同時應加強與國外大型跨國旅遊集團的聯系與合作,擴大國際市場的宣傳力度(主要是歐美日韓等國),提高我省旅遊區的國際知名度,吸引國外遊客。
四、加入WTO對我省旅遊業的影響與對策
旅遊業是關聯性與依託性很強的產業,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對我省旅遊來說,既是機遇,又是嚴峻的挑戰。從當前我國明確開放的3個領域來看:金融業的擴大開放,方便海外資金的進入,方便旅遊支付,彌補我省旅遊服務缺項,提高整體服務競爭力;信息產業的擴大開放,將推動電子商務系統的發展,從而促進我省旅遊項目的現代化、市場營銷的國際化和網路化,擴大對國際市場的影響力;進口汽車關稅的降低,將使多年來困擾旅遊產業發展的旅遊用車問題得到解決。但是加入WTO後國際旅遊企業集團將以更大的靈活度與自由度進入我省旅遊市場。國際旅遊企業具有資金優勢、管理優勢、服務水平優勢,給我省旅遊企業的「小、散、弱、差」的現狀帶來嚴峻的考驗,使我省旅遊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威脅。同時加入WTO後,我國境內居民出入境也變得更為自由,這使得原來對西方文化的好奇轉變為現實的行動,使我省面臨著客源流失的危險。所有這些,都要求省政府加大對旅遊行業的扶持力度,給旅遊業創造更為寬松的發展條件;要重點突出建設一批具有我省特色、代表我省水平的旅遊項目;要對一些有條件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使之建立起一套科學的運營機制;要加快國有資本從旅遊競爭性行業退出,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的企業法人主體。旅遊企業要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盡快融入到旅遊大環境中。

⑹ 如何利用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文化產業

當前,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文化的交流和相融趨勢明顯。保持和發展民族文化特性,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轉化為適應現代經濟需求的文化產品,對於弘揚民族文化,振奮民族精神,增強民族文化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日益成為各地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指標和關鍵因素,成為21世紀經濟全面持續協調發展的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於一個地方而言,文化是靈魂、是其內在吸引力,文化產業對城市軟實力的提升有其他產業所不能比擬的優勢,特別是對城市形象、城市環境、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城市凝聚力、城市地位甚至城市的政治文明等方面的直接促進和價值提升作用非常巨大,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保證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寧洱縣的文化旅遊產業要發展,以下幾個因素不容忽視。

依託資源,「創意為王」。
魅力源於實力,實力展現魅力。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發揮地方優勢,打造文化品牌的意義十分重要,我認為要本著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獨」的特色文化產業理念,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呼應時代,貼近大眾,適應市場,把文化資源提升為文化產品,創造一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文化品牌,才能迅速提高地方知名度和美譽度。然而,有了好的資源如果沒有創意、包裝與整合,也難於形成產業基礎。要提升文化軟實力,必須在全面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以戰略的思維和眼光推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麗江、鳳凰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能把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效果發揮到了較高水平,且在不斷提升創意,體現和貼合群眾性和大眾消費的特點,較為吸引人。

努力創造市場的聚集效應。
文化產業除了有好產品,還要有市場的聚集效應,必須把旅遊、文化、科技、市場有機結合起來,要彰顯人氣,只有把人吸引進來,才能有效應。文化產業是綜合性產業,市場空間大,社會效益大,最為直接的就是能夠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相關產業收入的提高。這就需要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配合、相互協作,深層次地研究、挖掘、整理、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重要內容,開發各類衍生文化產品,形成高效益的文化產業鏈。綜合考慮文化產業的綜合性,提供所需的服務、配套設施,健全功能,使遊客既得到精神層面的享受,也得到物質方面的滿足,使之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堅持用市場的眼光看待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方式配置文化資源,用市場的機制開發文化資源。我縣旅遊產品檔次低、品種少、總體上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主動挖掘整理當地文化資源,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調控和支配資源,同時大力營造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外環境,把市場運作交給企業,既要培養當地的文化企業人才,更要吸引省內外有實力有經驗的文化企業和經營人才到我縣投資文化產業,通過打造會展、傳媒及一大批文化服務和旅遊品牌,才能共同形成和做大做強一個地方的文化品牌。

科學規劃,保證投入。
規劃是做好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一方面能突出重點,即先做什麼項目,後做什麼項目;另一方面,可以明確文化產業的政治、經濟和市場的目標。文化產業是高投入的產業,特別是創意產業,要不斷的研討,不斷的創作,形成產品,還要進行市場運作,整個過程都與投入分不開,可以說,沒有投入就不可能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因此,要充分考慮發揮地域文化優勢,緊緊圍繞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的發展思路,制定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和自然、人文、社會環境相適應,開發與本地實際相結合的新興旅遊文化產業,以特色創名牌,以優勢爭市場,把特有的地域文化融於產品、管理、服務和營銷之中。我們要依託我縣多姿多彩的文化資源,深度開發和挖掘其人文價值、美學價值,加快建設民族文化旅遊。同時要注重把發展文化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結合起來,把文化產業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實際,科學發展。
做好文化產業必須結合實際,把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自然資源、交通基礎等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抓住重點,突顯亮點。享受文化成果是人類經濟社會的必然。藉助雲南旅遊文化市場比較熱的機遇,大力發展民族工藝品市場。但作為經濟文化欠發達的邊遠地區,做好這項工作也不宜過急,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幹下去,做一個項目成一個項目,逐步繁榮壯大。

幾條建議
當前,如何充分發揮寧洱文化優勢,打造寧洱旅遊文化品牌,是長期以來的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整合寧洱文化旅遊資源,提升檔次,賦予新意。
如紅色旅遊方面,把民族團結文化展示從屋內移至公園,著力建設民族團結之聖地;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普洱茶文化城,著力打造普洱茶、普洱府及茶馬古道系列文化,形成滇南大觀園;磨黑古鎮建設中,把楊麗坤故居與鹽文化、磨中的紅色文化、飲食文化做大做強;還要把以銀飾品加工為代表的民族手工業壯大起來;把以那柯里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做大起來,做精做強文化產品,使遊客到寧洱後得到多方面的文化享受。

加強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供環境支持。
藉助昆曼大通道及泛亞鐵路重點建設工程,極力改善寧洱的交通條件,使之真正成為大通道上的旅遊文化重鎮。同時,做好景區景點的軟硬體建設,提升賓館檔次和服務質量,著力打造縣城和特色街區,營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和濃厚的文化氛圍。

提高人文素質,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傳統農耕文化觀念仍在束縛著寧洱文化產業的發展,對文化產業的認識,不少幹部和群眾中還比較模糊,甚至有不知道文化還是生產力,還能創收的理念與實踐都不足,所以,落實「旅遊文化活縣」的戰略,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方式,大力培養文化經營人才,使文化產業的理念深入人心,自覺的參與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來。

出台鼓勵政策,使文化企業有所獲、有所樂。
要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龍頭企業,開發好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要保護好、引導好民營資本投資旅遊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培育一批重點民營文化企業,積極促進文化產業投資主體多元化,逐步形成文化產業群,形成新的產業格局。要積極出台對現有文化企業經營戶如銀飾廠、奇石場的扶持政策,鼓勵其他產業的企業家投資文化產業,給他們有培訓學習的機會,對前來投資的文化企業,在用地、辦理手續等方面給予傾斜協調,使他們有所得、有所樂,我們有發展、有市場。並以文化發展帶動和促進旅遊、餐飲等的聯動發展。

大力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寧洱資源、區位、交通之優勢,極力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只有縣城經濟的綜合發展,才能帶動和促進對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文化產業在縣城經濟中的比重,形成良性循環。在推動雲南省建設民族文化大省、文化強省的過程中,寧洱要彰顯特色、展示獨特魅力,通過大家持之以恆的不懈努力,不斷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使之打造成為有活力、有競爭力、有濃厚文化底蘊、有國際化風格的特色產業。

⑺ 福建省旅遊業資源及其開發現狀的論文

提綱給你,自己組織下吧~

優點,地大物博,景點多,歷史悠久.人多,所以客源豐富
缺點,服務根不上,環保意識差,對很多景點的保護維修做得差.各檢查監督機構的工作配合的不好,使得很多時候,投訴也是白投訴.沒人管.

景點:
廈門鼓浪嶼 福建武夷山 永定土樓 三明泰寧大金湖 廈門園博苑
福州平潭島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泉州永春牛姆林生態旅遊區 廈門日月谷溫泉度假村 福州十八重溪
漳州東山島 福州青雲山 太姥山風景區 莆田湄州島
廈門海滄野生動物園 泉州清源山 福州千江月休閑農場 福州鼓山 廈門天竺山

2002年,福建接待旅遊總人數411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24億元。今年春節旅遊黃金周,全省接待遊客272 萬人次,旅遊收入15億元。福建對台灣遊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去年
旅閩台胞達57萬人次,佔全國接待台胞遊客總量的14.4 %,占福建入境遊客的30.3%,至此,福建14年共接待台胞遊客491萬人次,成為台灣遊客進入祖國大陸的開放口岸和中轉站。

根據福建旅遊發展10年規劃,福建將以「山海一體、閩台同根、民俗奇異、宗教多元」的旅遊特色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發展旅遊業,爭取明年旅遊總收入突破5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至2010年基本形成與粵港澳旅遊區、江浙滬旅遊區緊密聯結的閩台旅遊合作區,成為全國旅遊強省。

今後數年,福建將集中建設福州、廈門、武夷山三大旅遊中心,大力拓展省內、省際、國際三大旅遊合作,深度開發 「閩南金三角」、「閩北綠三角」、閩中商務休閑文化、閩東山海風光、閩西客家文化「紅色之旅」等五大旅遊區,精心打造武夷山「雙世遺」、廈門鼓浪嶼海濱風光、湄洲媽祖文化、惠安女民俗文化、福建土樓文化、閩東畲族風情、漳州國家地質公園、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泰寧大金湖山水文化等九大旅遊精品工程,全面推出名山勝水、濱海度假、宗教朝聖、民俗風情、文物古跡、紅色搖籃、茶鄉品茗、生態尋幽、體育探險等9條精品旅遊線路.

旅遊存在的不足

1、部分民俗戶接待能力不足
淡旺季分明;接待能力不足;設施資源浪費,是我區部分民俗戶存在的問題。據調研,我區部分民俗戶半年旺,半年閑。每年的4-10月是民俗戶的旺季,而此外大約半年的時間里,部分民俗戶處於「休工」狀態。資料顯示,我區民俗淡旺季遊客量變化很大,均存在不同程度資源浪費情況。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區民俗旅遊在原有基礎上,應不斷採取有利措施,使我區民俗旅遊取得更好成效,促進農民增收。

2、品牌效應不夠

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是產品質量的代言人,是消費者認可度的標識。通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全區農產品品牌意識不斷增強,累計注冊農產品品牌100個,幾乎涵蓋了所有農產品種類,可謂數量不少。但是,我們的優質品牌並不多,沒有像大興西瓜、平谷大桃、懷柔板栗等等這樣知名度較高的農產品品牌。全國馳名商標至今依然是空白,北京市著名商標僅有卓宸、靠山居、金北聯3個。並且,同一種產品多個品牌,各自為戰、缺乏整合,存在「多、亂、雜」現象。
3、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京郊山區旅遊業的從業人員在數量和結構上都不符合旅遊業的未來發展需要,特別在知識結構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以我區為例,雖然旅遊業已成為支柱產業,但高中以下學歷的從業人員佔全部從業人員的一半以上。由於山區旅遊系統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不僅影響了山區旅遊業的整體服務水平,而且制約著山區旅遊產品的深層次開發。為了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的市場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要爭取與大專院校聯合辦學,建立山區旅遊教育基地,根據實際需要培養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旅遊人才,並切實抓好目前在職人員的崗位培訓工作,使旅遊業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逐步達到地區先進水平。

4、民俗旅遊特色不足

發展鄉村民俗旅遊業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重點就是要保留本地特色,切勿舍本求末。保持村鎮的原始風貌以及當地民間傳統風情、淳樸厚道的秉性,是鄉村旅遊開發的原則。國際旅遊人類學專家認為:「一個地方的獨特之處就是這個地方的主要財富。如果有獨特的建築,那麼就保護它們,並讓它依舊是古樸典雅的模樣;如果有獨特的音樂、歌謠或舞蹈,那麼就保護它們,讓它古香古色;如果有獨特的耕作方法,那麼就保護它們,並教給他人;如果有傳統的文化,那麼就保護它們,並熏陶他人。千萬不要破壞這些資源。

⑻ 福建省發展旅遊業的有利因素表現在哪一方面

一、臨海,內陸地區可以到福建省的沿海城市感受海洋的魅力
二、環境尤其是空氣質量,據報告顯示,福州、廈門的空氣質量都排名全國前列,而福建省全省的空氣質量相對重工業城市來說也是相當好的
三、自然地理條件,福建屬於多山地帶,武夷山脈等等,閩江等等都可以成為山清水秀的基礎
四、人文資源,客家文化,還有其他福建本地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
五、與台灣相鄰,在海峽兩岸交流深入的同時,福建成為了了解台灣文化的一個窗口
等等,這是我的歸納,可能不全面,其實我覺得,福建發展旅遊業是很有條件的!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