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在廣西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措施中

在廣西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措施中

發布時間: 2021-02-03 13:40:13

⑴ 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1 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1)要切實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力爭全國人口2000年要控制在13億以內,2010年要控制在14億以內。
(2)要認真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優生優育、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孩子,嚴格控制多胎生育,並把控制農村和流動人口作為計劃生育工作的重點,積極推行計劃生育同發展農村經濟、脫貧致富和建立文明幸福家庭三者相結合。
(3)要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研究觀察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逐步建立起適應老齡化社會所需要的養老保障體系,提倡家庭子女贍養和組織老年自養。
1.2 堅持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
(1)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統籌規劃國土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3)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目前危害我國生態環境的因素有:土地退化、林草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嚴重、礦產資源不合理開發、生物多樣性銳減。故要努力改善生態環境。
2.制定經濟、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規劃
2.1 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面臨著發展經濟和改善環境的雙重任務。對於我國來說,可持續發展的第一位任務是發展,既要滿足當代人的基本需求,還要為子孫後代著想。在當前以及今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們都必須毫不動搖地把發展經濟放在首位,各項工作都要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開展。因為無論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質的提高,還是資源的有效利用,環境和生態的保護,都有賴於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是我們辦一切事情的基礎,也是實現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根本出路。同時,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人以及資源、環境的支持。高素質的人、豐富的資源和優化的環境是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和條件。經濟發展要受到人口、資源、環境的制約,經濟發展必須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否則,經濟發展難以持久,甚至人類生存將受到威脅。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只有把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起來,把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才能使國民經濟逐步走上良性循環的道路,達到可持續發展。
2.2 人口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從長期和總體上觀察,人口與資源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是制約可持續發展的終極因素。就短期(一定歷史階段)和個案(具體國家或地區)說來,資源豐富不等於發展快,資源貧乏不等於發展慢,甚至可能出現相反情況;但將人類社會作為長期歷史過程和將世界作為一個整體看待,則人口、經濟、社會的發展最終都離不開自然資源,一切發展都是資源的物質變換。發展同資源緊密相聯,是自己已有資源或通過貿易等手段取得所需資源的物質變換過程,直接或間接受制於資源的供給。
我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口增長與資源短缺的矛盾決定了我們必須走節約資源消耗的可持續發展路子。
2.3 人口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從一個特定角度觀察,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人口與環境互相作用的歷史。一方面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一定的環境,環境質量對人口的數量、質量、分布等產生重要影響;另一方面人口數量、質量和結構的變動直接作用於環境,尤其是人口數量長期持續的增長,引起不同程度的環境惡化,已經開始危及到人口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我國已經摒棄了先建設、後治理,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的發展模式,確立了先治理、後建設的方針,保護環境與控制人口一樣並駕齊驅於基本國策之列。
3.選擇有利於節約資源的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建立資源節約型的國民經濟體系。
3.1 制定和實施有利於節約資源的產業政策,通過產業政策的調整,減少對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要嚴格限制那些能源消耗高、資源浪費大、環境污染嚴重的產業和企業的發展,大力發展質量效益型、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產業,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限制發展污染嚴重的產業,對污染危害較大的企業限期治理,合理布局工業生產力,合理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增強企業防治污染的能力。
3.2 合理布局工業生產力,根據優化資源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原則,制定工業發展的地區布局規劃。要在不同地區建立起符合國家總體發展要求的合理利用資源的主導產業,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
3.3 提倡崇尚節儉的消費方式。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不僅決定了我國居民食物和衣著的消費要節儉,而且人均居住面積和人均道路都不能太寬綽。總之,我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費應當是方便實惠型的。
4.要把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同依法治國、加強法制建設結合起來。
4.1 要加快控制人口、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
4.2 開展各種形式的執法監督,建立和完善法律監督、行政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相結合的監督體系和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決策機制、協調管理機制和執法監督機制。

⑵ 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如何開展更有效

1.戰略布局 按照「井岡山為龍頭,南昌和贛州為集散中心,南昌、井岡山、瑞金為支點,綜合建設井岡山、瑞金、南昌、萍鄉、上饒、九江(廬山)六大紅色旅遊區域,跨區合作構建湘鄂贛、贛浙滬、「中央蘇區」三大紅色旅遊協作區」的總體布局,為實現紅色旅遊互動發展,近期在全省重點建設十大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井岡山「革命搖籃」景區,南昌「英雄之城」景區,瑞金「紅色故都」景區,安源「工運搖籃」景區,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陵園,弋陽方誌敏革命紀念館,新建「小平小道」,於都「長征始發地」景區,永新三灣改編舊址,萍鄉、銅鼓、修水秋收起義紀念地景區。十個重點景區作為江西紅色旅遊發展的重點產品和紅色旅遊線路組合的主要部分,在資金和政策方面給予適當傾斜。
滿意請採納

⑶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實現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前瞻網指出:「十二五」期間是我國建設成為世界旅遊強國的關鍵時期,旅遊業作為服務業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不僅對相關產業具有較強的帶動性,而且可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深化旅遊業改革,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對於推動我國經濟加速發展、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以及推進國內外交流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擴大社會就業總量的有效舉措。旅遊業具有聯動性廣、經濟性強的特點,可以對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研究表明,旅遊業每增加1個單位效益就可以帶動其他產業增加4個單位效益。與此同時,旅遊業就業具有門檻低、覆蓋面廣、勞動密集的特點,可以有效帶動其他行業就業。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研究發現,旅遊業每增加1個就業崗位就可為其他產業帶來5個就業機會。加快發展旅遊業將會在未來緩解嚴峻的就業壓力,給我國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是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巨大助力。旅遊業相較其他產業而言,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成本小的優勢。加快發展旅遊業,可以實現依靠資源消耗促進經濟增長的傳統模式向低耗能、高收益的新模式轉變,達到自然文化資源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統一。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可以引領和帶動相關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轉變以能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為主的貿易出口模式,發展低碳經濟,構建低碳社會。
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是擴大國際文化交流、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積極接待入境旅遊,打開國門,歡迎各國朋友,通過旅遊讓其充分了解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發展狀況,逐漸消除他們的一些錯誤認識和偏見;另一方面,大力組織民眾出境旅遊,走出國門,通過宣傳中華文明來提升華夏文化在世界各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塑造開放、自由、民主、富強的國家形象。
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轉變旅遊業發展方式,實現產業融合。轉變旅遊業發展方式,要著重將簡單粗放的發展模式向規模化、效益化進行轉變,不僅要注重硬體設施的建設,還要優化服務和提高環境質量,實現旅遊業與其他產業間的融合發展。一方面,在景點建設開發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對當地居民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堅持保護為主的原則,適度、科學地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另一方面,應加速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合理利用農村的特色旅遊資源,依託當地生態環境,積極發展草原旅遊、湖泊旅遊、山川旅遊等,同時藉助歷史文化資源,開發一大批特色古鎮、古村,完善鄉村旅遊設施和旅遊產品,增加鄉村旅遊的吸引力,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加強對旅遊工藝品、紀念品的創新設計,鼓勵旅遊用品的研發,推動旅遊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充分藉助文化、體育、信息、交通等行業優勢,實現不同行業間的交叉互補,推動旅遊產品和行業的發展。
構建多樣化旅遊產品,實現結構創新。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於旅遊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當前旅遊產品仍然比較單一,為滿足群眾的需求,需要加大對旅遊產品多樣化的開發。旅遊產品開發要從市場需求出發,通過對當地旅遊資源的開發、建設,吸引更多的遊客參觀游覽。其一,要抓住人們對於休閑旅遊的內在需求,開發休閑旅遊產品,建設公共休閑設施,營造積極健康的休閑文化。其二,大膽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升級旅遊產業結構,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例如,要遵循深化旅遊業改革開放、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切實加強規劃工作,在編制旅遊規劃時本著高標准、高要求的原則,做到專業、個性、創意和特色;要加快發展國際旅遊,堅持入境游和出境游並重的思路,轉變旅遊市場結構,實現國內游和國際游均衡發展;要實施精品戰略計劃,加快重點景區建設步伐,將景區打造成集觀光、度假、休閑、商務等多維一體的綜合景區。
進行旅遊業管理創新,深化市場機制。旅遊管理機制創新是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基礎上,通過升級旅遊產業結構,規范旅遊市場秩序,革新人才培養方案,創造出適合旅遊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要加快職能轉變,引導企業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競爭機制,堅持公平競爭原則。企業要實行自負盈虧、自擔風險、自我發展,改革企業發展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通過社會融資和政府支持,提高規模效益和服務質量,加強市場競爭力。通過整合中小型旅行社,建成一批集旅遊、購物、住宿、娛樂為一體的跨行業、跨地區的大型旅遊企業,使旅行社從「小、散、弱」向龍頭式的集團化方向轉變,成為推動旅遊業體制改革和管理創新的中堅力量。大力發展旅遊行業協會組織,加強行業自律、監督,規范企業行為,遵循市場秩序,並不斷鼓勵民營、私營企業的參加。
建設旅遊業保障體系,加強旅遊安全。建立旅遊業的安全保障體系,首先要完善旅遊業咨詢、信息服務和安全救援體系等旅遊管理的服務能力,實現對廣大遊客生命財產的負責。其次要建立健全旅遊保險制度,完善旅行社責任險、旅遊意外險等旅遊險種,增強旅遊保險的理賠效能,提高規避和化解風險的能力。最後,要不斷完善旅遊投訴處理機制,及時、認真聽取和處理遊客的投訴意見,切實維護旅遊者合法權益。具體而言,各地旅遊景區應完善安全規章制度,建立健全應急預案及緊急救援機制;強化對遊船、大型觀光旅遊設施、索道等的安全管理;加強景區內餐飲住宿衛生管理;大力宣傳安全防範知識,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強化應急能力,切實保障遊客的生命財產安全。(資料來源 前瞻產業研究院)
希望可以幫到你 不明的地方歡迎追問 還望採納謝謝!

⑷ 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和方法主要有

(1)生產過程的生態化。在生產過程中,建立一種無廢料、少廢料的封閉循環的技術系統。傳統的生產流程是「原料——產品——廢料」模式。這里追求的只是產品,但加入生產過程與產品無關的都作為廢料排放到環境中。

(2)經濟運行模式的生態化。我們應當運用經濟的機制刺激和鼓勵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把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因素作為經濟過程的一個內在因素包含在經濟機制之中。

⑸ 廣西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考試答題器

1、關於興安縣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工作安排,分為幾個階段?()

⑹ 要促進北部灣經濟區可持續發展,在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應當採取哪些措施

北部灣城市群作為一個新興的城市群,當前面臨著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來自人口、資源、環境可承載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實現跨越式發展,要求把城市群的發展作為一個全面、動態的系統,在努力發展城市群經濟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社會成員幸福指數,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促進產業分工與合作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北部灣城市群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因此,從總體上看,應努力提高產業產出能力,擴大產業規模,增強規模效應,利用先進的科技水平、科學化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走集約化的經濟發展道路。對於傳統的製糖、鋁加工、水產品加工、電力、造紙、熱帶農業等產業應不斷發展壯大;對於有潛在優勢如高新技術產業、港口物流等產業,應加以引導和支持,把潛在優勢轉化成實際優勢。充分把握北部灣經濟區開發建設的新的歷史機遇,擴大區域貿易,在區域合作的更高平台上擴大產業規模,加快共同市場的建立,促進北部灣城市群各方的共同繁榮。

優化產業結構。北部灣城市群產業結構尚處於較低的水平,第一產業佔比重較大,二、三產業佔比重較小,產業類型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並且產業附加值較低。因此,要積極推進產業結構的向更新層次提升,使產業從農業等生產初級產品的階段,提升至高速成長的工業化階段以及服務業發達的階段。北部灣城市群由於技術水平較低下,科研能力及自主創新能力低下,要充分發揮後發優勢,積極引進區外發達地區的先進科技成果,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

主動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實現北部灣城市群可持續發展,必須主動承接東部產業梯度轉移,構建粵、港、澳—廣西—越、老、柬、緬的產業梯次轉移體系。粵、港、澳經濟發達,科學技術水平高,是產業轉移的第一個梯次,隨著我國東部珠三角地區勞動力、土地、能源價格的上升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勢必向西部轉移。北部灣經濟區應做好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各項工作,搭建好資本、技術和人力資源平台,積極承接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東部產業轉移。同時開拓越、老、柬、緬廣闊的產品消費市場,做好向下一梯度產業轉移的准備。合理開發利用資源

提高資源的承載能力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是城市群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只有合理開發利用各種資源,才能提高各種資源利用效率,優化功能布局,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對於土地、礦產、油氣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應合理有序和配套開發,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當然,這並不意味城市土地的利用強度越強越好,城市建築密度和容積率越高越好,資源利用越多越好,因為這樣勢必影響城市的其他經濟、社會和環境指標。對於水資源、動植物資源、旅遊資源等可再生資源應堅持開發和保護補償並重。同時,積極開發利用新型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北部灣城市群有淺層地熱能、潮汐能、波浪能、風能的優勢,應積極創造條件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保護生態環境

加強海洋污染防治北部灣城市群屬於臨海城市群,海域面積廣闊,海岸線綿長,其環境保護應堅持預防與治理並重、陸地與海洋相結合的原則。一是制定城市群生態環境和海洋環境規劃。堅持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規劃的原則,把合理劃分功能和合理布局工業作為首要目標,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達到既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又能保護資源、減少污染、防止生態破壞。二是保護生態功能區,擴大城市綠地、海洋紅樹林以及保護好城市群內的自然保護區,提高環境的自凈能力,從而減輕環境的承載壓力。三是堅持陸地和海洋相統籌的原則,加大環境綜合整治力度。積極治理城市環境公害,嚴格控制新的污染源,並從調整能源結構入手,開發清潔能源,實現清潔生產,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和海洋環境質量。四是加強陸地和海洋污染監測,特別是建立海洋石油污染防控體系,控制重大涉海污染事故的發生。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實現基礎設施共享針對目前北部灣城市群基礎設施落後的狀況,應重點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大對公路鐵路航空和港口的投入,加快高等級公路的建設和高速鐵路以及鐵路復線的建設;發展北部灣經濟區城際輕軌地鐵,緩解交通壓力。擴建南寧機場和北海機場,增加國內國際航線,把南寧機場打造成中國-東盟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北海機場建成泛北部灣區域性國際旅遊機場,以更好地解決交通物流問題。針對不同港口的區位優勢、自然條件、投資成本等差別,明確沿海港口功能定位,避免功能重復。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統一規劃,形成北部灣高等級的通達的交通網路,從而產生「同城效應」,形成南、北、欽、防「一小時經濟圈」。加大對一些城市的供水供電系統、居民信息網路系統以及與文化教育、衛生、體育、休閑、環保等相關的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全面提高城市群的基礎設施水平。

此外,要建立和完善北部灣城市群的有效協調機制,突破人才、技術、資金流動的瓶頸,實現城市群內部協調發展、良性互動,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⑺ 在旅遊學中,旅遊規劃可持續發展方法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你好,建議你最好去找旅遊相關專業人士咨詢下或直接到相關網站查下,謝謝,望採納!

⑻ 以促進該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可採取的措施是( )

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據此可以判斷.
故選:C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